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82章 表字

關燈
李文柏聞言不好意思笑了開來, 他也沒想到自己的情緒起伏會這麽大, 或許是在大齊待得久了, 價值觀不免有些同化, 會試得中可是光宗耀祖的大事, 趙鈺三人都是喜不自勝,連得李文柏也不由得激動起來。

王行之雖然高興,但到底已經是身居高位之人, 見李文柏情緒激動不由習慣性地嚴厲起來:“不過區區中第而已, 你如此心性,明日的殿試又該如何?”

殿試不會再有淘汰, 是以給貢生們的準備時間也並不怎麽充足,往往都在放榜之後的次日清晨。

“老師教訓的是。”李文柏在王行之面前早已養成了低頭認錯的習慣, “是學生太過激動。”

...

師生二人相顧無言, 王行之是沒想到二人才一見面自己就忍不住教訓了學生一通,現下心中有些發窘,李文柏則是在真心實意地反省自己的心態,覺得激動成這樣實在是不應當。

所以顧文大汗淋漓地推門進來時, 看到的就是自家老師和師弟一個坐在書桌後,一個恭敬低頭站在門前。

簡直沒有比這更尷尬的場景了, 顧文摸摸頭, 詫異地問:“莫非沒考中?不應該啊,我確認過榜上名姓,師弟明明得中了才對。”

“咳咳。”王行之幹咳兩聲掩飾心中的尷尬,揮揮手示意李文柏快點隨便找個什麽地方坐下, 不要站在那繼續礙眼。

李文柏如獲大釋,朝顧文拱了拱手一溜煙坐在了茶幾旁的末座上。

屬於他的書案和座椅早就不知所蹤,想來是王行之看著破壞了書房格局覺得不順眼,早早的讓人收拾了。

顧文茫然不知所以,只得疑惑地望向老師,不知是不是該先行回避回避。

王行之捂住嘴又咳了兩聲,這才正眼看向這位自己的得意門生。

現在午時剛過,還遠未到吏部下值的時候,顧文還穿著一身淺緋色官府,頭上烏紗官帽有些歪歪扭扭,額間還殘留著不少汗漬,站在原地氣息仍然有些不穩,看起來似乎是趕路跑過來的。

李文柏心中感動:“師兄是為李文柏得中貢生之事而來?”

顧文微微一笑:“師弟,有想象力雖好,想的太多就不太好了。”

一句話,將李文柏心中的感動驅散得一幹二凈。

虧他還以為顧文良心發現,終於記起做師兄的職責了呢,李文柏默默在心底翻了個比顧文還要大的白眼。

王行之聞言卻有些意外:“敬元,你是來找為師的?”

“不,學生自然是來找師弟的。”顧文三步並作兩步走進書房,隨手拿起茶幾上的茶壺豪飲幾口,頂著王行之黑若木炭的臉開口道,“師弟,明日殿試可準備好了?”

這有什麽可準備的?李文柏對著顧文不似玩笑的嚴肅雙眼,不知道該怎麽回答。

殿試一不考經文二不考詩賦,只考時事策論一篇,還是由聖上即興出題,要準備也無從準備起啊。

倒是王行之皺起了眉:“敬元可是聽說了什麽?”

“聖上出題年年都是心血來潮,哪有什麽消息可言。”知道老師是擔心自己因私廢公破了朝中規矩,顧文忙解釋道,“只是學生拿到今科考卷,發現其中策論五道沒有一題與抑商之事有關,想來如此大事,可能會在殿試上作為考題,故而才有此一問。”

李文柏聞言一楞,這才反應過來做過的試題中的確不曾提到過重農抑商之事,當時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答題上沒有時間多想,現在回想起來,此事的確有些奇怪。

歷年會試所出策論試題無不與朝廷國策有關,尤其是當年有新風向之時,試題多少都會往上靠上一靠。

畢竟是為國甄選人才,政治傾向是繞不過去的門檻。

今年朝中最重要的動向有二,一是抑商,二就是輕武。

第二件事太過重大,一不小心就會造成手握兵權的大將們反彈,當然不可能拿來讓血氣方剛的考生們直抒胸臆。

但抑商可就不同了...

此議題沒有出現在會試試題中的唯一原因,除了雍和帝決心在殿試上作為考題外不做他想。

可有一點李文柏想不通:“聖上為何...”

“這還不簡單?”顧文拎起一枚點心放進嘴中,“要是在會試上問這麽一問,按照王敦茹的性子,今科錄取的二十名進士之中,便一個和他唱反調的都沒有了。”

王行之放下筆,面色凝重,“文柏,你師兄的擔心不無道理,若明日殿試聖上真問起抑商之事,你準備如何作答?”

李文柏一楞,這個問題他還真沒想過。

憑心而論,不管是於情還是於理,對於抑商這種無異於殺雞取卵的政策李文柏都不可能讚成。

不光是因為他自己就是個商人,而是抑商政策往長遠看會帶來的壞處,現代每個接受過九年義務制教育的中學生都能洋洋灑灑寫上一大片。

這是中華民族五千年血淚實踐才總結出來的教訓,李文柏無法說服自己僅僅著眼於當下而不去反對。

“把百姓牢牢限制在土地裏,的確可解朝廷一時的缺糧之危。”李文柏喃喃道,“可是老師,這終究不是長遠之計啊...商人亂市,可嚴明法度加強管制,可用稅收加以控制,為何偏要...”

王行之長嘆一聲:“為師不曾問你對抑商之策如何看,而是問你,明日聖上若是問起,你當如何回答?”

李文柏沈默不語,他不知道應該怎麽說才對。

固執己見暢談心中所想固然痛快,卻也可能就此將自己的仕途葬送進去,順著大流敷衍一二並不難,只要先過了這關,跨過民與官這道無法逾越的天塹,往後如何行事便可全憑真本事。

說一套做一套而已,經商之人沒少幹過,並不算什麽難事。

李文柏喃喃苦笑,心中天人交戰半晌,隨即驀然擡頭直視王行之無甚情緒的雙眼,沈聲道,“老師明鑒,學生不願做違背本心之事,明日殿試之時聖上若真問起,學生當如實作答!”

...

王行之和顧文對視一眼,半晌無語。

李文柏以為是自己的固執引來老師和師兄不滿,當即疾聲想要解釋:“老師,學生...”

“不必多說。”王行之的打斷李文柏的話,看過來的眼神中溢滿讚賞,“有你這句話在,為師便知道當日在學堂之上不曾看錯人!”

顧文也垂眸低笑:“老師看上的學生,果真都是一個性子。”

“少在那自吹自擂。”王行之沒好氣地說,“聽到你師弟怎麽說了?還不快滾蛋,給你師弟去鋪路!”

“學生謹遵師命!”顧文暢快地一拱手,朝李文柏擠擠眼,隨即一溜煙不見了蹤影。

李文柏被這一連串的變故震得說不出話來:“老師...?”

“以為你師兄提起此事是想勸你暫做妥協?”王行之笑,“妥協之事有一就有二,別看敬元整日玩世不恭的樣子,要論固執,恐怕連為師都比不過他。”

“那師兄是?”李文柏聽著有些後怕,“若方才學生不做此回答,師兄會怎麽辦?”其實他還真有猶豫過,差點就選了另一條路。

“這是什麽問題?”王行之失笑,“你還年輕,又曾在商人堆裏打滾,性子沒那麽堅定也實屬正常,若真打算暫避鋒芒,你師兄至多也不過和為師一道再把你的性子扭過來就是,還會棄了你不成?”

李文柏嘿嘿傻笑,他方才還真就是那麽想的。

王行之看出他心中所想,面上越發溫和:“放心,為師既昭告天下認了你這個學生,就不會輕易棄了你,敬元雖吊兒郎當沒個師兄的樣子,但該有的擔當還是在的。”

李文柏垂頭不語,不知道該怎麽接話。

他活了兩世,還沒遇上過這等局面。

現代的老師和學生不過是個名分,即使混到研究生有了專屬的導師,師生情分也多少掛上了些利益的色彩。

可從三個月前拜師開始,王行之和顧文的所作所為,才讓李文柏真正意識到“師”字後面跟著“父”、“兄”的含義。

“好了,還沒到感動的時候。”王行之一點沒有放任小徒弟沈浸在腦補中的意思,一句話便打破了室內溫情脈脈的表象,“雖說不妥協是好事,但明知南墻偏要撞可不是直,是蠢!你可懂?”

“學生明白。”李文柏絲毫沒有心理障礙的低頭受教,“明日殿試,學生定當在遣詞造句上下萬分功夫。”

“嗯。”王行之點點頭,忽又問起另一件事,“你可取了表字?”

“未曾。”李文柏說道,“學生還要兩年才會及冠,自然不曾有表字。”

王行之問:“家中長輩呢?也不曾提前取好?”

“不曾...”李文柏心有所感,瞳孔驟然發亮“老師是想...?”

“正是。”王行之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你既已過了會試,馬上就要入朝為官,沒有個表字也不好在官場上行走,就由為師替你取個吧。”

彼時讀書人的字要麽由父族長輩取得,要麽來源於師長,上官所取也不是什麽罕見事,王行之說要給自己取字,李文柏自然是一萬個願意。

之前在賀府還好,賀青與自己有身份差距往往直呼其名,賀飛宇一開始也是,後面漸漸打成一片後就以“賢弟”相稱,也沒什麽不對。

但與趙鈺等人交往時李文柏卻實實在在感覺到了不變,沒有字,直呼姓名又是極其失禮的行為,無論見著誰都只能幹癟癟地稱呼自己一聲“賢弟”、“李兄”,實在是拉近關系的一大障礙,太不方便了。

可有一事,李文柏還是不太明白:“老師為何突然提起此事?”明日就是殿試,是決定他前途命運的大日子,怎麽想也想不通王行之早不提晚不提,偏偏在這個時候提的真意。

王行之幹咳一聲,面色有些尷尬:“你有所不知,當今聖上有一癖好朝野皆知,便是為看上的人才取字...凡是為及弱冠家中長輩還沒給取表字的,聖上都不曾放過。”

就因為這?李文柏更奇怪了,這有什麽問題嗎?被當今天子親口取字,不應該是天大的榮耀?

“榮耀自然是榮耀。”王行之摸摸鼻子,“只是當今聖上起於行伍,在取字一事上有些別樣的偏好...”

“舉個例子。”見李文柏還是滿臉茫然,王行之解釋道,“吏部侍郎趙成義趙大人,你可還記得?”

“學生記得。”李文柏點點頭,腦海中浮現出趙旭之二不拉幾的樣子。

“趙大人長子名趙禹之,現年二十有六,三年前高中進士。”王行之說,“趙禹之幼年才名廣播,天子惜其才,在趙禹之弱冠時親自為其取字...趙文曲。”

“...文曲星?”李文柏咽了口水,“其實,也並不是不能入耳...”

趙文曲這名字雖然有些囧,但好歹朗朗上口,也不是用不得的名字。

“再舉個例子。”王行之眼中劃過一絲調皮,“飛宇的表字,你可知道?”

“賀少將軍?”李文柏茫然搖頭,他一向稱呼賀飛宇為“少將軍”,還真不知道他的字。

王行之眨眨眼:“賀大將軍與聖上私交甚好,升兒於軍略上天賦甚高不輸其父,聖上心悅之,便為其取表字為...有武。”

“噗!”李文柏沒忍住一口茶水噴出來,“賀有武?”

還真是簡單粗暴的取字方式,想想賀飛宇生得英俊瀟灑舉手投足滿是儒將風采,再想想“賀有武”三字,一膀大腰圓的粗壯大漢就這麽出現在腦海中,和賀飛宇其人真是半點沒有相似之處。

“陛下還真是惡趣味。”李文柏好心情地取笑,“有武...不會還有個‘有文’吧?”

沒想到王行之還真憋著笑點了點頭:“三年前的會試,當科探花郎剛及弱冠,聖上龍顏大悅,當殿為其取字為‘有文’,天下盡知。”

“...”李文柏木然半晌,當即起身抱拳,“有勞老師。”不是自吹,他一篇《十思疏》早就引起了雍和帝註意,明日殿試一過,李文柏可不想頂著個“有才”之類的表字行走天下。

皇帝取的表字誰有膽子改?非得跟著他一輩子不可!

“稍待。”王行之捂嘴輕咳兩聲,嚴肅下表情,攤開一張薄如蟬翼的上好宣紙,想了想,鄭重落筆,“為師便替你取字‘冠玉’,你可願意?”

這個字蘊含著他作為師長對自己這個學生的期望,當下一彎腰:“學生謝老師賜字。”

“冠玉”就“冠玉”吧,李文柏想,“李冠玉”總比“李有才”好。

取字之事塵埃落定,王行之了卻最後一樁心事,便忙不疊地把李文柏從書房中轟出去了。

李文柏摸摸鼻子,知道老師是讓自己好好休息準備明日的殿試,便也從善如流的回屋溫書靜心,只寫了一封信讓書院的老伯替自己送去賀府。

他現在最需要的就是靜心,禦前考試半點馬虎不得,至於李環兒那兒,也只能先去信一封,等殿試完畢後再好言安慰了。

第二日天還未亮,李文柏便和二十名新出爐的貢生一道在禮部南院門外排起了長隊,他們要在這裏再次驗過身份,換上面聖用的青衣,在主事官員的帶領下才能進入皇城。

李文柏已經有了飛騎尉的勳位,已經不是白身,按理說面聖應穿特質的官袍而不必再服青衣,但這次入宮不是以臣子的身份,而是以考生的身份,一律不得特殊,所以李文柏還是得老老實實換上這身青色長袍,恭候在隊伍當中。

黎明時分,二十名貢生排成兩條長隊在主事官員的帶領下由側門進入皇城,又經過皇城侍衛的層層盤查,等到天空泛起魚肚白的時候,才得以進入宮城,這座被稱作大齊心臟也不過分的城池。

大齊的宮城看起來與歷史上的唐代建築有些相似,李文柏等人被一名看起來地位不低的內侍帶到大明宮左側的偏殿,再三警告不許有任何不敬皇家的行為之後,才得到了片刻歇息。

威嚴壯麗的宮城,殿外面無表情的侍衛,高高在上的內侍,無一不象征著皇權的至高無上,一想到馬上就要見到當今的大齊天子,大多數貢生都緊張得面色發白,手心滲出冷汗。

這個時代如李文柏這般還是一介平民的時候就已面聖的人是少數中的少數,二十位貢生當中,親眼得見過天顏的一個巴掌就能數的過來,在大多數讀書人眼中,生殺予奪的皇帝是他們必須效忠的對象,是個只活在傳說中的人物,就如同經文上的聖人一般。

這樣的人物馬上就要出現在自己面前,不由得這些人不緊張。

其中最緊張的要數孔正,四十有三的他即使是在進士科貢生中也算中高齡人士了,孔正所坐的位置就在李文柏正對面,無需擡眼,就能看到其人微微顫抖的手指和不斷滴落在地的汗水。

至於這麽緊張麽...李文柏疑惑不已,一擡頭正對上孔正的雙眼。

“...哼。”孔正冷哼一聲,滿臉厭惡地轉過頭去,徒留下李文柏苦苦思考自己究竟怎麽得罪這位“老先生”了。

明明他倆壓根就不認識啊!

剛到卯時,殿外內侍尖利的嗓音驟然響起,貢生們先是一驚,聽清楚後驟然行動起來,就像是被牧羊犬驅趕的羊群般迅速整理好隊伍,戰戰兢兢地跟著內侍朝大明宮走去,他們將在那裏等候君主的駕臨。

點名、散卷、讚拜、行禮等繁文縟節過後,天色已經完全亮了,李文柏悄悄用餘光瞅了眼朝陽,估摸著應該已經到了辰時。

光行禮如儀就耗了大半個時辰,當初制定程序的官員絕對是想給這群初出茅廬的羊羔一點下馬威,才整得這麽麻煩的吧...

又磨蹭了一會兒,隨著王敦茹一聲令下,學子們各自入座,禮部官員開始分發卷紙。

自始至終,雍和帝都坐在他那高高在上的禦座上俯瞰眾生,未曾開口說過一句話,卻無人敢忽視這位至高無上者的存在。

“陛下。”王敦茹起身行禮,“時辰到了。”

“嗯。”雍和帝淡淡開口,明明沒用幾分力,口中所言在學子們聽來卻震耳欲聾。

“爾等今後都是朕的肱骨,國之棟梁!今日作答,朕不願聽空口奉承,務必盡展胸中所想!”雍和帝隨口激勵了一句,見學子們精神一振,這才拋出今日殿試的考題——《論商》。

果然與抑商有關!

李文柏提筆的動作一滯,最後的幻想被無情撲滅,他還是不得不直面這道題目,即使所思所想和朝廷風向相違背。

下筆之前,李文柏極快地用餘光掃了四周一眼,周圍的考生全都已經開始埋首疾書,似乎連思考的時間都不需要。

看來大家都提前料中了考題,李文柏心下了然,甩甩頭摒棄雜念,也開始奮筆疾書。

殿試因為沒有淘汰,考的從來都不是學子們的文采,是以試題被大規模猜中並不是什麽稀罕事。

朝中稱得上大事的年年也就那麽幾件,既然是大事,當然不可能將消息封鎖在朝堂之上,想也想得到。

雍和帝冷眼看著底下的學子們埋首答題,頗有些百無聊賴,於是找上自己的相國聊起天來。

“相國。”雍和帝半睜著眼皮子,“今科士子當中,可有相國中意的人才?”

“啟稟陛下,還真有幾人。”王敦茹低聲回答,“除了陛下早已看中的李文柏,還有趙明宇之子趙鈺、倪將軍幼子倪旭弘、廣陵的孔正等人,都是臣較為在意的人物。”

“嗯,趙鈺和倪旭弘這倆小子朕知道。”雍和帝想了想,“這孔正又是誰?能得相國青眼,想必也是個極好的人才?”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