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小腳新女性9
關燈
小
中
大
第93章 小腳新女性9
《新生活報》是日報,第二天很多讀者都在找,昨天那篇文章的後續呢?等了好幾天,怎麽都沒有後續呢?
有的讀者就寫信問報社,有性急的就跑到報社編輯部去了。編輯們也愁,他們已經寫了信催稿,希望何書方能再寫個續集,原先的故事是不錯,可是結尾好像倉促了些,似乎故事沒講完似的。
編輯們被讀者來信催促,都恨不得上門去要稿件了。好容易盼來了續集,趕緊排版,發了出去,還跟讀者們解釋,原作者寫的是個開放式的結局,可以讓大家自由想象。但是因為讀者想知道最終的結果,所以作者臨時又寫了個續集。
讀者們對何書方描述的未來社會,100年後的生活十分向往。汽車成了家庭交通工具,商人們出國做生意,學生出國留學,經常乘坐飛機。家庭關系更加和睦,家庭成員更加互相尊重,父母對待子女亦師亦友,很多家庭假期出國去旅游。做飯不用生火,不用燒炭,只用電就行了,還非常迅速。所有的孩子都享受九年制義務教育,交不起大學學費的,國家有助學貸款。一夫一妻真正實行,女性普遍出去工作,有了經濟基礎,社會地位和男性真正平等。
這些對於現代人來講,很平常的事情,在民國初年,還是不可想象的,這個故事好像把西方的烏托邦、理想國,更加具體化、現代化了。
普通讀者只是看了這個故事,滿足自己對未來的幻想。而知識分子們,則在討論這個故事中的社會形態、發展趨勢的可信程度。
同德大學的一個辦公室裏,一位教師也在看這個故事,邊看邊拍桌子,“妙啊!好啊!”
旁邊的老師紛紛側目,“夏振興,夏老師,您能不能不要這樣一驚一乍的,又看你那《福爾摩斯偵探報》呢?你最崇拜的何書方又寫了什麽驚世駭俗的東西呀?”
“什麽崇拜……我就是覺得這位何先生寫得好,總有奇思妙想。文筆好的文章不少,不過這想法奇特的人可不多。而且這個何書方現在別的報紙上也發文章呢,我現在看的是《新生活報》,唉?你們知道嗎?這個作者居然假想100年後,很多家庭都有汽車,人們甚至抱怨汽車太多,堵車。”
“汽車太多了,可不就要堵住路了嗎?這個假想思維沒錯呀?”
“我不是說他錯,我是說他怎麽敢想。汽車多貴呀?什麽人才買得起呀!要照他假象的,未來,豈不是像我這樣的也能開車上下班了?嘿嘿嘿。”剛想一想,夏振興就覺得美得不行。
“哼!”
看見有人嗤笑,夏振興不樂意了,“大才子,你笑什麽?趙錦豐,你別告訴我你不想有個車。”
“荒誕離奇的東西,什麽幻想故事,我不感興趣。真正有意義,需要我們關註的,是三民主義,是新文化運動。這些無聊的幻想對社會進步有多大用處呢?我們是活在當下,不是活在未來。《新生活報》如今也墮落了,發什麽三流文人的東西。”趙錦豐不緊不慢地說完,繼續喝茶、看報。
夏振興瞧了瞧他的報紙,“《新青年日報》,哼,我就知道是這個,你們那幫人,又在跟人吵架啊?”
“什麽吵架?我們這是在討論,為了國家民族的未來,討論現實的問題。這份報紙是嚴肅的,從來不會刊登三流文人的東西。”趙錦豐一本正經地說。
然而,過了幾天,《新青年日報》就轉載了何書方在《新女性周刊》發表的《談一談新青年的母親們》,一位也在看《新青年日報》的老師立刻興奮地去給夏振興看,“誒,這個何書方,是不是就是你欣賞的那位。”
“應該就是吧,同名同姓的可能不太大吧。”夏振興突然想起來,趙錦豐說過的話,立刻激動了。
等趙錦豐下課回來,夏振興就得意地拿著報紙晃來晃去,趙錦豐覺得不對勁,“你怎麽也看起《新青年日報》來了?你不是說對政論不感興趣嗎?”
“哎呀,我是對政論不感興趣,可是這一期不一樣,有我欣賞的一位作者啊,就是你說的三流文人,你才說完這句話幾天啊,何書方就在你最推崇的報紙上發了文章了。雖然是轉載,可也算發表呀。”
趙錦豐一上午上課,還沒來得及看新報紙,於是,他立刻打開,翻找了一回,果然找到了何書方的名字,再看文章,似乎是勸新青年們尊重母親的。
“表面上看是為了感恩母愛,其實還是為了宣揚舊道德中的孝道,這樣的文章還能被轉發。這一期不看也罷。”趙錦豐把報紙扔一邊去了。
夏振興呵呵笑,“有本事你一輩子別看。”
通過每天寫稿,投稿,顧青已經用“何書方”這個筆名打開了局面,每月也有至少一半的稿件投中,也能賺個十幾塊大洋,僅僅作為職業撰稿人,也足夠生活了。
但是,她還是覺得這樣不太保險,需要找更多穩定合作的雜志或報紙。怎樣才能跟報紙長期合作呢?她想起來一個辦法,連載故事。
如果在報紙上連載故事的話,起碼幾個月內有了穩定收入,還有能培養起固定的讀者
。顧青琢磨了一天,想起可以寫什麽了。紅樓衍生文,這個被後世寫泛濫的題材,在這個時候也許可以帶給人們新意。
之後的日子,顧青每天都更忙碌了,每天上午陪趙太太出門走走,買菜,買報;下午去教堂裏的英文班,晚上碼字攢文。
英文班的學生越來越多了,神父很高興,雖然學生不固定,基礎也不一樣,但是,他還是希望更多的人來學習。這個班裏也有兩個小腳女人,一開始是因為好奇,後來是因為這裏有非常友善的朋友們。她們在顧青的示範下,放了腳,也開始學習新知識。
她倆本來都會些漢字的讀寫,家人教的。但是在英語班的學習比較緩慢。其中一個小腳女人叫黃淑芬,顧青總覺得她好像一直沒太明白英語的體系是怎麽回事,但是好歹也學了不少句子,硬背下來的。
而另外一個叫王三鳳,她倒是學明白了點兒,但是老是記不住讀音。於是,她就用漢字在下面做標註,第一次看見她的記單詞的小本本,顧青差點笑抽,“狗得貓寧”“狗得一吻寧”“誰又偷貓肉”……
顧青記得自己上一次看到這類東西,還是小學時候,在同桌男生的英語書上,沒想到在這個世界也看到了。
王三鳳也有點不好意思,“我慢慢記住了,就不這樣了。”
顧青把這件小事寫進了介紹神父的英文班的小短文裏,發在了《新生活報》上。後來就有記者特意來采訪,還寫了神父的英文班的報道,配著照片。
於是,神父,紅了!
很多人知道了,有一位外國來的神父在免費義務教英文,而且這個班級沒有門檻,連沒受過正規教育的小腳女子也可以去。而且,去學習的小腳女人從外表到生活方式都發生了改變。神父說,無論是誰,只要真心追求進步,都可以來學習。
不少人慕名而來,有的只是看看熱鬧;有的學了一兩天,知難而退了;也有的就經常來了。其中有幾個女校的女學生常常結伴而來。她們最感興趣的是和神父、修女進行日常對話,似乎是為了檢驗自己在學校學習英文的水平。
“我們幾個考上大學了。但是覺得英文還是要好好再學學,這裏的神父和修女起碼是外國人,發音是標準的。”廖美鳳跟顧青很談得來。她一開始聽說這個班裏有個學得最好的,已經可以看洋文書的方淑荷,她就不服氣,過來用英文對話。結果可想而知。
那之後,廖美鳳就把顧青當成良師益友,經常驚嘆,“你的發音真好,你學了多長時間?你記得這麽多單詞,
怎麽記住的?”
後來顧青把自己後世學的詞匯拆分、聯想記憶等教給她們幾個,幾人果然受益匪淺,再後來,幾個準大學生就和曾經的小腳女子做了朋友。有一次還登門拜訪,顧青還特意把婆婆在《新女性周刊》上登出來的讀者來信拿出來給大家看,趙太太也是高興得合不攏嘴,但是還是要表面謙虛一下,“不過學了幾個字,瞎寫的。雜志社重視讀者意見,居然登出來了。”
女學生曲曉蘭看了大為讚嘆,“太太,你真厲害,我們上這麽多年學,都沒有發表什麽呢?”
廖美鳳想起來,“咱們班好像就那個林安妮喜歡投稿,也發了好幾篇,都在《新女性周刊》上,不過後來聽說,她再投稿就發不出來了。有人說她江郎才盡了,每次寫的都是那一套,大家看膩了。”
另外一個女學生秦海棠說,“我有一個親戚認識報社的人,好像是說讀者不喜歡她了,老愛罵人,觀點很偏激,看多了不舒服。後來那雜志只要見了她的名字就退稿了。這可是內部消息,你們可別出去說啊。”說到最後一句,她還特意壓低聲音。
廖美鳳搖頭嘆息,“哎!本來她學習還不錯,雖然不是最拔尖的,但也應該能考上同德大學女子班的。可是呢,她自從跟那個何書方鬥上了,什麽都幹不成了。只要看見人家發一篇文章,她就一直看,一直看,挑人家毛病,然後就白天晚上地琢磨投稿反駁的事兒。老師都說過她,發一篇就行了,把心思放在覆習上,她偏不聽。”
“如果不是因為何書方寫了文批評她的觀點,她其實也不見得這麽糊塗的。現在落榜了。聽說她家裏讓她嫁人呢,她天天在家鬧。”
……
原來林安妮這一次沒考上大學,那她就和趙錦豐就不可能再做師生了,莫非是自己這個穿越人士的蝴蝶翅膀扇的?不知道。但是顧青很清楚,沒有林安妮也會有別人,趙錦豐總要去自由戀愛的,自己只要做好準備,等她重婚的時候,決然離去就可以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新生活報》是日報,第二天很多讀者都在找,昨天那篇文章的後續呢?等了好幾天,怎麽都沒有後續呢?
有的讀者就寫信問報社,有性急的就跑到報社編輯部去了。編輯們也愁,他們已經寫了信催稿,希望何書方能再寫個續集,原先的故事是不錯,可是結尾好像倉促了些,似乎故事沒講完似的。
編輯們被讀者來信催促,都恨不得上門去要稿件了。好容易盼來了續集,趕緊排版,發了出去,還跟讀者們解釋,原作者寫的是個開放式的結局,可以讓大家自由想象。但是因為讀者想知道最終的結果,所以作者臨時又寫了個續集。
讀者們對何書方描述的未來社會,100年後的生活十分向往。汽車成了家庭交通工具,商人們出國做生意,學生出國留學,經常乘坐飛機。家庭關系更加和睦,家庭成員更加互相尊重,父母對待子女亦師亦友,很多家庭假期出國去旅游。做飯不用生火,不用燒炭,只用電就行了,還非常迅速。所有的孩子都享受九年制義務教育,交不起大學學費的,國家有助學貸款。一夫一妻真正實行,女性普遍出去工作,有了經濟基礎,社會地位和男性真正平等。
這些對於現代人來講,很平常的事情,在民國初年,還是不可想象的,這個故事好像把西方的烏托邦、理想國,更加具體化、現代化了。
普通讀者只是看了這個故事,滿足自己對未來的幻想。而知識分子們,則在討論這個故事中的社會形態、發展趨勢的可信程度。
同德大學的一個辦公室裏,一位教師也在看這個故事,邊看邊拍桌子,“妙啊!好啊!”
旁邊的老師紛紛側目,“夏振興,夏老師,您能不能不要這樣一驚一乍的,又看你那《福爾摩斯偵探報》呢?你最崇拜的何書方又寫了什麽驚世駭俗的東西呀?”
“什麽崇拜……我就是覺得這位何先生寫得好,總有奇思妙想。文筆好的文章不少,不過這想法奇特的人可不多。而且這個何書方現在別的報紙上也發文章呢,我現在看的是《新生活報》,唉?你們知道嗎?這個作者居然假想100年後,很多家庭都有汽車,人們甚至抱怨汽車太多,堵車。”
“汽車太多了,可不就要堵住路了嗎?這個假想思維沒錯呀?”
“我不是說他錯,我是說他怎麽敢想。汽車多貴呀?什麽人才買得起呀!要照他假象的,未來,豈不是像我這樣的也能開車上下班了?嘿嘿嘿。”剛想一想,夏振興就覺得美得不行。
“哼!”
看見有人嗤笑,夏振興不樂意了,“大才子,你笑什麽?趙錦豐,你別告訴我你不想有個車。”
“荒誕離奇的東西,什麽幻想故事,我不感興趣。真正有意義,需要我們關註的,是三民主義,是新文化運動。這些無聊的幻想對社會進步有多大用處呢?我們是活在當下,不是活在未來。《新生活報》如今也墮落了,發什麽三流文人的東西。”趙錦豐不緊不慢地說完,繼續喝茶、看報。
夏振興瞧了瞧他的報紙,“《新青年日報》,哼,我就知道是這個,你們那幫人,又在跟人吵架啊?”
“什麽吵架?我們這是在討論,為了國家民族的未來,討論現實的問題。這份報紙是嚴肅的,從來不會刊登三流文人的東西。”趙錦豐一本正經地說。
然而,過了幾天,《新青年日報》就轉載了何書方在《新女性周刊》發表的《談一談新青年的母親們》,一位也在看《新青年日報》的老師立刻興奮地去給夏振興看,“誒,這個何書方,是不是就是你欣賞的那位。”
“應該就是吧,同名同姓的可能不太大吧。”夏振興突然想起來,趙錦豐說過的話,立刻激動了。
等趙錦豐下課回來,夏振興就得意地拿著報紙晃來晃去,趙錦豐覺得不對勁,“你怎麽也看起《新青年日報》來了?你不是說對政論不感興趣嗎?”
“哎呀,我是對政論不感興趣,可是這一期不一樣,有我欣賞的一位作者啊,就是你說的三流文人,你才說完這句話幾天啊,何書方就在你最推崇的報紙上發了文章了。雖然是轉載,可也算發表呀。”
趙錦豐一上午上課,還沒來得及看新報紙,於是,他立刻打開,翻找了一回,果然找到了何書方的名字,再看文章,似乎是勸新青年們尊重母親的。
“表面上看是為了感恩母愛,其實還是為了宣揚舊道德中的孝道,這樣的文章還能被轉發。這一期不看也罷。”趙錦豐把報紙扔一邊去了。
夏振興呵呵笑,“有本事你一輩子別看。”
通過每天寫稿,投稿,顧青已經用“何書方”這個筆名打開了局面,每月也有至少一半的稿件投中,也能賺個十幾塊大洋,僅僅作為職業撰稿人,也足夠生活了。
但是,她還是覺得這樣不太保險,需要找更多穩定合作的雜志或報紙。怎樣才能跟報紙長期合作呢?她想起來一個辦法,連載故事。
如果在報紙上連載故事的話,起碼幾個月內有了穩定收入,還有能培養起固定的讀者
。顧青琢磨了一天,想起可以寫什麽了。紅樓衍生文,這個被後世寫泛濫的題材,在這個時候也許可以帶給人們新意。
之後的日子,顧青每天都更忙碌了,每天上午陪趙太太出門走走,買菜,買報;下午去教堂裏的英文班,晚上碼字攢文。
英文班的學生越來越多了,神父很高興,雖然學生不固定,基礎也不一樣,但是,他還是希望更多的人來學習。這個班裏也有兩個小腳女人,一開始是因為好奇,後來是因為這裏有非常友善的朋友們。她們在顧青的示範下,放了腳,也開始學習新知識。
她倆本來都會些漢字的讀寫,家人教的。但是在英語班的學習比較緩慢。其中一個小腳女人叫黃淑芬,顧青總覺得她好像一直沒太明白英語的體系是怎麽回事,但是好歹也學了不少句子,硬背下來的。
而另外一個叫王三鳳,她倒是學明白了點兒,但是老是記不住讀音。於是,她就用漢字在下面做標註,第一次看見她的記單詞的小本本,顧青差點笑抽,“狗得貓寧”“狗得一吻寧”“誰又偷貓肉”……
顧青記得自己上一次看到這類東西,還是小學時候,在同桌男生的英語書上,沒想到在這個世界也看到了。
王三鳳也有點不好意思,“我慢慢記住了,就不這樣了。”
顧青把這件小事寫進了介紹神父的英文班的小短文裏,發在了《新生活報》上。後來就有記者特意來采訪,還寫了神父的英文班的報道,配著照片。
於是,神父,紅了!
很多人知道了,有一位外國來的神父在免費義務教英文,而且這個班級沒有門檻,連沒受過正規教育的小腳女子也可以去。而且,去學習的小腳女人從外表到生活方式都發生了改變。神父說,無論是誰,只要真心追求進步,都可以來學習。
不少人慕名而來,有的只是看看熱鬧;有的學了一兩天,知難而退了;也有的就經常來了。其中有幾個女校的女學生常常結伴而來。她們最感興趣的是和神父、修女進行日常對話,似乎是為了檢驗自己在學校學習英文的水平。
“我們幾個考上大學了。但是覺得英文還是要好好再學學,這裏的神父和修女起碼是外國人,發音是標準的。”廖美鳳跟顧青很談得來。她一開始聽說這個班裏有個學得最好的,已經可以看洋文書的方淑荷,她就不服氣,過來用英文對話。結果可想而知。
那之後,廖美鳳就把顧青當成良師益友,經常驚嘆,“你的發音真好,你學了多長時間?你記得這麽多單詞,
怎麽記住的?”
後來顧青把自己後世學的詞匯拆分、聯想記憶等教給她們幾個,幾人果然受益匪淺,再後來,幾個準大學生就和曾經的小腳女子做了朋友。有一次還登門拜訪,顧青還特意把婆婆在《新女性周刊》上登出來的讀者來信拿出來給大家看,趙太太也是高興得合不攏嘴,但是還是要表面謙虛一下,“不過學了幾個字,瞎寫的。雜志社重視讀者意見,居然登出來了。”
女學生曲曉蘭看了大為讚嘆,“太太,你真厲害,我們上這麽多年學,都沒有發表什麽呢?”
廖美鳳想起來,“咱們班好像就那個林安妮喜歡投稿,也發了好幾篇,都在《新女性周刊》上,不過後來聽說,她再投稿就發不出來了。有人說她江郎才盡了,每次寫的都是那一套,大家看膩了。”
另外一個女學生秦海棠說,“我有一個親戚認識報社的人,好像是說讀者不喜歡她了,老愛罵人,觀點很偏激,看多了不舒服。後來那雜志只要見了她的名字就退稿了。這可是內部消息,你們可別出去說啊。”說到最後一句,她還特意壓低聲音。
廖美鳳搖頭嘆息,“哎!本來她學習還不錯,雖然不是最拔尖的,但也應該能考上同德大學女子班的。可是呢,她自從跟那個何書方鬥上了,什麽都幹不成了。只要看見人家發一篇文章,她就一直看,一直看,挑人家毛病,然後就白天晚上地琢磨投稿反駁的事兒。老師都說過她,發一篇就行了,把心思放在覆習上,她偏不聽。”
“如果不是因為何書方寫了文批評她的觀點,她其實也不見得這麽糊塗的。現在落榜了。聽說她家裏讓她嫁人呢,她天天在家鬧。”
……
原來林安妮這一次沒考上大學,那她就和趙錦豐就不可能再做師生了,莫非是自己這個穿越人士的蝴蝶翅膀扇的?不知道。但是顧青很清楚,沒有林安妮也會有別人,趙錦豐總要去自由戀愛的,自己只要做好準備,等她重婚的時候,決然離去就可以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