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八十九章天生鬼才——郭嘉

關燈
第八十九章 天生鬼才——郭嘉

郭嘉,字奉孝,潁川陽翟人,曹操之司空軍祭酒。少年時就有卓識遠見,隱居鄉間只與眾多英豪為伍,早期曾經投靠過袁紹,但看到袁紹無果斷的抉擇力和任用察識賢能的才能,成不了大事便離開袁紹。後來由於曹操的謀士戲志才的死,郭嘉受曹操謀士荀彧的舉薦,和曹操詳談後互相肯定對方的能力。袁紹曾經送信羞辱曹操,郭嘉提出十勝十敗論,對比曹操和紹的優勝劣敗,鼓舞了曹操,又分析時局,認為先掃平呂布,再謀取天下。曹操東征呂布,久攻下邳不下,便有意退兵,但郭嘉與荀攸都認為呂布強攻下必敗,決沂、泗水灌城,終破城,郭嘉認為不該讓因呂布逆襲下投靠的劉備邀擊袁術,認為這是放虎歸山,後來劉備果然殺曹操置的徐州刺史車胄而叛。曹操想趁劉備立足未穩時速破,但諸將憂慮袁紹出兵,郭嘉指出袁紹反應遲緩應不會有大規模用兵,支持曹操的決定,事情結果也如他所料。

官渡對峙時,孫策有襲擊許昌之意,但是郭嘉分析認定孫策必為小人所害,穩定了曹操的信心,袁紹死後,建議曹操暫時退兵,讓袁紹二子相殘,後袁譚來投,曹軍再次進擊攻下袁尚的鄴城,在南皮殺掉覆叛的袁譚後,勸曹操多用河北賢才。追襲袁熙、袁尚餘黨時勸曹操兵貴神速,直指受袁氏之恩的烏丸大本營柳城,終破三郡烏丸並讓他們臣服,可惜因水土不服,氣候惡劣,日夜急行操勞過度而病死。曹操深感痛惜,淚流滿面,對手下眾人說:“大家跟我差不多年歲,只有郭嘉最年輕,本來想托囑後事,但是卻中年而喪,令人嘆息。”赤壁戰敗後更慨嘆:“若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而曹操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

《資治通鑒》中關於奉孝出仕前與袁氏相關的記載:“操問彧以策謀之士,彧薦其從子蜀郡太守攸及潁川郭嘉……初,郭嘉往見袁紹,紹甚敬禮之,居數十日,謂紹謀臣辛評、郭圖曰……”雖然奉孝君居數十日就離開,但袁紹對他禮遇有加“紹甚敬禮之”,結合袁紹“名聲協會”的選材標準,當時並未出仕也未舉孝廉或茂才的奉孝,能夠得到袁紹“甚敬禮之”的待遇很有可能與其家世有關,如若奉孝出身過低,袁紹對其的態度應當不會如此,出身田舍甚至是工商奴婢罪人之後的可能性可以排除,寒門之子的可能性亦不大。

郭嘉入仕之始,是建安元年經由文若推薦給曹操,而曹操提出“唯才是舉”的《求賢令》頒布於建安十五年,雖說在此之前,曹操用人就已經相當切實不拘一格,但在建安元年左右,於謀士方面的用人私以為不太可能過於超前,由此推理得出的結論:郭嘉雖非陽翟望族郭氏,本宗出身但也非寒門,更不是農、工、商甚至奴婢罪人之後,最有可能的是出自世族旁支和普通大姓。

史書上稱郭嘉為“才策謀略,世之奇士”,後人則更多的是稱讚他為鬼才,若是郭奉孝沒有早逝,他與諸葛亮將會有怎樣的火花?兩個都是被世人稱讚的軍事奇才,兩個都深受英主賞識,只可惜,兩人擦肩而過,鬼才逝去,將星暗淡。少年時的郭嘉清瘦俊朗,眸子永遠清澈如小鹿。他雖清高挑剔,卻對自己的朋友熱情非常,經常和好友通宵達旦的飲酒暢談,那時的郭奉孝意氣風發,指點江山如畫,回眸之處,往往讓豆蔻少女臉紅心跳,有友戲稱奉孝乃少女佳偶,凡是見過郭奉孝的姑娘,無不為他傾倒,而奉孝對此也不過一笑了之,他的心在天下,兒女之情於他還有點遙遠。

郭嘉21歲的時候,在朋友田豐等人的鼓動下,投奔到袁紹帳下,袁紹當時被稱為“天下英雄”。他對郭嘉等人極為敬重,厚禮待之。但數十日一過,郭嘉便看出袁紹不懂得用人之道,非成大事之人,於是,郭嘉毅然離袁而去。郭嘉是在袁紹最風光的時候離開他的,這非但要有極大的勇氣,更要有超常的眼光,就這樣,郭嘉一直賦閑了6年。

曹操頗為器重的一位謀士,戲志才去世,傷心之餘,曹操寫信給荀彧,讓他給推薦一位可以接替戲志才的謀士,於是荀彧就將好友郭嘉,推薦給了曹操,曹操大喜,十裏相迎將郭嘉接入自己的營帳,共論天下大事。這次會面的重要性絕不亞於後來的“隆中對”。郭嘉比曹操小15歲,但對曹操的宏國偉志似乎了如指掌,當曹操就天下形給向郭嘉問計時,郭嘉一語道破要害,趁議曹操乘袁紹攻擊公孫瓚之時先消滅呂布。這樣不僅能使曹軍擴大實力,又可以避免以後曹袁決戰時呂布從側翼威脅曹軍。曹操又詢問郭嘉,作為謀士,最關鍵的素質是什麽?郭嘉說戰爭和下棋一樣,沒有一場戰爭是事先部署好的,熟讀兵法只是入門,軍師的優劣在於臨場應變,郭嘉明晰透徹的分析,讓曹操一下看到了光明的未來。曹操聽完感嘆道“使孤成大事者,必此人也。”郭嘉離開營帳後,也大喜過望地說“真吾主也。”從此,郭嘉便當上了曹操參謀軍事之官——軍師祭酒,為曹操的四方征戰出謀獻策,忠心效力。

當曹操正擔心自己不具備與袁紹抗衡的能力之時,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之說,他一連舉出十條理由,以證明“公有十勝,紹有十敗。”郭嘉的分析很具說服力,不但振作了曹軍將士的鬥志,更助曹操擬定了遠期和近期的作戰目標。同時,郭嘉也正式確立了自己在曹操軍事智能團中的核心地位,曹操采納郭嘉之謀出兵攻打虎踞徐州的呂布。曹軍先破彭城,再敗呂布,最後圍困下邳。呂布堅守不出,戰役持續了大半年,曹操見士兵疲憊,正準備放棄。這時,郭嘉卻看出了勝機,他以項羽為例勸諫曹操,提出“有勇無謀者若氣衰力竭之時,便不久於敗亡”的觀點,勸曹操急攻,曹操依郭嘉計策而行,一面攻城,一面決堤水掩下邳,果然於同年月攻克下邳,擒殺呂布。

一般情況下,曹操對郭嘉是言聽計從的,但只有一次,他沒有聽從郭嘉的意見,結果犯了一個不可彌補的錯誤,那就是放走了劉備。劉備投靠曹操後,眾人一開始都建議殺掉他,以絕後患,唯有郭嘉同曹操意見一致,認為劉備不能殺,郭嘉的本意,是讓曹操對劉備實施軟禁,因為如果殺了劉備,必然給曹操帶來不好的影響,斷絕人才之路。雖然不能殺,但也絕不可以放,但曹操對郭嘉的意思理解得一知半解,以致鑄成大錯,在曹劉煮酒論英雄之後,劉備擔心曹操猜忌,便想伺機脫離曹操的控制,劉備假稱趁袁術潰敗,主動向曹操請求前去截擊。這時恰好郭嘉不在身邊,曹操就同意了劉備的請求,待郭嘉回來,得知此事後馬上說“備不可遺也”,曹操當時也後悔了,立即派人去追,但已來不及,果然,後來劉備踞有徐州,開始對抗曹操。

曹操大軍與袁紹在官渡相持不下,曹操擔心劉備突然發難,在背後捅上一刀,正面的強敵已難於應付,曹軍還能不能分出兵馬迎擊劉備呢?郭嘉偏偏說“可以”,而且事不宜遲,郭嘉分析道“袁紹向來優柔寡斷,不會迅速作出反應,劉備人心未歸,立足未穩,迅速進攻,他必敗無疑,然後再回師對付袁紹,這是改變腹背受敵的最好機會,決不能失去。”於是,曹操舉師東征,大破劉備,俘虜了劉備的妻子,擒了關羽。情況正如郭嘉所料,袁紹果然還沒有作出反應,劉備就已被擊敗,也是在曹操與袁紹相持官渡之時,又一個令人不安的消息傳到曹營:江東豪傑孫策,準備發兵偷襲,曹操位於許都的根據地,孫策驍勇善戰的名聲,當時正在中原大地上檔檔作響,這位將門虎子藝高膽大,完全繼承了其父孫堅的好鬥氣質。此前,他以所向披靡之勢,在富饒的江東四面作戰,一舉莫定了雄厚的基業,與袁紹相持中已經處於劣勢的曹操,根本不可能,再抽出兵力保衛許都,而一旦許都失守,曹操陣營將立刻分崩離析,這是曹營中人心最為動亂的時期,不少人開始暗中向袁紹獻媚,準備為自己留條後路。

曹軍中與袁紹私下有書信往來者很多,官渡之戰後,在袁營中就搜出了不少通敵竹簡,在此緊急關頭郭嘉居然提出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見解,“明公曹操根本沒必要抽出兵力去保衛許都,因為孫策來不了。”郭嘉說“孫策剛剛吞並江東,所殺的都是英雄豪傑,而孫策本人又輕率疏於防備,雖然擁有百萬之眾,但和孤家寡人無異,我看他必然死於刺客之手。”後來孫策果然因三名刺客為主人報仇,中毒箭而亡,這或許是巧合,但確實為郭嘉的神機妙算添上了一筆。

官渡之戰大敗而歸的袁紹病逝,曹操進攻他的兩個兒子,連戰連捷,曹軍諸將都想乘勝攻破二袁,可就在此時,先前力主北進的郭嘉卻力排眾議,獨進奇策,建議退兵。他為曹操分析了袁氏兩兄弟之間的矛盾“袁紹的兩個兒子,袁譚雖是長子,但袁紹更喜歡袁尚,袁紹一直為傳位給哪個而猶豫,以至於在撒手人寰之際才草草決定讓三子袁尚接位,長子袁譚對此一直心存不滿,如果我們攻打,他們一定會聯合抗擊,如果暫緩用兵,他們一定會爆發內訌。”郭嘉建議曹操裝作向南攻擊劉表之勢,“以待其變”。果然,曹軍剛回到許昌,袁軍生變的消息就已傳來,曹操乘機回軍北上,將袁譚、袁尚各個擊破,二袁一死一逃,因為郭嘉的妙計,這一仗贏得既輕松又順利。

袁尚逃入烏桓,即現在的遼寧錦州一帶,曹軍諸將都說“袁尚已如喪家之犬,關外胡人不會支援他們的。如果再做遠征,劉備必然會挑撥劉表襲擊許昌,萬一有什麽變數怎麽辦?”此時的劉備經過數年的休養生息,在荊州劉表的身邊又積聚了相當的實力,以曹操對劉備的了解,他有理由擔心自己孤軍遠征之際,劉備會在背後發難。這時郭嘉又提出不同於他人的見解,“明公你盡管放心地去遠征,留下一個空空蕩蕩的許都也無妨,我料定劉備無法給你添麻煩。不是劉備不想添,而是有人會代替您來阻止他,此人就是劉表。”在眾人一片嘩然聲中,郭嘉詳細地分析了平烏桓之役的可行性和重大意義,“胡人自恃偏遠,現在必然沒有防備,突然發動攻擊,一定能夠將他們消滅,袁紹對胡人有恩,如果袁尚還活著,他們一定幫忙,遲早是隱患。現在袁家的影響還很大,這個時候南征,如果胡人有行動,我們的後方就不安穩了。但劉表是個只知坐談的政客,他自知能力不足以駕馭劉備,所以必然會對劉備有所防備。現在雖然是虛國遠征,但一勞永逸,就再也沒有後患了。”郭嘉的觀點一針見血,曹操聽罷茅塞頓開,立刻進兵遼東,曹軍在白狼山奇襲烏桓主營,俘虜了20餘萬人,走投無路的袁尚投奔了襄平公孫康。

曹操軍到易城,郭嘉覺得推進的速度還是太慢,又進言道:“兵貴神速。現在潛力遠征,輜重太多,行進緩慢,被對方有所覺察必然就要做防備,不如留下輜重,輕兵速進,攻其不備。”後來,這一戰成為了中國戰爭史上“兵貴神速、奇兵制勝”的經典戰例。曹操在設置了一些撤軍假象之後,暗中率領一支輕裝精兵,在向導的帶領下,突然出現在烏桓首領蹋頓王的背後,烏桓軍士措手不及,首領蹋頓也被擊殺。這次行軍路況極端惡劣,沿途有長達二百裏的地段幹旱無水,當糧食吃光以後,曹軍將士又不得不先後殺了幾千匹戰馬充饑,才艱難抵達目的地。同年秋天,遼東太守公孫康帶著袁尚的首級前來投降,曹操根據郭嘉的計策終於徹底平定北方,統一整個黃河流域以北地區。

在從柳城回來的途中,因為水土不服,氣候惡劣,再加上日夜急行又操勞過度,郭嘉患疾病去世,就這樣,一個曠世奇才如流星一般隕落了。在曹操諸多謀士中,唯獨郭嘉最了解曹操,並且兩人關系親密,猶如朋友一般,據載,二人行則同車,坐則同席,其親密程度可見一斑。

在嚴於治軍的操營帳裏,郭嘉有很多不拘常理的行為,但在偏愛他的曹操眼裏,“此乃非常之人,不宜以常理拘之”。曹操手下有一位紀檢官員,叫陳群,曾因郭嘉行為上不夠檢點,奏了他一本,但是,曹操一面表揚陳群檢舉有功,一面卻對郭嘉不聞不問,不僅如此,曹操還暗地裏為郭嘉一仍其舊的生活作風喝彩。在長年征戰生涯中,曹操總是把郭嘉帶在自己身邊,以便隨時切磋,見機行事。

有史學家說,郭嘉是幸運的,只有曹操這種雄才大略的人,才敢於使用郭嘉這類藐視禮法的人,並把他引為“知己”,每逢軍國大事,郭嘉的計策從無失算,曹操更是對年輕的郭嘉寄予了無限的希望,打算在平定天下之後,把身後的治國大事托付給郭嘉。

郭嘉在曹操集團中的重要地位是無人可以替代的,甚至可以將曹操的戎馬生涯,按郭嘉之死分為前後兩部分,生前郭嘉幫助曹操統一了北方,在曹操先後剿滅呂布、袁紹及其餘部的戰鬥中,郭嘉居功至偉。郭嘉死後,曹操除在西北與馬騰、韓遂等草寇型軍閥的戰爭中取得一些戰績外,基本上處於停滯不前的境地,赤壁之戰後,更留下一個天下三分的無奈結局。對此曹操本人亦深有體會,不然他不會在赤壁戰敗後的退卻路上,發出這樣一聲孤猿泣血般的哀嘆:“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郭嘉是曹操最喜愛也是最得力的謀士,其深具通曉事理,足智多謀的資質,應該說,曹操之所以用兵如神,“仿佛孫吳”。其中因為有郭嘉為其運籌帷幄,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用曹操的話來說。便是:“平定天下,謀功為高!”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