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868章

關燈
第868章

“二是王安石變的問題。那麽,王安石變的問題在哪裏?在於理論和實際的嚴重脫節。雖然在歷史上,商品買**較發達,但終究仍然屬於標準的農業。在這個社會中,一方面,缺乏完備的市場,使得王安石那超前的想法無法以市場形式良好的運轉,從而只能借助於強制力量,通過所謂看得見的手來調節;另一方面,一個龐大的農業,不可能有能力以合適的方式來高效完成這個超時代的調節任務的。所以其結果就是,美好的願望在實踐中無法貫徹,而為了貫徹自己的理想,王安石只能進一步加大權力,以強制的方式推廣,而強制推廣就註定在這個過程中必須絕對主導,從而導致一場經濟改變成了考,官員要獲得好的成績就只能進一步加大強制力來扭曲市場,從而使得最初的理想貫徹徹底走型。這是一個在當時社會狀態下無法逾越的惡性循環。對於這一點,王安石的對手們非常清楚,尤其是作為反對領袖的司馬光。司馬光不懂經濟,他沒有王安石這樣的眼光,可以看到通過增加流動來增加財富的方法,他的想法中,財富是固定的,多一分,百姓就少一分。從經濟方面看,這個觀點當然不對。但是必須註意的是,司馬光作為一名偉大且嚴謹的歷史學家,他的觀點或許缺乏創意,但都是從歷史長河中經歷多次驗證後得到的經驗。司馬光立足於農業這個現狀,明白今日的所為,不管有多美妙的包裝,終究逃不出當年桑弘羊那樣與民爭利的結局。從這個角度說,王安石和司馬光是兩個截然相反的人物:王安石眼界開闊,思維超前,但卻忽略了現實的客觀狀態;司馬光想法保守,缺乏創意,但卻善於總結歷史經驗,明白同樣的土壤最終還是同樣果實這個道理。而司馬光顯然更代表了農業中士大夫的特點,所以,當時的名流都站到司馬光一方,也不足為怪了。三是王安石變的後果。王安石變之後,國庫迅速豐盈,財的充足一直受益到徽宗時期。但是,這個財充盈是違背神宗和王安石初衷的。王安石本意是去重斂、寬農民、國用可足、民財不匱,並不願讓老百姓在這個過程中受到損失。但事實上,這套變法最終毫不意外的變成了與民爭利…”

遇川讚同的點頭。

荊扉繼續說道:“由於王安石的理論脫離了當時的土壤,自然是無法貫徹的。但是,基於這套的貫徹是靠強制,那麽自然就有官員考這個大殺器。各級官員得到命令,必須完成相應新任務;而官員再向下層層攤派,最終落到老百姓身上。此時,已經徹底走型。如青苗法,本是保護青黃不接時期農民度日的貸款,變成了為了增加稅收而強制攤派的高利貸。新之下,國庫裏的財帛,盡是民間的血淚。”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