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百泉居士——李贄
關燈
小
中
大
第四十六章 百泉居士——李贄
李贄,初姓林,名載贄,後改姓李,名贄,字宏甫,號卓吾,別號溫陵居士、百泉居士等,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員、思想家、文學家,泰州學派的一代宗師。歷共城教諭、國子監博士,萬歷中為姚安知府,旋棄官,寄寓黃安、湖北麻城芝佛院。在麻城講學時,從者數千人,中間還有不少婦女,晚年往來南北兩京等地,最後被誣下獄,自刎死於獄中。其重要著作有《藏書》、《續藏書》、《焚書》、《續焚書》、《史綱評要》,曾評點過《水滸傳》、《西廂記》、《浣紗記》、《拜月亭》等等,仍是至今流行的版本。
李贄,出生於福建泉州府南門外,其祖先是元朝以後遷來福建,幼年喪母,隨父讀書,學業進步迅速。自幼倔強,善於獨立思考,不信回教,不受儒學傳統觀念束縛,具有強烈的反傳統理念,在社會價值導向方面,批判重農抑商,揚商賈功績,倡導功利價值,符合明朝中後期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要求。
李贄12歲就寫出《老農老圃論》,把孔子視種田人為“小人”的言論大大挖苦了一番,轟動鄉裏,26歲中舉人,30歲至45歲為官,先後任河南輝縣教諭、南京國子監博士、北京國子監博士、北京禮部司務、南京刑部員外郎和郎中,最後出任雲南姚安知府。
從雲南辭職回家到湖北黃安,住在朋友耿定理家,撰寫一些讀史的文章,並教授耿家子弟。李贄倡導絕假純真、真情實感的“童心說”,在麻城還多次講學,抨擊時政,針砭時弊,聽任各界男女前往聽講,並受到熱烈的歡迎。
耿定理去世,他移居麻城,派人送家眷回泉州,自己一人住在麻城芝佛院,致力於讀書、講學和著述,歷十多年,完成《初潭集》《焚書》等著作。收入《童心說》《讚劉諧》、《何心隱論》及與道學家耿定向反覆論辯而撰寫《答耿中丞》、《答耿司寇》等書答、雜述、讀史短文和詩共6卷。揭露道學家們的偽善面目,反對以孔子的是非觀為是非標準,批判的鋒芒直指宋代大理學家周敦頤、程顥、張載、朱熹。
為芝佛院的常住客戶和職業作家,書寫到高興處,索性剃發留須,故意擺出一副“異端”面目,儼然是個搞學術的老和尚,如此便是10年。工部尚書劉東星親自接他去山東寫作;歷史學家焦竑替他主持新書發布會;文壇巨子袁氏三兄弟跑到龍湖陪他一住三個月;意大利傳教士利馬竇和他進行了三次友好的宗教交流;全國各大城市輪流邀請他去做訪問學者。
一開壇講學,不管哪座寺廟,還是深山老林,和尚、樵夫、農民、甚至連女子也勇敢地推開羞答答的閨門,幾乎滿城空巷,都跑來聽李贄講課。一下子,李贄成了橫掃儒、釋、道的學術明星,這對傳統思想造成了強烈的沖擊,被當地的保守勢力視為“異端”、“邪說”,群起圍攻,要把他驅逐出境。李贄旗幟鮮明宣稱自己的著作是“離經叛道之作”,表示:“我可殺不可去,頭可斷面身不可辱”,毫不畏縮。
應巡撫梅國楨之請往山西大同,著《孫子參同》,修訂《藏書》。到北京住在西山極樂寺,撰成《凈土訣》,將自己的零星著作匯成《老人行》,並再度研究《易》,撰寫《易因》,最後編訂其巨著《藏書》。《藏書》共68卷,系紀傳體史論,論述戰國至元亡時歷史人物約800人,對歷史人物作出了不與傳統見解茍合的評價,旨在反對儒學,如他讚揚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武則天是“政由己出,明察善斷”的“聖後”。
禮部給事中張問達秉承首輔沈一貫的旨意上奏神宗,攻訐李贄,最終以“敢倡亂道,惑世誣民”的罪名在通州逮捕李贄,並焚毀他的著作。李贄入獄後,他坦然說道:“名山大壑登臨遍,獨此垣中未入門,病間始知身在系,幾回白日幾黃昏。”後來,聽說朝廷要押解他回福建原籍,他感慨地說:“我年七十有六,死以歸為?”李贄留下一偈:“壯士不忘在溝壑,烈士不忘喪其元。”以剃發為名,奪下理發師的剃刀割斷自己的喉嚨而死,享年76歲。
李贄的學生汪可受,以及梅掌科、蘇侍禦捐銀錢為其樹碑,據說“卓吾血流二日以歿,慘聞晉江,士庶甚閔,於晉江西侖作溫陵先師廟,頗奉香火,後毀於兵燹。”在1974年的批林批孔運動中,李贄又被當作尊法反儒的英雄,加以推崇,他的著作被劃歸“法家”。
李贄,以孔孟傳統儒學的“異端”而自居,對封建社會的男尊女卑、重農抑商、假道學、社會腐敗、貪官汙吏,大加痛斥批判,主張“革故鼎新”,反對思想禁錮。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李贄,初姓林,名載贄,後改姓李,名贄,字宏甫,號卓吾,別號溫陵居士、百泉居士等,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員、思想家、文學家,泰州學派的一代宗師。歷共城教諭、國子監博士,萬歷中為姚安知府,旋棄官,寄寓黃安、湖北麻城芝佛院。在麻城講學時,從者數千人,中間還有不少婦女,晚年往來南北兩京等地,最後被誣下獄,自刎死於獄中。其重要著作有《藏書》、《續藏書》、《焚書》、《續焚書》、《史綱評要》,曾評點過《水滸傳》、《西廂記》、《浣紗記》、《拜月亭》等等,仍是至今流行的版本。
李贄,出生於福建泉州府南門外,其祖先是元朝以後遷來福建,幼年喪母,隨父讀書,學業進步迅速。自幼倔強,善於獨立思考,不信回教,不受儒學傳統觀念束縛,具有強烈的反傳統理念,在社會價值導向方面,批判重農抑商,揚商賈功績,倡導功利價值,符合明朝中後期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要求。
李贄12歲就寫出《老農老圃論》,把孔子視種田人為“小人”的言論大大挖苦了一番,轟動鄉裏,26歲中舉人,30歲至45歲為官,先後任河南輝縣教諭、南京國子監博士、北京國子監博士、北京禮部司務、南京刑部員外郎和郎中,最後出任雲南姚安知府。
從雲南辭職回家到湖北黃安,住在朋友耿定理家,撰寫一些讀史的文章,並教授耿家子弟。李贄倡導絕假純真、真情實感的“童心說”,在麻城還多次講學,抨擊時政,針砭時弊,聽任各界男女前往聽講,並受到熱烈的歡迎。
耿定理去世,他移居麻城,派人送家眷回泉州,自己一人住在麻城芝佛院,致力於讀書、講學和著述,歷十多年,完成《初潭集》《焚書》等著作。收入《童心說》《讚劉諧》、《何心隱論》及與道學家耿定向反覆論辯而撰寫《答耿中丞》、《答耿司寇》等書答、雜述、讀史短文和詩共6卷。揭露道學家們的偽善面目,反對以孔子的是非觀為是非標準,批判的鋒芒直指宋代大理學家周敦頤、程顥、張載、朱熹。
為芝佛院的常住客戶和職業作家,書寫到高興處,索性剃發留須,故意擺出一副“異端”面目,儼然是個搞學術的老和尚,如此便是10年。工部尚書劉東星親自接他去山東寫作;歷史學家焦竑替他主持新書發布會;文壇巨子袁氏三兄弟跑到龍湖陪他一住三個月;意大利傳教士利馬竇和他進行了三次友好的宗教交流;全國各大城市輪流邀請他去做訪問學者。
一開壇講學,不管哪座寺廟,還是深山老林,和尚、樵夫、農民、甚至連女子也勇敢地推開羞答答的閨門,幾乎滿城空巷,都跑來聽李贄講課。一下子,李贄成了橫掃儒、釋、道的學術明星,這對傳統思想造成了強烈的沖擊,被當地的保守勢力視為“異端”、“邪說”,群起圍攻,要把他驅逐出境。李贄旗幟鮮明宣稱自己的著作是“離經叛道之作”,表示:“我可殺不可去,頭可斷面身不可辱”,毫不畏縮。
應巡撫梅國楨之請往山西大同,著《孫子參同》,修訂《藏書》。到北京住在西山極樂寺,撰成《凈土訣》,將自己的零星著作匯成《老人行》,並再度研究《易》,撰寫《易因》,最後編訂其巨著《藏書》。《藏書》共68卷,系紀傳體史論,論述戰國至元亡時歷史人物約800人,對歷史人物作出了不與傳統見解茍合的評價,旨在反對儒學,如他讚揚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武則天是“政由己出,明察善斷”的“聖後”。
禮部給事中張問達秉承首輔沈一貫的旨意上奏神宗,攻訐李贄,最終以“敢倡亂道,惑世誣民”的罪名在通州逮捕李贄,並焚毀他的著作。李贄入獄後,他坦然說道:“名山大壑登臨遍,獨此垣中未入門,病間始知身在系,幾回白日幾黃昏。”後來,聽說朝廷要押解他回福建原籍,他感慨地說:“我年七十有六,死以歸為?”李贄留下一偈:“壯士不忘在溝壑,烈士不忘喪其元。”以剃發為名,奪下理發師的剃刀割斷自己的喉嚨而死,享年76歲。
李贄的學生汪可受,以及梅掌科、蘇侍禦捐銀錢為其樹碑,據說“卓吾血流二日以歿,慘聞晉江,士庶甚閔,於晉江西侖作溫陵先師廟,頗奉香火,後毀於兵燹。”在1974年的批林批孔運動中,李贄又被當作尊法反儒的英雄,加以推崇,他的著作被劃歸“法家”。
李贄,以孔孟傳統儒學的“異端”而自居,對封建社會的男尊女卑、重農抑商、假道學、社會腐敗、貪官汙吏,大加痛斥批判,主張“革故鼎新”,反對思想禁錮。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