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銀耳羊湯、油煎豆腐和清炒油麥菜
關燈
小
中
大
第51章 銀耳羊湯、油煎豆腐和清炒油麥菜
天地間仿佛都靜默了。
姜菀怔怔地看著他。兩人距離極近, 她能清楚看到那雙黝黑的眸子裏倒映著自己略顯失措的神情。腰身處是他滾燙的掌心,那熱意隔著衣衫卻依然清晰可感。
不知過了多久,沈澹才如夢初醒,倉促地退開一步, 松開了手:“……冒犯了。”
姜菀站穩身子, 只覺得雙頰有些熱。她靜了靜, 努力微笑道:“……方才只顧著餵魚, 沒留神將軍何時來的?”
沈澹道:“剛來片刻,見你專註便沒出聲打擾, 不想還是驚著你了。”
兩人雙雙沈默,許久, 姜菀才道:“將軍是來找蘇娘子的嗎?”
沈澹微一躊躇,緩緩點頭:“是。”
姜菀道:“方才蘇娘子身邊的侍女說她在見客,原來便是將軍。”
沈澹頓了頓, 說道:“我是陪一位……朋友來拜訪蘇娘子。”
姜菀了然:“既然將軍在此散步,想來你的那位朋友還在蘇娘子處。看來我須得多等一會了。”
沈澹說道:“既如此, 我們不如在亭子中坐著等吧。”
碧波池畔的這座亭子名叫“觀魚亭”,名字十分簡單明了,直奔主題。姜菀仰頭看著亭上匾額, 三個字明麗端雅, 筆觸又頗有柔軟情致, 倒是很符合此情此景。
她情不自禁開口讚道:“不知這亭名是誰題的?”
沈澹站在她身後, 亦看了過去:“是蘇娘子的字。”
姜菀不自覺地伸出手,在半空中描摹著那字跡。沈澹見狀,問道:“我記得姜娘子寫得一手好字, 今日看來,你對此也很是鐘愛。”
“慚愧, ”姜菀面上微紅,“我的字只能勉強入眼而已,不比蘇娘子應當是自小苦學,更有造詣。”
“怎會?”沈澹目視著她,“你二人的字是不同的風格,各有千秋。蘇娘子的字是跟著她祖父學的,而姜娘子你的字,更是——”
他猛然收住話頭,面上又顯出那般心事重重的神色。姜菀回想起昔日荀遐的話,試探著開口道:“將軍可否為我解答一個疑惑?”
沈澹微怔:“什麽?”
“將軍和蘇娘子在第一次看到我的字跡時,都曾問過我同樣的問題——是否師從過哪位名家學習過書法,”姜菀道,“我觀將軍的神情,似乎我的字總會讓將軍神傷之餘憶起故人。”
她聲音放輕:“將軍,是這樣嗎?”
長久的沈默後,沈澹慢慢開口:“姜娘子聰敏剔透,所料不錯。”
兩人一前一後進了亭子坐下,微涼的風自竹林間而來,帶著翠竹特有的氣味。這樣悠然恬淡的環境讓人的情緒也會變得柔軟。
沈澹望著遠處,道:“想來行遠同姜娘子說過,如今縣學的顧夫子正是我昔日的恩師。師父精於詩書,尤擅書法,他也深耕於此多年,很有造詣。姜娘子的字,頗有他的神韻,因此我初次得見時恍惚以為你也曾師從於他,所以才會那樣問。”
姜菀被他的語氣勾起了一點感慨:“我雖看過顧老夫子編纂的文集,也臨摹過他的墨寶,但並不曾有幸見到他。”
微風拂動她的裙角,與沈澹的袍角糾纏在了一起。姜菀伸手撫平,說道:“從前家中困頓,我時常難以安眠,心浮氣躁之時便會找出顧老夫子的字,屏息凝神摹寫,漸漸便平靜了下來。”
“只可惜我沒有機會能向他親自請教,否則一定會大有收獲。”
沈澹似在回憶過去,聞言淡淡一笑:“師父最是愛才,如今他又身在京城之中,往後你必然有機會與他見面。”
他眉目舒展,說道:“我常常會想起少年時期苦讀詩書的情形,如今回憶起來分外懷念。”
“將軍當年既然拜在顧老夫子門下,所研習的也是史書典籍,為何後來又改選了武呢?”姜菀是真的很好奇。
沈澹眼睫輕顫,低聲道:“我……別無選擇。”
他眼底隱約泛起哀傷,那種近似脆弱的情緒讓姜菀不自覺地止住了話頭。她有種直覺,再問下去便會觸及他的傷疤了。
兩人兀自沈默。直到不遠處傳來學生的喧鬧聲,姜菀意識到應當是下學了,便道:“將軍,我還要去接阿荔,就先走一步了。”
“姜娘子請自便。”沈澹頷首。
姜菀正欲起身,卻聽見一陣腳步聲逐漸接近,緊接著是一個聲音:“姜娘子,我家娘子那邊得了空,你可以去見她——”正是蘇頤寧的侍女青葵。
青葵未說完的話卡在喉嚨裏,她有些意外地看著並肩坐在一處的兩人,遲疑地眨了眨眼:“沈將軍……也在。”
姜菀起身,道:“勞煩帶我去見蘇娘子吧。”
“您隨我來。”青葵收起探究的目光,微俯了俯身子。
兩人離開碧波池,姜菀先等了會,待姜荔出來後叮囑她在風荷院等自己片刻。交代好後,她才跟著青葵往蘇頤寧起居的院子走去。
蘇頤寧所住的院落在松竹學堂深處,本就安靜,一向少有人來,然而今日卻是個例外。姜菀來時,正見一人從裏掀簾而出,一身玄色衣袍,面色冷冽。他的目光掠過姜菀,不帶任何感情地移開,恍若未見。
她想起許久之前也曾見過這個人來往於學堂,那時沈澹也在。他便是沈澹口中的“朋友”,今日蘇頤寧的客人嗎?
姜菀邊想邊進了東間書房,一眼便看見蘇頤寧正坐在書案後,手邊的茶盞冒著微弱的熱氣。她原本正垂著頭,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聞聲擡頭,微笑道:“姜娘子,請坐。”
姜菀從懷中取出食單遞過去:“今日來接阿荔,正好想著把接下來學堂的食單給蘇娘子過目一下,若是沒什麽問題,我便按這單子上的內容來準備每日的點心。”
蘇頤寧接過細細看了,點頭道:“沒問題。我相信姜娘子。”
又閑話了幾句,姜菀便提出告辭。蘇頤寧從書案後起身繞上前欲送她,誰知衣袖一拂,將一本攤開的書掃到了地上。
姜菀順手撿了起來,目光落在書頁上,正好看清這一頁是密密麻麻的文字,粗略一看,應當是一篇文章,最右側寫著標題“哀平章”。
她握著書卷的手頓了頓,問道:“蘇娘子,這篇文章所提的‘平章’,是平章縣嗎?”
蘇頤寧頷首:“正是。此文是本朝一位大儒所寫,哀嘆的便是三十年前平章縣那場慘烈的災禍。”
“雖然時間久遠,但我也聽聞那場洪災……讓很多人流離失所,”姜菀輕嘆一聲,將書冊遞了過去。
蘇頤寧道:“這位前輩那年恰好途徑平章縣,親眼目睹了一切,自己也險些被洪水卷走,幸而遇上好心人搭救,後來才得以平安離開平章縣。”
她見姜菀望著那書冊,神色怔忡,便問道:“姜娘子是想起了什麽往事嗎?”
姜菀道:“蘇娘子,可否讓我看看這篇文章?”
蘇頤寧略感意外,卻沒多說什麽,將書遞了過來。
姜菀見作者處是一個被提及多遍的名字——顧元直,不由得道:“原來這篇文章是顧老夫子寫的。”
“姜娘子…。。與他熟識嗎?”蘇頤寧眉心微動,含笑問道。
“我只是聽說過他的名頭,買過他編纂的詩文集和字帖,並不曾見過他本人。”姜菀繼續看了下去。
這篇文並不長,也很通俗易懂。顧元直在文中詳細記敘了自己昔年在平章縣的所見所聞和經歷。在他的筆下,平章縣雖距離京城十分遙遠,地理位置有些偏僻,但風景秀麗,有不少自然天成的景致值得觀賞。縣裏的居民雖清貧,但也安居樂業。
然而一朝天降橫禍,一場暴雨使得流經縣內的一條河水位暴漲,加之平章縣本就地勢低,洪水很快匯聚成勢,將這個不大的縣城沖潰。
那時的顧元直剛到弱冠之年,是個意氣風發的溫雅書生,身邊還跟著書童。他原本是在四處游學,恰好路過平章縣,便在縣內小住了幾日,不巧便遇上了這多年不遇的天災。
百姓紛紛倉皇出逃,然而人力怎能與上天抗爭。混亂中,顧元直的書童為了救他,自己被洪水卷走,瞬間便沒了蹤跡。他眼睜睜看著日日與自己在一處、情同手足的書童就這樣被洪水吞噬,不禁驚怒傷痛交加,而這樣的慘狀還在不斷上演。
經歷了這麽一場災禍,顧元直頗有些狼狽不堪。他衣衫襤褸,面容憔悴,饑寒交迫,還染上了時疫,病得奄奄一息。幸而他被一戶好心的人家收留了,那家人雖也落魄,卻還是盡全力救治了他,為他請醫問藥。
這場曲折的經歷給年輕的顧元直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象,即使後來離開平章縣,他也依然記憶猶新,因此才會寫下了這篇文章。
姜菀看罷,慢慢合上書。即使只是文字,她也能想象出那時的阿娘飽嘗了多少艱難困苦。不幸中的萬幸,她也被好心的人家救了下來,不至於葬身洪水。
“姜娘子似乎很是神傷。”一旁的蘇頤寧柔聲道。
姜菀對上她溫和的眸光,情不自禁開口道:“因為,我阿娘也是這場災禍的親歷者。雖然那時她年紀尚小,但卻也因此與家人失散。”
她深吸一口氣,繼續道:“阿娘已經不在人世了,但直到她合眼,也不曾見過自己的親人一眼。這是阿娘最大的遺憾。”
蘇頤寧面露不忍,伸手過去握住了她的手,溫度透過掌心傳遞了過來:“姜娘子是要繼續為令慈尋找家人嗎?”
姜菀點頭:“阿娘臨終時叮囑過我要完成她的心願,我不願讓她泉下失望。”
她面上露出黯然:“可世間之大,我又該去何處尋找素未謀面的親人?”
“姜娘子若信得過我,也可以將一些細節告訴我,我好幫你四處打聽一番。”蘇頤寧道。
以她的閱歷和人脈,必然比自己漫無目的尋找更有效率。姜菀定了定神,說道:“想借蘇娘子的筆墨一用。”
蘇頤寧讓出自己的書案,姜菀道了句謝便坐下,在紙上寫下了自己所能知道的所有信息,包括阿娘的名字,失散時的年齡,被收養後的情況。她握著筆,邊寫邊覺得自己知道的實在太少了。
她吹幹墨跡,將紙張遞給了蘇頤寧:“蘇娘子,這是我所了解的全部線索。”
蘇頤寧看完,懇切道:“姜娘子放心,我會盡我所能去探聽消息,一旦有任何結果,我都會及時告知你。”
“多謝蘇娘子。”姜菀起身向著她深深行了一禮。
晚食時分,姜菀燉了一鍋羊肉湯。羊肉溫補,很適合這個時節吃。
她將羊肉都切成薄片,還在湯中加了銀耳。待湯煮沸,銀耳也燉得軟爛,入口即碎。湯羹濃香撲鼻,喝下去很暖身子。
除此之外,她還做了道清炒油麥菜,宋宣則做了一道油煎豆腐。
飯桌上,思菱問姜荔道:“三娘子,學堂的飯食如何?”
姜荔眨了眨眼道:“裴姨的手藝很不錯,”她轉而抱著姜菀的手臂,“但我還是最喜歡阿姐做的菜了。”
姜菀笑著又替她盛了碗湯:“既然喜歡,還不多喝一碗?”
這頓飯吃得其樂融融。晚間快歇息時,姜荔鬧著要和阿姐一起睡,姜菀便依了她。
“阿姐,你是不開心嗎?”姜菀正對著銅鏡梳頭,聽見身後床榻上傳來姜荔的聲音。她轉頭,說道:“為什麽這麽問?”
姜荔抱著被子翻了個身:“我覺得阿姐今日從學堂回來後,便一臉心事。”
姜菀放下梳子,脫去外衣鉆進了被子,一手攬著妹妹:“今日在蘇娘子那裏看了一本書,裏面提到了阿娘當年經歷的水患。阿荔,關於阿娘的事情,你還記得多少?”
她穿越後,時常會覺得這具身體的部分記憶依然沒有完全進入她的腦海,一些原本應該知道的往事也因此變得模糊不清。
姜荔皺緊眉頭:“阿娘常常說她的身世,說她在我這個年齡的時候與家人失散了,此後便再沒有見過他們。”
“那阿娘有沒有說過,她母家的人是做什麽的?叫什麽名字?”姜菀問道。
姜荔努力回想了片刻,搖頭道:“阿娘說她也記不清了,只能記住自己的名字和姓氏。”
姜菀道:“我今日同蘇夫子說了此事,她會幫我們打聽線索。”
“若是能找到,阿娘一定會很開心的吧。”姜荔小聲道。
“當然。”姜菀微微一笑。
燭火下,姐妹倆相互依偎著,共同期盼著將來能有一個合人心意的結果。
自打與縣學有了穩定的合作,姜記食肆越發紅火起來。靠著學生們的口口相傳,食肆的菜肴香味也飄得越來越遠。
而姜菀這邊,她與餘下幾人日夜趕工,終於趕制出了五十張“會員卡”。為了符合古代書寫的習慣,她將紙片做成了上下兩折的橫版樣式。
兩折頁的紙片,封面寫了食肆的全名和位置;內頁則用來記錄食客的用餐時間、金額和相應的積分數字,每記完一次就在最末尾蓋上食肆的印章作為證明。
外面的封面封底除了寫著店名,還由姜菀親手寫下了一些使用時的註意事項,比如積分的規則、用途、會員卡的使用期限等。她將同樣的內容寫了五十多遍,寫到最後眼花繚亂,幾乎都要認不出來那些字了。
由於不知道這“會員卡”是否受歡迎,姜菀便保守了一些,沒有制作太多,其中有幾張是她打算贈送給幾位相熟之人的“特別定制款”,特意寫了幾人的名字。
她給這“會員卡”取了個雅名叫“嘉賓箋”,取自“我有嘉賓,鼓瑟吹笙”,設計時又叮囑思菱盡量畫些淡雅的花草圖案上去,讓整張紙看起來不那麽單調。
趁著最近客人頗多,姜菀便利用開張的時候大力宣傳了起來。
食肆門口依然是老樣子,放上大幅的宣傳展板,標題簡單粗暴,奪人眼球,引得不少人都聚集了過來,一齊看著人群中央那位翠色衫子的小娘子詳細介紹著。
小娘子道:“自今日起,凡在我家食肆用餐的客人,若是辦了這‘嘉賓箋’,每次付錢後都可以享受‘積分’。例如,這頓餐共花費了三十文錢,便可以積三十分。”
這“嘉賓箋”和“積分”,眾人從未聽說過,都覺得新奇不已,不由得問道:“那麽這‘積分’又有何用呢?”
“目前積分暫定三種用途:一是累計一定數目的積分可以兌換不同價值的滿減票;二是食肆會定期推出一些‘積分換購’,客人可憑積分免費兌換一些小點心或是一道菜品;三是每逢年節,食肆會舉辦一些僅面向嘉賓的抽獎活動,客人可以花費一定的積分參與,只要參與便一定能抽中。”
她這洋洋灑灑一席話說下來,其實不少人還是一知半解的,但誰不喜歡獵奇和湊熱鬧呢。於是隨著第一位主動上前要辦理這“嘉賓箋”的人的動作,餘下不少人很快也秉持著反正免費不虧的念頭,紛紛排起了隊。
姜菀在食肆進門處擺了張長條桌子,她與思菱坐在那裏,一寫一遞,同時不忘提醒:“此箋不記名,親友皆可以用。但若是不慎遺失,撿到的人也可以繼續用,望客人保管好。”即使記名,她也沒有辦法靠人腦準確識別出是否本人在使用。反正這會員卡不是存折,只是儲蓄一點積分而已,真的遺失了損失也不大。
第一位客人正好也剛買了幾十文的點心,姜菀便給他記下了第一筆積分。那人拿過剛剛寫好的嘉賓箋細細打量著,只見上面多了一列墨跡尚未幹透的文字,寫著日期、金額和積分數目,末尾處蓋著一枚小小的章,印章的內容是篆體的“姜記食肆”四個字。
店主手寫的字秀雅大方,與那方印章相得益彰。整張箋的風格也是簡約淡雅的,拿在手裏很是好看。客人滿意地看了又看,這才離去。
這一晚上辦理的人超出了姜菀的預想,幾十張嘉賓箋發放完,還有十餘個人在排隊。姜菀不得不道歉:“對不住各位客人,今日的紙張用完了,不如你們明日再來?”
那幾人倒也好說話,爽快地便答應了。
送走幾人,姜菀放下筆說道:“許久不曾說過這麽多話了,竟然覺得喉嚨有些幹澀。”由於客人多,每人都有各種疑問,她須得一遍遍解釋。
思菱見狀,說道:“我去給小娘子倒盞茶。”她剛起身,卻見一個人從店外走了進來,語氣帶著一絲不確定道:“請問,姜娘子在嗎?”
“你是——”思菱不認識,疑惑開口。
姜菀卻已認出了來人,不由得微訝:“鐘娘子?”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天地間仿佛都靜默了。
姜菀怔怔地看著他。兩人距離極近, 她能清楚看到那雙黝黑的眸子裏倒映著自己略顯失措的神情。腰身處是他滾燙的掌心,那熱意隔著衣衫卻依然清晰可感。
不知過了多久,沈澹才如夢初醒,倉促地退開一步, 松開了手:“……冒犯了。”
姜菀站穩身子, 只覺得雙頰有些熱。她靜了靜, 努力微笑道:“……方才只顧著餵魚, 沒留神將軍何時來的?”
沈澹道:“剛來片刻,見你專註便沒出聲打擾, 不想還是驚著你了。”
兩人雙雙沈默,許久, 姜菀才道:“將軍是來找蘇娘子的嗎?”
沈澹微一躊躇,緩緩點頭:“是。”
姜菀道:“方才蘇娘子身邊的侍女說她在見客,原來便是將軍。”
沈澹頓了頓, 說道:“我是陪一位……朋友來拜訪蘇娘子。”
姜菀了然:“既然將軍在此散步,想來你的那位朋友還在蘇娘子處。看來我須得多等一會了。”
沈澹說道:“既如此, 我們不如在亭子中坐著等吧。”
碧波池畔的這座亭子名叫“觀魚亭”,名字十分簡單明了,直奔主題。姜菀仰頭看著亭上匾額, 三個字明麗端雅, 筆觸又頗有柔軟情致, 倒是很符合此情此景。
她情不自禁開口讚道:“不知這亭名是誰題的?”
沈澹站在她身後, 亦看了過去:“是蘇娘子的字。”
姜菀不自覺地伸出手,在半空中描摹著那字跡。沈澹見狀,問道:“我記得姜娘子寫得一手好字, 今日看來,你對此也很是鐘愛。”
“慚愧, ”姜菀面上微紅,“我的字只能勉強入眼而已,不比蘇娘子應當是自小苦學,更有造詣。”
“怎會?”沈澹目視著她,“你二人的字是不同的風格,各有千秋。蘇娘子的字是跟著她祖父學的,而姜娘子你的字,更是——”
他猛然收住話頭,面上又顯出那般心事重重的神色。姜菀回想起昔日荀遐的話,試探著開口道:“將軍可否為我解答一個疑惑?”
沈澹微怔:“什麽?”
“將軍和蘇娘子在第一次看到我的字跡時,都曾問過我同樣的問題——是否師從過哪位名家學習過書法,”姜菀道,“我觀將軍的神情,似乎我的字總會讓將軍神傷之餘憶起故人。”
她聲音放輕:“將軍,是這樣嗎?”
長久的沈默後,沈澹慢慢開口:“姜娘子聰敏剔透,所料不錯。”
兩人一前一後進了亭子坐下,微涼的風自竹林間而來,帶著翠竹特有的氣味。這樣悠然恬淡的環境讓人的情緒也會變得柔軟。
沈澹望著遠處,道:“想來行遠同姜娘子說過,如今縣學的顧夫子正是我昔日的恩師。師父精於詩書,尤擅書法,他也深耕於此多年,很有造詣。姜娘子的字,頗有他的神韻,因此我初次得見時恍惚以為你也曾師從於他,所以才會那樣問。”
姜菀被他的語氣勾起了一點感慨:“我雖看過顧老夫子編纂的文集,也臨摹過他的墨寶,但並不曾有幸見到他。”
微風拂動她的裙角,與沈澹的袍角糾纏在了一起。姜菀伸手撫平,說道:“從前家中困頓,我時常難以安眠,心浮氣躁之時便會找出顧老夫子的字,屏息凝神摹寫,漸漸便平靜了下來。”
“只可惜我沒有機會能向他親自請教,否則一定會大有收獲。”
沈澹似在回憶過去,聞言淡淡一笑:“師父最是愛才,如今他又身在京城之中,往後你必然有機會與他見面。”
他眉目舒展,說道:“我常常會想起少年時期苦讀詩書的情形,如今回憶起來分外懷念。”
“將軍當年既然拜在顧老夫子門下,所研習的也是史書典籍,為何後來又改選了武呢?”姜菀是真的很好奇。
沈澹眼睫輕顫,低聲道:“我……別無選擇。”
他眼底隱約泛起哀傷,那種近似脆弱的情緒讓姜菀不自覺地止住了話頭。她有種直覺,再問下去便會觸及他的傷疤了。
兩人兀自沈默。直到不遠處傳來學生的喧鬧聲,姜菀意識到應當是下學了,便道:“將軍,我還要去接阿荔,就先走一步了。”
“姜娘子請自便。”沈澹頷首。
姜菀正欲起身,卻聽見一陣腳步聲逐漸接近,緊接著是一個聲音:“姜娘子,我家娘子那邊得了空,你可以去見她——”正是蘇頤寧的侍女青葵。
青葵未說完的話卡在喉嚨裏,她有些意外地看著並肩坐在一處的兩人,遲疑地眨了眨眼:“沈將軍……也在。”
姜菀起身,道:“勞煩帶我去見蘇娘子吧。”
“您隨我來。”青葵收起探究的目光,微俯了俯身子。
兩人離開碧波池,姜菀先等了會,待姜荔出來後叮囑她在風荷院等自己片刻。交代好後,她才跟著青葵往蘇頤寧起居的院子走去。
蘇頤寧所住的院落在松竹學堂深處,本就安靜,一向少有人來,然而今日卻是個例外。姜菀來時,正見一人從裏掀簾而出,一身玄色衣袍,面色冷冽。他的目光掠過姜菀,不帶任何感情地移開,恍若未見。
她想起許久之前也曾見過這個人來往於學堂,那時沈澹也在。他便是沈澹口中的“朋友”,今日蘇頤寧的客人嗎?
姜菀邊想邊進了東間書房,一眼便看見蘇頤寧正坐在書案後,手邊的茶盞冒著微弱的熱氣。她原本正垂著頭,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聞聲擡頭,微笑道:“姜娘子,請坐。”
姜菀從懷中取出食單遞過去:“今日來接阿荔,正好想著把接下來學堂的食單給蘇娘子過目一下,若是沒什麽問題,我便按這單子上的內容來準備每日的點心。”
蘇頤寧接過細細看了,點頭道:“沒問題。我相信姜娘子。”
又閑話了幾句,姜菀便提出告辭。蘇頤寧從書案後起身繞上前欲送她,誰知衣袖一拂,將一本攤開的書掃到了地上。
姜菀順手撿了起來,目光落在書頁上,正好看清這一頁是密密麻麻的文字,粗略一看,應當是一篇文章,最右側寫著標題“哀平章”。
她握著書卷的手頓了頓,問道:“蘇娘子,這篇文章所提的‘平章’,是平章縣嗎?”
蘇頤寧頷首:“正是。此文是本朝一位大儒所寫,哀嘆的便是三十年前平章縣那場慘烈的災禍。”
“雖然時間久遠,但我也聽聞那場洪災……讓很多人流離失所,”姜菀輕嘆一聲,將書冊遞了過去。
蘇頤寧道:“這位前輩那年恰好途徑平章縣,親眼目睹了一切,自己也險些被洪水卷走,幸而遇上好心人搭救,後來才得以平安離開平章縣。”
她見姜菀望著那書冊,神色怔忡,便問道:“姜娘子是想起了什麽往事嗎?”
姜菀道:“蘇娘子,可否讓我看看這篇文章?”
蘇頤寧略感意外,卻沒多說什麽,將書遞了過來。
姜菀見作者處是一個被提及多遍的名字——顧元直,不由得道:“原來這篇文章是顧老夫子寫的。”
“姜娘子…。。與他熟識嗎?”蘇頤寧眉心微動,含笑問道。
“我只是聽說過他的名頭,買過他編纂的詩文集和字帖,並不曾見過他本人。”姜菀繼續看了下去。
這篇文並不長,也很通俗易懂。顧元直在文中詳細記敘了自己昔年在平章縣的所見所聞和經歷。在他的筆下,平章縣雖距離京城十分遙遠,地理位置有些偏僻,但風景秀麗,有不少自然天成的景致值得觀賞。縣裏的居民雖清貧,但也安居樂業。
然而一朝天降橫禍,一場暴雨使得流經縣內的一條河水位暴漲,加之平章縣本就地勢低,洪水很快匯聚成勢,將這個不大的縣城沖潰。
那時的顧元直剛到弱冠之年,是個意氣風發的溫雅書生,身邊還跟著書童。他原本是在四處游學,恰好路過平章縣,便在縣內小住了幾日,不巧便遇上了這多年不遇的天災。
百姓紛紛倉皇出逃,然而人力怎能與上天抗爭。混亂中,顧元直的書童為了救他,自己被洪水卷走,瞬間便沒了蹤跡。他眼睜睜看著日日與自己在一處、情同手足的書童就這樣被洪水吞噬,不禁驚怒傷痛交加,而這樣的慘狀還在不斷上演。
經歷了這麽一場災禍,顧元直頗有些狼狽不堪。他衣衫襤褸,面容憔悴,饑寒交迫,還染上了時疫,病得奄奄一息。幸而他被一戶好心的人家收留了,那家人雖也落魄,卻還是盡全力救治了他,為他請醫問藥。
這場曲折的經歷給年輕的顧元直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象,即使後來離開平章縣,他也依然記憶猶新,因此才會寫下了這篇文章。
姜菀看罷,慢慢合上書。即使只是文字,她也能想象出那時的阿娘飽嘗了多少艱難困苦。不幸中的萬幸,她也被好心的人家救了下來,不至於葬身洪水。
“姜娘子似乎很是神傷。”一旁的蘇頤寧柔聲道。
姜菀對上她溫和的眸光,情不自禁開口道:“因為,我阿娘也是這場災禍的親歷者。雖然那時她年紀尚小,但卻也因此與家人失散。”
她深吸一口氣,繼續道:“阿娘已經不在人世了,但直到她合眼,也不曾見過自己的親人一眼。這是阿娘最大的遺憾。”
蘇頤寧面露不忍,伸手過去握住了她的手,溫度透過掌心傳遞了過來:“姜娘子是要繼續為令慈尋找家人嗎?”
姜菀點頭:“阿娘臨終時叮囑過我要完成她的心願,我不願讓她泉下失望。”
她面上露出黯然:“可世間之大,我又該去何處尋找素未謀面的親人?”
“姜娘子若信得過我,也可以將一些細節告訴我,我好幫你四處打聽一番。”蘇頤寧道。
以她的閱歷和人脈,必然比自己漫無目的尋找更有效率。姜菀定了定神,說道:“想借蘇娘子的筆墨一用。”
蘇頤寧讓出自己的書案,姜菀道了句謝便坐下,在紙上寫下了自己所能知道的所有信息,包括阿娘的名字,失散時的年齡,被收養後的情況。她握著筆,邊寫邊覺得自己知道的實在太少了。
她吹幹墨跡,將紙張遞給了蘇頤寧:“蘇娘子,這是我所了解的全部線索。”
蘇頤寧看完,懇切道:“姜娘子放心,我會盡我所能去探聽消息,一旦有任何結果,我都會及時告知你。”
“多謝蘇娘子。”姜菀起身向著她深深行了一禮。
晚食時分,姜菀燉了一鍋羊肉湯。羊肉溫補,很適合這個時節吃。
她將羊肉都切成薄片,還在湯中加了銀耳。待湯煮沸,銀耳也燉得軟爛,入口即碎。湯羹濃香撲鼻,喝下去很暖身子。
除此之外,她還做了道清炒油麥菜,宋宣則做了一道油煎豆腐。
飯桌上,思菱問姜荔道:“三娘子,學堂的飯食如何?”
姜荔眨了眨眼道:“裴姨的手藝很不錯,”她轉而抱著姜菀的手臂,“但我還是最喜歡阿姐做的菜了。”
姜菀笑著又替她盛了碗湯:“既然喜歡,還不多喝一碗?”
這頓飯吃得其樂融融。晚間快歇息時,姜荔鬧著要和阿姐一起睡,姜菀便依了她。
“阿姐,你是不開心嗎?”姜菀正對著銅鏡梳頭,聽見身後床榻上傳來姜荔的聲音。她轉頭,說道:“為什麽這麽問?”
姜荔抱著被子翻了個身:“我覺得阿姐今日從學堂回來後,便一臉心事。”
姜菀放下梳子,脫去外衣鉆進了被子,一手攬著妹妹:“今日在蘇娘子那裏看了一本書,裏面提到了阿娘當年經歷的水患。阿荔,關於阿娘的事情,你還記得多少?”
她穿越後,時常會覺得這具身體的部分記憶依然沒有完全進入她的腦海,一些原本應該知道的往事也因此變得模糊不清。
姜荔皺緊眉頭:“阿娘常常說她的身世,說她在我這個年齡的時候與家人失散了,此後便再沒有見過他們。”
“那阿娘有沒有說過,她母家的人是做什麽的?叫什麽名字?”姜菀問道。
姜荔努力回想了片刻,搖頭道:“阿娘說她也記不清了,只能記住自己的名字和姓氏。”
姜菀道:“我今日同蘇夫子說了此事,她會幫我們打聽線索。”
“若是能找到,阿娘一定會很開心的吧。”姜荔小聲道。
“當然。”姜菀微微一笑。
燭火下,姐妹倆相互依偎著,共同期盼著將來能有一個合人心意的結果。
自打與縣學有了穩定的合作,姜記食肆越發紅火起來。靠著學生們的口口相傳,食肆的菜肴香味也飄得越來越遠。
而姜菀這邊,她與餘下幾人日夜趕工,終於趕制出了五十張“會員卡”。為了符合古代書寫的習慣,她將紙片做成了上下兩折的橫版樣式。
兩折頁的紙片,封面寫了食肆的全名和位置;內頁則用來記錄食客的用餐時間、金額和相應的積分數字,每記完一次就在最末尾蓋上食肆的印章作為證明。
外面的封面封底除了寫著店名,還由姜菀親手寫下了一些使用時的註意事項,比如積分的規則、用途、會員卡的使用期限等。她將同樣的內容寫了五十多遍,寫到最後眼花繚亂,幾乎都要認不出來那些字了。
由於不知道這“會員卡”是否受歡迎,姜菀便保守了一些,沒有制作太多,其中有幾張是她打算贈送給幾位相熟之人的“特別定制款”,特意寫了幾人的名字。
她給這“會員卡”取了個雅名叫“嘉賓箋”,取自“我有嘉賓,鼓瑟吹笙”,設計時又叮囑思菱盡量畫些淡雅的花草圖案上去,讓整張紙看起來不那麽單調。
趁著最近客人頗多,姜菀便利用開張的時候大力宣傳了起來。
食肆門口依然是老樣子,放上大幅的宣傳展板,標題簡單粗暴,奪人眼球,引得不少人都聚集了過來,一齊看著人群中央那位翠色衫子的小娘子詳細介紹著。
小娘子道:“自今日起,凡在我家食肆用餐的客人,若是辦了這‘嘉賓箋’,每次付錢後都可以享受‘積分’。例如,這頓餐共花費了三十文錢,便可以積三十分。”
這“嘉賓箋”和“積分”,眾人從未聽說過,都覺得新奇不已,不由得問道:“那麽這‘積分’又有何用呢?”
“目前積分暫定三種用途:一是累計一定數目的積分可以兌換不同價值的滿減票;二是食肆會定期推出一些‘積分換購’,客人可憑積分免費兌換一些小點心或是一道菜品;三是每逢年節,食肆會舉辦一些僅面向嘉賓的抽獎活動,客人可以花費一定的積分參與,只要參與便一定能抽中。”
她這洋洋灑灑一席話說下來,其實不少人還是一知半解的,但誰不喜歡獵奇和湊熱鬧呢。於是隨著第一位主動上前要辦理這“嘉賓箋”的人的動作,餘下不少人很快也秉持著反正免費不虧的念頭,紛紛排起了隊。
姜菀在食肆進門處擺了張長條桌子,她與思菱坐在那裏,一寫一遞,同時不忘提醒:“此箋不記名,親友皆可以用。但若是不慎遺失,撿到的人也可以繼續用,望客人保管好。”即使記名,她也沒有辦法靠人腦準確識別出是否本人在使用。反正這會員卡不是存折,只是儲蓄一點積分而已,真的遺失了損失也不大。
第一位客人正好也剛買了幾十文的點心,姜菀便給他記下了第一筆積分。那人拿過剛剛寫好的嘉賓箋細細打量著,只見上面多了一列墨跡尚未幹透的文字,寫著日期、金額和積分數目,末尾處蓋著一枚小小的章,印章的內容是篆體的“姜記食肆”四個字。
店主手寫的字秀雅大方,與那方印章相得益彰。整張箋的風格也是簡約淡雅的,拿在手裏很是好看。客人滿意地看了又看,這才離去。
這一晚上辦理的人超出了姜菀的預想,幾十張嘉賓箋發放完,還有十餘個人在排隊。姜菀不得不道歉:“對不住各位客人,今日的紙張用完了,不如你們明日再來?”
那幾人倒也好說話,爽快地便答應了。
送走幾人,姜菀放下筆說道:“許久不曾說過這麽多話了,竟然覺得喉嚨有些幹澀。”由於客人多,每人都有各種疑問,她須得一遍遍解釋。
思菱見狀,說道:“我去給小娘子倒盞茶。”她剛起身,卻見一個人從店外走了進來,語氣帶著一絲不確定道:“請問,姜娘子在嗎?”
“你是——”思菱不認識,疑惑開口。
姜菀卻已認出了來人,不由得微訝:“鐘娘子?”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