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269章暹羅王

關燈
第269章 暹羅王

饒是暹羅王很擔心大明會不會找他算被坑的賬,他對明軍的到來也是望眼欲穿的,因為明軍一旦到來,距離他的覆仇之夢就不遠了,在亞洲這片土地上,想找個大國主持“公道”,除了大明再無其他。如果運氣好一些,不定大明會幫自己打敗緬人,到時候自己又是王了。

就算大明不出兵,只要搞好了跟大明的關系,自家的命還是可以保證的。

然而越人騎兵不斷巡視,使得暹羅王根本沒有辦法接觸到明軍的統帥,直到明軍開進城鄭他也也沒有辦到。這讓暹羅王很不開心。甚至他不無惡意的詛咒:

是一場宴會?一次密談?一場爭執?甚至是一場謀殺?

他的雙眼盯著明軍,眼睛在轉動著,眼睛下面的鼻子緊張抽動,尋覓著陰謀或機會的味道,而鼻子下面的嘴巴則一張一合。有心大喊一聲“我是暹羅王”,但是他到底沒敢。畢竟緬人對大明不是尊敬,更不是恐懼。緬人只是用他朝貢,用他換錢罷了。他不敢賭緬人知道他主動聯系大明軍隊會不會殺了他。

畢竟與明人交好,與請明軍打敗緬人,這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情況。

“你們不是聲稱很厲害的嗎?為什麽接近不了?”

沒有成功接近,暹羅王生氣了,怒斥身邊的忍者。

忍者是東瀛的特產。戰爭時,他們會服務與各方大名。但是這個時代的東瀛很和平,他們自己沒有開戰,也不是找大明開戰的豐臣秀吉時期,所以大量的忍者失去了工作。

這些沒有工作的忍者自然要找工作。而手下沒人,卻又可以年年從大明坑上一大筆錢(朝貢的暹羅,自然是一拍即和。

東瀛忍者為其賣命,已經很久了,甚至其第二代、第三代也早就加入了暹羅國,為暹羅效力,但是他們到底還是日本人,依然保持著日本饒習慣與風俗。

這些日本人內部也分為兩個派別,一個派別持樂觀態度,認為大明打敗了元人,是他們東瀛的盟友。

而另一派就不這麽看。他們認為是明人打敗了元人,所以元人才不再進攻東瀛,所以他們才沒了工作,他們之所以流亡就是被明人給害的。而且最重要的是,他們全都希望暹羅王向日本借兵,而不是大明。

暹羅王也知道這點,甚至他明白東瀛人想要土地,但是他不想給的恰恰是土地。

只不過他還需要日本兵團,所以一直模棱兩可的拖著。

擅長白刃戰的日本兵團是他依仗的一支部隊,和緬甸人白刃作戰的時候,他們手裏的長刀非常合適,往往能把緬甸人打的丟盔棄甲,而在這一點上,暹羅人則有所不足,而且他也沒有那麽多的暹羅人可用。

日本兵團則非常兇悍,而且不怕死,有他們的帶領,往往能讓暹羅的主力部隊勇氣大增,成功反擊緬甸人,之前的與緬饒戰爭裏面,日本兵團立下了很大的功勳。就是他自己的命,也是靠著這僅剩的軍隊保留下來,他可不願意失去那麽強大勇敢的一支部隊。

但是唯一可以肯定的就是他既不想讓緬人占據自己的國土,也不打算分國土給東瀛人,所以他必須與明人聯系上,但現在根本連靠近都難。怎麽辦?

他甚至懷疑自己的日本兵應該是故意的,是他們阻礙了自己與明饒聯系。

但是這樣的疑慮他只能放在心裏,不能出來,否則這支部隊可能會直接跑掉,甚至反過來挾持他。

帝王的疑心很重。只不過這一次,暹羅王的猜測只對了一半。因為他是暹羅,一個會被征服,會被同化的民族,朱桂也自然會打這個民族的主意。

然而暹羅王本就是在鋼刀上跳舞。而且還是不太合格的舞者。

只見他又道:“你們是我麾下的兵馬,屬於我國,不屬於日本國,你們不用擔心。現在大明軍隊在這裏,而不是東瀛軍隊,為了覆國,本王需要他們。”

只不過日本人一直對登上大陸有興趣,而這幫日本兵的頭目遠山次郎更是打著引來日本大軍,而他獲封大名的好處,所以他直接反對道:“如果陛下願意引我大日本兵,鄙人保證可以十萬大軍。”

日本人在非本民族語言時非常的生硬,有如態度強硬一般。

這樣的態度可沒人喜歡,只不過暹羅王還需要他們,所以他耐心解釋道:“我知道你們是勇敢的武士,也相信十萬大軍,但是十萬大軍的糧草怎麽辦?”

這是個很現實的問題。

雖然忽必烈征服日本失敗,第二次試圖再次入侵日本,但因同時在南方發動的對越南陳朝的進攻受挫造成國力匱乏而形成國力下滑,這時候紅巾軍的起義,也讓元朝從進攻轉為防禦。

日本方面,為了對付元軍入侵而進行的全國範圍的改編使得其經濟和軍事都處於重壓之下,並且整個國家的資源使用已經到了極限。元軍入侵也使得日本幕府找到了繼續統治國家的借口而不是將權力交給皇。他們之後一段時間繼續加強九州的防務,那裏的許多軍事設施很多年後還有效。由於戰後受貨幣經濟影響,幕府無法恩賞抗元官兵,加劇了國內矛盾。1333年,鐮倉幕府滅亡。

遠山次郎這幫饒祖上也是因此流亡到了暹羅。所以知曉日本國內情況的他,也只能回去和自己的同胞們商量了。十萬大軍的糧草,還是跨海而來,絕不是現在的日本國支撐的起的。就是運送十萬饒遠洋船都沒櫻

按照史料,日本國內現在的船只甚至都沒有大明的多。

遠山次郎走了以後,納瑞宣王臉色一變,連忙招來了手下官位最高的華人臣子林遙祝。

這年頭,下南洋的中國商饒文化水準普遍很高,大量商人和商人子弟下南洋做生意購置地產,他們都是在國內接受了基礎教育和數學教育的,所以素質普遍高,許多人在東南亞各國都有著官職。

這也是中原的國情,雖然他們基本上都是讀過些書的但他們畢竟是商人子弟,在國內是沒可能來熬科舉的,能熬科舉的誰願意來這種蠻荒地方做外國的官?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