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鄉村教育
關燈
小
中
大
第64章 鄉村教育
謝梅在農村的日子過得悠閑自在。
白天坐在院子裏曬太陽,和婆婆嘮嘮家常,做做美食,活動活動筋骨,累的話,就躺在床上小憩一會,醒來看會兒書喝點茶。
晚上農村不怎麽串門,除了廣場上有些散步跳廣場舞的之外,四周沒什麽聲響,這也倒治好了她的失眠癥,能睡個整夜覺了。
謝梅的精神一天比一天好。
天成忙得還是不知所蹤,聽說是承包了濕地公園的一個項目,雇了二十來個農民工幹活,好在能按時回家吃飯。現在上邊管的也嚴,吃喝應酬比之前少了許多,天成喝酒的頻次明顯減少,這倒讓她放心了不少。
這天下午,天成回來得早,見謝梅閑坐著有些無聊,便說:“走,我帶你出去轉轉,看看周邊的風景。”
謝梅來了興致,找了件羊毛格子披肩披上,二人便出發了。
自從上次領導考察完後,李家莊名氣暴漲。當地的電視臺、報紙尤其是網絡傳媒相繼報道,各種短視頻風景畫悄然而起,連抖音也人氣滿滿。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李家莊已經是遠近聞名的村莊,每月都有來學習考察的兄弟村莊,也有三三兩兩周末開車來的城裏人,帶著孩子,在街裏轉一轉,去濕地公園瞧一瞧湖水,散散步,儼然形成了一種風氣或者時尚。
湖面上有風,天成怕對大病初愈的妻子不好,便建議走小路,在村裏街道上瞅瞅看看。
這會兒正是下午,還不到下班的點,街上人不多,除了常年駐守的老頭老太太外,街上也沒幾個人。
雖然是農村,顯然早已經是城鎮化的農村了,農業在這裏顯然已經是副業,工業和服務業占據大半壁江山。
誰家成年的兒子、閨女、媳婦的,不外出打工,或者就近上班,所以大部分時間農村倒是老年人和幼兒的天下。
天成一邊走一邊講解著每一處的變化,以及翻新改造的過程,每一處都飽含感情,都耗費心血。
妻子耐心的聽著,像聽故事一樣,眼裏流露著好奇和驚訝。她驚訝於小村莊人的大智慧,感慨於這個時代的發展潮流,憧憬著未來的新鮮模樣。
走著,走著,二人走到村盡頭,挨著馬路和鄰村的,是李家莊小學。
“來,看看我的母校。”天成已經很久很久沒來過這裏了,但這裏依然裝在他的內心深處,因為這裏承載著一個人童年的快樂與憂傷。
看門的還是那個小名喚做“狗子”的,只不過從中年變成了老年——他也見證了李家莊小學的變遷。
在記憶裏,狗子是學校門口擺地攤的,一輛帶輪的小推車就是他的商店,上面擺滿了花花綠綠的零食、學習用品,誘惑著每一個從門前經過的小學生。
印象裏,他家的瓜子很好吃,一毛錢給一大把,天成小時候還從家裏偷錢買零食吃,後來被發現了,狠狠地被母親揍了一頓,以後再也不敢了。
狗子是學校門口的常駐人員,後來學校為了安全保衛需要,聘請他看大門,並把門衛室留給他,也可以在狹窄的門衛室賣東西,顯然是一個小超市,魚和熊掌兼得,狗子滿心願意。
看見村長來了,狗子連忙打招呼,天成隔著校門看到裏面還在上課,就不打算進去,可妻子很想進去看看,就和狗子說了聲,往裏邊走來。
學校面積不大,占地二十來畝,一排新蓋的兩層教學樓矗立著,對面是稍舊一些的教室,外墻又粉刷了一遍,呈暗紅色,四周楊柳依依,松柏挺立,鳥鳴啾啾,操場上籃球架、單雙杠靜默著,讓人忍不住想起那首熟悉的歌謠:
操場邊的秋千上
只有蝴蝶停在上面
黑板上老師的粉筆
還在拼命嘰嘰喳喳寫個不停
等待著下課等待著放學
等待游戲的童年
……
天成指著一片花草地說,以前他上學的時候,這裏還是墳地,挨著圍墻有兩三座墳,小夥伴們下課總是在上面跑老跑去,甚至趴在墳上裝死人。
無知者無畏。
後來那幾座墳遷走了,有幾年地裏種上了蓖麻,綠油油的,煞是好看,等長到一人多高的時候,和小夥伴們在裏面玩打仗,不亦樂乎,還念念有詞:“我們是神槍手,每一顆子彈消滅一個敵人,我們都是飛行軍,哪怕那山高水又深……”。後來,蓖麻被弄折了不少,學校三令五申,老師也揪著耳朵批評了不少次,還是抵擋不住孩子們瘋玩的熱情。
“你肯定是積極分子,調皮搗蛋最在行。”謝梅不假思索的說。
“哪個孩子不調皮,告訴你個有紀念意義的事情。跟我來。”天成拉著妻子走到一座破舊的房子前面。
裏面雜亂的放置些桌椅,看樣子像是倉庫。
“這是我小學五年級的教室。你看,這裏有個洞。”
果不其然,離地一米高的墻上有個拇指大小的洞,正好穿透這面墻,天成還故意趴下來,從洞口往裏瞧——當然,裏面黑漆漆的,也看不見什麽,也沒什麽可看的。
“這是你的傑作?”
“那當然,我以前就是坐在裏邊靠墻的位置,不挨著窗戶,上課時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吧,也不方便,我就有事沒事的拿個小刀在墻上摳呀摳,反正閑著沒事,日久天長,竟讓我鐵杵磨成針,把這面墻給摳透了。”
“你把這精神用在學習上多好。人家是把牢底坐穿,你這是把墻戳透。”謝梅嘲諷道。
“告訴你個有趣的事。有一次上早自習,我趴在洞眼往外看,沒成想,看到了一只眼睛,瞪得比我還大,那淩厲的眼神好像要把我吃了,嚇得我一身汗。你猜是誰在外面,和我同樣的姿勢同樣的動作。”
“估計是教務處主任或者是班主任。”
“你真聰明。那天我可倒黴了,被班主任逮個正著,罰站了一早上。後來還被調了座位,換成了一位小女生。”
“活該,我還以為你會用小刀刻個'早'字,發奮圖強呢。最不濟刻個三八線,預防早戀呀。”
“我們那時候都純潔的很,像白紙一樣透明,小學生哪來的早戀呀。避之還唯恐不及,哪像現在的小孩都早熟的很。”
突然想到了兒子,“不過兒子這點像我,晚熟。根本不會想起來早戀,這個你放心。”
“那倒是,兒子除了學習,心思都放到游戲上了。回好不容易回趟家,看見游戲比親媽都親。”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至少學習比咱倆強,對吧。”天成自我安慰道。
“要不咱們去教室那邊看看吧。”聽見孩子們的讀書聲,倆人往前面走去。
遠遠地,看見教室裏一個年輕的女老師在教孩子們讀生字,學生倒是不多,二十來個人。
“學生怎麽這麽少,咱們浩浩那班,六十多個學生,課桌一個挨著一個,連過過道都得側著身。差別怎麽這麽大呀。”謝梅不解的問。
“雖說農村早就實現義務教育,但教學質量卻大不如前,我上學那會,周邊五個村莊的小孩都在這上學,老師也是公辦的,師德人品教學質量都是頂呱呱的。如今那些老教師也都退休了,年輕的正式教師不願到農村來,教學的都是本村的代課教師,有些連高中都沒畢業,這質量能好到哪去。升學質量上不去,肯定影響招生,惡性循環,有條件的家長都把孩子送到鎮上、縣城,沒條件的只能就近在這上,天長日久,這教育差別就凸顯出來了。”
“是呀,家長都希望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學校。”謝梅深有感悟。
“有些為了孩子上學,在縣城買房的比比皆是,這又刺激房價上漲。現在教育內卷的很厲害,就連鎮上,各種培訓班如雨後春筍,一下子冒出來了。農民們文化水平不高,輔導不了孩子,只能花錢送孩子去培訓班,或者送到私立學校,哎,雖說是實行義務教育了,但雜七雜八的花費也不少,教育始終是最燒錢的。”
“現在農村物質水平提高了,但精神文化這塊貧瘠得很,要想發展首先得靠教育,但農村學校教育卻在走下坡路,實在讓人憂心。你看這墻上的標語,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這可是真理呀。”天成不無感慨的說道。
“這些孩子的硬件教學環境確實不錯,但軟件上欠缺不少,主要是師資這塊。你可以上書進言獻策呀,村長大人。”
“我哪有那麽神通廣大,這硬件上,多蓋幾層樓這都不是問題,但好老師難求呀。”
“教育資源都在向城市集中,這是不爭的事實。可以建議這些學生也都轉移到鎮上上學,擴大鄉鎮學校的教學規模,或者提高老師的待遇。”謝梅提議道。
“哪有那麽容易呀,去鎮上上學,目前來說,全鎮這麽多鄉村,有些離鎮上較遠,孩子上學接送成了難題。這裏離家近些,自己都可以上下學,省事呀。有些重視教育的家庭,專門有老人接送,和在城裏上學一樣,很費精力呀。說起師資,那得財政上增加教育投入,談何容易呀。”
估計一會就要下課了,怕被孩子們瞧見不合適,倆人邊說便往外走。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謝梅在農村的日子過得悠閑自在。
白天坐在院子裏曬太陽,和婆婆嘮嘮家常,做做美食,活動活動筋骨,累的話,就躺在床上小憩一會,醒來看會兒書喝點茶。
晚上農村不怎麽串門,除了廣場上有些散步跳廣場舞的之外,四周沒什麽聲響,這也倒治好了她的失眠癥,能睡個整夜覺了。
謝梅的精神一天比一天好。
天成忙得還是不知所蹤,聽說是承包了濕地公園的一個項目,雇了二十來個農民工幹活,好在能按時回家吃飯。現在上邊管的也嚴,吃喝應酬比之前少了許多,天成喝酒的頻次明顯減少,這倒讓她放心了不少。
這天下午,天成回來得早,見謝梅閑坐著有些無聊,便說:“走,我帶你出去轉轉,看看周邊的風景。”
謝梅來了興致,找了件羊毛格子披肩披上,二人便出發了。
自從上次領導考察完後,李家莊名氣暴漲。當地的電視臺、報紙尤其是網絡傳媒相繼報道,各種短視頻風景畫悄然而起,連抖音也人氣滿滿。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李家莊已經是遠近聞名的村莊,每月都有來學習考察的兄弟村莊,也有三三兩兩周末開車來的城裏人,帶著孩子,在街裏轉一轉,去濕地公園瞧一瞧湖水,散散步,儼然形成了一種風氣或者時尚。
湖面上有風,天成怕對大病初愈的妻子不好,便建議走小路,在村裏街道上瞅瞅看看。
這會兒正是下午,還不到下班的點,街上人不多,除了常年駐守的老頭老太太外,街上也沒幾個人。
雖然是農村,顯然早已經是城鎮化的農村了,農業在這裏顯然已經是副業,工業和服務業占據大半壁江山。
誰家成年的兒子、閨女、媳婦的,不外出打工,或者就近上班,所以大部分時間農村倒是老年人和幼兒的天下。
天成一邊走一邊講解著每一處的變化,以及翻新改造的過程,每一處都飽含感情,都耗費心血。
妻子耐心的聽著,像聽故事一樣,眼裏流露著好奇和驚訝。她驚訝於小村莊人的大智慧,感慨於這個時代的發展潮流,憧憬著未來的新鮮模樣。
走著,走著,二人走到村盡頭,挨著馬路和鄰村的,是李家莊小學。
“來,看看我的母校。”天成已經很久很久沒來過這裏了,但這裏依然裝在他的內心深處,因為這裏承載著一個人童年的快樂與憂傷。
看門的還是那個小名喚做“狗子”的,只不過從中年變成了老年——他也見證了李家莊小學的變遷。
在記憶裏,狗子是學校門口擺地攤的,一輛帶輪的小推車就是他的商店,上面擺滿了花花綠綠的零食、學習用品,誘惑著每一個從門前經過的小學生。
印象裏,他家的瓜子很好吃,一毛錢給一大把,天成小時候還從家裏偷錢買零食吃,後來被發現了,狠狠地被母親揍了一頓,以後再也不敢了。
狗子是學校門口的常駐人員,後來學校為了安全保衛需要,聘請他看大門,並把門衛室留給他,也可以在狹窄的門衛室賣東西,顯然是一個小超市,魚和熊掌兼得,狗子滿心願意。
看見村長來了,狗子連忙打招呼,天成隔著校門看到裏面還在上課,就不打算進去,可妻子很想進去看看,就和狗子說了聲,往裏邊走來。
學校面積不大,占地二十來畝,一排新蓋的兩層教學樓矗立著,對面是稍舊一些的教室,外墻又粉刷了一遍,呈暗紅色,四周楊柳依依,松柏挺立,鳥鳴啾啾,操場上籃球架、單雙杠靜默著,讓人忍不住想起那首熟悉的歌謠:
操場邊的秋千上
只有蝴蝶停在上面
黑板上老師的粉筆
還在拼命嘰嘰喳喳寫個不停
等待著下課等待著放學
等待游戲的童年
……
天成指著一片花草地說,以前他上學的時候,這裏還是墳地,挨著圍墻有兩三座墳,小夥伴們下課總是在上面跑老跑去,甚至趴在墳上裝死人。
無知者無畏。
後來那幾座墳遷走了,有幾年地裏種上了蓖麻,綠油油的,煞是好看,等長到一人多高的時候,和小夥伴們在裏面玩打仗,不亦樂乎,還念念有詞:“我們是神槍手,每一顆子彈消滅一個敵人,我們都是飛行軍,哪怕那山高水又深……”。後來,蓖麻被弄折了不少,學校三令五申,老師也揪著耳朵批評了不少次,還是抵擋不住孩子們瘋玩的熱情。
“你肯定是積極分子,調皮搗蛋最在行。”謝梅不假思索的說。
“哪個孩子不調皮,告訴你個有紀念意義的事情。跟我來。”天成拉著妻子走到一座破舊的房子前面。
裏面雜亂的放置些桌椅,看樣子像是倉庫。
“這是我小學五年級的教室。你看,這裏有個洞。”
果不其然,離地一米高的墻上有個拇指大小的洞,正好穿透這面墻,天成還故意趴下來,從洞口往裏瞧——當然,裏面黑漆漆的,也看不見什麽,也沒什麽可看的。
“這是你的傑作?”
“那當然,我以前就是坐在裏邊靠墻的位置,不挨著窗戶,上課時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吧,也不方便,我就有事沒事的拿個小刀在墻上摳呀摳,反正閑著沒事,日久天長,竟讓我鐵杵磨成針,把這面墻給摳透了。”
“你把這精神用在學習上多好。人家是把牢底坐穿,你這是把墻戳透。”謝梅嘲諷道。
“告訴你個有趣的事。有一次上早自習,我趴在洞眼往外看,沒成想,看到了一只眼睛,瞪得比我還大,那淩厲的眼神好像要把我吃了,嚇得我一身汗。你猜是誰在外面,和我同樣的姿勢同樣的動作。”
“估計是教務處主任或者是班主任。”
“你真聰明。那天我可倒黴了,被班主任逮個正著,罰站了一早上。後來還被調了座位,換成了一位小女生。”
“活該,我還以為你會用小刀刻個'早'字,發奮圖強呢。最不濟刻個三八線,預防早戀呀。”
“我們那時候都純潔的很,像白紙一樣透明,小學生哪來的早戀呀。避之還唯恐不及,哪像現在的小孩都早熟的很。”
突然想到了兒子,“不過兒子這點像我,晚熟。根本不會想起來早戀,這個你放心。”
“那倒是,兒子除了學習,心思都放到游戲上了。回好不容易回趟家,看見游戲比親媽都親。”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至少學習比咱倆強,對吧。”天成自我安慰道。
“要不咱們去教室那邊看看吧。”聽見孩子們的讀書聲,倆人往前面走去。
遠遠地,看見教室裏一個年輕的女老師在教孩子們讀生字,學生倒是不多,二十來個人。
“學生怎麽這麽少,咱們浩浩那班,六十多個學生,課桌一個挨著一個,連過過道都得側著身。差別怎麽這麽大呀。”謝梅不解的問。
“雖說農村早就實現義務教育,但教學質量卻大不如前,我上學那會,周邊五個村莊的小孩都在這上學,老師也是公辦的,師德人品教學質量都是頂呱呱的。如今那些老教師也都退休了,年輕的正式教師不願到農村來,教學的都是本村的代課教師,有些連高中都沒畢業,這質量能好到哪去。升學質量上不去,肯定影響招生,惡性循環,有條件的家長都把孩子送到鎮上、縣城,沒條件的只能就近在這上,天長日久,這教育差別就凸顯出來了。”
“是呀,家長都希望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學校。”謝梅深有感悟。
“有些為了孩子上學,在縣城買房的比比皆是,這又刺激房價上漲。現在教育內卷的很厲害,就連鎮上,各種培訓班如雨後春筍,一下子冒出來了。農民們文化水平不高,輔導不了孩子,只能花錢送孩子去培訓班,或者送到私立學校,哎,雖說是實行義務教育了,但雜七雜八的花費也不少,教育始終是最燒錢的。”
“現在農村物質水平提高了,但精神文化這塊貧瘠得很,要想發展首先得靠教育,但農村學校教育卻在走下坡路,實在讓人憂心。你看這墻上的標語,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這可是真理呀。”天成不無感慨的說道。
“這些孩子的硬件教學環境確實不錯,但軟件上欠缺不少,主要是師資這塊。你可以上書進言獻策呀,村長大人。”
“我哪有那麽神通廣大,這硬件上,多蓋幾層樓這都不是問題,但好老師難求呀。”
“教育資源都在向城市集中,這是不爭的事實。可以建議這些學生也都轉移到鎮上上學,擴大鄉鎮學校的教學規模,或者提高老師的待遇。”謝梅提議道。
“哪有那麽容易呀,去鎮上上學,目前來說,全鎮這麽多鄉村,有些離鎮上較遠,孩子上學接送成了難題。這裏離家近些,自己都可以上下學,省事呀。有些重視教育的家庭,專門有老人接送,和在城裏上學一樣,很費精力呀。說起師資,那得財政上增加教育投入,談何容易呀。”
估計一會就要下課了,怕被孩子們瞧見不合適,倆人邊說便往外走。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