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大夏政權——明玉珍
關燈
小
中
大
第三十一章 大夏政權——明玉珍
明玉珍,隨縣人,元末義軍領袖,農民戰爭爆發,明玉珍集鄉兵千餘人屯青山,參加徐壽輝領導的紅巾軍,任元帥。陳友諒殺徐壽輝自立為帝,明玉珍不服,不與相通,自稱隴蜀王,之後,受劉楨等人擁立稱帝,國號大夏。明玉珍病故,子明升繼位,後大夏被朱元璋明軍所滅。
最初明玉珍召集鄉中民兵千餘人,固守青山,並沒有反心,最初的目的只是出於自我保護而已,這種事情其實很普遍,天下大亂之時,凡是有條件的都會想方設法的團結眾人,增強力量,這樣才能在亂世中,提高存活的概率。至於後來為什麽會參加起義軍,或者說參加徐壽輝的起義軍,是攝於徐壽輝的威勢。“來則共富貴,不來舉兵屠之。”,徐壽輝將自己的條件擺在那兒,若是加入自己的起義軍,那麽以後定然共富貴,有我肉吃就少不了你酒喝,大家一起圖謀天下,若是不加入我,那麽久不好意思了,咱們槍刀上見真章,我必定率兵前往屠殺。
雖然說明玉珍有兩個選擇,加入徐壽輝和不加入徐壽輝,但嚴格說來,明玉珍也只有加入徐壽輝起義軍這一個選擇,論實力明玉珍遠遜於徐壽輝,如果徐壽輝真的領兵來犯的話,只有引頸就戮這麽一個結果。所以嚴格來說,明玉珍參加農民起義軍,算是被逼無奈,明玉珍娶妻彭氏,有子明升、明重、明昭,其中明昭是義子,明升早在明玉珍自立為帝的時候,就被立為太子。
明玉珍身長八尺重瞳,最初曾任弓箭隊的頭目,被流矢射傷右目,因而得了一“明眼子”的綽號,是一位“獨眼龍”。後來他升為元帥,駐守湖北沔陽時,因為天災戰亂,民不聊生,便乘駐守重慶的元朝官吏內訌之機,率軍三千、槳鬥船50只,溯三峽而上,占領重慶,並逐步統轄了重慶及川、雲、貴三省部分地區。此時,起義軍中的陳友諒殺害了徐壽輝,自稱漢帝,明玉珍聞知非常氣憤,說:“汝能為帝,我不能耶?”遂以重慶為國都,建立了大夏國,年號天統。
大夏國朝廷設置六卿,現在國都重慶城內大梁子的長安寺,就是當時六卿管理朝政的地方,又分四川為八道,設州縣官進行治理,明玉珍還廣設學校開科取士,吸收知識階層參與政權,改革稅制,免除徭役,嚴禁掠奪,一時頗受百姓歡迎擁戴,社會也日趨繁榮穩定,頗有開國明君的氣象。從南宋到元朝末年,四川盆地經歷了各種災難後並沒有得到恢覆,明玉珍執政後,開啟了長達數百年的恢覆過程。據《明太祖實錄》記載,“是歲夏,始定賦稅,十取其一,夫家無力役之征。”這極大的減輕了飽受元朝壓迫的四川百姓的生活問題。
明玉珍對外戰爭,主要是對元朝、陳友諒的戰爭。元朝在雲南軍隊打算進攻明玉珍,他便讓人主動進攻,直接打到了昆明,針對陳友諒,他也采用主動出擊,從漢中出陜西,進攻陳友諒。至於和朱元璋,明玉珍采用了合作的態度,相比與後來的張獻忠,明玉珍在巴蜀基本上采用了休養生息、減少戰爭的執政方式,和後來張獻忠的無入四川,拉鋸式作戰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同時明玉珍帶到巴蜀的軍隊也為明朝“湖廣填四川”做了準備。
明玉珍去世之後,太子明升繼承皇位,改元開熙,此後一直遵從父親遺願,固守四川重慶。朱元璋為了統一中國,開始了對各個農民軍的收覆剿殺行動,初時朱元璋派使臣前來勸降,明升沒有同意,先禮後兵,朱元璋遣湯和、廖永忠、傅友德等領兵征大夏國,夏軍敗潰。大軍抵達重慶,大兵壓境,明升出城投降,由明玉珍建立的大夏王朝,自此在歷史上畫下了句號。
明升降明後,朱元璋就將明玉珍之子明升,以及其母彭皇後等27人遣送到高麗,並告訴高麗國王這群人身份特殊,“不做官,不做民”,好好供著就行。於是,在明玉珍家族一行來到高麗後,高麗恭湣王把延安、白川兩縣作為貢物,供奉給明升一家,並將位於松都北部梨井裏的興國寺,提供給他們作為邸宅,配以奴婢。明氏一家在高麗定居後,明升與郡夫人坡平尹氏結婚,明氏一族從此開始在韓國紮下根來。
韓國歷史記載,明升與朝鮮王朝太祖李成桂交情頗深,二人經常下圍棋,明升之母彭氏在李成桂登基時,獻上了一套自己親手縫制的“龍袍”,使太祖李成桂感泣。另外,當時在中國流行的唐裝和首飾也開始在朝鮮王朝普及,李成桂為表謝意,封明升為“華蜀君”,享受“忠勳世祿”,彭皇後去世後,安葬在朝鮮松都萬壽山的肅陵,並建有祠宇。
明升在高麗落腳後,他四個兒子的後代便分散在朝鮮半島24個地區。日本侵占朝鮮半島時期,首次實施戶籍制度,把明氏家族分成兩大支系:一支系為“西蜀明氏”,另一支系為“延安明氏”。當時的“西蜀明氏”主要指的是本籍在中國四川、當時居住在朝鮮的明氏;“延安明氏”主要指的是以明氏二世祖明升繁衍生息地延安為籍貫的明氏家族。
明氏後裔將兩大支系的家譜合二為一,編輯成一本《明氏大同譜》,並在“明氏大宗會”的統管之下。明玉珍後裔在朝鮮半島繁衍生息600多年,湧現出許多英雄豪傑和著名人士。例如,近代歷史中的明濟世,是反抗日本侵略朝鮮半島的英雄。韓國被日吞並後,明濟世立即投入光覆運動,曾被捕入獄達5年,出獄後,組織“不變團”繼續進行獨立運動,在大韓民國成立時曾擔任審計院長。
明玉珍的第6代孫明克謙,曾任進士,其長子光啟曾任平澤縣監,當日本入侵時與趙憲率領的義兵團組成抗日隊伍,給予日本侵略者沈重打擊,他在著名的錦山戰役中壯烈犧牲。明天得曾以“通訓大夫”資格擔任“軍資監正”;明自賢在任“承政院左承旨”後,又升為“龍衛副護軍”;著名孝子明右鎮曾任“延安郡守”,因施善政而受好評。當代明氏後裔中,有的擔任政府高級官員,有的成為著名律師、教授、企業家等。上個世紀90年代,明玉珍的後裔曾從韓國來重慶尋根,從重慶朝天門乘舟而下,過南岸彈子石不遠處的觀音碚,江邊有一座大佛寺,是天統二年,明玉珍為了保佑此處行船安全,鎮壓河妖,命都察院鄒興在江岸石壁上開鑿釋迦牟尼佛像一尊,像高7.5米,肩寬2.5米,座寬3.3米,面江而立,莊嚴慈祥。佛像後為大佛寺,至今香火鼎盛。
在明玉珍的陵墓被發現之後,韓國的明氏後裔經過多方努力,終於在1995年率領參拜團前來祭奠他們的祖先,此後幾乎是年年率團前來祭拜,在重慶引起了廣泛的關註。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明玉珍,隨縣人,元末義軍領袖,農民戰爭爆發,明玉珍集鄉兵千餘人屯青山,參加徐壽輝領導的紅巾軍,任元帥。陳友諒殺徐壽輝自立為帝,明玉珍不服,不與相通,自稱隴蜀王,之後,受劉楨等人擁立稱帝,國號大夏。明玉珍病故,子明升繼位,後大夏被朱元璋明軍所滅。
最初明玉珍召集鄉中民兵千餘人,固守青山,並沒有反心,最初的目的只是出於自我保護而已,這種事情其實很普遍,天下大亂之時,凡是有條件的都會想方設法的團結眾人,增強力量,這樣才能在亂世中,提高存活的概率。至於後來為什麽會參加起義軍,或者說參加徐壽輝的起義軍,是攝於徐壽輝的威勢。“來則共富貴,不來舉兵屠之。”,徐壽輝將自己的條件擺在那兒,若是加入自己的起義軍,那麽以後定然共富貴,有我肉吃就少不了你酒喝,大家一起圖謀天下,若是不加入我,那麽久不好意思了,咱們槍刀上見真章,我必定率兵前往屠殺。
雖然說明玉珍有兩個選擇,加入徐壽輝和不加入徐壽輝,但嚴格說來,明玉珍也只有加入徐壽輝起義軍這一個選擇,論實力明玉珍遠遜於徐壽輝,如果徐壽輝真的領兵來犯的話,只有引頸就戮這麽一個結果。所以嚴格來說,明玉珍參加農民起義軍,算是被逼無奈,明玉珍娶妻彭氏,有子明升、明重、明昭,其中明昭是義子,明升早在明玉珍自立為帝的時候,就被立為太子。
明玉珍身長八尺重瞳,最初曾任弓箭隊的頭目,被流矢射傷右目,因而得了一“明眼子”的綽號,是一位“獨眼龍”。後來他升為元帥,駐守湖北沔陽時,因為天災戰亂,民不聊生,便乘駐守重慶的元朝官吏內訌之機,率軍三千、槳鬥船50只,溯三峽而上,占領重慶,並逐步統轄了重慶及川、雲、貴三省部分地區。此時,起義軍中的陳友諒殺害了徐壽輝,自稱漢帝,明玉珍聞知非常氣憤,說:“汝能為帝,我不能耶?”遂以重慶為國都,建立了大夏國,年號天統。
大夏國朝廷設置六卿,現在國都重慶城內大梁子的長安寺,就是當時六卿管理朝政的地方,又分四川為八道,設州縣官進行治理,明玉珍還廣設學校開科取士,吸收知識階層參與政權,改革稅制,免除徭役,嚴禁掠奪,一時頗受百姓歡迎擁戴,社會也日趨繁榮穩定,頗有開國明君的氣象。從南宋到元朝末年,四川盆地經歷了各種災難後並沒有得到恢覆,明玉珍執政後,開啟了長達數百年的恢覆過程。據《明太祖實錄》記載,“是歲夏,始定賦稅,十取其一,夫家無力役之征。”這極大的減輕了飽受元朝壓迫的四川百姓的生活問題。
明玉珍對外戰爭,主要是對元朝、陳友諒的戰爭。元朝在雲南軍隊打算進攻明玉珍,他便讓人主動進攻,直接打到了昆明,針對陳友諒,他也采用主動出擊,從漢中出陜西,進攻陳友諒。至於和朱元璋,明玉珍采用了合作的態度,相比與後來的張獻忠,明玉珍在巴蜀基本上采用了休養生息、減少戰爭的執政方式,和後來張獻忠的無入四川,拉鋸式作戰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同時明玉珍帶到巴蜀的軍隊也為明朝“湖廣填四川”做了準備。
明玉珍去世之後,太子明升繼承皇位,改元開熙,此後一直遵從父親遺願,固守四川重慶。朱元璋為了統一中國,開始了對各個農民軍的收覆剿殺行動,初時朱元璋派使臣前來勸降,明升沒有同意,先禮後兵,朱元璋遣湯和、廖永忠、傅友德等領兵征大夏國,夏軍敗潰。大軍抵達重慶,大兵壓境,明升出城投降,由明玉珍建立的大夏王朝,自此在歷史上畫下了句號。
明升降明後,朱元璋就將明玉珍之子明升,以及其母彭皇後等27人遣送到高麗,並告訴高麗國王這群人身份特殊,“不做官,不做民”,好好供著就行。於是,在明玉珍家族一行來到高麗後,高麗恭湣王把延安、白川兩縣作為貢物,供奉給明升一家,並將位於松都北部梨井裏的興國寺,提供給他們作為邸宅,配以奴婢。明氏一家在高麗定居後,明升與郡夫人坡平尹氏結婚,明氏一族從此開始在韓國紮下根來。
韓國歷史記載,明升與朝鮮王朝太祖李成桂交情頗深,二人經常下圍棋,明升之母彭氏在李成桂登基時,獻上了一套自己親手縫制的“龍袍”,使太祖李成桂感泣。另外,當時在中國流行的唐裝和首飾也開始在朝鮮王朝普及,李成桂為表謝意,封明升為“華蜀君”,享受“忠勳世祿”,彭皇後去世後,安葬在朝鮮松都萬壽山的肅陵,並建有祠宇。
明升在高麗落腳後,他四個兒子的後代便分散在朝鮮半島24個地區。日本侵占朝鮮半島時期,首次實施戶籍制度,把明氏家族分成兩大支系:一支系為“西蜀明氏”,另一支系為“延安明氏”。當時的“西蜀明氏”主要指的是本籍在中國四川、當時居住在朝鮮的明氏;“延安明氏”主要指的是以明氏二世祖明升繁衍生息地延安為籍貫的明氏家族。
明氏後裔將兩大支系的家譜合二為一,編輯成一本《明氏大同譜》,並在“明氏大宗會”的統管之下。明玉珍後裔在朝鮮半島繁衍生息600多年,湧現出許多英雄豪傑和著名人士。例如,近代歷史中的明濟世,是反抗日本侵略朝鮮半島的英雄。韓國被日吞並後,明濟世立即投入光覆運動,曾被捕入獄達5年,出獄後,組織“不變團”繼續進行獨立運動,在大韓民國成立時曾擔任審計院長。
明玉珍的第6代孫明克謙,曾任進士,其長子光啟曾任平澤縣監,當日本入侵時與趙憲率領的義兵團組成抗日隊伍,給予日本侵略者沈重打擊,他在著名的錦山戰役中壯烈犧牲。明天得曾以“通訓大夫”資格擔任“軍資監正”;明自賢在任“承政院左承旨”後,又升為“龍衛副護軍”;著名孝子明右鎮曾任“延安郡守”,因施善政而受好評。當代明氏後裔中,有的擔任政府高級官員,有的成為著名律師、教授、企業家等。上個世紀90年代,明玉珍的後裔曾從韓國來重慶尋根,從重慶朝天門乘舟而下,過南岸彈子石不遠處的觀音碚,江邊有一座大佛寺,是天統二年,明玉珍為了保佑此處行船安全,鎮壓河妖,命都察院鄒興在江岸石壁上開鑿釋迦牟尼佛像一尊,像高7.5米,肩寬2.5米,座寬3.3米,面江而立,莊嚴慈祥。佛像後為大佛寺,至今香火鼎盛。
在明玉珍的陵墓被發現之後,韓國的明氏後裔經過多方努力,終於在1995年率領參拜團前來祭奠他們的祖先,此後幾乎是年年率團前來祭拜,在重慶引起了廣泛的關註。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