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60章
系統啞口無言, 確實是很難反駁的理由。
崔舒若也不再耽誤下去,她既然是給百姓們施粥的,就不必打扮得太華麗, 穿金戴銀什麽的, 就算了, 簡簡單單的素色大氅, 頭上不過是戴了幾朵絨花。
但她在齊國公府待了這麽久,居移氣養移體, 身上的郡主威勢早已與自己融為一體, 她不用刻意做出動作表情, 隨意一個眼神就讓人不敢造次。
故而雖穿得簡單,但身上的氣派是半點沒少,十分能鎮住人。
這也是為什麽崔舒若要去的原因,齊國公在並州,趙巍衡在清掃丹恒的殘兵, 目前樂東郡裏, 唯一一個算得上是齊國公府裏能主事的人的只有她。
重兵雖可以維持秩序,卻不能定人心。
崔舒若有仙人弟子的稱號在外, 齊國公讓她先行一步, 未嘗沒有用來安定人心的意思。
既然明白自己的作用, 崔舒若自然會好好的發揮。何況施粥是親手幫了百姓,確實能得到不少的功德值,對崔舒若自己而言, 也是大有助益的。
她裹緊身上的大氅,坐上轎子往城門口去。
負責管施粥事宜的官員早早把棚子搭起來了, 還有好幾口大鍋在不停地熬粥。不知道是不是齊國公的吩咐,這些粥並非清的只能見到寥寥即刻粟米的稀粥, 反而是粟米與大米一塊熬制的,濃稠得很。
對於安撫樂東郡殘存的百姓,這一招確實好。不過,主要是得益於崔舒若當初那一場能多收割一次糧食的祥瑞,要不然齊國公即便想這麽大手筆,也沒那麽多糧可以揮霍。
而在施粥大棚的旁邊,是一群嚴陣以待的甲士。
他們的存在是為了防止百姓暴動,他們已經不知多久沒有嘗過米的味道了,若是爭搶起來,說不準就會突然喧嘩,將糧食搶走。畢竟誰也不相信,全城的百姓真的都能排上粥。
崔舒若到的時候,支起的大鍋已經熬得差不多了,正準備倒進足有半人高的大木桶裏。
既然是為了給全城的百姓施粥,就不會只設立一處,由著百姓全排在一個木桶前。若真是那樣,怕是派到天黑都不一定能吃上三分之一的人。
直接是分作七八處,都端上大木桶,後頭的人一鍋空了,即刻再熬第二鍋。
崔舒若掃了一眼,每一處都排了長龍,一眼望過去竟然見不到頭。她主動走到中間的那一處,婢女用襻膊幫她綁住過長的袖子。
在崔舒若的示意下,負責施粥種種繁瑣事宜的青衣小官派雜役敲響鑼鼓。
“咚”的一聲,所有人都同時開始舉起勺子施粥。
百姓的碗一個接著一個的遞上去,不管碗的大小,總之一人舀上一整勺。但也並非沒有人吃完以後,想要換一個隊伍繼續派,再領一碗粥的。
崔舒若遙遙瞧見些熟悉的面孔,但她並沒有動聲色,直到一個頭發邋遢的壯年男子不耐煩排那麽久,試圖把一個老人家擠出去時,崔舒若在心裏默默催動烏鴉嘴。
眾人不知道怎麽回事,只見到那個邋遢的壯年男子手裏的碗突然就裂了,而且竟然一個踉蹌摔倒,方才他仗著年輕有力氣用來推倒老人的手不知怎麽就骨折了。
邋遢的壯年男子抱著手疼得面色扭曲,蹲在地上哀嚎。
崔舒若揭開冪籬,跟荒涼破敗的樂東郡比起來,崔舒若仿佛散發著猶如日月般的光輝,將目及之處都照得亮堂起來。
加上舉手投足時天生的矜貴,還有驚人心魄的美貌,她還未開口就把所有人的目光吸引了過去。
崔舒若輕輕一笑,如盈月,如螢火,像極了傳聞中的仙人弟子,似乎天生就在悲憫世人,溫和但極致疏離。
“舉頭三尺有神明,接下來,若是還有人不按規矩領粥,欺淩老弱,皆會被神明懲罰。”她淡聲道。
而崔舒若身邊的甲士們則整齊劃一地大聲重覆崔舒若說的話,確保能叫所有人都聽見。果不其然,這話一傳出去,就有不少人偷偷站回原位,還有人嚇得臉都白了。
沒有人會懷疑崔舒若說話的真實性。
她是仙人弟子而,剛剛那個邋遢的壯年男人受傷得也太過詭異,確實像是被無形中的手抓住懲戒。
百姓們低下頭顱,嗡嗡聲不止,有怯懦不敢說話的,有偷偷拜崔舒若的。
可當崔舒若掃了一眼,淡聲道:“安靜。”
僅僅是這一聲,甚至還沒等成排的甲士重覆,也不知為何,偌大城門前竟真的完全安靜了下來。
負責施粥的青衣小官不住的擦汗,明明是依舊寒冷的春日,可他卻滿頭大汗,顯見是緊張極了。他是並州過來的人,自然是知道崔舒若的厲害,他生怕崔舒若會因此發怒。
好在並沒有,而且之後即便不用甲士們來回巡邏,也再也見不到有人敢欺淩老弱,甚至沒人敢重新領一回。但就是崔舒若施粥的那一處,比周圍排得要長很多,尤其是抱著小孩的。
也許是對於神明的盲目拜服,百姓們認為崔舒若既然是仙人弟子,肯定也是有福氣的人,說不準喝了她施過的粥,就能百病全消,再無災禍,後面的一年順順利利。
雖然崔舒若從沒有這麽說過,她身邊的人也沒穿過這個消息,但架不住百姓愛聯想,而且擅長以訛傳訛。若非如此,也不至於每每到了香火鼎盛的寺廟開素齋時,就有許多人搶著去。
那些人裏頭,一多半是做著會被神仙與佛祖保佑的念頭去的。
這也就苦了崔舒若。
她的這具身體嬌弱,又被養在深閨,出入動輒十幾二十幾個婢女跟隨,什麽事都不需要她親手做。如今乍然幹活,那舀粥的勺子又大又重,她還要不停地裝進百姓的碗裏,沒過多久手就開始酸痛了。
可看看那麽多滿懷希冀的百姓,崔舒若只好換成左手,左右來回換了許多次,到最後完全是靠著意志力才勉強堅持下來。其實手都抖得不行了,但為了維持住自己的威懾力,她硬是做到神情不變。
只撐到她自己該用午膳的時候,才換人。
崔舒若看了眼自己如今的功德值,足足有四萬多!她其實還是挺高興的,有這些暫時是不必擔憂性命了,等到齊國公後面下令大量種植棉花,並且讓百姓們受益的時候,她還能加不少功德值。
坐進轎子裏以後,她直接脫力了。
還好擅長按摩的雀音一直候著,只等著幫崔舒若按一按幾個穴位,減少酸痛。
這時候還不明顯,等到回府邸裏用午膳和晚膳的時候,才顯出來了。她連筷子都握不動,止不住手的酸痛,下意識抖手,總之是拿不穩筷子了。
但沒事,她是郡主,奴仆環繞,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簡直是易如反掌。婢女們不僅能幫她夾菜,還能做到崔舒若不需要多看一眼,也能夾得符合她心意,大小也剛好,絕不叫她吃的時候犯難。
雖說累,但安穩人心是必須要做的。
第二日崔舒若仍舊堅持去了,但每回只待一個時辰。
許是摸清了崔舒若施粥的規律,她驚訝的發現,自己固定施粥的那一處,竟然會有人從天黑就開始排隊等了,歇一晚上,到了第二天能排得上她親手布的粥。
而且這些人大多是為了生病或是殘疾的親人排的,也有自己身患病癥,看著藥石無醫的。比起旁邊施粥的隊伍,崔舒若每日所施的人,幾乎是最慘最可悲的。
她意識到了以後,就決心要做什麽。
崔舒若很清楚,自己施的粥壓根沒有能治好病的作用,不過是一萬普普通通摻了粟米的粥,可以裹腹,也只能裹腹。
真正能救人的是醫者,是藥。
所以崔舒若開始尋思以齊國公府的名義辦免費的醫館跟善堂。一則醫治患病的窮苦百姓,二則……收養爺娘都死在戰亂的孤兒們。
三管齊下,沒有什麽比這些更能收服人心的了。
但這麽大的事,若是支撐一日兩日倒也罷了,時日久了是筆相當大的支出,還是得要齊國公同意才可。她幹脆寫了一封信,命人快馬加鞭送到齊國公的手裏,裏頭寫上了她在樂東郡的見聞,還有自己的見解。
崔舒若寫完信以後,心中亦是十分感慨。
她這些時日抽空便翻看曾經的樂東郡郡志,原來這裏明明也曾是十分繁華的。樂東郡為於五郡的交接之處,又盛產紅藍草,那是做胭脂必備的料子,故而貿易興盛。郡志還說,樂東郡女子較其他州郡,要更貌美。
可就是這麽一個熱鬧繁華的地方,街邊的屋檐大多破敗,有些磚瓦都塌了。
至於年輕女子,更是如金子一般少見,活下來的也多是面色倉惶,看向誰都是一臉戒備。而在樂東郡,就連所謂的士族豪紳們,也大多不見蹤影。
崔舒若細問之下才清楚,原來丹恒覺得士族們比一般人尊貴,家中又富庶。故而在攻進來以後,最先遭殃的就是那些士族豪紳,貌美女子們被劫掠一空,男子們先是被虐殺,剩下的被當做豬羊圈養起來,時不時趕出來取樂。
看著原本身份尊貴的人淪為自己玩物,才更能滿足心中變態的欲望。
這也是為什麽樂東郡打下來以後,可以由著齊國公府的人安排,不必擔心本地士族的緣故。
多數死光了。
荒涼的長街之上,最多的便是被丹恒族人玩弄著砍掉腿腳,或是剜了眼睛玩樂,最後只能滿地爬的乞丐們。
可這年頭,沒幾個人家裏有餘糧,乞丐們也不過是茍延殘喘等餓死了。
但真正叫崔舒若接受不了的是,據接手樂東郡的官吏稱,而今整個樂東郡算上幼兒與滿街爬的乞兒們,也不過三千餘人。
聽得崔舒若整個人都楞住了,許久沒能反應過來。
因為據樂東郡的府衙裏頭記載,明明在過去未被胡人侵入前,光是城裏就有十多萬的百姓,還不算士族豪紳們的奴仆們。
怎麽就只剩下三千餘人了呢?
怪不得每回施粥,總能看到過那麽多熟悉的面孔。怪不得沒什麽人鬧,因為早上的粥發不過午膳前,其實人就差不多都施過一遍了。
等到午膳前歇息片刻,重新開始施粥時,其實是又一輪。
她過去從建康回到並州的路上,的確見過不少逃難的人,還有不少死在半路的,可她在馬車裏,感受的的確確沒有這麽深。
也許馮許曾經說過的話是對的。
她以為她很清楚亂世是什麽樣的,其實不是。
比起路邊的死人,受苦的百姓,銳減的人數更叫人恐慌,也更讓她明白何謂亂世,何謂真正的殘酷。
十多萬的百姓,被殺到只剩下三千餘人。
三千餘人啊!
她自從聽了官吏的稟報,便呆坐在窗前的席子上,整整一個下午都沒能反應過來。
原來民不聊生,短短的四個字,承載的是百姓的血淚,每一字都有如千鈞重。
日光消遺,月上柳梢,崔舒若怔怔的看著一道道燈籠被點亮,可她仔細聽著,從下午到深夜,為何是如此寂靜呢?
她當真聽不到任何響動,明明一堵墻之外,便是長街。
若是在並州,她可以聽見貨郎的叫賣聲,可以聽見孩童嬉戲的聲音,可以聽見瑣碎平凡的嘈雜聲,有時她還會和阿姐猜測那些孩童什麽時候會被他們的阿娘捉回家。
可這裏,什麽都沒有。
崔舒若不讓人進來打擾,心緒又不佳,便沒有人敢進來,只是不斷地命人在竈上溫著飯菜,總不能主子好不容易開了胃口想吃,可做下人的卻沒準備吧?
等到三更天時,崔舒若才終於打開了房門,她要了一碗清粥。
婢女們生怕她有什麽事,可崔舒若卻面色如常,完全看不出任何異常。
行雪小心的為她端上一碗煮過的牛乳,詢問道:“郡主明日可還要出去?不如在府裏歇息一二,您這幾日辛勞不已,若是累壞了身子,可怎麽好?
國公後日就能到樂東郡,到時郡主您也不必再管那些瑣事。”
崔舒若將牛乳一飲而盡,但卻沒有同意行雪所言。
“不,明日我還要去善堂,事情是我向阿耶求來的,斷沒有置之不理的道理。”她把喝完的碗放在案幾上,便準備洗漱歇息。
她不能沈浸在悲痛的情緒裏,光感懷是沒有用的。
崔舒若自認為不是什麽文采出眾的大文豪,寫不出憂國憂民傳頌千古的大作,可她也有她能做的事情。與其感懷悲傷,不如實幹救民。
行雪她們都做好了崔舒若夜裏可能會睡不安穩的準備,還命人熬了安神湯。
但事實上,她們的擔憂多慮了,崔舒若一覺睡到天明,又是那個神采飛揚,無時無刻都能打起精神應付一切艱難險阻的衡陽郡主。
不論多棘手的事,只要落到她手裏,都能笑瞇瞇的解決。
臨行前,崔舒若想起之前吃過的胡餅,吩咐行雪一會兒讓人多做一些,給善堂的孩子們送去。
盡管心裏有了準備,可當崔舒若真的到了善堂的時候,心裏還是忍不住咯噔了一下。並非他們住的破敗,如今的樂東郡別的沒有,就是空出來的屋舍特別多。隨意尋個全家死絕的士族府邸就能安置所有的孩子,說到底也才一百多個人。
說實話,崔舒若都要懷疑三千人的民心,安撫了能有什麽大用嗎?
但轉念一想,她還是不夠有大局觀。
其實齊國公何嘗不知道樂東郡的百姓被殺得都快死絕了,但越是這種時候,反而越要安撫,不僅僅是為了樂東郡的百姓,更是為了民心。來日其他州郡的百姓們聽聞齊國公宅心仁厚,體恤百姓,而且手下的將士軍紀嚴明,對待百姓秋毫無犯。
這些傳出去,都能成為資本。
人少才好,能用最小的代價,換來最好的名聲。
令崔舒若啞然的,是那些孩子們有不少是殘疾,而且各個都眼神防備。有不少孩子能明顯看出是一夥的,而且這種我們是一塊,他們是另一塊的小團體感覺十分明顯,看起來似乎還不是來了善堂之後才形成的。
但想想也是,若不是一群孩子湊在一塊,在胡人殘虐的樂東郡,怎麽可能活得下來。
思及此,崔舒若心間不由得一嘆,她露出和善的笑容,“你們用過午膳了嗎?”
原以為崔舒若會說些冠冕堂皇的話,或是居高臨下的施舍,可她什麽也沒有,開口的第一句話竟然是這個。
但在亂世裏,填飽肚子顯然相當重要,即便心中戒備,可孩子們還是一致搖頭。
因為胡餅現做來不及帶過來,但崔舒若昨日就命人蒸了不少點心。她的手舉起輕輕一拍,就有婢女們提著食盒上來,十幾個婢女魚貫而入,將食盒的蓋子打開。
頃刻間,屬於糕點的香氣就撲鼻而來。
這些都是臨行前從竈上端出來的,還熱著呢,散發起香味也厲害,勾得不少孩子饞蟲都起來了。他們這幾年就沒吃過好東西,連頓飽飯都難,肚子裏沒食,吃什麽都會覺得香。
但不知為何,盡管能聽見此起彼伏的肚子咕嚕聲,但始終沒有人主動上前拿起來吃。
崔舒若想起他們防備的眼神,自己從離得最近的碟子裏拿起了一塊單籠金乳酥,裏頭有餡,吃起來是奶黃包的味。
她一咬開,香味愈發濃郁。
許是解除了孩子們的防備心,先是幾個看起來十二三歲年紀大的拿了,其他的孩子猶如得到首肯,立刻拿起離自己最近的,狼吞虎咽吃起來。
吃了崔舒若帶來的東西,孩子們似乎就和崔舒若親近了不少。
也就是那幾個帶頭的十二三的少年還能忍住,其他還有五六歲、七八歲的小孩子都忍不住偷偷看崔舒若。
她溫柔美麗又善良,很難不引起小孩子的好感。
但崔舒若也不會因此責怪那些十二三歲的少年,她很清楚,若不是有他們在,若不是他們的防備心足夠重,怕是這些小的一個都保全不了。
對於他們而言,年紀小的其實是累贅,不能偷不能搶,即便是逃跑都會拖後腿,但崔舒若看了仍舊有好幾個四五歲的小孩子被圍在中間。
這就足以證明他們是好的。
崔舒若繼續道:“倘若你們有何需要,甚至是何處不足,亦可告訴我。”
見到那些少年們滿臉不信,崔舒若微笑著說:“或許你們聽過我,並州的衡陽郡主。”
聽到衡陽郡主幾個字,他們的神色直接變了。
崔舒若雖然在樂東郡已久,但真正露面也不過是在施粥第一日時曾短暫的揭開冪籬。這些小孩子們沒有見過她的真容,因而認不出她。
為了取信他們,崔舒若幹脆來點真章,“衡陽郡主會祈雨對不對?我喚雨來給你們看好不好?”
還好只是針對自己下一刻的雨,耗費不了多少功德值。
崔舒若催動烏鴉嘴技能,於是四周晴朗無雲,獨獨是廊下能瞧見一小塊雨水落下。有她親手驗證,孩子們自然沒有不信的道理,幾乎都對她敞開心扉,態度也好了許多。
仙人弟子,那就像是娘娘廟裏的娘娘,會保佑所有的小孩。
民間的習俗,若是自幼多病多災,便要給神仙做契子,如此一來就會被庇佑,平平安安的長大。樂東郡便有這樣的習俗,所以神仙對於孩子們而言,擁有一種難言的親切。
若她只是上位者,孩子們會有所顧忌,怕說出有孩子帶病會被拋棄,但她是衡陽郡主,是仙人弟子,那她一定是菩薩心腸,說不定還會醫治小孩的仙術。
於是他們不再藏著掖著,有什麽便紛紛說出來,譬如有孩子高燒許久了,還有人身上長了許多紅點……
崔舒若都命人一一記下,還說自己會派郎中過來,又問他們夜裏睡得暖不暖?吃食能不能飽?
等等的問題,問得極為細致。
在崔舒若關懷他們的時候,突然感覺裙角有動靜。
她低下頭看,是一個四五歲的小女孩,她瘦得只剩下骨頭,就一雙眼睛又大又亮,黑白分明好像什麽都不懂的樣子。
崔舒若蹲下身子,幫她把散亂的頭發一點點捋好,柔聲問道:“怎麽了,是不是有什麽事想要告訴我呀?”
她的聲音軟軟糯糯的,“郡主娘娘,你是神仙,能不能幫我問問耶耶,什麽時候回來接歲歲呀?”
崔舒若一怔,好半晌沒反應過來。
歲歲就被另一個小姑娘抱起來,小姑娘臉上混雜著泥和竈灰,看起來臟兮兮的。
那小姑娘看著都沒到豆蔻的年紀,手腕細得似乎輕輕一掰就能折斷,但抱起歲歲的姿勢卻十分熟練。她還在不停地對崔舒若道歉,“郡主娘娘,求求您別怪歲歲,她腦子燒傻了,逢人就問她耶耶什麽時候回來接她,絕不是有意冒犯郡主娘娘您的。”
崔舒若見她神色驚恐,順著小姑娘的目光望向了自己的裙擺,原來那裏沾上了歲歲手裏的灰和黏糊的稠狀物,想來她們是怕自己責罰歲歲。
盡管她已經穿上了最素凈柔和的衣裳,可是和滿院子臟兮兮,衣裳東平西湊不合身的孩子們對比起來,還是顯得格格不入。
太幹凈、太齊整了。
哪怕看著再普通,可仍舊是最好的布料,流光浮動時還能看見暗紋。
崔舒若沈默了一瞬,她不知道自己該怎麽安撫這些孩子們。見到他們看向自己的目光重新充滿害怕,崔舒若平靜的上前,她對著歲歲輕輕笑,惹得歲歲高興的撲進崔舒若懷裏。
崔舒若無視他們恐懼的目光,取出自己的帕子,一點一點的幫歲歲擦掉臉上的臟汙。
隨著歲歲的臉漸漸幹凈,院子裏的孩子們的神情也漸漸恢覆正常。
崔舒若從自己的荷包裏取出粽子糖,拿起一顆放進歲歲的嘴裏,“甜嗎?”
“甜!”歲歲回答的超大聲,呵呵笑起來,那是沒心沒肺的燦爛笑容。可愈是如此,愈是叫人心裏發酸。
成功把歲歲哄開心了,崔舒若也不著痕跡的送了口氣。
她剛剛也是偶然想起自己荷包裏放著粽子糖的,這是魏成淮托人從北地送來的,足足有一匣子。於是,崔舒若用來裝吃食的荷包就裝滿了粽子糖,但糖吃多了太甜,以至於她都有些忘了。
幸好今日派上用場。
等到歲歲拿著崔舒若給的粽子糖,噠噠的跑到小姑娘身邊,給她也塞了一半以後,整個院子重新熱鬧起來。
崔舒若還是繼續關懷孩子們。
等到快走的時候,崔舒若猶豫了片刻,還是走到小姑娘的面前,問她歲歲的阿耶怎麽了。
雨已經停了,歲歲開心的庭院裏拔小草。
瘦弱的小姑娘瞧著竟有些老成,“回郡主娘娘,歲歲的阿耶是守城的將軍,胡人攻打樂東,歲歲的阿耶死守城門,可最後城還是破了。
我們當時明明已經被困了三個多月,全城百姓上下一心。百姓們甚至主動拿出自己家裏的糧食給守城的將士們,寧可餓著肚子吃野菜吃觀音土,就想著守到轉機。可我們等啊等,等到樹皮吃完了,等到將士死光了,可也沒等到王師,也沒等到援軍。
郡主娘娘,您說既然世上真的有神仙,為什麽神仙不救我們呢?不救歲歲的阿耶呢?明明他們都是好人,是不是我們上輩子有罪,所以這輩子要受苦償還?”
崔舒若最是能言善辯的人,可一時間卻不知道該怎麽回答對方。因為她睜著眼睛,裏頭只能瞧見如死水般的平靜,她是真的這麽認為的。
在經過戰亂,親人死光,自己也朝不保夕、顛沛流離以後,所產生的刻骨的冷靜。
難道要指望這樣的孩子,眼裏有光不成?
崔舒若只好抱住這個瘦弱的不到豆蔻年華的小姑娘,她一下又一下的輕輕拍撫著對方硌手的脊背,“你沒有錯,你們更沒有罪,有錯的是世道,是胡人,是……”
崔舒若在心裏默默說出了後半句,是醉生夢死、不顧百姓死活的當權者。
明明錯的是他們,最後承擔一切的卻是百姓。
稚子何辜?
崔舒若想起自己方才去裏屋見到的另一些孩子們,他們大多身有殘疾,有些身上的傷都長蛆了,可是大孩子們生怕他們被人發現以後會被丟掉,想盡辦法瞞下來。
就算是最開始看著精神好些,四肢健全,可因為總是啃食野菜,還有吃觀音土飽腹,肚子基本都像是球一樣鼓鼓的。
崔舒若回去以後,立即讓郎中去給孩子們醫治,她甚至把每一個需要立即治傷的孩子的名字都記了下來,寫上他們治病的進程,免得有任何遺漏。
在崔舒若一刻不停的為善堂、為樂東郡忙碌時,齊國公總算是帶著大批人馬趕到了樂東郡。
樂東畢竟只是打下來的地方,真正重要的還是並州大本營,而且這裏人少,所以帶誰來,帶多少就相當重要,正是為了權衡這些,齊國公才會姍姍來遲。
齊國公來到樂東郡以後,見諸事都已步入正軌,故而對崔舒若大加讚賞。
不僅是崔舒若,還有打下樂東郡的趙巍衡,齊國公也是萬分滿意的。恰好齊國公到的時候,前線就傳來趙巍衡打敗丹恒的喜報,而且還將丹恒治下的另一個郡雲滄郡也給打了下來。
連奪兩郡,怎能不叫齊國公歡喜?
首戰告捷,大振軍心。
齊國公當即命人準備趙巍衡回來以後得慶功宴,還有犒勞三軍的酒水、牲畜,都是必不可少的。
等到趙巍衡率軍回來時,齊國公親自到城外十裏迎接他。回來以後,不論何時都將這個兒子掛在嘴邊,甚至有時用著飯菜,覺得好吃,突然想起趙巍衡,就會讓人將菜給趙巍衡送去。
如此種種,不一而足。
一時間,趙巍衡甚至蓋過崔舒若,風頭無兩。
所有人都知道齊國公對趙巍衡這個兒子是多麽的寵愛。
不過,上位者的寵愛大多是懷有目的的。既然已經起兵了,糧草又十分充足,自然是不能滿足於區區兩個郡。在齊國公的示意下,趙巍衡開始攻打其他州郡,為自己的阿耶攻城略地。
而齊國公,也正式改稱齊王。
但稱王以後,免不得惹人註目,加上先前打得丹恒直接族滅,未免嚴苛,很快就引起附近的羌族註意。如今的羌族也像模像樣的建了國,稱為西秦。其實羌族內部並不太平,分裂成好多個勢力,有的建國,有的沒有,但西秦是其中實力最強的。
但西秦時不可能耗費舉國之力來攻打齊王,不過是想著能否趁趙巍衡帶著大軍出征,跑來占便宜,說不準能奪下樂東、雲滄兩郡呢?
不過是抱著占便宜,妄圖撿漏的念頭。
但有齊王坐鎮,就未免異想天開了些。
齊王可是縱橫沙場多年的武將,也做過統帥,即便留守的將士不多,可都是齊王用慣了的,想要趁著趙巍衡打下樂東、雲滄,不亞於癡人說夢。
若是西秦的將士能打上半年,指不定還有可能。
比起西秦舉兵,反倒是另一件事惹人意外。在這個時候,一慣喜歡明哲保身的訾家竟然如約來迎娶趙平娘。
而且他們帶來了極為豐厚的聘禮,除了那些禮數要求的,最最貴重的一座鐵礦和一座銅礦。
這些對軍隊而言這二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外人看來頗為艱險的時刻,訾家沒有選擇拋下趙家的大船,反而送上了誠意,這就讓人十分欣慰了。
雖說訾甚遠看著對趙平娘是萬分喜歡的,可他一人卻做不了這樣大的主,因為訾家老家主還在世,掌管大權的自然還是老家主。
崔舒若聽說了以後,免不得感嘆,訾家老家主不愧是走南闖北獨自攢下這樣一份家業的人物,有眼光,也足夠有魄力。若是他真賭對了,齊王來日繼承大統,那麽以他們今時今日的作為,至少可抱訾家三代富貴。
崔舒若忍不住搖頭,她自以為不算蠢笨,但也不免訝異與訾家老家主的心計魄力。她不過是靠提前知曉歷史才能下對賭註,占了先機。若是自己能有訾家老家主的玲瓏心和眼光,想來即便沒有烏鴉嘴都能混得風生水起。
也不知何時才能修煉到那等地步。
崔舒若不過稍作感嘆,很快就忙碌起來,因為戰事已起,壓根不可能讓訾甚遠把趙平娘迎回昌溪。那麽就只能在樂東郡簡單的拜天地,在齊王夫婦和眾將的見證下軍中成婚。
雖說簡單,可披紅掛彩總是要的吧?
竇夫人嫁女已然夠煩心的,崔舒若心疼她,便主動出來幫襯著些,多少能為她減輕些負擔。
在崔舒若將寫好的信紙塞進信封,小心放進妝奩後,才走了出去。
如今圍城,信怕是送不出去了。
但在妝奩旁的紅木匣子,若是有人打開,怕是能看到一大摞信,全是開封後被小心放起來的。而上頭的字跡龍飛鳳舞,赫然是男子所寫。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系統啞口無言, 確實是很難反駁的理由。
崔舒若也不再耽誤下去,她既然是給百姓們施粥的,就不必打扮得太華麗, 穿金戴銀什麽的, 就算了, 簡簡單單的素色大氅, 頭上不過是戴了幾朵絨花。
但她在齊國公府待了這麽久,居移氣養移體, 身上的郡主威勢早已與自己融為一體, 她不用刻意做出動作表情, 隨意一個眼神就讓人不敢造次。
故而雖穿得簡單,但身上的氣派是半點沒少,十分能鎮住人。
這也是為什麽崔舒若要去的原因,齊國公在並州,趙巍衡在清掃丹恒的殘兵, 目前樂東郡裏, 唯一一個算得上是齊國公府裏能主事的人的只有她。
重兵雖可以維持秩序,卻不能定人心。
崔舒若有仙人弟子的稱號在外, 齊國公讓她先行一步, 未嘗沒有用來安定人心的意思。
既然明白自己的作用, 崔舒若自然會好好的發揮。何況施粥是親手幫了百姓,確實能得到不少的功德值,對崔舒若自己而言, 也是大有助益的。
她裹緊身上的大氅,坐上轎子往城門口去。
負責管施粥事宜的官員早早把棚子搭起來了, 還有好幾口大鍋在不停地熬粥。不知道是不是齊國公的吩咐,這些粥並非清的只能見到寥寥即刻粟米的稀粥, 反而是粟米與大米一塊熬制的,濃稠得很。
對於安撫樂東郡殘存的百姓,這一招確實好。不過,主要是得益於崔舒若當初那一場能多收割一次糧食的祥瑞,要不然齊國公即便想這麽大手筆,也沒那麽多糧可以揮霍。
而在施粥大棚的旁邊,是一群嚴陣以待的甲士。
他們的存在是為了防止百姓暴動,他們已經不知多久沒有嘗過米的味道了,若是爭搶起來,說不準就會突然喧嘩,將糧食搶走。畢竟誰也不相信,全城的百姓真的都能排上粥。
崔舒若到的時候,支起的大鍋已經熬得差不多了,正準備倒進足有半人高的大木桶裏。
既然是為了給全城的百姓施粥,就不會只設立一處,由著百姓全排在一個木桶前。若真是那樣,怕是派到天黑都不一定能吃上三分之一的人。
直接是分作七八處,都端上大木桶,後頭的人一鍋空了,即刻再熬第二鍋。
崔舒若掃了一眼,每一處都排了長龍,一眼望過去竟然見不到頭。她主動走到中間的那一處,婢女用襻膊幫她綁住過長的袖子。
在崔舒若的示意下,負責施粥種種繁瑣事宜的青衣小官派雜役敲響鑼鼓。
“咚”的一聲,所有人都同時開始舉起勺子施粥。
百姓的碗一個接著一個的遞上去,不管碗的大小,總之一人舀上一整勺。但也並非沒有人吃完以後,想要換一個隊伍繼續派,再領一碗粥的。
崔舒若遙遙瞧見些熟悉的面孔,但她並沒有動聲色,直到一個頭發邋遢的壯年男子不耐煩排那麽久,試圖把一個老人家擠出去時,崔舒若在心裏默默催動烏鴉嘴。
眾人不知道怎麽回事,只見到那個邋遢的壯年男子手裏的碗突然就裂了,而且竟然一個踉蹌摔倒,方才他仗著年輕有力氣用來推倒老人的手不知怎麽就骨折了。
邋遢的壯年男子抱著手疼得面色扭曲,蹲在地上哀嚎。
崔舒若揭開冪籬,跟荒涼破敗的樂東郡比起來,崔舒若仿佛散發著猶如日月般的光輝,將目及之處都照得亮堂起來。
加上舉手投足時天生的矜貴,還有驚人心魄的美貌,她還未開口就把所有人的目光吸引了過去。
崔舒若輕輕一笑,如盈月,如螢火,像極了傳聞中的仙人弟子,似乎天生就在悲憫世人,溫和但極致疏離。
“舉頭三尺有神明,接下來,若是還有人不按規矩領粥,欺淩老弱,皆會被神明懲罰。”她淡聲道。
而崔舒若身邊的甲士們則整齊劃一地大聲重覆崔舒若說的話,確保能叫所有人都聽見。果不其然,這話一傳出去,就有不少人偷偷站回原位,還有人嚇得臉都白了。
沒有人會懷疑崔舒若說話的真實性。
她是仙人弟子而,剛剛那個邋遢的壯年男人受傷得也太過詭異,確實像是被無形中的手抓住懲戒。
百姓們低下頭顱,嗡嗡聲不止,有怯懦不敢說話的,有偷偷拜崔舒若的。
可當崔舒若掃了一眼,淡聲道:“安靜。”
僅僅是這一聲,甚至還沒等成排的甲士重覆,也不知為何,偌大城門前竟真的完全安靜了下來。
負責施粥的青衣小官不住的擦汗,明明是依舊寒冷的春日,可他卻滿頭大汗,顯見是緊張極了。他是並州過來的人,自然是知道崔舒若的厲害,他生怕崔舒若會因此發怒。
好在並沒有,而且之後即便不用甲士們來回巡邏,也再也見不到有人敢欺淩老弱,甚至沒人敢重新領一回。但就是崔舒若施粥的那一處,比周圍排得要長很多,尤其是抱著小孩的。
也許是對於神明的盲目拜服,百姓們認為崔舒若既然是仙人弟子,肯定也是有福氣的人,說不準喝了她施過的粥,就能百病全消,再無災禍,後面的一年順順利利。
雖然崔舒若從沒有這麽說過,她身邊的人也沒穿過這個消息,但架不住百姓愛聯想,而且擅長以訛傳訛。若非如此,也不至於每每到了香火鼎盛的寺廟開素齋時,就有許多人搶著去。
那些人裏頭,一多半是做著會被神仙與佛祖保佑的念頭去的。
這也就苦了崔舒若。
她的這具身體嬌弱,又被養在深閨,出入動輒十幾二十幾個婢女跟隨,什麽事都不需要她親手做。如今乍然幹活,那舀粥的勺子又大又重,她還要不停地裝進百姓的碗裏,沒過多久手就開始酸痛了。
可看看那麽多滿懷希冀的百姓,崔舒若只好換成左手,左右來回換了許多次,到最後完全是靠著意志力才勉強堅持下來。其實手都抖得不行了,但為了維持住自己的威懾力,她硬是做到神情不變。
只撐到她自己該用午膳的時候,才換人。
崔舒若看了眼自己如今的功德值,足足有四萬多!她其實還是挺高興的,有這些暫時是不必擔憂性命了,等到齊國公後面下令大量種植棉花,並且讓百姓們受益的時候,她還能加不少功德值。
坐進轎子裏以後,她直接脫力了。
還好擅長按摩的雀音一直候著,只等著幫崔舒若按一按幾個穴位,減少酸痛。
這時候還不明顯,等到回府邸裏用午膳和晚膳的時候,才顯出來了。她連筷子都握不動,止不住手的酸痛,下意識抖手,總之是拿不穩筷子了。
但沒事,她是郡主,奴仆環繞,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簡直是易如反掌。婢女們不僅能幫她夾菜,還能做到崔舒若不需要多看一眼,也能夾得符合她心意,大小也剛好,絕不叫她吃的時候犯難。
雖說累,但安穩人心是必須要做的。
第二日崔舒若仍舊堅持去了,但每回只待一個時辰。
許是摸清了崔舒若施粥的規律,她驚訝的發現,自己固定施粥的那一處,竟然會有人從天黑就開始排隊等了,歇一晚上,到了第二天能排得上她親手布的粥。
而且這些人大多是為了生病或是殘疾的親人排的,也有自己身患病癥,看著藥石無醫的。比起旁邊施粥的隊伍,崔舒若每日所施的人,幾乎是最慘最可悲的。
她意識到了以後,就決心要做什麽。
崔舒若很清楚,自己施的粥壓根沒有能治好病的作用,不過是一萬普普通通摻了粟米的粥,可以裹腹,也只能裹腹。
真正能救人的是醫者,是藥。
所以崔舒若開始尋思以齊國公府的名義辦免費的醫館跟善堂。一則醫治患病的窮苦百姓,二則……收養爺娘都死在戰亂的孤兒們。
三管齊下,沒有什麽比這些更能收服人心的了。
但這麽大的事,若是支撐一日兩日倒也罷了,時日久了是筆相當大的支出,還是得要齊國公同意才可。她幹脆寫了一封信,命人快馬加鞭送到齊國公的手裏,裏頭寫上了她在樂東郡的見聞,還有自己的見解。
崔舒若寫完信以後,心中亦是十分感慨。
她這些時日抽空便翻看曾經的樂東郡郡志,原來這裏明明也曾是十分繁華的。樂東郡為於五郡的交接之處,又盛產紅藍草,那是做胭脂必備的料子,故而貿易興盛。郡志還說,樂東郡女子較其他州郡,要更貌美。
可就是這麽一個熱鬧繁華的地方,街邊的屋檐大多破敗,有些磚瓦都塌了。
至於年輕女子,更是如金子一般少見,活下來的也多是面色倉惶,看向誰都是一臉戒備。而在樂東郡,就連所謂的士族豪紳們,也大多不見蹤影。
崔舒若細問之下才清楚,原來丹恒覺得士族們比一般人尊貴,家中又富庶。故而在攻進來以後,最先遭殃的就是那些士族豪紳,貌美女子們被劫掠一空,男子們先是被虐殺,剩下的被當做豬羊圈養起來,時不時趕出來取樂。
看著原本身份尊貴的人淪為自己玩物,才更能滿足心中變態的欲望。
這也是為什麽樂東郡打下來以後,可以由著齊國公府的人安排,不必擔心本地士族的緣故。
多數死光了。
荒涼的長街之上,最多的便是被丹恒族人玩弄著砍掉腿腳,或是剜了眼睛玩樂,最後只能滿地爬的乞丐們。
可這年頭,沒幾個人家裏有餘糧,乞丐們也不過是茍延殘喘等餓死了。
但真正叫崔舒若接受不了的是,據接手樂東郡的官吏稱,而今整個樂東郡算上幼兒與滿街爬的乞兒們,也不過三千餘人。
聽得崔舒若整個人都楞住了,許久沒能反應過來。
因為據樂東郡的府衙裏頭記載,明明在過去未被胡人侵入前,光是城裏就有十多萬的百姓,還不算士族豪紳們的奴仆們。
怎麽就只剩下三千餘人了呢?
怪不得每回施粥,總能看到過那麽多熟悉的面孔。怪不得沒什麽人鬧,因為早上的粥發不過午膳前,其實人就差不多都施過一遍了。
等到午膳前歇息片刻,重新開始施粥時,其實是又一輪。
她過去從建康回到並州的路上,的確見過不少逃難的人,還有不少死在半路的,可她在馬車裏,感受的的確確沒有這麽深。
也許馮許曾經說過的話是對的。
她以為她很清楚亂世是什麽樣的,其實不是。
比起路邊的死人,受苦的百姓,銳減的人數更叫人恐慌,也更讓她明白何謂亂世,何謂真正的殘酷。
十多萬的百姓,被殺到只剩下三千餘人。
三千餘人啊!
她自從聽了官吏的稟報,便呆坐在窗前的席子上,整整一個下午都沒能反應過來。
原來民不聊生,短短的四個字,承載的是百姓的血淚,每一字都有如千鈞重。
日光消遺,月上柳梢,崔舒若怔怔的看著一道道燈籠被點亮,可她仔細聽著,從下午到深夜,為何是如此寂靜呢?
她當真聽不到任何響動,明明一堵墻之外,便是長街。
若是在並州,她可以聽見貨郎的叫賣聲,可以聽見孩童嬉戲的聲音,可以聽見瑣碎平凡的嘈雜聲,有時她還會和阿姐猜測那些孩童什麽時候會被他們的阿娘捉回家。
可這裏,什麽都沒有。
崔舒若不讓人進來打擾,心緒又不佳,便沒有人敢進來,只是不斷地命人在竈上溫著飯菜,總不能主子好不容易開了胃口想吃,可做下人的卻沒準備吧?
等到三更天時,崔舒若才終於打開了房門,她要了一碗清粥。
婢女們生怕她有什麽事,可崔舒若卻面色如常,完全看不出任何異常。
行雪小心的為她端上一碗煮過的牛乳,詢問道:“郡主明日可還要出去?不如在府裏歇息一二,您這幾日辛勞不已,若是累壞了身子,可怎麽好?
國公後日就能到樂東郡,到時郡主您也不必再管那些瑣事。”
崔舒若將牛乳一飲而盡,但卻沒有同意行雪所言。
“不,明日我還要去善堂,事情是我向阿耶求來的,斷沒有置之不理的道理。”她把喝完的碗放在案幾上,便準備洗漱歇息。
她不能沈浸在悲痛的情緒裏,光感懷是沒有用的。
崔舒若自認為不是什麽文采出眾的大文豪,寫不出憂國憂民傳頌千古的大作,可她也有她能做的事情。與其感懷悲傷,不如實幹救民。
行雪她們都做好了崔舒若夜裏可能會睡不安穩的準備,還命人熬了安神湯。
但事實上,她們的擔憂多慮了,崔舒若一覺睡到天明,又是那個神采飛揚,無時無刻都能打起精神應付一切艱難險阻的衡陽郡主。
不論多棘手的事,只要落到她手裏,都能笑瞇瞇的解決。
臨行前,崔舒若想起之前吃過的胡餅,吩咐行雪一會兒讓人多做一些,給善堂的孩子們送去。
盡管心裏有了準備,可當崔舒若真的到了善堂的時候,心裏還是忍不住咯噔了一下。並非他們住的破敗,如今的樂東郡別的沒有,就是空出來的屋舍特別多。隨意尋個全家死絕的士族府邸就能安置所有的孩子,說到底也才一百多個人。
說實話,崔舒若都要懷疑三千人的民心,安撫了能有什麽大用嗎?
但轉念一想,她還是不夠有大局觀。
其實齊國公何嘗不知道樂東郡的百姓被殺得都快死絕了,但越是這種時候,反而越要安撫,不僅僅是為了樂東郡的百姓,更是為了民心。來日其他州郡的百姓們聽聞齊國公宅心仁厚,體恤百姓,而且手下的將士軍紀嚴明,對待百姓秋毫無犯。
這些傳出去,都能成為資本。
人少才好,能用最小的代價,換來最好的名聲。
令崔舒若啞然的,是那些孩子們有不少是殘疾,而且各個都眼神防備。有不少孩子能明顯看出是一夥的,而且這種我們是一塊,他們是另一塊的小團體感覺十分明顯,看起來似乎還不是來了善堂之後才形成的。
但想想也是,若不是一群孩子湊在一塊,在胡人殘虐的樂東郡,怎麽可能活得下來。
思及此,崔舒若心間不由得一嘆,她露出和善的笑容,“你們用過午膳了嗎?”
原以為崔舒若會說些冠冕堂皇的話,或是居高臨下的施舍,可她什麽也沒有,開口的第一句話竟然是這個。
但在亂世裏,填飽肚子顯然相當重要,即便心中戒備,可孩子們還是一致搖頭。
因為胡餅現做來不及帶過來,但崔舒若昨日就命人蒸了不少點心。她的手舉起輕輕一拍,就有婢女們提著食盒上來,十幾個婢女魚貫而入,將食盒的蓋子打開。
頃刻間,屬於糕點的香氣就撲鼻而來。
這些都是臨行前從竈上端出來的,還熱著呢,散發起香味也厲害,勾得不少孩子饞蟲都起來了。他們這幾年就沒吃過好東西,連頓飽飯都難,肚子裏沒食,吃什麽都會覺得香。
但不知為何,盡管能聽見此起彼伏的肚子咕嚕聲,但始終沒有人主動上前拿起來吃。
崔舒若想起他們防備的眼神,自己從離得最近的碟子裏拿起了一塊單籠金乳酥,裏頭有餡,吃起來是奶黃包的味。
她一咬開,香味愈發濃郁。
許是解除了孩子們的防備心,先是幾個看起來十二三歲年紀大的拿了,其他的孩子猶如得到首肯,立刻拿起離自己最近的,狼吞虎咽吃起來。
吃了崔舒若帶來的東西,孩子們似乎就和崔舒若親近了不少。
也就是那幾個帶頭的十二三的少年還能忍住,其他還有五六歲、七八歲的小孩子都忍不住偷偷看崔舒若。
她溫柔美麗又善良,很難不引起小孩子的好感。
但崔舒若也不會因此責怪那些十二三歲的少年,她很清楚,若不是有他們在,若不是他們的防備心足夠重,怕是這些小的一個都保全不了。
對於他們而言,年紀小的其實是累贅,不能偷不能搶,即便是逃跑都會拖後腿,但崔舒若看了仍舊有好幾個四五歲的小孩子被圍在中間。
這就足以證明他們是好的。
崔舒若繼續道:“倘若你們有何需要,甚至是何處不足,亦可告訴我。”
見到那些少年們滿臉不信,崔舒若微笑著說:“或許你們聽過我,並州的衡陽郡主。”
聽到衡陽郡主幾個字,他們的神色直接變了。
崔舒若雖然在樂東郡已久,但真正露面也不過是在施粥第一日時曾短暫的揭開冪籬。這些小孩子們沒有見過她的真容,因而認不出她。
為了取信他們,崔舒若幹脆來點真章,“衡陽郡主會祈雨對不對?我喚雨來給你們看好不好?”
還好只是針對自己下一刻的雨,耗費不了多少功德值。
崔舒若催動烏鴉嘴技能,於是四周晴朗無雲,獨獨是廊下能瞧見一小塊雨水落下。有她親手驗證,孩子們自然沒有不信的道理,幾乎都對她敞開心扉,態度也好了許多。
仙人弟子,那就像是娘娘廟裏的娘娘,會保佑所有的小孩。
民間的習俗,若是自幼多病多災,便要給神仙做契子,如此一來就會被庇佑,平平安安的長大。樂東郡便有這樣的習俗,所以神仙對於孩子們而言,擁有一種難言的親切。
若她只是上位者,孩子們會有所顧忌,怕說出有孩子帶病會被拋棄,但她是衡陽郡主,是仙人弟子,那她一定是菩薩心腸,說不定還會醫治小孩的仙術。
於是他們不再藏著掖著,有什麽便紛紛說出來,譬如有孩子高燒許久了,還有人身上長了許多紅點……
崔舒若都命人一一記下,還說自己會派郎中過來,又問他們夜裏睡得暖不暖?吃食能不能飽?
等等的問題,問得極為細致。
在崔舒若關懷他們的時候,突然感覺裙角有動靜。
她低下頭看,是一個四五歲的小女孩,她瘦得只剩下骨頭,就一雙眼睛又大又亮,黑白分明好像什麽都不懂的樣子。
崔舒若蹲下身子,幫她把散亂的頭發一點點捋好,柔聲問道:“怎麽了,是不是有什麽事想要告訴我呀?”
她的聲音軟軟糯糯的,“郡主娘娘,你是神仙,能不能幫我問問耶耶,什麽時候回來接歲歲呀?”
崔舒若一怔,好半晌沒反應過來。
歲歲就被另一個小姑娘抱起來,小姑娘臉上混雜著泥和竈灰,看起來臟兮兮的。
那小姑娘看著都沒到豆蔻的年紀,手腕細得似乎輕輕一掰就能折斷,但抱起歲歲的姿勢卻十分熟練。她還在不停地對崔舒若道歉,“郡主娘娘,求求您別怪歲歲,她腦子燒傻了,逢人就問她耶耶什麽時候回來接她,絕不是有意冒犯郡主娘娘您的。”
崔舒若見她神色驚恐,順著小姑娘的目光望向了自己的裙擺,原來那裏沾上了歲歲手裏的灰和黏糊的稠狀物,想來她們是怕自己責罰歲歲。
盡管她已經穿上了最素凈柔和的衣裳,可是和滿院子臟兮兮,衣裳東平西湊不合身的孩子們對比起來,還是顯得格格不入。
太幹凈、太齊整了。
哪怕看著再普通,可仍舊是最好的布料,流光浮動時還能看見暗紋。
崔舒若沈默了一瞬,她不知道自己該怎麽安撫這些孩子們。見到他們看向自己的目光重新充滿害怕,崔舒若平靜的上前,她對著歲歲輕輕笑,惹得歲歲高興的撲進崔舒若懷裏。
崔舒若無視他們恐懼的目光,取出自己的帕子,一點一點的幫歲歲擦掉臉上的臟汙。
隨著歲歲的臉漸漸幹凈,院子裏的孩子們的神情也漸漸恢覆正常。
崔舒若從自己的荷包裏取出粽子糖,拿起一顆放進歲歲的嘴裏,“甜嗎?”
“甜!”歲歲回答的超大聲,呵呵笑起來,那是沒心沒肺的燦爛笑容。可愈是如此,愈是叫人心裏發酸。
成功把歲歲哄開心了,崔舒若也不著痕跡的送了口氣。
她剛剛也是偶然想起自己荷包裏放著粽子糖的,這是魏成淮托人從北地送來的,足足有一匣子。於是,崔舒若用來裝吃食的荷包就裝滿了粽子糖,但糖吃多了太甜,以至於她都有些忘了。
幸好今日派上用場。
等到歲歲拿著崔舒若給的粽子糖,噠噠的跑到小姑娘身邊,給她也塞了一半以後,整個院子重新熱鬧起來。
崔舒若還是繼續關懷孩子們。
等到快走的時候,崔舒若猶豫了片刻,還是走到小姑娘的面前,問她歲歲的阿耶怎麽了。
雨已經停了,歲歲開心的庭院裏拔小草。
瘦弱的小姑娘瞧著竟有些老成,“回郡主娘娘,歲歲的阿耶是守城的將軍,胡人攻打樂東,歲歲的阿耶死守城門,可最後城還是破了。
我們當時明明已經被困了三個多月,全城百姓上下一心。百姓們甚至主動拿出自己家裏的糧食給守城的將士們,寧可餓著肚子吃野菜吃觀音土,就想著守到轉機。可我們等啊等,等到樹皮吃完了,等到將士死光了,可也沒等到王師,也沒等到援軍。
郡主娘娘,您說既然世上真的有神仙,為什麽神仙不救我們呢?不救歲歲的阿耶呢?明明他們都是好人,是不是我們上輩子有罪,所以這輩子要受苦償還?”
崔舒若最是能言善辯的人,可一時間卻不知道該怎麽回答對方。因為她睜著眼睛,裏頭只能瞧見如死水般的平靜,她是真的這麽認為的。
在經過戰亂,親人死光,自己也朝不保夕、顛沛流離以後,所產生的刻骨的冷靜。
難道要指望這樣的孩子,眼裏有光不成?
崔舒若只好抱住這個瘦弱的不到豆蔻年華的小姑娘,她一下又一下的輕輕拍撫著對方硌手的脊背,“你沒有錯,你們更沒有罪,有錯的是世道,是胡人,是……”
崔舒若在心裏默默說出了後半句,是醉生夢死、不顧百姓死活的當權者。
明明錯的是他們,最後承擔一切的卻是百姓。
稚子何辜?
崔舒若想起自己方才去裏屋見到的另一些孩子們,他們大多身有殘疾,有些身上的傷都長蛆了,可是大孩子們生怕他們被人發現以後會被丟掉,想盡辦法瞞下來。
就算是最開始看著精神好些,四肢健全,可因為總是啃食野菜,還有吃觀音土飽腹,肚子基本都像是球一樣鼓鼓的。
崔舒若回去以後,立即讓郎中去給孩子們醫治,她甚至把每一個需要立即治傷的孩子的名字都記了下來,寫上他們治病的進程,免得有任何遺漏。
在崔舒若一刻不停的為善堂、為樂東郡忙碌時,齊國公總算是帶著大批人馬趕到了樂東郡。
樂東畢竟只是打下來的地方,真正重要的還是並州大本營,而且這裏人少,所以帶誰來,帶多少就相當重要,正是為了權衡這些,齊國公才會姍姍來遲。
齊國公來到樂東郡以後,見諸事都已步入正軌,故而對崔舒若大加讚賞。
不僅是崔舒若,還有打下樂東郡的趙巍衡,齊國公也是萬分滿意的。恰好齊國公到的時候,前線就傳來趙巍衡打敗丹恒的喜報,而且還將丹恒治下的另一個郡雲滄郡也給打了下來。
連奪兩郡,怎能不叫齊國公歡喜?
首戰告捷,大振軍心。
齊國公當即命人準備趙巍衡回來以後得慶功宴,還有犒勞三軍的酒水、牲畜,都是必不可少的。
等到趙巍衡率軍回來時,齊國公親自到城外十裏迎接他。回來以後,不論何時都將這個兒子掛在嘴邊,甚至有時用著飯菜,覺得好吃,突然想起趙巍衡,就會讓人將菜給趙巍衡送去。
如此種種,不一而足。
一時間,趙巍衡甚至蓋過崔舒若,風頭無兩。
所有人都知道齊國公對趙巍衡這個兒子是多麽的寵愛。
不過,上位者的寵愛大多是懷有目的的。既然已經起兵了,糧草又十分充足,自然是不能滿足於區區兩個郡。在齊國公的示意下,趙巍衡開始攻打其他州郡,為自己的阿耶攻城略地。
而齊國公,也正式改稱齊王。
但稱王以後,免不得惹人註目,加上先前打得丹恒直接族滅,未免嚴苛,很快就引起附近的羌族註意。如今的羌族也像模像樣的建了國,稱為西秦。其實羌族內部並不太平,分裂成好多個勢力,有的建國,有的沒有,但西秦是其中實力最強的。
但西秦時不可能耗費舉國之力來攻打齊王,不過是想著能否趁趙巍衡帶著大軍出征,跑來占便宜,說不準能奪下樂東、雲滄兩郡呢?
不過是抱著占便宜,妄圖撿漏的念頭。
但有齊王坐鎮,就未免異想天開了些。
齊王可是縱橫沙場多年的武將,也做過統帥,即便留守的將士不多,可都是齊王用慣了的,想要趁著趙巍衡打下樂東、雲滄,不亞於癡人說夢。
若是西秦的將士能打上半年,指不定還有可能。
比起西秦舉兵,反倒是另一件事惹人意外。在這個時候,一慣喜歡明哲保身的訾家竟然如約來迎娶趙平娘。
而且他們帶來了極為豐厚的聘禮,除了那些禮數要求的,最最貴重的一座鐵礦和一座銅礦。
這些對軍隊而言這二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外人看來頗為艱險的時刻,訾家沒有選擇拋下趙家的大船,反而送上了誠意,這就讓人十分欣慰了。
雖說訾甚遠看著對趙平娘是萬分喜歡的,可他一人卻做不了這樣大的主,因為訾家老家主還在世,掌管大權的自然還是老家主。
崔舒若聽說了以後,免不得感嘆,訾家老家主不愧是走南闖北獨自攢下這樣一份家業的人物,有眼光,也足夠有魄力。若是他真賭對了,齊王來日繼承大統,那麽以他們今時今日的作為,至少可抱訾家三代富貴。
崔舒若忍不住搖頭,她自以為不算蠢笨,但也不免訝異與訾家老家主的心計魄力。她不過是靠提前知曉歷史才能下對賭註,占了先機。若是自己能有訾家老家主的玲瓏心和眼光,想來即便沒有烏鴉嘴都能混得風生水起。
也不知何時才能修煉到那等地步。
崔舒若不過稍作感嘆,很快就忙碌起來,因為戰事已起,壓根不可能讓訾甚遠把趙平娘迎回昌溪。那麽就只能在樂東郡簡單的拜天地,在齊王夫婦和眾將的見證下軍中成婚。
雖說簡單,可披紅掛彩總是要的吧?
竇夫人嫁女已然夠煩心的,崔舒若心疼她,便主動出來幫襯著些,多少能為她減輕些負擔。
在崔舒若將寫好的信紙塞進信封,小心放進妝奩後,才走了出去。
如今圍城,信怕是送不出去了。
但在妝奩旁的紅木匣子,若是有人打開,怕是能看到一大摞信,全是開封後被小心放起來的。而上頭的字跡龍飛鳳舞,赫然是男子所寫。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