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86章

關燈
第86章

趙知光的意思, 分明是毒死陳氏。

他一邊能熟稔的稱呼對方為二嫂,另一邊又毫不猶豫的要趙仲平毒死她,以此聯姻貴女, 換得勢力靠山。明明外頭艷陽高照, 可蔭蔽的馬車內, 卻無端升起涼意, 叫人毛骨悚然。

趙仲平難得正視起自己的四弟,他說的那麽理所當然, 毒死人和捏死一只螞蟻般簡單, 縱使是他, 也顧及著自幼教導,夫妻情分,一直沒有逾越底線。

平心而論,趙知光面冠如玉,堪堪及冠的他退去少年郎的青澀, 卻依舊如碎玉般清透美麗, 是一張既能迷惑人的好皮相。可惜,芝蘭玉樹的面皮底下藏著的心, 黑得徹底。

自己這個弟弟, 當真是又狠又毒。

越是輕描淡寫的殺人, 越能表露出他的可怕。

可時至今日,兄弟幾個怕是也沒什麽正常人了。

亂世裏能活命的,也絕非良善的普通人。

如此正好。

趙仲平對自己道。

橫豎他也早已不是尊崇儒道的那個齊國公世子了。這世道, 就該讓所有人瘋魔,怎好他獨自一人沈淪?

懷抱著某種隱秘的心思, 趙仲平並沒有大發雷霆,而是冷聲道:“妄言, 那是你二嫂,我明媒正娶的發妻,她嫁入趙家後,事事勤勉,從無過錯。此事,不準再提。”

趙知光一臉不甘願的應了。

然而,當馬車內的趙仲平一次又一次的目光發直,狀似深思時,趙知光隱去自己嘴邊的笑意,他很清楚,自己這位表面遵守禮法,實則虛偽好面與阿耶如出一轍的二哥,怕是真動了娶世家貴女的心思。

他心裏嘲諷,阿耶阿娘看重的兒子也不過如此,還不是被他耍得團團轉。

真是可笑,崔舒若能得阿娘疼愛也就罷了,憑什麽連趙仲平也可以?

趙知光不斷在心裏道,鬥吧,你們兩個就鬥吧,鬥得越厲害越好。

他心裏的念頭猶如在鬼怪低語,臉上卻看不出分毫。那樣一個有如月般皎潔容貌的人,心底隱藏的惡,便如相反的兩面,叫人防不勝防。

即便同坐一輛馬車,兄弟倆也是要分別的。

趙仲平回了東宮,趙知光則回了自己的王府。

趙仲平進了東宮便準備前往書房,不知怎的,想起趙知光先頭的話,他鬼使神差想去見一見陳氏。在他眼裏,陳氏膽小愚鈍,又被家裏教得刻板教條,像是宮中做擺設的燈柱般不起眼。

明明是太子妃,卻遠不及其他幾個妯娌姑嫂有名聲。

故而趙仲平對陳氏常常是心中覺得厭煩,又不遠傳出夫妻失和的名聲而一直隱忍。

許是心境不同,他再一次踏進妻子的寢殿時並未如過往一般匆忙厭棄,因而發覺四周擺了不少花草,其實別有閑情,令人瞧著便賞心悅目。

他不自覺地走得慢了些,於是便擡手命人不準通報,也不許下人行禮出聲,靜靜地走進。

因為趙仲平的令,外頭靜悄悄的,裏頭陳氏和宮女溫柔的說話聲便清晰傳進門外的趙仲平耳中。

“尚服局送來的太子鞋襪送回去讓她們改一改。”說這話的是陳氏,她素來沒什麽地位,連說話都輕輕柔柔,像是陣輕煙,隨時能飄走。

宮女是近來剛被調進殿的,很受陳氏喜愛,因而此事也敢不解的問上一句,“娘娘,這些鞋襪針腳細密,不是挺好的嗎?紋樣也沒甚差錯,送回去要叫她們改哪些地方呢?”

陳氏似乎在為宮女講解,“太子走路時右腳用力大些,且腳上有一趾偏長,這樣的鞋看似做的好,實則不夠貼腳。我這有往日為太子做過的鞋襪,你拿去尚服局,讓她們照著改便是。”

宮女受教,恍然大悟,應下後好不忘誇陳氏幾句,“娘娘您心細如發,事事為太子著想,必然是宮內外女子楷模。”

陳氏應當是開心的,但她的高興從不會笑出聲,至多是輕輕抿一抿嘴,且時刻自省,“女子楷模是皇後殿下,我不過是盡了妻子本分,哪值得說嘴,好了,你快些去吧,這些都是太子要穿的,容不得馬虎。”

“是。”宮女說著就端起托盤要出去。

也正是如此,才叫趙仲平曝露在陳氏眼前。

陳氏連忙行禮,禮數二字刻在她骨子裏,不敢忘卻。與此同時,她還在心中反覆回想方才說過的話,自己貿然談論他,不知他是否會不喜。

明明是明媒正娶的太子妃,行事卻總是小心翼翼。

但也分人,若是真心喜愛她,便會覺得她勤勉自省,若是不喜愛,便會覺得她小家子氣。

從前趙仲平是後者,但今日莫名察覺了些她的好。

他上前親手將陳氏扶起來,引得陳氏側目。在往日是絕沒有這般情形的,趙仲平至多是輕輕點頭,示意她起來,今日倒是難得的親近。

陳氏如往上一般命人準備,自己動手為趙仲平褪去外頭的衣裳,換上舒適柔軟的常服。而外頭桌案上擺著的也都是他喜歡吃的食物,殿內的熏香也是如此。

趙仲平不知怎的,突然握住了陳氏柔婉的手腕,輕聲道:“鞋襪罷了,當不得你如此費心。”

此言一出,陳氏首先想的並非感動,而是惶恐於自己議論夫君被他聽了去,又想起宮女的一番話,不知會否令夫君誤會。要曉得他可是極重禮數的人,萬一覺得自己僭越可如何是好?

陳氏白了臉,又不敢告罪,索性順著趙仲平的話說,“萬萬不可,鞋襪最為要緊,您每日政務繁忙,豈能因這點微末小事影響了您?

再者說,我是您的妻子,照顧您的起居不過是本分。”

聞言,趙仲平臉上的笑意淡了些。

他仍舊耐下性子和陳氏聊了些家常,又聽她說些無趣教條的話。

因為趙仲平的刻意忍耐,使得二人之間的氣氛十分好,陳氏也終於得以壯著膽子說點話。她想起阿娘的交代,又覺得此事也算的常理,於是脫口而出,“妾身的弟弟及冠成人,過不了多久便是他的昏禮,不知您到時可有空暇?”

陳氏說的小心,掂量著趙仲平的神色連忙補了句,“若是您政務在身,不去也是極好的,萬不可因妾身弟弟的小事耽擱了您的大事。”

其實陳氏的要求一點也不過分,趙仲平之所以神色陡然平淡,是因為他想起了陳氏的弟弟所娶的妻族也不過是區區禦史的女兒,且兩家都沒什麽根基。

也就是因此,才需要他這個太子前去坐鎮,能為兩家掙來不少臉面。

可自古門當戶對,妻族該給他添助力才是,要是一味朝他索取救濟,便是拖後腿的東西罷了。

一時的溫柔小意與一世的富貴權勢,趙仲平還是分得清楚的。

此時此刻,他才算是真正有了決定。

真有了念頭後,趙仲平的神色反而愈發溫柔,對陳氏徹底變了態度,他道:“陳家是我的岳家,弟弟娶妻,我這個做姐夫的自然要去。”

陳氏見狀,總算送了口氣,對趙仲平愈發盡心。

於是,接下來的時日,並州的貴夫人們都察覺到不對,往日沒什麽存在感的太子妃進來似乎特別受太子寵愛?

還有人覺得稀奇,是否是因為太子妃學到了什麽禦夫之術,種種奇異的法子一時在並州的貴夫人們間悄然流傳。若是趙平娘在,定然要嗤之以鼻,並向崔舒若吐槽一二。

可惜,她如今在南邊。

也不算可惜,至少在南邊的趙平娘是大放光彩的,而不是困囿在並州,聽些後宅長短。

得益於主帥是自己的親弟弟,趙平娘得到了很大自由,她不但能上陣,還可以在沿途收攏其他勢力,為南征立下不小功勞。

消息傳回並州時,皇帝誇她,崔舒若也真心為趙平娘感覺到高興。

做個女將軍,在沙場征戰,護百姓安穩,是趙平娘一生中最大的志向。

趙平娘曾告訴崔舒若,當年幼時的她頭一回被阿耶帶著踏進軍營,看見打了勝戰的將領坐在高頭大馬上,旗幟被風吹得高高昂起時,她心裏就定了這個志向。

後來夏練三伏,冬練三九,沒有一日松懈。

但也沒有一日後悔。

崔舒若知道這一切,因而更加為趙平娘高興,她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而趙巍衡統領的軍隊,打起南邊,可謂是勢如破竹。

南邊的人偏安一隅,後來爆發動亂,勉強算打了幾場,可比起跟胡人較量磨煉出來的將士,還是差了一大截。而且手握大權的南邊世家們,大多惜命,很少會主動拼命,主動獻城的倒是不少。

種種原因,造就了趙巍衡幾個月就打下南邊半壁江山的神話。

至於剩下的……便都是難啃的骨頭,不是那麽好解決的了,要麽依據天險,要麽真有幾分本事,要麽就是旁人也難以征服的氏族。

比這些更糟糕的是打下來的地盤該如何守住。

即便齊國這邊不斷派人接手,可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有如崔舒若、趙巍衡這些人的本事的。不說屍位素餐,但真未必能應付好與當地之間的關系。

錯綜覆雜的利益關系是其一,還有各自不同的風俗習慣。

為此,皇帝沒少接到奏報,或是為之頭疼,常常能有好不容易被打下來的地盤,接手沒多久卻又有人開始反抗的事發生。

南邊畢竟富庶,不似北地大多處於被胡人蹂|躪的境地,只要漢人的軍隊來了,都自覺有救,夾道歡迎。

不同的情形有不用的景況。

然而最令皇帝頭疼的,還是羅良突然和守軍起了齷齪。要知道,當時可是羅良與齊國大軍裏應外合才得以攻下那一片地盤。結果好不容易把地盤打下來了,趙巍衡帶著大軍繼續朝前攻打,轉頭就逼得羅良差點造反。

皇帝就怕傳出去有損齊國軍隊的聲望,到時若是被南邊的百姓視作洪水猛獸,想要徹底統一南邊,只怕要難上加難。

因而必須有人前往,妥善處理。

這個人選得慎重,前頭已經有過矛盾,若是這一回再出事,怕是會徹底失去羅良人的信任。

所以派去羅良的人選必須足夠聰明,善應變,又能與羅良有所往來。

皇帝將滿朝的人翻來覆去的看,竟只剩下一個崔舒若。與羅良暗中聯系結盟,便是她經手的。而且羅良風氣不同,多是女子當家做主,大齊派去的多是迂腐男子,行止倨傲,於是兩撥人彼此看不慣,心中積怨,想要和睦相處便成了難事。

崔舒若符合一切要求,也和羅良郡主一般,是極為能幹,擔當大任的女子。

當真是最合適的人選了。

而且她夢中得仙人授予術法,在崇尚鬼神的羅良人眼裏,光是她的精力便會多得三分崇敬。

能滅羅良火氣,平此隱患的,怕是只有崔舒若。

皇帝再三猶豫思量,還是想不出更好的人選,安撫羅良背後的含義更不止羅良一處,還涉及南邊臣服的其他州郡,不得不慎重對待。

竇皇後怕是舍不得崔舒若受這份苦,平日裏崔舒若在並州就已經忙得見不到人影,這回要是去羅良,怕是少說也要小半年才能安頓一切事宜。

為了江山,皇帝無奈決定先戰後站,倘若老妻要來抱怨,他也……只能無奈聽著了。

崔舒若就這麽被皇帝喊去,予以重任。

直到人從殿裏出來時,還覺得人落不著地,不大安穩。

大軍後勤的事,在她之前大刀闊斧的幹預以及皇帝的支持下,已經有了很完善的體系,說句實話,即便她不在,也絕不會出現大軍斷糧或是將士沒有箭弩的情形,她的忙碌不過是為了將一切做的更好。

因此前往羅良不必擔憂手頭的事,只是陡然的委以重任與變動,讓人一時訝然。

但當崔舒若踏出殿門三步時,就已經開始思索起先前看過有關羅良的一切,還有書信中可以窺見的羅良郡主的性子,以及自己要準備什麽,去了該如何應對。

天邊金霞被雲彩遮住,當崔舒若出來時,又悄然散開,金色的霞光打在崔舒若身上,為她增添了幾分神性,當真如走在宮闕凡間的神女,始終不忘心懷天下,善待庶民,為此夙興夜寐,勤勤懇懇。

其實,她的一切所為,與此有何差別?

時人論跡不論心。

崔舒若既然聽從皇帝的吩咐,準備前往羅良,自然得拜見竇皇後,向她說明原委,免得叫竇皇後擔憂,再因為自己與皇帝起了齷齪。

崔舒若到竇皇後寢殿時,她正親自為崔舒若挑選枕芯。

唯有在子女面前,竇皇後才會卸下皇後的威嚴,如同普通的阿娘,和周圍人念叨,“阿若常在外奔波,如今秋日天氣漸涼,吩咐下去,要多為公主熬些溫補的湯。”

她對崔舒若從來都是極盡寵愛。

崔舒若只要踏進皇後的寢宮,人也不自覺放松幾分,多了些這個年紀的女子該有的嬌態,承歡膝下的孩子,哪有不嬌氣的?

竇皇後看見崔舒若來了,笑意盈滿,打趣道:“是我家忙碌的女公卿回來了。”

崔舒若是公主,卻整日忙於政事,可不就是公卿大夫們的做派嗎。但竇皇後這話全無嘲諷,是貨真價實對自家女兒的調侃,都已經貴為公主,可以享盡天下榮華富貴,還要這般忙碌。

崔舒若最是了解竇皇後,於是當即擺出一副愁眉苦臉的模樣,連聲嘆氣。

可誰都瞧見她剛進殿時分明是笑模樣,擺明了是在哄皇後高興呢。

竇皇後自己也心知肚明,但還是配合道:“怎麽了,是誰惹得我們舒若不高興了?”

崔舒若這時候已經走到竇皇後身邊,愁眉苦臉的說:“遠在天邊近在眼前,正是阿娘。”

“哦?”竇皇後費解,雖說清楚是崔舒若在哄自己,可也忍不住思考起來,自己近來可是真的做了什麽。但竇皇後思來想去都覺得不應該呀,她連婚事都沒催個一句半句的。

“我怕我出門太久,阿娘因想念我而傷心,想起阿娘傷心,舒若便怎麽也高興不起來。”崔舒若說的煞有其事,直把竇皇後說得心疼了。

竇皇後一把抱住崔舒若,哎呦,心肝的叫著,哄了起來。

明明都還是未發生的事呢。

最後竇皇後安慰道:“你從前一走幾個月,阿娘不也好好的嗎,我算是看清楚了,我生的幾個天生都是能折騰的,只要你們平平安安的,我就高興。

你有何要事大膽出去便是,別掛懷阿娘,宮裏錦衣玉食,哪有不好的?”

崔舒若這才順勢把要去羅良的事情說了。

竇皇後自然先是面露擔憂,但想起前邊的事,話到了嘴邊轉了轉,從擔憂變成了讓崔舒若安心去,還有細細的叮囑。

到了最後,她甚至寬慰其崔舒若,“你放心,阿娘在宮裏,走不掉的,只要你萬事順遂,阿娘便高興,萬勿掛念。既然有想做的,去做便是。

我知道你不是一般的閨閣女兒,否則即便拼著情分不要,我也會找你阿耶說個清楚。”

知女莫若母,竇皇後哪會像皇帝擔憂的那樣,找他去鬧呢?

崔舒若很慶幸,自己當初來了並州。

為此,她有了世上最好的阿娘。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