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交通

關燈
交通

馮躍等人把杞縣的藕粉搬運到安南集市上來售賣,目前對安南農戶來說,其實並沒有造成影響。

主要他們現在規模還不大,每次帶來的量放在安南整個藕粉市場裏面,是微乎其微的。客舍老板和韓老三會這麽看不慣,針對的是他們在自家“屋門口”搶生意的行為。

就像動物對自己領地闖入者,會做宣誓和警告,以及攻擊。這是生存必要的,因為動物需要在自己的領地裏覓食生存,繁衍棲息。

但這種領地占據的思想對於安南的長久發展來說,卻是在顧小利而舍大利。

要知道人口數量的多少,對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是有著重要的影響。

安南山高林密,毒蛇猛獸眾多。兼之天氣悶熱,濕瘴縈繞,又位於朝廷轄下最南端的大陸,因此一直被以北地為經濟和政治中心的古代人,視為最不適宜居住的地方。

於是在過去不管哪個朝代,哪怕是遭受再大的自然災害或是社會大動亂,朝廷要把人口往南遷,都秉持著一個其他區域容納不下之後,才會輪到安南。

可事實上,只依賴人力畜力的農業社會人口增長極其緩慢,除北方一些區域還有可能出現人口較多的時候,其他區域幾乎很難出現人口容納不下的情況。

所以韓徹不僅不會阻止如馮躍這樣的競爭者的到來,他還一直在想辦法,要給安南吸引更多,尤其是高質量的那群人的到來。

而對於整個府州來講,高質量人才最多的地方,莫過於府城裕州。

但要想把裕州的高質量人才吸引到安南來,不僅需要將安南變得繁華,還需要使兩地的交通更為便利。

眼下,交通主要分為路道和水道。

如果要從府城來到安南,走路道的話,中間是需要穿插杞縣。

兩縣緊鄰,因此杞縣的官道也跟安南一樣,不僅同為三等遠小。也因山高林密,官道修建時常需得避山饒道,便使得從府城到安南的路程,耗費時日增多不少。

至於走水道,安南轄下確實有一條江河連接府州。但這條江河受入海口湍急的江流和海潮的影響,每每修建石橋,都不得長久。

石橋修建耗費銀錢又不是小數,過去安南縣窮苦艱辛,往來安南的商隊又只入冬那一小批。於是整修幾次,所任職過的刺史都覺得這般投入太過不劃算後,便再也不願意花費銀錢去做修建。

如今那座石橋便已經成為了一座廢橋,又因靠近入海口,風浪較大。尋常百姓的船只每逢春夏季出行,還甚為危險。人們為了安全著想,便寧可繞道,先通過杞縣,再達到安南,也不會選擇從石橋出行。

但若是能把這橋重新修建起來,那麽從裕州靠江河邊緣抵達安南的江河邊緣,便可做到來回耗費僅需半日。

可修橋的耗費之多,連府城都撐不住,便更別說才修完官道的安南了。

因此,韓徹只能暫時把修橋的事放一邊。但心裏已經在琢磨著,待到下半年府庫一充實,便得想辦法開工……

安南今年的農作物種植整體來說,還算是比較順利的。剛開春時,安南農戶就在衙門的帶領下,再次組隊用牛車去杞縣礦區拖運礦渣。

一道同去的還有那些土著漢子,他們一聽說這礦渣能讓甘蔗長得更好更甜,簡直恨不得一口氣就把礦區的礦渣全拉回來。

這些土著們過去在生產方面,習慣以弓弩打獵,無桑蠶,以葛制布為衣,種植水平上更處於“火耕水耨,一任於天”。

這時候就得虧有韓徹給他們每個寨子都找的那幾個莊稼好手,細致耐心的教授他們種植技術。

土著們學會了不少耕種養殖,也與附近鄉民相處的更為融合起來。

韓徹隔上一段時間也會去到各寨子裏瞧看,若碰上什麽生活方面的困難,當即便派人過來給他們解決。

這麽一來,土著們被衙門編戶後的生活稱得上一句舒適又滋潤。又因為要忙地裏的勞作和縣城的售賣,於是大家便漸漸的從寨子裏搬出來,住到山下新建的屋子裏。

很快,新造戶籍的土著們便也迎來了早稻收獲。

收成如之前的蓮藕一樣,雖說都比不上其他農戶們地裏的。但對於這群土著們來講,已經感到非常的滿意了。

收獲水稻時,一些土著們還借到了附近村子裏鄉民的打谷機。

“這打谷機可真好用!”

土著們前兩年也不是沒有人見過打谷機,甚至他們當中還有人下山給鄉民做事時,都已經用過打谷機了。

但一點也不妨礙,他們此時在用打谷機收獲自己田裏的水稻時的那股高興。

“等甘蔗賣得了銀錢,我家也要去制一臺打谷機。”有那土著還這般說道。

“我家也要!到時候早些去,正好趕上晚稻收割。”另一土著說道:“自家有還是方便許多。”

附近農戶們家底變得富裕,又受衙門的影響,對土著們的態度便都很友好,大部分的人家都願意借他們打谷機使用。但也需得等到對方將自己家中的水稻收割完畢後,才有的借出。

水稻是安南人日常食用的主食,又是向朝廷繳納賦稅所需的必種農作物。所以哪怕是家底再富裕,大家耕種的水稻畝數都不是小數。

這對土著們來說,難免便有些不方便。

不過這都是些小事,眼下這些剛收獲回來的金燦燦早稻,把這些土著們可高興壞了!他們家中還從未有過這麽多的糧食,當下大家便聚集到一起,載歌載舞的狂歡起來。

別看這些土著們過去不習文學,卻“其俗有禮會,擊鼓,吹葫蘆笙以為樂。”(1)

在這片歌舞奏樂中,只見一盆盆切好的新鮮豬肉,和十幾大桶剛蒸熟,冒著熱氣騰騰的米飯,被幾個土著漢子們擡了上來。

有那受到感染,也跑來湊熱鬧的鄉民們也被土著們熱情的邀請一起食用。

自己動手烤出來的焦香豬肉,再配上白米飯,直把受邀請的村民們吃得肚皮滾圓,方才歸家。

待到第二日中午,韓老三也往後院拿回來一籮筐的豬肉。

“今日怎買這麽多豬肉?”柳氏問道。

“不是買的!是那些土著們殺豬後,送給大人的!”韓老三嘻嘻笑道。

“送這麽多嗎?”柳氏詫異。

“一家送一塊,就有這麽多了。”韓老三回答。

而且也不止是韓徹有,如一些他們比較相熟又有好感的衙役,也一樣被贈予了豬肉。

然這還只是開始,接下來一連好幾天,韓徹都收到了土著們送來的豬肉。這些豬肉不收還不行,人家都不是非要往韓徹手上塞,而是走到衙門門口,把豬肉往衙役手裏一放,告訴對方這是給韓徹和哪些衙役的,便立即走人。

他們最近都忙著呢,地裏要耕種,集市上還要售賣農作物。

真正種地後,他們才知曉早稻成熟後馬上便得給晚稻插秧,待到晚稻進入成熟期,甘蔗也進入成熟期。

對於甘蔗的成熟,可讓這些土著們歡喜到了極點。

白糖目前還是一種金貴的食物,朝廷雖得了制糖方子,但一來栽種技術還未跟上,產量不多。二來時人對甜味的極度喜愛,尤其是貴族階級的追捧,白糖作價便依舊高昂。

安南白糖的名聲又傳播甚廣,各地的人都知曉,此地的甘蔗長得最好,造出來的糖品質極佳,又如何不將那些商戶吸引過來。

“今年往來咱們安南的商賈又增多了。”錢縣丞高興道。

來的商賈越多,給衙門創造的商稅便越多。尤其是白糖作價高,三十取一的商稅,光是白糖這一項,衙門今年的府庫便能得到很大的充實。

韓徹查閱完這些時日的稅收數目,也很是高興:“府庫可算是能有錢了。”

錢縣丞本來聽這話也挺高興的,可不知怎的,瞧著韓徹這份高興勁頭,臉上笑容漸漸凝住。

默了默,他還是小心詢問道:“大人,可是有何計劃?”

“確實是有計劃。”韓徹笑著回答。

農歷十月二十四,府城裕州,刺史府。

稅務官陸續把各縣下半年的賦稅收來,唐刺史核對完最後的數目後,忍不住籲出一口長氣。

今年好幾個縣受春夏大雨影響,上半年的稅收並未足額,好在下半年老天爺發了善心,讓最重要的糧食征繳未出現問題。

一般情況下,能上任刺史這等官職的,都是飽受歷練,能力出眾者。而且,他們還深得掌權者的信重。待到資歷足夠,便能被調遣回京,成為朝中重臣,乃至宰相。

但下等府州除外。

畢竟刺史的主要職責也是稅收,下等府州人口稀少,轄下各縣殘破貧窮,官職上瞧著是挺高的,但真就是誰做誰懂其中的艱辛。

所以跟韓徹是被流放發配到安南任職縣令相比,唐刺史的狀況並未好過太多。

因朝廷制定的稅收連年不達標,唐刺史的政績考評也多為下等不說,還多次受到上司的責備。

不過這兩年,唐刺史日子可算是好過起來。

兩季稻的栽種技術,不僅讓他獲得了朝廷的嘉賞。府城轄下各縣的氣候又都適宜種植兩季稻,便使得百姓終於能足額交付出朝廷要的稅收數額。

稅收能足額完成,唐刺史日子好過後,對韓徹的印象便也好了許多。

這日,唐刺史一聽聞有安南呈上來的文書,還甚為好心情的接過打開。結果等到看完後,唐刺史表情卻越來越凝重。

“大人?可是出何事了?”心腹忙問。

“那位韓狀元郎呈來文書,欲要重新修建好安南和裕州兩地的石橋。”唐刺史說道。

“修橋?如今往來安南的商賈行人眾多,若能將石橋修好,於出行上確實方便許多。但這石橋過往修建不久,皆遭損壞。”心腹憂心道。

所以並不是修不起橋,也不是不願修橋,而是修好橋之後的維護,做不起!

“他在文書上,言道可用生蠔來造。”唐刺史說道。

“是像修建房子那樣,把生蠔殼黏在橋基上嗎?”心腹便忙問道。

近來裕州也有不少百姓在自家房子的外墻上,黏合一層層的生蠔外殼。防護效果一時半會還體會不了那麽深,但防潮防水,還有舒適度上,卻是立竿見影。

要是用這法子去造橋,倒是可以試一下。

誰知,唐刺史搖頭:“不,他說的不是生蠔殼子,就是生蠔。”

心腹滿臉驚愕:“活的生蠔?”

唐刺史回已同款表情。

註1:出自《廣南西路*濱州》第二頁。

第一更完成。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