第十五章
關燈
小
中
大
不是每個人都是盧瑟。並且,即便是盧瑟,在成名之前,他的日子也必定是不曾好過的。這便是書寫批判性文章的文人們的生活。
書寫批判性文章,那與含有暗喻的小說不同,那是直晃晃的將真相擺到明面上來,那是你切切實實的在向天下人宣告你的不滿。寫這樣的文章,揭露的是某一個黑暗,是某一種社會現象,但在寫之前,你便必須要明白,你的文章,或許是不被天下人接受的。
這個道理,很多人都明白。所以,向來能毫無顧忌的寫出批判性文章的文人極少。這個道理,錦頤也明白,然而即便明白這是極其冒險的,她還是這樣寫了。
早在動筆寫下《平等》之前,她便知道,關於這篇文章的輿論,必定是只能有一方是以一種勢不可擋的威視大獲全勝的。
《平等》發表之後,顯然是它的負、面、評論要占了上風。甚至,這股謾罵的風潮還漸漸的牽涉到了錦頤本人的身上。其中,尤其以一些“老牌”文人們的反應最為強烈。
他們說,會寫出《平等》這樣文章的作者,本身便是帶有反社會人格的。
他們將錦頤臆想成為一個思想黑暗的人,撰寫成一篇篇的文章刊登在報紙上。他們竭盡全力的抹黑錦頤,只因錦頤在《平等》裏提了一句——
“文人,是最清高,也是最懂得見風使舵的存在”。
任何一個地方,都是講究資歷的。在那些“老牌”文人的眼裏,文壇也該是。
假使今日寫出這樣一篇嘲諷意味極濃的文章的人是盧瑟,那麽他們必定是會“謙虛”應承的。但今時今日,在文人這個圈子裏,錦頤無疑還只是個初入文壇的新人作者。
人。平常人。大都喜好倚老賣老,大都喜好擺弄自己的權威,大都不能接受被入門級別的“菜鳥”戳著脊梁教訓。所以,由他們看來,錦頤便是那個“以下犯上”的人了。
他們並不承認那篇《平等》裏的言論是正確的,是以他們根本便也不以為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他們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給錦頤一個“教訓”瞧瞧。他們想要錦頤公開登報,承認自己的《平等》是錯誤的。
然而,在他們聯手起來,對錦頤施以莫大的壓力的時候,他們並沒有想到,錦頤的存在,是與其他初入文壇的新人作者不同的——
她的哥哥本身便是當今文壇的一大中流砥柱。她的哥哥,當年本身便是以一種極其強橫的姿態出現在大眾視野當中,成為文壇名家的。
當謝錦言從《申報》上看見錦頤的文章的時候,他並不是不吃驚的。畢竟,合樂裏一事已經花費了大家太多的心思了。好不容易事情有了一個了結,他以為她會好好休息一下的。
但讓他更為吃驚的,實際上還是那篇文章裏本身的內容。
那篇文章中本身要表達的意思無非便是兩點,一是“人生而不平等”,二是“華人生來太多懦夫”。明知不平等,卻不願為之奮鬥的便是懦夫。在錦頤的文章裏,幾乎所有人都能稱得上“懦夫”二字了。
她的觀點十分清晰,讓人一目了然,卻著實是有些清晰得灼燒人的內心了。
謝錦言已經看完了那篇文章,卻仍舊是將報紙握在掌間,遲遲未曾松開——
即便是錦頤最為活潑任性的時候,他都從沒想過,他的妹妹竟有一天,會以這樣強橫的態度、會以這樣辛辣刻薄的文字,寫出這樣一篇極具批判性的文章。
他自己本身便是一個慣於撰寫批判性文章的文人,他知道要使天下人接受這樣的文章是有多難的。便連他自己,他能成功的這樣快,都還是取了巧的。他從不曾用兇猛得如同武器一般的文字去撰寫文字,他慣來是寫出事實,讓民眾們自己去衡量對錯的。
他的方式,向來是極其溫和的。如同盧瑟那般言辭激烈的大家,都是花費了十年八年的時光,才能使之站到了如今的位置上的。
突然有那樣一瞬間,謝錦言有些慶幸自己在文壇中也算是個頗有地位的人了。至少這樣,他便能給予錦頤更多的幫助。而這種慶幸,在他看見對於錦頤的惡評層出不窮的時候,更是達到了頂峰。
放下最新一期的報紙以後,謝錦言幾乎沒有半刻的耽誤,立馬便打電話一一邀約了文學研究會的會友們舉辦了茶話會。
他的想法很簡單,文人間的戰鬥,只能以文字來解決。
11月23日,《平等》刊發的第三天,對於《平等》的評論,上海的各大報刊上忽然出現了許多與之前截然不同的看法。那些看法,只消一眼望去,不用多說,便足以讓人明了,那都是支持錦頤,承認《平等》的。
如果說,那些為錦頤發聲的文章僅僅是出自無名之士的手筆,那便必然是無法扭轉時局、改變輿論的。但偏偏,寫出那些文章的人,俱是在全國範圍內頗具名望的文人大家,叫人無法忽略不計,也叫人無法刻意避而不談。
——“我竟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文壇竟也開始以資歷論高下,而不是以文筆較長短了。‘文人,是最清高,也是最懂得見風使舵的存在’,你們在用你們的行為,來對謝錦頤先生的《平等》,予以最好的佐證。”
——“我不知道你們的譴責、你們的謾罵,究竟是想要表達些什麽。謝錦頤先生的《平等》難道說得不對嗎?我們和洋人們的地位平等了嗎?我們能同洋人們站在同等的地方暢談人生了嗎?我不清楚你們究竟在回避些什麽,也不清楚你們究竟還要回避多久,但至少我是敢承認的——錦頤先生說得沒錯,我們都是懦夫!”
——“我們生活在自己編織的假象裏。在這個假象裏,我們一邊幻想著華夏仍舊是世界強國,一邊對洋人們俯首稱臣。我們用最後的假象來遮掩我們的懦弱,用最後的假象來成全我們可悲的自尊。我們對這樣一個假象賴以生存,所以當謝錦頤先生將這個假象打破以後,我們便理所當然的指責她殘忍。沒錯,我們是懦弱的。”
……
生活在上海的如許多一流文人們,在謝錦言的領導下同時站出來為錦頤發聲,其效果不得不說是驚人的。他們的底蘊是深厚的,在他們的身後,總有著很多對他們極為推崇的讀者。當他們開始願意為錦頤發聲的,那便是他們身後的讀者願意深思的開始。
於是,在那些願意回首反省的讀者們深思過後,支持著錦頤和《平等》的人便不知不覺的多了起來。雖然那些對錦頤和《平等》或怒或罵的言辭仍舊占據著上風,但兩者之間也隱隱有了一種分庭抗禮的趨勢。
而這種趨勢,是在四天之後陡然結束的——
華夏諸多的一流文人們雖然有許多都生活在上海,但是要說這些文人們為了某一件事而一齊發聲,卻絕對是個稀罕事兒。所以漸漸地,關於“謝錦頤先生和《平等》這篇文章究竟是對是錯”的問題,便也慢慢進入了國內其他各省人民的視線裏。
或許也是因為這篇《平等》的批判意味太過濃烈,當住在北京的人們看到這樣一篇文章過後,便有盧瑟的學生特意拿了印著《平等》的報紙,去請盧瑟賞評。
誰知盧瑟看了之後,連向來嚴肅刻板的面容都輕松了許多,對著那份印著《平等》的報紙連連點了幾下頭,心情頗佳的對著自己的學生讚了一句,“近年來的批判性文章裏,我看的也不算少,唯有這篇還可以說是頗有靈氣的。”
說著,他竟又翻到了文章的開頭,望著那印在題目一旁的作者名,還皺著眉多問了一句,“謝錦頤?怎麽好像沒有聽說過?看起來倒是同謝錦言頗有關系。”
盧瑟先生是極少稱讚別人的文章是有靈氣的,因為他本身便是寫批判性文章的一方好手,所以待他口味養得刁鉆了之後,便再少有同類型的文章能入得他的眼裏了。
但現在,他稱讚了謝錦頤的《平等》。
當他這一句對錦頤誇獎的話語傳回到上海的時候,原本還對錦頤譴責得言之鑿鑿的人們,頓時便再沒了聲音。
在所有人的眼裏,這一場輿論之戰是錦頤大獲全勝了。但實際上,她比任何人都更明白,真正贏了這一場輿論的,並不是她的文章本身,而是所謂的“權威”。
讓那些詆毀著《平等》的人住嘴的,不是其他的什麽,僅僅是盧瑟先生的一句誇讚罷了。
“錦頤,你竟然得到了盧瑟先生的認可!”
當謝錦言和袁幼卿也如同其他的人一樣,興致勃勃的來恭喜她的幸運的時候,錦頤其實也不知道自己是應該跟著開心笑,還是繼續有些失望。
誠然,她是得到了盧瑟先生的承認,她之後在文壇上的路途也會順暢很多,但這仍然掩飾不了,她在這場輿論之戰裏同樣是個輸家的事實。
當然,這並不是說她的《平等》便沒有起到效用了。她的《平等》始終是讓一部分人認清了現實的,這一點,僅從她的支持者漸漸變得可與她的詆毀者分庭抗禮便可得知。
只是,華夏民族最值得引以為傲的是什麽?
是凝聚力。
僅僅是一部分人的覺悟,那還遠遠不夠。
作者有話要說: 負、面評論竟然會被和諧…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書寫批判性文章,那與含有暗喻的小說不同,那是直晃晃的將真相擺到明面上來,那是你切切實實的在向天下人宣告你的不滿。寫這樣的文章,揭露的是某一個黑暗,是某一種社會現象,但在寫之前,你便必須要明白,你的文章,或許是不被天下人接受的。
這個道理,很多人都明白。所以,向來能毫無顧忌的寫出批判性文章的文人極少。這個道理,錦頤也明白,然而即便明白這是極其冒險的,她還是這樣寫了。
早在動筆寫下《平等》之前,她便知道,關於這篇文章的輿論,必定是只能有一方是以一種勢不可擋的威視大獲全勝的。
《平等》發表之後,顯然是它的負、面、評論要占了上風。甚至,這股謾罵的風潮還漸漸的牽涉到了錦頤本人的身上。其中,尤其以一些“老牌”文人們的反應最為強烈。
他們說,會寫出《平等》這樣文章的作者,本身便是帶有反社會人格的。
他們將錦頤臆想成為一個思想黑暗的人,撰寫成一篇篇的文章刊登在報紙上。他們竭盡全力的抹黑錦頤,只因錦頤在《平等》裏提了一句——
“文人,是最清高,也是最懂得見風使舵的存在”。
任何一個地方,都是講究資歷的。在那些“老牌”文人的眼裏,文壇也該是。
假使今日寫出這樣一篇嘲諷意味極濃的文章的人是盧瑟,那麽他們必定是會“謙虛”應承的。但今時今日,在文人這個圈子裏,錦頤無疑還只是個初入文壇的新人作者。
人。平常人。大都喜好倚老賣老,大都喜好擺弄自己的權威,大都不能接受被入門級別的“菜鳥”戳著脊梁教訓。所以,由他們看來,錦頤便是那個“以下犯上”的人了。
他們並不承認那篇《平等》裏的言論是正確的,是以他們根本便也不以為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他們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給錦頤一個“教訓”瞧瞧。他們想要錦頤公開登報,承認自己的《平等》是錯誤的。
然而,在他們聯手起來,對錦頤施以莫大的壓力的時候,他們並沒有想到,錦頤的存在,是與其他初入文壇的新人作者不同的——
她的哥哥本身便是當今文壇的一大中流砥柱。她的哥哥,當年本身便是以一種極其強橫的姿態出現在大眾視野當中,成為文壇名家的。
當謝錦言從《申報》上看見錦頤的文章的時候,他並不是不吃驚的。畢竟,合樂裏一事已經花費了大家太多的心思了。好不容易事情有了一個了結,他以為她會好好休息一下的。
但讓他更為吃驚的,實際上還是那篇文章裏本身的內容。
那篇文章中本身要表達的意思無非便是兩點,一是“人生而不平等”,二是“華人生來太多懦夫”。明知不平等,卻不願為之奮鬥的便是懦夫。在錦頤的文章裏,幾乎所有人都能稱得上“懦夫”二字了。
她的觀點十分清晰,讓人一目了然,卻著實是有些清晰得灼燒人的內心了。
謝錦言已經看完了那篇文章,卻仍舊是將報紙握在掌間,遲遲未曾松開——
即便是錦頤最為活潑任性的時候,他都從沒想過,他的妹妹竟有一天,會以這樣強橫的態度、會以這樣辛辣刻薄的文字,寫出這樣一篇極具批判性的文章。
他自己本身便是一個慣於撰寫批判性文章的文人,他知道要使天下人接受這樣的文章是有多難的。便連他自己,他能成功的這樣快,都還是取了巧的。他從不曾用兇猛得如同武器一般的文字去撰寫文字,他慣來是寫出事實,讓民眾們自己去衡量對錯的。
他的方式,向來是極其溫和的。如同盧瑟那般言辭激烈的大家,都是花費了十年八年的時光,才能使之站到了如今的位置上的。
突然有那樣一瞬間,謝錦言有些慶幸自己在文壇中也算是個頗有地位的人了。至少這樣,他便能給予錦頤更多的幫助。而這種慶幸,在他看見對於錦頤的惡評層出不窮的時候,更是達到了頂峰。
放下最新一期的報紙以後,謝錦言幾乎沒有半刻的耽誤,立馬便打電話一一邀約了文學研究會的會友們舉辦了茶話會。
他的想法很簡單,文人間的戰鬥,只能以文字來解決。
11月23日,《平等》刊發的第三天,對於《平等》的評論,上海的各大報刊上忽然出現了許多與之前截然不同的看法。那些看法,只消一眼望去,不用多說,便足以讓人明了,那都是支持錦頤,承認《平等》的。
如果說,那些為錦頤發聲的文章僅僅是出自無名之士的手筆,那便必然是無法扭轉時局、改變輿論的。但偏偏,寫出那些文章的人,俱是在全國範圍內頗具名望的文人大家,叫人無法忽略不計,也叫人無法刻意避而不談。
——“我竟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文壇竟也開始以資歷論高下,而不是以文筆較長短了。‘文人,是最清高,也是最懂得見風使舵的存在’,你們在用你們的行為,來對謝錦頤先生的《平等》,予以最好的佐證。”
——“我不知道你們的譴責、你們的謾罵,究竟是想要表達些什麽。謝錦頤先生的《平等》難道說得不對嗎?我們和洋人們的地位平等了嗎?我們能同洋人們站在同等的地方暢談人生了嗎?我不清楚你們究竟在回避些什麽,也不清楚你們究竟還要回避多久,但至少我是敢承認的——錦頤先生說得沒錯,我們都是懦夫!”
——“我們生活在自己編織的假象裏。在這個假象裏,我們一邊幻想著華夏仍舊是世界強國,一邊對洋人們俯首稱臣。我們用最後的假象來遮掩我們的懦弱,用最後的假象來成全我們可悲的自尊。我們對這樣一個假象賴以生存,所以當謝錦頤先生將這個假象打破以後,我們便理所當然的指責她殘忍。沒錯,我們是懦弱的。”
……
生活在上海的如許多一流文人們,在謝錦言的領導下同時站出來為錦頤發聲,其效果不得不說是驚人的。他們的底蘊是深厚的,在他們的身後,總有著很多對他們極為推崇的讀者。當他們開始願意為錦頤發聲的,那便是他們身後的讀者願意深思的開始。
於是,在那些願意回首反省的讀者們深思過後,支持著錦頤和《平等》的人便不知不覺的多了起來。雖然那些對錦頤和《平等》或怒或罵的言辭仍舊占據著上風,但兩者之間也隱隱有了一種分庭抗禮的趨勢。
而這種趨勢,是在四天之後陡然結束的——
華夏諸多的一流文人們雖然有許多都生活在上海,但是要說這些文人們為了某一件事而一齊發聲,卻絕對是個稀罕事兒。所以漸漸地,關於“謝錦頤先生和《平等》這篇文章究竟是對是錯”的問題,便也慢慢進入了國內其他各省人民的視線裏。
或許也是因為這篇《平等》的批判意味太過濃烈,當住在北京的人們看到這樣一篇文章過後,便有盧瑟的學生特意拿了印著《平等》的報紙,去請盧瑟賞評。
誰知盧瑟看了之後,連向來嚴肅刻板的面容都輕松了許多,對著那份印著《平等》的報紙連連點了幾下頭,心情頗佳的對著自己的學生讚了一句,“近年來的批判性文章裏,我看的也不算少,唯有這篇還可以說是頗有靈氣的。”
說著,他竟又翻到了文章的開頭,望著那印在題目一旁的作者名,還皺著眉多問了一句,“謝錦頤?怎麽好像沒有聽說過?看起來倒是同謝錦言頗有關系。”
盧瑟先生是極少稱讚別人的文章是有靈氣的,因為他本身便是寫批判性文章的一方好手,所以待他口味養得刁鉆了之後,便再少有同類型的文章能入得他的眼裏了。
但現在,他稱讚了謝錦頤的《平等》。
當他這一句對錦頤誇獎的話語傳回到上海的時候,原本還對錦頤譴責得言之鑿鑿的人們,頓時便再沒了聲音。
在所有人的眼裏,這一場輿論之戰是錦頤大獲全勝了。但實際上,她比任何人都更明白,真正贏了這一場輿論的,並不是她的文章本身,而是所謂的“權威”。
讓那些詆毀著《平等》的人住嘴的,不是其他的什麽,僅僅是盧瑟先生的一句誇讚罷了。
“錦頤,你竟然得到了盧瑟先生的認可!”
當謝錦言和袁幼卿也如同其他的人一樣,興致勃勃的來恭喜她的幸運的時候,錦頤其實也不知道自己是應該跟著開心笑,還是繼續有些失望。
誠然,她是得到了盧瑟先生的承認,她之後在文壇上的路途也會順暢很多,但這仍然掩飾不了,她在這場輿論之戰裏同樣是個輸家的事實。
當然,這並不是說她的《平等》便沒有起到效用了。她的《平等》始終是讓一部分人認清了現實的,這一點,僅從她的支持者漸漸變得可與她的詆毀者分庭抗禮便可得知。
只是,華夏民族最值得引以為傲的是什麽?
是凝聚力。
僅僅是一部分人的覺悟,那還遠遠不夠。
作者有話要說: 負、面評論竟然會被和諧…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