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千秋

關燈
千秋

早膳用過撤了席,霍長歌與連珣、連璧坐在一旁飲茶,太子與太子妃拜過帝後落座,大公主攜駙馬也來請安,再便是謝昭寧與連璋,皆是著了一身戰甲前來。

皇帝見著太子,眉宇間總是透出明顯慈愛來,與對旁的子女態度明顯不同,笑著與他話還未說完,連珩與連珍也到了。

除了仍在繈褓中的兩位公主外,皇帝膝下子女這便到齊了。

往日家宴中,霍長歌總不大能見到太子與大公主身影,晨起與皇後見禮時,也從未遇上過太子,昨日除夕夜太子又坐在皇帝下手位置,離得遠,眼下卻是終於見著了。

大公主倒是好說,因是遠嫁,一年到頭也只回來這一回,待過了十五又得走。

且那大公主雖說原也是麗嬪親生的,可長相頗為平淡,比連珍差著許多,性子也中規中矩,舉手投足間頗為拘謹,也不大與人說笑,因著年紀比眾弟妹大上許多的緣故,似是也不親厚,與自個兒駙馬交談時,亦一副相敬如賓的模樣。

霍長歌前世與那大公主也無甚交集,統共大年夜的家宴上只見過幾次面,從未單獨說過話,她弒君那夜,大公主也並不在席間。

相比之下,太子卻勉強能算熟人了,且如今這般細細瞧來,太子經十餘年與青燈古佛相伴的歲月,骨子裏似已讓佛法浸潤透了,便是如今入主東宮已數年,眉目間的慈悲與出塵亦讓人覺得他似乎並不屬於這俗世一般,言行亦似佛子親臨,與常年禮佛的麗嬪一比,倒覺得麗嬪並不誠心了似的。

只,霍長歌卻倏得憶起小年夜夢裏那場景,謝昭寧與連璋怎麽說的來著?

——“你去求太子了?”

——“委屈你了,你與太子已決裂十幾年,卻與我破了例……”

前世霍長歌只道連璋和謝昭寧與太子鮮少往來是因著與大公主一樣的緣故,不過是與他倆隔著太多的歲數,又自小未曾長在一處,方才有的隔閡,謝昭寧亦是這般與她說的,卻難道這其中還另有隱情不成?

更何況,還有臘八山門前的那一出,卻像是謝昭寧故意躲著太子不願見。

霍長歌正蹙眉思忖,眸光不由又往太子那處探過去,她入宮已兩月光景,太子卻從未主動尋了時機與她攀談過一句話,昨日除夕宴上,也只遙遙與她點頭回了個禮,似前世一般,未曾有過私交。

前世如何不必再提,只如今她卻迫切想瞧清楚太子到底是個甚麽樣的人,是又一個連鳳舉?抑或——可將北地與之托付?

只她一側眸,卻冷不防一眼瞧見了連珍。

連珍自打進了門眼珠子便似黏在了謝昭寧身上,含羞帶怯得不住覷他。

她今日著了身桃紅的大氅,額間繪了燦金的桃花紋,腰間配了昨夜收的那金花茶吊墜,越發趁得人比花嬌,模樣水靈嬌柔,似一朵含苞待放的花。

“珍兒與珩兒。”皇帝與太子說完話,又受過謝昭寧與連璋的禮,便招手讓連珩和連珍上前去。

謝昭寧與連璋自覺退下來,二人分別與太子規矩行過禮,也不多話,又與連珍和連珩點頭回了禮,便往霍長歌那側尋了空位落座,謝昭寧與她隔了一個空位,接過宮女奉上的茶。

連珍眼神一瞬失落。

“三哥哥。”霍長歌見謝昭寧過來,便將心中疑惑暫且擱下,把茶盞往桌邊一放,身子一歪,橫過一張座椅,手一伸便想去拽他鐵甲的邊緣。

謝昭寧聞聲轉頭,詢問似睨她一眼,便見她又仰臉笑得一副鬼靈精怪模樣,一對杏眸亮晶晶的,先哼一聲才悄聲無賴道:“咱們先前說好的,你賠我弓,原是因輸了我,可你將這與新年禮合二為一便是又欠了我一樣,旁的不多說,你再與我十支箭。”

謝昭寧:“……”

“不許賴,”霍長歌見他陡然驚愕便想笑,死死抿了唇,故作正經模樣一挑眉,“給弓不給箭,你耍我呢?你那弓那般短,尋常箭又用不得,我拿那弓當吉祥物,掛墻上看吶?”

她一說話,嗓音清澈悅耳,似山澗裏的清泉,帶著些許調笑意味找人茬,靈動又可愛,永平宮裏一眾侍從整日讓她逗得前仰後合,垂手立在他倆身後聞言便“噗嗤”一下又掩了唇輕聲笑。

“莫胡鬧,”謝昭寧猝不及防被她當眾敲竹杠,耳朵尖尖又染了紅,側眸輕斥她,“到底哪個在賴賬?”

他言下之意便是,你還欠我十兩黃金我也沒問你要啊?

“輸的那個在賴啊,”霍長歌沒臉沒皮揶揄他,“三哥哥說,誰輸了?”

謝昭寧:“……”

他登時語塞,眾目睽睽之下有理也難辯,瞠目結舌與她對視半晌,袖口又讓她死死勾著抽不回,只憋出一句半惱半怒的:“別鬧!”

“那你到底給不給?”霍長歌“誒呀”一聲,覷著他半張如玉側顏偷笑,手指勾著他袖口鐵甲邊緣搖晃來搖晃去,學他樣子半嗔半惱,“三哥哥,你拿輸的彩禮當新年禮,瞞掉我一件禮,昨夜裏人多,我便甚麽都沒說,只你給弓不給箭,故意逗我玩呢吧?”

謝昭寧讓她不分場合鬧得連臉都紅了個透,忙不疊將袖口從她指間扯下來,欲言又止瞪她,一副挺立如峰的鼻梁上都墜了汗,就快維持不住那一身的清峭。

霍長歌也不怵,伸手又要去拽他,連璋聞見響動轉頭,旋即惡狠狠瞪她一眼,她也只當瞧不見。

她晨起與連鳳舉適才將這話頭挑開了,如今做戲不做全套,才顯得她可疑。

謝昭寧躲霍長歌也躲不過,讓她左一聲拖了長音的“三哥哥”、又一聲軟軟糯糯的“三哥哥”喚得頭皮直發麻,實在耐不住她左右央求,長嘆一聲扭頭橫她,眼神一言難盡極了,認命道:“給。”

霍長歌聞言登時笑彎了眉眼,那心滿意足的模樣,簡直讓人又愛又恨。

只連璋恨她恨得越發牙癢。

連珣捧著茶盞靜靜斜覷著霍長歌與謝昭寧玩鬧,眼神意味深長。

“又欺負你三哥哥呢?”皇帝與連珍正說著話,遠遠眺見霍長歌橫趴過座椅招貓逗狗似地攪擾謝昭寧,揚聲叱她。

“沒有!”霍長歌應聲否認,一眾人全扭了頭望著她,尤其太子驚詫睜著一雙慈悲目上上下下不住忖度似得打量她與謝昭寧,室內靜過一息後,眾人方見她一擡手,拿拇指與食指比出一點點的小縫隙,腆著臉笑,不好意思又改口,“一點點嘛……”

謝昭寧無奈搖了搖頭,只沈默縱容笑過便罷。

“促狹。”皇後在皇帝身旁嗔一聲。

“整日嫌不住,慣會找人麻煩,去去去,別攪擾你哥哥們了。”皇帝嫌棄擡手一揮,輕斥霍長歌一聲,頭一微偏又說道,“時辰將至,璋兒、昭兒,你們先行下去準備吧。”

“臣遵旨!”謝昭寧與連璋應聲站起一行禮,身上鐵甲碰撞出“鏗”然響動,掉頭出門。

謝昭寧腳步略微快了連璋半步,臨出殿門又慢下等他一等,霍長歌凝著他動作“噗嗤”又笑一聲,心說“落荒而逃”與“欲蓋彌彰”怎麽寫,她如今也算是知道了。

正月初一,需祭祖祭天祭神明,晉帝著皇後、太子、宮妃、皇子皇女及三品以上官員隨扈,霍長歌亦在隨行名錄之中。

卯正,連璋率禁軍步兵折返,護送身著石青色日月團龍袞服的晉帝與皇後上得步輿,出宮門,再換車駕,由謝昭寧領騎兵在前開道,浩浩蕩蕩一眾人馬朝太廟進發。

彼時天剛拂曉,晨光熹微,城中街道安靜空蕩,只聞車轍“吱吱呀呀”軋過青石板路與兵甲輕聲相撞的聲響。

霍長歌與連珍一車同行,難掩困意,一路靠在角落裏昏昏沈沈睡著,卻仍敏銳覺察連珍一雙眸子跟釘在她臉上似的,心頭那股子不甘與敵意,就快化為一把鋼錐,在她臉上刻出一行深可見骨的字來。

正月裏,各宮走動便也尋常,霍長歌倏得便生出些許心思來,她與連珍素來不睦,先前不好尋時機拜會麗嬪,如今倒是有了足夠由頭。

《周禮·考工記》有雲:“匠人營國,方九裏,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塗九軌,左祖右社,前朝後市。”

辰時,皇帝車駕停在皇宮之左太廟正門前,眾人依序掀簾下車,隨皇帝進得五彩琉璃門,行過漢白玉石拱橋,到得焚香爐前凈手上香,再待皇帝於前配殿中略作修整後,於莊重禮樂聲中儀仗整肅,上得白玉石階,入正殿宮門祭拜連氏先祖。

霍長歌於隊列中擡頭,望著眼前宮殿,只覺巍峨更勝皇帝紫宸宮,琉璃瓦覆頂、飛檐翹角,廊柱貼金花、地設金磚,極目所及之處,一派富麗堂皇。

巳時,日已高升,祭過祖,皇帝車駕再轉至城中另一側社稷壇祭祀天地。

午時,車駕再起,出朱紅城門,去往城郊天坤山下,棄車步行上至半山腰,入歷代帝王廟,再祭上古三皇五帝及各朝各代君主。

面闊九間,進深五間,寓意“九五之尊”禮制的景德崇聖正殿內,楠木廊柱上彩繪五爪金龍,廊下供奉自伏羲以來八十餘位歷代帝王赤底金書的牌位。

晉帝連鳳舉凈手焚香,便在那裊裊香煙中,手捧一卷祭文,側對前朝列位帝王牌位,肅穆朗聲,一字一頓有力道:“惟神昔主中原,治安子盛,生養之繁功。夫何傳及後世,不遵前訓,貸政治亂,天下雲擾,莫能拯救。鳳舉建義聚兵,圖以保全生靈——” (註1)

那祭文想來又是楊澤手筆,罵人罵得文雅婉轉,只道是前朝自個兒不爭氣,壞了祖宗基業,連鳳舉不過為著天下蒼生舉事,順道奉承個天運,得了帝位,乃是民心所向,並非武力奪權,話說得實在冠冕堂皇得緊。

霍長歌站在隊中,無聊得兩眼含淚,憋著哈欠不敢打。

這一大早上,冗長繁雜的祭奠儀式一個接著一個,直站到她腰酸腿疼、四肢僵硬,幸虧這新朝如今還無多少年邁老臣,只楊澤這五十出頭的半大頭子大病初愈列於陣前,否則怕是今日非得站倒幾個不成。

她抿著唇忍不住擡頭左右偷偷一張望,便見側首著甲禁軍亦額前見汗,精神略微疲憊,卻仍不敢有絲毫松懈。

她眸光穿過重重人縫,不由便想去尋太子瞅上一眼,她身前連珍倏然身子一顫,手半遮在額前,雙眸微闔,眼看著人便要朝後仰倒下去。

祭祀之時,殿前失儀乃是不敬之大罪。

霍長歌見狀蹙眉,不動聲色上前一步,左肩側傾抵她背後,又左手一伸一環她纖纖細腰將她攬了,撐住她一身力道。

連珍猝不及防雙眸猛然一睜,虛弱之時,仍下意識便想驚聲尖叫,霍長歌右手一捂她唇,睨她一眼,連珍便駭然深喘一口氣,長睫顫抖,滿頭珠翠叮當作響,緩過片刻後,眼神覆雜得朝她感激一點頭。

麗嬪聞聲側首,驚魂未甫得慘白著一張妖媚俏臉盯著她倆。

“——今念歷代帝王開基創業有功德於民者,乃於帝師肇新廟宇列序聖像,每歲祀以春秋孟月,永為常典,禮奠之初,謹奉牲醴致祭,伏唯神鑒尚享。”(註2)

祭文已堪堪到得尾聲,霍長歌手上一用力,將連珍覆又推正立好,面無表情默然退後一步站回自個兒位置,心道,連珍這身子骨也太弱了,輕飄飄得似一張紙,哪裏像個帝姬模樣。

未時,皇帝車駕回轉皇宮,晉帝受百官朝拜,賜宴群臣於紫宸殿前。

申正,撤席,再備與民同樂之——千秋宴。

說起那千秋宴,原還是有些故事的。

前朝末年,舊帝昏庸無度,饑荒連年,民不聊生,其時狄人四族襲北疆,山戎攻隴西,又有各地志士揭竿而起,戰火連綿燒遍萬裏群山沃土、灼過千裏平原良田,伏屍百萬、流血漂櫓,目之所及盡是殘垣斷瓦。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沈雨打萍。(註3)

那年月,所有人的命運皆可用這兩句詩詞來形容。

待到連鳳舉登基為帝,建南晉,力克西戎平北疆,時局漸趨平穩,得一線喘息之機休養生息之時,便著人“點閥對比”——計民數,重編戶帖。

豈料,這一查才知曉,原前朝軍戶已死絕六成,餘下四成裏又有半數盡剩些鰥寡老人,失親喪子、孤苦無依,尤其北疆三州與涼州隴西一帶。

是以,前有霍玄上書請改北疆屯兵制,後有古昊英於連鳳舉登基的第五個年頭裏請旨上書,望連鳳舉著人將那些老人按郡縣集中接於一處照料,連鳳舉批準後,翌年,又賜恩典,每三年正月初一,於紫宸殿前賜宴於京兆府內孤寡軍戶老人,與民同樂,代前朝失德之君行撫慰告罪之舉,謂之——千秋宴。

除卻因元皇後國喪取消過一次外,今日正是連鳳舉為帝十五載中,第三次舉辦千秋宴。

只是一隔五年,當年那些赴宴之人多半也已故去,此次除宴請古稀軍戶外,遂又添上百名年逾五十者,登記在冊前來赴宴的人數已達四百七十餘。

紫宸殿前階下空地,宮人正忙碌其中,十人長桌豎向十桌一拼,接出五道流水長席,席旁座椅上又架單人棚頂遮風,四周再圍一圈暖籠,紅紙罩頂的籠中炭火旺盛,席前又搭碩大戲臺。

連璋與謝昭寧已是半日不得空閑,連璋打卯時起隨侍帝後車駕,未時回宮戎甲未褪,草草用過飯,便押重兵把手第一道宮門,於中門迎來送往在朝官員,於小門比對畫像盤查來宴老人與戲院馬車,絲毫馬虎不得。

禁軍騎兵往日駐紮皇城北營,只負責巡防外宮門,今時亦是由謝昭寧領著藏身宮墻院內,引弓張弩對準正陽門,暗裏協助連璋,一刻不敢松懈。

“王大英,六十五,家住淩光坊。”連璋身側一禁軍手展畫卷,喚一人名,一著粗布冬襖的老人蹣跚上前,那禁軍鷹隼般銳利的眸子對著畫像中人模樣,眸光似把刮刀般,一寸寸從那老人臉上刮過一遍,便是連臉上一顆痦子的位置亦是要對得上,“原是鐵匠?”

那老翁靦腆一笑:“誒。”

“伸手。”那禁軍肅聲又道。

那老翁顫顫巍巍探出一雙幹巴枯皺的手,那禁軍便拉過他手指,仔細翻查他掌心手背,見那手上大大小小的陳年舊傷的確乃是燙傷模樣,這才松手,展臂一探:“進。”

“下一位,柳翠蘭。”

那老翁進得宮門內五步,再遇搜身盤查,盤查後,貼靠宮墻站立,集夠十人一隊,由一列禁軍親自送往下一處宮門前。

堪堪五百人的大宴外加三四十人的雜耍戲班子,若是其中出了岔子,後果不堪設想,恐怕便連當值的這些人俱要性命不保了。

謝昭寧隱在暗處,時不時與連璋遙遙對視一眼,皆是有些緊張的意思,自他倆任職禁軍一年多來,這原是頭遭遇上如此大的人員流動。

酉正,千秋宴四百七十八人皆已入席,帝後攜太子、嬪妃與皇子皇女於紫宸殿前落座,禮官於階前站定,正面朝著階下拖著長聲唱道:“開——席!”

一場大宴熱鬧開場。

因是冬日,殿外設宴到底天冷風寒,易吃壞腸胃,晉帝便著人將長桌中央開了孔洞,下放炭爐、上坐銅鍋,鍋裏燉了牛骨與牛油做成了熱氣騰騰的燙鍋,便是連帝後、太子與太子妃、眾妃嬪,皇子皇女與霍長歌亦是共分了四席圍桌而坐,於大年初一夜裏涮起了銅鍋。

宮人穿梭席間將菜品依次下進鍋裏燉煮,一向肅靜冷清的紫宸殿前登時嘈雜喧囂起來。

霍長歌左手邊是連珍,右手邊是連璧,連璧另一側是連珣,連珍另一旁是連珩,霍長歌對面卻是倆空位,顯是為連璋與謝昭寧預留的,她眸光再越過那空位往遠眺,便不幸是那太子的背影,伸長了脖子也只能瞧出那人身姿確實雍容且出塵,將一身太子華服穿得像僧袍。

霍長歌眼神一瞬乏味。

皇帝只在禮官唱詞後揮袖起身,舉杯與階下眾人遙遙一敬,卻未多言半句煽情說辭,只鏗鏘有力道了幾句“身強體健”的簡單祝福。

霍長歌坐在他左側席下,卻是了然一笑,晉帝的確不大愛人前說些長篇大論籠絡人心,倒是合他那深沈果決的性子。

前朝末年禍亂時,民怨四起,各地舉事的人馬少說也能湊齊一桌麻將還有餘,霍長歌幼時曾問她爹霍玄,為何她爹獨獨選中了晉帝連鳳舉,能千裏迢迢越過半座破敗山河前去投奔他?甚至於,還願用半生為他鎮守這貧瘠多戰的北疆三州?

霍玄那日飯後喝了些小酒,微醺,側身抱著人小鬼大的霍長歌坐在廊前曬月亮,廊下一叢金桂花已是半開,恬淡悠長的香氣與他那動蕩驚險、裹著戰場殺伐的半生截然不同。

他雙眸半闔,唇角噙著笑意,輕“嗯”一聲,半真半假道:“該是他與旁的人不大相同,並不愛討嘴上便宜,說些甚麽空言虛詞亂許承諾,反而仗義疏財又計不旋踵,反而讓人舒心寬慰,合爹的脾氣。”

霍長歌的娘鐘毓秀一頭長發半簪半挽,立在花前月下,團扇半掩著面,聞言回首彎眸淺笑,周身籠著一層薄光,美得似九天上的仙子般。

“這選主子就跟娶媳婦兒一個道理,總要挑個合性子的,畢竟,這人一經敲定,可就是一輩子的事,好男不侍二君,也不娶二妻。”霍玄懷裏摟著霍長歌,仰頭笑著與自個兒三十而立才娶著的王妃含情脈脈得四目相對,正經中又透出股子不正經,沒臉沒皮地誇讚著自己,調笑鐘毓秀一句,“夫人說,可對?”

“可不是。”霍長歌娘親“噗嗤”笑一聲,手裏團扇“嘩啦啦”一打,眼波靈動一轉便揶揄了回去,“該是得給夫君立個貞潔牌坊才是。”

霍玄抱著霍長歌朗聲笑得前仰後合,一副好生得意的模樣。

他也確實做到了一生不侍二君,只不過,死無全屍了……

倏然,“咚”一聲銅鑼聲響徹紫宸殿前,階上階下一靜,流水長席後的戲臺上便開演了第一出戲。

霍長歌打回憶裏走過一遭,猛地回神,在那琴聲鼓點與“吱吱呀呀”喜慶又活潑的唱詞中擡頭,卻見連璋與謝昭寧已是到了。

他倆卸了著了一日的甲,換了便服冬裝,先朝帝後行禮告罪,才撩開大氅轉身往他們那桌前的空位坐下去,眉目間俱是一副疲累卻強打著精神仍在硬挺的模樣。

霍長歌壓下心頭下意識冒出的心疼,只擔憂朝謝昭寧淺淺挑一眼,便見他半隱半現在騰起的白霧後朝她回以淡淡一笑,輕輕一點頭,霍長歌便敏銳察覺出她身側連珍呼吸一瞬急促。

“倒是辛苦兩位哥哥了,來,弟弟敬你二人一杯。”連珩忍不住唏噓,與他倆一相較,他只道自個兒禮部的職位越發顯得清閑了許多,他爽快得攥杯擡手,桌上其餘人便也隨之附和,舉杯飲盡一盞紅棗生姜山楂茶。

那茶又暖又驅寒,還開胃,後味辛辣中又泛著淡淡的甜酸勁兒,怪好喝的,飲完將空杯往桌上一擱,身旁即刻有隨侍宮人提壺來添。

眾人待連璋先下筷子開了鍋,便也開始圍著銅鍋往起撈煮熟漂浮起來的菜品,只連珍一杯接一杯得飲著那茶,覷著那熱騰騰的鍋口眼神隱隱有些犯難的意思,半晌後,已是飲茶飲得半飽了,終是不得不舉了筷。

那鍋裏多是涮了些牛羊肉,連珍似是不大能聞葷腥味,左手扶著右手的袖口,面色不大自然地夾了些豆腐白菜的素食。

霍長歌隨意瞥她一眼,心道怪不得她人瘦弱得厲害,不知是平日裏已慣了挑食,還是在隨她母親麗嬪常年茹素。

連珣給連璧夾了些羊肉放進他的醬碗裏,連璧捧著碗轉身興致勃勃去瞧階下戲臺上演的戲,碗吃空了也不回頭,憨憨得不住樂,連帶著霍長歌也被他引出了幾分興趣,吃了幾口東西墊了饑,偏頭下望。

他們身側階下,那四百七十餘人的大宴也正熱鬧著。

再往遠,戲臺上那戲也唱得頗有些意思,講得原是一位意外落入凡間失了法力的神仙讓一山寨裏刁蠻的女霸王瞧中了出塵的皮相,被青天白日裏搶回了寨中強行按頭拜了堂,由此鬧出一連串的趣事來,直讓人忍俊不禁,臺下哄笑聲不斷。

再後來,那神仙原也在女霸王身上嘗出了凡人的七情與六欲,戲終時,他陪著那女霸王直到壽終正寢才重返天庭。

一曲終了,在那唱詞與鼓聲的餘韻中,階下一片叫好聲,皇後擡袖掩唇一笑,偏頭與皇帝道:“倒也算是個圓滿喜慶的結局了。”

臺上那戲班子宮外人稱“小梨園”,登臺唱的戲獨一無二,本子皆是由一位驚才絕艷姓傅的先生寫下的。

那先生慣會講一些神神鬼鬼又瑰麗玄妙的東西,一出戲講一個故事,一個故事裏一對男女,一對男女有一段恩怨情仇,待那段恩怨情仇落幕時,便連戲中人的生死也一並結束了。

這種戲本不合適在大年節裏唱,太傷,可架不住皇後聞多了“小梨園”的名頭,出不得宮門,便央了皇帝將人請到宮中唱一回。

那戲班子半年前便得了聖令,絲毫不敢怠慢,以重金聘請姓傅的先生特地趕了幾出喜樂的本子,就為了正月初一唱一晚。

夜漸深沈,星綴天邊。

第二場戲一開,臺上跟演雜耍似的,有人翻著跟頭上場,動作幹凈利落,又有人身上吊著紅綢從天而降,做一出天外飛仙模樣,鼓樂也登時跟著奏起來,清麗婉轉女聲再一出,階下眾人又是一陣喝彩聲。

“這又是個甚麽戲?”皇帝只看了個開頭,低聲問一句,“不如前頭那一出,詞俗了。”

“《瑤姬》,”皇後悄聲回道,“我適才瞧過那冊子上的名兒,想來是化用的炎帝之女的故事吧?”

臺上演得也的確又是神仙,一眾妙齡少女皆身上裹了一截七彩綢緞,勒出一截纖細又柔韌的腰身,讓繩吊著從棚頂上旋轉飛下,似仙女臨凡。

那戲唱得形式頗雜,唱詞卻簡單易懂,卻不是化用了傳說中瑤姬的故事,而是講的天上一位仙子下得凡間,投胎做了高門大戶中的一位排行行二的小姐。

那小姐閨名“瑤姬”,性子活潑開朗、樂善好施,常行走坊間與人布施些錢糧,頗得其父與窮苦百姓愛戴。

一日,小姐父親故交好友攜女登門拜訪,小姐夜裏無意發現自個兒父親為謀求那故交身上攜的一枚舉世罕見的玉佩,竟藥倒了故交父女倆並一刀一個結果了性命。

小姐當即大受震撼,高聲大喊引來下人欲大義滅親,誰料竟被父親當眾栽贓汙蔑,父女之情宛如一場笑話,比不得一枚玉佩值錢。

那小姐人在縣衙慘遭逼供,酷刑加身痛不欲生,又感慨人心汙穢,窺準時機正欲尋死,往日受過她恩惠的窮苦百姓竟自發前來劫囚,正亂做一團時,天上與她平素玩鬧交好的眾仙女亦下得凡間來欲接她重返天庭……

這戲比上一出少了些文墨的感覺,故事也講得古怪,竟是在指責人性貪婪與骯臟。

“這是——”皇後“咦”一聲,柳眉一蹙倏得迷茫道,“——這是傅先生寫的本兒?”

皇帝:“……”

註1註2:節選化用自《明太祖實錄》,是朱元璋給忽必烈做的祭文。

註3: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沈雨打萍。——《過零丁洋》文天祥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