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最大的錯誤,就是活得太久了(三)
關燈
小
中
大
他最大的錯誤,就是活得太久了(三)
李隆基頂著父親和兄弟們的視線,面不改色。
自天幕降臨,言說他日後會與兒媳茍且,無論他走到哪裏,都會被人行以註目禮。
今天,蒲安在打開直播間前有些猶豫:“老師們,今天的直播腳本裏還提到了李隆基晚年時期的一些臣子,會不會……直播間聯通晚年時期的李隆基,導致兩個李隆基同時出現啊?”
各個學術領域的領頭人們認真道:“不知道啊。”
蒲安:……
各位院士、教授們道:“正是因為不知道,所以才要實驗,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蒲安:……
小心求證?她一點兒也沒看出來。
算了,反正這些古人也沒辦法蹦到她眼前來,蒲安打開了直播間。
【大家好,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唐玄宗,李隆基,這個被大家認為一生中最大的錯誤,就是活得太久了的皇帝。】
牡丹園、沈香亭、金花箋,華服盛裝的男女坐在一旁,看著已寫好的兩首詩,嘖嘖稱奇。
李白提筆,落下最後一句“沈香亭北倚闌幹”,詩罷墨未幹,今日揮毫寫了三首詩,他卻覺得意興闌珊。
蒙聖上召見,任侍詔翰林,他以為大家看中他的才能,故而允他官位,卻不曾想,大家只是將他的才能,視為陪同游樂之技罷了。
想到此,他一腳踢開靴子,高力士斜眼瞥了一下,這位李翰林,脾氣可真夠牛心古怪的。
李隆基品鑒“名花傾國兩相歡”,撫須點頭,正要說上幾句,忽聽天上傳來一個女聲——“李隆基最大的錯誤,就是活的太久了!”
李隆基舒展的眉頭一皺,何人膽敢這般……
他方一擡頭,便看見一塊天幕。
【李隆基的父親李旦,於公元712年禪位於他,李隆基登基的第二年,就賜死了太平公主,掃平朝野上下,將皇權緊緊握在自己手中。
從開元元年到開元二十九年,李隆基任用賢才,廣開言路,整飭吏治,勸課農桑,於軍事上,他將府兵制改為募兵制,恢覆安北都護府,收回西域地區的政權,重建絲綢之路。
自李隆基登基以來,到開元二十九年,大唐人口數量暴增到近五千萬,四海升平,萬邦來朝。
杜甫曾有詩言: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足以見開元盛世的大唐,有多麽富足。
我國歷史上被譽為盛世的時代不多,開元盛世則是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聽到這,青年時期的李隆基長舒一口氣,好在他於青史上,還是留下了好名聲,想必那什麽與兒媳的不倫之舉,皆是歹人造謠罷。
牡丹園裏的李隆基亦長舒一口氣,他開始聽天幕所言,還以為是上天不滿他這個天子,再聽她後面的話,便猜測天幕為後世之人所為,且對他的評價頗佳,想來是歌功頌德罷?
二人身處不同時空,卻同時聽見天幕說到——
【如果李隆基在開元末年就死了,不說與唐宗宋祖比肩,和漢文帝等皇帝比一比,還是可以的,高低能在我國歷史上,留下一個治世明君的名號,只可惜,他死的太晚了!】
李隆基們:……
你禮貌嗎?
禮貌,你嗎?
蒲安看了眼評論區,沒有唐玄宗出現,她放下心來。
【開元二十五年,李隆基的寵妃,武惠妃聯合朝臣,騙李隆基的三個兒子,說皇宮進了賊人,讓他們快來救駕,等李隆基的兒子們披甲提刀,進到皇宮,武惠妃對李隆基進讒言,說這三個皇子要造反,於是李隆基將三個兒子都殺了。
武惠妃之所以要這樣做,就是想讓她的兒子,壽王李琩能繼承皇位。】
“能量有波動,非常強烈!”
密切關註的大佬們激動起來,只見評論區同時出現兩條評論——
爬灰愛好者李隆基:“吾不是癡兒,豈會因妾妃之語殺子?”
爬灰愛好者李隆基2.0:“朕非傻子,逆子罪行確鑿……”
第二條評論沒寫完就發出來了。
看著兩條昵稱、自稱都不同的評論,所有人都意識到,假設實驗成功了!
蒲安擦了把並不存在的冷汗,假裝沒看見,繼續直播。
【但是,李隆基立了三子李玙為太子,次年,武惠妃懷著失望的心情逝世。若說兒子沒能被立太子,讓武惠妃郁郁寡歡,含恨而終,那後面發生的事,能讓武惠妃九泉之下不得安寧。
在武惠妃死後,李隆基深覺沒有解語花的陪伴,生活寂寞,不知哪個缺了大德的家夥進言:雖然宮裏美人寥寥,不合皇帝心意,但您兒子李琩的媳婦楊玉環貌美如花,精通音律,肯定能和您有共同語言。
李隆基見楊玉環貌美無雙,聰明伶俐,於是不顧禮節,強行納楊玉環為妃。
當然,他沒有直接表示要強奪兒媳,而是借由為母親竇太後祈福的名義,要孫媳楊玉環出家做道士,過個幾年,他再將道士楊玉環納進宮。
不得不說,李隆基不愧為李家人,這做法和他爺爺李治一樣一樣的,要是楊玉環能有武則天那樣的野心和才華,也不至於在安史之亂中、馬嵬坡之下,被李隆基賜死了。】
姐就是女王,自信放光芒的武曌:“安史之亂?莫非小兒治國不力,導致天下動蕩?”
太平想當女皇:“無需多言,吾猜著了,賜死楊氏,必是因為她‘魅惑君王’對不對?沒種的玩意,自己沒當好皇帝,將錯誤推到兒媳,啊不,推到自己妃子身上。”
看著天幕的兩代李隆基:……
爬灰愛好者李隆基:“不可能,吾非那等人!”
沈香亭裏一陣靜默,李白斜眼看皇帝,只見大家面如金紙——被氣的。
中老年版李隆基不顧那個不體面的名字,點開白色面板,寫道:“爾等何人?膽敢冒充朕之祖母、皇姑……”
他寫到一半楞住了,如果他能寫字,與天幕之人交流,且留言前頭墜的名字那般直白,那是不是說明,這兩個直白的名字真的是……
可那個“爬灰愛好者李隆基”,和他這個“爬灰愛好者李隆基2.0”是什麽意思?
莫非那是年輕時的自己?
李隆基抹去前頭寫的字,重新寫道:“爾今何年?朕於天寶四載。”
蒲安看到又多出了幾條評論——
武曌留言她於天授元年,太平公主和青年時期的李隆基留言,他們於唐隆元年。
粉絲們一下子激動起來,他們看熱鬧不嫌事大——
“一個還沒登基的李隆基,一個朝昏君道路走去的李隆基,他們竟然相遇了!”
“還有知道武周只有一朝的武則天,知道侄子會殺了自己的太平公主!這是什麽修羅場啊!”
“打起來,打起來!”
蒲安直播間裏,粉絲和李唐的一家人都很激動,直播間外,監測研究的大佬們也很激動,唯有她心如止水。
這是什麽大場面嗎?她什麽沒見過?
她淡定繼續直播——
【關於楊貴妃,李白曾寫詩雲‘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白居易寫詩雲‘漢皇重色思傾國,禦宇多年求不得’,被譽為中國四大美人之一的楊玉環,無疑是美麗的。
只是她的美麗,給她帶去了災難。
無論是長恨歌還是我們的影視劇,往往都將李隆基和楊玉環塑造成一對知己,一對相愛的人,可是我總忍不住去想,一個女子,在有與她年紀相當、非常恩愛的丈夫的前提下,真的會愛上搶奪自己、年紀足以做自己父親的公公嗎?】
沈香亭裏,李隆基的面容一僵,只覺膝蓋好像中了一箭,他不可自控地看向貴妃,卻沒從她姣好的容貌上看出什麽來。
青年版的李隆基也是一僵,未曾料到他日後竟然真的會這麽荒唐!
【李隆基在開元末年,就已有昏君的苗頭,不然也不會一日殺三子,後期任用李林甫、楊國忠等一眾奸臣,自認為可平衡權力,將大權盡收已手,但專註權力內鬥和享受的他,早已忘了君王的職責。
政治腐敗、土地兼並等問題日益嚴重,但李隆基還自以為大權在握,天下臣服。
李林甫做宰相期間,為了獨攬權力,不讓他人權勢越過他,故而建議李隆基任用番邦出身的人為將士。
日後造成安史之亂的安祿山,就是在這期間被提拔的。
李隆基很喜歡安祿山,許以他高官厚祿,安祿山手中的兵馬一度比大唐官方兵馬還要多,而且後來,即使有安祿山造反的確切證據,李隆基都不信安祿山真的反了,沒有調遣兵將,硬生生怠誤了戰機。】
粉絲們看到這,留言越來越激烈——
“安史之亂可以說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甚至可以說是中國封建王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也不至於,後來的明清還是做過一陣子世界中心的。”
“我覺得這個轉折點,主要體現在,安史之亂前,我國是以一個開放的心態對待他國和其他文化,安史之亂後,這種開放的心態就沒有了。”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安史之亂幾乎是屠殺了中原的百姓,人煙斷絕,千裏蕭條。”
“杜甫的三吏三別就寫的這段歷史吧?當年學石壕吏,我都覺得難過。”
蒲安一邊直播,一邊盯著評論區,她覺得大唐凡是能看見直播的人,恐怕都要氣死了吧。
也不知道誰先開罵。
正這麽想時,只見一條評論突然出現——
爬灰愛好者李隆基:“兀那老賊,枉吾勞心勞力,打下基石,便被爾這樣荒廢?竟還幹下不倫之事,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爬灰愛好者李隆基2.0:“大膽豎子,朕之功過,何須黃口小兒論短長?且如今大唐正值盛世,又有天幕示警,朕豈會重蹈覆轍?”
蒲安:……
萬萬沒想到,先對罵起來的是直播主角,而且還表演了一個我罵我自己。
這種大場面,她還真沒見過。
粉絲們配合的哈哈大笑——
“哇,終於打起來了嗎?”
“三郎,別搶人兒媳婦了,你也不看看自己那張老臉。”
“你們演得真投入,還天幕,以為自己生活在直播文裏嗎?”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李隆基頂著父親和兄弟們的視線,面不改色。
自天幕降臨,言說他日後會與兒媳茍且,無論他走到哪裏,都會被人行以註目禮。
今天,蒲安在打開直播間前有些猶豫:“老師們,今天的直播腳本裏還提到了李隆基晚年時期的一些臣子,會不會……直播間聯通晚年時期的李隆基,導致兩個李隆基同時出現啊?”
各個學術領域的領頭人們認真道:“不知道啊。”
蒲安:……
各位院士、教授們道:“正是因為不知道,所以才要實驗,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蒲安:……
小心求證?她一點兒也沒看出來。
算了,反正這些古人也沒辦法蹦到她眼前來,蒲安打開了直播間。
【大家好,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唐玄宗,李隆基,這個被大家認為一生中最大的錯誤,就是活得太久了的皇帝。】
牡丹園、沈香亭、金花箋,華服盛裝的男女坐在一旁,看著已寫好的兩首詩,嘖嘖稱奇。
李白提筆,落下最後一句“沈香亭北倚闌幹”,詩罷墨未幹,今日揮毫寫了三首詩,他卻覺得意興闌珊。
蒙聖上召見,任侍詔翰林,他以為大家看中他的才能,故而允他官位,卻不曾想,大家只是將他的才能,視為陪同游樂之技罷了。
想到此,他一腳踢開靴子,高力士斜眼瞥了一下,這位李翰林,脾氣可真夠牛心古怪的。
李隆基品鑒“名花傾國兩相歡”,撫須點頭,正要說上幾句,忽聽天上傳來一個女聲——“李隆基最大的錯誤,就是活的太久了!”
李隆基舒展的眉頭一皺,何人膽敢這般……
他方一擡頭,便看見一塊天幕。
【李隆基的父親李旦,於公元712年禪位於他,李隆基登基的第二年,就賜死了太平公主,掃平朝野上下,將皇權緊緊握在自己手中。
從開元元年到開元二十九年,李隆基任用賢才,廣開言路,整飭吏治,勸課農桑,於軍事上,他將府兵制改為募兵制,恢覆安北都護府,收回西域地區的政權,重建絲綢之路。
自李隆基登基以來,到開元二十九年,大唐人口數量暴增到近五千萬,四海升平,萬邦來朝。
杜甫曾有詩言: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足以見開元盛世的大唐,有多麽富足。
我國歷史上被譽為盛世的時代不多,開元盛世則是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聽到這,青年時期的李隆基長舒一口氣,好在他於青史上,還是留下了好名聲,想必那什麽與兒媳的不倫之舉,皆是歹人造謠罷。
牡丹園裏的李隆基亦長舒一口氣,他開始聽天幕所言,還以為是上天不滿他這個天子,再聽她後面的話,便猜測天幕為後世之人所為,且對他的評價頗佳,想來是歌功頌德罷?
二人身處不同時空,卻同時聽見天幕說到——
【如果李隆基在開元末年就死了,不說與唐宗宋祖比肩,和漢文帝等皇帝比一比,還是可以的,高低能在我國歷史上,留下一個治世明君的名號,只可惜,他死的太晚了!】
李隆基們:……
你禮貌嗎?
禮貌,你嗎?
蒲安看了眼評論區,沒有唐玄宗出現,她放下心來。
【開元二十五年,李隆基的寵妃,武惠妃聯合朝臣,騙李隆基的三個兒子,說皇宮進了賊人,讓他們快來救駕,等李隆基的兒子們披甲提刀,進到皇宮,武惠妃對李隆基進讒言,說這三個皇子要造反,於是李隆基將三個兒子都殺了。
武惠妃之所以要這樣做,就是想讓她的兒子,壽王李琩能繼承皇位。】
“能量有波動,非常強烈!”
密切關註的大佬們激動起來,只見評論區同時出現兩條評論——
爬灰愛好者李隆基:“吾不是癡兒,豈會因妾妃之語殺子?”
爬灰愛好者李隆基2.0:“朕非傻子,逆子罪行確鑿……”
第二條評論沒寫完就發出來了。
看著兩條昵稱、自稱都不同的評論,所有人都意識到,假設實驗成功了!
蒲安擦了把並不存在的冷汗,假裝沒看見,繼續直播。
【但是,李隆基立了三子李玙為太子,次年,武惠妃懷著失望的心情逝世。若說兒子沒能被立太子,讓武惠妃郁郁寡歡,含恨而終,那後面發生的事,能讓武惠妃九泉之下不得安寧。
在武惠妃死後,李隆基深覺沒有解語花的陪伴,生活寂寞,不知哪個缺了大德的家夥進言:雖然宮裏美人寥寥,不合皇帝心意,但您兒子李琩的媳婦楊玉環貌美如花,精通音律,肯定能和您有共同語言。
李隆基見楊玉環貌美無雙,聰明伶俐,於是不顧禮節,強行納楊玉環為妃。
當然,他沒有直接表示要強奪兒媳,而是借由為母親竇太後祈福的名義,要孫媳楊玉環出家做道士,過個幾年,他再將道士楊玉環納進宮。
不得不說,李隆基不愧為李家人,這做法和他爺爺李治一樣一樣的,要是楊玉環能有武則天那樣的野心和才華,也不至於在安史之亂中、馬嵬坡之下,被李隆基賜死了。】
姐就是女王,自信放光芒的武曌:“安史之亂?莫非小兒治國不力,導致天下動蕩?”
太平想當女皇:“無需多言,吾猜著了,賜死楊氏,必是因為她‘魅惑君王’對不對?沒種的玩意,自己沒當好皇帝,將錯誤推到兒媳,啊不,推到自己妃子身上。”
看著天幕的兩代李隆基:……
爬灰愛好者李隆基:“不可能,吾非那等人!”
沈香亭裏一陣靜默,李白斜眼看皇帝,只見大家面如金紙——被氣的。
中老年版李隆基不顧那個不體面的名字,點開白色面板,寫道:“爾等何人?膽敢冒充朕之祖母、皇姑……”
他寫到一半楞住了,如果他能寫字,與天幕之人交流,且留言前頭墜的名字那般直白,那是不是說明,這兩個直白的名字真的是……
可那個“爬灰愛好者李隆基”,和他這個“爬灰愛好者李隆基2.0”是什麽意思?
莫非那是年輕時的自己?
李隆基抹去前頭寫的字,重新寫道:“爾今何年?朕於天寶四載。”
蒲安看到又多出了幾條評論——
武曌留言她於天授元年,太平公主和青年時期的李隆基留言,他們於唐隆元年。
粉絲們一下子激動起來,他們看熱鬧不嫌事大——
“一個還沒登基的李隆基,一個朝昏君道路走去的李隆基,他們竟然相遇了!”
“還有知道武周只有一朝的武則天,知道侄子會殺了自己的太平公主!這是什麽修羅場啊!”
“打起來,打起來!”
蒲安直播間裏,粉絲和李唐的一家人都很激動,直播間外,監測研究的大佬們也很激動,唯有她心如止水。
這是什麽大場面嗎?她什麽沒見過?
她淡定繼續直播——
【關於楊貴妃,李白曾寫詩雲‘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白居易寫詩雲‘漢皇重色思傾國,禦宇多年求不得’,被譽為中國四大美人之一的楊玉環,無疑是美麗的。
只是她的美麗,給她帶去了災難。
無論是長恨歌還是我們的影視劇,往往都將李隆基和楊玉環塑造成一對知己,一對相愛的人,可是我總忍不住去想,一個女子,在有與她年紀相當、非常恩愛的丈夫的前提下,真的會愛上搶奪自己、年紀足以做自己父親的公公嗎?】
沈香亭裏,李隆基的面容一僵,只覺膝蓋好像中了一箭,他不可自控地看向貴妃,卻沒從她姣好的容貌上看出什麽來。
青年版的李隆基也是一僵,未曾料到他日後竟然真的會這麽荒唐!
【李隆基在開元末年,就已有昏君的苗頭,不然也不會一日殺三子,後期任用李林甫、楊國忠等一眾奸臣,自認為可平衡權力,將大權盡收已手,但專註權力內鬥和享受的他,早已忘了君王的職責。
政治腐敗、土地兼並等問題日益嚴重,但李隆基還自以為大權在握,天下臣服。
李林甫做宰相期間,為了獨攬權力,不讓他人權勢越過他,故而建議李隆基任用番邦出身的人為將士。
日後造成安史之亂的安祿山,就是在這期間被提拔的。
李隆基很喜歡安祿山,許以他高官厚祿,安祿山手中的兵馬一度比大唐官方兵馬還要多,而且後來,即使有安祿山造反的確切證據,李隆基都不信安祿山真的反了,沒有調遣兵將,硬生生怠誤了戰機。】
粉絲們看到這,留言越來越激烈——
“安史之亂可以說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甚至可以說是中國封建王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也不至於,後來的明清還是做過一陣子世界中心的。”
“我覺得這個轉折點,主要體現在,安史之亂前,我國是以一個開放的心態對待他國和其他文化,安史之亂後,這種開放的心態就沒有了。”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安史之亂幾乎是屠殺了中原的百姓,人煙斷絕,千裏蕭條。”
“杜甫的三吏三別就寫的這段歷史吧?當年學石壕吏,我都覺得難過。”
蒲安一邊直播,一邊盯著評論區,她覺得大唐凡是能看見直播的人,恐怕都要氣死了吧。
也不知道誰先開罵。
正這麽想時,只見一條評論突然出現——
爬灰愛好者李隆基:“兀那老賊,枉吾勞心勞力,打下基石,便被爾這樣荒廢?竟還幹下不倫之事,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爬灰愛好者李隆基2.0:“大膽豎子,朕之功過,何須黃口小兒論短長?且如今大唐正值盛世,又有天幕示警,朕豈會重蹈覆轍?”
蒲安:……
萬萬沒想到,先對罵起來的是直播主角,而且還表演了一個我罵我自己。
這種大場面,她還真沒見過。
粉絲們配合的哈哈大笑——
“哇,終於打起來了嗎?”
“三郎,別搶人兒媳婦了,你也不看看自己那張老臉。”
“你們演得真投入,還天幕,以為自己生活在直播文裏嗎?”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