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漢侍禦史——鄭泰
關燈
小
中
大
第一百二十五章 漢侍禦史——鄭泰
鄭泰,字公業,河南開封人。揚州刺史。曾祖父眾,眾父興,皆為名儒。少有少略。靈帝末,知天下將亂,陰交結豪傑。家富於財,有田四百頃,而食常不足,名聞山東。初,舉孝廉,三府辟,公車征,皆不就。及大將軍何進輔政,征用名士,以泰為尚書待郎,遷待禦史。進將誅閹官,欲召並州牧董卓為助,泰欲勸止,進不能用,乃棄官去。進尋見害,卓果作亂。卓以泰為將軍,使統諸軍討擊關東。後留拜議郎。卓既遷都長安,天下饑亂,士大夫多不得其命。泰與何颙、荀攸共謀殺卓。事洩,颙等被執,公業脫身自武關走,東歸袁術。術上以為揚州刺史。未至官,道卒,年四十一。
勸董十言
泰乃詭辭對曰:“非以無益,以山東不足加兵也。今山東議欲起兵,州郡相連,人眾相動,非不能也。然中國自光武以來,無雞鳴狗吠之警,百姓忘戰日久;仲尼有言‘不教民戰,是謂棄之’,雖眾不能為害,一也。明公出自西州,少為國將,閑習軍事,數踐戰場,名稱當世;以此威民,民懷懾服,二也。袁本初公卿子弟,生處京師,體長婦人;張孟卓東平長者,坐不窺堂;孔公緒能清談高論,噓枯吹生,無軍帥之才,負霜露之勤;臨鋒履刃,決敵雌雄,皆非明公敵,三也。察山東之士,力能跨馬控弦,勇等孟賁,捷齊慶忌,信有聊城之守,策有良平之謀;可任以偏師,責以成功,未聞有其人者,四也。就有其人,王爵不相加,婦姑位不定,各恃眾怙力,將人人釭跱,以觀成敗,不肯同心共膽,率徒旅進,五也。關西諸郡,北接上黨、太原、馮翊、扶風、安定,自頃以來,數與胡戰,婦女載戟挾矛,弦弓負矢,況其悍夫;以此當山東忘戰之民,譬驅群羊向虎狼,其勝可必,六也。且天下之權勇,今見在者不過並、涼、匈奴、屠各、湟中、義從、八種西羌,皆百姓素所畏服,而明公權以為爪牙,壯夫震栗,況小醜乎!七也。又明公之將帥,皆中表腹心,周旋日久,自三原、硤口以來,恩信醇著,忠誠可遠任,智謀可特使,以此當山東解(合)之虛誕,實不相若,八也。夫戰有三亡:以亂攻治者亡,以邪攻正者亡,以逆攻順者亡。今明公秉國政平,討夷兇宦,忠義克立;以三德待於三亡,奉辭伐罪,誰人敢禦?九也。東州有鄭康成,學該古今,儒生之所以集;北海邴根矩,清高直亮,群士之楷式。彼諸將若詢其計畫,案典校之強弱,燕、趙、齊、梁非不盛,終見滅於秦,吳、楚七國非不眾,而不敢逾滎陽,況今德政之赫赫,股肱之邦良,欲造亂以僥不義者,必不相然讚,成其兇謀,十也。若十事少有可采,無事徵兵以驚天下,使患役之民,相聚為非,棄德恃眾,以輕威重。”卓乃悅,以泰為將軍,統諸軍擊關東。
鄭泰年輕時已有才略,漢靈帝在位末年時,鄭泰已經知道天下將會大亂,因而暗中結交豪傑,家境富裕而且有四百頃田地仍常常不夠食糧,卻名聞山東。後來鄭泰獲舉孝廉,由三府辟命並由公車征召,但鄭泰不應命。漢靈帝死,漢少帝劉辯繼位,並由大將軍何進輔政,何進任命鄭泰為尚書侍郎,遷待禦史,同時何進密謀誅除宦官,打算召並州牧董卓入京協助。鄭泰因而對何進說:“董卓強暴殘忍,有無窮野心,若倚重他做朝政大事,將會放任他的兇暴和野心,必定會危害朝廷。你是皇帝的外戚,有輔政大權,應當堅持由自已決斷,誅除有罪的人,實在不適合以董卓作為援助。而且事情拖久了就會生變,竇武的事正是前車之鑒。”但何進不接受鄭泰的進言,仍請董卓入京,鄭泰於是棄官離去,後來和荀攸說:“何進不易輔助呀。”同年,宦官知道何進的圖謀,於是將何進殺死,而及後董卓入京果然作亂,執掌朝政更廢立皇帝,鄭泰和城門校尉伍瓊、董卓長史何颙和尚書周毖,被董卓任命去選拔天下名士為官,後鄭泰與伍瓊、何颙等勸董卓讓袁紹擔任渤海太守,用以籠絡他,但其實是想扶植袁紹作反董卓力量的源頭。
袁紹作為關東聯軍的盟主討伐董卓,董卓即與眾大臣會議,打算領兵對抗討伐軍,當時眾臣都不敢反對,而鄭泰擔心董卓軍隊兵多,強悍難制,於是出言反對出兵,董卓不悅,鄭泰於是解釋反對出兵的原因,實在是關東諸將根本無必要勞動大軍對付,並指出十點,包括人民安逸已久,已無戰意;董卓熟悉軍事,名振當時,足以令人懾服和關東諸將全都不是軍旅之才,對陣根本不是董卓的對手等,勸說董卓不要出大軍。董卓聽從,於是讓鄭泰為將軍,統率諸軍對抗討伐軍。
及後有人向董卓說鄭泰智略過人,其實暗中與敵人合謀,給他兵馬就是讓他交給其同黨,董卓於是收回鄭泰兵權,改拜議郎。董卓見關東討伐軍兵多,感到恐懼,於是決心遷都,於三月正式將都城遷至長安,而當時天下大亂,又有饑荒,士大夫很多都不能生活,而因鄭泰有錢,每日都舉行聚會,借此救濟了很多人,後鄭泰與荀攸和何颙等合謀暗殺董卓,但秘密洩漏,鄭泰從武關逃離長安,投奔後將軍袁術,袁術則上表鄭泰為揚州刺史,鄭泰於上任的路上去世,享年四十一歲。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鄭泰,字公業,河南開封人。揚州刺史。曾祖父眾,眾父興,皆為名儒。少有少略。靈帝末,知天下將亂,陰交結豪傑。家富於財,有田四百頃,而食常不足,名聞山東。初,舉孝廉,三府辟,公車征,皆不就。及大將軍何進輔政,征用名士,以泰為尚書待郎,遷待禦史。進將誅閹官,欲召並州牧董卓為助,泰欲勸止,進不能用,乃棄官去。進尋見害,卓果作亂。卓以泰為將軍,使統諸軍討擊關東。後留拜議郎。卓既遷都長安,天下饑亂,士大夫多不得其命。泰與何颙、荀攸共謀殺卓。事洩,颙等被執,公業脫身自武關走,東歸袁術。術上以為揚州刺史。未至官,道卒,年四十一。
勸董十言
泰乃詭辭對曰:“非以無益,以山東不足加兵也。今山東議欲起兵,州郡相連,人眾相動,非不能也。然中國自光武以來,無雞鳴狗吠之警,百姓忘戰日久;仲尼有言‘不教民戰,是謂棄之’,雖眾不能為害,一也。明公出自西州,少為國將,閑習軍事,數踐戰場,名稱當世;以此威民,民懷懾服,二也。袁本初公卿子弟,生處京師,體長婦人;張孟卓東平長者,坐不窺堂;孔公緒能清談高論,噓枯吹生,無軍帥之才,負霜露之勤;臨鋒履刃,決敵雌雄,皆非明公敵,三也。察山東之士,力能跨馬控弦,勇等孟賁,捷齊慶忌,信有聊城之守,策有良平之謀;可任以偏師,責以成功,未聞有其人者,四也。就有其人,王爵不相加,婦姑位不定,各恃眾怙力,將人人釭跱,以觀成敗,不肯同心共膽,率徒旅進,五也。關西諸郡,北接上黨、太原、馮翊、扶風、安定,自頃以來,數與胡戰,婦女載戟挾矛,弦弓負矢,況其悍夫;以此當山東忘戰之民,譬驅群羊向虎狼,其勝可必,六也。且天下之權勇,今見在者不過並、涼、匈奴、屠各、湟中、義從、八種西羌,皆百姓素所畏服,而明公權以為爪牙,壯夫震栗,況小醜乎!七也。又明公之將帥,皆中表腹心,周旋日久,自三原、硤口以來,恩信醇著,忠誠可遠任,智謀可特使,以此當山東解(合)之虛誕,實不相若,八也。夫戰有三亡:以亂攻治者亡,以邪攻正者亡,以逆攻順者亡。今明公秉國政平,討夷兇宦,忠義克立;以三德待於三亡,奉辭伐罪,誰人敢禦?九也。東州有鄭康成,學該古今,儒生之所以集;北海邴根矩,清高直亮,群士之楷式。彼諸將若詢其計畫,案典校之強弱,燕、趙、齊、梁非不盛,終見滅於秦,吳、楚七國非不眾,而不敢逾滎陽,況今德政之赫赫,股肱之邦良,欲造亂以僥不義者,必不相然讚,成其兇謀,十也。若十事少有可采,無事徵兵以驚天下,使患役之民,相聚為非,棄德恃眾,以輕威重。”卓乃悅,以泰為將軍,統諸軍擊關東。
鄭泰年輕時已有才略,漢靈帝在位末年時,鄭泰已經知道天下將會大亂,因而暗中結交豪傑,家境富裕而且有四百頃田地仍常常不夠食糧,卻名聞山東。後來鄭泰獲舉孝廉,由三府辟命並由公車征召,但鄭泰不應命。漢靈帝死,漢少帝劉辯繼位,並由大將軍何進輔政,何進任命鄭泰為尚書侍郎,遷待禦史,同時何進密謀誅除宦官,打算召並州牧董卓入京協助。鄭泰因而對何進說:“董卓強暴殘忍,有無窮野心,若倚重他做朝政大事,將會放任他的兇暴和野心,必定會危害朝廷。你是皇帝的外戚,有輔政大權,應當堅持由自已決斷,誅除有罪的人,實在不適合以董卓作為援助。而且事情拖久了就會生變,竇武的事正是前車之鑒。”但何進不接受鄭泰的進言,仍請董卓入京,鄭泰於是棄官離去,後來和荀攸說:“何進不易輔助呀。”同年,宦官知道何進的圖謀,於是將何進殺死,而及後董卓入京果然作亂,執掌朝政更廢立皇帝,鄭泰和城門校尉伍瓊、董卓長史何颙和尚書周毖,被董卓任命去選拔天下名士為官,後鄭泰與伍瓊、何颙等勸董卓讓袁紹擔任渤海太守,用以籠絡他,但其實是想扶植袁紹作反董卓力量的源頭。
袁紹作為關東聯軍的盟主討伐董卓,董卓即與眾大臣會議,打算領兵對抗討伐軍,當時眾臣都不敢反對,而鄭泰擔心董卓軍隊兵多,強悍難制,於是出言反對出兵,董卓不悅,鄭泰於是解釋反對出兵的原因,實在是關東諸將根本無必要勞動大軍對付,並指出十點,包括人民安逸已久,已無戰意;董卓熟悉軍事,名振當時,足以令人懾服和關東諸將全都不是軍旅之才,對陣根本不是董卓的對手等,勸說董卓不要出大軍。董卓聽從,於是讓鄭泰為將軍,統率諸軍對抗討伐軍。
及後有人向董卓說鄭泰智略過人,其實暗中與敵人合謀,給他兵馬就是讓他交給其同黨,董卓於是收回鄭泰兵權,改拜議郎。董卓見關東討伐軍兵多,感到恐懼,於是決心遷都,於三月正式將都城遷至長安,而當時天下大亂,又有饑荒,士大夫很多都不能生活,而因鄭泰有錢,每日都舉行聚會,借此救濟了很多人,後鄭泰與荀攸和何颙等合謀暗殺董卓,但秘密洩漏,鄭泰從武關逃離長安,投奔後將軍袁術,袁術則上表鄭泰為揚州刺史,鄭泰於上任的路上去世,享年四十一歲。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