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一百二十章嘉靖臣將2——江東、馬永、韓文等

關燈
第一百二十章 嘉靖臣將2——江東、馬永、韓文等

江東,字伯陽,號芳溪,原籍浙江遂安,因其先祖江原旻以舉人身份出任朝城縣教職,定居朝城。

馬永,字天錫,遷安人。江彬用事,練兵西內,馬永稱疾避之,守備遵化,寇入馬蘭峪,馬永戰柏崖、白羊峪,皆有功。進都督僉事,充總兵官,鎮守薊州,盡汰諸營老弱,聽其農賈,取傭值給健卒,由是所率部卒,獨雄於諸鎮。朵顏把兒孫結諸部寇邊,馬永迎擊洪山口,大敗之,進右都督,大同兵變,命馬永督諸軍平定,亂平還鎮。後上書乞宥議禮匹敵罪諸臣,奪官,寄祿南京後府,巡按禦史丘養浩、順天巡撫劉澤及給事、禦史交章論救,俱被譴。遼東兵變,乃以馬永為總兵官,泰寧、朵顏部寇邊,馬永擊敗之。廣寧兵變,馬永平之,進左都督,李時、王廷相薦其鎮守薊州,以為京師藩屏,未及調,逝世,遼人為之罷市,喪過薊州,州人亦灑泣,兩鎮並立祠。

馬從謙,字益之,號竹湖,南直隸溧陽縣人。授工部主事,因治河有績,稓尚寶司丞,掌內閣制誥,進光祿少卿。太監杜泰提督光祿寺,每年貪沒內府銀數萬,馬從謙上疏揭發杜泰貪汙罪,並言及宮中齋醮事,世宗惡人言齋醮,杜泰又誣馬從謙誹謗,世宗大怒,命逮馬從謙下獄,廷杖八十,立死杖下。

馬祖師,流寓浙江湖州烏鎮,以幻術聚眾結黨,乘東南倭患起,其黨羽更相積極活動,煽動遠近居民數千人,群起響應,起兵攻打嘉興府城,因走漏消息,官軍急忙搜捕。馬祖師樹青、白二旗,放火縱掠,兵備參政劉熹督兵擊殺,馬祖師率眾潰逃南潯,官軍追至雙林,盡殲其眾,獨馬祖師得以逃去。浙直總督胡宗憲奏報朝廷,兵部議覆今其眾雖平,而元兇未獲,宜急赦脅從,嚴捕元兇,以除亂本,世宗可其奏。

馬坤,字順卿,號南渚,南直隸通州人。累官至南京戶部尚書,終戶部尚書,以激南京振武營兵變事被論罷去,有《南渚遺稿》。

馬錄,任順天府固安縣知縣。為官廉明,征召為禦史,巡按江南諸府,出按山西,探查李福達案,彈劾武定侯郭勳,結果反而成為世宗加強皇權的犧牲品,被貶戍廣西南州衛,永不得赦,最終卒於戍所,隆慶初年,追贈太仆寺少卿。

韓文,字貫道,號質庵,山西洪桐人。授工科給事中,遇事敢言,出任湖廣參議,累官都禦史、侍郎、南京兵部尚書。召為戶部尚書,弘治時時入見,上疏請革鹽法七弊,其言盡行。彈劾劉瑾八黨,率大臣極諫,武宗不納,劉瑾報覆,矯詔罷其官,又矯詔逮捕入詔獄,坐罪罰米輸邊三千石,劉瑾被誅,覆官致仕。世宗即位,加太子少保。

韓邦問,字大經,號宜庵,浙江會稽人。授大理寺評事,遷寺副、寺正,出任淮安知府,遷陜西左參政,守關南,再升陜西右布政使,改遷四川左布政使,後補廣東,俱有惠政。家居二十餘年,非公事不入公府,卒,年八十九,謚莊僖。

蔡伯貫,四川大足人,從山西崞縣李同學習白蓮教,回川後即以白蓮教組織農民,舉行起義,稱大唐天寶元年。一月間,連破合州、大足、銅梁、營昌、安居、定完、壁山七州縣。巡撫劉自強發兵鎮壓,蔡伯貫被俘遇害,降其眾七百餘人,起義歷時三十六天而敗。

蔡汝楠,字子術,號白石,浙江德清縣人。授歷刑部員外郎、南京刑部員外郎、歸德知府、江西左、右布政使,進右副都禦史,巡撫河南,召為兵部右侍郎,改南京工部右侍郎。早年好為詩,有重名,中年好經學,為官所至能盡其職,有《自知堂集》、《說經劄記》。

蔡天佑,字成之,睢州人。授吏科給事中,出為福建僉事,歷山東副使,分巡遼陽。歲歉賑濟,活饑民萬餘,累遷山西按察使。大同兵變,巡撫張文錦被殺,擢右僉都禦史,巡撫大同,獲叛卒郭疤子等三十四人,兵變始平,尋進兵部右侍郎。天佑以藩祿久缺,又歲當修繕邊墻,議增淮鹽引價,每萬引加銀五千,被訐,引疾去。居二年,奉詔起用,未至京,得疾告歸。天佑有才智,在鎮七年,威德大著,父老為立安輯祠。

蔡克廉,字道卿,號可泉,福建晉江縣人。累官至南京戶部尚書,因南京振武營兵變事被論去官,有《可泉集》。

邵寶,字國賢,號泉齋,別號二泉,江蘇無錫人,著名藏書家、學者。授許州知州,歷戶部員外郎、郎中,歷為江西提學副使,修白鹿書院學舍以處學者。

邵元節,貴溪人,龍虎山道士,先為仙源範文泰所器重,授以《龍圖龜範》秘籍。嘉靖初年,應征入京,召對便殿,因獻長生之術,而得世宗寵幸,加“致一真人”道號,賜玉帶冠服,領符箓齋醮之事。皇嗣生,帝以為乃邵元節禱祀之功,遂加授禮部尚書,給一品服俸,賜白金、文綺、寶冠、法服、貂裘。死於京師,恤典如伯爵例,贈少師,謚文康榮靖。

孫繼魯,字道甫,號松山,雲南右衛人。授灃州知州,歷戶部郎中,監通州倉,歷知衛輝、淮安二府。因違抗宦官被逮,民臥車轍死數人,改補黎平,清白益著。擢湖廣提學副使,進山西參政。數繩宗藩,遷按察使,宗藩百餘人擁馬,發其裝,敝衣外無長物,乃載酒謝過。遷陜西右布政使。擢右副都禦史,巡撫山西,因議邊備與翁萬達相爭,被逮下詔獄,疽發項而死,訃聞,山西數百人哭於京。

孫應奎,字文宿,號東谷,河南洛陽人。嘉靖初,歷任兵科給事中、戶科左給事中,曾兩次坐事奪職,後累官至右副都禦史,巡撫順天,升戶部侍郎,進尚書。“庚戌之變”以後,孫應奎建議加派,自北方諸府及廣西、貴州外,其他各地以地貧富為差,驟加田賦銀一百一十五萬兩,僅蘇州府即每年多征八萬五千兩。未幾,孫應奎又以今歲入僅二百萬兩,而諸邊軍費六百萬兩,國用不足,一切取財之法之盡,請裁革冗員,皆得世宗允準。孫應奎進呈京邊備用糧草之數,世宗疑有侵冒,遣官核實,言官疏劾孫應奎粗疏自用,遂改調為南京工部尚書,移南京戶部尚書。孫應奎初為諫官,不懼權貴,頗有聲名,晚主國計,一切為茍且計,名義大損,致仕,死於家。

文伯仁,字德承,號五峰、攝山長、葆生、攝山老農、五峰山人、五峰樵客,漢族,湖廣衡山人,系籍長州。文徵明侄子,性暴躁,好使氣罵座,少年時曾與叔徵明相訟,一度系獄。工畫山水,效王蒙,學“三趙”,筆力清勁,巖巒郁茂,布景奇兀,時以巧思發之,名在文徵明之下。

文森,字宗嚴,南直隸長洲縣人,歷慶雲、鄆城二縣縣令、禦史、南京太仆寺少卿。進為右僉都禦史,巡撫南贛,因病未赴任,奏準致仕,卒於家,年六十四,有《中丞集》。

陳霽,字子雨,號葦川,南直隸吳縣人。授編修,升南京翰林院侍講學士,充經筵講官,終國了監祭酒,被劾罷官,卒年七十五,有《玉堂集》、《歸田稿》等。

陳洪謨,字宗禹,號高吾,武陵人。授刑部主事,轉員外郎,改南京戶部員外郎,遷郎中,正德時出任漳州知府,有政績,擢雲南按察使,不畏強暴,為民除奸。升山東左布政使,改江西布政使,遷右副都禦史巡撫江西,節財愛民,拾遺致仕。召任兵部右侍郎,清理軍職貼黃,進左侍郎,後覆致仕,卒年八十二,有《治世餘聞》、《靜芳亭摘稿》、《高吾詩稿》傳世。

陳九疇,字禹學,曹州人。正德初,忤權閹劉瑾,謫陽山知縣,劉瑾敗,覆故宮,歷郎中,遷肅州兵備副使。世宗即位,進陜西按察使,擢右僉都禦史,巡撫甘肅。哈密滿速兒犯肅州、甘州,陳九疇率兵禦擊,報捷說滿速兒、牙蘭俱死於炮石下,實際上二人均未死,世宗已有所懷疑,封疆之獄起,世宗覽桂萼疏議,遂以邊臣欺罔,逮陳九疇入獄。桂萼等欲殺陳九疇,並株連楊廷和、彭澤,刑部尚書胡世寧力救,上疏言陳九疇保全肅州孤城功,陳九疇免死,謫戍極邊。居十年,赦還,死後,追贈忠襄。

陳沂,字宗魯,後改字魯南,號石亭,金陵人。嘉靖初,因與張璁、桂萼不合,乃致仕,卒年七十。少好蘇東坡詩,自號小坡。中年宗盛唐詩,文宗《史記》、《漢書》,與何景明、李夢陽等同屬覆古派,又與顧麟、王韋稱“金陵三俊”。

魏彬,正德、嘉靖年間的太監,起初在劉瑾手下,執掌三千營,後來劉瑾被殺,代掌司禮監,因敘寧夏功,被封都督同知,世襲錦衣指揮使。

魏校,字子才,一作子材,母為徐有貞之女,授南京刑部主事,改兵部郎中。嘉靖初,任廣東提學副使、江西兵備副使,改河南提學,升太常寺少卿,轉大理寺。

魏良輔,字師召,號此齋,晚年號尚泉、上泉,又號玉峰,新建人,歷官工部、戶部主事、刑部員外郎、廣西按察司副使。擢山東左布政使,三年後致仕,流寓於江蘇太倉,為嘉靖年間傑出的戲曲音樂家、戲曲革新家,昆曲始祖。對昆山腔的藝術發展有突出貢獻,被後人奉為“昆曲之祖”、在曲藝界更有“曲聖”之稱。

魏謙吉,字子惠,號槐川,北直隸柏鄉縣人。授監察禦史,歷甘肅、山西巡撫,進兵部右侍郎,總督陜西三邊軍務。性狂率,歷官無善狀,淫暴掊克,卒年五十二,贈右都禦史。

魏有本,字伯深,號淺齋,浙江餘姚縣人。以右僉都禦史巡撫河南,進南京刑部右侍郎,其後被命為右都禦史,總督漕運,未任即致仕歸田。

石永,字壽卿,號靜齋,北直隸威縣人。由中書舍人歷監察禦史、南陽知府、濱州通判、南京太仆寺丞、平陽知府。升都禦史,巡撫延綏,改南京大理寺卿,遷南京兵部右侍郎,進兵部左侍郎兼右僉都禦史,總督湖廣川貴軍務。不久,改戶部左侍郎,卒於官。為人剛直,為官廉潔,素以風裁著稱,死後家無餘積,時以為貞士。

師尚詔,河南農民起義首領,是明代河南省最大的一次農民暴動,僅40餘天隊伍就發展到數萬人,在豫東一帶產生很大影響。

石瑤,字邦彥,號熊峰,槁城人,世宗即位,改吏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入閣預機務。致仕卒於家,贈太保,謚文隱。

孫陛,字志高,號季泉,浙江餘姚縣人。授編修,遷右春坊、右中允,修《大明會典》。主持應天鄉試,升國子監祭酒,歷禮部左右侍郎,改吏部,進南京禮部尚書。卒於任,年六十,贈太子少保,謚文恪。

孫承恩,字貞甫,號毅齋,南直隸華亭縣人。授編修,官至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兼掌詹事府,因不滿世宗修仙,致仕,卒年八十一,贈太子少保,謚文簡,著有《讓溪草堂稿》等。

張鰲,字濟甫,號蒙溪,江西南昌縣人。授禮部主事,升浙江副使,提督學政,再歷廣東參政,福建按察使,官至南京兵部尚書,因南京振武營兵變一事被劾去官。

章拯,字以道,號樸庵,蘭溪人,累官至工部尚書。桂萼欲覆海運,章拯疏陳得失,此議作罷,南北郊議起,章拯極言不可,從此失世宗意。坐郊壇祭器缺供,落職而歸,不久令致仕,卒年七十,贈太子少保,謚恭惠。

牙蘭,又稱牙木蘭,明曲先衛人,幼年被吐魯番所掠,長而黠健,吐魯番速檀阿力以妹妻之,握兵用事,久為明朝西陲之患。因獲罪其主,率所部二千餘人降歸明朝,另有沙州帖木兒哥、吐巴番族,因不堪吐魯番歲征婦女牛馬,亦率其族屬數千帳歸附明朝,邊臣悉處之內地。

胡松,字汝茂,號柏泉,南直隸滁州人。幼嗜學,嘗輯古名臣章奏,慨然有用世志,設方略捕盜,民賴以安,遷南京禮部郎中,歷山西提學副使。上邊務十二事,力劾巡撫史道、總兵官王陛,並極陳招撫逃奔漠北壯士,給牛種,免田賦,以固邊陲。世宗嘉其忠懇,進左參政。然胡松此疏,為當事者所惡,及遷擢,不給以兵權,令於三關聽用,欲加陷害。後來,言官劾其建言冒功,虛議無補,遂斥為民,家居十餘年,屢薦屢罷。以趙文華所薦,起陜西參政,分守平涼,條陳嚴保甲、均賦稅、置常平、簡伉健數事,三遷至江西左布政使,以右副都禦史巡撫其地,奏設南昌、南豐、萬安三營,遣將鎮壓農民起義,進兵部右侍郎巡撫江西。後召理部事,進左侍郎,改吏部,遷南京兵部尚書,參讚機務。終代郭樸為吏部尚書。卒於官,年六十四,贈太子少保,謚恭肅,有《滁州志》、《唐宋元名表》、《胡恭肅集》等。

藍道行,山東有名的道士,同時相信當時王陽明學派,從山東來到京城,後被當時的內閣大學士徐階推薦給篤信道教的嘉靖帝,深得皇帝本人的信任,後因在嘉靖帝面前攻擊當時的內閣首輔嚴嵩,而受到嚴嵩的報覆,嚴嵩指使孫子嚴鴻亟設計藍道行入獄,並迫害致死。

陳圭,字世秉,南直隸合肥縣人,平江伯陳瑄後裔,嗣爵平江伯。領宿衛,掌京營僉書中軍府,被薦出鎮兩廣,督將討平封川等地農民起義,加太子太保。召入北京,掌後軍府,進總督京營戎政,提督京師外城工程,工成加太子太傅,卒於官,年四十六。贈太傅,謚武襄。

屠僑,字安卿,號東洲,浙江鄞縣人。世宗時,為都察院左都禦史,掌院事九年,加太子少保,歷官四十餘年,素以清正著聞。卒於官,年七十六,贈少保,謚簡肅,有《東洲雜稿》、《南雍集》等。

屠楷,字良植,號直齋,廣西臨桂縣人。授兵部主事,累官至南京工部兵尚書,後改官吏部,終南京兵部尚書,參與機務。仕宦三十餘年,持身守正,不樹黨營私,以病致仕,卒年七十二,贈太子少保,謚恭簡。

金獻民,字舜舉,號蓉溪,四川綿州人,祖籍松江府青浦縣,官至刑部尚書、兵部尚書,因大禮議事件獲罪罷職,追贈太子少保,謚“端簡”。

岑猛,廣西岑氏,明初以來世為土知府。岑猛與思恩岑浚構兵,岑浚攻陷田州,岑猛逃走,總督潘蕃率兵平定岑浚,經劉大夏議準,田州、思恩俱改設流官,降岑猛為千戶,徙福建。正德初,岑猛賄賂太監劉瑾,以同知攝府事,後從征江西,進指揮同知,岑猛不滿,自恃兵力,侵掠鄰境。巡撫都禦史盛應其上岑猛反狀,世宗命都禦史姚鏌調永順保靖兵,由都指揮沈希儀統領進討,沈希儀以岑猛妻翁岑璋為內應,殺其長子岑邦彥,設計誘殺岑猛,田州亂平。

桂勇,武舉起家,歷保定參將,擢江西副總兵,改京營,總兵薊鎮宣大,屢立戰功,改任大同總兵官,累官至後府右都督。

趙廷瑞,字信臣,號洪洋,直隸開州人,授給事中,累遷副都禦史巡撫陜西,進兵部右侍郎,巡撫如故。擢南京戶部尚書,未及行,改兵部尚書,以邊功晉太子少保,引疾求去,上疑其畏難避事,令革職閑住。

趙璜,字廷實,號西峰,安福人,授工部主事,改兵部,歷員外郎,濟南知府,政績大著。正德初,擢順天府丞,以不附劉瑾,被逮除名。後覆官遷右僉都禦史巡撫宣府。不久改調山東。再遷工部右侍郎總理河道,還佐部事。嘉靖年遷工部尚書。銳意厘革,中官不敢阻撓,得舉其職,與秦金齊名。

趙鑒,字克正,壽光人。邊帥久不進,上疏彈劾,又陳方略詳盡。於是將士奮勇,連戰皆捷。正德中,進右副都禦史巡撫甘肅,大修邊務,且諭吐魯番還哈密侵地。後歷任大理卿、南京刑部尚書、刑部尚書等。世宗作詩寵其行,卒年八十四,贈太子太保,謚康敏。

潘鑒,字希古,婺源人,授南京大理寺評事,累升四川左布政使,都察院右副都禦史巡撫四川,升工部右侍郎兼右僉都禦史督采大木,升右都禦史工部尚書,再起兵部尚書兼右副都禦史提督兩廣軍務兼理巡撫。

潘希曾,字仲魯,浙江金華人。因災異奏陳八事,指斥近幸,出核湖廣、貴州軍儲還,不賂劉瑾,劉瑾大怒,矯詔廷杖除名,劉瑾伏誅,起遷吏科右給事中。嘉靖中歷太仆卿,伏闕爭大禮,以右僉都禦史巡撫南贛,遷工部右侍郎總理河道,築長堤四十餘裏,期年而成。歷兵部左右侍郎,卒於官,年五十七,贈兵部尚書,有《竹簡集》及《奏議》傳世。

潘旦,字希周,號石泉,南直隸婺源人擢右副都禦史,撫治鄖陽,累遷至刑部右侍郎,以兵部左侍郎提督兩廣軍務。毛伯溫征討安南,潘旦弛疏力主撫降,不必出兵萬裏,疏下禮、兵二部,適其族父潘珍以諫言獲罪,尚書嚴嵩、張瓚遂絀其疏不用,命改潘旦為南京兵部,被迫致仕。

浦鋐,字汝器,文登人。嘉靖初,召為禦史,因疏言武定候郭勳奸貪,宜罷其兵權,忤旨,奪俸三月,以養母歸。母喪除,起掌河南道,以人訐其談論省署得失,坐罷。家居七年,廷臣交薦,起故官,出按陜西,連上四十餘疏,總督楊守禮請破格超擢,未報。楊爵下獄,浦鋐馳疏申救,其疏說:“臣惟天下治亂,在言路通塞。言路通,則忠諫進而化理成;言路塞,則奸諛恣而治道墮。”他認為楊爵“本以論郭勳獲罪,今勳奸大露”,楊爵“前言未為悖妄”。世宗大怒,命錦衣衛逮下詔獄,陜西民人遠近奔送,舍車下常萬人,皆號呼哭喊:“願還我使君”。鋐入詔獄,拷掠有加,除日覆杖之百,錮以鐵押,楊爵迎哭,鋐息已絕,徐張目曰:“此吾職也,子無然。”七日而卒。

梁震,新野人,襲榆林衛指揮使。進署都指揮僉事,協守寧夏興武營,尋擢延綏副總兵,進都督僉事。吉囊、俺答犯延綏,梁震大破於黃甫川,吉囊覆以十萬騎大舉入冠,梁震又大破於乾溝。俺答入犯,大破於宣寧灣、紅崖兒,斬獲甚眾,進左都督。毛伯溫督師,與梁震修鎮邊諸堡。

梁材,字大用,南京金吾右衛人。嘉靖初,起補雲南,歷貴州、廣東左、右布政使,時天下布政使以廉名著者,惟梁材與姚鏌二人而已。梁材三掌國計,砥節守公,猶如一日。世宗齋醮所用之龍涎香,物稀價貴,梁材遲遲未能購進,帝大不悅。時諸宮殿土木繁興,役使外衛班軍四萬六千餘人,翊國公郭勳猶以為不足,擬議再行雇募,梁材力言不可。郭勳遂劾其“變亂成法,侵牟職掌”。帝信之,謂梁材“沽名誤事,似忠實詐”,令其削職閑住。

舒汀,字紹安,福建省福州市侯官人。為人簡抗,重氣節,以行人選監察禦史,奉命按兩淮,按南直隸,鋤擊奸豪,風裁赫著。尋按浙,秉法懲惡,肅吏庇氓,矻矻猶昔。嚴嵩忌之,出汀為雲南副使,又以大計謫為判官,尋卒。

舒芬,字國裳,號梓溪,南昌進賢人,經學家,著有《舒文節公全集》,去世時年45歲。氣度不凡,體貌修養,恃其意氣而不肯屈於人下,嚴正不徇情,閑居時整天沒有厭倦的樣子,晚上就反思過失自責,把倡導和闡明成就獨到的學說作為自己的責任。

曾鈞,字廷和,江西進賢縣人。則廉疾俗,先後劾參讚尚書劉龍、翊國公郭勳、禮部尚書嚴嵩等,直聲震一時,後出為雲南副使,遷四川參政,平貴州苗民起事,進河南左布政使。以右副都禦史,總督河道,修築草灣河,減除徐、邳等處水患,工成,進工部右侍郎。治河四年,入為南京刑部右侍郎,致仕,家居十餘年卒,贈刑部尚書,謚恭肅。

賈應春,字東陽,號樵村,北直隸真定縣人。累官至右副都禦史巡撫陜西,進兵部右侍郎,總督陜西三邊軍務。築邊墻一萬一千八百餘丈,開屯田二萬頃,邊民頌其功,其後歷南京戶部尚書、刑部尚書、戶部尚書。時國用不足,賈應春上疏請令嚴催科,更漕政,不久致仕卒,贈太子太保。

賈詠,字鳴和,號南塢,河南臨潁人。以原官兼翰林學士入閣專理誥敕、掌參事府事,再遷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參預機務,進武英殿大學士,加少保兼太子太保。致仕,卒年八十四,贈太保,謚文靖。

都穆,字元敬,號南濠先生,蘇州吳縣人,金石學家、藏書家。少時交好書畫家唐寅,進士及第,授工部主事。轉禮部郎中,累遷太仆少卿,去世時年六十八歲,著有《金薤琳瑯》《南濠詩話》。

洪鐘,字宣之,自號兩峰居士,錢塘人,刑部尚書、工部尚書、左都禦史,總督川、陜、湖廣、河南四省軍務,與四川巡撫林俊,鎮壓農民軍。洪鐘召督漕運兼巡撫江北,告老還鄉,在家中逝世,嘉靖帝三次派使者諭祭,賜葬於錢塘西溪之東穆塢,墓碑王守仁撰寫,吏部尚書董圮篆額。王守仁還撰有《祭洪襄惠公文》,有子洪澄、洪濤。

熊過,自貢富順縣人,明朝“西蜀四大家”、“嘉靖八才子”之一。因議論朝政得罪皇帝,被罷官流放雲南,覆削職為民,卒於家。工詩文,與內江趙貞吉、新都楊慎、南充任瀚合稱明代“西蜀四大家”,又與陳束、王慎中、唐順之、趙時春、任瀚、李開先、呂高號稱“嘉靖八才子”。

熊浹,字悅之,號北原,江西南昌人。寧王宸濠將叛,密奏發之,出核松潘邊餉,副總兵張傑倚江彬之勢,累贓巨萬,濫殺啟釁,致死千戶以下至五百餘人,熊浹盡發其狀,張傑褫職。召修《明倫大典》,超擢右僉都禦史,協理院事,遷大理寺卿,尋遷右副都禦史。書成,轉左副都禦史,遂擢右都禦史,掌院事。因斷獄與東廠意相違,帝罪其忤旨,削籍家居。諫帝於禁中築乩仙臺,用仙箕語決威福,削職為民,遣官校押送回裏,時嚴嵩擅柄,諸曹受請囑如外府,獨熊浹不肯行,卒年七十七。

錢錞,字鳴叔,號鶴洲,湖廣鐘祥縣人。剛果放任,修城池,練士卒,備戰抗倭。倭寇三千餘進攻江陰縣城,錢錞提督狼兵,招募壯士,視死如歸,背城決戰,狼兵潰敗,錢錞提兵再戰,中伏身死,年三十一,贈光祿少卿,蔭錦衣衛百戶,立祠祭祀。

唐汝楫,字思濟,自號小漁,蘭溪人,唐龍子,以依附嚴嵩,得以進士第一及第,授修撰,官至右諭德。

唐樞,字惟中,號子一,人稱一庵先生,歸安人。言官劾李福達,不得獄辭要領,唐樞上疏,提出六“所疑”六“不用疑”,請朝廷明釋,以正福達之罪,因觸怒世宗,削職為民。從此回湖州老家從教,先借安定書院講學,後在湖州東門外營治“木鐘臺”,設帳講學。湖州知府張邦彥奉巡撫浙江監察禦史張憲之意,為唐樞建立書院,額題“吳興唐一庵書院”,唐樞在這裏講學十幾年直到辭世。

陶仲文,原名典真,湖北黃岡人,曾受符水於湖北羅田萬玉山,與邵元節為友。少時為縣掾,喜好神仙方術,嘉靖中由黃梅縣吏為遼東庫大使,秩滿至京師,寓邵元節邸舍。由邵元節推薦入朝,以符水哩劍,絕除宮中妖孽,得到世宗信任。

唐臯,字守之,號心庵,南直隸歙縣人。受命修《武宗實錄》,進官翰林院侍講,奉使朝鮮,還遷侍讀學士,卒於官,有《心庵文集》。

沈應龍,字翔卿,浙江烏程縣人。歷刑部主事、郎中,平冤獄數百人。巡撫山東,遇大饑荒,多次上疏請發錢糧救濟,救活饑民八十餘萬,及進南京刑部右侍郎,為兵科給事中殷正茂劾其貪墨不職,世宗遂令沈應龐回籍聽用,家居時中風死,年五十六,有《恤刑錄》等書。

沈仕,仁和人,工詩書畫,山水、花鳥均具神韻,書法以行草見長。

許宗魯,字東候,號少華,陜西鹹寧縣人。嘉靖初年,巡視湖廣學政,以義訓士,省中風氣為之一變,其後以右僉都禦史巡撫保定,再移撫遼東,甚得遼人信賴。被劾致仕歸裏,築草堂,積圖書,賦詩工書法,年七十死,著有《許少華集》、《遼海集》、《歸田集》等。

許讚,字廷美,號松臯,河南靈寶人,前吏部尚書許進之子,歷官大名府推官,禦史,編修,臨淄知縣,浙江僉事。歷升光祿寺卿,刑部侍郎。引疾乞休,忤旨,落職閑住,後贈少師,謚文簡。許讚,世家子,練習典故,然晚年頗以賄聞。

許紳,字大章,號警庵,南京人。嘉靖初,供事禦藥房,受知於世宗,累遷太醫院使,歷加工部尚書,領太醫院事。宮女楊金英等謀殺世宗,世宗氣已絕,許紳辰時下藥,未時忽作時,去紫血數升,遂能言,又數劑而愈,加太子太保,禮部尚書。未幾,許紳病不起,乃因懼怕世宗不能治愈驚悸所致,卒,賜少保,謚恭僖,官其一子,恤典有加。

許誥,字廷綸,號函谷山人,河南靈寶人。官翰林院檢討,以父許進忤劉瑾,謫全州通判,嘉靖初遷侍講學士,歷國子監祭酒、吏部右侍郎。卒於官,年六十四,贈太子太保,謚莊敏,有《通鑒綱目前編》。

許仲琳,號鐘山逸叟,應天府人,明朝小說家,相傳《封神演義》是由他編輯成書的。

鄒守遇,字君哲,福建莆田縣人。歷官江西學政、河南左布政。師尚詔農民起義軍攻陷歸德府,鄒守遇率兵進剿,因功進戶部右侍郎,奉命往陜西祭告山川,賑恤貧民,自陜回京時病死於河南。

鄒文盛,字時鳴,公安人,世宗即位,遷戶部右侍郎,不久轉左侍郎,遷南京都察院右都禦史,振揚風紀,吏民畏懼。

何天衢,字道亨,湖廣道州人,劉瑾用事,朝臣諂附,天衢恥與為伍,遂被劾中傷,禁錮家居,劉瑾死,起遷河南知府。嘉靖初,擢都禦史巡撫河南,再進工部右侍郎理易州山廠,卒於官,贈尚書。

何詔,字廷,號石湖,浙江人,授南京工部主事,改工部主事,遷員外郎、郎中,出任永平知府,擢廣西參政,擢福建右布政使。以右副都禦史巡撫保定,召任工部左右侍郎,修會通河,如期竣工,遷南京工部尚書。

何鰲,字巨卿,號沅溪,浙江山陰縣人。以諫阻武宗南巡被杖,聲名大著,議“大禮”,逆旨,被廷杖幾死,後歷官郎中、湖廣僉事、四川參議、江西左布政使。進右副都禦史、巡撫山東,改提督兩廣軍務,未幾,被劾貶官。覆官原職,總理河道,進刑部尚書。為人清正剛直,寬宏大度,有古代大臣之風,素為士論所推重,因病致仕。

詹榮,字仁甫,號角山,自少聰穎,博通經史,擅長書法,尤精篆書。

翟鑾,字仲鳴,號石門,北直隸順天人,祖籍山東諸城,官至內閣首輔。嘉靖繼位,升為禮部右侍郎,皇帝親賜“清謹學士”,以兵部尚書兼右都禦史,時已加少保、武英殿大學士,進少傅兼謹身殿大學士,卒於家,謚號文懿。

袁袠,字永之,號胥臺山人,南直隸蘇州府吳縣人,袁鼏第四子。五歲知書,七歲賦詩有奇語,廿四歲鄉試解元。張璁先看到他的考卷,非常賞識,力主取他為狀元,但其餘考官誤以為這份考卷出於他的黨羽之手,就共同商議,把他壓低為二甲一名進士。榜發後,張璁見到袁袠,道出緣由,不料袁袠耿直,既不道謝,更不答理,張璁大怒。後來袁袠主持河南鄉試,以選拔得人著稱,改任兵部武選司主事,整治舊弊,剛有所作為時,不料一天倉庫失火,這時張璁已入內閣,權勢更熾,就給袁袠加上縱火的罪名,把他逮捕入獄,要殺他而後快。關了幾個月,畢竟查無實據,但還把他謫戍湖州,經此橫禍,他看透了官場黑暗,後遇赦回家,他感嘆身世,與唐伯虎蒙冤曾被命謫湖州為吏役相仿佛,而伯虎文集當時已罕有流傳,於是他出資刻印《唐寅文集》。後來雖然他再次起用,也只沈浮下僚,如主事、僉事之類的小官,遂引疾歸,讀書於橫山,並築橫山草堂,卒年僅四十六歲,文徵明為他寫墓志銘。

焦棟,蒙古人,其曾祖父焦禮有膽略,精騎射,前後守寧遠三十餘年,以守邊有功,封東寧伯,世襲,提督五軍營兼掌中府,任職十年,改為湖廣總兵。

項篤壽,授授刑部主事,歷官兵部郎中。因母年邁,不能在京就任,改任南京考功郎中,母故後,調職赴京。時張居正改革朝政,項篤壽屢與張居正意見不合,由兵部郎中貶為廣東參議,即稱病辭官歸裏。性好藏書,與弟項元汴有同好,見秘冊則令書童傳抄,儲於藏書樓中。

鄭曉,字窒甫,小字阿文,號淡泉。海鹽武原鎮人,授職方主事。

寇天敘,字子惇,號塗水,山西榆次人。嘉靖初以功遷刑部右侍郎,改兵部右侍郎。

呂經,字道夫,號九川,寧州人。乾清宮災,上疏極論義子番道邊帥之害,遷吏科都給事中,覆極論馬升女弟入宮事,又劾方面最貪暴者四人,群小厭惡,謫為蒲州同知。世宗時,累官右副都禦史,巡撫遼東,以苛虐激起遼東兵變,調戍茂州,卒年六十九。

廖道南,字鳴吾,蒲圻人。纂修《明倫大典》,擢中允,充日講官,累官至侍講學士,卒於家。

餘光,江寧人,官廣東巡按禦史。議征安南,餘光上言,安南莫氏篡奪黎氏,猶如黎氏篡奪陳氏,不足深較,但當責以稱臣修貢,不必遠征,以疲中國。世宗咎其輕率,遂奪其俸,進廣東鄉試錄,禮部尚書嚴嵩摘其失誤,遂被逮削籍。

盛應期,字思征,號值庵,吳江人。累官右副都禦史巡撫四川,改撫江西,奏免雜賦,積谷備荒,深受百姓愛戴。進兵部右侍郎總督兩廣軍務,再任右都禦史治理黃河,後召回致仕。

高金,石州人,官兵科給事中。上疏言:“陛下臨禦之初,盡斥法王、國師、佛子,近又黜姚廣孝配亨享,臣每嘆大聖人作為,千古莫及。乃有真人邵元節者,誤蒙殊恩,為聖德累。”力主削邵元節真人號,並奪其師李得晟恩恤。世宗方欲受長生術,得疏大怒,立下詔獄拷掠,終以其言直獲釋,尋偕禦史唐愈賢稽核禦用監財物,劾奉禦李興侵蝕狀,置諸獄,後累官至蘇州兵備副使。

俞琳,字德彰,臨安人,擢監察禦史,所至發奸擿伏,不少顧避,貪橫斂跡,歷任鴻臚丞、鴻臚少卿、鴻臚卿,再遷禮部右侍郎仍掌鴻臚卿事,改工部右侍郎,兼右僉都禦史賑濟畿輔,事畢,遷禮部左侍郎掌通政司事。世宗即位,加太子少保,致仕,卒年七十六。

朱希周,字懋忠,號玉峰,昆山人,徙吳縣。孝宗喜其姓名,擢為第一,授修撰,進侍講,充經筵講官,屢遷禮部右侍郎。時方議“大禮”,數偕其長爭執,廷臣諫爭“本生”尊號,相率跪伏左順門,希周走告閣臣毛紀等,說:“群臣伏闕,公等能坐視乎?”亦偕群臣跪伏以請。世宗大怒,命希周與何孟春等俱待罪,而盡系庶僚於詔獄,後由左侍郎遷南京吏部尚書。大計京官,因與桂萼不協,乞休致仕,卒年八十四,贈太子少保,謚恭靖。

鄭宗仁,字體元,直隸任丘人,南京太仆寺少卿,陳馬政,深切時弊,改光祿卿。擢右副都禦史提督雁門等關兼撫山西,召為戶部右侍郞提督倉場,三年後兼左僉都禦史督宣大軍餉。世宗即位,以戶部尚書總督倉場,卒於官,年七十二。

彭澤,字濟物,號幸庵,蘭州人。世宗初,起兵部尚書,部事積壞已久,澤核功罪,杜幹請,兵政一新,以疾加少保致仕,後因張璁、桂萼方疾楊廷和,遂逮陳九疇廷訊,戍邊,澤覆奪官為民,家居郁郁而卒,謚襄毅。

俞諫,字良佐,桐廬人。嘉靖初,總督漕運,回院理事,卒年七十,贈太子太保,謚莊襄。

邊憲,字汝成,號桂巖,任丘人,授青州府推官,發奸讞獄如老吏,郡中畏服。擢監察禦史,出按山西,歷任浙江按察使、布政使。巡撫山東、寧夏,遇敵於花馬池紅兒山,五日七捷,累官至南京刑部尚書、左都禦史。

段朝用,合肥人,以燒煉仙丹交結翊國公郭勳。郭勳以段朝用所煉銀器百餘件進獻,說“所化銀皆仙物,用為飲食器,當不死。”用以供齋醮,則神仙可致。世宗以為這是祈天的結果,遂增郭勳歲祿百石。段朝用又獻銀萬兩助雷壇工費,世宗大悅,授其“紫府宣忠高士”。段朝用還請歲請銀數萬兩以資國用,世宗益喜,後其術不驗,其徒王子巖攻發其詐,世宗命逮子巖、朝用,付鎮撫司拷訊,朝用所獻銀,均為郭勳家物。郭勳罪死獄中,朝用乃向郭家索還賄賂,並捶死郭家廝役張瀾,覆上疏瀆奏,世宗怒,遂收朝用於法司論死。

葉經,字叔明,上虞人。嚴嵩在禮部時,因受秦、晉二王府宗人襲封重賄,被葉經揭發,故宿恨之。葉經以巡按山東禦史監鄉試,試錄上,大學士嚴嵩誣陷策語誹謗君上,以激世宗怒,下禮部參論,禮部尚書張璧畏嚴嵩勢,請逮考試官周鑛、提調布政使陳儒及葉經。葉經廷杖八十,削籍,創重而卒,自葉經杖死,彈劾嚴嵩者少有幸免。

祝雄,遼東人,起家世蔭,歷都督僉事。自山西副總兵遷鎮大同,以代梁震,後被劾解職。起鎮薊州,署都督僉事,善撫士卒,治軍嚴明,率子弟為士卒先。其子少卻,行法不貸,世宗書其名禦屏,為將三十年,布袍氈笠,不異卒伍。

田斌,山東農民起義軍首領,汶上人。與妻連氏,僧惠金等,以白蓮教組織農民起義。起義軍轉戰曹、濮、單、滕諸州縣,南及歸德、徐州、鳳陽一帶。後為治河都禦史魯瀚鎮壓,田斌及連氏等均被俘遇害。

孔聞韶,字知德,號成庵,衍聖公孔弘緒之子,孔子的第61世孫,襲封衍聖公。上奏朝廷:孔氏稅糧,在成化年間曾恩免三分之一,今聖裔貧困者甚多,乞盡蠲免,獲準。同年,又以尼山、洙泗書院及鄒縣子思書院,每年各有祀事,無人主持,奏請其弟孔聞禮主之,後授聞禮五經博士,專主子思書院祀事。奏準尼山、洙泗兩書院各設學錄一人,推薦孔族中賢者充任,聞韶與山東巡撫趙璜、僉事潘珍奏準將曲阜縣城從舊縣遷至闕裏周圍,以城衛廟,次年興工修築。

宋景,字以賢,江西奉新人,授睢州知州,改禦史,累升都察院右副都禦史總督南京糧儲,還理院事,升刑部左右侍郎,南京工、吏、兵三部尚書。

崔元,字懋仁,號岱屏,代州人,永康大長公主之夫,封爵至太傅兼太子太傅駙馬都尉京山候。世宗入繼帝位,崔元奉金符迎鑾於興王府,故寵眷隆渥,諸勳臣戚畹莫敢比望。

聞淵,字靜中,號石塘,鄞人,歷官禮部主事,刑部主事,考功郎中,文選郎中。嘉靖初,進應天府、順天府尹,累遷南京兵部、刑部侍郎,進南京刑部、吏部尚書。嚴嵩勢橫,侵奪部權,數以小過奪聞淵俸,以年七十,請乞致仕,家居十四年卒,贈少保,謚莊簡。

孟尚守,山東樂安縣人,聚眾起義,以二十餘騎突入日照縣城,執典史範邦彥、百戶李濟以去,又流動至邳州,被官軍圍在北門外玄武祠內,官軍縱火燒祠,孟尚守等盡被燒死。

端廷赦(1493-1552),字思恩,號虹川,南直隸當塗縣(今安徽當塗)人。正德十六年(1521)進士,歷任高安縣令、監察禦史,首先疏劾武定候郭勳驕橫。升右僉都禦史,多有政績,進吏部右侍郎,終南京右都禦史。嘉靖三十一年(1552)七月二十三日死於官,年六十。

戴鰲,字時重,號東石,浙江鄞縣人。歷任四川僉事,因逆時相被奪職,家居八年,覆起官為河南僉事,進左都禦史,巡撫四川,關心民瘼,革弊興利,被誣落職歸田,年六十七卒。

應槚,字子材,浙江遂昌縣人。歷任刑部主事、知府、山東布政使、右副都禦史兼山東巡撫、山西巡撫,進為兵部右侍郎,總督漕運。不久,以本職兼右僉都禦史,提督兩廣軍務,卒於官,年六十,贈兵部尚書。

史道,字克弘,號鹿野,北直隸涿州人。授兵科給事中,以左僉都禦史巡撫大同,創建城堡,又開始耕地數萬頃,進兵部侍郎,負責大同、宣府馬市。召回北京,官至太子少保、兵部尚書。

彭黯,字道顯,江西安福縣人。授禮部主事,官至兵部右侍郎,巡撫應天,總理江南稅糧。巡按直隸禦史孫慎疏劾彭黯在巡撫任上時,身居重任而不能出死力,以致倭患不止,地方受害,世宗大怒,命錦衣衛將彭黯械送至京,下獄嚴刑拷打,削職為民,不久死於家。

閔如霖,字師望,號午塘,浙江烏程縣人。歷編修、右中允、左諭德、侍讀學士、太常少卿,掌國子監祭酒,升吏部侍郎,官至南京禮部尚書,醇謹有文。科道官陳志、趙鉞等以考察拾遺,劾其不職,被勒令致仕,卒年五十七。

盧紳,字汝佩,號書庵,陜西鹹寧縣人。歷官遂寧知縣、工部主事、郎中、湖廣副使,終南京戶部尚書。科道官趙鉞、陳志等以考察拾遺,劾其不職,與南京禮部尚書閔如霖等一起被勒令致仕,卒於家。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