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四十章正德臣將——谷大用、魯麟等

關燈
第四十章 正德臣將——谷大用、魯麟等

谷大用,明代宦官,武宗朝內侍“八虎”之一。提督西廠,與其他宦官劉瑾、馬永成、丘聚爭寵,勢傾中外,專橫跋扈。河北爆發劉六、劉七領導的農民起義,武宗以他總督軍務,與伏羌伯毛銳、兵部侍郎陸完率京營鎮壓起義。在起義軍的打擊下,他竟征調遼東、宣府、大同、延綏四鎮邊軍入操京師,號稱“外四家”,開了調操邊軍的先河。

魯麟,明中期將領,西大通人。韃靼進占永昌,因失職被貶,武宗立,覆率兵協戰鎮守甘肅。

焦淇,東寧伯焦俊子,蒙古人,嗣伯,嘗分典京營。正德中,賄劉瑾,出鎮兩廣。

談綱,字憲章,號勿軒,直隸常州府無錫縣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曾祖父談禮,祖父談紹,曾任贈監察禦史,父親談覆,母親茹氏,兄談經,配朱氏及錢氏,育有二子一女,女兒談允賢為當時的女名醫。

尹直,字正言,沙村鎮高壟村委尹家村人,為翰林院正七品編修。歷任翰林學士、兵部尚書、太子太保,修《英宗實錄》。

朱佑枔,河南省懷慶府河內縣人,是追封僖王朱見滋嫡第一子,簡王朱祁锳嫡長孫,明朝第三代鄭王。

朱厚煒,明孝宗朱佑樘的次子,生母為孝康敬皇後張氏,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唯一的弟弟,追謚蔚悼王,年僅一歲。

朱妙端,明代女詩人,字仲嫻,又字令文,號靜庵,海寧人。出身書香門第,幼穎悟,工詩,年十三喪父,後嫁教諭周濟,濟死於福建光澤任所,她扶柩而歸。晚年隨子遷居江寧,年八十餘卒,著有《靜庵集》。

劉良女,太原人劉良之女,又稱劉美人、劉夫人,明代山西大同梅龍鎮人。大同第一美女。《明實錄》與《稗說》的記載完全不相同,第一種說法是劉良女本是太原晉王府樂工楊騰的妻子,武宗喜她色藝俱佳,封為夫人。第二種說法是他本是是大同代王府上有名的歌姬,後成為成為武宗一生中最寵愛的女人。《客窗閑話》中李鳳姐正是以劉良女為原型的。

藍廷瑞,四川農民起義首領,保寧人,又名藍五。與鄢本恕、廖惠率眾起義,稱順天王,擁眾十萬,鄢本恕稱刮地王,廖惠稱掃地王,下置四十八總管,後轉戰川、陜、湖廣三省。明廷派刑部尚書兼左都禦史洪鐘總制湖廣、陜西、河南、四川軍務進行鎮壓,他率眾由陜西漢中入大巴山,游擊於蓬、劍之間。六年,兵敗,與鄢本恕等以假降尋求緩機,在四川東鄉附近遇伏被殺。

袁宗臯,字仲德,湖廣石首縣人。世宗在興獻王府時,被選為長史,歷江西按察使,隨世宗入京師,驟顯富貴,進官吏部侍郎。升為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入預機務。入閣四月,無所建樹,年六十九。

張憲,字廷式,江西德興人。進士,授吏部主事,歷員外郎中,升山東參政、浙江右布政使,順天府尹、工部右侍郎,總理易州山廠,又兼右僉都禦史,理兩浙、福建鹽法,九年考績升右都禦史,後召入理院事,改南京都察院,遷南京禮部尚書,劉瑾柄政,勒令致仕,劉瑾誅,最先召用,改南京工部,張憲在考功最久,課核明審,薦士多不識面。歷官四十餘年,端謹長厚。

王敞,字漢英,號竹堂,江寧人。進士,授刑科給事中,歷左、右、都給事中,升通政司參議、通政使。兵部左侍郎仍掌通政司事,初署兵部侍郎事,擢兵部尚書署部事,加太子少保。

陳勖,字時勉,山東單縣人。進士,授戶部主事,遷員外郎、郎中,廉平頗著。擢通政司右參議、右通政,閱視山西寧武三關邊務,還升左通政。劉瑾伏誅,覆官提督京儲,正德六年正月還理部事,七月十七日卒。

劉杲,字世熙,長洲人,進士,累遷至湖廣按察副使、三遷至江西左布政使。天下朝覲官,劉瑾皆索重賄,劉杲無所與,力拒不應,士論稱其剛正。劉瑾伏誅,以時望當遷擢,而劉杲極力乞罷,加右副都禦史致仕。

陳鎬,字宗之,號矩庵,浙江會稽人。進士,授禮部主事,改南京吏部,遷員外郎、郎中、山東按察副使提督學校,轉江西參政,擢湖廣右布政使。進右副都禦史巡撫湖廣。

董傑,字萬英,號五城,涇縣人。進士,授沔陽知州,謫四川行都司知事,不久覆職改鈞州。入為刑部員外郎署郎中事,出為保定知府,歷山東右參政、河南右布政使、湖廣左布政使。以右副都禦史巡撫江西,卒於官。

孫春,字一元,河南尉氏人。進士,授戶部主事,歷員外郎、郎中,出任鞏昌知府。後擢貴州右參政,廣西左右布政使,遷應天府尹。

王鼎,字器之,號新齋,定遠人。進士,授上饒知縣,改樂陵,遷監察禦史,升大理丞、少卿,後謫保昌知縣,歷同知、僉事,入為順天府尹。有《兩臺諫草》、《巡吳錄》、《新齋雜稿》等。

魏英,字士華,號赧古,浙江慈溪人。進士,授南京太常博士,擢監察禦史。歷任湖廣按察副使、江西右布政使、雲南左布政使。遷右副都禦史巡撫貴州,有《赧古集》。

姜洪,字希範,號敬齋,直隸廣德人。進士,授盧氏知縣,擢監察禦史,陳時務八事,彈劾不避權貴,謫夏縣知縣,遷廣西桂林知府、雲南左參政、山西右布政使。不附劉瑾,被矯詔罷歸。覆罰米輸邊。劉瑾伏誅,起遷山東左布政使。以右副都禦史巡撫山西,六月二十二日卒於官。

張鳳,江西宜春人。進士,授江浦知縣,改知新城、長樂、內黃。遷太平知府,謫沂州知州,再升雲南知府,以參政署思南知府事。入為南京太仆寺少卿,升南京右僉都禦史提督操江,改撫蘇松,擢右副都禦史改巡撫山東。

儲瓘,字靜夫,號柴虛,泰州人,九歲能文。進士,授南京吏部主事,遷郎中,後改京師吏部郎中,評薦賢否務協公論。歷任太仆寺少卿、太仆寺卿。改右僉都禦史總南京糧儲。升戶部左右侍郎,改南京戶部左侍郎,卒於官,年五十七。

傅珪,字邦瑞,號北潭,保定清苑人。進士,選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與修《會典》、《孝宗實錄》,先後升左中允兼編修、左諭德兼侍講、教庶吉士、充日講官。劉瑾借故降其為修撰。後又遷左中允、歷侍講學士、翰林院學士、吏部左右侍郎。遷禮部尚書。貌類木訥,及當大事,毅然不可奪。有《北潭集》、《傅文毅公集》。

王哲,字思德,吳江人。進士,任監察禦史,巡按江西,劾太監董讓怙惡驕縱。寧王宸濠畏而斂跡。後擢右僉都禦史巡視江西。

何鑒,字世光,號五山,浙江新昌人。進士,授宜興知縣,遷監察禦史,彈劾不避權貴。出任河南知府,賑貧民,條行荒政十事。遷山東參政,歷四川左右布政使,以右副都禦史巡撫江南,改撫山東,召回任刑部侍郎。擢南京刑部尚書,參預機務,召任兵部尚書,卒,年九十。

李士實,字若虛,江西南昌人。進士,授刑部主事,遷員外郎、郎中,出任按察副使提學浙江。累擢山東左布政使,進右副都禦史,召任刑部侍郎。以右都禦史巡撫鄖陽。召還理南京都察院事,改京師都察院。

張泰,字世亨,肅寧人,進士,授鄒縣知縣。遷監察禦史,巡視河東鹽課,改按蘇松。升陜西按察副使,飭洮州、岷州兵備,不久遷按察使、山西右布政使、陜西左布政使。遷右副都禦史巡撫陜西。次年召為大理卿。忤劉瑾罷歸。升右都禦史總制陜西等處軍務。

張敷華,字公實,號介庵,江西安福人。與林瀚、林俊、章懋稱南都四君子。授兵部主事,遷郎中,出任浙江右參議、右參政、右布政使。弘治初擢湖廣左布政使。再遷右副都禦史巡撫山西,改撫陜西、後任南京兵部右侍郎,進右都禦史總督漕運兼撫鳳陽等處。權貴幹請,悉拒不納,改理南京都察院事,遷南京兵部尚書。回京師任左都禦史,以救韓文忤劉瑾,被令致仕。有《介軒集》。

楊守隨,字維貞,號貞庵,又號文湖,鄞縣人。授監察禦史,巡按江西,所至以風采見憚。升任應天府丞。由南京右僉都禦史,遷南京大理寺卿。改京師大理寺卿。遷工部尚書仍理大理寺事。遇事持法不撓。以救戶部尚書韓文忤劉瑾,被令致仕,後又被捕入獄,罰米千石。劉瑾伏誅,覆官仍致仕。

劉璋,字廷信,號梅坡,福建延平人,升右副都禦史總督漕運兼撫鳳陽等處,鹽法、馬政亦所規劃。後改撫鄖陽、四川。召任工部右侍郎,改戶部,任戶部左侍郎,同年冬升南京禮部尚書。弘治七年召還京師任工部尚書。有《梅坡集》。

冀倚,字汝畢,揚州人。授戶部主事,歷員外郎、郎中,以歲饑賑濟河間革府,征偏頭關督餉有功,加俸一級。累遷應天府丞、南京太仆卿、應天府尹。曾陳邊務及捕盜輯民二十餘事,頗見來納。坐言官論劾致仕。

張彩,字尚質,號西麓。安定人。得劉瑾賞識、重用,覆為吏部文選司郎中,繼任右僉都禦史。以吏部左侍郎升吏部尚書,後加太子少保銜。

胡拱辰,字共之,浙江淳安人,進士,出為黟縣知縣,有惠政,擢禦史。景泰初,出為貴州左參政,歷廣西、四川左右布政使。拜南京右副都禦史,提督操江。遷兵部右侍郎,尋改左副都禦史總理糧儲,再改南京工部尚書,節財省事,人皆稱之,為言官所劾致仕。

李裕,字資德,號古澹,江西豐城人,進士,授禦史。天順年間,石彪濫報功,詔李裕往核實,石亨給李裕寫信,李裕將信燒掉,從實報上,由是有強直之名,擢山東按察使。成化初,遷陜西左布政使、順天府尹,皆有治績。進右副都禦史,總督漕運兼巡撫江北諸府,遷工部尚書。後為李孜省之薦遷吏部尚書,言官以此彈劾李裕,李裕心不平,寫《辯誣錄》。

熊翀,字騰霄,號止庵,河南光州人。進士,授武進知縣。歷遷監察禦史、山西按察副使。遷右僉都史撫山東,進右副都禦史改撫陜西。遷工部右侍郎,改兵部。遷南京戶部尚書。

金澤,字德潤,南京人,進士,授刑部主事,改南京,遷員外郎、郎中。歷任四川右參議、右參政、廣東左右布政使。設南贛巡撫,以右副都禦史充任其事。升南京刑部右侍郎,再改南京兵部。升南京右都禦史掌院事,卒。

楊守趾,字維立,號碧川,鄞縣人。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歷任侍讀、左春坊左諭德、侍讀學士署院事,南京吏部右侍郎。至京,覆留參纂《會典》,書成進左侍郎,進吏部尚書致仕。正德七年八月卒,年七十七。有《碧川文選》、《浙之三會錄》、《困學闐聞錄》。

徐源,字仲山,號淑園道人,長州人。進士,授工部主事,改兵部,遷員外郎、郎中。出任廣東參政,升浙江右布政使、湖廣左布政使,遷右副都禦史巡撫山東。為人修飭。與物無競。至仕後,兩被劉瑾誣陷,以至除名,後瑾伏誅,覆官。

樊瑩,字廷璧,浙江常山人,天順末年進士,有病歸裏。後授行人,擢禦史,出知松江府,能體百姓之苦。弘治初擢河南按察使,安撫黃河災民,清除田賦積弊。遷應天府尹。遷南京工部右侍郎,尋改右副都禦史巡撫湖廣,未幾以病致仕,家居七年,以中外交薦起原官撫治鄖陽,尋改南京刑部右侍郎。出視雲貴,罷免文武不職者一千七百餘人,猶為劉瑾所誣。

韓重,字淳夫,號拙齋,山西降州人。授禮科給事中,累進都給事中,遇事敢言,諫萬貴妃之過寵、斥西僧之煽惑,人為悚懼。後歷任陜西右參政、右布政使、順天府尹。遷右副都禦史巡撫遼東。首劾宦官梁玘,官民稱快。改湖廣巡撫。行南京工部尚書,被劉瑾忌恨。

王敕,字懋綸,山東歷城人。授翰林院編修,坐貶降州判官。遷四川提學按察僉事,九年後遷河南提學按察副使,遷南京國子監祭酒。考察自陳致仕,其性敏悟,博學多能,然以才自負而不檢於行。

曲銳,字朝儀,山東萊陽人。授大理寺評事,遷寺副。出為福建、四川按察僉事、松潘兵備副使,改河南,擢陜西按察使。以右僉都禦史巡撫寧夏。召還任南京禮部右侍郎。再以右副都禦史巡撫寧夏。曲銳屢升,劉瑾怒其不謝己,遂勒令其以舊任冠帶閑住,劉瑾伏誅,覆其官階致仕。

文貴,字天爵,號松齋,湖廣湘鄉人。累官至陜西左布政使,遷右副都禦史巡撫延綏。遷兵部左侍郎理部事,兼左副都禦史總制宣大等處軍務,改右都禦史巡撫大同,後卒於家,年九十餘。

屠滽,字朝宗,號東山,浙江鄞縣人。授監察禦史,巡按四川、湖廣,皆有聲績。且明法律、善折獄。每奏獄事,舉筆立就,不須竄易,以材能稱於時。超擢僉都禦史,改南京右都禦史。弘治改元,奉命總制兩廣軍務,不久召還掌院事,進左都禦史,加太子少保,升吏部尚書,加太子太保、太子太傅,仍掌院事。

才寬,字汝勵,遷安人。授商河知縣,闊達無羈,遇事裁決無滯。歷任石州知州,潞州知州,南京刑部員外郎、郎中,淮安、西安知府,山西右參政,官至河南左右布政使。遷右副都禦史巡撫甘肅,改陜西,未任而遷刑部左侍郎,改兵部左侍郎。劉瑾喜其才,遷工部尚書,兼右都禦史總制陜西三邊軍務。禦虜花馬池,出塞外。次日追擊至羱羊泉,斬四級,虜群集而至,中箭而死,贈太子少保,謚襄湣。

吳洪,字禹疇,號立齋,吳江人。授南京刑部主事,歷廣東按察副使,厘革奸弊,有治績。遷福建按察使,矯矯有風節。遷太仆寺卿,改工部右侍郎督理易州山廠,召回進工部左侍郎理部事,任南京刑部尚書。

王綸,字朝言,山東濱州人。授禮科給事中,改戶科,出任江西右參議,累官至湖廣左布政使。遷南京禮部右侍郎。遷左副都禦史巡撫大同。以杖斃二人逮下獄削籍。

張元禎,字廷祥,號東白,江西南昌人。天順四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預修《憲宗實錄》,遷左讚善,上疏勸行王道,遷南京侍講學士,後召任詹事。武宗即位,進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學士。有《東白集》。

魏紳,字廷佩,山東曲阜人。授刑部主事,廣西有冒外戚者,事覺被逮,皆避不敢訊問,魏紳一審而得其假冒情狀。遷大理丞、遷右僉都禦史巡撫山西,改撫應天,遷右副都禦史。召回任刑部右侍郎。

林元甫,初名普長,字元甫,以字行,更字秉仁,號豫齋,福建莆田人。授工科給事中,言事忤旨,調外任,後覆遷都給事,出任山東參政。由陜西左布政使遷右副都禦史巡撫四川,改貴州、雲南。

楊時暢,字知休,陜西鹹寧人。修《憲宗實錄》,升修撰,充經筵講官,改右賛善、左諭德、侍講學士,終官太常寺少卿兼侍講學士。美風儀、善談論,有幹濟才,且以孝友聞名。

王儼,字民望,號畏齋,華容人。歷成都知府,治行為天下第一。擢陜西右布政使。累遷右副都禦史巡撫山東。遷戶部右侍郎。進左侍郎,核外戚侵民官地數萬頃,奏戍其監奴於邊。後以劉瑾誣陷逮捕入獄,謫戍遼東,劉瑾伏誅,赦還而卒。

李孟旸,字時雍,號南岡,河南睢州人。授戶科給事中,遷都給事中。歷任湖廣左參政、廣西布政使。遷右副都禦史總督南京糧儲,擢左副都禦史,遷戶部右侍郎理部事,遷左侍郎,再升南京工部尚書。有《南岡吟稿》。

李貢,字維正,號舫齋,江西吉水人。授戶部主事,遷員外郎,改刑部升郎中,出任山東按察副使、福建按察使、陜西右布政使、山西左布政使。以右副都禦史巡撫遼東,十月忤劉瑾致仕且罰米。劉瑾伏誅,於正德五年九月起覆原官巡撫順天,兼撫薊州等處兵備,修通州城,築古北口邊。遷兵部右侍郎,有《舫齋集》。

張遇,河南項城縣人。授潞城知縣,歷南京監察禦史、湖廣按察司副使,浙江按察使,山東布政使。順天府尹。進工部右侍郎,總理易州山廠,張遇為人庸鄙無才能而善緣勢,在山廠侵牟無厭。改為戶部右侍郎,提督倉場,未即任。

王寅,字敬夫,號敬齋,北直隸容城縣人。歷任大理寺右評事、大理寺副、福建按察司僉事、陜西副使、廣西按察使、四川右布政使、太仆寺卿。進工部右侍郎,專理易州山廠。改戶部右侍郎,遷刑部右侍郎。因病致仕,為人馴謹篤實年五十七。

夏昂,字景德,號懋齊,南直隸吳縣人,占籍順天府宛平縣。授工科給事中,升右給事中,歷禮科左、右給事中、湖廣右參議、福建右參政、江西左、右布政使、南京太仆寺卿。進右副都禦史,總督南京糧儲。遷工部左侍郎。為人醇謹剛直,居官以廉著稱。

田景賢,字宗儒,號西郭,北直隸涿州人。歷戶科給事中、通政參議,官至禮部尚書。時劉瑾竊弄權柄,陷害大臣,田景賢剛正自持,不阿權貴。後加太子少保,署太常寺事。因病謝職,年七十四。

歐陽旦,字子相,江西安福縣人。授休寧縣令,升監察禦史,歷湖廣按察司僉事、浙江副使,布政司參政、左、右布政使、進應天府尹,終南京都察院右副都禦史。為人純謹,有文名。在湖廣、浙江提督學政以寬厚得士心。入仕三十餘年,貶議不及其身。知恩報德,鄉裏重之。

楊茂元,字志仁,號麟洲,浙江鄞縣人。授刑部主事,歷郎中,出為湖廣副使、山東副使。弘治中,因疏劾太監李興,被貶為長沙府同知。不久,去官歸裏。覆起為安慶府知府,升廣西右參政、雲南左、右布政使。進右副都禦史,巡撫貴州。改南京都察院,終刑部右侍郎。楊茂元遇事敢言,不媚權貴。有《麟洲存稿》。

王雲鳳,字應韶,號虎谷,山西和順縣人。授禮部主事,歷郎中,劾太監李廣,被貶為陜州知州。李廣失敗,王雲鳳起為陜西提學副使,任山東按察使,升國子祭酒。改為南京通政使,進右僉都禦史,巡撫宣府,再改清理兩浙、福建鹽法,因病致仕。博學力行,居無懶容,儼然終日,與尚書王瓊、喬宇並稱為河東“三鳳”。俱為名臣。

陳天祥,字元吉,南直隸吳江縣人。授青州府推官,升禦史。遷陜西西安知府,有治績,民立生祠祀之。進山東按察副使,整頓天津兵備,鎮壓劉六、劉七農民起義,進太仆少卿。再進左僉都禦史,巡撫貴州兼督軍務,討平苗民起事,進左副都禦史,提督三邊軍務。

王宸,字具贍,其先河南郟縣人,因從軍入籍於北直隸真定。授吏科給事中。時遼東守臣妄殺夷人冒功,王宸奉命往案,予以懲辦。未幾,遷刑科左給事中、禮科都給事中。改吏科都給事中,升光祿寺少卿,轉為南京太常少卿,升南京光祿寺卿,進為應天府府尹。

魏英,字士華,號赧古,浙江慈溪縣人。歷官禦史、湖廣按察副使、江西右布政使,終巡撫貴州右副都禦史。致仕歸。有《赧古集》。

丁鳳,字應韶,北直隸蠡縣人。授戶部主事,歷鴻臚寺丞、少卿、南京鴻臚寺卿、應天府尹。進右副都禦史,總理南京糧儲。召入為通政使,官至兵部右侍郎。以病致仕,

靳貴,字充道,號戒庵,南直隸丹徒縣人。累官至禮部右侍郎。劉瑾擅權於政時,靳貴被調為光祿寺卿。後覆原官,進太子太保、戶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在朝侃侃敢言,略無顧忌。主持科舉考試,崇雅斥浮。但在內閣三年,無所建樹。為言官所劾,遂要求乞休,詔準。

陳恪,字克謹,號矩齋,浙江歸安縣人。授宿松縣令,升禦史。正德初,官江西副使,逆劉瑾,被革職除名,後覆官為貴州副使、提督威清等處兵備,升貴州按察使。歷山東右布政使、河南、江西左布政使,時吏部奏表彰天下能吏,以陳恪為第一。未風,進右副都禦史巡撫南贛、汀、漳,改大理寺卿。卒於官,年五十七,有《小孤山詩集》。

劉丙,字文煥,江西安福縣人。改庶吉士,升禦史,巡按雲南。後督兩淮鹽課,中官請用二萬引為織造費,部議許給,劉丙力持不可,得減四分之三。歷福建、四川提學副使,四川左布政使。以右副都禦史巡撫湖廣,進工部右侍郎,入山采木卒,贈工部尚書,謚恭襄。

張津,字廣漢,廣東博羅縣人。授建陽知縣,築城防盜,建朱熹、蔡元定諸賢祠,置立祭田。弘治中,改為大城知縣。遷泉州知府,因逆太監去官。四年覆官為寧波知府,有惠政。改山東左參政,進南京右僉都禦史,專理操江。轉為右副都禦史,巡撫蘇、松,疏請停止織造。終戶部右侍郎兼右僉都禦史。

吳儼,字克溫,號寧庵,南直隸宜興縣人人。選庶吉士,授編修,歷侍講學士,掌南京翰林院。忤劉瑾被奪職。劉瑾敗,吳儼覆官歷禮部左、右侍郎。進南京禮部尚書,吳儼率大臣上疏諫阻武宗北游宣府、大同。

李遜學,字希賢,號悔齋,河南上蔡縣人。改庶吉士,授檢討。升浙江按察司僉事。改陜西,進副使。後三任山東學政,所至務崇寬厚,頗得士心。升太常寺少卿,提督四夷館。次年,入翰林院兼侍講,進戶部右侍郎,提督倉場。不久,任禮部左、右侍郎。進為南京禮部尚書。以奉賀表入京,改為禮部尚書。兼學士,掌詹事府事,入內閣,專管誥敕。並奉命教授庶吉士。卒於官,年六十四,贈太子太保,謚文簡。

石玠,字邦秀,北直隸藳城縣人。由汜水縣令召為禦史,出核大同軍餉,按甘肅、陜西,所上邊務,悉中機直。正德中,官至右副都禦史,巡撫大同,召入為兵部右侍郎。歷兵部左侍郎兼僉都禦史,巡視遼東,出關撫諭海西各部,遼東稍靖。後擢為右都禦史掌院事。進戶部尚書,加太子少保。因論救諫阻南巡諸臣,為權幸所怒,遂引疾歸家。

洪遠,字克毅,號仙齋,南直隸歙縣人。授莆田知縣,升南京福建道禦史、浙江僉事,歷副使、按察使、四川、陜西左、右布政使,為官廉潔。再遷右副都禦史,巡撫雲南,改南京大理寺卿,遷南京右副都禦史理院事。不久進南京工部尚書,值寧王宸濠反叛,修城池,治軍械,冒暑得疾,卒於官,年七十。

潘辰,字時用,號南屏,原籍浙江景寧,隨從父居京師。幼習儒業,屢舉不第。詔舉隱居山林才德兼備之士,被薦為翰林待詔。不久,再被薦入內閣誥敕房,掌典籍事。預修《大明會典》成,進五經博士。正德中,劉瑾用事,覆降為典籍。已而覆故官,升編修,九年後進為太常少卿。潘辰出身布衣,刻苦問學,持身馴謹,辦事忠勤,晨入夜歸,從無過失,凡有饋遺,堅決謝絕。士大夫重其學行,稱為南屏先生。

王崇文,字叔武,號兼山,山東曹縣人。選庶吉士,授戶部主事,歷升員外郎、郎中,諸司章奏及度支擬議多定其手。後歷官大同知府、江西按察司副使,四川副使、山西參政。進河南右布政使、躬歷省中各地,均無徭役。遷左布政使,居四月,升右副都禦史巡撫保定等處兼提督紫荊關等關。

陳良器,字彥成,浙江仁和縣人。授南京大理寺評事,歷寺副、寺正,升為池州的知府,居一年餘租谷至十三萬石,墾田一百六十頃,號為能吏。遷山東右參政、福建右布政使。後改湖廣右布政使,轉福建左布政使,召為應天府府尹。

湯金,字完之,南直隸華亭縣人。由刑部主事升員外郎、郎中,斷獄明允,改貴州按察司副使,遷湖廣按察使,進雲南右布政使、貴州左布政使,終巡撫湖廣右副都禦史,後致仕回家。

胡汝礪,字良弼,號竹巖,陜西寧夏人。授戶部主事,改郎中,督餉山西。遷大同知府,敢於任事,繩下以法,治跡頗著。遷順天府丞,進府尹,再進戶部右侍郎,不久又兼右副都禦史往宣府清理屯田。改兵部右侍郎,還任兵部尚書。因與劉瑾同鄉,遷轉之速,前所未有,未抵任而卒,年四十六,有《竹巖集》。

安惟學,字行之,山西臨汾人。授行人,歷工部郎中,出平涼知府。任陜西右參政、浙江右布政使、陜西左布政使。以右副都禦史巡撫寧夏,安化王寘鐳反叛被殺。

俞俊,字尚賢,浙江麗水人。授江陵知縣,擢監察禦史,出任貴州按察副使,整飭威清兵備。不久遷江西參政,改福建,歷山西布政使,召任順天府戶、工部左右侍郎。遷南京工部尚書。為人峭直,居官亦有政績。

劉宇,字至大,河南鈞州人。授上海知縣,遷監察禦史,出按貴州,謫施秉知縣。弘治初遷瑞州知府,轉廣東按察副使,改山西,升山東按察使。多剛愎自用,而辦事幹練。進右僉都禦史巡撫大同,整理軍務。擢右副都禦史仍巡撫其地,遷右都禦史總制宜大軍務。進兵部尚書,加太子太傅。正德三年八月再改吏部尚書,加少傅,兼文淵閣大學士入閣預機務。

張采,陜西人,授吏部主事、文選員外郎、郎中,被劾家居。焦芳以其為劉瑾同鄉,極力推薦。不數月,擢僉都禦史、吏部侍郎。代劉宇為吏部尚書,加太子少保。日出劉瑾之家,進退人才,唯劉瑾之意是從。不時考察內外官員,諸所疊補,不循舊格,率意變亂,賄賂肆行,劉瑾被劾下獄,亦逮其下都察院獄,死於獄,詔戮屍於市,流其家海南。

曹元,字以員,大寧前衛人。授工部主事,遷郎中。阿附劉瑾,出任浙江左參政。升山東右布政使,以右副都禦史巡撫甘肅,改撫陜西,為兵部右侍郎,進左侍郎,升兵部尚書,加太子少保,改吏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入閣預機務。日飲酒諧謔,道閭裏鄙語,以劉瑾而屢遷,士論恥之。劉瑾下獄,曹元上疏自陳不職之罪,說:“請開更生之門,歸守先人墓。”詞哀而鄙,武宗令其致仕。

白鉞,字秉德,南宮人。授翰林院編修,遷侍讀,充經筵並東宮講官,升侍講學士、翰林學士充日講官、教授庶吉士、掌翰林院事,擢禮部右侍郎,改吏部,進左侍郎。遷禮部尚書,兼翰林學士專管內閣敕誥掌詹事府事,加太子少保,年五十七,贈太子太保,謚文裕。

湯全,字完之,松江人。授刑部主事,歷員外郎、郎中,斷獄明允。遷貴州按察副使,升湖廣按察使、雲南右布政使,貴州左布政使,遷右副都禦史巡撫湖廣。

汪舜民,字從仁,婺源人。授行人,擢河南道禦史,出按陜西、甘肅等處,多所舉刺。出任東莞知縣,遷江西按察僉事,詳讞明允,剖決如流。擢雲南按察副使,後任福建按察使、左右布政使,以右副都禦史巡撫鄖陽。升南京左副都禦史,有才略,矯以風節自勵,卒於官。

高銓,字宗選,號平山,晚更號遺安老人,江都人。授大理寺評事,歷山東、浙江、河南按察僉事,遷河南按察使。升左布政使,次年以右副都禦史巡撫保定,召任南京工部右侍郎,遷南京都察院右副都禦史。以忤劉瑾,於正德二年致仕,卒,年六十九,贈太子少保。有《平山稿》、《遺安稿》。

艾璞,字德潤,號東湖,江西南昌人。授工部主事,改兵部,歷升通政司右通政、光祿寺卿。遷右副都禦史巡撫蘇松等處,以裁革後還。巡撫時,遇勘功臣莊田,忤劉瑾,遂被捕下獄,謫戍海南,劉瑾伏誅,赦還覆職致仕,年六十三。

張升,字啟昭,號梢巖,江西南昌人。進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遷左讚善,充東宮講讀官,升右諭德。孝宗即位,進左庶子兼侍讀。改遷南京工部員外郎。不久,遷少詹事兼侍讀學士。由禮部左侍郎遷任禮部尚書。遇災異輒進直言,進太子太保致仕。

朱欽,字懋恭,福建邵武人。授寧波推官,以政績卓著擢監察禦史,出督漕運,按河南,軍廣西,並著風節。歷任山東按察副使、浙江按察使、湖廣左布政使。武宗即位,遷右副都禦史巡撫山東。以民性酗酒,下令禁釀。彈劾劉瑾道殺王岳,劉瑾報覆,矯詔勒令致仕,後奪其職。劉瑾伏誅,覆官仍致仕。

閆仲宇,字參甫,號恒齋,陜西隴州人。以按察副使備兵臨清,遷浙江按察使、左右布政使,再擢右副都禦史巡撫湖廣。進左副都禦史督理宣大邊儲,後還任兵部左右侍郎。進兵部尚書,奉命提督團營。

葉贄,字崇禮,淮安人。授刑部主事,歷員外郎、郎中,鞫讞明慎,人稱不冤。出遷嘉興知府,改臺州、廣信。任四川參議、江西左、右布政使,拜右副都禦史總督南京糧儲,藩府饋贈,謝絕不納,總糧儲,嚴出納,清宿弊,繼者多遵其法。轉南京工部右侍郎。改刑部,進左侍郎。

李傑,字世賢,號石城雪樵,常熟人。授翰林院編修,累升侍讀學士。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禮部尚書,改禮部尚書,以事忤劉瑾。

吳偉,江夏人,善畫水墨寫意、人物、山水。曾以畫供奉內廷,得賜“畫狀元”。取法南宋畫院體格,筆墨恣肆,神韻俱足,為明代中葉創新畫家。追隨者眾,形成興盛一時浙派山水中的“江夏派”。

屠勳,字元勳,號東湖,浙江平湖人。授工部主事,改刑部,歷員外郎、郎中,疑獄或事關權貴,均剖決無滯。遷南京大理寺丞,後任大理寺左少卿,又以右副都禦史巡撫順天,整飾邊備,政績卓著。後還遷刑部左右侍郎,任左副都禦史理院事。再改刑部左侍郎。,據右都禦史。遷刑部尚書,加太子太保致仕,年七十一。贈太保,謚康僖

徐節,字時中,貴州衛人。授內行知縣,擢監察禦史,遇事敢言,不避權貴,風裁凜凜。遷太平知府,再升雲南右參政、廣西右布政使,征思南給餉有功。轉廣東左布政使,遷右副都禦史巡撫山西。會劉瑾擅政,以事見懺,削籍。劉瑾伏誅,覆職致仕。

雍泰,字世隆,號正誼,陜西鹹寧人。授吳縣知縣,作堤扞太湖,民稱雍公堤,擢監察禦史,遷鳳陽知府,改南陽,進山西兵備副使,升按察使、山東左布政,以右副都禦史巡撫宣府,被劾除名。初起遷左副都禦史提督撣江。擢南京戶部尚書,因不附中貴,致仕。

顧佐,字良弼,號簡庵,臨淮人。授刑部主事,歷員外郎、郎中。出任河間知府,親校冊籍,吏無所容奸。驛司供應,令民計畝出錢,裏甲得免於偏困之害。擢四川按察副使,入為大理少卿。升右僉都禦史提督雁門三關,兼巡撫山西。改南京提督操江,進右副都禦史。再遷千部右侍郎,兼左僉都禦史,往陜西督餉。轉左侍郎提督糧儲。遷戶部尚書理部事。

張泰,字叔亨,順德人。授沙縣知縣,遷監察禦史,提督北直隸學校,有明公之譽,後出按雲南,執法不撓。歷遷南京太仆少卿、大理少卿、右副都禦史總督南京糧儲。召為工部右侍郎,遷南京都察院右都禦史理院事,遷戶部尚書致仕。

吳文度,字憲之,吳江人。授龍泉知縣,遷南京監察禦史,偕同官論僧繼曉被杖。不久遷汀州知府。弘治中歷江西左參政、山西右布政使、河南左布政使,右副都禦史巡撫雲南。正德三年初進戶部右侍郎,轉左侍郎。遷南京右都禦史,因不賄劉瑾,遷戶部尚書致仕,年七十。

蔡清,字介夫,號虛齋,福建晉江人。授禮部主事,以病告歸。起遷江西提學副使,以忤宸濠,乞求致仕歸裏。起為南京國子監祭酒,任命始下而卒,年五十六。

王鑒之,字明仲,號遠齋,浙江山陰人。授元氏知縣,擢監察禦史,提督南都學校。遷大理丞,轉少卿,進僉都禦史、南京刑部右侍郎。改京師刑部,遷左侍郎,轉南京左都禦史,又遷刑部尚書。劉瑾專權,鑒之與之抗,致仕。

江瀾,字文瀾,浙江仁和人。授翰林院編修,遷侍讀充經筵講官,與修《大明會典》,進侍讀學士,擢少詹事兼侍讀學士,奉命任《憲宗實錄》副總裁,升吏部左右侍郎。任南京禮部尚書,守官勤慎。不通尺書,著目錄以自檢,卒於官。贈太子少保,謚文昭。

劉孟,字子賢,江西安福人。授兵科給事中,累遷刑科都給事中,進福建參政。遷右副都禦史巡撫延綏,以枉道還裏,久不領敕。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