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後主寵臣——陳祗[zhī]
關燈
小
中
大
第十一章 後主寵臣——陳祗[zhī]
陳祗,字奉宗,汝南人,大司徒許靖兄長的外孫,受費祎的賞識而被提拔,董允死後接替其為侍中,逐漸成為蜀漢後主劉禪的寵臣,權利甚至超過大將軍姜維。
心懷國家的諸葛亮,沒有放棄蜀國,在臨終前向劉禪推薦了費祎,不過誰也沒有想到的是,費祎死後又推薦了陳祗,陳祗受劉禪重用,卻也導致了蜀國的滅亡。陳祗是個孤兒,在司徒許靖家長大,借助許靖在蜀漢的崇高地位和聲望,陳祗二十歲便已知名,逐步升遷為選曹郎。他相貌堂堂,多才多藝,頗有心計和手段,受到當時執掌朝政的大將軍費祎的賞識,故此破格讓他接替董允擔任內侍,代替董允主管宮中事務,從而掌握了相當大的權力。
陳祗繼任侍中後,沒有繼承許靖寬仁大度、公忠體國的品格,也沒有學習董允清正廉明、剛直不阿的風骨,卻一反董允成規,與黃皓內外勾結,一味迎合後主的享樂欲望,使其開始走上昏庸之路。黃皓晉升為黃門令,開始幹預政事,對費祎、姜維等執政大臣,陳祗則玩弄兩面手法,極力敷衍,繼續騙取他們的信任。由於費祎北駐漢壽,兩年後被刺於該地,姜維則長期在外領兵打仗,兩人都很少過問朝政,因此,朝中大權,實際上被陳祗所控制。
陳祗更加肆無忌憚地串通黃皓,進一步引誘後主沈溺於聲色犬馬,在二人的包圍和迎合下,後主貪圖享樂的性格弱點日益膨脹,覺得二人對自己處處順從體貼,把自己服侍得很舒服很順心。相比之下,那位動不動就諫阻自己的董允,自然讓他想起來就不舒服,久而久之,竟至“追怨允日深”。在陳祗掌權的十二年間,善惡混淆,是非顛倒,後主越來越昏庸,朝政也越來越腐敗。
陳祗執政之後,蜀漢朝廷內部政治混亂,對外則窮兵黷武,譙周曾“與尚書令陳祗論其利害”,希望陳祗能考慮後果,改弦易張,改變這種社會動蕩、民不聊生的局面,他的勸諫卻根本不起作用。譙周於是作《仇國論》,記錄他與陳祗辯論的基本觀點和內容,譙周指出,曹魏相當強大,並非一時半會就能征服,不顧國力民力而連年征戰,會導致社會動亂的嚴重後果。但陳祗急功近利,不但不聽勸諫,反而認為譙周礙手礙腳,遂將其調任無實權的光祿大夫,此後譙周即“不與政事”。
除譙周外,當時在蜀漢政權中為官的益州士族代表人物如張翼、楊戲等,也紛紛勸諫當權者陳祗、姜維,但都未能奏效,甚至還給自己帶來了猜忌、禍害。譙周、張翼、楊戲的勸諫,實際上是代表益州士族維護自己利益之舉,社會動蕩、民不聊生,會嚴重影響益州士族的根本利益,但當權者陳祗、黃皓、姜維仍一意孤行,使譙周等益州士族代表人物對蜀漢政權態度發生了逆轉,從抱有期待到失望,從支持轉而背棄。
再看陳祗主政期間蜀漢軍事方面,在陳祗主政前,費祎裁制姜維,每次給他的兵力不超過1萬人,所以之前的北伐只能算是蜻蜓點水的騷擾式作戰,覆出隴西,守狄道長李簡舉城降,進圍襄武,與魏將徐質交鋒,斬首破敵,魏軍敗退,維乘勝多所降下,拔河間狄道、臨洮三縣民還,後十八年,覆與車騎將軍夏侯霸等俱出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經於洮西,經眾死者數萬人。如果不是因為陳祗對姜維的支持,姜維何以取得北伐以來的最大勝利——洮西大捷。將相和,正是由於陳祗與姜維將相相和,勠力同心,才能讓弱小的蜀漢威震天下,而當陳祗死後不久,姜維不得不屯田避禍,黃皓也開始真正把持朝政,蜀漢滅亡,乃後主無道所致,非陳祗之過也。
陳祗死時,後主竟然深感痛惜,為之流涕,甚至下詔追謚他為“忠侯”,後主還賜其子陳粲關內侯爵位,提拔其次子陳裕為黃門侍郎,如此寵愛厚待,在蜀漢後期極為罕見。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陳祗,字奉宗,汝南人,大司徒許靖兄長的外孫,受費祎的賞識而被提拔,董允死後接替其為侍中,逐漸成為蜀漢後主劉禪的寵臣,權利甚至超過大將軍姜維。
心懷國家的諸葛亮,沒有放棄蜀國,在臨終前向劉禪推薦了費祎,不過誰也沒有想到的是,費祎死後又推薦了陳祗,陳祗受劉禪重用,卻也導致了蜀國的滅亡。陳祗是個孤兒,在司徒許靖家長大,借助許靖在蜀漢的崇高地位和聲望,陳祗二十歲便已知名,逐步升遷為選曹郎。他相貌堂堂,多才多藝,頗有心計和手段,受到當時執掌朝政的大將軍費祎的賞識,故此破格讓他接替董允擔任內侍,代替董允主管宮中事務,從而掌握了相當大的權力。
陳祗繼任侍中後,沒有繼承許靖寬仁大度、公忠體國的品格,也沒有學習董允清正廉明、剛直不阿的風骨,卻一反董允成規,與黃皓內外勾結,一味迎合後主的享樂欲望,使其開始走上昏庸之路。黃皓晉升為黃門令,開始幹預政事,對費祎、姜維等執政大臣,陳祗則玩弄兩面手法,極力敷衍,繼續騙取他們的信任。由於費祎北駐漢壽,兩年後被刺於該地,姜維則長期在外領兵打仗,兩人都很少過問朝政,因此,朝中大權,實際上被陳祗所控制。
陳祗更加肆無忌憚地串通黃皓,進一步引誘後主沈溺於聲色犬馬,在二人的包圍和迎合下,後主貪圖享樂的性格弱點日益膨脹,覺得二人對自己處處順從體貼,把自己服侍得很舒服很順心。相比之下,那位動不動就諫阻自己的董允,自然讓他想起來就不舒服,久而久之,竟至“追怨允日深”。在陳祗掌權的十二年間,善惡混淆,是非顛倒,後主越來越昏庸,朝政也越來越腐敗。
陳祗執政之後,蜀漢朝廷內部政治混亂,對外則窮兵黷武,譙周曾“與尚書令陳祗論其利害”,希望陳祗能考慮後果,改弦易張,改變這種社會動蕩、民不聊生的局面,他的勸諫卻根本不起作用。譙周於是作《仇國論》,記錄他與陳祗辯論的基本觀點和內容,譙周指出,曹魏相當強大,並非一時半會就能征服,不顧國力民力而連年征戰,會導致社會動亂的嚴重後果。但陳祗急功近利,不但不聽勸諫,反而認為譙周礙手礙腳,遂將其調任無實權的光祿大夫,此後譙周即“不與政事”。
除譙周外,當時在蜀漢政權中為官的益州士族代表人物如張翼、楊戲等,也紛紛勸諫當權者陳祗、姜維,但都未能奏效,甚至還給自己帶來了猜忌、禍害。譙周、張翼、楊戲的勸諫,實際上是代表益州士族維護自己利益之舉,社會動蕩、民不聊生,會嚴重影響益州士族的根本利益,但當權者陳祗、黃皓、姜維仍一意孤行,使譙周等益州士族代表人物對蜀漢政權態度發生了逆轉,從抱有期待到失望,從支持轉而背棄。
再看陳祗主政期間蜀漢軍事方面,在陳祗主政前,費祎裁制姜維,每次給他的兵力不超過1萬人,所以之前的北伐只能算是蜻蜓點水的騷擾式作戰,覆出隴西,守狄道長李簡舉城降,進圍襄武,與魏將徐質交鋒,斬首破敵,魏軍敗退,維乘勝多所降下,拔河間狄道、臨洮三縣民還,後十八年,覆與車騎將軍夏侯霸等俱出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經於洮西,經眾死者數萬人。如果不是因為陳祗對姜維的支持,姜維何以取得北伐以來的最大勝利——洮西大捷。將相和,正是由於陳祗與姜維將相相和,勠力同心,才能讓弱小的蜀漢威震天下,而當陳祗死後不久,姜維不得不屯田避禍,黃皓也開始真正把持朝政,蜀漢滅亡,乃後主無道所致,非陳祗之過也。
陳祗死時,後主竟然深感痛惜,為之流涕,甚至下詔追謚他為“忠侯”,後主還賜其子陳粲關內侯爵位,提拔其次子陳裕為黃門侍郎,如此寵愛厚待,在蜀漢後期極為罕見。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