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改革營制——王邦瑞
關燈
小
中
大
第七十三章 改革營制——王邦瑞
王邦瑞,字維賢,或作惟賢,號鳳泉,河南宜陽人,祖籍山西夏縣,明代中期大臣。登進士第,改庶吉士,出為廣德知州,嘉靖中屢遷吏部左侍郎。俺答兵臨京師,他總督九門,因兵部尚書丁汝夔被逮下獄,遂攝兵部,兼督團營。韃靼兵退,改兵部左侍郎,專督營務,條上興革六事,言宦官典兵,為古今大患,請盡撤提督監槍者。後被仇鸞構陷,以忤旨罷官,家居十年。有《王襄毅公集》傳世。
王邦瑞,年輕時就有氣量和才識,作諸生的時候,山東盜匪興起,王邦瑞曾向知府上呈剿寇的十四條策略。王邦瑞登進士第,改庶吉士,因與王府有關系,被外授為廣德知州。
嘉靖初年,王邦瑞因祖父去世而離職,後補任滁州,經多次升遷至南京吏部郎中,調任陜西提學僉事。其後因貢入國子監的生員有五人以上,考試不合格而獲罪,被貶為濱州知州,再遷任固原兵備副使。涇、汾大盜李孟春,流竄搶劫黃河東、西,王邦瑞剿平了他們。因祖母去世離職,守喪期滿,又擔任陜西提學,轉任陜西參政,因母親去世離職。再被起用提升為右僉都禦史,巡撫寧夏。敵軍乘河水結冰進犯,王邦瑞設伏將其擊敗,後改任南京大理寺卿,未上任,又被召為兵部右侍郎,改任吏部右侍郎,旋即進升為吏部左侍郎。
“庚戌之變”發生,韃靼俺答進犯北京,王邦瑞奉命總督京城九門。他把禁軍駐紮在城外,以巡捕軍駐守東、西長安街,大開城門,接納四郊躲避韃靼軍的百姓。不久後,兵部尚書丁汝夔被下獄,朝廷命王邦瑞代攝兵部尚書,兼督十二團營。京師取消戒嚴之後,王邦瑞請求獎懲各將功過,並且疏浚九門濠溝,世宗允許。王邦瑞見軍營制度長期松弛,上疏極言團營之弊,世宗納其言,遂罷十二團營,恢覆三大營建制,由鹹寧侯仇鸞統管,並改王邦瑞為兵部左侍郎,專督營務。又疏言宦官典兵為自古以來之大害,盡撤宦官監軍,世宗亦從之。他又舉前編修趙時春、工部主事申旞通曉軍事,請求將二人改至兵部任職,協理京營事務。不久後,世宗因所召兵部尚書翁萬達遲遲未至,於是命王邦瑞接任兵部尚書,他在任上,曾上疏條列安定天下的十二件事。
此後,仇鸞向世宗誣陷王邦瑞,使其對王邦瑞的信任減少。恰逢仇鸞奏請革除薊州總兵官李鳳鳴、大同總兵官徐玨的官職,而舉薦京營副將成勳代替李鳳鳴,密雲副將徐仁接替徐玨。世宗直接下達中旨,王邦瑞說:“朝廷改換將帥,必須要采納公卿的意見,由陛下決斷,以此來謹慎防止和杜絕禍亂的苗頭,來表示臣下不敢專斷。況且京營大將與各鎮將領互不管轄,為什麽為了京營,卻貶斥各鎮守將。如今曲從仇鸞的請求,臣擔心九邊將帥都奔走依附,這不是國家的福分。”世宗不悅,下詔責備王邦瑞。仇鸞又想節制邊將,停止修築薊鎮的邊墻,王邦瑞堅持不同意。仇鸞愈加憎恨王邦瑞,更加進讒誣陷他。適逢王邦瑞又上疏陳述剿撫大計,世宗於是下詔將其免職,讓他以普通官吏的身份辦理事務。數日後,王邦瑞在大計時自我陳述,最終被除名,由趙錦接任。
王邦瑞離職後,仇鸞更加專橫,又與內閣首輔嚴嵩爭寵失和,被陸炳揭其私及不軌之事,在被革職後憂懼而死,趙錦也被貶戍邊關,世宗在此後逐漸思念王邦瑞。京營缺人,世宗說:“非王邦瑞不可。”於是起覆王邦瑞原職,王邦瑞到職後,上書根據具體情況辦理的幾件事,都被世宗允許施行。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王邦瑞,字維賢,或作惟賢,號鳳泉,河南宜陽人,祖籍山西夏縣,明代中期大臣。登進士第,改庶吉士,出為廣德知州,嘉靖中屢遷吏部左侍郎。俺答兵臨京師,他總督九門,因兵部尚書丁汝夔被逮下獄,遂攝兵部,兼督團營。韃靼兵退,改兵部左侍郎,專督營務,條上興革六事,言宦官典兵,為古今大患,請盡撤提督監槍者。後被仇鸞構陷,以忤旨罷官,家居十年。有《王襄毅公集》傳世。
王邦瑞,年輕時就有氣量和才識,作諸生的時候,山東盜匪興起,王邦瑞曾向知府上呈剿寇的十四條策略。王邦瑞登進士第,改庶吉士,因與王府有關系,被外授為廣德知州。
嘉靖初年,王邦瑞因祖父去世而離職,後補任滁州,經多次升遷至南京吏部郎中,調任陜西提學僉事。其後因貢入國子監的生員有五人以上,考試不合格而獲罪,被貶為濱州知州,再遷任固原兵備副使。涇、汾大盜李孟春,流竄搶劫黃河東、西,王邦瑞剿平了他們。因祖母去世離職,守喪期滿,又擔任陜西提學,轉任陜西參政,因母親去世離職。再被起用提升為右僉都禦史,巡撫寧夏。敵軍乘河水結冰進犯,王邦瑞設伏將其擊敗,後改任南京大理寺卿,未上任,又被召為兵部右侍郎,改任吏部右侍郎,旋即進升為吏部左侍郎。
“庚戌之變”發生,韃靼俺答進犯北京,王邦瑞奉命總督京城九門。他把禁軍駐紮在城外,以巡捕軍駐守東、西長安街,大開城門,接納四郊躲避韃靼軍的百姓。不久後,兵部尚書丁汝夔被下獄,朝廷命王邦瑞代攝兵部尚書,兼督十二團營。京師取消戒嚴之後,王邦瑞請求獎懲各將功過,並且疏浚九門濠溝,世宗允許。王邦瑞見軍營制度長期松弛,上疏極言團營之弊,世宗納其言,遂罷十二團營,恢覆三大營建制,由鹹寧侯仇鸞統管,並改王邦瑞為兵部左侍郎,專督營務。又疏言宦官典兵為自古以來之大害,盡撤宦官監軍,世宗亦從之。他又舉前編修趙時春、工部主事申旞通曉軍事,請求將二人改至兵部任職,協理京營事務。不久後,世宗因所召兵部尚書翁萬達遲遲未至,於是命王邦瑞接任兵部尚書,他在任上,曾上疏條列安定天下的十二件事。
此後,仇鸞向世宗誣陷王邦瑞,使其對王邦瑞的信任減少。恰逢仇鸞奏請革除薊州總兵官李鳳鳴、大同總兵官徐玨的官職,而舉薦京營副將成勳代替李鳳鳴,密雲副將徐仁接替徐玨。世宗直接下達中旨,王邦瑞說:“朝廷改換將帥,必須要采納公卿的意見,由陛下決斷,以此來謹慎防止和杜絕禍亂的苗頭,來表示臣下不敢專斷。況且京營大將與各鎮將領互不管轄,為什麽為了京營,卻貶斥各鎮守將。如今曲從仇鸞的請求,臣擔心九邊將帥都奔走依附,這不是國家的福分。”世宗不悅,下詔責備王邦瑞。仇鸞又想節制邊將,停止修築薊鎮的邊墻,王邦瑞堅持不同意。仇鸞愈加憎恨王邦瑞,更加進讒誣陷他。適逢王邦瑞又上疏陳述剿撫大計,世宗於是下詔將其免職,讓他以普通官吏的身份辦理事務。數日後,王邦瑞在大計時自我陳述,最終被除名,由趙錦接任。
王邦瑞離職後,仇鸞更加專橫,又與內閣首輔嚴嵩爭寵失和,被陸炳揭其私及不軌之事,在被革職後憂懼而死,趙錦也被貶戍邊關,世宗在此後逐漸思念王邦瑞。京營缺人,世宗說:“非王邦瑞不可。”於是起覆王邦瑞原職,王邦瑞到職後,上書根據具體情況辦理的幾件事,都被世宗允許施行。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