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2 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 52 章
“明德三十七年, 初春末,周、齊於楚相爭十年;此十年間,兩國互爭不斷,各負輸贏, 彼此國力皆有銳減五成;原諸國以為, 兩國會就此停戰, 以養精蓄銳, 後再爭長短;然不想周暗伏算計, 於周齊兩軍在長淮渡對壘之際,引吳、魏二國以攻齊國。”
“齊愕, 後不受力, 於堅持九月,終於隆冬盛雪日,宣告國破。”
“自此國祚八百九十餘年,歷經帝皇二百三十一位的不落東日,齊國,就此隕滅。”
“亦自此始,大國隕落成常態。”
殿中聲音微頓, 於片刻後,見上首無人應答, 那略帶嘶啞的低沈聲音, 便再又道:“明德四十二年,歲盛夏,周貪南境諸國,故效楚之法, 派蒼木、嵇土二軍,暗渡於南境。”
“然秦、唐二國時時觀察於周, 是以周出兵後僅半月,秦唐二國即派兵入周。”
“周駭然,然無用,是歲冬末,周為秦唐所吞,自此國祚綿延一千二百五十一載,歷經帝皇四百三十二位,之北地雄主,周國,終於周烈帝。”
“後有過七年,是歲暮秋,姜吞莊牧,覆平南境,後又滅吳,北上占據南北交通要塞。”
“秦、魏、唐、劉四大國得悉此事,俱以怖恐,故次年年初,四國攜重兵以攻姜。”
“然姜無懼,命以三大鎮國之軍,天傾北上以崩秦軍,地覆東進以滅魏卒,人屠西襲以終唐兵。”
“而對同自北境所來的最後一路,劉國重兵,則是由姜國國師,一人,敵之。”
“此後三月,秦、唐、魏三國重軍相繼覆滅。”
“而劉軍則在抵至天都城後,為國師談笑間,一筆盡克,無一生還。”
“自此,姜國前路再無險隘。”
說話之人聲音向上昂起,語氣中也滿帶激動振奮之意,再是道:“於明德五十七年,唐境為姜所破,唐皇自縊東宮,自此國祚綿延一千零五十七載,歷經帝皇三百七十七位,之西地蒼龍,唐國,終於昭帝。”
“後三年,劉亦破境,劉王喪於兩軍對壘之下,自此國祚綿延八百七十九載,歷經帝皇一百八十二位,之極北雄獅,終於武帝。”
“未久,魏亦傾覆,魏君沒於魏都大火之內,自此國祚綿延一千八百八十二載,歷經帝皇六百八十九位,之,天之上國,魏國,終於文帝。”
“而繼三國陸續覆滅後,於明德六十四年,此世唯二之國,秦國,亦淪於姜國鐵騎之下。”
“自此,天下諸國盡消,惟姜一人為大。”
低啞聲音再有一頓,後又覆擡眸向上方一眼,只是過有片刻,上首之人仍未出言說些什麽。
也是如此,在喉結上下滾動一番,有得緩解口舌幹燥之感後,下方之人也再又朗聲道:“後過九載,在掃清諸國殘存餘氛,盡克各國起義軍後。”
“姜皇姜時堰,於姜國玄都宣告諸國一統;立玄都為天下首城;後改年號,永平。自此明德七十年始,即為永平元年。”
“同時,帝命江左陳家為姜國第一世家,著國師陳尋,為天下第一國師。”
“自此,玄京,為天下萬民所景從。”
下方聲音漸漸微弱,後再不可聞。
而過有少時,上方之人也終是緩緩起身,行至下首之人處。
在將那記錄過往史記的歷書接過,他才是有啟唇低聲道:“張無傷,去哪了?”
“家師……”劉長冶將頭抵在殿中冰冷石磚之上,再有沈默兩息,他方是語氣中帶著些許顫抖,和感傷之意,再有悶聲低語道:“家師……家師已於永平十五年,即今歲三月,於家中酣睡而逝。”
“酣睡,而逝?”站於大殿中央的人輕聲念了一句,原先低垂著的平淡雙眸也微微一動。
他雖對歷書沒有多少在意,也不在乎這歷書的書寫者換了幾個。
但這張無傷……
陳尋抿了抿唇,眸中也閃過一抹細微的覆雜之色。
雖這些年來,他已經見慣了身邊相熟相識的同僚漸漸老去,乃至死/亡。
按理說,對於一個史官之死,陳尋應是無甚心情波動才是。
但張無傷,多少也稱得上是與他同一時間,入朝為官之人。
且這數十年來,對方還常與他相見,說句不好聽的,對方也算是除姜時堰之外,他最為熟絡的一名官員。
也是如此……
在又抿了抿唇,斂去了眼中的一絲波動後,陳尋方是凝蹙著眉,再有開口問道:“緣何張無傷逝去之事,未曾上稟?”
劉長冶聞言,仍是以頭撐地,有得啞聲低語道:“家師逝去後,下官便有遞呈奏章於堂前,後過有三日,姜皇即下令為家師厚葬。”
“而那時國師……”劉長冶頓了頓,頭又再往地面壓了壓,以表示自己謙卑之意,道:“正於豐都,絞殺諸國殘餘叛軍,故此消息,未能傳於國師耳中。”
“至於國師歸京後,亦未明此消息,”劉長冶輕顫著身子,語氣也再有輕微幾分,道:“是因家師逝去,姜皇便命下官接手家師撰寫歷書之責。”
“也是因此,自三月末,下官就於家中閉關,一邊修繕歷書前文,一邊歸納總結歷書後續內容。”
“直至六月後的今日,下官已將永平元年之前的史記修繕完成,且後十五年之事,亦有盡數歸納後,方才出關,欲讓國師、姜皇,一觀此書有無差錯。”
“原是如此。”陳尋微微點了點頭,目光也從劉長冶身上,移到了手中歷書之上。
隨後在有粗略翻了翻此書內容。
確見其上行文內容,尤其是永平元年之後內容,雖與元年之前有所不同,但確確實實為一脈相承後。
陳尋也是有嘆了口氣,接著不等劉長冶思索這一嘆息,是嘆張無傷逝去,還是他書寫內容不妥間,陳尋便是又再沈聲道:“書,寫得不錯。”
“謝……”劉長冶無聲松了口氣,面上的緊張不安之色也一掃而空,但還不待他將謝恩之詞說完。
陳尋便是搖了搖頭,打斷了他的話,道:“謝我無用。”
“今日正逢我要面見姜皇,你且隨我一起來。”
“待姜皇視之妥當,方才是你可放松之時。”
“微臣,”劉長冶以頭擊地,連磕數聲,後以悶聲道:“遵命。”
而瞧著劉長冶這一動作,在又搖了搖頭後,陳尋也沒再說什麽,轉身走出了大殿。
要說劉長冶較之張無傷相比,前者確是較之後者,要更懂進退,更善察言觀色,也更要謙卑守禮。
但不知是習慣了張無傷的存在,還是習慣了對方直白的、專舔姜時堰的寫史手法,亦或是不太喜歡劉長冶的阿諛奉承。
在見到劉長冶繞來繞去,將他和姜時堰一齊舔進去的史書後,不僅沒讓陳尋感到開心,反而還有種被添堵的厭惡感。
也是因此,在見劉長冶叩首言說謝恩之辭時,陳尋也沒有向對待張無傷一樣,笑著示意對方不用如此。
而對此,劉長冶自然也不知道……
……
殿外艷陽高照,熾熱光線一刻不停的朝著地面發散,哪怕是處於行廊遮陰處,在有走得幾步後,也還是會讓人忍不住汗水直流。
可就是這般酷暑天氣下,在陳尋與劉長冶行至後殿,甚至還未靠近姜時堰所在殿宇時,便驟然感受到一陣陣涼意襲於胸前。
在這冷熱夾擊之下,縱是劉長冶一直告誡自己不能在陳尋面前失態,以讓陳尋厭視自己,但在咬牙堅持半晌後,他還是身體因冷熱交疊的酥麻感,導致每走一步,身體便微微打顫一下。
只不過對於劉長冶這咬牙堅持,縱是實在忍不住也只是微微顫身的動作,在略微掃了一眼後,陳尋便是面色平淡地繼續向前走去。
自他於年初歸京後,他就未曾與姜時堰有過照面,而對方也未再上過早朝,所有的奏章,都是他先分揀好,小事他直接代為處理,大事則是整合後,再送於姜時堰所在殿宇之內。
雖陳尋不懂一向視權柄為性命的姜時堰,為什麽會突然棄大權不顧,還將自己關進滿是冰霜的大殿之中,久久不出。
甚至在批改重要奏章,要與大臣相商時,也是令對方穿過這層層冰氣匯聚的大殿,忍著寒冷,於殿向他匯報。
但在思索許久後,陳尋也沒有主動闖入殿宇之內,一問姜時堰究竟在幹嘛,也沒有選擇放開靈識,一窺姜時堰。
至於原因……
一是因他與姜時堰合作多年,多少還是有些默契在身,對方既不願明言,他自然不會去惡意窺視;二也是因對方不過封殿數月,且在他觀察中,對方生命體征尚算正常。
加之朝野之上,他還能壓制得住。
所以再三思量下,陳尋才沒有選擇做些什麽,而是任姜時堰自流。
也是因此,這一年來,姜時堰所在殿宇的冷氣越來越盛,前來的百官因沒有靈氣庇護周身,醜態也多有顯露。
所以對於劉長冶如今這一模樣,他沒有多少神色波瀾,帷因在這一年來,他見的醜相實在太多太多了。
只不過……
陳尋低垂著眸,眼中也再有閃過一抹思索之色。
如今姜時堰封殿將有一年,時間已算不得短,他要不要……
思索間,在寒氣愈來愈重,甚至劉長冶唇齒都已經微微打抖後,兩人也是有來到姜時堰所在殿宇之前。
“今日奏章盡在此處,另外,”陳尋回過神,一邊將手中奏章遞予身前侍從,一邊又側目看了看身後的劉長冶,再是道:“且稟告陛下,張無傷之徒,劉長冶劉史官已編好今年歷書,欲求見陛下。”
“喏!”在低頭應和一聲,又略微擡眸掃了一眼劉長冶後,正抵於門前的兩名侍從也一人接過奏章,一人開門引路,向殿內走去。
未久,已懷抱空空的兩名侍從再次出得殿宇。
隨後在劉長冶殷切註視間,那兩名侍從便是朝陳尋低頭抱拳,恭聲以道:“陛下請國師入內一敘,至於劉史官,”那侍從低垂著眸子,目光沒有往劉長冶身上分去半分,再有道:“且將歷書留下,而後自行離去即可。”
“嗯?”陳尋和劉長冶聞言,皆是忍不住疑惑出聲,只不過前者是未曾想到在封殿數月後,姜時堰竟在此刻願意見他。
而後者,則是未曾想到,一向重視歷書的姜時堰,竟不願意見他。
但就算心中有著萬分不願,在將心中疑惑不解壓下後,劉長冶也只得抿了抿唇,朝陳尋與門前二侍從抱拳一禮。
隨即低聲道:“下官告辭,”說完,他便將書遞於陳尋,而後自己向外走去。
見狀,陳尋倒也沒說什麽,在兩名侍從擡手相迎下,他即是一正衣物,持拿歷書向內走去。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明德三十七年, 初春末,周、齊於楚相爭十年;此十年間,兩國互爭不斷,各負輸贏, 彼此國力皆有銳減五成;原諸國以為, 兩國會就此停戰, 以養精蓄銳, 後再爭長短;然不想周暗伏算計, 於周齊兩軍在長淮渡對壘之際,引吳、魏二國以攻齊國。”
“齊愕, 後不受力, 於堅持九月,終於隆冬盛雪日,宣告國破。”
“自此國祚八百九十餘年,歷經帝皇二百三十一位的不落東日,齊國,就此隕滅。”
“亦自此始,大國隕落成常態。”
殿中聲音微頓, 於片刻後,見上首無人應答, 那略帶嘶啞的低沈聲音, 便再又道:“明德四十二年,歲盛夏,周貪南境諸國,故效楚之法, 派蒼木、嵇土二軍,暗渡於南境。”
“然秦、唐二國時時觀察於周, 是以周出兵後僅半月,秦唐二國即派兵入周。”
“周駭然,然無用,是歲冬末,周為秦唐所吞,自此國祚綿延一千二百五十一載,歷經帝皇四百三十二位,之北地雄主,周國,終於周烈帝。”
“後有過七年,是歲暮秋,姜吞莊牧,覆平南境,後又滅吳,北上占據南北交通要塞。”
“秦、魏、唐、劉四大國得悉此事,俱以怖恐,故次年年初,四國攜重兵以攻姜。”
“然姜無懼,命以三大鎮國之軍,天傾北上以崩秦軍,地覆東進以滅魏卒,人屠西襲以終唐兵。”
“而對同自北境所來的最後一路,劉國重兵,則是由姜國國師,一人,敵之。”
“此後三月,秦、唐、魏三國重軍相繼覆滅。”
“而劉軍則在抵至天都城後,為國師談笑間,一筆盡克,無一生還。”
“自此,姜國前路再無險隘。”
說話之人聲音向上昂起,語氣中也滿帶激動振奮之意,再是道:“於明德五十七年,唐境為姜所破,唐皇自縊東宮,自此國祚綿延一千零五十七載,歷經帝皇三百七十七位,之西地蒼龍,唐國,終於昭帝。”
“後三年,劉亦破境,劉王喪於兩軍對壘之下,自此國祚綿延八百七十九載,歷經帝皇一百八十二位,之極北雄獅,終於武帝。”
“未久,魏亦傾覆,魏君沒於魏都大火之內,自此國祚綿延一千八百八十二載,歷經帝皇六百八十九位,之,天之上國,魏國,終於文帝。”
“而繼三國陸續覆滅後,於明德六十四年,此世唯二之國,秦國,亦淪於姜國鐵騎之下。”
“自此,天下諸國盡消,惟姜一人為大。”
低啞聲音再有一頓,後又覆擡眸向上方一眼,只是過有片刻,上首之人仍未出言說些什麽。
也是如此,在喉結上下滾動一番,有得緩解口舌幹燥之感後,下方之人也再又朗聲道:“後過九載,在掃清諸國殘存餘氛,盡克各國起義軍後。”
“姜皇姜時堰,於姜國玄都宣告諸國一統;立玄都為天下首城;後改年號,永平。自此明德七十年始,即為永平元年。”
“同時,帝命江左陳家為姜國第一世家,著國師陳尋,為天下第一國師。”
“自此,玄京,為天下萬民所景從。”
下方聲音漸漸微弱,後再不可聞。
而過有少時,上方之人也終是緩緩起身,行至下首之人處。
在將那記錄過往史記的歷書接過,他才是有啟唇低聲道:“張無傷,去哪了?”
“家師……”劉長冶將頭抵在殿中冰冷石磚之上,再有沈默兩息,他方是語氣中帶著些許顫抖,和感傷之意,再有悶聲低語道:“家師……家師已於永平十五年,即今歲三月,於家中酣睡而逝。”
“酣睡,而逝?”站於大殿中央的人輕聲念了一句,原先低垂著的平淡雙眸也微微一動。
他雖對歷書沒有多少在意,也不在乎這歷書的書寫者換了幾個。
但這張無傷……
陳尋抿了抿唇,眸中也閃過一抹細微的覆雜之色。
雖這些年來,他已經見慣了身邊相熟相識的同僚漸漸老去,乃至死/亡。
按理說,對於一個史官之死,陳尋應是無甚心情波動才是。
但張無傷,多少也稱得上是與他同一時間,入朝為官之人。
且這數十年來,對方還常與他相見,說句不好聽的,對方也算是除姜時堰之外,他最為熟絡的一名官員。
也是如此……
在又抿了抿唇,斂去了眼中的一絲波動後,陳尋方是凝蹙著眉,再有開口問道:“緣何張無傷逝去之事,未曾上稟?”
劉長冶聞言,仍是以頭撐地,有得啞聲低語道:“家師逝去後,下官便有遞呈奏章於堂前,後過有三日,姜皇即下令為家師厚葬。”
“而那時國師……”劉長冶頓了頓,頭又再往地面壓了壓,以表示自己謙卑之意,道:“正於豐都,絞殺諸國殘餘叛軍,故此消息,未能傳於國師耳中。”
“至於國師歸京後,亦未明此消息,”劉長冶輕顫著身子,語氣也再有輕微幾分,道:“是因家師逝去,姜皇便命下官接手家師撰寫歷書之責。”
“也是因此,自三月末,下官就於家中閉關,一邊修繕歷書前文,一邊歸納總結歷書後續內容。”
“直至六月後的今日,下官已將永平元年之前的史記修繕完成,且後十五年之事,亦有盡數歸納後,方才出關,欲讓國師、姜皇,一觀此書有無差錯。”
“原是如此。”陳尋微微點了點頭,目光也從劉長冶身上,移到了手中歷書之上。
隨後在有粗略翻了翻此書內容。
確見其上行文內容,尤其是永平元年之後內容,雖與元年之前有所不同,但確確實實為一脈相承後。
陳尋也是有嘆了口氣,接著不等劉長冶思索這一嘆息,是嘆張無傷逝去,還是他書寫內容不妥間,陳尋便是又再沈聲道:“書,寫得不錯。”
“謝……”劉長冶無聲松了口氣,面上的緊張不安之色也一掃而空,但還不待他將謝恩之詞說完。
陳尋便是搖了搖頭,打斷了他的話,道:“謝我無用。”
“今日正逢我要面見姜皇,你且隨我一起來。”
“待姜皇視之妥當,方才是你可放松之時。”
“微臣,”劉長冶以頭擊地,連磕數聲,後以悶聲道:“遵命。”
而瞧著劉長冶這一動作,在又搖了搖頭後,陳尋也沒再說什麽,轉身走出了大殿。
要說劉長冶較之張無傷相比,前者確是較之後者,要更懂進退,更善察言觀色,也更要謙卑守禮。
但不知是習慣了張無傷的存在,還是習慣了對方直白的、專舔姜時堰的寫史手法,亦或是不太喜歡劉長冶的阿諛奉承。
在見到劉長冶繞來繞去,將他和姜時堰一齊舔進去的史書後,不僅沒讓陳尋感到開心,反而還有種被添堵的厭惡感。
也是因此,在見劉長冶叩首言說謝恩之辭時,陳尋也沒有向對待張無傷一樣,笑著示意對方不用如此。
而對此,劉長冶自然也不知道……
……
殿外艷陽高照,熾熱光線一刻不停的朝著地面發散,哪怕是處於行廊遮陰處,在有走得幾步後,也還是會讓人忍不住汗水直流。
可就是這般酷暑天氣下,在陳尋與劉長冶行至後殿,甚至還未靠近姜時堰所在殿宇時,便驟然感受到一陣陣涼意襲於胸前。
在這冷熱夾擊之下,縱是劉長冶一直告誡自己不能在陳尋面前失態,以讓陳尋厭視自己,但在咬牙堅持半晌後,他還是身體因冷熱交疊的酥麻感,導致每走一步,身體便微微打顫一下。
只不過對於劉長冶這咬牙堅持,縱是實在忍不住也只是微微顫身的動作,在略微掃了一眼後,陳尋便是面色平淡地繼續向前走去。
自他於年初歸京後,他就未曾與姜時堰有過照面,而對方也未再上過早朝,所有的奏章,都是他先分揀好,小事他直接代為處理,大事則是整合後,再送於姜時堰所在殿宇之內。
雖陳尋不懂一向視權柄為性命的姜時堰,為什麽會突然棄大權不顧,還將自己關進滿是冰霜的大殿之中,久久不出。
甚至在批改重要奏章,要與大臣相商時,也是令對方穿過這層層冰氣匯聚的大殿,忍著寒冷,於殿向他匯報。
但在思索許久後,陳尋也沒有主動闖入殿宇之內,一問姜時堰究竟在幹嘛,也沒有選擇放開靈識,一窺姜時堰。
至於原因……
一是因他與姜時堰合作多年,多少還是有些默契在身,對方既不願明言,他自然不會去惡意窺視;二也是因對方不過封殿數月,且在他觀察中,對方生命體征尚算正常。
加之朝野之上,他還能壓制得住。
所以再三思量下,陳尋才沒有選擇做些什麽,而是任姜時堰自流。
也是因此,這一年來,姜時堰所在殿宇的冷氣越來越盛,前來的百官因沒有靈氣庇護周身,醜態也多有顯露。
所以對於劉長冶如今這一模樣,他沒有多少神色波瀾,帷因在這一年來,他見的醜相實在太多太多了。
只不過……
陳尋低垂著眸,眼中也再有閃過一抹思索之色。
如今姜時堰封殿將有一年,時間已算不得短,他要不要……
思索間,在寒氣愈來愈重,甚至劉長冶唇齒都已經微微打抖後,兩人也是有來到姜時堰所在殿宇之前。
“今日奏章盡在此處,另外,”陳尋回過神,一邊將手中奏章遞予身前侍從,一邊又側目看了看身後的劉長冶,再是道:“且稟告陛下,張無傷之徒,劉長冶劉史官已編好今年歷書,欲求見陛下。”
“喏!”在低頭應和一聲,又略微擡眸掃了一眼劉長冶後,正抵於門前的兩名侍從也一人接過奏章,一人開門引路,向殿內走去。
未久,已懷抱空空的兩名侍從再次出得殿宇。
隨後在劉長冶殷切註視間,那兩名侍從便是朝陳尋低頭抱拳,恭聲以道:“陛下請國師入內一敘,至於劉史官,”那侍從低垂著眸子,目光沒有往劉長冶身上分去半分,再有道:“且將歷書留下,而後自行離去即可。”
“嗯?”陳尋和劉長冶聞言,皆是忍不住疑惑出聲,只不過前者是未曾想到在封殿數月後,姜時堰竟在此刻願意見他。
而後者,則是未曾想到,一向重視歷書的姜時堰,竟不願意見他。
但就算心中有著萬分不願,在將心中疑惑不解壓下後,劉長冶也只得抿了抿唇,朝陳尋與門前二侍從抱拳一禮。
隨即低聲道:“下官告辭,”說完,他便將書遞於陳尋,而後自己向外走去。
見狀,陳尋倒也沒說什麽,在兩名侍從擡手相迎下,他即是一正衣物,持拿歷書向內走去。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