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永樂將領——沐春、王寧、王友等
關燈
小
中
大
第二章 永樂將領——沐春、王寧、王友等
沐春,字景春,黔寧王沐英長子,安徽定遠人,明朝著名軍事人物。襲封西平侯鎮守雲南。
王寧,明太祖朱元璋女婿,駙馬,明朝初期政治人物,永春侯。其因為與懷慶公主婚事,升任後軍都督府事。建文年間因為其涉嫌洩露朝中事情給燕王朱棣,後下錦衣衛獄。明成祖即位後,稱王寧孝於明太祖、忠於國家,剛正不阿,封永春侯。其擅長詩歌,喜歡佛教。後因事連坐下獄,被釋出獄後不久病死。其有兩子王貞亮和王貞慶,王貞慶為景泰十才子之一。
王友,荊州人。襲父職為燕山護衛百戶。從起兵,定京師。論功當侯,以驕縱,授都指揮僉事。及邱福等議上,乃封清遠伯。明年充總兵官,帥舟師沿海捕倭。倭數掠海上,友無功,帝切責之。已,大破倭。帝喜,降敕褒勞,尋召還。
王忠,與莒國公李遠同降於蔚州。每戰,帥精騎為奇兵,多斬獲。累遷都督僉事,封靖安侯,祿千石。出塞戰歿,年五十一,爵除。
王聰,巴河鎮人,明代將軍。出身農民,臂力過人。他習武投軍,隸屬燕王棣部下,智勇兼備,能謀善戰。隨燕王巡視邊境,以軍功升任都指揮使,“靖難”之役,燕王奪取帝位,聰被封為武城侯。隨征虜大將軍邱福出征。福與本雅失裏交戰,本雅失裏佯敗,福追擊,聰知其計,勸諫福止,福不聽從,終中埋伏。聰戰死,時年58歲。其屍毀於戰場,未能收骨,後追封為漳國公,謚號武毅,立碑敕葬。衣冠冢在縣西司家畈。
王真,鹹寧人,明朝軍事將領。洪武年間,其由士兵起家,後累功至燕山右護衛百戶。靖難之役時,燕王朱棣起兵,王真參與攻打北京九門,後戰永平、真定,攻下廣昌,襲擊雁門。之後跟隨大軍攻破滄州,追趕中央軍到滑口,俘虜七千餘人。後累任都指揮使。淝河之戰,王真與白義、劉江各帥百騎誘平安軍,並伏擊,之後因援兵不繼而被困重傷,大呼“我義不死敵手”,遂自殺。朱棣即位後,追封其為金鄉侯,謚忠壯。成祖每追悼之曰:“奮武如王真,何功不成!不死,功當冠諸將。”明仁宗時,追封其為寧國公,加號效忠。與東平王朱能、河間王張玉、榮國公姚廣孝一起配享成祖廟廷。有一子王通,官至都督同知。
胡觀,字明遠,安徽鳳陽人。明都指揮僉事。幼時隨曾祖父遷居萬全右衛,“土木之變”前後,曾隨楊洪鎮守蘆溝、紫荊等地,屢有戰功。
李濬,和州人,明朝將領。洪武年間李濬襲父職為燕山左護衛副千戶,隨燕王朱棣起兵靖難,奪取北平九門。之後轉戰山東,為前鋒。累升都指揮使,封襄城伯,祿千石,出鎮江西。
李遠,明初軍事將領。在靖難之役中投降了燕王朱棣,之後為燕軍戰勝南軍立下了赫赫戰功。因與丘福出兵北伐韃靼中伏而死,年四十六。追封莒國公,謚忠壯。
張武,瀏陽人。力氣很大,看的書比較少,曾任燕王朱棣護衛。與諸將敗耿炳文於真定,戰勝。夾河之戰,帥壯士為前鋒,突陣,佯敗走。南軍追之,武還擊,南軍遂潰。攻西水寨,前軍夜失道,南軍來追。武引兵伏要路,擊卻之。戰小河,陳文歿於陣。武帥敢死士自林間突出,與騎兵合,大破南軍,斬首二萬級,溺死無算。累授都督同知。成祖即位,論功封成陽侯,祿千五百石,位次朱能下。是時侯者,陳珪、鄭亨、孟善、火真、顧成、王忠、王聰、徐忠、張信、李遠、郭亮、房寬十三人,武為第一,還守北平。
張興,壽州人。起卒伍,為燕山左護衛指揮僉事。從起兵,功多,累遷都指揮同知。從子勇,有力敢戰,從興行陣為肘腋。興嘗單騎追敵,被數十創,傷重不任戰。以勇嗣指揮使,代將其兵。再論功,興封安鄉伯。
金玉,江浦人。襲父官為羽林衛百戶,調燕山護衛。從起兵有功,累遷河南都指揮使,進都督僉事。至長秀川,收敵所棄牛羊雜畜亙數十裏,討平山西妖賊劉子進。論前後功,封惠安伯,祿九百石。
陳亨,壽州人。元末揚州萬戶。從太祖於濠,為鐵甲長,擢千戶。從大將軍北征,守東昌。敵數萬奄至,亨固守,出奇兵誘敗之。覆從徇未下諸城,守大同。積功至燕山左衛指揮僉事。數從出塞,遷北平都指揮使。及惠帝即位,擢都督僉事。燕師起,亨與劉真、蔔萬守大寧。移兵出松亭關,駐沙河,謀攻遵化。燕兵至,退保關。當是時,李景隆帥五十萬眾將攻北平。北平勢弱,而大寧行都司所領興州、營州二十餘衛,皆西北精銳;朵顏、泰寧、福餘三衛,元降將所統番騎彍卒,尤驍勇。蔔萬將與景隆軍合。成祖懼,以計紿亨囚萬,遂從劉家口間道疾攻大寧。亨及劉真自松亭回救,中道聞大寧破,乃與指揮徐理、陳文等謀降燕。夜二鼓,襲劉真營。真單騎走廣寧,亨等帥眾降。成祖盡拔諸軍及三衛騎卒,挾寧王以歸。自是沖鋒陷陣多三衛兵。成祖取天下,自克大寧始。亨、理既降,累從破南軍。白溝河之戰,亨中創幾死。已,攻濟南,與平安戰鏵山,大敗。創甚,輿還北平。進都督同知。成祖還軍,親詣亨第勞問。其年十月卒。成祖自為文以祭。比即位,追封涇國公,謚襄敏。長子恭,嗣都督同知。
徐理,河南西平縣人,明朝將領,武康伯。洪武年間,徐理擔任永清中護衛指揮僉事,改營州衛。靖難之役時,投降燕軍,並任右軍副將,屢出戰功。朱棣襲擊滄州的時候,徐理與陳旭在直沽造浮橋,以援助燕軍。之後累任都指揮僉事。永樂年間,封武康伯,守衛北平。
徐祥,大冶人,明朝將領。元朝末年跟從陳友諒,後在江州歸順朱元璋,積功至至燕山右護衛副千戶。隨朱棣起兵,累任至都指揮使。成祖即位,論功封興安伯,為十四位封伯爵之首。
徐亨,興安伯徐祥孫,大冶人,嗣伯。從北征,為中軍副將,至土剌河,獲馬三千。還守開平,將輕騎往來興和、大同備邊。後屢從出塞。以右副將征交址,無功,奪爵。英宗即位,覆之。征兀良哈,出界嶺口、河北川,進侯。出鎮陜西,召還。天順初卒,謚武襄。子賢嗣伯。
陳旭,揚州路滁州全椒縣人,明朝軍事將領、靖難之役人物。陳旭父親為陳彬,跟從朱元璋,任指揮僉事。之後陳旭嗣官,為會州衛指揮同知。靖難之役時,舉城降燕。之後從朱棣戰灤河、真定。守衛德州時,盛庸兵抵達後,其棄城而逃,朱棣不問其罪。之後跟隨朱棣攻入南京,封雲陽伯,祿千石。從英國公張輔征交址,擔任右參將,並與豐城侯李彬攻破西都。後平定陳季擴叛變,與張輔平定。之後擔任沐晟副將,後因病死於軍中。
陳賢,歷燕山右護衛指揮僉事。燕師起,從諸將轉戰,常突陣陷堅。軍中稱其驍勇。累遷都督僉事。成祖慮功臣封有遺闕,令邱福等議。福等言都督僉事李彬功不在房寬下,涇國公子懋、金鄉侯子通俱未襲爵,而陳賢、張興、陳志、王友功與劉才等。於是封彬豐城侯,懋、通與賢等四人並封伯,祿皆千石。賢封榮昌伯,充神機將軍,從北征。
陳志,巴縣人。洪武中,為燕山中護衛指揮僉事。從起兵,累遷都指揮同知,封遂安伯。志素以恭謹受知,戮力戎行,始終不懈。
陳珪,泰州人。從大將軍徐達平中原,授龍虎衛百戶,改燕山中護衛。建文朝歷任副千戶、指揮同知、都督僉事。永樂朝從成祖出塞為前鋒,積功至指揮同知,累遷都督僉事,封泰寧侯,祿千二百石。改建北京城及宮殿,泰寧侯陳珪被任命為工程總指揮,“董治其事”。陳珪計劃周密、條理分明,在建都工程中盡心盡力,深得皇帝器重和信任。
薛綬,原名薛壽童,薛斌之子,蒙古族,北京順天府昌平縣人,明朝軍事將領,永順伯。薛斌去世時,薛壽童年僅五歲。其伯父薛貴引見給明仁宗時,立命嗣伯,賜名綬。其長大後驍勇善戰。
劉才,元末為元帥,明興歸附,歷營州中護衛指揮僉事。燕師襲大寧,才降。從戰有功,封廣恩伯,祿九百石,世指揮同知。從北征,督右掖。失律議罪,既而宥之;偕隆平侯張信理永平、山海邊務;覆從北征,至懷來,以疾還。才悃愊無華,不為茍合,亦不輕訾毀人,甚為仁宗所重。
劉江,江蘇江寧籍,江西安福人。李騏榜進士第二人,劉江厲志古學,性恬淡。應天府鄉試中舉,第二年又得中榜眼,授翰林院編修,升修撰,聲名日起。但他以侍奉父母為理由,向朝廷提出在地方上任職,朝廷便任命他為九江教授。後又升任王府長史。作品很少流傳。
郭亮,為永平衛千戶。燕兵至永平,與指揮趙彜以城降,即命為守。時燕師初起,先略定旁郡邑。既克居庸、懷來,山後諸州皆下。而永平地接山海關,障隔遼東。既降,北平益無患,成祖遂南敗耿炳文於真定。既而遼東鎮將江陰侯吳高、都督楊文等圍永平,亮拒守甚固。援師至,內外合擊,高退走。未幾,高中讒罷,楊文代將,覆率眾來攻。亮及劉江合擊,大敗之。累進都督僉事。成祖即位,以守城功封成安侯,祿千二百石,世伯爵。
郭義,濟寧人。洪武時,累功為燕山千戶。從成祖入京師,累遷左都督。坐曠職謫交址,立功,已而宥之。數從出塞,有功,封安陽侯,祿千一百石,授奉天靖難武臣號。時義在南京,疾革,聞命而卒。
宋禮,字大本,明朝著名水利官員,侍奉過明朝四個皇帝。河南永寧人。洪武年間,任山西按察司僉事,左遷戶部主事。永樂時,擔任工部尚書、太子太保。
陳瑛,滁人。洪武中,以人才貢入太學。擢禦史,出為山東按察使。善書法。
吳高,明朝軍事將領,吳良之子。其早年在山西、北平、河南等地練兵,率部隊征討百夷,後因為獲罪而調任廣西,去征討土司趙宗壽。當時燕王朱棣起兵,吳高鎮守遼東,與楊文數次進攻永平。朱棣說“吳高雖然膽小,但是做事基本縝密。楊文則有勇無謀,除掉吳高,楊文就無能為力了。”於是采用離間計,制作兩封信,其中盛讚吳高、貶低楊文,並故意調換信函送去。建文帝知道後生疑,把吳高削爵並貶到廣西,獨自讓楊文鎮守遼東,後來就失敗了。永樂年間,其再次被啟用鎮守大同,上言守衛邊疆的策略。永樂八年,朱棣北征回師,吳高稱病不上朝,被彈劾並廢為平民。仁宗看到他的名字,說道:“這個人過去經常對我無禮,貶他去海南吧。”當時吳高已死,其家人被迫遷徙,後遇到大赦得釋。
周縉,字伯紳,武昌人。以貢入太學,授永清典史,攝令事。成祖舉兵,守令相率迎降。
火真,原名火裏火真,蒙古人,明朝軍事人物,同安侯。洪武年間,火真歸順明朝,任燕山中護衛千戶。靖難之役時,跟隨燕王朱棣起兵,攻打真定,並以先馳突耿炳文陣營,獲大勝。之後襲擊大寧,戰鄭村壩。此後累任都督僉事,封同安侯,祿千五石。永樂年間,跟隨丘福北征出塞,後兵敗戰死。爵位被除。子孫世襲觀海衛千戶。子孫中有火斌為武舉出身,並與倭寇交戰。
房寬,陳州人。洪武中,以濟寧左衛指揮從徐達練兵北平,遂為北平都指揮同知,移守大寧。寬在邊久,凡山川夋塞,殊域情偽,莫不畢知,然不能撫士卒。燕兵奄至,城中縛寬以降。成祖釋之,俾領其眾。戰白溝河,將右軍,失利。從克廣昌、彰德,進都督僉事。以舊臣,略其過。封思恩侯,祿八百石,世指揮使。永樂七年卒。
袁容,明朝政治人物,駙馬,廣平侯。其早年為燕王朱棣儀賓,後娶朱棣的長女永安郡主朱玉英,在作戰中有功。朱棣稱帝後,朱玉英封為永安公主。袁容升任駙馬。後因論功,封廣平侯。當時,都指揮款臺乘馬過容門,袁容因其未下馬,把款臺捶打幾乎致死。朱棣聽聞後,給趙王朱高燧寫信說:“自從洪武年間以來,往來駙馬門的,都未曾有命令必須下馬。以前晉王敦為駙馬的時候,驕橫暴戾,後來就被殺死。你把這封信給袁容看,並把毆打侮辱款臺的人押送到北平。”袁容由此做事收斂。後去世,贈沂國公,謚忠穆。
史彬,字惟中,明初直隸溧陽人,官至河南鄭州知州。甲申科曾棨榜三甲進士,選庶吉士,改任廣東樂昌縣知縣。任內“政舉民和,興教勸學”,重修城郭,並在學宮泮池上建希聖亭,聚集當地賢才,在亭中講授六藝。當時山賊為患,史彬率主簿吳政率兵征討,將山賊平定。宣德年後,史彬改遷鄭州,任知州。
孫巖,鳳陽人,明朝武將。孫巖早年跟從朱元璋渡江,官至燕山中護衛千戶,後致仕。朱棣起兵靖難,通州守將房勝降,朱棣請孫巖出仕協守通州。累升都指揮僉事,封應城伯,祿千石。後因私殺人,奪爵安置交址。
高士文,鹹陽人。洪武中,以小校從征雲南及金山有功,為燕山左護衛百戶。質直剛果,善騎謝。從成祖起兵,累官都督僉事。從張輔征交址。黎既擒,餘黨竄山谷中,出沒為寇。五年八月,士文帥所部敗之廣源,進圍其寨。晝夜急攻,垂破,賊突走。士文追與戰,中飛石死。所部覆追賊,賊失巢潰散,遂為指揮程瑒所滅。朝廷念士文功,追封建平伯,令其子福嗣,祿千三百石,予世券。三傳至孫,無子,以義子為嗣。事覺,爵除。
趙彜,虹縣人,明朝武將。
房勝,景陵人。初從陳友諒。來歸,累功至通州衛指揮僉事。燕兵起北平,勝首以通州降。成祖即位,以守城功,封富昌伯,祿千石,世指揮使。永樂四年卒。
譚淵,清流人。承襲父職任燕山右護衛副千戶。燕王起兵,從奪取九門。攻破雄縣。潘忠、楊松從鄭州前來救援,譚淵率領壯士一千多人,在月漾橋水中,每人拿一束茭草,蒙著頭通鼻子呼吸。南方軍隊已過,即從占據橋。潘忠等人戰敗,跑到橋不能渡過,於是被擒。多次進升為都指揮同知。譚淵驍勇善戰,拉開兩石的弓,不射不中。然而性情好殺。攻破滄州,成祖命令給憑證遣散投降的士兵。沒有派遣的三幹多人,等到明天給碟。譚淵一夜之間全部殺了他們。燕王憤怒。譚淵說:“這些都是壯士,他成為後患。”燕王說:“如果你說的話,當全部殺死敵人。敵人可以盡嗎?“譚淵慚愧而退。夾河之戰,南軍陣動塵土飛揚。譚淵立即上前迎戰,馬撅被莊得所殺。成祖感到可惜。即位後,追贈他為都指揮使,追封崇安侯,謐號壯節,立祠祭祀他。
蔣廷瓚,明朝貴州建省第一任布政使,河南滑縣人。洪武時期任嘉興通判。永樂初年,參予鎮壓思南土司。任工部右侍郎。在治理會通河的同時,與金純、工部侍郎徐亨疏浚黃河故道,使這裏的人民免遭洪災的侵害。設貴州布政使司,首任貴州布政使。
俞士吉,字周貞,號櫟庵,晚號大瀛海客,浙江象山人。明初,舉為賢良方正。宣德初,授南京刑部侍郎,越五年致仕。史傳稱其“儀表修潔,舉止清雅,文采蔚然,諛之不喜,犯之不怒,偉度洪量汪如”。著有《櫟庵自怡稿》。據石浦《武氏家譜》載,曾與鄭和率船隊下過西洋。《明史》有傳。建文中,上疏言時政得失,為朝議所允,晉監察禦史,出按鳳陽、徽州、湖廣。
成祖即位之後,進僉都禦史。時浙西大水,命偕戶部尚書夏元吉,往督農政。湖州災,奏捐糧六十萬石賑民,浙西大饑,又隨夏元吉發粟三十萬石往賑,命以禮部侍郎銜出使日本,封其國山為“壽安鎮國之山”。時仁宗在東宮,聞士吉善詩,詢以古詩唐律,命作《聖節》詩各一體,援筆立成。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沐春,字景春,黔寧王沐英長子,安徽定遠人,明朝著名軍事人物。襲封西平侯鎮守雲南。
王寧,明太祖朱元璋女婿,駙馬,明朝初期政治人物,永春侯。其因為與懷慶公主婚事,升任後軍都督府事。建文年間因為其涉嫌洩露朝中事情給燕王朱棣,後下錦衣衛獄。明成祖即位後,稱王寧孝於明太祖、忠於國家,剛正不阿,封永春侯。其擅長詩歌,喜歡佛教。後因事連坐下獄,被釋出獄後不久病死。其有兩子王貞亮和王貞慶,王貞慶為景泰十才子之一。
王友,荊州人。襲父職為燕山護衛百戶。從起兵,定京師。論功當侯,以驕縱,授都指揮僉事。及邱福等議上,乃封清遠伯。明年充總兵官,帥舟師沿海捕倭。倭數掠海上,友無功,帝切責之。已,大破倭。帝喜,降敕褒勞,尋召還。
王忠,與莒國公李遠同降於蔚州。每戰,帥精騎為奇兵,多斬獲。累遷都督僉事,封靖安侯,祿千石。出塞戰歿,年五十一,爵除。
王聰,巴河鎮人,明代將軍。出身農民,臂力過人。他習武投軍,隸屬燕王棣部下,智勇兼備,能謀善戰。隨燕王巡視邊境,以軍功升任都指揮使,“靖難”之役,燕王奪取帝位,聰被封為武城侯。隨征虜大將軍邱福出征。福與本雅失裏交戰,本雅失裏佯敗,福追擊,聰知其計,勸諫福止,福不聽從,終中埋伏。聰戰死,時年58歲。其屍毀於戰場,未能收骨,後追封為漳國公,謚號武毅,立碑敕葬。衣冠冢在縣西司家畈。
王真,鹹寧人,明朝軍事將領。洪武年間,其由士兵起家,後累功至燕山右護衛百戶。靖難之役時,燕王朱棣起兵,王真參與攻打北京九門,後戰永平、真定,攻下廣昌,襲擊雁門。之後跟隨大軍攻破滄州,追趕中央軍到滑口,俘虜七千餘人。後累任都指揮使。淝河之戰,王真與白義、劉江各帥百騎誘平安軍,並伏擊,之後因援兵不繼而被困重傷,大呼“我義不死敵手”,遂自殺。朱棣即位後,追封其為金鄉侯,謚忠壯。成祖每追悼之曰:“奮武如王真,何功不成!不死,功當冠諸將。”明仁宗時,追封其為寧國公,加號效忠。與東平王朱能、河間王張玉、榮國公姚廣孝一起配享成祖廟廷。有一子王通,官至都督同知。
胡觀,字明遠,安徽鳳陽人。明都指揮僉事。幼時隨曾祖父遷居萬全右衛,“土木之變”前後,曾隨楊洪鎮守蘆溝、紫荊等地,屢有戰功。
李濬,和州人,明朝將領。洪武年間李濬襲父職為燕山左護衛副千戶,隨燕王朱棣起兵靖難,奪取北平九門。之後轉戰山東,為前鋒。累升都指揮使,封襄城伯,祿千石,出鎮江西。
李遠,明初軍事將領。在靖難之役中投降了燕王朱棣,之後為燕軍戰勝南軍立下了赫赫戰功。因與丘福出兵北伐韃靼中伏而死,年四十六。追封莒國公,謚忠壯。
張武,瀏陽人。力氣很大,看的書比較少,曾任燕王朱棣護衛。與諸將敗耿炳文於真定,戰勝。夾河之戰,帥壯士為前鋒,突陣,佯敗走。南軍追之,武還擊,南軍遂潰。攻西水寨,前軍夜失道,南軍來追。武引兵伏要路,擊卻之。戰小河,陳文歿於陣。武帥敢死士自林間突出,與騎兵合,大破南軍,斬首二萬級,溺死無算。累授都督同知。成祖即位,論功封成陽侯,祿千五百石,位次朱能下。是時侯者,陳珪、鄭亨、孟善、火真、顧成、王忠、王聰、徐忠、張信、李遠、郭亮、房寬十三人,武為第一,還守北平。
張興,壽州人。起卒伍,為燕山左護衛指揮僉事。從起兵,功多,累遷都指揮同知。從子勇,有力敢戰,從興行陣為肘腋。興嘗單騎追敵,被數十創,傷重不任戰。以勇嗣指揮使,代將其兵。再論功,興封安鄉伯。
金玉,江浦人。襲父官為羽林衛百戶,調燕山護衛。從起兵有功,累遷河南都指揮使,進都督僉事。至長秀川,收敵所棄牛羊雜畜亙數十裏,討平山西妖賊劉子進。論前後功,封惠安伯,祿九百石。
陳亨,壽州人。元末揚州萬戶。從太祖於濠,為鐵甲長,擢千戶。從大將軍北征,守東昌。敵數萬奄至,亨固守,出奇兵誘敗之。覆從徇未下諸城,守大同。積功至燕山左衛指揮僉事。數從出塞,遷北平都指揮使。及惠帝即位,擢都督僉事。燕師起,亨與劉真、蔔萬守大寧。移兵出松亭關,駐沙河,謀攻遵化。燕兵至,退保關。當是時,李景隆帥五十萬眾將攻北平。北平勢弱,而大寧行都司所領興州、營州二十餘衛,皆西北精銳;朵顏、泰寧、福餘三衛,元降將所統番騎彍卒,尤驍勇。蔔萬將與景隆軍合。成祖懼,以計紿亨囚萬,遂從劉家口間道疾攻大寧。亨及劉真自松亭回救,中道聞大寧破,乃與指揮徐理、陳文等謀降燕。夜二鼓,襲劉真營。真單騎走廣寧,亨等帥眾降。成祖盡拔諸軍及三衛騎卒,挾寧王以歸。自是沖鋒陷陣多三衛兵。成祖取天下,自克大寧始。亨、理既降,累從破南軍。白溝河之戰,亨中創幾死。已,攻濟南,與平安戰鏵山,大敗。創甚,輿還北平。進都督同知。成祖還軍,親詣亨第勞問。其年十月卒。成祖自為文以祭。比即位,追封涇國公,謚襄敏。長子恭,嗣都督同知。
徐理,河南西平縣人,明朝將領,武康伯。洪武年間,徐理擔任永清中護衛指揮僉事,改營州衛。靖難之役時,投降燕軍,並任右軍副將,屢出戰功。朱棣襲擊滄州的時候,徐理與陳旭在直沽造浮橋,以援助燕軍。之後累任都指揮僉事。永樂年間,封武康伯,守衛北平。
徐祥,大冶人,明朝將領。元朝末年跟從陳友諒,後在江州歸順朱元璋,積功至至燕山右護衛副千戶。隨朱棣起兵,累任至都指揮使。成祖即位,論功封興安伯,為十四位封伯爵之首。
徐亨,興安伯徐祥孫,大冶人,嗣伯。從北征,為中軍副將,至土剌河,獲馬三千。還守開平,將輕騎往來興和、大同備邊。後屢從出塞。以右副將征交址,無功,奪爵。英宗即位,覆之。征兀良哈,出界嶺口、河北川,進侯。出鎮陜西,召還。天順初卒,謚武襄。子賢嗣伯。
陳旭,揚州路滁州全椒縣人,明朝軍事將領、靖難之役人物。陳旭父親為陳彬,跟從朱元璋,任指揮僉事。之後陳旭嗣官,為會州衛指揮同知。靖難之役時,舉城降燕。之後從朱棣戰灤河、真定。守衛德州時,盛庸兵抵達後,其棄城而逃,朱棣不問其罪。之後跟隨朱棣攻入南京,封雲陽伯,祿千石。從英國公張輔征交址,擔任右參將,並與豐城侯李彬攻破西都。後平定陳季擴叛變,與張輔平定。之後擔任沐晟副將,後因病死於軍中。
陳賢,歷燕山右護衛指揮僉事。燕師起,從諸將轉戰,常突陣陷堅。軍中稱其驍勇。累遷都督僉事。成祖慮功臣封有遺闕,令邱福等議。福等言都督僉事李彬功不在房寬下,涇國公子懋、金鄉侯子通俱未襲爵,而陳賢、張興、陳志、王友功與劉才等。於是封彬豐城侯,懋、通與賢等四人並封伯,祿皆千石。賢封榮昌伯,充神機將軍,從北征。
陳志,巴縣人。洪武中,為燕山中護衛指揮僉事。從起兵,累遷都指揮同知,封遂安伯。志素以恭謹受知,戮力戎行,始終不懈。
陳珪,泰州人。從大將軍徐達平中原,授龍虎衛百戶,改燕山中護衛。建文朝歷任副千戶、指揮同知、都督僉事。永樂朝從成祖出塞為前鋒,積功至指揮同知,累遷都督僉事,封泰寧侯,祿千二百石。改建北京城及宮殿,泰寧侯陳珪被任命為工程總指揮,“董治其事”。陳珪計劃周密、條理分明,在建都工程中盡心盡力,深得皇帝器重和信任。
薛綬,原名薛壽童,薛斌之子,蒙古族,北京順天府昌平縣人,明朝軍事將領,永順伯。薛斌去世時,薛壽童年僅五歲。其伯父薛貴引見給明仁宗時,立命嗣伯,賜名綬。其長大後驍勇善戰。
劉才,元末為元帥,明興歸附,歷營州中護衛指揮僉事。燕師襲大寧,才降。從戰有功,封廣恩伯,祿九百石,世指揮同知。從北征,督右掖。失律議罪,既而宥之;偕隆平侯張信理永平、山海邊務;覆從北征,至懷來,以疾還。才悃愊無華,不為茍合,亦不輕訾毀人,甚為仁宗所重。
劉江,江蘇江寧籍,江西安福人。李騏榜進士第二人,劉江厲志古學,性恬淡。應天府鄉試中舉,第二年又得中榜眼,授翰林院編修,升修撰,聲名日起。但他以侍奉父母為理由,向朝廷提出在地方上任職,朝廷便任命他為九江教授。後又升任王府長史。作品很少流傳。
郭亮,為永平衛千戶。燕兵至永平,與指揮趙彜以城降,即命為守。時燕師初起,先略定旁郡邑。既克居庸、懷來,山後諸州皆下。而永平地接山海關,障隔遼東。既降,北平益無患,成祖遂南敗耿炳文於真定。既而遼東鎮將江陰侯吳高、都督楊文等圍永平,亮拒守甚固。援師至,內外合擊,高退走。未幾,高中讒罷,楊文代將,覆率眾來攻。亮及劉江合擊,大敗之。累進都督僉事。成祖即位,以守城功封成安侯,祿千二百石,世伯爵。
郭義,濟寧人。洪武時,累功為燕山千戶。從成祖入京師,累遷左都督。坐曠職謫交址,立功,已而宥之。數從出塞,有功,封安陽侯,祿千一百石,授奉天靖難武臣號。時義在南京,疾革,聞命而卒。
宋禮,字大本,明朝著名水利官員,侍奉過明朝四個皇帝。河南永寧人。洪武年間,任山西按察司僉事,左遷戶部主事。永樂時,擔任工部尚書、太子太保。
陳瑛,滁人。洪武中,以人才貢入太學。擢禦史,出為山東按察使。善書法。
吳高,明朝軍事將領,吳良之子。其早年在山西、北平、河南等地練兵,率部隊征討百夷,後因為獲罪而調任廣西,去征討土司趙宗壽。當時燕王朱棣起兵,吳高鎮守遼東,與楊文數次進攻永平。朱棣說“吳高雖然膽小,但是做事基本縝密。楊文則有勇無謀,除掉吳高,楊文就無能為力了。”於是采用離間計,制作兩封信,其中盛讚吳高、貶低楊文,並故意調換信函送去。建文帝知道後生疑,把吳高削爵並貶到廣西,獨自讓楊文鎮守遼東,後來就失敗了。永樂年間,其再次被啟用鎮守大同,上言守衛邊疆的策略。永樂八年,朱棣北征回師,吳高稱病不上朝,被彈劾並廢為平民。仁宗看到他的名字,說道:“這個人過去經常對我無禮,貶他去海南吧。”當時吳高已死,其家人被迫遷徙,後遇到大赦得釋。
周縉,字伯紳,武昌人。以貢入太學,授永清典史,攝令事。成祖舉兵,守令相率迎降。
火真,原名火裏火真,蒙古人,明朝軍事人物,同安侯。洪武年間,火真歸順明朝,任燕山中護衛千戶。靖難之役時,跟隨燕王朱棣起兵,攻打真定,並以先馳突耿炳文陣營,獲大勝。之後襲擊大寧,戰鄭村壩。此後累任都督僉事,封同安侯,祿千五石。永樂年間,跟隨丘福北征出塞,後兵敗戰死。爵位被除。子孫世襲觀海衛千戶。子孫中有火斌為武舉出身,並與倭寇交戰。
房寬,陳州人。洪武中,以濟寧左衛指揮從徐達練兵北平,遂為北平都指揮同知,移守大寧。寬在邊久,凡山川夋塞,殊域情偽,莫不畢知,然不能撫士卒。燕兵奄至,城中縛寬以降。成祖釋之,俾領其眾。戰白溝河,將右軍,失利。從克廣昌、彰德,進都督僉事。以舊臣,略其過。封思恩侯,祿八百石,世指揮使。永樂七年卒。
袁容,明朝政治人物,駙馬,廣平侯。其早年為燕王朱棣儀賓,後娶朱棣的長女永安郡主朱玉英,在作戰中有功。朱棣稱帝後,朱玉英封為永安公主。袁容升任駙馬。後因論功,封廣平侯。當時,都指揮款臺乘馬過容門,袁容因其未下馬,把款臺捶打幾乎致死。朱棣聽聞後,給趙王朱高燧寫信說:“自從洪武年間以來,往來駙馬門的,都未曾有命令必須下馬。以前晉王敦為駙馬的時候,驕橫暴戾,後來就被殺死。你把這封信給袁容看,並把毆打侮辱款臺的人押送到北平。”袁容由此做事收斂。後去世,贈沂國公,謚忠穆。
史彬,字惟中,明初直隸溧陽人,官至河南鄭州知州。甲申科曾棨榜三甲進士,選庶吉士,改任廣東樂昌縣知縣。任內“政舉民和,興教勸學”,重修城郭,並在學宮泮池上建希聖亭,聚集當地賢才,在亭中講授六藝。當時山賊為患,史彬率主簿吳政率兵征討,將山賊平定。宣德年後,史彬改遷鄭州,任知州。
孫巖,鳳陽人,明朝武將。孫巖早年跟從朱元璋渡江,官至燕山中護衛千戶,後致仕。朱棣起兵靖難,通州守將房勝降,朱棣請孫巖出仕協守通州。累升都指揮僉事,封應城伯,祿千石。後因私殺人,奪爵安置交址。
高士文,鹹陽人。洪武中,以小校從征雲南及金山有功,為燕山左護衛百戶。質直剛果,善騎謝。從成祖起兵,累官都督僉事。從張輔征交址。黎既擒,餘黨竄山谷中,出沒為寇。五年八月,士文帥所部敗之廣源,進圍其寨。晝夜急攻,垂破,賊突走。士文追與戰,中飛石死。所部覆追賊,賊失巢潰散,遂為指揮程瑒所滅。朝廷念士文功,追封建平伯,令其子福嗣,祿千三百石,予世券。三傳至孫,無子,以義子為嗣。事覺,爵除。
趙彜,虹縣人,明朝武將。
房勝,景陵人。初從陳友諒。來歸,累功至通州衛指揮僉事。燕兵起北平,勝首以通州降。成祖即位,以守城功,封富昌伯,祿千石,世指揮使。永樂四年卒。
譚淵,清流人。承襲父職任燕山右護衛副千戶。燕王起兵,從奪取九門。攻破雄縣。潘忠、楊松從鄭州前來救援,譚淵率領壯士一千多人,在月漾橋水中,每人拿一束茭草,蒙著頭通鼻子呼吸。南方軍隊已過,即從占據橋。潘忠等人戰敗,跑到橋不能渡過,於是被擒。多次進升為都指揮同知。譚淵驍勇善戰,拉開兩石的弓,不射不中。然而性情好殺。攻破滄州,成祖命令給憑證遣散投降的士兵。沒有派遣的三幹多人,等到明天給碟。譚淵一夜之間全部殺了他們。燕王憤怒。譚淵說:“這些都是壯士,他成為後患。”燕王說:“如果你說的話,當全部殺死敵人。敵人可以盡嗎?“譚淵慚愧而退。夾河之戰,南軍陣動塵土飛揚。譚淵立即上前迎戰,馬撅被莊得所殺。成祖感到可惜。即位後,追贈他為都指揮使,追封崇安侯,謐號壯節,立祠祭祀他。
蔣廷瓚,明朝貴州建省第一任布政使,河南滑縣人。洪武時期任嘉興通判。永樂初年,參予鎮壓思南土司。任工部右侍郎。在治理會通河的同時,與金純、工部侍郎徐亨疏浚黃河故道,使這裏的人民免遭洪災的侵害。設貴州布政使司,首任貴州布政使。
俞士吉,字周貞,號櫟庵,晚號大瀛海客,浙江象山人。明初,舉為賢良方正。宣德初,授南京刑部侍郎,越五年致仕。史傳稱其“儀表修潔,舉止清雅,文采蔚然,諛之不喜,犯之不怒,偉度洪量汪如”。著有《櫟庵自怡稿》。據石浦《武氏家譜》載,曾與鄭和率船隊下過西洋。《明史》有傳。建文中,上疏言時政得失,為朝議所允,晉監察禦史,出按鳳陽、徽州、湖廣。
成祖即位之後,進僉都禦史。時浙西大水,命偕戶部尚書夏元吉,往督農政。湖州災,奏捐糧六十萬石賑民,浙西大饑,又隨夏元吉發粟三十萬石往賑,命以禮部侍郎銜出使日本,封其國山為“壽安鎮國之山”。時仁宗在東宮,聞士吉善詩,詢以古詩唐律,命作《聖節》詩各一體,援筆立成。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