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心機
關燈
小
中
大
第271章 心機
孟弘。
這名字起得比大多數人都好一點,像祝纓,一家三口以前都沒個名字的,不但自己沒有,祖宗八代名字都沒傳下來,當官之後她給現編的。
孟弘能有個名字,祝纓就不會對他太忽視。
她大步踏進了院裏,趙振低聲道:“請小吳大人幫同阿煉在那裏待客了,老汪做陪客。”
祝纓點點頭,往祝宅的正堂裏走去。正堂裏,主座是空著的,小吳等人都與孟弘在下面對坐,茶已經續了兩回了,小吳與孟弘已經漸漸沒話說了。汪生等人的笑容也已經僵在臉上好久了,只有孟弘依舊不動聲色,小吳還能自然地笑得出來與孟弘說著些京城的閑聞。
一看到祝纓來了,連小吳都如蒙大赦一般地將臉上的笑容抹平,搶上來對祝纓道:“大人,這位是衛王府的孟大監。”
祝纓順著看過去,只見這個孟弘真真生得一副好相貌。他面白無須,由於無須,看起來更顯年輕,仿佛不到三十歲的樣子,身形頎長、劍眉星目。與“赳赳丈夫”稍差那麽一點點,卻是個英俊的長相。這賣相拿出去與一些數得上號的內監比起來也毫不遜色。
他甚至有一點點的貴氣,又有一絲斯文味道。
聽小吳叫他大監,他先說:“不敢。”再說:“下官拜見祝大人。”行禮一如普通的青年官員。
祝纓還有半禮,道:“你我素昧平生,不知有何貴幹?”
趁著說話,她又將孟弘仔細再看了一回。孟弘沒穿著官衣,但是帖子上自報家門是王府的內官,其品級現在與宮裏的藍德相當,倆官職現在都是從六品。藍德是藍興的義子,這個孟弘麽……祝纓仔細回憶了一下,印象中宮裏沒哪個大監是姓孟的。
王府不能自己去搜羅宦官,都是宮廷裏分派的。品級之類都是統一的管理,雖然分到王府之後一應考語還是要參考王府好惡,但是品級是很實在的。有點像官員在中樞和外放,出了宮的宦官與外放的官員又稍有不同,其財路不像外放的官員那樣廣。
孟弘近距離地打量著祝纓,他對這位刺史早有耳聞。祝纓進京之後,他曾遠遠地觀察過祝纓,如今離得近了,更要好好地看一看。祝纓個頭不高不矮,人略瘦,顯得很精神。白皙的面皮,眼睛很亮卻帶點兒柔和的味道,整張臉上的線條都很溫柔。人往那兒一站就顯得很親切,仿佛是一位久別的故友,只要你願意,隨時都能回到先前的親密狀態裏。
孟弘心道:果然不是個簡單的人物。
見祝纓並沒有讓他現在就坐的意思,他的臉也沒冷下來,而是客氣地說:“下官冒昧,有一事相托。不敢誘使大人違法,於大人是舉手之勞,於下官卻是莫大的人情。”
“哦?”祝纓聽他這意思像是說他自己,做了個手勢,讓他到裏面來坐。
賓主重新坐定,荊生、祝煉等人都不敢再坐,都侍立在側。
換了新茶過來,祝纓才發現自家待客這茶也比別人家裏寒磣了些——它沒點心。
好在孟弘也不挑剔,他說:“大人們進京都忙,下官一直也沒找到合適的機會,眼見新年將至,大人以後只有更忙,下官不得不趕了過來。”
祝纓問道:“不知是什麽事呢?”
孟弘道:“不知大人還記不記得一個叫陸美的人?”
祝纓道:“你們的年紀差得可不小。”
孟弘微微放松了一點,道:“是,他是我表兄,年紀是差得大了些,卻還是認識的。家母姓陸。”
這話就說得稍有離奇了。陸美是流放到原南府的官員,流放得那麽遠,罪名不太小,他的親戚做了宦官?
祝纓點了點頭。
孟弘又說:“前番蒙大人恩典,許他回鄉探親,我與他見了一面。”
祝纓又點了點頭。一個王府宦官一個流放的犯官,是親戚?有古怪。
孟弘道:“我與他都是往事不堪提,他家中境況令人不忍。我也幫不上他什麽忙,只有請大人回到梧州之後代為照看一二,就是深恩厚德了。”
說著,奉上了一張禮單。趙振猶豫了一下,丁貴踏上前一步想接,祝纓卻擺了擺手。
孟弘道:“沒有別的意思,是謝大人之前許他回鄉探親,骨肉能得團聚。”
祝纓笑道:“這有什麽好謝的?我是念他原也是官員,又有孝心,才答允的。並不為這個。”
孟弘道:“大人這樣,令我心中難安。”
“陸美在梧州時日已久,他要願意,早就能落籍梧州了。我看他心氣還有,多半還想起覆。你們兄弟有這樣的力氣,不如使在京裏。我與他也算有些交情了,他能起覆,比你給我什麽禮物都更能叫我高興。”
孟弘帶來的禮物連門都沒能進,都還在門外那大車上,卸車的時候就被宅子裏攔住了,現在只好當面再送一次。
兩人一番推讓,孟弘道:“起覆之事不知何年何月,眼前的恩情是要還報的。”
祝纓道:“他罷官流放你的官職也還沒到頭,力氣得省著些用,好鋼要用在刀刃上。陸美沒對你說麽?梧州梅校尉營裏沒幾個肚裏有墨水的人,如今梅校尉信任他,文書信函多由他來承辦,日子還過得下去。你要過意不去,等他升了,叫他自己來見我。”
孟弘見事有不諧,只得禮貌告辭。
祝纓客氣地將他送到門口,孟弘的隨從們只說了一個:“這……”孟弘輕輕搖了搖頭,隨從不再說話。
孟弘轉身對祝纓長揖告辭,祝纓也說:“路上小心。”
…………
隨從們一路你看我、我看你,不等回到衛王府,就有人湊上前來小聲地問:“他沒收,咱們就這樣回去,會不會?”
孟弘冷冷地看了他們一眼,隨從閉緊了嘴,心中暗叫晦氣。
孟弘的臉色直衛王府才稍緩了一點,禮物得拉進府裏。府裏有人看到他又將禮物帶了回來,有不方便問的都小聲嘀咕:“這是怎麽了?”
孟弘的眉頭皺了一下。
衛王府的晚宴還沒散場,舞樂正歡,衛王與王妃在上面坐著,下面是些得二人喜歡的側妃、王子之類。
孟弘就站在外面,等衛王不經意間看到了他,朝他一揚下巴,孟弘才快步繞到了衛王的身側。衛王問道:“如何?”
孟弘道:“他沒收。”
衛王一挑眉,起身離席。孟弘跟著衛王往外走,路上,孟弘就說:“滑不溜手,偏又說得冠冕堂皇。”
衛王道:“怎麽說?”
孟弘道:“讓我與陸美將力氣都用在起覆上,陸美起覆後親自去找他。”
衛王發出一聲哂笑:“他是真將陸美當年你‘表兄’了?算了。他離得那麽遠,現在也用不著。有個引子,他能入京了再說。”
孟弘道:“小人無能。”
衛王道:“這麽些人,哪能個個都準了的。別處都有什麽事?”
孟弘道:“有些人仿佛已有了想法。連唐王家都派了人四處拜訪。王府文學戴瀛近來出入了好幾家。魯王的妹婿段嬰也活躍得很,劉松年並不吃他那一套。英王往年與趙王並不如何親密,如今卻常常一處。丁源去拜訪王相公和鐘相公,都淚眼汪汪地出來,看樣子沒成。”
衛王一聲嗤笑:“還做夢當‘國舅’呢?”
孟弘又匯報了一些事,衛王道:“你去吧。”
“是。”
孟弘退回自己的值房,他在王府裏有自己獨立的屋子,手下管著幾十個宦官,也有自己的“養子”。回到房裏,就有小兒子們過來伺候他更衣、給他上茶。孟弘在祝家喝了一肚子茶喝得反胃,看到茶就煩,兒子們察顏觀色將茶撤了去。
一個小兒子說:“爹,您今天辛苦了,我這就給您傳飯去!”
孟弘的飯食也不賴,他吃了幾口,對另一個兒子說:“記下來,過年多備一張拜年的帖子,給祝家送過去。再備四色禮物,不輕不重就行。送的時候打聽一下,祝刺史什麽時候啟程,從哪裏走。”
“是。”
孟弘從袖子裏又掏出來一個信封往桌上一扔:“標記了收好。”
四個兒子面面相覷,兩個識字的要上前,最小的那一個機靈地搶先一步拿了:“是。標記什麽?”
孟弘冷漠地看了他一眼:“陸美。”
“是。”
孟弘很快吃完了飯,趕去衛王面前伺候。冷風一吹,小宦官手裏提著的燈籠不停地搖晃,光亮的範圍也隨之晃來晃去。孟弘攏著手,思忖接下來該怎麽辦。他是衛王府的宦官,當然是幫著衛王正位東宮最好。
衛王非嫡非長非愛,是有點難,但是其他人也不怎麽樣!還是有機會的!
可是要怎麽做呢?做官的人,凡出頭的必有過人之處,不會輕易就上了衛王這條船。眼下還是該將目光放到京官身上,尤其是禁軍。外任官員倒是不必太急,但是得留個引子。孟弘又想了一下,陸美不太可能向祝纓說明實情。
他親娘可不是陸美的親姑媽,同姓而已。
陸美當年回鄉不止是回家,還來尋了他,求情托請托到了他的面前。當時他也不是很在意這個“表兄”。他母親與陸美的父親都出了五服了,他少年家貧,也沒見著“舅家”怎麽幫忙。一場大水,父母為了他能有條活路,將他送上了人牙子買人的船。
同鄉是很重要的關系,陸美是同鄉,但同鄉不必非得是陸美。一個王府的管事宦官之一,撈一個三千裏外的犯官,費力,也犯不上。他跟吏部的人也沒交情,為了陸美求衛王也沒必要。
但是拜帖他收下了,本來以為今天可以與祝纓套套交情,這張陸美的帖子也能拿出來當個佐證。哪知人家不接茬兒。
果然,都是難搞的人!
這些大臣!
孟弘的心情很不美妙。走著走著,他突然靈光一現:要是別人都不如殿下好,不就行了?
…………
祝纓的心情倒還算不錯。
孟弘是個有意思的人。這人大概是疏忽了,遠的不說,不久前她就來過京城。與現在許多刺史齊聚京城不同,那會兒她到京城還是比較顯眼的。當時不找她,現在想起來了?
小吳有一點不安的,他也在想要一個職位。他的心裏亂得很,腦子裏一會兒是京裏的形勢,一會兒想這個人是王府的“大監”,剛才是他在陪著說話的,孟弘說著對祝纓的感謝與衛王對祝纓的欣賞,他也跟著附和了兩句。但是祝纓沒接孟弘這個話茬。
然後又想回自己的職位,又很怕祝纓答應了許多別人的請托,他的事情又要往後退一步。不是說祝纓說話不算數,而是如果有更多的人,哪怕只有兩個,那就有個先後。他有點不自信,王府宦官出手的禮物,應該很多吧?萬一有人會出更多呢?
瞻前顧後,小吳魂不守舍。
祝纓看了他一眼,問:“怎麽了?”
小吳道:“沒、沒什麽,沒見過長這麽好的閹人。”
祝纓道:“能出頭的多半長得出色。哪裏都這樣。你的心思現在不該放在他的身上,再練一練你的字去。”
“是。”
祝纓又將祝煉、荊生叫來談話,詢問孟弘當時說了什麽。
第二天,祝纓依舊是訪客去,她又去了一回鄭侯府。一大早她就到了,將鄭侯與鄭熹等人堵在家裏。鄭川跑出來迎接她:“三哥怎麽來了?”
祝纓道:“你要當我閑的也行。”
鄭川道:“那就一定有事啦!正好,阿姐今天也要回來一趟。”
祝纓道:“那我趕上了。她還好嗎?”
“很好,就是忙,姐夫信任她,什麽事兒都交給她了。”
祝纓只想翻白眼,但是忍住了。侯府已經吃完了早飯,鄭侯與鄭熹爺兒倆都在一處說話,等閨女回家。一見祝纓,郡主先說:“巧了,人齊了。”
祝纓笑道:“我算是趕上了。”
鄭熹對一旁三個孩子說:“來,拜見你們三哥。二娘,你小時候的繈褓都是他給你準備的。”
岳妙君生了兩女一兒,最大的那個出生的時候祝纓還在福祿縣當縣令。現在她都長成個小小淑女了,祝纓也成了刺史。小姑娘長得端正,五官不如鄭霖好看,但是禮數周全。她妹妹更像鄭熹一點,最小的是個男孩子,看著也幹凈利落。
同祝纓見了禮之後,三人都不多嘴,很安靜地又回到了自己的位子上。
岳妙君問祝纓:“可還忙?那天著了雪受涼了沒?”
郡主問怎麽回事,岳夫人就說了祝纓下雪那天去了劉松年家的事:“我哥哥還說,這麽多年,沒見過叔父面前有人這麽從容的。他算是知道怎麽叔父相處了。”
郡主笑道:“原來如此。”
祝纓道:“碰巧了他老人家心情好。”
鄭侯道:“得了吧,他什麽時候心情好過了?”
說笑中,鄭霖又回來了。她比出嫁的時候看著像是突然成熟了許多,瘦了一點點,容光煥發。回家之後說的話卻有點官樣文章的味道,向長輩們問好,又跟弟弟妹妹們說話。看到祝纓她也很高興地叫了一聲:“三哥。去年你沒來,我想你今年一準會來的!”
鄭侯和鄭熹父子倆沒有擺譜訓斥一些不該跑回娘家之類的話,反而比較關心鄭霖新年怎麽過,岳妙君又問姑爺今天幹什麽去了。
鄭霖道:“我正要說呢,被英王請去吃酒了,說是外番今年朝賀的使者攜了商人。有商人帶了異域女樂,邀他先睹為快。新年還不夠看的?真是的。”
祝纓道:“年前就是要忙一些的,各王府都這樣。”
鄭熹道:“是麽?”
“您還不知道?如今在京裏的人又多,彼此認識的人也多,就這京城裏,您隨便指個人,七彎八拐的總能找著些人情關系。”
鄭熹道:“蠅營狗茍。”
鄭霖道:“爹,您說誰呢?”
“好好好,不說了,你們娘兒幾個聊吧。三郎,看見了吧?女兒大了之後就不能亂說話了,會被嫌棄的。來,咱們去那邊聊,將這裏讓給她們吧。”
祝纓順勢與他去了書房,兩人坐下,鄭熹問道:“有人找到你了?”
祝纓道:“不多,眼前就倆,以後不知道。這些人都有點兒意思,有話不直說,先要套交情。昨天來了個孟弘,今晚約給了戴瀛。”
“衛王和唐王?你還應付不了?這就到我這裏來了?”
祝纓道:“您還不知道我?以前哪見過這陣仗呀?我能混著過到現在,全是因為別人瞧不起我。我就是一個蝦米,現在泡水裏看著像是長了一點罷了,害怕。”
鄭熹笑個不停:“那有這樣自我貶損的?不用怕。”
祝纓道:“不是自我貶損,是真的。以前真是個蝦米,現在漲大了一點兒,也還不夠大。一個外任的官員,下一步還不知道是個什麽樣子,心裏沒底的。這個京城,要說市井,離開十年我也能揀得起來。朱門之內我是什麽也不知道。”
“也不能一直避著朱門走!”鄭熹說,“朱門之內也不太難,你回來就知道了。”
“回來?不是換個地方?”
鄭熹道:“還奔波?再不回來,這京城你就更生疏了!”
“那也是接著熬資歷。”
“熬資歷怎麽了?誰不得熬?早熬一點兒對你有好處。”
祝纓坦誠地說:“我怕回來之後我應付不來這亂局。京城就是個大磨盤。”
鄭熹道:“那你就做磨盤。不就是諸王嗎?諸王,也得看大臣。陛下這幾個兒子,也有湊熱鬧的,也不是人人都不好,你自己不要亂才能看清楚。”
祝纓道:“那您——相中了誰?不會是皇孫吧?要準備什麽?”
鄭熹也不說場面話,而是直言:“不是他。”
“咦?”
“他沒用。如果有什麽姓丁的人聯絡你,別理會。”
祝纓道:“好。那別人呢?還是誰的話都不接?”她盡力問得仔細一點,就像她說的,底下的事兒她門兒清,再往上她之前從未接觸過。經史是讀了一大堆,想也知道除了記載下來的事件,又有多少謀劃隱在陰影之中。
比如尚培基,外人只會說是他老婆運氣不好,仆人在梧州會館撞到了刺史,然後拎了一串粽子出來,斷送了他的仕途。沒人知道祝纓早就討厭他了,是故意去的梧州會館,項大郎已隱諱地向她告了狀。
鄭熹道:“接了之後你要怎麽辦?你還沒回來,就聽陛下的,陛下沒表態,你就誰也不親近,回來之後再說。你看好哪一個?”
“我都不熟。”
“不用熟。”
“要說,皇孫最劃算,可惜不能由著您安排。那就不劃算了。”
太子妃姓丁,但是眼前這個皇孫不是太子妃親生的,皇孫親娘出家做女道士去了。天子幼沖,對大臣來說算是好事。
前提是“天子”。
爭位的時候如果手上握的牌是個小孩兒,還不算太差。如果這小孩兒身邊的人不太靈光,那就趁早放棄吧,容易壞事。年紀小,是不可能與母親隔絕的,握著皇孫的人是太子妃。鄭熹已經為她頂過一回缸了。
鄭熹道:“看得還算明白。其他人呢?”
“我離得遠看不清,您要問我就只能說,想看一看他們是怎麽攏人的,又能攏到哪些人。”
鄭熹笑了:“私下的事能告訴你?能看到的都是明面上的,現在打明牌的就是個大傻子!還是要回來,別再想著再任三年的事了!頭胎是好的,當爹的得自己先過好了,才能保住這個頭胎。”
祝纓道:“好。”
…………
祝纓沒能從鄭熹口中問到一個確切的答案,她還真看不出來鄭熹在這件事中的立場。
她下午又在京城裏晃了一圈兒,往駱晟的府上去了一趟,謝他關照了蘇喆他們。永平公主府前車水馬龍,駱晟比在鴻臚寺還要忙。祝纓在這裏就沒有什麽優待了,她遞了帖子,眼見來的人太多,便從駱晟家離開了。
到得晚間,戴瀛又來了。
他也帶了些禮物,沒有孟弘那麽誇張,祝纓同樣沒有收。
戴瀛道:“您是朝廷大臣,我這樣上門索要,是蠻橫無禮。要是讓殿下知道了,該說我的不是了!”
“我最羨慕能讀書的人了,”祝纓說,“我以前自己也沒幾本書,就說,以後我要是有錢了,一定不能吝嗇。讓願意讀書的人有書讀,是我的心願。”
戴瀛一定不肯。
祝纓道:“那您就把這些舍給哪處施粥的寺觀吧。”
戴瀛一陣嘆息,又誇讚了祝纓幾句,祝纓道:“慚愧,也不是為了別人,不過是想自己心裏好過一點兒罷了。”
戴瀛拱手道:“大人真是我輩楷模。”
聊了幾句,戴瀛見也聊不下去了,拿了書,識趣告辭。
年前,祝纓就只與這兩位王府相關的人有了一點聯絡。轉眼就到了除夕。
祝纓有資格去宮裏吃飯,吃完飯再回來守歲,次日一大早去朝賀。蘇喆等人因在皇帝面前露了一個小臉,也有幾個人關註。朝賀畢,祝纓就帶著他們四處拜年,履行了帶他們看更熱鬧的承諾。
蘇喆當天不想回四夷館,幾個小鬼也是一個意思,祝纓就將他們帶回了自己家。安排郎睿等人與祝煉同住在張仙姑的屋子裏,蘇喆則住到花姐的屋子裏去。
蘇喆好奇地道:“這裏怎麽這般小?”
祝纓道:“我窮。”
蘇喆聽了就笑了,以為她在開玩笑。因為別業很大,府衙也不小,怎麽看祝纓都不像是個窮人。蘇喆道:“過年不是不能說不好的字眼嗎?分明是節儉。”
祝纓道:“你說是就是吧。怎麽樣?過得還好嗎?”
蘇喆道:“這些天總有人問我,說識字歌之類的。阿翁,京城的人怎麽跟沒見過世面似的?識字歌也不知道?”
祝纓道:“他們不是稀罕識字歌,是皇帝喜歡。回去給你們講一課,楚王好細腰。陛下也不是沒見過好東西,你那課本,他現在怕是已經收了起來,不再看了。”
“那……”
“別跟他要回來,就讓他收著,挺好。”
“哦。那要是有人向我要呢?”
“什麽人?”
“四夷館裏住的那些人。”
“你手上又沒有,實話告訴他們沒有。這些人,過一陣兒也就會忘掉了,又會追逐陛下新的喜好去了。”
“那咱們這不是白費力氣了?”
祝纓摸摸她的頭:“怎麽會是白費力氣?我讓許多人知道有這個課本了呀。”推廣起來就容易得多了。朝廷下令推廣這個識字課本可能性不大,一部分刺史能夠稍微重視一點就行了。
蘇喆還有點不太理解,不過這不妨礙她將這件事記了下來,然後又高高興興地跟著祝纓拜年去了。
祝纓新年必去的地方是鄭侯府,毫不意外的,她在鄭府見到了鄭奕很不滿意的舒炎、白慶志、柳昌,他們仨坐在一起,鄭奕與溫岳坐在他們的對面,兩夥人都在鄭熹的書房裏,顯得涇渭分明。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孟弘。
這名字起得比大多數人都好一點,像祝纓,一家三口以前都沒個名字的,不但自己沒有,祖宗八代名字都沒傳下來,當官之後她給現編的。
孟弘能有個名字,祝纓就不會對他太忽視。
她大步踏進了院裏,趙振低聲道:“請小吳大人幫同阿煉在那裏待客了,老汪做陪客。”
祝纓點點頭,往祝宅的正堂裏走去。正堂裏,主座是空著的,小吳等人都與孟弘在下面對坐,茶已經續了兩回了,小吳與孟弘已經漸漸沒話說了。汪生等人的笑容也已經僵在臉上好久了,只有孟弘依舊不動聲色,小吳還能自然地笑得出來與孟弘說著些京城的閑聞。
一看到祝纓來了,連小吳都如蒙大赦一般地將臉上的笑容抹平,搶上來對祝纓道:“大人,這位是衛王府的孟大監。”
祝纓順著看過去,只見這個孟弘真真生得一副好相貌。他面白無須,由於無須,看起來更顯年輕,仿佛不到三十歲的樣子,身形頎長、劍眉星目。與“赳赳丈夫”稍差那麽一點點,卻是個英俊的長相。這賣相拿出去與一些數得上號的內監比起來也毫不遜色。
他甚至有一點點的貴氣,又有一絲斯文味道。
聽小吳叫他大監,他先說:“不敢。”再說:“下官拜見祝大人。”行禮一如普通的青年官員。
祝纓還有半禮,道:“你我素昧平生,不知有何貴幹?”
趁著說話,她又將孟弘仔細再看了一回。孟弘沒穿著官衣,但是帖子上自報家門是王府的內官,其品級現在與宮裏的藍德相當,倆官職現在都是從六品。藍德是藍興的義子,這個孟弘麽……祝纓仔細回憶了一下,印象中宮裏沒哪個大監是姓孟的。
王府不能自己去搜羅宦官,都是宮廷裏分派的。品級之類都是統一的管理,雖然分到王府之後一應考語還是要參考王府好惡,但是品級是很實在的。有點像官員在中樞和外放,出了宮的宦官與外放的官員又稍有不同,其財路不像外放的官員那樣廣。
孟弘近距離地打量著祝纓,他對這位刺史早有耳聞。祝纓進京之後,他曾遠遠地觀察過祝纓,如今離得近了,更要好好地看一看。祝纓個頭不高不矮,人略瘦,顯得很精神。白皙的面皮,眼睛很亮卻帶點兒柔和的味道,整張臉上的線條都很溫柔。人往那兒一站就顯得很親切,仿佛是一位久別的故友,只要你願意,隨時都能回到先前的親密狀態裏。
孟弘心道:果然不是個簡單的人物。
見祝纓並沒有讓他現在就坐的意思,他的臉也沒冷下來,而是客氣地說:“下官冒昧,有一事相托。不敢誘使大人違法,於大人是舉手之勞,於下官卻是莫大的人情。”
“哦?”祝纓聽他這意思像是說他自己,做了個手勢,讓他到裏面來坐。
賓主重新坐定,荊生、祝煉等人都不敢再坐,都侍立在側。
換了新茶過來,祝纓才發現自家待客這茶也比別人家裏寒磣了些——它沒點心。
好在孟弘也不挑剔,他說:“大人們進京都忙,下官一直也沒找到合適的機會,眼見新年將至,大人以後只有更忙,下官不得不趕了過來。”
祝纓問道:“不知是什麽事呢?”
孟弘道:“不知大人還記不記得一個叫陸美的人?”
祝纓道:“你們的年紀差得可不小。”
孟弘微微放松了一點,道:“是,他是我表兄,年紀是差得大了些,卻還是認識的。家母姓陸。”
這話就說得稍有離奇了。陸美是流放到原南府的官員,流放得那麽遠,罪名不太小,他的親戚做了宦官?
祝纓點了點頭。
孟弘又說:“前番蒙大人恩典,許他回鄉探親,我與他見了一面。”
祝纓又點了點頭。一個王府宦官一個流放的犯官,是親戚?有古怪。
孟弘道:“我與他都是往事不堪提,他家中境況令人不忍。我也幫不上他什麽忙,只有請大人回到梧州之後代為照看一二,就是深恩厚德了。”
說著,奉上了一張禮單。趙振猶豫了一下,丁貴踏上前一步想接,祝纓卻擺了擺手。
孟弘道:“沒有別的意思,是謝大人之前許他回鄉探親,骨肉能得團聚。”
祝纓笑道:“這有什麽好謝的?我是念他原也是官員,又有孝心,才答允的。並不為這個。”
孟弘道:“大人這樣,令我心中難安。”
“陸美在梧州時日已久,他要願意,早就能落籍梧州了。我看他心氣還有,多半還想起覆。你們兄弟有這樣的力氣,不如使在京裏。我與他也算有些交情了,他能起覆,比你給我什麽禮物都更能叫我高興。”
孟弘帶來的禮物連門都沒能進,都還在門外那大車上,卸車的時候就被宅子裏攔住了,現在只好當面再送一次。
兩人一番推讓,孟弘道:“起覆之事不知何年何月,眼前的恩情是要還報的。”
祝纓道:“他罷官流放你的官職也還沒到頭,力氣得省著些用,好鋼要用在刀刃上。陸美沒對你說麽?梧州梅校尉營裏沒幾個肚裏有墨水的人,如今梅校尉信任他,文書信函多由他來承辦,日子還過得下去。你要過意不去,等他升了,叫他自己來見我。”
孟弘見事有不諧,只得禮貌告辭。
祝纓客氣地將他送到門口,孟弘的隨從們只說了一個:“這……”孟弘輕輕搖了搖頭,隨從不再說話。
孟弘轉身對祝纓長揖告辭,祝纓也說:“路上小心。”
…………
隨從們一路你看我、我看你,不等回到衛王府,就有人湊上前來小聲地問:“他沒收,咱們就這樣回去,會不會?”
孟弘冷冷地看了他們一眼,隨從閉緊了嘴,心中暗叫晦氣。
孟弘的臉色直衛王府才稍緩了一點,禮物得拉進府裏。府裏有人看到他又將禮物帶了回來,有不方便問的都小聲嘀咕:“這是怎麽了?”
孟弘的眉頭皺了一下。
衛王府的晚宴還沒散場,舞樂正歡,衛王與王妃在上面坐著,下面是些得二人喜歡的側妃、王子之類。
孟弘就站在外面,等衛王不經意間看到了他,朝他一揚下巴,孟弘才快步繞到了衛王的身側。衛王問道:“如何?”
孟弘道:“他沒收。”
衛王一挑眉,起身離席。孟弘跟著衛王往外走,路上,孟弘就說:“滑不溜手,偏又說得冠冕堂皇。”
衛王道:“怎麽說?”
孟弘道:“讓我與陸美將力氣都用在起覆上,陸美起覆後親自去找他。”
衛王發出一聲哂笑:“他是真將陸美當年你‘表兄’了?算了。他離得那麽遠,現在也用不著。有個引子,他能入京了再說。”
孟弘道:“小人無能。”
衛王道:“這麽些人,哪能個個都準了的。別處都有什麽事?”
孟弘道:“有些人仿佛已有了想法。連唐王家都派了人四處拜訪。王府文學戴瀛近來出入了好幾家。魯王的妹婿段嬰也活躍得很,劉松年並不吃他那一套。英王往年與趙王並不如何親密,如今卻常常一處。丁源去拜訪王相公和鐘相公,都淚眼汪汪地出來,看樣子沒成。”
衛王一聲嗤笑:“還做夢當‘國舅’呢?”
孟弘又匯報了一些事,衛王道:“你去吧。”
“是。”
孟弘退回自己的值房,他在王府裏有自己獨立的屋子,手下管著幾十個宦官,也有自己的“養子”。回到房裏,就有小兒子們過來伺候他更衣、給他上茶。孟弘在祝家喝了一肚子茶喝得反胃,看到茶就煩,兒子們察顏觀色將茶撤了去。
一個小兒子說:“爹,您今天辛苦了,我這就給您傳飯去!”
孟弘的飯食也不賴,他吃了幾口,對另一個兒子說:“記下來,過年多備一張拜年的帖子,給祝家送過去。再備四色禮物,不輕不重就行。送的時候打聽一下,祝刺史什麽時候啟程,從哪裏走。”
“是。”
孟弘從袖子裏又掏出來一個信封往桌上一扔:“標記了收好。”
四個兒子面面相覷,兩個識字的要上前,最小的那一個機靈地搶先一步拿了:“是。標記什麽?”
孟弘冷漠地看了他一眼:“陸美。”
“是。”
孟弘很快吃完了飯,趕去衛王面前伺候。冷風一吹,小宦官手裏提著的燈籠不停地搖晃,光亮的範圍也隨之晃來晃去。孟弘攏著手,思忖接下來該怎麽辦。他是衛王府的宦官,當然是幫著衛王正位東宮最好。
衛王非嫡非長非愛,是有點難,但是其他人也不怎麽樣!還是有機會的!
可是要怎麽做呢?做官的人,凡出頭的必有過人之處,不會輕易就上了衛王這條船。眼下還是該將目光放到京官身上,尤其是禁軍。外任官員倒是不必太急,但是得留個引子。孟弘又想了一下,陸美不太可能向祝纓說明實情。
他親娘可不是陸美的親姑媽,同姓而已。
陸美當年回鄉不止是回家,還來尋了他,求情托請托到了他的面前。當時他也不是很在意這個“表兄”。他母親與陸美的父親都出了五服了,他少年家貧,也沒見著“舅家”怎麽幫忙。一場大水,父母為了他能有條活路,將他送上了人牙子買人的船。
同鄉是很重要的關系,陸美是同鄉,但同鄉不必非得是陸美。一個王府的管事宦官之一,撈一個三千裏外的犯官,費力,也犯不上。他跟吏部的人也沒交情,為了陸美求衛王也沒必要。
但是拜帖他收下了,本來以為今天可以與祝纓套套交情,這張陸美的帖子也能拿出來當個佐證。哪知人家不接茬兒。
果然,都是難搞的人!
這些大臣!
孟弘的心情很不美妙。走著走著,他突然靈光一現:要是別人都不如殿下好,不就行了?
…………
祝纓的心情倒還算不錯。
孟弘是個有意思的人。這人大概是疏忽了,遠的不說,不久前她就來過京城。與現在許多刺史齊聚京城不同,那會兒她到京城還是比較顯眼的。當時不找她,現在想起來了?
小吳有一點不安的,他也在想要一個職位。他的心裏亂得很,腦子裏一會兒是京裏的形勢,一會兒想這個人是王府的“大監”,剛才是他在陪著說話的,孟弘說著對祝纓的感謝與衛王對祝纓的欣賞,他也跟著附和了兩句。但是祝纓沒接孟弘這個話茬。
然後又想回自己的職位,又很怕祝纓答應了許多別人的請托,他的事情又要往後退一步。不是說祝纓說話不算數,而是如果有更多的人,哪怕只有兩個,那就有個先後。他有點不自信,王府宦官出手的禮物,應該很多吧?萬一有人會出更多呢?
瞻前顧後,小吳魂不守舍。
祝纓看了他一眼,問:“怎麽了?”
小吳道:“沒、沒什麽,沒見過長這麽好的閹人。”
祝纓道:“能出頭的多半長得出色。哪裏都這樣。你的心思現在不該放在他的身上,再練一練你的字去。”
“是。”
祝纓又將祝煉、荊生叫來談話,詢問孟弘當時說了什麽。
第二天,祝纓依舊是訪客去,她又去了一回鄭侯府。一大早她就到了,將鄭侯與鄭熹等人堵在家裏。鄭川跑出來迎接她:“三哥怎麽來了?”
祝纓道:“你要當我閑的也行。”
鄭川道:“那就一定有事啦!正好,阿姐今天也要回來一趟。”
祝纓道:“那我趕上了。她還好嗎?”
“很好,就是忙,姐夫信任她,什麽事兒都交給她了。”
祝纓只想翻白眼,但是忍住了。侯府已經吃完了早飯,鄭侯與鄭熹爺兒倆都在一處說話,等閨女回家。一見祝纓,郡主先說:“巧了,人齊了。”
祝纓笑道:“我算是趕上了。”
鄭熹對一旁三個孩子說:“來,拜見你們三哥。二娘,你小時候的繈褓都是他給你準備的。”
岳妙君生了兩女一兒,最大的那個出生的時候祝纓還在福祿縣當縣令。現在她都長成個小小淑女了,祝纓也成了刺史。小姑娘長得端正,五官不如鄭霖好看,但是禮數周全。她妹妹更像鄭熹一點,最小的是個男孩子,看著也幹凈利落。
同祝纓見了禮之後,三人都不多嘴,很安靜地又回到了自己的位子上。
岳妙君問祝纓:“可還忙?那天著了雪受涼了沒?”
郡主問怎麽回事,岳夫人就說了祝纓下雪那天去了劉松年家的事:“我哥哥還說,這麽多年,沒見過叔父面前有人這麽從容的。他算是知道怎麽叔父相處了。”
郡主笑道:“原來如此。”
祝纓道:“碰巧了他老人家心情好。”
鄭侯道:“得了吧,他什麽時候心情好過了?”
說笑中,鄭霖又回來了。她比出嫁的時候看著像是突然成熟了許多,瘦了一點點,容光煥發。回家之後說的話卻有點官樣文章的味道,向長輩們問好,又跟弟弟妹妹們說話。看到祝纓她也很高興地叫了一聲:“三哥。去年你沒來,我想你今年一準會來的!”
鄭侯和鄭熹父子倆沒有擺譜訓斥一些不該跑回娘家之類的話,反而比較關心鄭霖新年怎麽過,岳妙君又問姑爺今天幹什麽去了。
鄭霖道:“我正要說呢,被英王請去吃酒了,說是外番今年朝賀的使者攜了商人。有商人帶了異域女樂,邀他先睹為快。新年還不夠看的?真是的。”
祝纓道:“年前就是要忙一些的,各王府都這樣。”
鄭熹道:“是麽?”
“您還不知道?如今在京裏的人又多,彼此認識的人也多,就這京城裏,您隨便指個人,七彎八拐的總能找著些人情關系。”
鄭熹道:“蠅營狗茍。”
鄭霖道:“爹,您說誰呢?”
“好好好,不說了,你們娘兒幾個聊吧。三郎,看見了吧?女兒大了之後就不能亂說話了,會被嫌棄的。來,咱們去那邊聊,將這裏讓給她們吧。”
祝纓順勢與他去了書房,兩人坐下,鄭熹問道:“有人找到你了?”
祝纓道:“不多,眼前就倆,以後不知道。這些人都有點兒意思,有話不直說,先要套交情。昨天來了個孟弘,今晚約給了戴瀛。”
“衛王和唐王?你還應付不了?這就到我這裏來了?”
祝纓道:“您還不知道我?以前哪見過這陣仗呀?我能混著過到現在,全是因為別人瞧不起我。我就是一個蝦米,現在泡水裏看著像是長了一點罷了,害怕。”
鄭熹笑個不停:“那有這樣自我貶損的?不用怕。”
祝纓道:“不是自我貶損,是真的。以前真是個蝦米,現在漲大了一點兒,也還不夠大。一個外任的官員,下一步還不知道是個什麽樣子,心裏沒底的。這個京城,要說市井,離開十年我也能揀得起來。朱門之內我是什麽也不知道。”
“也不能一直避著朱門走!”鄭熹說,“朱門之內也不太難,你回來就知道了。”
“回來?不是換個地方?”
鄭熹道:“還奔波?再不回來,這京城你就更生疏了!”
“那也是接著熬資歷。”
“熬資歷怎麽了?誰不得熬?早熬一點兒對你有好處。”
祝纓坦誠地說:“我怕回來之後我應付不來這亂局。京城就是個大磨盤。”
鄭熹道:“那你就做磨盤。不就是諸王嗎?諸王,也得看大臣。陛下這幾個兒子,也有湊熱鬧的,也不是人人都不好,你自己不要亂才能看清楚。”
祝纓道:“那您——相中了誰?不會是皇孫吧?要準備什麽?”
鄭熹也不說場面話,而是直言:“不是他。”
“咦?”
“他沒用。如果有什麽姓丁的人聯絡你,別理會。”
祝纓道:“好。那別人呢?還是誰的話都不接?”她盡力問得仔細一點,就像她說的,底下的事兒她門兒清,再往上她之前從未接觸過。經史是讀了一大堆,想也知道除了記載下來的事件,又有多少謀劃隱在陰影之中。
比如尚培基,外人只會說是他老婆運氣不好,仆人在梧州會館撞到了刺史,然後拎了一串粽子出來,斷送了他的仕途。沒人知道祝纓早就討厭他了,是故意去的梧州會館,項大郎已隱諱地向她告了狀。
鄭熹道:“接了之後你要怎麽辦?你還沒回來,就聽陛下的,陛下沒表態,你就誰也不親近,回來之後再說。你看好哪一個?”
“我都不熟。”
“不用熟。”
“要說,皇孫最劃算,可惜不能由著您安排。那就不劃算了。”
太子妃姓丁,但是眼前這個皇孫不是太子妃親生的,皇孫親娘出家做女道士去了。天子幼沖,對大臣來說算是好事。
前提是“天子”。
爭位的時候如果手上握的牌是個小孩兒,還不算太差。如果這小孩兒身邊的人不太靈光,那就趁早放棄吧,容易壞事。年紀小,是不可能與母親隔絕的,握著皇孫的人是太子妃。鄭熹已經為她頂過一回缸了。
鄭熹道:“看得還算明白。其他人呢?”
“我離得遠看不清,您要問我就只能說,想看一看他們是怎麽攏人的,又能攏到哪些人。”
鄭熹笑了:“私下的事能告訴你?能看到的都是明面上的,現在打明牌的就是個大傻子!還是要回來,別再想著再任三年的事了!頭胎是好的,當爹的得自己先過好了,才能保住這個頭胎。”
祝纓道:“好。”
…………
祝纓沒能從鄭熹口中問到一個確切的答案,她還真看不出來鄭熹在這件事中的立場。
她下午又在京城裏晃了一圈兒,往駱晟的府上去了一趟,謝他關照了蘇喆他們。永平公主府前車水馬龍,駱晟比在鴻臚寺還要忙。祝纓在這裏就沒有什麽優待了,她遞了帖子,眼見來的人太多,便從駱晟家離開了。
到得晚間,戴瀛又來了。
他也帶了些禮物,沒有孟弘那麽誇張,祝纓同樣沒有收。
戴瀛道:“您是朝廷大臣,我這樣上門索要,是蠻橫無禮。要是讓殿下知道了,該說我的不是了!”
“我最羨慕能讀書的人了,”祝纓說,“我以前自己也沒幾本書,就說,以後我要是有錢了,一定不能吝嗇。讓願意讀書的人有書讀,是我的心願。”
戴瀛一定不肯。
祝纓道:“那您就把這些舍給哪處施粥的寺觀吧。”
戴瀛一陣嘆息,又誇讚了祝纓幾句,祝纓道:“慚愧,也不是為了別人,不過是想自己心裏好過一點兒罷了。”
戴瀛拱手道:“大人真是我輩楷模。”
聊了幾句,戴瀛見也聊不下去了,拿了書,識趣告辭。
年前,祝纓就只與這兩位王府相關的人有了一點聯絡。轉眼就到了除夕。
祝纓有資格去宮裏吃飯,吃完飯再回來守歲,次日一大早去朝賀。蘇喆等人因在皇帝面前露了一個小臉,也有幾個人關註。朝賀畢,祝纓就帶著他們四處拜年,履行了帶他們看更熱鬧的承諾。
蘇喆當天不想回四夷館,幾個小鬼也是一個意思,祝纓就將他們帶回了自己家。安排郎睿等人與祝煉同住在張仙姑的屋子裏,蘇喆則住到花姐的屋子裏去。
蘇喆好奇地道:“這裏怎麽這般小?”
祝纓道:“我窮。”
蘇喆聽了就笑了,以為她在開玩笑。因為別業很大,府衙也不小,怎麽看祝纓都不像是個窮人。蘇喆道:“過年不是不能說不好的字眼嗎?分明是節儉。”
祝纓道:“你說是就是吧。怎麽樣?過得還好嗎?”
蘇喆道:“這些天總有人問我,說識字歌之類的。阿翁,京城的人怎麽跟沒見過世面似的?識字歌也不知道?”
祝纓道:“他們不是稀罕識字歌,是皇帝喜歡。回去給你們講一課,楚王好細腰。陛下也不是沒見過好東西,你那課本,他現在怕是已經收了起來,不再看了。”
“那……”
“別跟他要回來,就讓他收著,挺好。”
“哦。那要是有人向我要呢?”
“什麽人?”
“四夷館裏住的那些人。”
“你手上又沒有,實話告訴他們沒有。這些人,過一陣兒也就會忘掉了,又會追逐陛下新的喜好去了。”
“那咱們這不是白費力氣了?”
祝纓摸摸她的頭:“怎麽會是白費力氣?我讓許多人知道有這個課本了呀。”推廣起來就容易得多了。朝廷下令推廣這個識字課本可能性不大,一部分刺史能夠稍微重視一點就行了。
蘇喆還有點不太理解,不過這不妨礙她將這件事記了下來,然後又高高興興地跟著祝纓拜年去了。
祝纓新年必去的地方是鄭侯府,毫不意外的,她在鄭府見到了鄭奕很不滿意的舒炎、白慶志、柳昌,他們仨坐在一起,鄭奕與溫岳坐在他們的對面,兩夥人都在鄭熹的書房裏,顯得涇渭分明。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