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100章
自從竇皇後故去, 崔舒若看似正常,實則在平靜的面容下情緒逐漸積攢。她還是不可避免的如那些權奪權利的人一般,漸漸深入旋渦, 變得瘋狂。
只是她的瘋, 藏於心底, 沒人察覺。
皇帝認為她是一心忠於大齊的孝順女兒, 太子覺得她和趙平娘一般保持中立,趙巍衡將她看成力挺自己的強而有力的支持者, 受過崔舒若恩澤的官吏、百姓, 將她視作清風亮節、志向高遠的衡陽公主。
細細數來, 只剩下魏成淮,也只有魏成淮能察覺到崔舒若的不對。他比這世上任何一人認識她都要早,見過她或狼狽或狡黠或明媚的一面。所以他深知竇皇後帶給崔舒若的打擊絕非一時痛哭和病癥纏綿。
以崔舒若的性子,不讓真正害死竇皇後的人得到懲罰,她絕不會罷休。
她將自己越逼越緊, 也和所有人涇渭分明, 陷入絕路。
聽著魏成淮的話,崔舒若擡頭正視起了魏成淮, 她的目光從先前的沈浸於己身, 到分給了魏成淮。似乎這一刻, 崔舒若才從自己給自己畫的圈子裏走出來。
“你陪我?”她一字一頓的問道,盈潤的雙眸緊緊盯著魏成淮,似乎在探究, 又似乎在確認。
魏成淮在崔舒若的目光下點頭,他經歷過親人離別、疆場風沙, 早已磨煉得心志堅定,褪去少年鮮衣怒馬時的張狂, 成了真正能支撐幽州門庭的將軍。
他的神情堅毅,胸膛寬闊,仿佛能無視一切風雨,予人安心之感。魏成淮一只手擁著崔舒若,一只手放在她的腦後,摩挲青絲,“我陪你。”
“我要殺太子。”她道。
“好!”他毫不猶豫的應下。
“我還要造反,”她繼續道。
“好!”依舊是毫不猶豫的回應。
隨著兩人的一問一答,崔舒若眼裏的瘋色漸漸褪去,自從竇皇後故去就不斷升騰的、要將她吞噬的怒火也湮滅許多。
崔舒若的手撫上魏成淮的臉,瑩白的手與男人剛硬的面龐形成鮮明對比。而那手如同鮮嫩的藤蔓枝芽慢慢的從魏成淮的面龐滑過,輕輕的、柔柔的,誘得人心底發癢。
她忽而一笑,璀璨奪目,明明什麽都沒說,可魏成淮知道,崔舒若將她小小的、只能容納一人的圈子畫得大了些,允許他一同進來。
盡管身上仍舊很痛,但崔舒若的心情卻愉悅了許多,足夠讓她忽視身體的痛楚。
莊上全是崔舒若的心腹,加上魏成淮武藝高強,潛入得隱秘,除了貼身伺候崔舒若的幾個人,其他人完全不知二人曾私會過。
崔舒若稍微緩過勁時,還調侃魏成淮堂堂世子,卻做起了他往日最瞧不起的宵小之輩飛檐走壁的事。
往昔的魏成淮,即便父祖行伍出身,但家中富貴已久,自來是勳貴郎君的做派。齊平永可以在綠林廣結兄弟,他卻是不大看得上那些人,還曾因此與齊平永爭吵過幾次。
但崔舒若調侃他時,他不怒反笑,反倒是頗為自信的說,憑自己的身手,即便是賊人,那也是賊首,引得崔舒若捧腹大笑。
自從竇皇後離世,難得見到崔舒若有眉開眼舒的時候,暗中觀察她眉眼的魏成淮也悄然翹起唇角。
能叫她開懷些,即便當真做起了賊人,也不失為一樁好事。
自從二人敞開心扉談心過後,崔舒若眉間的陰霾消散了許多,但她對趙仲平一黨的防備不曾松懈半分。
娶妻一事雖然議論紛紛,但有皇帝力保,太子又謙卑地寫下罪己詔,最終不了了之。眾人也只能在心裏嘀咕,不敢在明面上議論分毫。倒是百姓間偶爾談起,但也只是茶餘飯後當消遣看的,只要太子不是昏聵無知不給百姓活路,非議幾句壓根傷不了分毫。
昏禮雖多有波折,但聯姻後,太子與夏氏的關系卻更上一層樓,徹底拉攏了並州士族。
而原本前來聯姻的建康世家,也不知為何轉而與明王趙巍衡親熱起來,代表世家的崔成德更是時常出入明王府,與明王同進同出。這回跟來的兩位世家出身的庶女也被納入明王府,成了側妃。
太子與明王的爭鬥幾乎已經擺到明面上,愈演愈烈。
同年九月,大齊遷都長安。
*
“公主殿下恕罪,聖人正在歇息,不許任何人打擾!”內侍躬著身,小心翼翼的道,生怕自己被貴人用來撒氣。
身穿淺色素服襦裙的崔舒若看著緊閉的殿門,沒有理會戰戰兢兢的小內侍。
她即便沒站在門前,也能清清楚楚地聽清裏頭的笙樂聲,皇帝哪裏是在歇息,分明是尋歡作樂。遷都後,皇帝似乎才後知後覺的意識到自己已經是天下的皇帝,不需要再聽命任何人,也自覺天下穩當,不說懈怠朝政,但遠不及過去勤勉。
這倒也罷了,太子不知從哪個謀士身上得的計策,認為竇皇後已逝,皇帝身邊沒有能為太子說話的人,且後宮空虛,竟在皇帝出宮狩獵時獻上數名美人,其中以季、殷兩位美人最為得寵,先後封為妃。
而季德妃入宮不久便懷有身孕,時常為太子美言,稱太子賢德。
也許皇帝曾經是個有野心的賢德之人,但架不住日日不止的枕邊風,在不停歇的抹黑之下,對明王愈發不喜。加之明王手握兵權,軍中將領幾乎都對他恭敬有加,泰半曾在他麾下為將,打壓之心愈盛。
崔舒若沈思著如今情形,轉身離去,眼看離皇帝那座金碧輝煌的寢宮越來越遠,她身邊的行雪揣摩崔舒若的臉色,擔憂道:“聖人欲廣開後宮,派遣花鳥使在民間選納美人,公主您入宮勸諫,今日已是第三回 被拒之門外了。”
崔舒若卻沒有想象中的擔憂,她嗯了一聲,沒有說話。
而在崔舒若趁著面色走在宮道上時,一座轎攆落在了殿前,千嬌百媚的殷妃下轎,原本緊閉的殿門卻為她大開。
跟在崔舒若身邊婢女都十分氣憤,倒是崔舒若面色平靜,冷眼看著這一切。她沒有上前質問,而是帶著人匆匆回了公主府。
趙平娘早已等在公主府裏,一見到崔舒若就上前詢問,“阿耶怎麽說?”
崔舒若搖頭,掙開趙平娘的手,坐到了一旁的席子上。
趙平娘疑惑,“阿耶竟不願和我們一道去阿娘墓前祭拜麽?”
崔舒若身旁的行雪極有眼色的道:“回安陽公主的話,殿下今日不曾見到聖人。”
“不曾?難道阿耶為了不去祭拜阿娘,索性連你也不見了?”趙平娘眉毛一蹙,似乎就要罵人。
崔舒若終於開口,“阿姐,興許阿耶不是不願見阿娘。”
在趙平娘回身看崔舒若的時候,她近乎無情的吐露更令人難以接受的真相,“以我所見,阿耶怕是忘了阿娘的祭日,今日宮中還在笙歌作樂。
阿娘故去已久,怕是除了我們姐妹,再沒人及得阿娘了。”
原本趙平娘還只是氣憤而已,聽到崔舒若平靜無奈的道出真相,當即怒不可遏,她一腳踹翻桌案,發出巨大聲響。戰事漸熄,但趙平娘的武藝不曾荒廢,好好一張桌案被踹得桌角分離。
她當即起身就要進宮,任憑誰也攔不住。
崔舒若也只能追到府門前,眼睜睜看著趙平娘離去。等到安陽公主的儀仗徹底消失在眼簾,崔舒若臉上的憂心也全部消失。回到院子裏,行雪小心奉茶,因二人多年情分,此時倒能說上兩句,“殿下,安陽公主性情剛烈,您今日……”
不同於行雪的欲言又止,崔舒若要坦蕩許多,“何不說完?”
崔舒若輕笑一聲,目光幽遠,“我今日所為的確是故意為之,也是故意說那番話激怒阿姐。此番進宮,阿姐與阿耶必會爭吵,以阿姐的性子,怕是不日就會自請回封地。
而今太子明王之爭激烈,走遠些才不會受波及。”
行雪恍然大悟,看向崔舒若的目光敬畏又心誠,跪下誠心拜道:“殿下深謀遠慮!”
不出崔舒若意料,當日宮中便傳出皇帝與安陽公主激烈爭吵一事。但安陽公主並未受到責罰,反而是皇帝在三日後一同前往祭拜竇皇後。
但第二日安陽公主便動身離開長安,去往封地。
崔舒若一直送到城外十裏,才帶人回城。
公主儀仗浩浩蕩蕩,她坐的馬車規制越來越高,府邸也越來越大,可惜身邊能說笑依偎的人卻越來越少。恍惚件,崔舒若覺得自己似乎回到了曾經在並州的時候,阿娘尚在,阿姐也坐在馬車裏,她們一道出門赴宴。阿姐在鬧,而她對著阿娘撒嬌,馬車外是孝順的三哥,他還是浪蕩不羈和俠士廝混時的意氣模樣,騎著馬護送她們。路上正好遇見辦事回來的二哥、四哥,他們在馬車外給阿娘行禮。
可一回身,皆如泡沫消逝,哪還有他們的影子。
偌大的馬車,容納五個、十個阿娘也不嫌擠,可卻只剩下崔舒若和照顧她的婢女了。
崔舒若倚靠在車身上,聽著車輪軲轆轉的聲音,靜默不語。
然而崔舒若沒能安穩多久,外頭就傳來靜街驅趕百姓的大動靜,崔舒若回神,問行雪怎麽回事。行雪則掀開車簾出去詢問護在馬車外的親衛。
行雪回來後,向崔舒若稟明,“是季國舅出行,在趕沿街的百姓和攤販。”
“國舅?”崔舒若嘲諷笑道,“季德妃雖得寵,但她的哥哥怕是還擔不起國舅二字。驟而富貴,竟猖狂至此,便是太子出行也不曾真的驅趕沿途百姓。”
行雪猶豫著問,“公主,我們可要繞道?”
不怪行雪這麽問,崔舒若近來低調得很,少與人起爭執。她雖是公主之尊,但季德妃實在得寵,鋒芒正盛,長安勳貴大多忍讓。
崔舒若卻嗤笑一聲,“不必,迎面上去,我倒要看看他敢不敢連我一道驅趕。”
事實證明,季家人還是沒有這個膽子的。即便皇帝因充盈後宮一事,連著三回不見崔舒若,但作為長安唯二成年且曾共患難的公主,崔舒若跟趙平娘的地位絕非尋常勳貴能比得上。
季國舅不但讓道,還下了馬車想要拜見崔舒若。
可等他下馬車後,對崔舒若極盡恭迎的嘴臉,便能叫人對他的想法窺見一二。這位季國舅可是尚未娶妻,整個長安貴女裏,論身份怕是沒人能越過崔舒若。
然而崔舒若對他的大獻殷勤毫不感興趣,連面都沒露,直接讓身邊的婢女將人打發走。
看著崔舒若的馬車走遠,季國舅當即變了臉色,嘟囔道:“哼,傲個什麽勁,等我外甥……”
剩餘的話則消逝在季國舅的口中。
坐在馬車內的崔舒若則斷定季國舅敢在勳貴多如牛毛的長安如此橫行,必定惹禍。
果不其然,沒過多久就傳出季國舅與人當街爭執,被打得頭破血流的消息。而幹這事得不是別人,正是明王手下最得重用的魯丘直跟李恭兩人。
消息傳進宮裏,季德妃少不得哭訴,為了讓愛妃消停,皇帝當即命人奪了二人的官職。
原以為此事到此便結束了,然而沒兩日季國舅竟然一命嗚呼。季德妃哭死在宮中,皇帝也大怒。打傷國舅跟打死國舅可是兩碼事,皇帝當即下旨將二人關進牢裏,擇日問斬。
這一來可真是捅了馬蜂窩,季國舅本就不是什麽好人,不過是仗著有個好妹妹橫行霸道的紈絝罷了,長安中人早就對他不滿。而魯丘直兩人卻是為開國立下汗馬功勞的功臣,袍澤眾多,處罰可以,但決不能處死,更不能流放家眷。
朝堂之上,與魯丘直等人有舊的武將幾乎全都下跪求情,趙巍衡也是。
看著半個朝堂的人都下跪求情,大多還是握有兵權的武將,在皇帝看來,怕是和逼宮沒什麽兩樣。盛怒之下,皇帝非但當場罷免了數人,連趙巍衡都被罰閉門思過。
不僅如此,在季德妃的枕邊風下,皇帝疑心趙巍衡,半夜竟做了噩夢,不等天明就下旨將趙巍衡所有親衛府兵的兵器上繳。
這下,明王一系真的是陷入陷阱,一個個要麽閉門不出,要麽喪如考批。
在局勢已然十分不利於明王的情況下,太子趙仲平竟還聯合趙知光上奏,借著魯丘直誤殺季國舅一事,大肆網羅親近趙巍衡的武將的罪證,言稱這些人自從開國後便肆無忌憚、作威作福,將軍中習氣弄得混亂不堪。
許是那日朝堂求情的盛況和夜裏的噩夢著實嚇到了皇帝,他竟真的下旨要奏折中提及的多數將領入宮,說要肅清軍中不良習氣,並依照太子的諫議好生教導那些光知道打仗,不識得禮義,跟著趙巍衡半路出家的將軍們。
說來說去,還是針對趙巍衡的。
而崔舒若也清楚,這一回,時機怕是真要到了。
將人逼急了,只剩下破釜沈舟一條路。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自從竇皇後故去, 崔舒若看似正常,實則在平靜的面容下情緒逐漸積攢。她還是不可避免的如那些權奪權利的人一般,漸漸深入旋渦, 變得瘋狂。
只是她的瘋, 藏於心底, 沒人察覺。
皇帝認為她是一心忠於大齊的孝順女兒, 太子覺得她和趙平娘一般保持中立,趙巍衡將她看成力挺自己的強而有力的支持者, 受過崔舒若恩澤的官吏、百姓, 將她視作清風亮節、志向高遠的衡陽公主。
細細數來, 只剩下魏成淮,也只有魏成淮能察覺到崔舒若的不對。他比這世上任何一人認識她都要早,見過她或狼狽或狡黠或明媚的一面。所以他深知竇皇後帶給崔舒若的打擊絕非一時痛哭和病癥纏綿。
以崔舒若的性子,不讓真正害死竇皇後的人得到懲罰,她絕不會罷休。
她將自己越逼越緊, 也和所有人涇渭分明, 陷入絕路。
聽著魏成淮的話,崔舒若擡頭正視起了魏成淮, 她的目光從先前的沈浸於己身, 到分給了魏成淮。似乎這一刻, 崔舒若才從自己給自己畫的圈子裏走出來。
“你陪我?”她一字一頓的問道,盈潤的雙眸緊緊盯著魏成淮,似乎在探究, 又似乎在確認。
魏成淮在崔舒若的目光下點頭,他經歷過親人離別、疆場風沙, 早已磨煉得心志堅定,褪去少年鮮衣怒馬時的張狂, 成了真正能支撐幽州門庭的將軍。
他的神情堅毅,胸膛寬闊,仿佛能無視一切風雨,予人安心之感。魏成淮一只手擁著崔舒若,一只手放在她的腦後,摩挲青絲,“我陪你。”
“我要殺太子。”她道。
“好!”他毫不猶豫的應下。
“我還要造反,”她繼續道。
“好!”依舊是毫不猶豫的回應。
隨著兩人的一問一答,崔舒若眼裏的瘋色漸漸褪去,自從竇皇後故去就不斷升騰的、要將她吞噬的怒火也湮滅許多。
崔舒若的手撫上魏成淮的臉,瑩白的手與男人剛硬的面龐形成鮮明對比。而那手如同鮮嫩的藤蔓枝芽慢慢的從魏成淮的面龐滑過,輕輕的、柔柔的,誘得人心底發癢。
她忽而一笑,璀璨奪目,明明什麽都沒說,可魏成淮知道,崔舒若將她小小的、只能容納一人的圈子畫得大了些,允許他一同進來。
盡管身上仍舊很痛,但崔舒若的心情卻愉悅了許多,足夠讓她忽視身體的痛楚。
莊上全是崔舒若的心腹,加上魏成淮武藝高強,潛入得隱秘,除了貼身伺候崔舒若的幾個人,其他人完全不知二人曾私會過。
崔舒若稍微緩過勁時,還調侃魏成淮堂堂世子,卻做起了他往日最瞧不起的宵小之輩飛檐走壁的事。
往昔的魏成淮,即便父祖行伍出身,但家中富貴已久,自來是勳貴郎君的做派。齊平永可以在綠林廣結兄弟,他卻是不大看得上那些人,還曾因此與齊平永爭吵過幾次。
但崔舒若調侃他時,他不怒反笑,反倒是頗為自信的說,憑自己的身手,即便是賊人,那也是賊首,引得崔舒若捧腹大笑。
自從竇皇後離世,難得見到崔舒若有眉開眼舒的時候,暗中觀察她眉眼的魏成淮也悄然翹起唇角。
能叫她開懷些,即便當真做起了賊人,也不失為一樁好事。
自從二人敞開心扉談心過後,崔舒若眉間的陰霾消散了許多,但她對趙仲平一黨的防備不曾松懈半分。
娶妻一事雖然議論紛紛,但有皇帝力保,太子又謙卑地寫下罪己詔,最終不了了之。眾人也只能在心裏嘀咕,不敢在明面上議論分毫。倒是百姓間偶爾談起,但也只是茶餘飯後當消遣看的,只要太子不是昏聵無知不給百姓活路,非議幾句壓根傷不了分毫。
昏禮雖多有波折,但聯姻後,太子與夏氏的關系卻更上一層樓,徹底拉攏了並州士族。
而原本前來聯姻的建康世家,也不知為何轉而與明王趙巍衡親熱起來,代表世家的崔成德更是時常出入明王府,與明王同進同出。這回跟來的兩位世家出身的庶女也被納入明王府,成了側妃。
太子與明王的爭鬥幾乎已經擺到明面上,愈演愈烈。
同年九月,大齊遷都長安。
*
“公主殿下恕罪,聖人正在歇息,不許任何人打擾!”內侍躬著身,小心翼翼的道,生怕自己被貴人用來撒氣。
身穿淺色素服襦裙的崔舒若看著緊閉的殿門,沒有理會戰戰兢兢的小內侍。
她即便沒站在門前,也能清清楚楚地聽清裏頭的笙樂聲,皇帝哪裏是在歇息,分明是尋歡作樂。遷都後,皇帝似乎才後知後覺的意識到自己已經是天下的皇帝,不需要再聽命任何人,也自覺天下穩當,不說懈怠朝政,但遠不及過去勤勉。
這倒也罷了,太子不知從哪個謀士身上得的計策,認為竇皇後已逝,皇帝身邊沒有能為太子說話的人,且後宮空虛,竟在皇帝出宮狩獵時獻上數名美人,其中以季、殷兩位美人最為得寵,先後封為妃。
而季德妃入宮不久便懷有身孕,時常為太子美言,稱太子賢德。
也許皇帝曾經是個有野心的賢德之人,但架不住日日不止的枕邊風,在不停歇的抹黑之下,對明王愈發不喜。加之明王手握兵權,軍中將領幾乎都對他恭敬有加,泰半曾在他麾下為將,打壓之心愈盛。
崔舒若沈思著如今情形,轉身離去,眼看離皇帝那座金碧輝煌的寢宮越來越遠,她身邊的行雪揣摩崔舒若的臉色,擔憂道:“聖人欲廣開後宮,派遣花鳥使在民間選納美人,公主您入宮勸諫,今日已是第三回 被拒之門外了。”
崔舒若卻沒有想象中的擔憂,她嗯了一聲,沒有說話。
而在崔舒若趁著面色走在宮道上時,一座轎攆落在了殿前,千嬌百媚的殷妃下轎,原本緊閉的殿門卻為她大開。
跟在崔舒若身邊婢女都十分氣憤,倒是崔舒若面色平靜,冷眼看著這一切。她沒有上前質問,而是帶著人匆匆回了公主府。
趙平娘早已等在公主府裏,一見到崔舒若就上前詢問,“阿耶怎麽說?”
崔舒若搖頭,掙開趙平娘的手,坐到了一旁的席子上。
趙平娘疑惑,“阿耶竟不願和我們一道去阿娘墓前祭拜麽?”
崔舒若身旁的行雪極有眼色的道:“回安陽公主的話,殿下今日不曾見到聖人。”
“不曾?難道阿耶為了不去祭拜阿娘,索性連你也不見了?”趙平娘眉毛一蹙,似乎就要罵人。
崔舒若終於開口,“阿姐,興許阿耶不是不願見阿娘。”
在趙平娘回身看崔舒若的時候,她近乎無情的吐露更令人難以接受的真相,“以我所見,阿耶怕是忘了阿娘的祭日,今日宮中還在笙歌作樂。
阿娘故去已久,怕是除了我們姐妹,再沒人及得阿娘了。”
原本趙平娘還只是氣憤而已,聽到崔舒若平靜無奈的道出真相,當即怒不可遏,她一腳踹翻桌案,發出巨大聲響。戰事漸熄,但趙平娘的武藝不曾荒廢,好好一張桌案被踹得桌角分離。
她當即起身就要進宮,任憑誰也攔不住。
崔舒若也只能追到府門前,眼睜睜看著趙平娘離去。等到安陽公主的儀仗徹底消失在眼簾,崔舒若臉上的憂心也全部消失。回到院子裏,行雪小心奉茶,因二人多年情分,此時倒能說上兩句,“殿下,安陽公主性情剛烈,您今日……”
不同於行雪的欲言又止,崔舒若要坦蕩許多,“何不說完?”
崔舒若輕笑一聲,目光幽遠,“我今日所為的確是故意為之,也是故意說那番話激怒阿姐。此番進宮,阿姐與阿耶必會爭吵,以阿姐的性子,怕是不日就會自請回封地。
而今太子明王之爭激烈,走遠些才不會受波及。”
行雪恍然大悟,看向崔舒若的目光敬畏又心誠,跪下誠心拜道:“殿下深謀遠慮!”
不出崔舒若意料,當日宮中便傳出皇帝與安陽公主激烈爭吵一事。但安陽公主並未受到責罰,反而是皇帝在三日後一同前往祭拜竇皇後。
但第二日安陽公主便動身離開長安,去往封地。
崔舒若一直送到城外十裏,才帶人回城。
公主儀仗浩浩蕩蕩,她坐的馬車規制越來越高,府邸也越來越大,可惜身邊能說笑依偎的人卻越來越少。恍惚件,崔舒若覺得自己似乎回到了曾經在並州的時候,阿娘尚在,阿姐也坐在馬車裏,她們一道出門赴宴。阿姐在鬧,而她對著阿娘撒嬌,馬車外是孝順的三哥,他還是浪蕩不羈和俠士廝混時的意氣模樣,騎著馬護送她們。路上正好遇見辦事回來的二哥、四哥,他們在馬車外給阿娘行禮。
可一回身,皆如泡沫消逝,哪還有他們的影子。
偌大的馬車,容納五個、十個阿娘也不嫌擠,可卻只剩下崔舒若和照顧她的婢女了。
崔舒若倚靠在車身上,聽著車輪軲轆轉的聲音,靜默不語。
然而崔舒若沒能安穩多久,外頭就傳來靜街驅趕百姓的大動靜,崔舒若回神,問行雪怎麽回事。行雪則掀開車簾出去詢問護在馬車外的親衛。
行雪回來後,向崔舒若稟明,“是季國舅出行,在趕沿街的百姓和攤販。”
“國舅?”崔舒若嘲諷笑道,“季德妃雖得寵,但她的哥哥怕是還擔不起國舅二字。驟而富貴,竟猖狂至此,便是太子出行也不曾真的驅趕沿途百姓。”
行雪猶豫著問,“公主,我們可要繞道?”
不怪行雪這麽問,崔舒若近來低調得很,少與人起爭執。她雖是公主之尊,但季德妃實在得寵,鋒芒正盛,長安勳貴大多忍讓。
崔舒若卻嗤笑一聲,“不必,迎面上去,我倒要看看他敢不敢連我一道驅趕。”
事實證明,季家人還是沒有這個膽子的。即便皇帝因充盈後宮一事,連著三回不見崔舒若,但作為長安唯二成年且曾共患難的公主,崔舒若跟趙平娘的地位絕非尋常勳貴能比得上。
季國舅不但讓道,還下了馬車想要拜見崔舒若。
可等他下馬車後,對崔舒若極盡恭迎的嘴臉,便能叫人對他的想法窺見一二。這位季國舅可是尚未娶妻,整個長安貴女裏,論身份怕是沒人能越過崔舒若。
然而崔舒若對他的大獻殷勤毫不感興趣,連面都沒露,直接讓身邊的婢女將人打發走。
看著崔舒若的馬車走遠,季國舅當即變了臉色,嘟囔道:“哼,傲個什麽勁,等我外甥……”
剩餘的話則消逝在季國舅的口中。
坐在馬車內的崔舒若則斷定季國舅敢在勳貴多如牛毛的長安如此橫行,必定惹禍。
果不其然,沒過多久就傳出季國舅與人當街爭執,被打得頭破血流的消息。而幹這事得不是別人,正是明王手下最得重用的魯丘直跟李恭兩人。
消息傳進宮裏,季德妃少不得哭訴,為了讓愛妃消停,皇帝當即命人奪了二人的官職。
原以為此事到此便結束了,然而沒兩日季國舅竟然一命嗚呼。季德妃哭死在宮中,皇帝也大怒。打傷國舅跟打死國舅可是兩碼事,皇帝當即下旨將二人關進牢裏,擇日問斬。
這一來可真是捅了馬蜂窩,季國舅本就不是什麽好人,不過是仗著有個好妹妹橫行霸道的紈絝罷了,長安中人早就對他不滿。而魯丘直兩人卻是為開國立下汗馬功勞的功臣,袍澤眾多,處罰可以,但決不能處死,更不能流放家眷。
朝堂之上,與魯丘直等人有舊的武將幾乎全都下跪求情,趙巍衡也是。
看著半個朝堂的人都下跪求情,大多還是握有兵權的武將,在皇帝看來,怕是和逼宮沒什麽兩樣。盛怒之下,皇帝非但當場罷免了數人,連趙巍衡都被罰閉門思過。
不僅如此,在季德妃的枕邊風下,皇帝疑心趙巍衡,半夜竟做了噩夢,不等天明就下旨將趙巍衡所有親衛府兵的兵器上繳。
這下,明王一系真的是陷入陷阱,一個個要麽閉門不出,要麽喪如考批。
在局勢已然十分不利於明王的情況下,太子趙仲平竟還聯合趙知光上奏,借著魯丘直誤殺季國舅一事,大肆網羅親近趙巍衡的武將的罪證,言稱這些人自從開國後便肆無忌憚、作威作福,將軍中習氣弄得混亂不堪。
許是那日朝堂求情的盛況和夜裏的噩夢著實嚇到了皇帝,他竟真的下旨要奏折中提及的多數將領入宮,說要肅清軍中不良習氣,並依照太子的諫議好生教導那些光知道打仗,不識得禮義,跟著趙巍衡半路出家的將軍們。
說來說去,還是針對趙巍衡的。
而崔舒若也清楚,這一回,時機怕是真要到了。
將人逼急了,只剩下破釜沈舟一條路。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