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三十二章丟失交址——馬騏

關燈
第三十二章 丟失交址——馬騏

馬騏,明朝宦官,時任交趾監軍,出身不詳,他的來歷或許跟鄭和類似。馬騏在永樂哪一年、以何種身份、帶何種任務前去交址,似乎也沒有具體的記載。“蓋明世宦官出使、專征、監軍、分鎮、刺臣民隱事諸大權,皆自永樂間始”,明成祖朱棣於永樂八年派遣一名叫馬靖的宦官“往甘肅巡視”,並授權馬靖如果認為鎮守當地的西寧侯宋琥“處事有未到處”,就可以與之商議,直到妥當為止。明成祖派馬騏前往交址,估計也與派遣馬靖的性質類似,負有替皇帝巡視乃至監視地方的任務。那麽,馬騏在交址搞了哪些事,導致交址局面大壞呢?

張輔是平定交址的元勳,他不僅滅亡了胡氏“大虞國”,還削平了陳頠、陳季擴等一度聲勢浩大的安南陳朝遺族,把他們押送到南京問斬,使交址得以穩定下來,史稱“交人所畏惟輔”,決非虛詞。明成祖突然下令召還張輔,越南史書《大越史記全書》記載,“明內官馬騏奏總兵張輔在交趾選取土人壯勇者為圍子手,明帝疑之,召輔還”,可知張輔的召還與馬騏的小報告有關,此後張輔再未回到交址,後人評論曰:“權交事之始終,蓋惜張輔之不得為滇南之沐氏也。”即使張輔不能像雲南沐氏那樣世守,如能多鎮守幾年,想必交址局勢也不至糜爛。

交址布政使黃福,是一個公認的善撫之官,亦深得交址民心,交址民軍領袖黎利也對他十分敬重,曾謂:“中國遣官吏治交址,使人人如黃尚書,我豈得反哉!”而馬騏則貪得無厭,極盡虐民之能事,所以他和黃福不能不產生矛盾。黃福對他“數裁抑之”,而他則向明成祖參了黃福一本,誣稱黃福“有異志”,成祖並未聽從,說這是“小人不容於君子”。不過,沒有記載顯示明廷因此懲辦這個“小人”,馬騏還是繼續在交址作惡,直到丟失交址為止。

交址之亂,始於黎利的起兵,即越南所謂的“藍山起義”,這次“起義”的爆發與馬騏脫不了幹系。《越嶠書》記載:“(黎)利,安南夷中之夷也,先是為中官馬騏激變,乃舉兵作亂”。具體是怎麽“激變”的呢?據《鴻猷錄》、《名山藏》等文獻記載,本來黎利接受明朝招安,擔任俄樂縣巡檢,馬騏卻屢屢向他索要賄賂,並且百般羞辱,黎利於是乎起兵,終成燎原之勢。黎利後來做了“大越皇帝”時,曾與群臣論及自己擊退明朝的原因所在,群臣皆曰:“明淫刑虐政,久失民心,帝反其道而用之,以仁易暴,以治易亂,此所以成功之速也。”黎利笑曰:“卿等所言,固是如此,亦有未盡。朕昔時遭板蕩,棲跡藍山,本欲茍全性命而已,初無取天下之心。及其賊虐愈甚,民命弗堪,凡有智識者皆被其害,朕雖罄家所有以奉事之,冀其免禍,而彼害朕之心曾不少恕。義兵之舉,朕實出於不得已焉耳!”雖然沒點馬騏的名,但馬騏無疑是點燃黎利起兵導火線的人物,後來馬騏以“激變一方”下獄,理由也正在於此。

馬騏負有巡視乃至監視地方的任務,但他的使命不止如此,還要替明朝皇室搜刮熱帶土特產和奢侈品,即采辦“金、銀、珠、香”。黎利建國後所頒《平吳大誥》中控訴明朝稱:“開金場,則冒嵐瘴而斧山陶沙;采明珠,則觸蛟龍而絙腰氽海。擾民設玄鹿之陷阱,殄物織翠禽之網羅。昆蟲草木,皆不得以遂其生;鰥寡顛連,俱不獲以安其所。浚生民之血,以潤桀黠之吻牙;極土木之功,以崇公私之廨宇。州裏之征徭重困,閭閻之杼柚皆空。決東海之水,不足以濯其汙;罄南山之竹,不足以書其惡。神人之所共憤,天地之所不容!”馬騏正是這一連串搜刮行動的總指揮。史料記載,當時有交址無賴“詐稱馬騏小廝,恐喝州縣,以為資身之計”,這種狐假虎威之計居然得逞,從側面說明馬騏騎在交址百姓頭上作威作福到了何等地步,馬騏的惡行將無數交址人“逼上藍山”,起到了為淵驅魚、為叢驅雀的效果。

馬騏在永樂末年被召還,不久明仁宗繼位,馬騏讓翰林院擬旨讓他再去交址采辦“金、銀、珠、香“,翰林院官員覆奏,明仁宗聽說後正色道:“朕安得有此言!卿等不聞渠前在交址荼毒軍民乎?交址自此人歸,一方如解倒懸,今又可遣耶?遣之,非獨詔書不信,將壞大事。此人近在內間,百方請求,左右為言,再往當有利於國,朕悉不答。卿等宜識朕意!”令人費解的是,被明成祖斥為“小人”、被明仁宗判斷“將壞大事”的馬騏居然在這年年底重返交址采辦“金、銀、珠、香”,其間內幕,不得而知。

馬騏雖無後世“鎮守太監”之名,但已具備鎮守太監之實,交址烽煙四起,馬騏也到處救火,奈何他擾民有術,用兵無方,跟老冤家黎利交手,屢吃敗仗。黎利起兵之際,馬騏就帶兵去鎮壓,遇伏擊而失敗,後來又在塊冊之戰中被黎利打得大敗。黎利被圍缺糧,偽求招安,馬騏與交址參將陳智等信以為真,縱虎歸山,給了黎利坐大之機。後來在崒洞之役中,馬騏又中計兵敗,僅以身免,馬騏自己無能也就算了,還嫉妒能人,交址左參政馮貴有土兵2000人,“勁勇耐鬥,每擊賊輒有功,中官馬騏嫉之,盡奪其土兵,及黎利反,獨以羸卒數百,遇賊戰死”。

回到北京後,馬騏就以“激變一方”之罪下獄,換言之,明朝官方已經認定激發交址之亂的禍首就是他。就這麽一個惡貫滿盈、喪師誤國的太監,竟然保住了性命,馬騏與王通等都獲得釋放,成為平民。

從此,馬騏消失在歷史長河中,他本人的下落無人知曉,但他所留下的教訓卻為明人所銘記,例如明中葉士大夫陳洪謨在《治世餘聞》中將“馬騏之激變交南”作為惡劣宦官的代表之一,而萬歷年間戶部給事中包見捷,在上疏諫遼東礦稅之弊時也引用“南交以馬騏激變”作為“明鑒”。

明朝失去交址,是一環扣一環的種種因素覆合的結果,馬騏被派往交址堪稱其中關鍵一環。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越南能夠覆國,馬騏“功”不可沒。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