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輔導二帝——丁士美
關燈
小
中
大
第十五章 輔導二帝——丁士美
丁士美,字邦彥,號後溪,淮安府清河縣人,幼而聰敏好學,長而淹貫經史,歷任翰林院修撰、右春坊右諭德、侍讀學士、掌翰林院事兼教習庶吉士、太常寺卿、國子監祭酒、禮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歷事三朝,輔導二帝。曾主持纂修國史、實錄及重錄《永樂大典》,因父親逝世回鄉守孝,守孝期未滿,病卒於家,卒贈禮部尚書,謚“文恪”,賜祭葬。
丁士美,考取狀元功名之路並不順利,丁士美的祖輩從江西南昌府南昌縣遷徙到了淮陰碼頭、五裏一帶,並在淮陰北部鄉鎮站穩腳跟興旺起來。後來,丁氏家族人在附近舉行貿易形成集市曰“丁集”,逐步形成集鎮規模,家境有一定好轉後,丁士美的父親丁儒,就要求作為長子的他從小就要爭取“考取功名,光宗耀祖”,而丁士美也有這樣的鴻鵠之志。
在丁士美讀書的年代,明朝規定凡廩生都可以領到官府月供六鬥米,那些年齡較大和家境貧寒的廩生,經常偷偷把丁士美的米給分了,可他並不計較。丁士美28歲那年,在應天府鄉試中考得舉人第19名,其家人歡天喜地,“遂犒牛羊”招待鄉親,但後來接連參加兩次會考皆落榜,不過丁士美沒有放棄依然苦讀,在參加第三次會考時還發生了一段故事。
丁士美赴京趕考,途經山東,一位劉舉人見丁士美已38歲,年齡衣著普通且言語少,很看不起他,當著許多考生的面說:“瞧你那樣自不量力,你要是能中進士,我劉某人就從你胯下鉆過去。”丁士美知道劉舉人家境相當優越且狂妄,沒有辯解,只是一笑了之。趕考路上劉舉人經常肆無忌憚地嘲弄他,丁士美這個人涵養很好,也不生氣,只是以笑回之。
後來,丁士美考取狀元後,那個劉舉人想起自己狂妄的舉動,既羞愧又害怕。羞的是當時的狂傲,怕的是丁狀元伺機報覆。於是他請同窗好友作陪,找丁狀元當面賠禮道歉,丁狀元很客氣地接待了他,並備了酒菜招待,告訴劉舉人自己非但沒有記恨他,相反很感謝他一路陪伴、激勵自己,讓自己發奮,為此劉舉人十分敬佩丁狀元的為人。那一年,劉舉人也考中了進士,巧的是,不久劉舉人被派到丁狀元的老家淮陰舊縣任知縣。上任後,他立即讓人在衙門口即當時碼頭鎮修了一座“狀元樓”,意思是:狀元住在上面,我出入衙門都要從狀元身下經過,這也算是履行了當初的諾言,同時也告誡自己及後人:人不可貌相,山外有山,做人一定要謙虛。
在殿試時,丁士美的文章從267名舉人中被選為“十佳”文章之一,這十篇文章被送到皇帝那裏去審閱,世宗皇帝看了這十篇文章,覺得都很不錯,很難定論,於是就決定把這10人召到金殿上,進行面試。丁士美當著皇上和文武百官的面,滔滔不絕地講他的治國良策:“帝王之致治,是必君臣交儆,而後可以底德業之成;必人臣自靖,而後可以盡代理之責。”並提出“去三浮,汰三盈,審三計,”“三浮”是指官浮於冗員、祿浮於冗食、用浮於冗費;“三盈”是指賞盈於太濫、俗盈於太侈、利盈於太趨;“三計”是指有不終歲之計為下也,有數歲之計為中也,有萬世之計乃為上也。於是龍顏大悅,世宗皇帝連說“好”,親自用朱筆在其文章下寫了“君臣交儆,人臣自靖”八字,遂將淮陰人丁士美定為頭名狀元,當即官封從六品翰林院修撰一職。
丁士美考中狀元後,還生出一段生活故事,丁士美兩任妻子在其中舉前已去世,但他仍能拒絕誘惑,並發表了一番關於道德話題的議論。入京後先是京城一大戶錢家,欲將女兒許配給丁士美,他婉言謝絕,一時名聲大起。同為翰林官同事浙江人趙祖鵬,有一女為權臣陸炳的繼室,倚仗陸炳勢力富貴一時,趙祖鵬還有一小女才貌雙全待嫁,趙祖鵬欲將小女嫁給中年喪偶的丁士美,他也拒絕了這門婚事。而會元蔡茂春仰慕趙家權勢,竟入贅為婿,一時清議沸然,大家都鄙薄蔡而推崇丁。不久,陸炳去世,趙祖鵬亦被貶謫,家境立刻衰落,蔡茂春亦在官場屢遭不順,丁士美的策論切中時弊,很受當時士大夫們推崇,但官階十餘年都不得升遷,直到13年後掌翰林院事。
萬歷初,丁士美從禮部右侍郎,改任吏部左侍郎兼學士,他掌管招考和選人之大權,曾五次出任考試官,均能公正選拔,不受請托不徇私情,所選拔人才受人稱讚。在其任上,“高誼維風,清操振世”,他謝絕一切饋贈,就是親友也絕不留情面,每次面聖,他都能正言勸諫,反覆開導,帝多容納,丁士美與人相處退然若無能,然所談若不合其意,則怫然見辭色。
丁士美父親丁儒去世,按當時封建道德和規矩,丁狀元回家守孝三年,57歲的丁士美因病卒於家中,朝庭聞訊,贈禮部尚書,謚文恪,賜祭葬,諭葬雙松公墓西,也就是將丁士美安葬於老家淮安其父墓地西側。
丁士美,作為一個文臣,從政18載,經歷三朝,遺憾的是留下詩文並不多。曾參與或主持纂修國史、實錄及重錄《永樂大典》,現存世的《永樂大典》,都是由丁士美等人重錄的版本。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丁士美,字邦彥,號後溪,淮安府清河縣人,幼而聰敏好學,長而淹貫經史,歷任翰林院修撰、右春坊右諭德、侍讀學士、掌翰林院事兼教習庶吉士、太常寺卿、國子監祭酒、禮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歷事三朝,輔導二帝。曾主持纂修國史、實錄及重錄《永樂大典》,因父親逝世回鄉守孝,守孝期未滿,病卒於家,卒贈禮部尚書,謚“文恪”,賜祭葬。
丁士美,考取狀元功名之路並不順利,丁士美的祖輩從江西南昌府南昌縣遷徙到了淮陰碼頭、五裏一帶,並在淮陰北部鄉鎮站穩腳跟興旺起來。後來,丁氏家族人在附近舉行貿易形成集市曰“丁集”,逐步形成集鎮規模,家境有一定好轉後,丁士美的父親丁儒,就要求作為長子的他從小就要爭取“考取功名,光宗耀祖”,而丁士美也有這樣的鴻鵠之志。
在丁士美讀書的年代,明朝規定凡廩生都可以領到官府月供六鬥米,那些年齡較大和家境貧寒的廩生,經常偷偷把丁士美的米給分了,可他並不計較。丁士美28歲那年,在應天府鄉試中考得舉人第19名,其家人歡天喜地,“遂犒牛羊”招待鄉親,但後來接連參加兩次會考皆落榜,不過丁士美沒有放棄依然苦讀,在參加第三次會考時還發生了一段故事。
丁士美赴京趕考,途經山東,一位劉舉人見丁士美已38歲,年齡衣著普通且言語少,很看不起他,當著許多考生的面說:“瞧你那樣自不量力,你要是能中進士,我劉某人就從你胯下鉆過去。”丁士美知道劉舉人家境相當優越且狂妄,沒有辯解,只是一笑了之。趕考路上劉舉人經常肆無忌憚地嘲弄他,丁士美這個人涵養很好,也不生氣,只是以笑回之。
後來,丁士美考取狀元後,那個劉舉人想起自己狂妄的舉動,既羞愧又害怕。羞的是當時的狂傲,怕的是丁狀元伺機報覆。於是他請同窗好友作陪,找丁狀元當面賠禮道歉,丁狀元很客氣地接待了他,並備了酒菜招待,告訴劉舉人自己非但沒有記恨他,相反很感謝他一路陪伴、激勵自己,讓自己發奮,為此劉舉人十分敬佩丁狀元的為人。那一年,劉舉人也考中了進士,巧的是,不久劉舉人被派到丁狀元的老家淮陰舊縣任知縣。上任後,他立即讓人在衙門口即當時碼頭鎮修了一座“狀元樓”,意思是:狀元住在上面,我出入衙門都要從狀元身下經過,這也算是履行了當初的諾言,同時也告誡自己及後人:人不可貌相,山外有山,做人一定要謙虛。
在殿試時,丁士美的文章從267名舉人中被選為“十佳”文章之一,這十篇文章被送到皇帝那裏去審閱,世宗皇帝看了這十篇文章,覺得都很不錯,很難定論,於是就決定把這10人召到金殿上,進行面試。丁士美當著皇上和文武百官的面,滔滔不絕地講他的治國良策:“帝王之致治,是必君臣交儆,而後可以底德業之成;必人臣自靖,而後可以盡代理之責。”並提出“去三浮,汰三盈,審三計,”“三浮”是指官浮於冗員、祿浮於冗食、用浮於冗費;“三盈”是指賞盈於太濫、俗盈於太侈、利盈於太趨;“三計”是指有不終歲之計為下也,有數歲之計為中也,有萬世之計乃為上也。於是龍顏大悅,世宗皇帝連說“好”,親自用朱筆在其文章下寫了“君臣交儆,人臣自靖”八字,遂將淮陰人丁士美定為頭名狀元,當即官封從六品翰林院修撰一職。
丁士美考中狀元後,還生出一段生活故事,丁士美兩任妻子在其中舉前已去世,但他仍能拒絕誘惑,並發表了一番關於道德話題的議論。入京後先是京城一大戶錢家,欲將女兒許配給丁士美,他婉言謝絕,一時名聲大起。同為翰林官同事浙江人趙祖鵬,有一女為權臣陸炳的繼室,倚仗陸炳勢力富貴一時,趙祖鵬還有一小女才貌雙全待嫁,趙祖鵬欲將小女嫁給中年喪偶的丁士美,他也拒絕了這門婚事。而會元蔡茂春仰慕趙家權勢,竟入贅為婿,一時清議沸然,大家都鄙薄蔡而推崇丁。不久,陸炳去世,趙祖鵬亦被貶謫,家境立刻衰落,蔡茂春亦在官場屢遭不順,丁士美的策論切中時弊,很受當時士大夫們推崇,但官階十餘年都不得升遷,直到13年後掌翰林院事。
萬歷初,丁士美從禮部右侍郎,改任吏部左侍郎兼學士,他掌管招考和選人之大權,曾五次出任考試官,均能公正選拔,不受請托不徇私情,所選拔人才受人稱讚。在其任上,“高誼維風,清操振世”,他謝絕一切饋贈,就是親友也絕不留情面,每次面聖,他都能正言勸諫,反覆開導,帝多容納,丁士美與人相處退然若無能,然所談若不合其意,則怫然見辭色。
丁士美父親丁儒去世,按當時封建道德和規矩,丁狀元回家守孝三年,57歲的丁士美因病卒於家中,朝庭聞訊,贈禮部尚書,謚文恪,賜祭葬,諭葬雙松公墓西,也就是將丁士美安葬於老家淮安其父墓地西側。
丁士美,作為一個文臣,從政18載,經歷三朝,遺憾的是留下詩文並不多。曾參與或主持纂修國史、實錄及重錄《永樂大典》,現存世的《永樂大典》,都是由丁士美等人重錄的版本。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