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還行
關燈
小
中
大
第531章 還行
近來年景不似以往,祝纓年輕時連續若幹年全國無大災的事情現在已經成為老人口中的“當年”。包括安南在內,氣候也不如前了。
今年又到了各州過來與幕府算賬的時候了,趙蘇、祝煉的表情都不大開朗。他們的賬是交上了,然而以二人的經驗,收成絕算不上好,兩人開始打腹稿,預備在制定來年計劃的時候向祝纓說明情況。
祝青君與祝重華反而顯得比較輕松,她們與蘇喆、趙蘇、祝煉、巫仁、項安一同參與了祝纓主持的擬定來年預算的小會。涉及他們的主要內容有兩項:一、來年交多少,二、來年他們想花多少。
收稅都是地方上收,卻不是全部上繳到幕府的,各級衙門也會自留一部分用到本地,譬如撫恤、修路、挖渠以及做其他補貼等。同時,幕府收來的稅,則是要花在涉及到整個安南的事務上,這一項是各州都希望多為自己爭取一點的,比如修渠,會要求先修自己境內這一段的。
上面希望多收一點,下面希望多留一點。這與朝廷戶部的爭吵也很像。
安南比朝廷和諧一些,祝青君與祝重華都定了與今年相仿的目標,祝重華叫苦的話也只說了:“新地還在開墾,頭兩年收成不定,緩上三、五年,新田我一定能照常交,我寫字據,辦不到提頭來見。現在卻是不行的,還是交舊田的吧。新田產糧還要做種哩。”
祝青君的話沒有那麽多,說道:“普安州屯田亦如是。”
趙蘇與祝煉卻希望戶曹能夠有個心理準備,今年這些收入比較勉強,明年可能交不了這麽多。巫仁道:“無地可墾了麽?”
梧州、博州都是比較“老”的地方,開發耕種年載長,條件好的荒地所剩不多,尤其梧州,還有外五縣不歸管。
不過博州比梧州要新,應該還有餘地的。
趙蘇嘆氣道:“你們沒發現麽?近幾年不如往日了。”
祝重華奈著性子聽他說完,驚訝地道:“怎麽,現在這樣還不叫多麽?”
祝煉道:“當然不算多!南方本就貧瘠,產量不如北方,西三州又不如東二州。”
祝青君想了一下,輕松的表情不見了,輕聲說:“不是現在多,是先前太差。西征前,西部三州以前少一季麥,水利也粗糙,耕種的人也無力。”
多了一季莊稼,水利、農具等又變好了,一年的產量自然就提上去了。祝重華是西三州出身,人生前幾十年的經驗,一年的產量比現在少一季麥子的收成。這還不包括每季產量的提升。所以百姓對現在的生活很滿意,包括祝重華在內的不少官吏也覺得沒有問題。
趙蘇、祝煉是在山外做過地方官的,經驗、標準、底線與她不同。祝青君介於二者之間,一經提醒也想明白了。
祝重華慢了一拍,又多想了一想,卻並不愁:“那也比以前強多了,如今興旺,咱們還是能應付下去的。你們三位不要愁眉苦臉的,再苦,也不會比以前苦。”
祝煉道:“你說興旺,也包括人口呀!吃飯的嘴,也多了。”
祝纓對巫仁道:“明年要有數。”
“是。”
祝纓沒有同意現在就宣布削減明年的賦稅,只是讓巫仁在制定預算計劃的時候要留一點餘地。萬一明年減產,也好有個退步。
一旁,劉遨奮筆疾書,記錄著會議的內容,一面在心裏吃驚:還有這樣的?看來,二十三娘去普安州是對的,我等該當知曉這些事。
又想,如今在朝為官的人又有多少人能夠了解這些細節呢?或許知道年有豐歉,個中前因後果,恐怕未必能知。舊家子弟,哪怕到地方上為官,又有多少是想到膏腴之地補貼家用、並不用心治國安民的呢?
越想越是心驚,恨不能提醒一下朝廷。
到會議結束,她最後兩頁紙記的記錄就顯得很潦草。寫完了,交給祝纓看之前,劉遨道:“這兩頁容下官謄抄一下。”
祝纓掃了一想,問道:“這時在想什麽?”
劉遨支唔著說了。
祝纓道:“以前也有不懂的,只要他們不折磨人,就算不錯啦。如今且看王、施如何施為吧。姚辰英應該也不差。”
“還有冼敬呢?”
祝纓道:“以前政事堂裏是三個人,現在是四個,會好一點。”
劉遨略略放心,姑且不提自己也想到地方上的事,暗忖:科考、銓選、學校,我暫時都走不開,不提也罷。二十五娘手上律法科條也還沒結果,她會比我快些,到時候先向節帥進言,讓她也去見見世面。待二十三娘經驗足了,能調回來接手,我再請外出。
她算盤打得響,手上也不停,這回抄得倒工整,核對無誤,將草稿抽走銷毀,定稿交上。祝纓仔細地審視這一份記錄,提筆寫寫算算,劉遨見狀忙退出,繼續去給學校調整課程去了。
……——
開會的事情外面並不知道,就是幕府裏,也沒有太多的人意識到這種情況。
趙振是隱約覺出一些的,且刺史們今年與巫仁吵架的情況與往年又略有不同。反覆不停地來來去去,但是爭吵的聲音變小了。尤其是祝重華,她雖是個女子,嗓門兒卻不小,調門也高,今年她壓住了。
猶豫再三,他找到了祝纓,隱諱地略提了一提,是不是考慮一下年景、收成、賦稅之類?
祝纓道:“你是有心人。”
趙振苦笑一聲:“老師必是心知肚明的,我只是……多嘴罷了。若安南也勉強,外面的百姓不知會怎麽樣了,天下,焉能太平和樂?”到時候又得有民亂,又得再把之前的破事再重覆一遍,真是沒完沒了。
祝纓道:“來得正好,今年的邸報他們還沒抄完,這裏有一個消息,你看了或許會高興。”她把自己案上的那一份邸報給趙振。
趙振雙手接過,見上面的內容有幾條確實令人精神一振:一、江政被召回京,朝廷會另行派員南下;二、羅甲秀又被起用了;三、鹽務換人了。
羅甲秀被重新起用,代表風氣略好了一點,由此推斷,江政應該也要得到重用了,由這兩人可以推出,新的政事堂確實有些能耐。鹽務上之前是鄭熹的人,鄭黨不能說全然有害於國,可是鹽務上與安南的勾當,也挺讓趙振看不過眼的,調走是好事。
基於江、羅二人的任命,趙振對鹽務頗為樂觀。
同時,江、羅這樣的人被任用,則政事堂之前的政令,就比較有可能實現,朝廷還能救上一救。
他輕出一口氣,將邸報放回案上:“總算峰回路轉。”
“你呢?又有什麽打算?”祝纓問。
“我?我、我在安南的事還沒有做完。”趙振說。
祝纓道:“如今朝廷有中興之相,又要收地方之兵,需要你這樣的人。你要想回去呢,我就給京城寫信,你只要不撞到冼敬懷裏,起覆是穩的。”
趙振道:“我知道。可是安南也缺人手,我不能半途而廢。如今老師一封書信,固然可以送我入京,我也可以安慰自己,那也是造福百姓,外面的局勢比安南更危急,更需要我。可那也都是嫌貧愛富的借口。如今雖然有十二娘,可她……閨閣女子,讀書我比不了她,經過的、見過的比她還是多一些。她庶務不通,我總要看到她熟練了,再做考量。”
祝纓問道:“你的兒子們呢?想要他們出仕嗎?現在是個好機會,黨爭沒有之前劇烈,適合不懂事兒的崽子去挨打。”黨爭劇烈的時候,就不是挨打,是挨刀。
趙振哭笑不得:“您這話說得,他們……害!”
祝纓道:“行了,知道了。讓他先去找陳放吧。”趙振是有說得過去的理由辭官歸鄉的,所以他的兒子出仕並不難。難的是怎麽補到一個實際的官職,這個官職還不能是去送菜的。陳放在鴻臚寺做主官,又是丞相之孫、丞相之子,擡擡手就能讓趙振的兒子過得不那麽難。
趙振於是長揖。
…………
除了趙振,來單獨找祝纓聊天的人並不少,其中尤以各刺史為甚。安南地方雖不算太大,不至於要花上一個月才能到幕府,地方官也是同樣無故不得擅離轄地的,刺史們與祝纓見面的機會並不太多,到了西州就要盡量多與祝纓見面。
這一天,胡師姐如今的大徒弟祝飛輕聲說:“姥,黛州使君來了。”祝重華與祝青君、祝煉都姓祝,他們便以各地的轄地稱呼。倒是趙蘇被直接稱為趙使君。
祝纓道:“請進來吧。”
祝重華依舊風風火火,臉上還帶著點氣急敗壞:“姥,那個王八羔子我是管不了了!您隨便處置吧!”
祝纓問道:“祝明?”
“還有誰?我認命了!”祝重華說,“回去叫孫子孫女兒好生讀書吧!”
這兒子生來就是討債的,幾個孩子,無論男女,竟沒有一個是“好”的。要麽身體不好、要麽笨、要麽腦子進水!
祝明這兔崽子,祝纓答應一紙調令給他調回黛州去,理由充份,因為祝纓本來就有規定,凡從家鄉出來的,想要晉升、進幕府,就得回老家偏遠的地方先幹幾年苦活再說。
祝明被踹回家之後,活也幹,就是蔫。反正蘇喆看著是不想要個贅婿的,祝重華覺得兩人分開之後,祝明再遇到個不這麽折磨的姑娘,興許能成家。結果算盤落空了,祝明是寧可沒名沒份,人就樂意跟蘇喆在一塊兒。
最後,索性跑回西州了,祝重華昨天發現的時候出了一身的冷汗:這是要作死啊?!
身上還有官,跑掉了!當娘的還要給兒子善後,祝重華先把兒子抓了一頓暴打,再過來找祝纓,試圖彌補。
祝纓聽了也樂:“他還能幹什麽?把他帶回去,就說我說的,我的令不能改,該在黛州呆幾年就一天也不能少!做完了欠黛州的,再說其他。為人要有擔當,要守信用。再這樣顧前不顧後,亂七八糟,我就把他扔到普安州去挖煤!”
“是。”祝重華輕舒一口氣,有祝纓這句話,接下來就好辦了。這兒子她也確實不能留在黛州了,就讓他滾出去丟人吧。畢竟是親生的、看著完好的一個孩子,祝重華還要為他再考慮一二。
眼下正有一個機會——祝青君要結婚了,新郎是白翎。說來當年看著祝新樂好像有點意思,不知為何沒成,現在白翎倒要有個名份了。祝重華並不打算為祝新樂鳴不平,反而打算送一份厚厚的賀禮慶祝祝青君結婚。
禮送出去,祝重華又裝作沒事人一般跟著吃喜酒。
幕府的氣氛因這一件喜事變好了許多,上一次的大事還是花姐過世,此後就有些壓抑,這一次就格外的高興。祝纓也沒有給祝青君在幕府外分房子,婚禮就在幕府裏辦。
白翎在祝纓看來,比祝明要強一些,蘇喆的家事祝纓向來不多管,白翎卻是祝纓數次到普安州比較熟悉了的。這小子愛粘祝青君,祝纓就把他也調到“軍屯”營裏,給他派活。他每每把手上的事做完,就開始作夭,必要找出一些公事,要與普安州聯系,好回州城去。
他的小心思,祝纓看出來了,劉昆看出來了,連祝彤也看出來了。不幸三人裏有兩個更重祝青君,一個對“婚姻”比較反感,這一年下來白翎被三人折騰得不輕。頭一天蔫了,第二天他又打起精神來了。
祝纓看他有意思,便也不反對了,祝青君向她一提,她也就點頭了。張羅婚事,以前是花姐、張仙姑樂意的,如今落到祝纓手裏,又添一點感慨。
婚禮當日,幕府裏熱鬧非凡,祝纓也喝了幾杯,由著年輕人鬧去,自己在書房裏靜坐了一陣,開始寫信。給趙振兒子的薦書要寫,給朝廷的奏本要寫,此外又有給熟人的信件——統統交由祝煉北上的時候帶去。
祝青君婚禮過後,祝煉就要北上了。今年比往年不同,路途短了許多,可以稍晚一點動身了。
祝纓給陳萌、施季行、王叔亮的信裏都寫了同一件事情:你們現在用的、能力上比較靠得住的人才,是不是都還是你們爹在世的時候跟我一波出任地方的?他們現在多大了?幾乎都比我年紀大,他們現在快老死了吧?坐吃山空!人才也是這樣的,黨爭耽誤了實幹的官員二十年吧?再不醒醒,將來就沒有成批的人可以用了,這些人才是基石!
真是不稀得說你們!可快著點兒吧,趁你們還在,趁這些人還沒死絕,還能帶一帶新人,趕緊的。再不把風氣帶回來,人才就要斷檔了。人心散了,想再聚起來就難了。你們、尤其是施、王,還有父輩的風評在,天下人還肯看在你們父親的面子上信任一下你們兩個新任的丞相。
帶著滿滿的信任來,別辜負了,最後的機會了嗷?
接著,又給親中其他熟人寫信,順手給岳妙君也寫了一封問候的信。
趕到祝煉動身前,又讓劉遨寫了封家書,到時候讓祝煉親自給送到劉府,不經他人之手。
待祝煉動身之後,顧同等人的回信也到了。顧同的回信寫得很詳細,卻沒有給祝纓一個結論,因為他現在就是地方官,協調辦理收束地方部伍的事兒他正在幹著,還沒結束呢。顧同就寫了自己是怎麽幹的,包括給人挪窩……之類的。
這一手還是想起來祝纓當年在福祿縣的時候,把所有大戶都薅到縣城,則他們在家鄉的勢力就弱了。即便到現在,各地的士紳對朝廷、官府,還是有畏懼之心的,只要起頭不走錯,還能做下去。
至於接下來,就要看雙方如何過招了。再畏懼朝廷,士紳也有脾氣,且有了官職之後雙方地位會有一點變化,怎麽博弈也是個學問。顧同正在跟人玩心機,現在給不了答案。
祝纓將他的信放到抽屜裏,心道:還行。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近來年景不似以往,祝纓年輕時連續若幹年全國無大災的事情現在已經成為老人口中的“當年”。包括安南在內,氣候也不如前了。
今年又到了各州過來與幕府算賬的時候了,趙蘇、祝煉的表情都不大開朗。他們的賬是交上了,然而以二人的經驗,收成絕算不上好,兩人開始打腹稿,預備在制定來年計劃的時候向祝纓說明情況。
祝青君與祝重華反而顯得比較輕松,她們與蘇喆、趙蘇、祝煉、巫仁、項安一同參與了祝纓主持的擬定來年預算的小會。涉及他們的主要內容有兩項:一、來年交多少,二、來年他們想花多少。
收稅都是地方上收,卻不是全部上繳到幕府的,各級衙門也會自留一部分用到本地,譬如撫恤、修路、挖渠以及做其他補貼等。同時,幕府收來的稅,則是要花在涉及到整個安南的事務上,這一項是各州都希望多為自己爭取一點的,比如修渠,會要求先修自己境內這一段的。
上面希望多收一點,下面希望多留一點。這與朝廷戶部的爭吵也很像。
安南比朝廷和諧一些,祝青君與祝重華都定了與今年相仿的目標,祝重華叫苦的話也只說了:“新地還在開墾,頭兩年收成不定,緩上三、五年,新田我一定能照常交,我寫字據,辦不到提頭來見。現在卻是不行的,還是交舊田的吧。新田產糧還要做種哩。”
祝青君的話沒有那麽多,說道:“普安州屯田亦如是。”
趙蘇與祝煉卻希望戶曹能夠有個心理準備,今年這些收入比較勉強,明年可能交不了這麽多。巫仁道:“無地可墾了麽?”
梧州、博州都是比較“老”的地方,開發耕種年載長,條件好的荒地所剩不多,尤其梧州,還有外五縣不歸管。
不過博州比梧州要新,應該還有餘地的。
趙蘇嘆氣道:“你們沒發現麽?近幾年不如往日了。”
祝重華奈著性子聽他說完,驚訝地道:“怎麽,現在這樣還不叫多麽?”
祝煉道:“當然不算多!南方本就貧瘠,產量不如北方,西三州又不如東二州。”
祝青君想了一下,輕松的表情不見了,輕聲說:“不是現在多,是先前太差。西征前,西部三州以前少一季麥,水利也粗糙,耕種的人也無力。”
多了一季莊稼,水利、農具等又變好了,一年的產量自然就提上去了。祝重華是西三州出身,人生前幾十年的經驗,一年的產量比現在少一季麥子的收成。這還不包括每季產量的提升。所以百姓對現在的生活很滿意,包括祝重華在內的不少官吏也覺得沒有問題。
趙蘇、祝煉是在山外做過地方官的,經驗、標準、底線與她不同。祝青君介於二者之間,一經提醒也想明白了。
祝重華慢了一拍,又多想了一想,卻並不愁:“那也比以前強多了,如今興旺,咱們還是能應付下去的。你們三位不要愁眉苦臉的,再苦,也不會比以前苦。”
祝煉道:“你說興旺,也包括人口呀!吃飯的嘴,也多了。”
祝纓對巫仁道:“明年要有數。”
“是。”
祝纓沒有同意現在就宣布削減明年的賦稅,只是讓巫仁在制定預算計劃的時候要留一點餘地。萬一明年減產,也好有個退步。
一旁,劉遨奮筆疾書,記錄著會議的內容,一面在心裏吃驚:還有這樣的?看來,二十三娘去普安州是對的,我等該當知曉這些事。
又想,如今在朝為官的人又有多少人能夠了解這些細節呢?或許知道年有豐歉,個中前因後果,恐怕未必能知。舊家子弟,哪怕到地方上為官,又有多少是想到膏腴之地補貼家用、並不用心治國安民的呢?
越想越是心驚,恨不能提醒一下朝廷。
到會議結束,她最後兩頁紙記的記錄就顯得很潦草。寫完了,交給祝纓看之前,劉遨道:“這兩頁容下官謄抄一下。”
祝纓掃了一想,問道:“這時在想什麽?”
劉遨支唔著說了。
祝纓道:“以前也有不懂的,只要他們不折磨人,就算不錯啦。如今且看王、施如何施為吧。姚辰英應該也不差。”
“還有冼敬呢?”
祝纓道:“以前政事堂裏是三個人,現在是四個,會好一點。”
劉遨略略放心,姑且不提自己也想到地方上的事,暗忖:科考、銓選、學校,我暫時都走不開,不提也罷。二十五娘手上律法科條也還沒結果,她會比我快些,到時候先向節帥進言,讓她也去見見世面。待二十三娘經驗足了,能調回來接手,我再請外出。
她算盤打得響,手上也不停,這回抄得倒工整,核對無誤,將草稿抽走銷毀,定稿交上。祝纓仔細地審視這一份記錄,提筆寫寫算算,劉遨見狀忙退出,繼續去給學校調整課程去了。
……——
開會的事情外面並不知道,就是幕府裏,也沒有太多的人意識到這種情況。
趙振是隱約覺出一些的,且刺史們今年與巫仁吵架的情況與往年又略有不同。反覆不停地來來去去,但是爭吵的聲音變小了。尤其是祝重華,她雖是個女子,嗓門兒卻不小,調門也高,今年她壓住了。
猶豫再三,他找到了祝纓,隱諱地略提了一提,是不是考慮一下年景、收成、賦稅之類?
祝纓道:“你是有心人。”
趙振苦笑一聲:“老師必是心知肚明的,我只是……多嘴罷了。若安南也勉強,外面的百姓不知會怎麽樣了,天下,焉能太平和樂?”到時候又得有民亂,又得再把之前的破事再重覆一遍,真是沒完沒了。
祝纓道:“來得正好,今年的邸報他們還沒抄完,這裏有一個消息,你看了或許會高興。”她把自己案上的那一份邸報給趙振。
趙振雙手接過,見上面的內容有幾條確實令人精神一振:一、江政被召回京,朝廷會另行派員南下;二、羅甲秀又被起用了;三、鹽務換人了。
羅甲秀被重新起用,代表風氣略好了一點,由此推斷,江政應該也要得到重用了,由這兩人可以推出,新的政事堂確實有些能耐。鹽務上之前是鄭熹的人,鄭黨不能說全然有害於國,可是鹽務上與安南的勾當,也挺讓趙振看不過眼的,調走是好事。
基於江、羅二人的任命,趙振對鹽務頗為樂觀。
同時,江、羅這樣的人被任用,則政事堂之前的政令,就比較有可能實現,朝廷還能救上一救。
他輕出一口氣,將邸報放回案上:“總算峰回路轉。”
“你呢?又有什麽打算?”祝纓問。
“我?我、我在安南的事還沒有做完。”趙振說。
祝纓道:“如今朝廷有中興之相,又要收地方之兵,需要你這樣的人。你要想回去呢,我就給京城寫信,你只要不撞到冼敬懷裏,起覆是穩的。”
趙振道:“我知道。可是安南也缺人手,我不能半途而廢。如今老師一封書信,固然可以送我入京,我也可以安慰自己,那也是造福百姓,外面的局勢比安南更危急,更需要我。可那也都是嫌貧愛富的借口。如今雖然有十二娘,可她……閨閣女子,讀書我比不了她,經過的、見過的比她還是多一些。她庶務不通,我總要看到她熟練了,再做考量。”
祝纓問道:“你的兒子們呢?想要他們出仕嗎?現在是個好機會,黨爭沒有之前劇烈,適合不懂事兒的崽子去挨打。”黨爭劇烈的時候,就不是挨打,是挨刀。
趙振哭笑不得:“您這話說得,他們……害!”
祝纓道:“行了,知道了。讓他先去找陳放吧。”趙振是有說得過去的理由辭官歸鄉的,所以他的兒子出仕並不難。難的是怎麽補到一個實際的官職,這個官職還不能是去送菜的。陳放在鴻臚寺做主官,又是丞相之孫、丞相之子,擡擡手就能讓趙振的兒子過得不那麽難。
趙振於是長揖。
…………
除了趙振,來單獨找祝纓聊天的人並不少,其中尤以各刺史為甚。安南地方雖不算太大,不至於要花上一個月才能到幕府,地方官也是同樣無故不得擅離轄地的,刺史們與祝纓見面的機會並不太多,到了西州就要盡量多與祝纓見面。
這一天,胡師姐如今的大徒弟祝飛輕聲說:“姥,黛州使君來了。”祝重華與祝青君、祝煉都姓祝,他們便以各地的轄地稱呼。倒是趙蘇被直接稱為趙使君。
祝纓道:“請進來吧。”
祝重華依舊風風火火,臉上還帶著點氣急敗壞:“姥,那個王八羔子我是管不了了!您隨便處置吧!”
祝纓問道:“祝明?”
“還有誰?我認命了!”祝重華說,“回去叫孫子孫女兒好生讀書吧!”
這兒子生來就是討債的,幾個孩子,無論男女,竟沒有一個是“好”的。要麽身體不好、要麽笨、要麽腦子進水!
祝明這兔崽子,祝纓答應一紙調令給他調回黛州去,理由充份,因為祝纓本來就有規定,凡從家鄉出來的,想要晉升、進幕府,就得回老家偏遠的地方先幹幾年苦活再說。
祝明被踹回家之後,活也幹,就是蔫。反正蘇喆看著是不想要個贅婿的,祝重華覺得兩人分開之後,祝明再遇到個不這麽折磨的姑娘,興許能成家。結果算盤落空了,祝明是寧可沒名沒份,人就樂意跟蘇喆在一塊兒。
最後,索性跑回西州了,祝重華昨天發現的時候出了一身的冷汗:這是要作死啊?!
身上還有官,跑掉了!當娘的還要給兒子善後,祝重華先把兒子抓了一頓暴打,再過來找祝纓,試圖彌補。
祝纓聽了也樂:“他還能幹什麽?把他帶回去,就說我說的,我的令不能改,該在黛州呆幾年就一天也不能少!做完了欠黛州的,再說其他。為人要有擔當,要守信用。再這樣顧前不顧後,亂七八糟,我就把他扔到普安州去挖煤!”
“是。”祝重華輕舒一口氣,有祝纓這句話,接下來就好辦了。這兒子她也確實不能留在黛州了,就讓他滾出去丟人吧。畢竟是親生的、看著完好的一個孩子,祝重華還要為他再考慮一二。
眼下正有一個機會——祝青君要結婚了,新郎是白翎。說來當年看著祝新樂好像有點意思,不知為何沒成,現在白翎倒要有個名份了。祝重華並不打算為祝新樂鳴不平,反而打算送一份厚厚的賀禮慶祝祝青君結婚。
禮送出去,祝重華又裝作沒事人一般跟著吃喜酒。
幕府的氣氛因這一件喜事變好了許多,上一次的大事還是花姐過世,此後就有些壓抑,這一次就格外的高興。祝纓也沒有給祝青君在幕府外分房子,婚禮就在幕府裏辦。
白翎在祝纓看來,比祝明要強一些,蘇喆的家事祝纓向來不多管,白翎卻是祝纓數次到普安州比較熟悉了的。這小子愛粘祝青君,祝纓就把他也調到“軍屯”營裏,給他派活。他每每把手上的事做完,就開始作夭,必要找出一些公事,要與普安州聯系,好回州城去。
他的小心思,祝纓看出來了,劉昆看出來了,連祝彤也看出來了。不幸三人裏有兩個更重祝青君,一個對“婚姻”比較反感,這一年下來白翎被三人折騰得不輕。頭一天蔫了,第二天他又打起精神來了。
祝纓看他有意思,便也不反對了,祝青君向她一提,她也就點頭了。張羅婚事,以前是花姐、張仙姑樂意的,如今落到祝纓手裏,又添一點感慨。
婚禮當日,幕府裏熱鬧非凡,祝纓也喝了幾杯,由著年輕人鬧去,自己在書房裏靜坐了一陣,開始寫信。給趙振兒子的薦書要寫,給朝廷的奏本要寫,此外又有給熟人的信件——統統交由祝煉北上的時候帶去。
祝青君婚禮過後,祝煉就要北上了。今年比往年不同,路途短了許多,可以稍晚一點動身了。
祝纓給陳萌、施季行、王叔亮的信裏都寫了同一件事情:你們現在用的、能力上比較靠得住的人才,是不是都還是你們爹在世的時候跟我一波出任地方的?他們現在多大了?幾乎都比我年紀大,他們現在快老死了吧?坐吃山空!人才也是這樣的,黨爭耽誤了實幹的官員二十年吧?再不醒醒,將來就沒有成批的人可以用了,這些人才是基石!
真是不稀得說你們!可快著點兒吧,趁你們還在,趁這些人還沒死絕,還能帶一帶新人,趕緊的。再不把風氣帶回來,人才就要斷檔了。人心散了,想再聚起來就難了。你們、尤其是施、王,還有父輩的風評在,天下人還肯看在你們父親的面子上信任一下你們兩個新任的丞相。
帶著滿滿的信任來,別辜負了,最後的機會了嗷?
接著,又給親中其他熟人寫信,順手給岳妙君也寫了一封問候的信。
趕到祝煉動身前,又讓劉遨寫了封家書,到時候讓祝煉親自給送到劉府,不經他人之手。
待祝煉動身之後,顧同等人的回信也到了。顧同的回信寫得很詳細,卻沒有給祝纓一個結論,因為他現在就是地方官,協調辦理收束地方部伍的事兒他正在幹著,還沒結束呢。顧同就寫了自己是怎麽幹的,包括給人挪窩……之類的。
這一手還是想起來祝纓當年在福祿縣的時候,把所有大戶都薅到縣城,則他們在家鄉的勢力就弱了。即便到現在,各地的士紳對朝廷、官府,還是有畏懼之心的,只要起頭不走錯,還能做下去。
至於接下來,就要看雙方如何過招了。再畏懼朝廷,士紳也有脾氣,且有了官職之後雙方地位會有一點變化,怎麽博弈也是個學問。顧同正在跟人玩心機,現在給不了答案。
祝纓將他的信放到抽屜裏,心道:還行。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