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白蓮教主——趙全
關燈
小
中
大
第七十章 白蓮教主——趙全
趙全,明時人,雁北地區白蓮教教首,投靠俺答,對明邊疆進行燒殺搶掠,給人民帶來沈重災難。
“白蓮教”,經常以反叛的形象出現在歷史中,元朝末年的農民起義,就是借助了白蓮教的巨大力量,朱元璋建立大明朝之後,便意識到這種具有強大反叛力量的民間社會組織,會成為新政權的潛在隱患,因此,明朝開國,大明律就將白蓮教在內的若幹民間宗教組織定性為邪教,明令取締。白蓮教在明政府的鎮壓下受到極大的打擊,基本轉入地下,成為秘密結社。雁北白蓮教主趙全、李自馨等人率教徒,由此越境前往長城外河套地區。
嘉靖末年,蒙境豐州灘地區的漢人,有五萬餘人,其中白蓮教前後黨從者過萬人,這些人開發雲內、豐州等地近萬頃,連村數百。他們並非單純的移民定居,而是一股不可小視的政治力量。據說,趙全等人初到豐州,正逢俺答腿疾,略懂醫術的趙全冒死入應州買藥,治好了安答的病,安答因此與趙親近,漸漸視為心腹。
連年的邊境戰事及蒙軍破關擄掠,加以天旱絕收,民不聊生,故在白蓮教頭目天花亂墜的吹噓煽惑下,長城口內往往有整村人攜帶破爛家什拖家帶口前往的,因此能在較短時間內積累萬餘人口,立村修堡,漸成氣候。李自馨回到故鄉,勸誘整村人都跟他去豐州地區,帶領眾教徒到老家吆喝:“我已在板升幹下大事業,你們跟我去受用。”當開堡門之日,堡內居民男婦三百二十餘名及衣物家具用車裝載,跟隨李自馨到板升住種。
朝廷政治腐敗,黨爭紛亂,軍備邊政更是廢弛不堪,由於長期的邊患,長城沿線許多地方百裏無村落,千裏無人煙,一片荒涼蕭條,守邊兵士人心渙散,將士苛扣軍餉、役使兵士乃是常有的事情,士兵工作生活處境極差,因此大多對武裝入境者無防禦能力,一旦大漠鐵騎入掠,則只有喪命或逃亡,日久則精神萎頓,士氣無法振作。此乃一般狀況,更有甚者,邊將中常有人暗中勾結私賄蒙人,移嫁擄掠之禍端,而士兵中竟有蒙人代為值班放哨,漢卒代為放牧的荒唐事情。
站穩腳跟之後,趙全等人野心逐漸膨脹,他們為安答建起九重宮殿,擁立安答為帝,而他們稱王,也建起了規模不小的土堡,當時趙全有人口萬眾,周延數十裏,馬匹五萬,牛三萬頭,谷二萬斛,在這些人等的串通慫恿之下,蒙明關系更加緊張,和解更是無望。這些逃亡的人大都聚集在安答部所駐牧的豐州灘等地,依附蒙人墾荒種地,從事各種工藝生產,有的幹脆做了奸細。俺答從兵變叛逃的兵士中挑選猾黠狡詐之徒,裝扮成僧人、乞丐,流徙諸邊,甚至入京師之地偵察,刺探情報。
趙全等人取得安答信任之後,開始在豐州地區大展宏圖,板升之地逐漸興旺起來,而勞動力的不足又成為現實問題,因此經常挑唆蒙人入境,劫掠口內青壯年勞力,並為之出謀劃策,提供各種情報,制造利兵堅甲、雲梯沖竿等作戰武器,提供各種戰術建議。據說,每有戰事,安答甚至親往趙全家商議,自此後,蒙人歲掠華人勞力以千、萬計,自從白蓮教趙全等人叛逃歸蒙,明代中後期三邊遭受更大的威脅,防禦更加困難。
安答把漢人交給漢人管理,而這些漢人頭目在獲得利益之後,依然只是蒙人貴族的工具,加以他們的財產勢力不斷擴張,必然導致與其它的蒙古小部落貴族之間的利益沖突。對於明朝中期的蒙古來說,物資匱乏已經到了極致,但是鑒於前幾次設立馬市因秩序混亂、政治腐敗等原因而失敗的教訓,明政府一直對互市貿易保持警惕——雖然蒙人入境劫掠多是由於對物質的欲求引起的。
嘉靖末年,豐州地區的災荒給農牧業造成的極大打擊,災荒一直持續到隆慶年間,俺答被迫下決心與明和解稱臣。當時,趙全等漢人頭目與蒙古地方貴族的矛盾日見激化,‘隆慶和議’之後,趙全等人被交送明政府處決,其在板升地區的財產利益,便立即被當地小部落貴族瓜分。
朝廷全力支持王崇古提出的上策曲折發展,穆宗完全信任內閣的決定,王崇古、方逢時以軍事防備為堅強後盾,派遣熟悉對方情況和語言的鮑崇德前去談判。趙全等攛掇安答以武力討回把漢那吉的計劃落空後,安答不得不依照王崇古等人要求,把趙全等白蓮教頭目執送給明政府,換取把漢那吉。這一年,安答遣五奴柱、恰臺吉收捕趙全、李自馨、王廷輔、張李麟、郭恒等九人引渡明朝,明朝送把漢那吉出境,趙全等人被執送京師,淩遲處死,明政府終於雪恥除兇。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趙全,明時人,雁北地區白蓮教教首,投靠俺答,對明邊疆進行燒殺搶掠,給人民帶來沈重災難。
“白蓮教”,經常以反叛的形象出現在歷史中,元朝末年的農民起義,就是借助了白蓮教的巨大力量,朱元璋建立大明朝之後,便意識到這種具有強大反叛力量的民間社會組織,會成為新政權的潛在隱患,因此,明朝開國,大明律就將白蓮教在內的若幹民間宗教組織定性為邪教,明令取締。白蓮教在明政府的鎮壓下受到極大的打擊,基本轉入地下,成為秘密結社。雁北白蓮教主趙全、李自馨等人率教徒,由此越境前往長城外河套地區。
嘉靖末年,蒙境豐州灘地區的漢人,有五萬餘人,其中白蓮教前後黨從者過萬人,這些人開發雲內、豐州等地近萬頃,連村數百。他們並非單純的移民定居,而是一股不可小視的政治力量。據說,趙全等人初到豐州,正逢俺答腿疾,略懂醫術的趙全冒死入應州買藥,治好了安答的病,安答因此與趙親近,漸漸視為心腹。
連年的邊境戰事及蒙軍破關擄掠,加以天旱絕收,民不聊生,故在白蓮教頭目天花亂墜的吹噓煽惑下,長城口內往往有整村人攜帶破爛家什拖家帶口前往的,因此能在較短時間內積累萬餘人口,立村修堡,漸成氣候。李自馨回到故鄉,勸誘整村人都跟他去豐州地區,帶領眾教徒到老家吆喝:“我已在板升幹下大事業,你們跟我去受用。”當開堡門之日,堡內居民男婦三百二十餘名及衣物家具用車裝載,跟隨李自馨到板升住種。
朝廷政治腐敗,黨爭紛亂,軍備邊政更是廢弛不堪,由於長期的邊患,長城沿線許多地方百裏無村落,千裏無人煙,一片荒涼蕭條,守邊兵士人心渙散,將士苛扣軍餉、役使兵士乃是常有的事情,士兵工作生活處境極差,因此大多對武裝入境者無防禦能力,一旦大漠鐵騎入掠,則只有喪命或逃亡,日久則精神萎頓,士氣無法振作。此乃一般狀況,更有甚者,邊將中常有人暗中勾結私賄蒙人,移嫁擄掠之禍端,而士兵中竟有蒙人代為值班放哨,漢卒代為放牧的荒唐事情。
站穩腳跟之後,趙全等人野心逐漸膨脹,他們為安答建起九重宮殿,擁立安答為帝,而他們稱王,也建起了規模不小的土堡,當時趙全有人口萬眾,周延數十裏,馬匹五萬,牛三萬頭,谷二萬斛,在這些人等的串通慫恿之下,蒙明關系更加緊張,和解更是無望。這些逃亡的人大都聚集在安答部所駐牧的豐州灘等地,依附蒙人墾荒種地,從事各種工藝生產,有的幹脆做了奸細。俺答從兵變叛逃的兵士中挑選猾黠狡詐之徒,裝扮成僧人、乞丐,流徙諸邊,甚至入京師之地偵察,刺探情報。
趙全等人取得安答信任之後,開始在豐州地區大展宏圖,板升之地逐漸興旺起來,而勞動力的不足又成為現實問題,因此經常挑唆蒙人入境,劫掠口內青壯年勞力,並為之出謀劃策,提供各種情報,制造利兵堅甲、雲梯沖竿等作戰武器,提供各種戰術建議。據說,每有戰事,安答甚至親往趙全家商議,自此後,蒙人歲掠華人勞力以千、萬計,自從白蓮教趙全等人叛逃歸蒙,明代中後期三邊遭受更大的威脅,防禦更加困難。
安答把漢人交給漢人管理,而這些漢人頭目在獲得利益之後,依然只是蒙人貴族的工具,加以他們的財產勢力不斷擴張,必然導致與其它的蒙古小部落貴族之間的利益沖突。對於明朝中期的蒙古來說,物資匱乏已經到了極致,但是鑒於前幾次設立馬市因秩序混亂、政治腐敗等原因而失敗的教訓,明政府一直對互市貿易保持警惕——雖然蒙人入境劫掠多是由於對物質的欲求引起的。
嘉靖末年,豐州地區的災荒給農牧業造成的極大打擊,災荒一直持續到隆慶年間,俺答被迫下決心與明和解稱臣。當時,趙全等漢人頭目與蒙古地方貴族的矛盾日見激化,‘隆慶和議’之後,趙全等人被交送明政府處決,其在板升地區的財產利益,便立即被當地小部落貴族瓜分。
朝廷全力支持王崇古提出的上策曲折發展,穆宗完全信任內閣的決定,王崇古、方逢時以軍事防備為堅強後盾,派遣熟悉對方情況和語言的鮑崇德前去談判。趙全等攛掇安答以武力討回把漢那吉的計劃落空後,安答不得不依照王崇古等人要求,把趙全等白蓮教頭目執送給明政府,換取把漢那吉。這一年,安答遣五奴柱、恰臺吉收捕趙全、李自馨、王廷輔、張李麟、郭恒等九人引渡明朝,明朝送把漢那吉出境,趙全等人被執送京師,淩遲處死,明政府終於雪恥除兇。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