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曾三郎
關燈
小
中
大
第235章 曾三郎
“賒欠?”很多人都動容起來。
“利息多少?不會要我們抵押什麽吧?”
他們中有些人不是沒借過銀錢的,但借著借著,那銀錢就再難還上了,最後只能把家裏的田地賠了出去,被逼得賣兒賣女也不是沒有聽聞過。
一時猶豫。
那差吏哪裏敢接話,側頭看身邊瞧著比城中富戶家的娘子還更添派頭的女婢。
那女婢其實也心疼得慌,旁人不知道,她們還能不清楚嗎?這二百多頭牛是娘子花了多少心思、貼了多少人情,還有老太爺施壓、老太太幫襯著這才從曾氏族人手中花二十五兩一頭買下的。
足足五千多兩。
現在這就一文沒往裏收,全都半搭半賒了出去?
雖說老太太私下裏貼補了娘子三千兩,餘下的不也是娘子和郎主的銀錢嗎?何況帶來的也不止是牛。
只是她做下人的,再是心疼,主子自己願意,聽主子的才是第一準則。
世家大族裏出來的女娘,哪怕只是個女婢,氣場也是不缺的,那差吏看她,她也不怵,接了話頭便道:“我們夫人說了,一年內不需利錢,且今年秋收後你們也可以用糧食來還賬,一年後若還沒還上,再照一兩銀錢收二十文月息來計。”
“至於抵押……”
郎主是刺史,又何需什麽抵押。
況且,那女婢瞧著那些老農,地都是朝廷給新發的,又哪有什麽東西可抵。
“夫人並未說要什麽抵押,你們帶上戶籍文書,賒欠的寫下欠條按下手印在衙門備個案即可。”
女婢這話一落,人群登時就喧鬧了起來。
不要抵押,一年後才收息,沒有銀錢還能用糧食還賬。
腦子靈光的自己算了起來,不夠靈光的,三五一夥湊在一起計算。
今春能開多少地,能種多少糧,到秋收又能收多少,那些糧食換成銀錢又能有多少。
老農們不識得字,算旁的賬辛苦,算地裏的收成卻是還行,只是糧價不定,要轉換成銀錢困難一些,袖在袖裏的手暗暗扳著手指倒也能將將就就算個明白。
等到糧食收成,像現在似的一鬥谷三百文是不可能的了,要還賬的事,誰也不敢這麽算,只有往少了算才穩當。
往少了再少,哪怕往戰亂之前六十文、八十文一鬥的正常糧價去算,一個村子十戶合買,但凡能多收成個兩三石糧,這買牛的錢也就還上了。
“開地要緊,沒有牛咱們自己開不贏,有了牛,運氣好的話,多開出來的地今年的出產怕是都能將這買牛的份子錢給賺出來。”
“那借?”
“借!”
“快,留幾個人選牛,二郎、三郎,去,把咱們村的人都喊上,都知會一聲,趕緊的。”
有人一開了這個頭,許多人都定下了心來,出來看牛的有一家或是相熟的兩三家一起的,少有一個村都來,可不就是四下奔忙著去找人?
陳老漢幾個一看這架勢,挑牛都快了起來,幾個懂行的一溜兒看過去,身形、毛發、眼睛、鼻腔、牙口,二十五頭牛裏選出了三頭合意的,再選了精神頭最好、一雙牛眼最有神的一頭就牽住了,周村正揚聲就喚那牛倌:“大興莊買牛!”
這一聲可是把現場的氛圍都拉拔高了,在挑牛的都加緊了,要去找人的也奔得更快了。
給那牛倌喜得,他原是範家仆從,自是知道主子的想頭,當即也揚聲應喝:“好咧,這邊來!大興莊買牛一頭!諸位讓一讓!”
聲音那叫一個敞亮喜慶,這兩聲吆喝,讓花窗後的範氏臉上露出幾分笑意來。
外頭,大興莊一行人已經到了登記的差吏案前,買牛是以村論,與買家禽手續又不同,差吏瞧一眼大興莊眾人,道:“大興莊的?村正選出來了?”
周村正笑道:“是,是,正是鄙人。”
差吏一聽他這話,笑了:“讀書人啊?”
周村正搖頭:“不敢,只識得幾個字。”
一邊說著,一邊把自家的戶籍遞了上去,指了竹簡上他的那一部分道:“這是我的戶籍信息。”
“周九章?”差吏接過,跟周村正確認之後依樣登記起來,等登記好了,才翻開另一本名冊核對,“大興莊,九戶是吧?是你們哪家自己買還是幾家合買?”
連合買也買不起,情願拿人力耕田的也大有人在,因有此一問。
“九戶合買。”盧家大房還未落下戶籍,自然算不得戶數。
“成,戶籍遞上來吧,我來立借據,你們看過無誤簽字畫押。”
周村正搖頭,“不用,差爺,我們帶了銀錢。”
“不是賒欠?”
那差吏下意識就擡頭看周村正一行人,這真不怪他,在這坐了一個多時辰了,看的人那是真多,買的卻是一個沒有。這刺史夫人剛放話說可以賒欠呢,大興莊馬上就買了,可不就以為是賒欠的?
就連範氏身邊那女婢都格外多看了眼前這一群人一眼,別說,和這幾個月來見多了的面黃肌瘦還真不一樣,這一夥人從老到少,不分男女,面色都還挺好。
大興莊。
女婢暗暗把這莊名給記住了。
兩人的打量不過一擡眼一轉念的功夫,周村正那邊道:“刺史大人和夫人高義,惦著百姓民生,我們手頭正好拿得出這銀錢,不敢沾這便宜。”
說著把路上各家已經湊給他的一堆小銀塊子拿了出來,不多不少,正好是十五兩:“官爺您驗一驗。”
那差吏驗銀,女婢見形勢頗好,也不再多留,轉身回去準備與自家娘子回稟了。
範氏一直瞧著呢,只大興莊眾人去登記後離得略遠了,具體說些什麽聽不大清,女婢回來後就把這事與範氏說了,範氏聽得挑了挑眉,格外多打量了大興莊眾人一眼,道:“氣色是比旁人好些,倒是少見,叫大興莊?”
經了這幾年亂世,普通百姓能過成這樣的還真不多見,尤其那一群人不是一個兩個氣色好,是人人都還不錯。
稀奇。
真是平頭百姓嗎?
身側女婢還沒來得及回話,忽而蹲了個福禮:“郎主。”
範氏轉頭,才看到一早就紮進前衙的夫君不知何時竟是已經回來了,她眸光一亮,笑著喚了聲三郎。
曾刺史往她旁邊站著朝窗外看了一眼:“在說什麽?”
隱約是聽到大興莊。
“看外頭買牛和家禽的情況。”
女婢見她家娘子又是這樣簡單兩句帶過,不由幫著道:“家禽還好,城裏居民聽到消息來買的頗多,牛就難了,價錢低到十五兩一頭,一個上午,看的人多,買的人一個沒有,剛才娘子直接允了賒欠,這才算是有動靜了。”
打小一起長大的婢女,不肯叫她白出錢出力,事事要幫她說出來,範氏只看她一眼,倒沒說什麽。
女婢斂了目,低垂下了頭。
範氏才笑笑,道:“幾年動亂,大亂前糧價就漲得極高了,想是大多數人身上都沒了銀錢,不賒欠也買不起,總不能牛在衙門口閑著,地在那拋荒。”
“妃娘。”曾刺史握住妻子的手,一時竟不知該說什麽,“多謝你。”
兩個女婢頗有眼色,相視一眼很快退了開去。
範妃娘笑看曾三郎:“不與我黑臉了?”
曾刺史想到昨天陡然聽到信時的驚與喜,當然,驚嚇更多,尤其看到她帶著那麽我輜重、家禽和牲畜上的路,往刺史府回的一路都在後怕。他瞪她一眼:“下次膽這麽大,不止黑臉。”
範妃娘卻半點不怵,倒去捏曾三郎的臉:“三郎你還是笑著我最喜歡。”
曾三郎忙退一步,四下看了看,見守庫房的小吏正低著頭,不知有沒有看到,他自作鎮定,卻以近乎唇語的低聲與範妃娘道:“在外邊莫鬧。”
範妃娘看他脖頸開始泛紅了,笑了起來,嘖一聲:“珩兒都三歲了,你怎還是這樣薄的面皮。”
最後半句一樣的低聲,只夫妻二人聽得。
曾三郎捉住她那雙愛作亂的手,“走了,回後衙吧。”
一邊走,一邊還格外正經的問:“剛才在說什麽大興莊?他們買牛了?也是賒欠?”
“嗯,第一個買牛的莊子,挺難得,我這邊允了賒欠,他們倒真金白銀掏了出來。”
曾三郎唇角揚了揚,沒有再問。
幾步已經進了後園,轉到內宅時範氏的陪嫁嬤嬤迎了過來,範妃娘與夫君久別,怎麽看他怎麽覺得清瘦了,叫住自己的陪嫁嬤嬤,問道:“午食備的什麽?”
老嬤嬤最是知道自家娘子心思的,笑著報了五道菜名,這在世家大族中是極儉省的了,甚至稱得上寒酸。自然,也與刺史府食材並不算寬裕,範氏也不舍得拿那些家禽來填自己口腹有關。不過老嬤嬤也是花了心思的,哪一個適口,哪一個滋補,哪一個是郎主喜歡的,都說得頭頭是道,總之還算合範氏心意。
那老嬤嬤自己卻是清楚,說得再是錦繡,好菜實是沒有幾個,便道:“今日廚下有新鮮的獐子肉,正想問娘子和郎主一聲,要不要中午做一份來?用沙煲燜煮,最是鮮嫩的。”
“獐子肉?”範氏奇道:“哪來的?”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賒欠?”很多人都動容起來。
“利息多少?不會要我們抵押什麽吧?”
他們中有些人不是沒借過銀錢的,但借著借著,那銀錢就再難還上了,最後只能把家裏的田地賠了出去,被逼得賣兒賣女也不是沒有聽聞過。
一時猶豫。
那差吏哪裏敢接話,側頭看身邊瞧著比城中富戶家的娘子還更添派頭的女婢。
那女婢其實也心疼得慌,旁人不知道,她們還能不清楚嗎?這二百多頭牛是娘子花了多少心思、貼了多少人情,還有老太爺施壓、老太太幫襯著這才從曾氏族人手中花二十五兩一頭買下的。
足足五千多兩。
現在這就一文沒往裏收,全都半搭半賒了出去?
雖說老太太私下裏貼補了娘子三千兩,餘下的不也是娘子和郎主的銀錢嗎?何況帶來的也不止是牛。
只是她做下人的,再是心疼,主子自己願意,聽主子的才是第一準則。
世家大族裏出來的女娘,哪怕只是個女婢,氣場也是不缺的,那差吏看她,她也不怵,接了話頭便道:“我們夫人說了,一年內不需利錢,且今年秋收後你們也可以用糧食來還賬,一年後若還沒還上,再照一兩銀錢收二十文月息來計。”
“至於抵押……”
郎主是刺史,又何需什麽抵押。
況且,那女婢瞧著那些老農,地都是朝廷給新發的,又哪有什麽東西可抵。
“夫人並未說要什麽抵押,你們帶上戶籍文書,賒欠的寫下欠條按下手印在衙門備個案即可。”
女婢這話一落,人群登時就喧鬧了起來。
不要抵押,一年後才收息,沒有銀錢還能用糧食還賬。
腦子靈光的自己算了起來,不夠靈光的,三五一夥湊在一起計算。
今春能開多少地,能種多少糧,到秋收又能收多少,那些糧食換成銀錢又能有多少。
老農們不識得字,算旁的賬辛苦,算地裏的收成卻是還行,只是糧價不定,要轉換成銀錢困難一些,袖在袖裏的手暗暗扳著手指倒也能將將就就算個明白。
等到糧食收成,像現在似的一鬥谷三百文是不可能的了,要還賬的事,誰也不敢這麽算,只有往少了算才穩當。
往少了再少,哪怕往戰亂之前六十文、八十文一鬥的正常糧價去算,一個村子十戶合買,但凡能多收成個兩三石糧,這買牛的錢也就還上了。
“開地要緊,沒有牛咱們自己開不贏,有了牛,運氣好的話,多開出來的地今年的出產怕是都能將這買牛的份子錢給賺出來。”
“那借?”
“借!”
“快,留幾個人選牛,二郎、三郎,去,把咱們村的人都喊上,都知會一聲,趕緊的。”
有人一開了這個頭,許多人都定下了心來,出來看牛的有一家或是相熟的兩三家一起的,少有一個村都來,可不就是四下奔忙著去找人?
陳老漢幾個一看這架勢,挑牛都快了起來,幾個懂行的一溜兒看過去,身形、毛發、眼睛、鼻腔、牙口,二十五頭牛裏選出了三頭合意的,再選了精神頭最好、一雙牛眼最有神的一頭就牽住了,周村正揚聲就喚那牛倌:“大興莊買牛!”
這一聲可是把現場的氛圍都拉拔高了,在挑牛的都加緊了,要去找人的也奔得更快了。
給那牛倌喜得,他原是範家仆從,自是知道主子的想頭,當即也揚聲應喝:“好咧,這邊來!大興莊買牛一頭!諸位讓一讓!”
聲音那叫一個敞亮喜慶,這兩聲吆喝,讓花窗後的範氏臉上露出幾分笑意來。
外頭,大興莊一行人已經到了登記的差吏案前,買牛是以村論,與買家禽手續又不同,差吏瞧一眼大興莊眾人,道:“大興莊的?村正選出來了?”
周村正笑道:“是,是,正是鄙人。”
差吏一聽他這話,笑了:“讀書人啊?”
周村正搖頭:“不敢,只識得幾個字。”
一邊說著,一邊把自家的戶籍遞了上去,指了竹簡上他的那一部分道:“這是我的戶籍信息。”
“周九章?”差吏接過,跟周村正確認之後依樣登記起來,等登記好了,才翻開另一本名冊核對,“大興莊,九戶是吧?是你們哪家自己買還是幾家合買?”
連合買也買不起,情願拿人力耕田的也大有人在,因有此一問。
“九戶合買。”盧家大房還未落下戶籍,自然算不得戶數。
“成,戶籍遞上來吧,我來立借據,你們看過無誤簽字畫押。”
周村正搖頭,“不用,差爺,我們帶了銀錢。”
“不是賒欠?”
那差吏下意識就擡頭看周村正一行人,這真不怪他,在這坐了一個多時辰了,看的人那是真多,買的卻是一個沒有。這刺史夫人剛放話說可以賒欠呢,大興莊馬上就買了,可不就以為是賒欠的?
就連範氏身邊那女婢都格外多看了眼前這一群人一眼,別說,和這幾個月來見多了的面黃肌瘦還真不一樣,這一夥人從老到少,不分男女,面色都還挺好。
大興莊。
女婢暗暗把這莊名給記住了。
兩人的打量不過一擡眼一轉念的功夫,周村正那邊道:“刺史大人和夫人高義,惦著百姓民生,我們手頭正好拿得出這銀錢,不敢沾這便宜。”
說著把路上各家已經湊給他的一堆小銀塊子拿了出來,不多不少,正好是十五兩:“官爺您驗一驗。”
那差吏驗銀,女婢見形勢頗好,也不再多留,轉身回去準備與自家娘子回稟了。
範氏一直瞧著呢,只大興莊眾人去登記後離得略遠了,具體說些什麽聽不大清,女婢回來後就把這事與範氏說了,範氏聽得挑了挑眉,格外多打量了大興莊眾人一眼,道:“氣色是比旁人好些,倒是少見,叫大興莊?”
經了這幾年亂世,普通百姓能過成這樣的還真不多見,尤其那一群人不是一個兩個氣色好,是人人都還不錯。
稀奇。
真是平頭百姓嗎?
身側女婢還沒來得及回話,忽而蹲了個福禮:“郎主。”
範氏轉頭,才看到一早就紮進前衙的夫君不知何時竟是已經回來了,她眸光一亮,笑著喚了聲三郎。
曾刺史往她旁邊站著朝窗外看了一眼:“在說什麽?”
隱約是聽到大興莊。
“看外頭買牛和家禽的情況。”
女婢見她家娘子又是這樣簡單兩句帶過,不由幫著道:“家禽還好,城裏居民聽到消息來買的頗多,牛就難了,價錢低到十五兩一頭,一個上午,看的人多,買的人一個沒有,剛才娘子直接允了賒欠,這才算是有動靜了。”
打小一起長大的婢女,不肯叫她白出錢出力,事事要幫她說出來,範氏只看她一眼,倒沒說什麽。
女婢斂了目,低垂下了頭。
範氏才笑笑,道:“幾年動亂,大亂前糧價就漲得極高了,想是大多數人身上都沒了銀錢,不賒欠也買不起,總不能牛在衙門口閑著,地在那拋荒。”
“妃娘。”曾刺史握住妻子的手,一時竟不知該說什麽,“多謝你。”
兩個女婢頗有眼色,相視一眼很快退了開去。
範妃娘笑看曾三郎:“不與我黑臉了?”
曾刺史想到昨天陡然聽到信時的驚與喜,當然,驚嚇更多,尤其看到她帶著那麽我輜重、家禽和牲畜上的路,往刺史府回的一路都在後怕。他瞪她一眼:“下次膽這麽大,不止黑臉。”
範妃娘卻半點不怵,倒去捏曾三郎的臉:“三郎你還是笑著我最喜歡。”
曾三郎忙退一步,四下看了看,見守庫房的小吏正低著頭,不知有沒有看到,他自作鎮定,卻以近乎唇語的低聲與範妃娘道:“在外邊莫鬧。”
範妃娘看他脖頸開始泛紅了,笑了起來,嘖一聲:“珩兒都三歲了,你怎還是這樣薄的面皮。”
最後半句一樣的低聲,只夫妻二人聽得。
曾三郎捉住她那雙愛作亂的手,“走了,回後衙吧。”
一邊走,一邊還格外正經的問:“剛才在說什麽大興莊?他們買牛了?也是賒欠?”
“嗯,第一個買牛的莊子,挺難得,我這邊允了賒欠,他們倒真金白銀掏了出來。”
曾三郎唇角揚了揚,沒有再問。
幾步已經進了後園,轉到內宅時範氏的陪嫁嬤嬤迎了過來,範妃娘與夫君久別,怎麽看他怎麽覺得清瘦了,叫住自己的陪嫁嬤嬤,問道:“午食備的什麽?”
老嬤嬤最是知道自家娘子心思的,笑著報了五道菜名,這在世家大族中是極儉省的了,甚至稱得上寒酸。自然,也與刺史府食材並不算寬裕,範氏也不舍得拿那些家禽來填自己口腹有關。不過老嬤嬤也是花了心思的,哪一個適口,哪一個滋補,哪一個是郎主喜歡的,都說得頭頭是道,總之還算合範氏心意。
那老嬤嬤自己卻是清楚,說得再是錦繡,好菜實是沒有幾個,便道:“今日廚下有新鮮的獐子肉,正想問娘子和郎主一聲,要不要中午做一份來?用沙煲燜煮,最是鮮嫩的。”
“獐子肉?”範氏奇道:“哪來的?”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