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景泰臣將——孔文英、儀銘、王恂等
關燈
小
中
大
第六十三章 景泰臣將——孔文英、儀銘、王恂等
孔文英,字世傑,陜西安化人,授江西廬陵知縣,遷浙江道監察禦史,調河南道。正統初年,廷臣薦其堪大任,英宗賜其食五品祿仍為禦史。後轉為大理寺卿,鎮守紫荊關督練軍馬。時黃巖縣有專門訴訟之人,構捏齊民三千人,相聚為非,文英奉敕拘問,一訊致其得其羅織之情,獨械為首一人,至京處治,其餘全部遣歸。中外服其明果。
文圭,建文帝之幼子,建文帝被廢後,被稱為建庶人。文圭被監禁時只有二歲,英宗覆位,念其無罪久系,欲釋其出獄。問李賢,李賢說:這是堯、舜之用心。英宗之意遂決。當日,言於皇太後,太後應允,其左右有人以為不可,英宗說:有天命者,可任其自為。於是遣太監牛玉至鳳陽,造房屋。釋出文圭及其庶母以下家屬五六十人,皆安置在鳳陽,聽其婚娶出入自便,給守門人二十,婢妾十數人,文圭初出獄,見牛馬亦不識,不久即卒。
儀銘,字子新,山東高密人,儀智之子。以父蔭授給事中,升翰林院修撰,與修《宣宗實錄》,升翰林院侍講,升為郕府左長史。持正不阿,有承奉抗王儀,儀銘即日劾奏,朝廷責承奉。景泰初,儀銘以潛邸舊恩升禮部左侍郎,力讚征伐諸大事。次年升南京禮部尚書,升太子太保兼兵部尚書,仍兼掌詹事府。曾因災異言消弭在敬天法祖,省刑薄斂,節用愛人,錄《皇明祖訓錄》進於景帝,以致警發之意,深為景帝嘉納。儀銘少時學於吳訥。天性孝友,有君子之風。
王恂,字用誠,初名振,改今名,湖廣公安人。除翰林檢討,與修《宣宗實錄》,十三年開修撰,升大理石右寺丞,巡撫貴州。改右春坊右庶子,管國子監司業事。升任國子監祭酒,九月,得風疾卒於官。
洪英,字實夫,福建懷安人,進士,選庶吉士,擢禮部主事,改任吏部,遷郎中,累遷至山東布政使。以左副都禦史巡撫山東,督役夫築臨清城、運河堤,以右都禦史改撫浙江。景泰四年六月召還,八月以前考察官吏有私,被劾下獄,不久放歸。有《澹成集》。
陳勉,字希進,江西於都人,進士,任廣東道監察禦史,升廣東按察副使,召還進左副都禦史,大理寺卿。遷南京右都禦史平反獄訟,多所建白,時論稱之,其外和內剛,通法律,多吏能,臨事敏捷,不負其職。
王瑤,禦用少監阮浪於南宮服侍英宗,英宗賜阮浪鍍金繡袋及鍍金刀各一,阮浪贈給了太監王瑤。錦衣衛指揮盧忠陰險,見王瑤之刀、袋非同尋常,便將王瑤灌醉竊取。又令校尉李善告變,聲言:阮浪傳上皇命,以刀、袋交結王瑤,謀覆位。景帝大怒,將阮浪、王瑤下詔獄,令盧忠出證。盧忠大懼,佯狂以期免罪。內閣大學士商輅與中官王誠對景帝說:盧忠有瘋病,其言不足信。不宜聽信妄言而傷大倫。景帝乃下盧忠於獄,謫戍廣西,王瑤、阮浪被誅。
聶大年,明代官員、文學家,字壽卿,號東軒,江西臨川人。正統間,官仁和縣教諭,景泰初,征入翰林,博通經史,工古文,善詩詞,尤精書畫。
應履平,字錫祥,號東軒,禽孝鄉外應村人。17歲入縣學,25歲鄉試第三名,進士,授福建德化縣令,改吏部稽勳司郎中。獻《河清賦》,受成祖獎諭,扈從北京,兼署文選、考功二司事。
馬順,明英宗年間擔任錦衣衛指揮使,他創造了明朝歷史的一項紀錄,他是歷史上第一個在朝堂上被大臣群毆打死的錦衣衛指揮使。英宗在司禮太監王振的鼓動下,不顧朝臣反對,貿然出師,在土木堡全軍潰敗,皇帝本人也做了俘虜。噩耗傳來,朝野洶洶,二十三日,群臣滿懷激憤,擁至午門,要求監國的郕王下令,立刻將王振滿門誅滅。郕王卻猶豫不決,臣子們情緒更加激動,隨即開始了明朝二百七十六年歷史中最為嚴重的一次朝堂鬥毆。
楊信民,名誠,以字行,浙江紹興府新昌人。中舉,任工科給事中,母亡,歸家營葬,親擡土石,稱:“我葬我母,而專役他人,不安也。”服喪後,改刑科給事中。
李昌祺,明代小說家,名禎,字昌祺、一字維卿,以字行世,號僑庵、白衣山人、運甓居士,廬陵人。進士,官至廣西布政使,為官清厲剛正,救災恤貧,官聲甚好,且才華富贍,學識淵博,詩集有《運甓漫稿》,又仿瞿佑《剪燈新話》作《剪燈餘話》。
王一寧,名唐,以字行,改字文通,號節齋,明浙江仙居人,進士。遷禮部侍郎,兼翰林學士,入直文淵閣,預機務。
趙新,字日新,號養齋,明富陽靈峰裏人。出身貧寒,刻苦好學,鄉試中舉,旋入太學讀書,參與纂修《永樂大典》。後任工部屯田司主事,辦理糧餉儲運事宜,籌劃有方。擢升吏部稽勳司郎中、右侍郎,居官以“勤、清、慎”著稱於世。不久,巡撫江西,在任內,於綜核吏治,表彰廉潔,懲治貪汙;清理漕運,平均勞役,賑濟饑民等事,均能悉心辦理,惠政在民。十年之間,致力興利除弊,聲譽之隆,與當時名臣於謙、周忱相埒。
其時,司禮監宦官王振明英宗朱祁鎮所寵信,獨攬朝政,擅作威福,以聲色犬馬誘惑英宗追求享樂,不問政事,朝廷中許多公卿大臣對王振百般逢迎,以圖保全自己的祿位。獨趙新與吏部尚書王直、兵部侍郎於謙諸忠臣不願阿附權貴,常與王振進行針鋒相對的鬥爭。王振為排除異已,構罪下王直、趙新於監獄。直至“土木之變”時,王振為亂兵殺死,趙新才得以出獄,被重新起用。明朝中期,賦稅、勞役繁重,連年自然災害,貧苦農民紛紛逃荒。趙新奉旨巡撫山東、直隸、鳳陽等府,招集流亡者,恢覆生產,使百姓安居樂業,人民“頌其德者,如出一口”。明景泰初,晉升任吏部尚書,改官南京,以老致仕。不久,他年老退休,病逝於家,終年八十。
陳汝言,舉進士,累官兵部郎中。汝言善便佞,禦人口給,而中實陰賊、貪鄙。時石亨殺於謙,初得志。汝言諂附之,遂遷兵部侍郎、進尚書。翰林學士員滿,而後進者謁曹、石,欲遷補。上難之。一日,問汝言曰:學士亡過多秋?汝言揣知,曰:“唐尚十八學士,今何多也?上大悅,遂如曹、石請。而汝言益貴幸用事。久之,坐賍罪,下藉獄其家。得金帛、他貨數十百萬。積廡下,召百官射之。上顧石亨曰:於謙兵部數年,自賜賚外,無長物。汝言未久,乃爾可恨也?!因柱斧戮地,稱好於謙者三。亨俛首流汗,不能對。
顏宗,字學淵,廣東廣州府南海縣人,明代早期畫家。癸卯科舉人,授福建邵武知縣,為政平易愷悌,以救荒憫旱為先。増置義倉,歲遭歉,計口給賑,民無阻饑。遇大旱,齋沐徒行百裏禱於神,雨大註,歲遂稔。民有吳姓者,垂死托其子名鐵牛於友,育之一日,鐵牛為人所殺,邑佐執其友抵罪。宗疑之,積誠告城隍,夢有人訴曰:“殺牛者驢也”。明日召耆老問,其親有邱驢者,執之一訊具服,人稱為神明。閩鄧茂七作亂,帝命率師討之,渠魁既得,餘黨據險當道。委宗招撫,宗率耆老數輩直詣賊所,賊眾皆泣聽命,散為良民,所活十萬餘人。滿考,擢兵部車駕司主事。轉署員外郎。奔母喪歸,卒於途。
善畫山水,為世所重。初學黃公望,後師法李成、郭熙,融北方山水畫風於南方畫中,多寫平遠景色,蒼渾健勁,層次分明,平淡中有挺拔雄奇之姿。亦工人物、蟲魚、翎毛、走獸。明著名宮廷畫家林良讚譽曰:“顏老天趣不可及”。可見其畫藝之精。
石璞,號蕉庵,昆山人。不樂仕進,寫竹石寄意,筆興閑放,晚年多畫山水,殊有思致。書法蔡君謨有肖神處,卒年八十八。
鄒來學,明代官員,字時敏,麻城人,進士。任戶部主事,奉命往陜西督餉,規劃全面而有條理,升為員外郎。蒙古貴族也先侵犯京都,以僉都禦史提督軍務,巡視京墟東北各關隘。當時人心慌亂,各地守將唯謀守緘,他自請率軍據守險隘,截敵歸路。後又率所部趨紫荊關道易州,追躡敵後,屢有戰績。景泰年間,擢為都禦史,巡撫南畿,督民墾荒植林,興修水利,留京儲以備賑災,恢覆軍運以省費用,政績頗著。
黃龍,與韋保在四川草塘聚苗民起義,自稱平天大王,攻占播州西坪、黃灘。被方英、蔣琳鎮壓。
陳祚,字永錫,南直隸蘇州府吳縣人,進士,擢河南參議、以言建都北京非便,謫均州太和山佃戶,仁宗立,詔選用,宣德初遷監察禦史,巡按福建,以勸宣宗勤學,下獄五年,父瘐死獄中,英宗立,覆官,累官福建按察僉事,著有《小學辨惑》。
陳璉,字廷器,號琴軒,廣東廣州府東莞縣厚街橋頭人。中舉人,初授桂林府教授,升國子助教。以他有治理才能,擢為許州知州,後改任滁州知州。在任上驗丁賦、省徭役、修學校、勸農桑;暇時與僚屬在醉翁亭上吟詠,又修一釀泉亭,一泉一石,皆為題品,百姓稱他為“小歐陽”。皇帝以他治理滁州有功,特升他為楊州府知府掌滁州事,並賞財帛及賜宴以示獎勵。陳璉因父喪回籍守孝,後出任四川按察使。調任南京通政使掌國子監事,管理全國的教育,因母喪回家守孝五年,後仍任通政使。皇帝特賜誥命,贈其祖父、父親皆如其官,母與妻為淑人,以示褒揚。調任禮部左侍郎,年逾七十辭官歸裏。
吳訥,字敏德,號思庵,江蘇常熟雙溪人。自幼力學,為人剛介,因谙醫學被舉薦至京。
楊翥(zhù),明代官員,字仲舉,南直隸蘇州府吳縣人,卒,年八十五。
儲懋,明鎮江府丹陽人,字世績,號澹庵。舉人,除吏科給事中,英宗時以學行充經筵官,轉翰林修撰,與修《實錄》,進侍講。官至戶部尚書。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孔文英,字世傑,陜西安化人,授江西廬陵知縣,遷浙江道監察禦史,調河南道。正統初年,廷臣薦其堪大任,英宗賜其食五品祿仍為禦史。後轉為大理寺卿,鎮守紫荊關督練軍馬。時黃巖縣有專門訴訟之人,構捏齊民三千人,相聚為非,文英奉敕拘問,一訊致其得其羅織之情,獨械為首一人,至京處治,其餘全部遣歸。中外服其明果。
文圭,建文帝之幼子,建文帝被廢後,被稱為建庶人。文圭被監禁時只有二歲,英宗覆位,念其無罪久系,欲釋其出獄。問李賢,李賢說:這是堯、舜之用心。英宗之意遂決。當日,言於皇太後,太後應允,其左右有人以為不可,英宗說:有天命者,可任其自為。於是遣太監牛玉至鳳陽,造房屋。釋出文圭及其庶母以下家屬五六十人,皆安置在鳳陽,聽其婚娶出入自便,給守門人二十,婢妾十數人,文圭初出獄,見牛馬亦不識,不久即卒。
儀銘,字子新,山東高密人,儀智之子。以父蔭授給事中,升翰林院修撰,與修《宣宗實錄》,升翰林院侍講,升為郕府左長史。持正不阿,有承奉抗王儀,儀銘即日劾奏,朝廷責承奉。景泰初,儀銘以潛邸舊恩升禮部左侍郎,力讚征伐諸大事。次年升南京禮部尚書,升太子太保兼兵部尚書,仍兼掌詹事府。曾因災異言消弭在敬天法祖,省刑薄斂,節用愛人,錄《皇明祖訓錄》進於景帝,以致警發之意,深為景帝嘉納。儀銘少時學於吳訥。天性孝友,有君子之風。
王恂,字用誠,初名振,改今名,湖廣公安人。除翰林檢討,與修《宣宗實錄》,十三年開修撰,升大理石右寺丞,巡撫貴州。改右春坊右庶子,管國子監司業事。升任國子監祭酒,九月,得風疾卒於官。
洪英,字實夫,福建懷安人,進士,選庶吉士,擢禮部主事,改任吏部,遷郎中,累遷至山東布政使。以左副都禦史巡撫山東,督役夫築臨清城、運河堤,以右都禦史改撫浙江。景泰四年六月召還,八月以前考察官吏有私,被劾下獄,不久放歸。有《澹成集》。
陳勉,字希進,江西於都人,進士,任廣東道監察禦史,升廣東按察副使,召還進左副都禦史,大理寺卿。遷南京右都禦史平反獄訟,多所建白,時論稱之,其外和內剛,通法律,多吏能,臨事敏捷,不負其職。
王瑤,禦用少監阮浪於南宮服侍英宗,英宗賜阮浪鍍金繡袋及鍍金刀各一,阮浪贈給了太監王瑤。錦衣衛指揮盧忠陰險,見王瑤之刀、袋非同尋常,便將王瑤灌醉竊取。又令校尉李善告變,聲言:阮浪傳上皇命,以刀、袋交結王瑤,謀覆位。景帝大怒,將阮浪、王瑤下詔獄,令盧忠出證。盧忠大懼,佯狂以期免罪。內閣大學士商輅與中官王誠對景帝說:盧忠有瘋病,其言不足信。不宜聽信妄言而傷大倫。景帝乃下盧忠於獄,謫戍廣西,王瑤、阮浪被誅。
聶大年,明代官員、文學家,字壽卿,號東軒,江西臨川人。正統間,官仁和縣教諭,景泰初,征入翰林,博通經史,工古文,善詩詞,尤精書畫。
應履平,字錫祥,號東軒,禽孝鄉外應村人。17歲入縣學,25歲鄉試第三名,進士,授福建德化縣令,改吏部稽勳司郎中。獻《河清賦》,受成祖獎諭,扈從北京,兼署文選、考功二司事。
馬順,明英宗年間擔任錦衣衛指揮使,他創造了明朝歷史的一項紀錄,他是歷史上第一個在朝堂上被大臣群毆打死的錦衣衛指揮使。英宗在司禮太監王振的鼓動下,不顧朝臣反對,貿然出師,在土木堡全軍潰敗,皇帝本人也做了俘虜。噩耗傳來,朝野洶洶,二十三日,群臣滿懷激憤,擁至午門,要求監國的郕王下令,立刻將王振滿門誅滅。郕王卻猶豫不決,臣子們情緒更加激動,隨即開始了明朝二百七十六年歷史中最為嚴重的一次朝堂鬥毆。
楊信民,名誠,以字行,浙江紹興府新昌人。中舉,任工科給事中,母亡,歸家營葬,親擡土石,稱:“我葬我母,而專役他人,不安也。”服喪後,改刑科給事中。
李昌祺,明代小說家,名禎,字昌祺、一字維卿,以字行世,號僑庵、白衣山人、運甓居士,廬陵人。進士,官至廣西布政使,為官清厲剛正,救災恤貧,官聲甚好,且才華富贍,學識淵博,詩集有《運甓漫稿》,又仿瞿佑《剪燈新話》作《剪燈餘話》。
王一寧,名唐,以字行,改字文通,號節齋,明浙江仙居人,進士。遷禮部侍郎,兼翰林學士,入直文淵閣,預機務。
趙新,字日新,號養齋,明富陽靈峰裏人。出身貧寒,刻苦好學,鄉試中舉,旋入太學讀書,參與纂修《永樂大典》。後任工部屯田司主事,辦理糧餉儲運事宜,籌劃有方。擢升吏部稽勳司郎中、右侍郎,居官以“勤、清、慎”著稱於世。不久,巡撫江西,在任內,於綜核吏治,表彰廉潔,懲治貪汙;清理漕運,平均勞役,賑濟饑民等事,均能悉心辦理,惠政在民。十年之間,致力興利除弊,聲譽之隆,與當時名臣於謙、周忱相埒。
其時,司禮監宦官王振明英宗朱祁鎮所寵信,獨攬朝政,擅作威福,以聲色犬馬誘惑英宗追求享樂,不問政事,朝廷中許多公卿大臣對王振百般逢迎,以圖保全自己的祿位。獨趙新與吏部尚書王直、兵部侍郎於謙諸忠臣不願阿附權貴,常與王振進行針鋒相對的鬥爭。王振為排除異已,構罪下王直、趙新於監獄。直至“土木之變”時,王振為亂兵殺死,趙新才得以出獄,被重新起用。明朝中期,賦稅、勞役繁重,連年自然災害,貧苦農民紛紛逃荒。趙新奉旨巡撫山東、直隸、鳳陽等府,招集流亡者,恢覆生產,使百姓安居樂業,人民“頌其德者,如出一口”。明景泰初,晉升任吏部尚書,改官南京,以老致仕。不久,他年老退休,病逝於家,終年八十。
陳汝言,舉進士,累官兵部郎中。汝言善便佞,禦人口給,而中實陰賊、貪鄙。時石亨殺於謙,初得志。汝言諂附之,遂遷兵部侍郎、進尚書。翰林學士員滿,而後進者謁曹、石,欲遷補。上難之。一日,問汝言曰:學士亡過多秋?汝言揣知,曰:“唐尚十八學士,今何多也?上大悅,遂如曹、石請。而汝言益貴幸用事。久之,坐賍罪,下藉獄其家。得金帛、他貨數十百萬。積廡下,召百官射之。上顧石亨曰:於謙兵部數年,自賜賚外,無長物。汝言未久,乃爾可恨也?!因柱斧戮地,稱好於謙者三。亨俛首流汗,不能對。
顏宗,字學淵,廣東廣州府南海縣人,明代早期畫家。癸卯科舉人,授福建邵武知縣,為政平易愷悌,以救荒憫旱為先。増置義倉,歲遭歉,計口給賑,民無阻饑。遇大旱,齋沐徒行百裏禱於神,雨大註,歲遂稔。民有吳姓者,垂死托其子名鐵牛於友,育之一日,鐵牛為人所殺,邑佐執其友抵罪。宗疑之,積誠告城隍,夢有人訴曰:“殺牛者驢也”。明日召耆老問,其親有邱驢者,執之一訊具服,人稱為神明。閩鄧茂七作亂,帝命率師討之,渠魁既得,餘黨據險當道。委宗招撫,宗率耆老數輩直詣賊所,賊眾皆泣聽命,散為良民,所活十萬餘人。滿考,擢兵部車駕司主事。轉署員外郎。奔母喪歸,卒於途。
善畫山水,為世所重。初學黃公望,後師法李成、郭熙,融北方山水畫風於南方畫中,多寫平遠景色,蒼渾健勁,層次分明,平淡中有挺拔雄奇之姿。亦工人物、蟲魚、翎毛、走獸。明著名宮廷畫家林良讚譽曰:“顏老天趣不可及”。可見其畫藝之精。
石璞,號蕉庵,昆山人。不樂仕進,寫竹石寄意,筆興閑放,晚年多畫山水,殊有思致。書法蔡君謨有肖神處,卒年八十八。
鄒來學,明代官員,字時敏,麻城人,進士。任戶部主事,奉命往陜西督餉,規劃全面而有條理,升為員外郎。蒙古貴族也先侵犯京都,以僉都禦史提督軍務,巡視京墟東北各關隘。當時人心慌亂,各地守將唯謀守緘,他自請率軍據守險隘,截敵歸路。後又率所部趨紫荊關道易州,追躡敵後,屢有戰績。景泰年間,擢為都禦史,巡撫南畿,督民墾荒植林,興修水利,留京儲以備賑災,恢覆軍運以省費用,政績頗著。
黃龍,與韋保在四川草塘聚苗民起義,自稱平天大王,攻占播州西坪、黃灘。被方英、蔣琳鎮壓。
陳祚,字永錫,南直隸蘇州府吳縣人,進士,擢河南參議、以言建都北京非便,謫均州太和山佃戶,仁宗立,詔選用,宣德初遷監察禦史,巡按福建,以勸宣宗勤學,下獄五年,父瘐死獄中,英宗立,覆官,累官福建按察僉事,著有《小學辨惑》。
陳璉,字廷器,號琴軒,廣東廣州府東莞縣厚街橋頭人。中舉人,初授桂林府教授,升國子助教。以他有治理才能,擢為許州知州,後改任滁州知州。在任上驗丁賦、省徭役、修學校、勸農桑;暇時與僚屬在醉翁亭上吟詠,又修一釀泉亭,一泉一石,皆為題品,百姓稱他為“小歐陽”。皇帝以他治理滁州有功,特升他為楊州府知府掌滁州事,並賞財帛及賜宴以示獎勵。陳璉因父喪回籍守孝,後出任四川按察使。調任南京通政使掌國子監事,管理全國的教育,因母喪回家守孝五年,後仍任通政使。皇帝特賜誥命,贈其祖父、父親皆如其官,母與妻為淑人,以示褒揚。調任禮部左侍郎,年逾七十辭官歸裏。
吳訥,字敏德,號思庵,江蘇常熟雙溪人。自幼力學,為人剛介,因谙醫學被舉薦至京。
楊翥(zhù),明代官員,字仲舉,南直隸蘇州府吳縣人,卒,年八十五。
儲懋,明鎮江府丹陽人,字世績,號澹庵。舉人,除吏科給事中,英宗時以學行充經筵官,轉翰林修撰,與修《實錄》,進侍講。官至戶部尚書。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