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關燈
小
中
大
來人的穿著打扮一看就知道是大戶人家的小廝家丁,雖然式樣簡單普通,顏色也不出挑。但王氏是整日與綢緞打交道的人,一眼看出來衣服料子質地極好,若是一般的富戶,自身都用不上這樣的。心裏清楚,這個江都孫家,並不是什麽普通富貴人家。
來者是客,她連忙去叫趙吉來待客。自己則是進了廚房,撮了一把本地苦丁茶葉,壺裏添上水,在火上咕嘟咕嘟燒滾了,再端出來送與來人吃。
一個管事和幾個穿青衣的小廝連忙推辭,趙鶯鶯認得那個管事,那就是那一日去知府投帖子找他們小少爺的人。當時她並沒有在意,現在想一想倒是記起來了,他當初是說過,找到了他家小少爺,要來謝她的。
孫家小少爺確實找到了,就在昨日晚上——昨日下午就把那幾個拐子審的一清二楚了,自然不會遲疑,立刻找到了地方。不只是孫家小少爺,還有其他十幾個孩子,以及一大批賊贓,全都找到了,
晚上自然不好來酬謝趙鶯鶯,不過那管事是厚道人,哪怕鶯鶯是個小孩子,也沒有說話糊弄她的意思。就把這件事從頭到尾與他主家,也就是孫家的幾位太太奶奶說了。
這些婦人聽了這些話沒有不讚的,或許是為了聽了一個新聞覺得有趣;或許是真的覺得感激這個素未謀面的小姑娘;又或許是之前放話說過要答謝幫忙的人,不能反悔?無論是哪一個,總之都各自拿了東西讓管事送來。
其中孫家小少爺的親娘送的最重,其餘的女眷就是按照表禮一樣添了東西送過來。
管事的之前已經向周知府那邊打聽過了趙鶯鶯是哪家的小姐兒,等到今日早間,便帶著東西上門了。
那管事的拱拱手,讓小廝拿出一個藍綢子銀包:“這裏頭是我們小少奶奶送的賞銀,前日晚上小少奶奶發的話,說是哪個家人能找到小少爺,也賞一百兩銀子。因為小姐兒幫忙多,這筆紅花就算一半送與。”
一半就是五十兩了,銀包裏果然有一封銀子,打開來看,陽光底下是雪白的五錠最上等細絲紋銀。
還有其他禮物也十分豐富。有緞子布匹,有玩具,有金銀錁子,這些都和知府家得的那些差不多。不過最多的還是吃的,這些吃食用布袋子包裹的整整齊齊,等到孫家的人走了趙家才知道是些什麽。
十條好臘肉、一大串薰臘腸、兩壇子蜂蜜、兩瓶子茶葉、四色點心,另外,紅棗、栗子、瓜子、花生、薏仁等也都封的好好的。對於趙家來說都是既好又實用的——趙鶯鶯估計這些東西恐怕是個懂行的人添的,知道她家這樣的人家,什麽東西最適宜。
也是這一遭,趙吉和王氏才知道趙鶯鶯原來不是府尊老爺救下來這樣簡單。等到孫家的人走了,也不去看那些禮物,先看了看鶯鶯。
左看右看,心裏美滋滋的:果然自家鶯姐兒就是個聰明機靈的!平常看著沈穩,要緊的時候又能這樣機巧啊!
說過的,孩子都是自家的好。何況自家孩子是實實在在聰明了一回,這就更加引以為豪了。
王氏一邊收拾東西,一邊笑道:“果然是我們鶯姐兒聰明,就沒有聽說別家有孩子能這樣機靈的。要是沒有咱們鶯姐兒,只怕這件事好說不準好壞呢。”
她收拾東西,不過也沒有把所有東西都收揀起來。桌子上擺了三份,是另外挑出來的——這不比昨日那些,指明送給鶯鶯,東西又不多,也多是一些貴重的。今日東西不同,她便拿了幾樣棉布尺頭、小孩子玩具、食物。一份孝敬方婆子,另外兩份則是送到大伯家裏和二伯家裏。
這不是她以德報怨,她才沒有那心情。只是到底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面子情還是要全——她是打算要給婆婆和大伯家送東西,那麽就不可能單單漏下二伯家了。
不過她還是因為心裏憤憤不平多了一個心眼,打包東西的時候,看著大伯家和二伯家是爭不多的。但是做主婦的才知道,二伯家送過去的多是一些花木瓜,空好看的玩意兒。
這樣聽起來或許有些小心眼,但是王氏並不是那等心胸寬闊的婦人。她沒有壞心,人對她好,她也有回報。而遇到二伯夫妻兩個這樣的,她就會換個樣子。或許這樣的女人不大符合世人希望,不過她覺得這樣才活的舒爽。
說過了,趙家三兄弟是居住在一個院子裏的。這也不是什麽大戶人家的院子,寬敞爽闊。孫家過來送禮,正房裏和西廂房裏自然聽的清清楚楚。
大房裏宋氏假裝坐在窗戶底下做針線,其實暗地裏覷著這邊,時不時地瞥一眼。至於孫氏就更加直白了,打開了大門,搬了把椅子就坐在門前,磕著瓜子兒正大光明地看。
等到送走了孫家人,王氏沒好氣地瞪了孫氏一眼,然後就進了屋——對門弟弟家裏在待客,她用那種審賊的眼光看算是怎麽回事兒?還好客人沒有問起,不然她和丈夫趙吉要怎麽答!
王氏和趙吉說了一聲,就先抱著孝敬方婆子的東西去了正房旁邊搭著的一間小小耳房。
此時人家分家有不同的方法,一般是長子養活父母。但也有一種是小兒子養活父母的,大概就是上頭的兄長,成家一個,就分出去一個,父母最後就隨著了小兒子。趙家就是這樣。
這樣按理說,該是趙吉一家居住在正屋裏。不過當初給趙貴娶親的時候,宋氏娘家放話了。若是趙貴住不上最寬敞的正屋,這婚事就不算。沒有法子,方氏只得和趙吉商量。
趙吉向來是一個不大和兄長們爭的,何況這還關系到大哥的婚姻大事,自然並不會讓人為難,只是道:“這樣也無所謂,只是娘以後隨著我住,無論是東廂房還是西廂房,都太窄了一些。我須得和大哥說定,正屋裏頭分娘一個住處。”
也正是由於這樣一個約定,方婆子雖然是跟著小兒子趙吉生活,吃飯也隨趙吉一家。輪到睡覺卻是要去正屋裏這間小耳房的。
方婆子這時候正在納鞋底,做的專心都不知道外頭的事情。冷不防見王氏給她抱了一包東西來,還唬了一大跳。直到王氏笑吟吟地和她解釋了事情的前後,這才明白過來。
明白了之後就滿心歡喜了起來,與王氏絮絮叨叨:“果然是叫瞎子劉說著了罷!況且我以前也是場面上走過的,見過多少姐兒的面相,就沒有一個越得過我們鶯姐兒的。”
這也是方婆子吹噓的老一套了,不過在她孫輩的所有女孩子裏,她確實最得意趙鶯鶯。至於原因,和算命的結果並沒有什麽關系,因為她是先寵愛這個孫女,才有後面算命的事的。
非要說的刻薄一些,都是孫女兒,何以分得出一個上下高低?只有兩樣,一個是情分,另一個是她看到了孫女們的前程。
她到底是跟著趙吉一家吃飯的,即使另外兩個兒子有些孝敬,但也遠遠比不上趙吉的奉養。所以她一直都是幫著趙吉和王氏做些事。包括帶一帶小兒子家的幾個孫子孫女。雖然大兒子和二兒子家的也偶爾搭把手,但絕沒有專門帶這一說。
情分都是養出來的,鶯鶯兄弟姐妹幾個甚至是方婆子抱在被子裏戒的奶水,其他的堂姐妹能比?
另外就是長相了,雖然《女誡》、《女論語》之類的書上都說娶妻最好不要顏色太好的。甚至說妻子生的太好了,於丈夫不利。但現實就是男人家總是喜歡家裏渾家生的好一些。
所以女人一生的前程,大都在一張臉上。
特別是趙家這樣的,沒有什麽錢財家世,想要攀上一門好親事,靠的只能是她們自己操持家裏好不好,以及長相了。
操持家裏的種種技藝依靠的是後天學習,只要用心總不會太差。但一張臉只能是天生天給,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
而小時候看底子就知道了,趙鶯鶯是堂姐妹裏頭生的最好的一個。就算不說什麽‘絕色’‘過人’,但出眾是算得上。
因此方婆子一開始就覺得這個孫女將來一定有出息,比對別的孫女上心幾分。這樣幾分地積累,到後來與別的姐妹差別就很明顯了。
因為是得意自己女兒,王氏雖聽過好幾遍了,耳朵都磨出了繭子,還是樂呵呵的。
方婆子說著又看到王氏還有另外兩份東西,知道這是要送到老大家和老二家的。心裏喜歡她這份懂事,便不再留她,讓她出去送東西。
到了大房,宋氏當然歡歡喜喜。這可是白得了東西,她能不歡喜麽!只是為了維持長嫂的風度,還要略推辭幾句。
王氏見大嫂宋氏既是想要,又要裝作不在意的樣子,內心也是好笑。不過她對這位大嫂還是挺喜歡的——妯娌之間的關系本就微妙,有那等親如姐妹的,也有那種猶如仇人的。
王氏要求不高,只要大家平常能做出和和樂樂而不覺得別扭,表面上過得去就是了。至於多親近,各自討生活已經很勞累了,一般大家都沒有力氣特意去經營妯娌之間那一點情誼。
而王氏的小小要求,宋氏顯然完成的很好。
只是這世上不可能事事完滿,剛從大房出來,王氏就要應對那個絕對達不到她要求的二嫂孫氏了。如果可以,她絕對不想和她打交道!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來者是客,她連忙去叫趙吉來待客。自己則是進了廚房,撮了一把本地苦丁茶葉,壺裏添上水,在火上咕嘟咕嘟燒滾了,再端出來送與來人吃。
一個管事和幾個穿青衣的小廝連忙推辭,趙鶯鶯認得那個管事,那就是那一日去知府投帖子找他們小少爺的人。當時她並沒有在意,現在想一想倒是記起來了,他當初是說過,找到了他家小少爺,要來謝她的。
孫家小少爺確實找到了,就在昨日晚上——昨日下午就把那幾個拐子審的一清二楚了,自然不會遲疑,立刻找到了地方。不只是孫家小少爺,還有其他十幾個孩子,以及一大批賊贓,全都找到了,
晚上自然不好來酬謝趙鶯鶯,不過那管事是厚道人,哪怕鶯鶯是個小孩子,也沒有說話糊弄她的意思。就把這件事從頭到尾與他主家,也就是孫家的幾位太太奶奶說了。
這些婦人聽了這些話沒有不讚的,或許是為了聽了一個新聞覺得有趣;或許是真的覺得感激這個素未謀面的小姑娘;又或許是之前放話說過要答謝幫忙的人,不能反悔?無論是哪一個,總之都各自拿了東西讓管事送來。
其中孫家小少爺的親娘送的最重,其餘的女眷就是按照表禮一樣添了東西送過來。
管事的之前已經向周知府那邊打聽過了趙鶯鶯是哪家的小姐兒,等到今日早間,便帶著東西上門了。
那管事的拱拱手,讓小廝拿出一個藍綢子銀包:“這裏頭是我們小少奶奶送的賞銀,前日晚上小少奶奶發的話,說是哪個家人能找到小少爺,也賞一百兩銀子。因為小姐兒幫忙多,這筆紅花就算一半送與。”
一半就是五十兩了,銀包裏果然有一封銀子,打開來看,陽光底下是雪白的五錠最上等細絲紋銀。
還有其他禮物也十分豐富。有緞子布匹,有玩具,有金銀錁子,這些都和知府家得的那些差不多。不過最多的還是吃的,這些吃食用布袋子包裹的整整齊齊,等到孫家的人走了趙家才知道是些什麽。
十條好臘肉、一大串薰臘腸、兩壇子蜂蜜、兩瓶子茶葉、四色點心,另外,紅棗、栗子、瓜子、花生、薏仁等也都封的好好的。對於趙家來說都是既好又實用的——趙鶯鶯估計這些東西恐怕是個懂行的人添的,知道她家這樣的人家,什麽東西最適宜。
也是這一遭,趙吉和王氏才知道趙鶯鶯原來不是府尊老爺救下來這樣簡單。等到孫家的人走了,也不去看那些禮物,先看了看鶯鶯。
左看右看,心裏美滋滋的:果然自家鶯姐兒就是個聰明機靈的!平常看著沈穩,要緊的時候又能這樣機巧啊!
說過的,孩子都是自家的好。何況自家孩子是實實在在聰明了一回,這就更加引以為豪了。
王氏一邊收拾東西,一邊笑道:“果然是我們鶯姐兒聰明,就沒有聽說別家有孩子能這樣機靈的。要是沒有咱們鶯姐兒,只怕這件事好說不準好壞呢。”
她收拾東西,不過也沒有把所有東西都收揀起來。桌子上擺了三份,是另外挑出來的——這不比昨日那些,指明送給鶯鶯,東西又不多,也多是一些貴重的。今日東西不同,她便拿了幾樣棉布尺頭、小孩子玩具、食物。一份孝敬方婆子,另外兩份則是送到大伯家裏和二伯家裏。
這不是她以德報怨,她才沒有那心情。只是到底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面子情還是要全——她是打算要給婆婆和大伯家送東西,那麽就不可能單單漏下二伯家了。
不過她還是因為心裏憤憤不平多了一個心眼,打包東西的時候,看著大伯家和二伯家是爭不多的。但是做主婦的才知道,二伯家送過去的多是一些花木瓜,空好看的玩意兒。
這樣聽起來或許有些小心眼,但是王氏並不是那等心胸寬闊的婦人。她沒有壞心,人對她好,她也有回報。而遇到二伯夫妻兩個這樣的,她就會換個樣子。或許這樣的女人不大符合世人希望,不過她覺得這樣才活的舒爽。
說過了,趙家三兄弟是居住在一個院子裏的。這也不是什麽大戶人家的院子,寬敞爽闊。孫家過來送禮,正房裏和西廂房裏自然聽的清清楚楚。
大房裏宋氏假裝坐在窗戶底下做針線,其實暗地裏覷著這邊,時不時地瞥一眼。至於孫氏就更加直白了,打開了大門,搬了把椅子就坐在門前,磕著瓜子兒正大光明地看。
等到送走了孫家人,王氏沒好氣地瞪了孫氏一眼,然後就進了屋——對門弟弟家裏在待客,她用那種審賊的眼光看算是怎麽回事兒?還好客人沒有問起,不然她和丈夫趙吉要怎麽答!
王氏和趙吉說了一聲,就先抱著孝敬方婆子的東西去了正房旁邊搭著的一間小小耳房。
此時人家分家有不同的方法,一般是長子養活父母。但也有一種是小兒子養活父母的,大概就是上頭的兄長,成家一個,就分出去一個,父母最後就隨著了小兒子。趙家就是這樣。
這樣按理說,該是趙吉一家居住在正屋裏。不過當初給趙貴娶親的時候,宋氏娘家放話了。若是趙貴住不上最寬敞的正屋,這婚事就不算。沒有法子,方氏只得和趙吉商量。
趙吉向來是一個不大和兄長們爭的,何況這還關系到大哥的婚姻大事,自然並不會讓人為難,只是道:“這樣也無所謂,只是娘以後隨著我住,無論是東廂房還是西廂房,都太窄了一些。我須得和大哥說定,正屋裏頭分娘一個住處。”
也正是由於這樣一個約定,方婆子雖然是跟著小兒子趙吉生活,吃飯也隨趙吉一家。輪到睡覺卻是要去正屋裏這間小耳房的。
方婆子這時候正在納鞋底,做的專心都不知道外頭的事情。冷不防見王氏給她抱了一包東西來,還唬了一大跳。直到王氏笑吟吟地和她解釋了事情的前後,這才明白過來。
明白了之後就滿心歡喜了起來,與王氏絮絮叨叨:“果然是叫瞎子劉說著了罷!況且我以前也是場面上走過的,見過多少姐兒的面相,就沒有一個越得過我們鶯姐兒的。”
這也是方婆子吹噓的老一套了,不過在她孫輩的所有女孩子裏,她確實最得意趙鶯鶯。至於原因,和算命的結果並沒有什麽關系,因為她是先寵愛這個孫女,才有後面算命的事的。
非要說的刻薄一些,都是孫女兒,何以分得出一個上下高低?只有兩樣,一個是情分,另一個是她看到了孫女們的前程。
她到底是跟著趙吉一家吃飯的,即使另外兩個兒子有些孝敬,但也遠遠比不上趙吉的奉養。所以她一直都是幫著趙吉和王氏做些事。包括帶一帶小兒子家的幾個孫子孫女。雖然大兒子和二兒子家的也偶爾搭把手,但絕沒有專門帶這一說。
情分都是養出來的,鶯鶯兄弟姐妹幾個甚至是方婆子抱在被子裏戒的奶水,其他的堂姐妹能比?
另外就是長相了,雖然《女誡》、《女論語》之類的書上都說娶妻最好不要顏色太好的。甚至說妻子生的太好了,於丈夫不利。但現實就是男人家總是喜歡家裏渾家生的好一些。
所以女人一生的前程,大都在一張臉上。
特別是趙家這樣的,沒有什麽錢財家世,想要攀上一門好親事,靠的只能是她們自己操持家裏好不好,以及長相了。
操持家裏的種種技藝依靠的是後天學習,只要用心總不會太差。但一張臉只能是天生天給,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
而小時候看底子就知道了,趙鶯鶯是堂姐妹裏頭生的最好的一個。就算不說什麽‘絕色’‘過人’,但出眾是算得上。
因此方婆子一開始就覺得這個孫女將來一定有出息,比對別的孫女上心幾分。這樣幾分地積累,到後來與別的姐妹差別就很明顯了。
因為是得意自己女兒,王氏雖聽過好幾遍了,耳朵都磨出了繭子,還是樂呵呵的。
方婆子說著又看到王氏還有另外兩份東西,知道這是要送到老大家和老二家的。心裏喜歡她這份懂事,便不再留她,讓她出去送東西。
到了大房,宋氏當然歡歡喜喜。這可是白得了東西,她能不歡喜麽!只是為了維持長嫂的風度,還要略推辭幾句。
王氏見大嫂宋氏既是想要,又要裝作不在意的樣子,內心也是好笑。不過她對這位大嫂還是挺喜歡的——妯娌之間的關系本就微妙,有那等親如姐妹的,也有那種猶如仇人的。
王氏要求不高,只要大家平常能做出和和樂樂而不覺得別扭,表面上過得去就是了。至於多親近,各自討生活已經很勞累了,一般大家都沒有力氣特意去經營妯娌之間那一點情誼。
而王氏的小小要求,宋氏顯然完成的很好。
只是這世上不可能事事完滿,剛從大房出來,王氏就要應對那個絕對達不到她要求的二嫂孫氏了。如果可以,她絕對不想和她打交道!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