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二百八十二章

關燈
第二百八十二章

直到第二天清晨,趙宣明才回到了侯府,但帶回來的卻並非他被封侯的消息,而是一個令人震驚的秘密。

他並非真正的楊家血脈,而是趙夫人的兄長在外收養的孤兒。

據說昨天楊歲英親自連夜去了一趟戶部和禮部,帶著證據和證人將此事上呈,請朝庭褫奪趙宣明的封侯資格,並為她的親生兒子趙宣朗據理力爭。

雖然朝庭並沒有明確趙宣朗可承襲武平侯位,但正如她所願,在戶部等待消息的趙宣明在得知此事後心灰意冷,不等結果便主動放棄了請封之事。

在霜兒將這個消息火急火燎地帶到馨院時,元娘剛用過藥,正坐在床頭做鞋墊,而早起的許長恒就坐在她身邊小心地整理絲線,後來趁著元娘歇息的間隙問她道:“元伯母,難道這些鞋墊不止是給趙公子的嗎?我瞧著您似有不同號的。”

昨晚她便發現笸籮裏做好的鞋墊每種樣式有兩雙,可卻是一大一小,只是尺寸相近並不容易被看出來。

元娘很驚訝她看出了其中的細微差別,臉上浮現了幾許不易被察覺的憂傷,隨後只是不以為意地道:“並非刻意如此,只是我眼神如今不大好罷了。”

也就在這時,霜兒沖了進來,將她剛剛從外面聽到的消息帶了進來。

手中的鞋墊悄無聲息地掉了下去,元娘臉色慘白,襯得那張本就因傷疤而扭曲的臉愈加猙獰了幾分,顫聲喃喃道:“她,她竟然真的這麽做了,為何不肯聽勸……錯了,錯了,全都錯了,造孽,造孽……”

話未說完,元娘便眼前一黑,險些昏厥過去。

兩人連忙將她扶在床上躺好,霜兒留了下來,而她則想出去打探情況,但一出門,便看見不知何時回來的趙宣明正在院子門口與吳映雪說話,連忙躲到了一旁。

她本以為已然下定決心奪爵的趙宣明此時會失望而無助,沒想到他看起來並沒有任何落魄神色,聲音更是坦然隨意:“沒想到消息竟傳得這麽快,也好,不用我再說一遍了。”

吳映雪自然是擔心他的:“公子真的沒事?”

“做這些事本就有違我的本意,如今得知真相,反而一身輕松了,”他微然一笑,神色悠然,“自此之後,我不姓趙,也不姓楊,終於可以正大光明地帶著我阿娘離開這裏了。”

時至如今,他竟直接稱呼元娘為娘親了。

吳映雪十分驚訝:“你要離開?去哪裏?”

“如今阿娘還病著,暫時還不會離開京城,等她病情好些,我便帶她去她一直想去的地方。”他笑意閑適,“吳姑娘怕是想不到,她說她最喜歡的地方其實就是南和縣吧。”

她更是訝然:“你們要去南和縣?真的?”

“如果阿娘讚成,那裏倒也不錯。”他的語氣頓了頓,看著她深情道,“至少你也在那裏。”

一怔之後,向後退了一步的吳映雪語氣有些無措:“趙公子,我,我已經……”

“我知道,你已經與蘇縣丞定了親。我見過他,他很好。”眸中掠過一絲黯然,他故作輕松道,“我是說,我娘很喜歡你,將你看作親生女兒一般,若是以後能經常看見你,她老人家一定會很開心。”

藏在陰影下的許長恒看見兩人釋然般地對視一笑,剛剛得知消息時的感慨萬千皆煙消雲散,突然覺得這樣的結局也不錯。

雖然最終還是便宜了趙宣朗那個混賬公子,但這種人以後自有天收,何必要搭上元娘和趙宣明。

看著他們進了元娘的屋子後,她才從角落裏走了出來,一路向府門而去。

她要打聽清楚趙宣明的真實身世,也要再出門一趟。

當年何筠病重時安家的一個郎中曾為她醫治過,而那位徐郎中也曾在武平侯府當過差,之前她與陳中澤去找他時他並不在,她想去再看看這位郎中有沒有回來。

好在她還算幸運,徐郎中一家竟在昨夜剛剛回來。

聽說她是因安家而來的,本就與安家關系緊密的徐郎中知無不言,將自己所知在仔細回憶後皆對她如實相告:“老夫記得,那時那婦人已病入膏肓,當時侯府請了諸多郎中為其醫治,但直至她過世都無定論。不過,依老夫看,那位婦人得的極可能是腎巖之癥,此病並非一朝一夕可致命,但卻無藥可醫。”

她想起安川說趙勤帶回南和縣的何筠屍骨能能驗出其有骨枯之癥,若非天生如此,便極有可能是因長期飲藥所致,試著問徐郎中道:“敢問先生可知在為她診斷之前她已病了多久?”

“至少有兩三年的光景了。”果然,徐郎中道,“聽她自己說,之前也一直在用藥,但病情不僅沒有好轉,反而愈發重了。”

這樣說來,當時何筠的病情與趙勤所帶回的屍骨倒是對上了。

可是,依著何姐和劉姨所說,何筠在為了尋找孩子而離家之前身體康健,就連一直為她調理身子的言郎中也並非提及她有何頑疾,怎麽在到了京城後反而病了多年?

突然有個匪夷所思的念頭掠過她的腦海,連她自己也被驚了一跳。

見她忽然失神,徐郎中主動問她道:“姑娘,可還有什麽想要問的?”

她回過神來,遲疑著問道:“先生可還記得她的模樣?”

“那位婦人嗎?”徐郎中搖頭,“都過去這麽多年了,自然不記得了,瀕臨死亡的人,面容已然不重要了,都是一個模樣罷了。”

想來也是如此,她並沒有太多失望,但還是疑惑並未解開,只是暫時被擱置了而已。

“聽說先生自出山後便一直在侯府當差,為何後來辭了工去了安家?”她問出了一直以來的困惑,“其中緣由可與那件事有關?”

徐郎中否認道:“非也,其實原因有二,其一是當時老侯爺已經亡故,他算是老夫平生知己,他一走老夫便沒了繼續留在武平侯府的理由,故而在他過世時便有了離開之意。不過,當時也要糊口,在沒有更好的去處前,老夫也不會擅自離開,這一拖便又是一年多。直到小侯爺在即將繼承侯位前突然死於火災,而後趙勤入贅侯府並與小姐結成連理誕下骨血,老夫忍無可忍,這才決意而去。”

她心下一動:“先生是說,您離開是與趙勤有關?”

“其實是與小姐有關。”思及不愉快的舊事,徐郎中嘆了口氣,道,“姑娘有所不知,小姐……哦,也就是如今的趙夫人,她尚在閨中時的性格可謂溫婉可人善解人意,侯府上上下下都十分喜歡待人親和大度的她。可自從她父兄故去而她又將趙勤招為贅婿後便突然性情大變,不僅強勢自傲,而且待人苛責刻薄,稍有不如意便對身邊人又打又罵,沒多久便將府中的下人換了大半,唉,也不知那趙勤究竟對她做了些什麽,竟將一個天性柔順的姑娘變得那般暴戾可怕。”

如今的趙夫人在京城名聲顯赫,是朝廷一品誥命榮國夫人,在外廣結良緣對內待人親切,的確是徐郎中口中那個還未嫁人時人人喜歡的千金小姐。

可他口中的那個趙夫人似乎與如今的楊歲英判若兩人。

她也親眼見過楊歲英,也覺得對方是個溫婉大氣的女子,但昨日對方與元娘談判時的態度又的確是咄咄逼人的。

人有千面,也許楊歲英亦是如此。

她問道:“那先生便是因此而離開侯府的?”

“也不全是。”徐郎中繼續道,“其實是因為兩位小公子在失蹤後,趙夫人不分青紅皂白地冤枉好人,老夫忍無可忍,這才決定離開。”

聽到此事,她莫名地精神一振,請徐郎中細說。

“那段時間趙夫人剛生產後不久,性情尤為暴躁,稍不如意便對人動輒打罵,惹得府中怨聲載道人人自危,沒過多久……老夫記得應該是在四五個月後,府中的兩位小公子突然都失蹤了,趙勤夫婦發現後又驚又怒,到處尋找兩位小公子的下落,後來他們查來查去,說是府上的一位花匠因無端受罰而對他們心生怨懟,這才將兩位小公子給偷偷抱走了。隨後,他們一邊在京城內外四處找人,一邊請官府緝拿那花匠歸案,似是認定了他便是偷走孩子的人。”徐郎中無奈搖頭,道,“可老夫與那花匠乃是至交,十分清楚他的為人,知道他斷然不會做出這種事情,故而想為他說上幾句公道話,哪知小姐……趙夫人她不僅分毫不信,甚至還一度懷疑老夫亦是同謀,老夫傷心不已,便趁機請辭,從此離開侯府,再不回去。”

她聽得出來,徐郎中雖有怨言,但對楊歲英更多的卻是失望並非怨恨。

趙宣明和趙宣朗被人抱出侯府的舊事她也聽說過,而在傳言中,那個害得他們在外流浪近十年才被找回的花匠一直都沒有歸案,至今還下落不明。

“那先生後來可有再見過那位花匠嗎?”她又補充了一句,“聽說趙家至今還在找他。”

“沒有。”徐郎中長長地嘆息道,“老夫也想知道他為何突然就不見了,像是在這人間蒸發了一般再無蹤跡,他甚至連自己的老家都沒有回過。”

她想起一事,問他道:“先生可聽說過侯府的元娘?是她將趙公子養育成人的。”

徐郎中點頭:“在多年前侯府剛將兩位小公子找回的時候老夫便去見過她,為的便是打聽我那故友的下落。只可惜,她說只是有人將孩子放在了她的門口,而她並不知道是何人所為。”

這樣說來,應是那個抱走孩子的人湊巧將孩子丟在了元娘的門外。

“先生可曾聽說過,”她思量著問道,“趙公子他並非是楊家血脈?”

徐郎中並不意外地道:“剛進城便聽說了,不過在當年老夫便有所察覺了。”

她甚為驚訝:“聽說當年趙公子出生時他父親在外公幹,而他們回京時他已有幾個月大了,當時先生應該一直都在侯府吧,又是如何發現趙公子並非他們親生的?”

“那幾年小侯爺的確一直在京外,只是偶爾還會回來,也正因此,在老侯爺故去後,他一直都無暇正式接受朝庭封爵,對外的名頭只是武平侯世子而已,”徐郎中回憶道,“老夫記得,他們夫妻二人每次回來雖都匆匆,但都會讓老夫替他們調理身子,原因便是他們多年無法弄璋弄瓦。可那一次,他們近一年不曾回家,再來時卻已經抱著一個數月大的孩子,說是他們親生,只因要為老侯爺守孝才沒有對外公布。老夫原本以為是給他們的藥起了效用,剛開始還替他們歡喜,可後來在為他們把脈時卻發現他們的脈象與之前並無二樣,而夫人的脈象更不像是剛誕下孩子的,這才想到那孩子其實並非他們的骨肉。”

原來如此。

她聽得明白,看來他們既沒有瞞過徐郎中,也沒有騙過他們的妹妹楊歲英。

這也難怪楊歲英為何要如此反對趙宣明繼承爵位,因為至少趙宣朗還有她楊家一半的血脈,而趙宣明卻只是一個與侯府毫無幹系的孩子罷了。

只聽徐郎中又感慨道:“其實老夫此生遺憾,一是沒有找到故人的下落,二便是沒有幫小侯爺夫妻二人產下骨肉,他們定然是對老夫已然絕望,這才在無奈之下抱養了一個孩子。哎,他們為此還曾每年都要遠去一處十分靈驗的寺廟求子,沒想到終究不能如願,甚至與這抱養來的孩子也沒甚緣分,在大好年華竟死於意外……”

她聞言,不由得一怔。

“他們為此還曾每年都要遠去一處十分靈驗的寺廟求子……”

這句話,明明是第一次聽,卻又十分耳熟,似是在哪裏聽過一般。

徐郎中又說了些什麽她再也聽不見,只是凝神想著,忽地,她雙眼一亮。

驀地打斷了徐郎中的話,她急切問道:“先生可知小侯爺他們去的哪一座寺廟?”

徐郎中不妨她有此一問,懵然道:“這,的確不知。”

但她並未失望,而是繼續問道:“那先生可知小侯爺在京外任職時是在何地?”

還好,徐郎中想了片刻後答道:“好像是在林州,具體在何處老夫也不甚清楚。”

她默默地將這個地名記下,又對徐郎中道:“晚輩還有兩件事請教,聽說源緣寺的圓智大師年輕時最後一次為死者超渡便是在武平侯府,先生可還有印象?”

“圓智曾是老侯爺最為欣賞的年輕僧人,他尚在人世時便斷定此人定然會成為天下景仰的一世高僧,還曾為請他下山講佛而向源緣寺捐高額香火,老夫怎會不記得。後來老侯爺過世,小侯爺還特意請他單獨為老侯爺送行,沒想到……”徐郎中重重嘆了一聲,回想道,“沒想到小侯爺特意摒退左右留他一人和侯爺說話,可他卻趁著靈堂無人在棺槨旁飲酒,弄得到處都酒氣熏天,多虧小姐及時發現,大叫著喊來了小侯爺,這才將他給趕了出去。想想老侯爺一生禮佛,將那圓智視為自己不可及的得道高僧,哪知此人竟在他的靈堂做出這種荒唐事,這讓他如何去得瞑目。小侯爺因此勃然大怒,本想好好教訓此人一頓,但考慮到侯府的名聲,還是大事化小,只是將他連夜趕出府門而已。沒想到正如老侯爺所推算的那般,近二十年過去了,那人竟然當真成了受人敬仰的所謂高僧,而當年的那件事卻再無人提起了。”

這件事她之前也聽說過,只是不如今日這般詳細罷了,她好奇問道:“可他既是去侯府為老侯爺超度的,又是從何處得的酒呢?”

徐郎中一楞,似是從未想過這個問題:“侯府從來不缺酒,許是他酒意大發順手偷的。”

她覺得有些不對,卻又道不明,只好問出自己的最後一個問題:“晚輩聽說小侯爺和他的夫人是因夫妻吵架而在無意間打翻火燭後死於火災的,此事就發生在趙勤的亡妻病逝後不久,先生可知詳情?”

“他們夫妻二人本來十分恩愛,雖然夫人多年無所出,可小侯爺也從未有過納妾的心思,但那兩天不知怎麽了,他們無端地起了許多爭執,有人說是因著小公子,可也無人知曉真正的原因,只是有人聽到小侯爺在氣急之下說出什麽這孩子不要也罷的氣話。老夫想,夫人從小公子回到侯府後便一直親自照料,無論日夜,為此兩人雖仍同住一院卻分了房,小侯爺也許是因夫人對他的疏離而有所不滿。那一晚其實本是小侯爺請客開宴的日子,而夫人也早就帶著孩子去了寢居,但也許是喝得太醉,小侯爺不等宴席結束便趁著小解的工夫回了寢居,而後他與夫人大吵了一架,甚至還將所有的下人都趕到了外院。後來不知怎地,裏面走水,火氣沖天,外面的人才亂作一團沖進去救火,沒想到還是晚了一步。”徐郎中痛心且慶幸道,“好在趙勤不顧危險第一個撞開房門將小公子給救了出來,後來也有人沖進去要救小侯爺他們,可卻已經太晚了,他們被背出來時已經窒息而亡,從此武平侯府便沒了血脈相承,自此沒落。”

他的說法與當年官府的結案結果大致一樣,難道說趙家的秘密與他們的死也無關嗎?

她沒有放棄,繼續問道:“聽說,趙夫人正是因為感激趙勤救了她唯一的侄子而願意委身於他的,這件事可是真的?”

“小姐原是有婚約在身的,她那未婚夫婿遠在北疆,但在她父兄故去後,家中無人替她做主,她便請族人替她將婚事給退了,說是此生都要替她的父兄守住侯府。”徐郎中惋惜搖頭,道,“至於她為何要執意下嫁給趙勤,老夫也實在不知,畢竟以侯府的背景,即使是招贅也會有更好的選擇。”

她道了謝,最後問他道:“那天失火時,侯府可曾發生過什麽不尋常的事?”

徐郎中原要搖頭否認,卻突然想起了什麽,道:“對了,那天老夫聞訊趕過去時,曾在小侯爺的院子外遇到一個捂著臉跑出來的婢女,她的臉分明受了燒傷,可後來卻沒見侯府有哪個婢女來求醫,如今想來確實奇怪,只是當時侯府生出了如此變故,老夫並未將此事放在心上。”

她一楞:“臉被燒傷?先生可還記得傷在何處?”

徐郎中又細想片刻,回道:“應是左臉。”

左臉?

她有腦海中驀地浮現出一個人影來,驚愕得半晌無言。

十幾年前的武平侯府中,先是老侯爺突然病逝,耽擱了楊歲英的婚事,也是圓智最後一次在寺外為人超度。而後,她那一直在京外當差的兄嫂回了京城,帶來了剛出生不過幾個月的孩子。那時她的兄長還沒有正式承襲爵位,仍是侯府的世子。沒過多久,趙勤攜病重的妻子跪倒在侯府大門前,請世子救治於她,而後他們便住進了侯府,趙勤因此與楊歲英相識。雖然侯府已盡全力,便在半個月後,趙勤的夫人還是病重不治。而後不過幾天的一個夜裏,侯府起了一場大火,楊歲英的兄嫂死於火中,而他們的孩子則被趙勤救了出來。

又一個月後,楊歲英與趙勤大婚,後來誕下獨子趙宣朗。但只在兩三個月後,兩個孩子從侯府失蹤,被人遺棄在兩處,直到八年前才被先後從不同的地方尋回。那時趙宣明已經與元娘相依為命地度過了多年,而趙宣朗則在南方的一個小地方浪跡了多年。他們本就並無兄弟情意,如今也算是為了爵位反目成仇了。

從徐郎中家中離開後,她一路深思,總覺得雖已然將趙家曾發生過的大事一一探清了,可卻又似乎沒有那麽清楚。

趙家的秘密定然也隱在其中,可究竟是什麽呢?

不會是趙宣明的身世,因為楊歲英一直都知道他並非兄長血脈,那又會是什麽?

是何筠的死,還是那場大火?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