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淩霄
關燈
小
中
大
番外-淩霄
“山長請了袁大家出題主持年考,這回考完,排在丁等的就要就要罷黜回家了,這事兒你們可知道?”
“啊?真罷黜啊?”
“哪一日開考,可定了?”
“哪個袁大家?”
“還有哪個袁大家,自然是那位淩霄散人啊。”
“竟叫個女娘給咱們出年考的題?山長在想什麽?”
……
松山書院的學子,因為即將到來的年考和那位不同尋常的主考人,從課堂到飯廳,從後山到宿舍,正到處議論紛紛。
袁淩霄當然不知道這些,她正要從寶應出發,趕赴壽州松山書院。
張娘子和淩霄的婢女當歸一起收拾著行李,看著那麽些書都放在箱子裏,不免操心安排到:“帶著這許多書,你跟當歸兩個人可不太夠,咱們花圃上再派兩個人,送你們去書院吧?”
淩霄梳著簡單的發辮,為圖方便穿著一身青色男裝,正對著銅鏡試圖給自己挽個發髻,聞言回頭笑道:“阿婆,昨晚上菡香表姐說,她和姐夫正打算去壽州趕生意,既然我也要去,她們就提前兩天出發,明日我們一起走,您放心好了。”
聽了這話,張娘子也沒安下心來,搖著頭道:“從你阿娘開始,你們一個一個都野了,到你就更了不得。她們還只是做生意,你倒要去教男子讀書了。這可不是鬧著玩的,阿婆就有些放心不下。你去了,可要常寫書信來。”
淩霄試了半天,銅鏡裏還是披頭散發的一個人影,索性也不弄了,回頭挽住張娘子的胳膊道:“阿婆,我都三十多了,您還當我是小孩子呢。”
三十三歲的袁淩霄,從十幾歲時就立志治學,二十來歲以才學揚名,尤擅善於註經釋書。雖經歷了許多波折與閑話,好在一直有家人支持、朋友相幫,加上斯叔父等人給她介紹機會,不到三十已在兩個小書院任過教職了。
沒想到她三十歲上,舅公去世,她侍奉舅婆去汴京見表姨,竟得了一個大機緣。
陪著表姨在宮外巡幸的當今官家禦口親讚她“經師易得,人師難求”,從此她就一舉成名天下知,人稱“袁大家”。
相比於她的滿腹才學,其外貌也不遑多讓,身量高挑清瘦,長相清麗雅致,一雙杏眼滿藏智慧的光芒,若非一直穿得簡單,有意往樸素裏打扮,大約都要將她看成二十出頭的小娘子的。
張娘子聽她前言,拍著她的胳膊笑道:“可是說呢,阿婆總忘記元宵都三十五歲了。你們一個個長大,阿婆就老咯。”
滿頭白發穩穩地挽作發髻,罩著一個簡單的紗網,抹額上一圈碎寶石,鬢邊簪著秋香色的碎花簪,張娘子盡管七十多歲了,依然是個整整齊齊的老太太。
淩霄見張娘子感慨,笑著安慰她:“阿婆還年輕呢,我前日去衙前巷看曹阿婆,曹阿婆都說還要再活十年,阿婆比曹阿婆小二十歲不是?”
兩人說著話看當歸把東西歸置好了,就挽著手往外邊走,淩霄口內說著:“如今秋高氣爽,園裏菊花正好,阿婆陪我去看看,孫女兒後日去了松山書院,也好給人顯擺咱家的花。”一邊說話,一邊暗中用力,微微托住張娘子的胳膊讓她借力,邁過門檻到了花滿蹊的花圃裏。
這話說的倒也不假,她每到一處,凡說起自家花圃、園子,總有人問她:“可是‘大宋第一花商’顧娘子家的花滿蹊?”凡她說是,就有無數的羨慕和疑問等著她。
張娘子指點著菊花給她看,告訴她哪處是今年新換的品種,哪處是新嫁接的。淩霄並不都懂,好在還能看得懂品種,畢竟家學淵源。
走著走著,便到了園子東北角,看見那處鎖了門的小院,鎖頭上落了一層薄灰,元宵輕輕嘆道:“我想阿翁了。”
她說的阿翁卻不是顧準,而是吳慎。
吳慎在花滿蹊住了近二十年,於五十七歲時終於此地,雖然他葬回吳家祖墳,淩霄除卻去送葬,還偷偷給他守了三個月的孝。
她小時候,阿娘、阿爹總是各處游歷,她是祖母帶大的,那時候祖母總愛帶著她來花滿蹊與阿婆一起居住,她開蒙就請吳慎做了頭一個老師。
說是老師,吳慎不過是隨意教她《千字文》、《百家姓》、《韻書》等,也教寫字和篆刻,總之學得很雜。
也幸虧從小接觸的東西多,阿娘、阿爹都不禁她,養得她對什麽都趕嘗試。
她跟著吳慎學了一年後,聽吳慎講:“可惜元宵是個小娘子,否則咱們這麽聰慧,考個貢士手到擒來的事。”她便回去問她阿娘:“緣何小娘子就不能科考呢?”
顧觀月看著七歲的女兒,是怎麽回答的呢?好像是說:“小娘子科考這件事,不是一時半會兒可解決的。不過學問、致知,卻不分男女。不管將來有沒有得考,元宵若是有意,阿娘就給你延請名師,咱們吶,至少要學問不輸男子。”
從那時起,淩霄就一直跟著名師求學了,袁家的財力,便是再有風骨的名師,也都殷勤接納了這個小娘子。
她學起來倒是比旁人輕松,每年跟上師兄們的學業之外,仍有空閑在寶應的花滿蹊住一個來月,陪伴阿婆和阿翁。是以她與吳慎的感情非比尋常。
張娘子聽她提起吳慎,唇角微微揚起,輕聲道:“他啊,若地下有靈,第一個要想的也該是你呢。”
她知道自己欠著吳慎,並不敢常常想起他,只因一旦想起他,竟也大都是幸福的感覺,那便是欠了顧準了。
第二日,菡香和他女婿從縣裏一起過來,捎上淩霄、當歸主仆,徑往壽州方向去了。
菡香如今管著寶應花滿蹊裏裏外外的生意,自家還單開了一個鋪子,他女婿便是那鋪子的掌櫃。
這個女婿是她二十來歲時候嫁的,那時她娘家兄弟診出來沒法生育,她姐姐荷香小日子過得不錯,她顧念爹、娘,到底妥協嫁了人,只要這人答應她頭生的兒子隨母姓。這女婿人不錯,什麽都願意顧念她,兩人也是恩愛非常,所以常同進同出。
菡香與淩霄坐在馬車裏,聽淩霄問:“阿姐,金姨身體怎樣?我這回來得匆忙,那一日先去了衙前巷,再往她家去時,她卻沒在家,遺憾沒見著。”
馬車壓著了路上的石塊,恰顛婆了下,菡香扶著淩霄的頭,免她撞傷,過了這陣兒才道:“她啊,好著呢。你往她家裏去找,她可不是不在,她頭半月才跟著兒子兒媳去了江寧,如今只管看著孫子高樂啦。”
過了一會兒又說:“她臨行前還說,過陣子去趟揚州找你阿娘,說不定這會兒倒往揚州去了。”
淩霄笑道:“那金姨怕要撲空。我出來之前,阿娘和阿爹商量著,她們這回又要出門游歷了,先向西再向北,回程的時候還要去壽州看我呢。”
顧觀月這些年,除了生意發揚光大,成了名副其實的當世第一花商,又各處建善堂、資助書院之外,更多的時間都用來游歷了,這回說往西去,最遠要到與回鶻交接之處,竟還是故地重游。
因淩霄的阿弟袁肅(元素^_^)去年已在左近任職,祖母可由阿弟照顧,顧觀月與袁澄這回決定放飛自我,玩到什麽時候算什麽時候,說不得連今年過年都是在西關。
菡香聽了羨慕不已:“我可沒元姨那麽大的膽子,什麽地方都敢去,什麽人都敢見。她老人家心也大,家裏生意可怎麽辦?”
問也是白問,她心裏知道淩霄會怎麽答,果然聽淩霄說:“這怕什麽,靜春姨掌個大概,還有白掌櫃幫襯,若遇上大事兒就去找姚姨,官面上的事她都能幫著張羅。”
白掌櫃是顧觀月後來生意做大了找的合夥人,是個有成算能管住家的,凡顧觀月定的策略,他大差不差都能做到位,是很好的副手。他管花圃和花鋪,靜春就單管各地供人游玩的花滿蹊園林,配合也默契。
姚姨,竟然是姚舜華。
那一年顧觀月與姚舜華一場沖突之後,原是老死不相往來,誰知後來姚父牽扯進一些是非被關進州衙大牢,姚舜華被夫家送回了娘家,倒是顧觀月、袁澄陪著岑靈君、斯黎夫婦忙前忙後,給姚父洗刷了罪名。
後來姚舜華便與顧觀月別別扭扭成了密友,她後來改嫁州揚州通判做續弦,倒反過來常常照顧袁、顧二人了。
菡香問那個問題,在意的卻不是別的,而是這些年她也曾想著幫顧觀月總攬花滿蹊園林,不想到底比不過靜春在顧觀月心中份量,只管了一個寶應花滿蹊,心中總有些意難平而已。
且不說這些,車行五日就到了壽州。
菡香將淩霄主仆送至松山書院門外,便告辭道:“菡姨在這處談妥明年的生意,過兩日就要回轉,到時候你安頓下也寫了信,我正好捎回去給你阿婆。”
淩霄答應著,在山長迎接下進了書院的門。
學子們雖不敢明著圍觀,卻頗有些人借故尾隨,也有人早知道她被安排在哪裏居住,早早等在她必經的路上。
看清她的人都有些吃驚,這位名動天下的淩霄散人,渾然不像旁人以為的是位老人家,竟看著那麽年輕,書院裏年長考過幾回州試的師兄們,恐有些比她還大。
看著她落後山長半步去了,後面的人止不住三三兩兩竊竊私語:“這麽年輕,能有多少真學問?”“就怕出名靠的是臉。”“著實想不出能寫出《才德淺論》的竟是這樣一位娘子。”“只怕名不副實。”……
這些私語,淩霄固然聽不到,也大致猜得到,這些年她聽得何止這些話呢,若都放在心上,她也不是袁大家了。
她安頓在書院宿舍中,與當歸同住一間,也不覺逼仄,趁當歸整理箱籠的空兒,便開始寫信:
阿娘、阿爹尊前,兒今日已至松山書院。
此院與兒往日任職之處不可同日而語。據山長講,因寇忠湣生前在此執教一年之故,歷來執宰愛至此處捐贈、兼職講書,壽州當地豪族亦以發展此處為己任,以致書院學風比別處更濃,規模也較別處更大。
兒甚喜此處,如無意外,年末大考勝任之後,將長留此地教學。
不由想起當年阿娘所問——可願做學問?幸而兒那時回阿娘,兒願皓首窮經、經世致用,又幸而我之阿娘、阿爹開明通達,任由我不羈治學這些年。
見書而明道,見道而心喜,始於問,終於學,兒頓首感激父母……
鄧州襄縣,走鏢的隊伍將信送至袁澄手中。
讀著女兒來信,五十大幾的帥老頭袁澄笑著揶揄自家娘子:“滿篇都是阿娘,順帶問候阿爹,小元宵幼時可不是如此啊。竟叫你聘幾個夫子,就讓女兒的心都偏了。”
顧觀月接過信來讀完,隨意塞在袖中,覆將自己的手遞在袁澄掌中,笑道:“繼續走吧。”
繼續,走吧。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山長請了袁大家出題主持年考,這回考完,排在丁等的就要就要罷黜回家了,這事兒你們可知道?”
“啊?真罷黜啊?”
“哪一日開考,可定了?”
“哪個袁大家?”
“還有哪個袁大家,自然是那位淩霄散人啊。”
“竟叫個女娘給咱們出年考的題?山長在想什麽?”
……
松山書院的學子,因為即將到來的年考和那位不同尋常的主考人,從課堂到飯廳,從後山到宿舍,正到處議論紛紛。
袁淩霄當然不知道這些,她正要從寶應出發,趕赴壽州松山書院。
張娘子和淩霄的婢女當歸一起收拾著行李,看著那麽些書都放在箱子裏,不免操心安排到:“帶著這許多書,你跟當歸兩個人可不太夠,咱們花圃上再派兩個人,送你們去書院吧?”
淩霄梳著簡單的發辮,為圖方便穿著一身青色男裝,正對著銅鏡試圖給自己挽個發髻,聞言回頭笑道:“阿婆,昨晚上菡香表姐說,她和姐夫正打算去壽州趕生意,既然我也要去,她們就提前兩天出發,明日我們一起走,您放心好了。”
聽了這話,張娘子也沒安下心來,搖著頭道:“從你阿娘開始,你們一個一個都野了,到你就更了不得。她們還只是做生意,你倒要去教男子讀書了。這可不是鬧著玩的,阿婆就有些放心不下。你去了,可要常寫書信來。”
淩霄試了半天,銅鏡裏還是披頭散發的一個人影,索性也不弄了,回頭挽住張娘子的胳膊道:“阿婆,我都三十多了,您還當我是小孩子呢。”
三十三歲的袁淩霄,從十幾歲時就立志治學,二十來歲以才學揚名,尤擅善於註經釋書。雖經歷了許多波折與閑話,好在一直有家人支持、朋友相幫,加上斯叔父等人給她介紹機會,不到三十已在兩個小書院任過教職了。
沒想到她三十歲上,舅公去世,她侍奉舅婆去汴京見表姨,竟得了一個大機緣。
陪著表姨在宮外巡幸的當今官家禦口親讚她“經師易得,人師難求”,從此她就一舉成名天下知,人稱“袁大家”。
相比於她的滿腹才學,其外貌也不遑多讓,身量高挑清瘦,長相清麗雅致,一雙杏眼滿藏智慧的光芒,若非一直穿得簡單,有意往樸素裏打扮,大約都要將她看成二十出頭的小娘子的。
張娘子聽她前言,拍著她的胳膊笑道:“可是說呢,阿婆總忘記元宵都三十五歲了。你們一個個長大,阿婆就老咯。”
滿頭白發穩穩地挽作發髻,罩著一個簡單的紗網,抹額上一圈碎寶石,鬢邊簪著秋香色的碎花簪,張娘子盡管七十多歲了,依然是個整整齊齊的老太太。
淩霄見張娘子感慨,笑著安慰她:“阿婆還年輕呢,我前日去衙前巷看曹阿婆,曹阿婆都說還要再活十年,阿婆比曹阿婆小二十歲不是?”
兩人說著話看當歸把東西歸置好了,就挽著手往外邊走,淩霄口內說著:“如今秋高氣爽,園裏菊花正好,阿婆陪我去看看,孫女兒後日去了松山書院,也好給人顯擺咱家的花。”一邊說話,一邊暗中用力,微微托住張娘子的胳膊讓她借力,邁過門檻到了花滿蹊的花圃裏。
這話說的倒也不假,她每到一處,凡說起自家花圃、園子,總有人問她:“可是‘大宋第一花商’顧娘子家的花滿蹊?”凡她說是,就有無數的羨慕和疑問等著她。
張娘子指點著菊花給她看,告訴她哪處是今年新換的品種,哪處是新嫁接的。淩霄並不都懂,好在還能看得懂品種,畢竟家學淵源。
走著走著,便到了園子東北角,看見那處鎖了門的小院,鎖頭上落了一層薄灰,元宵輕輕嘆道:“我想阿翁了。”
她說的阿翁卻不是顧準,而是吳慎。
吳慎在花滿蹊住了近二十年,於五十七歲時終於此地,雖然他葬回吳家祖墳,淩霄除卻去送葬,還偷偷給他守了三個月的孝。
她小時候,阿娘、阿爹總是各處游歷,她是祖母帶大的,那時候祖母總愛帶著她來花滿蹊與阿婆一起居住,她開蒙就請吳慎做了頭一個老師。
說是老師,吳慎不過是隨意教她《千字文》、《百家姓》、《韻書》等,也教寫字和篆刻,總之學得很雜。
也幸虧從小接觸的東西多,阿娘、阿爹都不禁她,養得她對什麽都趕嘗試。
她跟著吳慎學了一年後,聽吳慎講:“可惜元宵是個小娘子,否則咱們這麽聰慧,考個貢士手到擒來的事。”她便回去問她阿娘:“緣何小娘子就不能科考呢?”
顧觀月看著七歲的女兒,是怎麽回答的呢?好像是說:“小娘子科考這件事,不是一時半會兒可解決的。不過學問、致知,卻不分男女。不管將來有沒有得考,元宵若是有意,阿娘就給你延請名師,咱們吶,至少要學問不輸男子。”
從那時起,淩霄就一直跟著名師求學了,袁家的財力,便是再有風骨的名師,也都殷勤接納了這個小娘子。
她學起來倒是比旁人輕松,每年跟上師兄們的學業之外,仍有空閑在寶應的花滿蹊住一個來月,陪伴阿婆和阿翁。是以她與吳慎的感情非比尋常。
張娘子聽她提起吳慎,唇角微微揚起,輕聲道:“他啊,若地下有靈,第一個要想的也該是你呢。”
她知道自己欠著吳慎,並不敢常常想起他,只因一旦想起他,竟也大都是幸福的感覺,那便是欠了顧準了。
第二日,菡香和他女婿從縣裏一起過來,捎上淩霄、當歸主仆,徑往壽州方向去了。
菡香如今管著寶應花滿蹊裏裏外外的生意,自家還單開了一個鋪子,他女婿便是那鋪子的掌櫃。
這個女婿是她二十來歲時候嫁的,那時她娘家兄弟診出來沒法生育,她姐姐荷香小日子過得不錯,她顧念爹、娘,到底妥協嫁了人,只要這人答應她頭生的兒子隨母姓。這女婿人不錯,什麽都願意顧念她,兩人也是恩愛非常,所以常同進同出。
菡香與淩霄坐在馬車裏,聽淩霄問:“阿姐,金姨身體怎樣?我這回來得匆忙,那一日先去了衙前巷,再往她家去時,她卻沒在家,遺憾沒見著。”
馬車壓著了路上的石塊,恰顛婆了下,菡香扶著淩霄的頭,免她撞傷,過了這陣兒才道:“她啊,好著呢。你往她家裏去找,她可不是不在,她頭半月才跟著兒子兒媳去了江寧,如今只管看著孫子高樂啦。”
過了一會兒又說:“她臨行前還說,過陣子去趟揚州找你阿娘,說不定這會兒倒往揚州去了。”
淩霄笑道:“那金姨怕要撲空。我出來之前,阿娘和阿爹商量著,她們這回又要出門游歷了,先向西再向北,回程的時候還要去壽州看我呢。”
顧觀月這些年,除了生意發揚光大,成了名副其實的當世第一花商,又各處建善堂、資助書院之外,更多的時間都用來游歷了,這回說往西去,最遠要到與回鶻交接之處,竟還是故地重游。
因淩霄的阿弟袁肅(元素^_^)去年已在左近任職,祖母可由阿弟照顧,顧觀月與袁澄這回決定放飛自我,玩到什麽時候算什麽時候,說不得連今年過年都是在西關。
菡香聽了羨慕不已:“我可沒元姨那麽大的膽子,什麽地方都敢去,什麽人都敢見。她老人家心也大,家裏生意可怎麽辦?”
問也是白問,她心裏知道淩霄會怎麽答,果然聽淩霄說:“這怕什麽,靜春姨掌個大概,還有白掌櫃幫襯,若遇上大事兒就去找姚姨,官面上的事她都能幫著張羅。”
白掌櫃是顧觀月後來生意做大了找的合夥人,是個有成算能管住家的,凡顧觀月定的策略,他大差不差都能做到位,是很好的副手。他管花圃和花鋪,靜春就單管各地供人游玩的花滿蹊園林,配合也默契。
姚姨,竟然是姚舜華。
那一年顧觀月與姚舜華一場沖突之後,原是老死不相往來,誰知後來姚父牽扯進一些是非被關進州衙大牢,姚舜華被夫家送回了娘家,倒是顧觀月、袁澄陪著岑靈君、斯黎夫婦忙前忙後,給姚父洗刷了罪名。
後來姚舜華便與顧觀月別別扭扭成了密友,她後來改嫁州揚州通判做續弦,倒反過來常常照顧袁、顧二人了。
菡香問那個問題,在意的卻不是別的,而是這些年她也曾想著幫顧觀月總攬花滿蹊園林,不想到底比不過靜春在顧觀月心中份量,只管了一個寶應花滿蹊,心中總有些意難平而已。
且不說這些,車行五日就到了壽州。
菡香將淩霄主仆送至松山書院門外,便告辭道:“菡姨在這處談妥明年的生意,過兩日就要回轉,到時候你安頓下也寫了信,我正好捎回去給你阿婆。”
淩霄答應著,在山長迎接下進了書院的門。
學子們雖不敢明著圍觀,卻頗有些人借故尾隨,也有人早知道她被安排在哪裏居住,早早等在她必經的路上。
看清她的人都有些吃驚,這位名動天下的淩霄散人,渾然不像旁人以為的是位老人家,竟看著那麽年輕,書院裏年長考過幾回州試的師兄們,恐有些比她還大。
看著她落後山長半步去了,後面的人止不住三三兩兩竊竊私語:“這麽年輕,能有多少真學問?”“就怕出名靠的是臉。”“著實想不出能寫出《才德淺論》的竟是這樣一位娘子。”“只怕名不副實。”……
這些私語,淩霄固然聽不到,也大致猜得到,這些年她聽得何止這些話呢,若都放在心上,她也不是袁大家了。
她安頓在書院宿舍中,與當歸同住一間,也不覺逼仄,趁當歸整理箱籠的空兒,便開始寫信:
阿娘、阿爹尊前,兒今日已至松山書院。
此院與兒往日任職之處不可同日而語。據山長講,因寇忠湣生前在此執教一年之故,歷來執宰愛至此處捐贈、兼職講書,壽州當地豪族亦以發展此處為己任,以致書院學風比別處更濃,規模也較別處更大。
兒甚喜此處,如無意外,年末大考勝任之後,將長留此地教學。
不由想起當年阿娘所問——可願做學問?幸而兒那時回阿娘,兒願皓首窮經、經世致用,又幸而我之阿娘、阿爹開明通達,任由我不羈治學這些年。
見書而明道,見道而心喜,始於問,終於學,兒頓首感激父母……
鄧州襄縣,走鏢的隊伍將信送至袁澄手中。
讀著女兒來信,五十大幾的帥老頭袁澄笑著揶揄自家娘子:“滿篇都是阿娘,順帶問候阿爹,小元宵幼時可不是如此啊。竟叫你聘幾個夫子,就讓女兒的心都偏了。”
顧觀月接過信來讀完,隨意塞在袖中,覆將自己的手遞在袁澄掌中,笑道:“繼續走吧。”
繼續,走吧。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