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回(下)
關燈
小
中
大
第九十三回(下)
【釋心結老父吐真情】
蔣毅聽他這話微微一怔,蹙眉道:“那怎麽成?你在朝廷已有官職,年紀輕輕的,仕途剛起步,未來不可限量,怎麽說不做官?這次讓你回來也是聖上眷顧,看在你大哥為國捐軀,讓你回來陪父母的,想必日後還有旨意,豈是由你自己安排的?”
蔣銘默然,想說什麽沒說。蔣毅想起石州的事,欲要責備兩句,忍住了。轉向允中道:“中兒你怎麽想?”
允中回道:“這段時間下來,我覺著還能應對。家事都有成例,再說還有陳叔和陳全,生意上也有顧先生和陳升幫著,雖是我年小閱歷淺,有不到之處,也出不了甚大差錯。”
看了看蔣銘,又道:“做了這些時日,我倒以為,在外交往辦事不光是勤快仔細就行,家門聲望更要緊些,我沒有大哥那樣交游和手段,許多事,竟是倚仗父兄多年累積的名望聲勢才順利辦成了。所以我想,有二哥在朝做官,門第聲望不衰,自然家業興隆。說句逾越的話,父親如今年紀大了,大哥又不在了,二哥仕途上有些作為,倒比在家理事還要緊。這是我的小見識,不知有沒有道理,請父親和二哥三思。”
蔣銘聽了這番話,不覺發一笑:“沒想到,三弟如今所慮這麽深遠了!”允中聽他似有揶揄之意,沒吭聲。
蔣毅頷首道:“中兒這話說的很是,世情如此,怎麽不能說?現在先這麽著,你也不能把學業放了,過兩年也要科考。咱們這樣家裏,仕途還是最要緊。我雖年歲大了,身子還成,勞動幾年也沒關系,何況還有下面這些人呢!你兩個任是哪一個,也不能耽擱了仕途前程。”
允中陪笑道:“爹,說實話,兒子其實並沒有上進心。從前也是怕你老人家責罵,才勉強讀書。比起做學問辛苦,兒子倒願意料理家事,如今這樣,還請父親寬宥兒子偷懶,別再讀書科考了。”
沒等蔣毅說話,蔣銘在旁瞪了弟弟一眼:“你又任性!你這麽年輕,還沒試試,怎麽就能不讀書的?”轉向蔣毅道:“父親,我去京裏的事,後面慢慢再說。現在大哥不在了,我就是長子,長子守家原是正理。就是朝廷有旨意,待我上表陳情,聖上也能容諒。”
蔣毅不悅道:“你兩個有這份孝心,我也高興。我都說了,我如今還沒到老朽的地步,非得有個兒子在家陪著的!”倆人看老爹不樂,都不說話了。
蔣毅略沈吟:“承影,那天先生診脈,說你思慮過多,有心事,到底什麽事且說來聽聽。凡事得一步一步來,不管怎麽樣,不許你為了兒女私情放棄了仕途前程。”
蔣銘一怔,隨即明白,大哥上次從石州回來,一定把雲貞的事都告訴了父親。老爹是以為自己為了雲貞才不想做官的。忙陪笑說:“兒子不是為了私情才要留在家裏。父親這麽說,可真是冤屈我了”。
蔣毅道:“那是為什麽?你且說說,這裏也沒有外人。”把臉沈了下來,“有話明說,再不許你私自做甚荒謬悖理的事!”
蔣銘一時不知如何作答。想了又想,撤身到桌案前,屈膝跪下了。允中見此忙站了起來,立在一旁。
蔣毅一怔,皺眉道:“你這是做什麽?有話只管說,快起來!”
蔣銘不肯起:“父親,兒子是有一件事壓在心上,一直想說,怕父親知道了傷心,不敢說。可是不說,我這心裏…又總過不去。話到這份上,就與父親稟告,其實,其實三弟和大哥被李孟起挾持到廬州,全是因為我的緣故。”
蔣毅吃了一驚:“這話從何說起?”蔣銘道:“父親可還記得,三年前,我和三弟送雲姑娘回應天,去了兗州鳳棲山竇從義那裏。”蔣毅:“我記得這事。”
蔣銘道:“事有湊巧,那次正趕上遼使蕭崇敬被一個叫秦仲懷的匪徒劫持到附近石臼山上。官軍要人,我和陸青幾個人,上山幫忙官軍救出蕭崇敬,後來我們下山,又遇見知寨王紹英剿匪,我和陸青,前往石匠窪幫忙,把秦仲懷殺了!”
蔣毅道:“這事我知道。那時你們回來沒說,次年竇家派人送信,家裏才知道的。這跟你大哥去廬州有何關聯?”
蔣銘應了聲是,忽然聲音變了:“不久之前我才知道,那個秦仲懷,是秦助的義子,其實…其實他是李孚的親生兒子,也就是李孟起的親弟,只不是一個娘生。秦仲懷死了之後,李家報仇,把王紹英殺了。王紹英臨死之前,招出是我殺的秦仲懷,李孟起,想必是因為這一樁冤仇,才把大哥和允中誆騙了去,如果我當時在家,去廬州的人就是我了!”
他自從聽常興說了這事,心上就似壓了重擔喘不過氣來。此時終於說出,雖是愧疚滿懷,卻輕松了不少。禁不住流下淚來,哽咽道:“那時竇莊主來信,兒子受了責罰,心裏還不服氣,覺得父親有意苛責。如今回想,父親當日所說,狂悖妄為,輕忽人命。真是字字都沒說錯,那秦仲懷固然該死,卻不該是我殺他……惹下這麽大的禍事,兒子如今痛悔無極!”
“所以兒子不想入朝做官了,情願在家侍奉父母,教養侄兒,完成大哥未盡的事…”磕了個頭,道:“這是兒子的心願,求父親成全了吧。”
蔣毅瞅著他半晌,長嘆一聲:“你起來。”蔣銘仍不肯起,叫了聲:“爹!”蔣毅忽然嚴聲道:“你起來!”又命允中:“把他給我拉起來!”
允中忙過來扶,蔣銘不敢再拗,站起身來。蔣毅道:“中兒你去看看外面。”允中會意,出去把院門處站著答應的小廝都打發走了。回來立在門口,遲疑說道:“父親,我去了吧?”
蔣毅板著臉:“你去什麽?進來,我有話給你倆說。”又命:“你把書櫥裏那個盛劍的盒子拿出來。”
允中依言取了一個長方形的檀木盒子,放在桌上。蔣毅親手把盒子打開:“這裏的東西,你倆都看看吧。”
蔣銘看時,正是裝著青釭劍的那只木匣子,裏面除了烏黑鑲金劍鞘的寶劍之外,還擱著一個錦盒,一封書信。拿出錦盒打開看時,是錦袱包裹著一塊龍鳳紋的玉佩,認得正是那年楚王趙元佐賞賜給大哥的,蔣鈺平常總戴在身上。
允中將書信取出來,遞給蔣銘:“這封信就是大哥讓我帶出城的那一封,原以為是給太傅寫的求和薦書,後來才知道是給父親的。應該是大哥早就寫好,在城頭上換過了。”
蔣銘展開觀看,只見寫道是:“男鈺叩稟父親大人膝下:今賊以舊事相脅。兒自不屈,恐難萬全。幸有禥兒可代承歡膝下,稍免兒不孝之罪。兒不畏死,萬望大人保重,勿以兒為念。祈安!”
看見熟悉的筆跡,禁不住又是一陣心如刀割,閃出淚來,趕緊擦拭了。把信讀了兩遍,看到“舊事相脅”幾個字,心內狐疑,看向父親。
蔣毅道:“中兒,你跟你大哥在廬州那麽些天,應該都知道了吧?”
允中起身,恭敬答道:“在廬州時,我也覺著這裏面有隱情,可是大哥沒說,我也就沒問。回來後,幾次想問父親,但又覺著,這不該我問的事,父親若要我知道,就告訴了,所以沒敢問。”
蔣毅點點頭,面色卻不悅:“你既覺著不對,問問又何妨?總是這樣謹小慎微的,這麽多年,你處處都合為父的意,就是這點不好,若是你親生的爹娘,你還是這般誠惶誠恐麽?”
允中本來坐下了,聽見這話是責備他,又站了起來,不知說什麽好,欲待認個錯,又覺不合適,糾結了剎那,忽然放松下來,望著蔣毅靦腆一笑:“爹——”
蔣毅頓了頓,也笑了。示意他坐下。開言道:“你倆還記得不,禥兒一歲那年,你大哥要去京裏科考,留下封信就走了,離家好幾個月才回來。”
蔣銘道:“我記得,大哥一直想科考入仕,父親總是不允,所以走了。可是不知為什麽又沒考,轉去長安洛陽一帶游玩了一段日子,便回來了。”
蔣毅望著空中出神,輕喟了一聲:“你大哥素有才能抱負,很想做一番宏圖偉業。那年鄉試中了解元,一直就想去京考,是我攔著不讓他去。你們可知為什麽嗎?”
蔣銘道:“這件事我自始至終都不明白。父親總說讓大哥在家奉養二老,不許他走遠。我猜想不該是這緣故,卻又實在不知為什麽。”
想起往事心內感傷,黯然道:“大哥一向孝順,那是唯一一次違背父命,到底還是沒考就回來了。我還記得,那時剛過端午,大哥到家,在上房院子裏請罪,直跪到半夜,後來還是我背回房裏去的。”
蔣毅又嘆了口氣:“你們都以為是我責罰了他,其實我哪裏罰他了?是他自己要那麽做的。”
蔣銘道:“這我知道。當時父親說回來了就好。是大哥自責,覺得忤逆父親,傷了父母的心,才會這樣。後來是母親扶他起來,讓送回房裏去的。”
蔣毅默然,沈吟說道:“固然是他自責,可他這麽著,其實也有怪我的意思。是他親口說,怪我沒把他當成親生兒子一樣對待,平日裏總帶著三分客氣。”
蔣銘聽這話,不覺又怔了,狐疑道:“這……什麽叫做沒把他當親生的兒子對待?爹說這話是什麽意思?”
蔣毅停頓半晌,方說:“這件事,還得從三十年前說起。你大哥,實在不是我親生的孩子,他本是太祖一脈的皇親貴胄,落到咱家的。”
話一出口,蔣銘大吃一驚,允中卻早已猜到七八分了,平靜看了看父親。
蔣毅將手扶案,沈緩道:“我跟你們說過,高粱河之戰,何等慘烈,為父當時就在武功郡王德昭身邊。那次太宗皇帝戰場失蹤,眾人推舉德昭太子繼位。後來的事情,你們也都知道了,太宗回歸,此事不了了之,無人敢提。我們當事的臣子,哪個心裏不驚的,誰還敢議論此事?”
“當時推舉新帝的文書,是我奉幾位重臣之命親手執筆寫下,太宗怎會不知道?就因為此事,你祖母擔驚受怕,只想讓我辭官回歸故裏,一來是我年輕,不甘心,二來當時情勢,眾人都默不作聲,若我忽然提出辭官,反招惹官家註意,所以…”
“及至後來,德昭皇子上書,請求賞賜將士,太宗發怒,說了那句:“等你當了皇帝,再來做主不遲”的話,不但是皇子心驚,大夥更是人人自危。”
“不想就在那天夜裏,皇子身邊一個姓韓的侍衛帶著一個人找來,那天下著雨,是陳安把他們接進來的。韓侍衛帶來的是個女子,正當身懷六甲,說是皇子的姬妾,因為府內有兇險,送來我這裏請求庇護。我雖是心裏驚疑,但認得那人是皇子貼身親信,就把女子留下了,安置在你大娘屋裏。不成想次日,皇子自盡的消息就傳出來了,那女子偶然得知,一時驚動了胎氣,當晚分娩產下一子,力盡而死……”
蔣毅說著,禁不住聲音發顫。蔣銘和允中一邊聽,一邊想象當時情景,都覺得驚心動魄,知道生下的這個孩子就是蔣鈺了,卻不敢出聲詢問。
蔣毅默然一會兒,接著道:“這個孩子就是你大哥。當時你大娘還在,養在身邊,對外只說是我親生兒子。家內雖是一向嚴謹,可發生了這麽大的事,難免也有一些知道風聲,要保密是極難的,況且你大哥漸漸長大,面目形象,竟是越來越像當年太祖皇帝……”
“因為皇子的死,還有後來齊王死的也蹊蹺,大夥不說,私下裏議論紛紛,朝中還有許多見過太祖和德昭皇子的人都在……為了這事,你祖母甚是不安,臨終留下話,讓我借著丁憂守制就此離開朝廷,不要再回去了,才有了後面的事。不許你大哥科考,也是這個緣故……你大哥那幾年心情郁悶,看著也令人心焦,可是他身世牽涉到官家隱私恩怨,叫我如何說與他?”
蔣毅這一番話說的甚是簡略,蔣銘和允中卻早都聽明白了。蔣銘恍然道:“那後來大哥去汴京,沒考就回來了,是知道自己身世了麽?”
蔣毅點頭道:“是。那年他留書跑去京裏,我沒法子,只好給楚王寫信告知此事,讓陳安急匆匆送去的。王爺見了信,找到了你大哥,帶到他府上,親口把身世告訴了他,你大哥這才釋懷,叫陳安回來報平安,自己跑出去玩了兩個月,才回家來。”
父子三人沈默良久。蔣銘喃喃地道:“原來,這就是大哥信裏所說的‘舊事’。”
預知後事,且看下回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釋心結老父吐真情】
蔣毅聽他這話微微一怔,蹙眉道:“那怎麽成?你在朝廷已有官職,年紀輕輕的,仕途剛起步,未來不可限量,怎麽說不做官?這次讓你回來也是聖上眷顧,看在你大哥為國捐軀,讓你回來陪父母的,想必日後還有旨意,豈是由你自己安排的?”
蔣銘默然,想說什麽沒說。蔣毅想起石州的事,欲要責備兩句,忍住了。轉向允中道:“中兒你怎麽想?”
允中回道:“這段時間下來,我覺著還能應對。家事都有成例,再說還有陳叔和陳全,生意上也有顧先生和陳升幫著,雖是我年小閱歷淺,有不到之處,也出不了甚大差錯。”
看了看蔣銘,又道:“做了這些時日,我倒以為,在外交往辦事不光是勤快仔細就行,家門聲望更要緊些,我沒有大哥那樣交游和手段,許多事,竟是倚仗父兄多年累積的名望聲勢才順利辦成了。所以我想,有二哥在朝做官,門第聲望不衰,自然家業興隆。說句逾越的話,父親如今年紀大了,大哥又不在了,二哥仕途上有些作為,倒比在家理事還要緊。這是我的小見識,不知有沒有道理,請父親和二哥三思。”
蔣銘聽了這番話,不覺發一笑:“沒想到,三弟如今所慮這麽深遠了!”允中聽他似有揶揄之意,沒吭聲。
蔣毅頷首道:“中兒這話說的很是,世情如此,怎麽不能說?現在先這麽著,你也不能把學業放了,過兩年也要科考。咱們這樣家裏,仕途還是最要緊。我雖年歲大了,身子還成,勞動幾年也沒關系,何況還有下面這些人呢!你兩個任是哪一個,也不能耽擱了仕途前程。”
允中陪笑道:“爹,說實話,兒子其實並沒有上進心。從前也是怕你老人家責罵,才勉強讀書。比起做學問辛苦,兒子倒願意料理家事,如今這樣,還請父親寬宥兒子偷懶,別再讀書科考了。”
沒等蔣毅說話,蔣銘在旁瞪了弟弟一眼:“你又任性!你這麽年輕,還沒試試,怎麽就能不讀書的?”轉向蔣毅道:“父親,我去京裏的事,後面慢慢再說。現在大哥不在了,我就是長子,長子守家原是正理。就是朝廷有旨意,待我上表陳情,聖上也能容諒。”
蔣毅不悅道:“你兩個有這份孝心,我也高興。我都說了,我如今還沒到老朽的地步,非得有個兒子在家陪著的!”倆人看老爹不樂,都不說話了。
蔣毅略沈吟:“承影,那天先生診脈,說你思慮過多,有心事,到底什麽事且說來聽聽。凡事得一步一步來,不管怎麽樣,不許你為了兒女私情放棄了仕途前程。”
蔣銘一怔,隨即明白,大哥上次從石州回來,一定把雲貞的事都告訴了父親。老爹是以為自己為了雲貞才不想做官的。忙陪笑說:“兒子不是為了私情才要留在家裏。父親這麽說,可真是冤屈我了”。
蔣毅道:“那是為什麽?你且說說,這裏也沒有外人。”把臉沈了下來,“有話明說,再不許你私自做甚荒謬悖理的事!”
蔣銘一時不知如何作答。想了又想,撤身到桌案前,屈膝跪下了。允中見此忙站了起來,立在一旁。
蔣毅一怔,皺眉道:“你這是做什麽?有話只管說,快起來!”
蔣銘不肯起:“父親,兒子是有一件事壓在心上,一直想說,怕父親知道了傷心,不敢說。可是不說,我這心裏…又總過不去。話到這份上,就與父親稟告,其實,其實三弟和大哥被李孟起挾持到廬州,全是因為我的緣故。”
蔣毅吃了一驚:“這話從何說起?”蔣銘道:“父親可還記得,三年前,我和三弟送雲姑娘回應天,去了兗州鳳棲山竇從義那裏。”蔣毅:“我記得這事。”
蔣銘道:“事有湊巧,那次正趕上遼使蕭崇敬被一個叫秦仲懷的匪徒劫持到附近石臼山上。官軍要人,我和陸青幾個人,上山幫忙官軍救出蕭崇敬,後來我們下山,又遇見知寨王紹英剿匪,我和陸青,前往石匠窪幫忙,把秦仲懷殺了!”
蔣毅道:“這事我知道。那時你們回來沒說,次年竇家派人送信,家裏才知道的。這跟你大哥去廬州有何關聯?”
蔣銘應了聲是,忽然聲音變了:“不久之前我才知道,那個秦仲懷,是秦助的義子,其實…其實他是李孚的親生兒子,也就是李孟起的親弟,只不是一個娘生。秦仲懷死了之後,李家報仇,把王紹英殺了。王紹英臨死之前,招出是我殺的秦仲懷,李孟起,想必是因為這一樁冤仇,才把大哥和允中誆騙了去,如果我當時在家,去廬州的人就是我了!”
他自從聽常興說了這事,心上就似壓了重擔喘不過氣來。此時終於說出,雖是愧疚滿懷,卻輕松了不少。禁不住流下淚來,哽咽道:“那時竇莊主來信,兒子受了責罰,心裏還不服氣,覺得父親有意苛責。如今回想,父親當日所說,狂悖妄為,輕忽人命。真是字字都沒說錯,那秦仲懷固然該死,卻不該是我殺他……惹下這麽大的禍事,兒子如今痛悔無極!”
“所以兒子不想入朝做官了,情願在家侍奉父母,教養侄兒,完成大哥未盡的事…”磕了個頭,道:“這是兒子的心願,求父親成全了吧。”
蔣毅瞅著他半晌,長嘆一聲:“你起來。”蔣銘仍不肯起,叫了聲:“爹!”蔣毅忽然嚴聲道:“你起來!”又命允中:“把他給我拉起來!”
允中忙過來扶,蔣銘不敢再拗,站起身來。蔣毅道:“中兒你去看看外面。”允中會意,出去把院門處站著答應的小廝都打發走了。回來立在門口,遲疑說道:“父親,我去了吧?”
蔣毅板著臉:“你去什麽?進來,我有話給你倆說。”又命:“你把書櫥裏那個盛劍的盒子拿出來。”
允中依言取了一個長方形的檀木盒子,放在桌上。蔣毅親手把盒子打開:“這裏的東西,你倆都看看吧。”
蔣銘看時,正是裝著青釭劍的那只木匣子,裏面除了烏黑鑲金劍鞘的寶劍之外,還擱著一個錦盒,一封書信。拿出錦盒打開看時,是錦袱包裹著一塊龍鳳紋的玉佩,認得正是那年楚王趙元佐賞賜給大哥的,蔣鈺平常總戴在身上。
允中將書信取出來,遞給蔣銘:“這封信就是大哥讓我帶出城的那一封,原以為是給太傅寫的求和薦書,後來才知道是給父親的。應該是大哥早就寫好,在城頭上換過了。”
蔣銘展開觀看,只見寫道是:“男鈺叩稟父親大人膝下:今賊以舊事相脅。兒自不屈,恐難萬全。幸有禥兒可代承歡膝下,稍免兒不孝之罪。兒不畏死,萬望大人保重,勿以兒為念。祈安!”
看見熟悉的筆跡,禁不住又是一陣心如刀割,閃出淚來,趕緊擦拭了。把信讀了兩遍,看到“舊事相脅”幾個字,心內狐疑,看向父親。
蔣毅道:“中兒,你跟你大哥在廬州那麽些天,應該都知道了吧?”
允中起身,恭敬答道:“在廬州時,我也覺著這裏面有隱情,可是大哥沒說,我也就沒問。回來後,幾次想問父親,但又覺著,這不該我問的事,父親若要我知道,就告訴了,所以沒敢問。”
蔣毅點點頭,面色卻不悅:“你既覺著不對,問問又何妨?總是這樣謹小慎微的,這麽多年,你處處都合為父的意,就是這點不好,若是你親生的爹娘,你還是這般誠惶誠恐麽?”
允中本來坐下了,聽見這話是責備他,又站了起來,不知說什麽好,欲待認個錯,又覺不合適,糾結了剎那,忽然放松下來,望著蔣毅靦腆一笑:“爹——”
蔣毅頓了頓,也笑了。示意他坐下。開言道:“你倆還記得不,禥兒一歲那年,你大哥要去京裏科考,留下封信就走了,離家好幾個月才回來。”
蔣銘道:“我記得,大哥一直想科考入仕,父親總是不允,所以走了。可是不知為什麽又沒考,轉去長安洛陽一帶游玩了一段日子,便回來了。”
蔣毅望著空中出神,輕喟了一聲:“你大哥素有才能抱負,很想做一番宏圖偉業。那年鄉試中了解元,一直就想去京考,是我攔著不讓他去。你們可知為什麽嗎?”
蔣銘道:“這件事我自始至終都不明白。父親總說讓大哥在家奉養二老,不許他走遠。我猜想不該是這緣故,卻又實在不知為什麽。”
想起往事心內感傷,黯然道:“大哥一向孝順,那是唯一一次違背父命,到底還是沒考就回來了。我還記得,那時剛過端午,大哥到家,在上房院子裏請罪,直跪到半夜,後來還是我背回房裏去的。”
蔣毅又嘆了口氣:“你們都以為是我責罰了他,其實我哪裏罰他了?是他自己要那麽做的。”
蔣銘道:“這我知道。當時父親說回來了就好。是大哥自責,覺得忤逆父親,傷了父母的心,才會這樣。後來是母親扶他起來,讓送回房裏去的。”
蔣毅默然,沈吟說道:“固然是他自責,可他這麽著,其實也有怪我的意思。是他親口說,怪我沒把他當成親生兒子一樣對待,平日裏總帶著三分客氣。”
蔣銘聽這話,不覺又怔了,狐疑道:“這……什麽叫做沒把他當親生的兒子對待?爹說這話是什麽意思?”
蔣毅停頓半晌,方說:“這件事,還得從三十年前說起。你大哥,實在不是我親生的孩子,他本是太祖一脈的皇親貴胄,落到咱家的。”
話一出口,蔣銘大吃一驚,允中卻早已猜到七八分了,平靜看了看父親。
蔣毅將手扶案,沈緩道:“我跟你們說過,高粱河之戰,何等慘烈,為父當時就在武功郡王德昭身邊。那次太宗皇帝戰場失蹤,眾人推舉德昭太子繼位。後來的事情,你們也都知道了,太宗回歸,此事不了了之,無人敢提。我們當事的臣子,哪個心裏不驚的,誰還敢議論此事?”
“當時推舉新帝的文書,是我奉幾位重臣之命親手執筆寫下,太宗怎會不知道?就因為此事,你祖母擔驚受怕,只想讓我辭官回歸故裏,一來是我年輕,不甘心,二來當時情勢,眾人都默不作聲,若我忽然提出辭官,反招惹官家註意,所以…”
“及至後來,德昭皇子上書,請求賞賜將士,太宗發怒,說了那句:“等你當了皇帝,再來做主不遲”的話,不但是皇子心驚,大夥更是人人自危。”
“不想就在那天夜裏,皇子身邊一個姓韓的侍衛帶著一個人找來,那天下著雨,是陳安把他們接進來的。韓侍衛帶來的是個女子,正當身懷六甲,說是皇子的姬妾,因為府內有兇險,送來我這裏請求庇護。我雖是心裏驚疑,但認得那人是皇子貼身親信,就把女子留下了,安置在你大娘屋裏。不成想次日,皇子自盡的消息就傳出來了,那女子偶然得知,一時驚動了胎氣,當晚分娩產下一子,力盡而死……”
蔣毅說著,禁不住聲音發顫。蔣銘和允中一邊聽,一邊想象當時情景,都覺得驚心動魄,知道生下的這個孩子就是蔣鈺了,卻不敢出聲詢問。
蔣毅默然一會兒,接著道:“這個孩子就是你大哥。當時你大娘還在,養在身邊,對外只說是我親生兒子。家內雖是一向嚴謹,可發生了這麽大的事,難免也有一些知道風聲,要保密是極難的,況且你大哥漸漸長大,面目形象,竟是越來越像當年太祖皇帝……”
“因為皇子的死,還有後來齊王死的也蹊蹺,大夥不說,私下裏議論紛紛,朝中還有許多見過太祖和德昭皇子的人都在……為了這事,你祖母甚是不安,臨終留下話,讓我借著丁憂守制就此離開朝廷,不要再回去了,才有了後面的事。不許你大哥科考,也是這個緣故……你大哥那幾年心情郁悶,看著也令人心焦,可是他身世牽涉到官家隱私恩怨,叫我如何說與他?”
蔣毅這一番話說的甚是簡略,蔣銘和允中卻早都聽明白了。蔣銘恍然道:“那後來大哥去汴京,沒考就回來了,是知道自己身世了麽?”
蔣毅點頭道:“是。那年他留書跑去京裏,我沒法子,只好給楚王寫信告知此事,讓陳安急匆匆送去的。王爺見了信,找到了你大哥,帶到他府上,親口把身世告訴了他,你大哥這才釋懷,叫陳安回來報平安,自己跑出去玩了兩個月,才回家來。”
父子三人沈默良久。蔣銘喃喃地道:“原來,這就是大哥信裏所說的‘舊事’。”
預知後事,且看下回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