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回(上)
關燈
小
中
大
第三十五回(上)
【推杯盞撫今追昔】
上回說到蔣銘問兩老當年是否上過戰場。虞先生長籲一聲道:“我是個文弱書生,在朝的時候也有限。戰場是真的沒去過,戰報邸抄還是見過些,兵戈擾攘,以至流離顛沛的世情更是見了不少。這幾年我也是老了,只想有個清凈地方讀書寫字,對這些打打殺殺的事不惟不感興趣,反倒心裏有些怕的。至於你們父親……還是讓他自己與你們說罷。”
蔣銘笑說道:“屈子投江,魯連蹈海,文人的風骨氣節,一樣流傳千古。更有仲尼作《春秋》,左氏著《國語》,就是秦皇漢武那般豐功偉業,終是過眼雲煙,《春秋》《國語》卻將萬代流傳而不朽。所以,真要比起功業來,還是文人更勝一籌……”
話沒說完,就聽蔣毅哼了一聲,笑罵道:“你這諛辭奉承!”
虞先生呵呵大笑:“這話我聽著受用,果然‘諛言順意而易悅’也!”
一時都笑起來。允中道:“二哥說的有理。我也想這麽說,只怕爹爹罵哩。”起身斟了一圈酒,說:“兒子想聽爹爹講古,從前朝廷打仗,一定發生過不少有意思的事,求爹爹給我們講講好不好?”
蔣毅面露微笑,不置可否。他今日吃了幾杯,又是和老友在一處,心情甚是輕松愉悅。將身靠著椅背,看看兩個兒子,接著虞先生方才的話頭,自語道:“自古有訓,好戰必亡,忘戰必危。怕是不用怕的,亦不能一味好戰好殺,自取其滅。”
虞先生在旁頷首:“正是如此。孩子們都大了,據我看,他們兄弟都是持重的。有些事也該讓他們知道,你能說的,就給他們說說吧。”
蔣毅沈吟了一會兒,對蔣銘道:“去外間看看,都做什麽呢!”蔣銘就出來,讓李勁帶著寶硯寶泉和童兒去西屋裏玩耍。李勁會意,帶著幾個人回避了。
這廂蔣毅嘆息一聲,道:“這話說起來就長了,當年太宗初次北伐,我剛調任京中不久,時任樞密院承旨,太宗調撥了一眾文職官員,同武功郡王,也就是德昭皇子一起隨軍,我就在其中。”
他這話一出口,允中驚愕得張開嘴合不攏來。蔣銘卻因早知道了,並不奇怪。問道:“就是打下太原城,攻滅北漢的那次麽?”蔣毅點了點頭:“對,就是那次,先拿下了太原,之後北上圍困幽州。”隨即講起這段往事。
看官聽說,蔣毅說的是太平興國四年宋太宗趙炅北伐的事。那年趙光義率部北上,兵臨太原城下,北漢國主劉繼元慌忙向遼國求救。事先部署在石嶺關的宋軍不但擊退了遼國援軍,斬殺遼軍大將,還把求援使臣捉住了。就在太原城下將使臣斬首示眾。劉繼元見此,鬥志頓失,開城投降。自此,算是徹底終結了五代十一國紛爭局面,實現了宋王朝統一大業。
拿下太原後,趙光義志得意滿,雄心勃勃,只想一鼓作氣奪回燕雲十六州,不顧種種不利條件,大軍沒有回師還朝,而是繼續北上,兵不血刃拿下了涿州,進而在幽州城外圍困。
蔣毅說道:“幽州城池十分堅固,我們圍困了一個多月,城內守軍堅守不出,我軍在外又攻不進去,兩下僵持住了。本來打下了太原,雖是勝了,卻因作戰多時,兵將都疲乏了,許多人不願意北上,只因迫於聖命,不得不去。久攻幽州不下,時間一長,局勢愈發進退兩難,就更是人心惶惶了。忽然一天,有軍士在城東南挖到了幾只螃蟹……”
忽然頓住不說了。兄弟倆正聽的入神,蔣銘問:“挖到螃蟹怎麽了?”蔣毅道:“據說,此是班師之象。也不知是真的上天示警,還是人作出來的。”允中疑惑道:“這怎麽解?”
虞先生在旁道:“螃蟹乃是水物,水物陸居,失其所也,意思此地不宜久留。另外,螃蟹多足,意即援軍將至,況且,蟹者解也,所以說是大軍班師之象。”
蔣毅點了點頭,道:“當時官家仍是不願撤軍,便說是無稽之談。但自那時起,眾說紛紜,軍心已生歸意。過了沒幾天,契丹果然大舉來援,就在高粱河一帶,對我軍形成了夾擊之勢……那一戰,直打了一天一夜……”
高粱河之戰,眾人都知是宋軍大敗收場的,不覺默然了片刻。蔣銘道:“當時兩軍軍力到底怎麽樣?我聽說那次大宋出兵二十萬,就算不實,十萬兵總該有的。援軍再多,想必也不如咱們宋軍多。或是軍心不穩,戰力也不濟了。”
蔣毅不理會他,只自出神般說道:“當時正是夜間,我們並不知對方來了多少兵馬,只聽見喊殺聲震天,到處都是敵軍火把,漫漫延延,無邊無際……後來,仗打完了好久才聽說,那夜來援的遼軍有三萬人,卻為了造聲勢,一個人手上持著兩只火把……”
蔣銘不覺嘆道:“原來遼人也有這等智謀。”允中已是聽的呆了。
蔣毅繼續說道:“當時我們前軍還在攻城,太宗皇帝親自率領禦營大軍殿後。敵人援軍來時,直接沖殺我軍後方營寨,前軍不得不撤兵回救,前軍一撤,先前戰敗的遼軍就掉頭殺了回來,城裏守軍看見了,也從裏面殺了出來……”
“我軍一時遭遇三面敵軍的圍攻,那時四周都是鼓響,喊殺聲驚天動地,到處混戰成一片。我和一眾文職官,都與郡王在中軍位置,得護衛大將軍指揮兵卒圍護,是以一無所失。大夥且戰且退,退了十餘裏,直到天亮才停下來……”
他聲音雖然平靜,三人卻都聽得驚心動魄,想象著彼時千軍萬馬夜戰,該是如何景象,靜了半晌,蔣毅接著道:“只是……待天亮時,清點軍將,忽然發現……發現聖上不見了。”
蔣銘和允中都不由“啊”了一聲。允中問:“聖上怎麽不見了?難道……”心想難道遇難了,又一想,後來趙光義還活了好些年,便住了口。
蔣銘思忖道:“太宗是在後軍,敵人援軍也是從後過來的,不見了,難道……,難不成他……逃跑了?”
蔣毅苦笑了兩聲:“因為一時尋不見聖上下落,便有謠言,說太宗已是戰死在亂軍之中,所以……”看了看虞先生,道:“所以國不可一日無君,何況戰時,大夥兒不得不商議,立郡王德昭為新帝,詔書都寫就了。才剛計議停當,押運糧草的軍隊到了,說是路上遇到了太宗皇帝,他已然……已然逃去了涿州。”
皇帝臨陣脫逃這事兒,本來十分隱秘,又是宋庭丟臉的事,一戰過後,無人敢再提起,是以知道的人不多,就連虞先生也是第一次聽說,蔣銘允中更是瞠目結舌,無言以對。
虞先生望空冷笑了兩聲:“怪不得!那時聽說大軍緩緩而退,卻原來是潰不成軍了!禦駕親征的皇帝撇下臣子,撇下軍隊,先自逃跑了,這真是……真是普天下大得不能再大的笑話!”
蔣毅默然半晌,嘆息道:“這一仗,我軍單是陣亡的將士就有萬餘,真可謂慘烈至極。撤退途中,但見屍積遍野,血流成河,兵甲符英棄置無數,一時慘狀,無可形容。”
虞先生道:“那擁立新君的事呢?”蔣毅道:“自然是不了了之,沒人再提了。”先生冷笑道:“這麽大的事,就是沒人提,一定也被他知道了。”蔣毅默然。此時就連允中都想到,一旦趙光義得知自己生死未蔔時,朝臣擁立了新君,該是什麽心情,禁不住一顆心砰砰直跳,臉都白了。
蔣銘輕聲道:“高梁河之戰回來不久,武功郡王就歿了,想必……是與此事有關麽?”無人答話,席間靜了一忽兒。
虞先生向蔣毅道:“那後來,郡王到底是怎麽死的?真的如人所說,是自盡麽?”
蔣毅默然良久,方說:“我朝慣例,打了勝仗要論功行賞,這次幽州雖然戰敗了,可是前面攻下太原一直沒有行賞。官家心情不好,誰也不敢奏稟行賞的事,唯獨郡王心善,想的又少,就有人鼓動他向聖上啟奏,就為此事,郡王遭到太宗申飭,說他,‘且等你當了皇帝,再來做主也不遲’,皇子怎禁得起這話,無以自明,當日便在府中自刎而死。”說畢,不覺悲從中來,哽咽了一下。
虞先生閉上眼睛,神情悲憤,許久才冷冷地道:“本來有金匱之盟,德昭皇子就礙他的眼,何況又有陣前立新的事!皇子到底是自盡還是他殺,誰見了?只能說,是趙二又一樁疑案,退一步講,就算郡王確是自盡,與被他逼死又有什麽兩樣!”俱皆默然無語。
良久。允中輕聲問:“那後來呢?自那以後,太宗有再北伐過麽?”蔣毅平覆了心情,道:“後來,就是七年之後的雍熙北伐了,仍是以失敗收場。從此宋遼對峙,就有敵強我弱的態勢了。收覆燕雲,是數代宋人心結,怎麽可能一時放下。朝廷北伐之心一直都有,只不敢輕舉妄動。太宗皇帝臨終,想必,也是引以為憾事罷。”
此時虞先生神情已然平靜,緩緩說道:“趙二得位不正,一心想要拿下燕雲,武功上超越武德皇帝,他就可以洗雪高粱河之戰的恥辱,好讓天下人心服口服,沒想貿然出兵,反使覆國無望,想必,這也是天定的運數,非人力所能及也。”
蔣銘道:“從雍熙北伐之後,宋遼相持,大多時候都是敵攻我守,還是朝廷畏戰的過。”
蔣毅道:“也不能這麽說,敵攻我守,不如說是敵擾我守。遼地荒僻,產出粗陋,所以遼人以搶掠為能,邊關百姓不勝其苦。如今簽訂了澶淵之盟,等於拿些錢物,免除了邊境擾患。如今兩國互通來使,相交友善,百姓們少受苦惱,朝廷上也安寧了,這麽看,訂盟也不失為一件好事。”
大家沈默了許久。虞先生忽然笑了,道:“可笑我剛才又動肝火。這幾年,時常看些老莊之學,還以為自己放下了,誰知聽說這些舊話,還是如此……可見修身養性,說說容易,其實是難的。”
蔣毅笑道:“都看破了,看透了,哀樂不施乎前,您先生不就成了聖人了?要那樣,我這俗人都不知怎麽跟你說話了!”說畢兩人都笑了。
蔣毅又道:“心緒波動,說明先生入世之情未消。你如今行的鄉民教化之事,註解經典,這都是讀書人澤惠後世之功,說實在話,我心下十分嘆服先生,自己卻做不到。”
虞先生道:“什麽澤惠後世,不過無聊自遣而已,你是牽絆太多,不像我,一人來去,兩袖清風,沒什麽可掛慮的。”
蔣毅嘆道:“每次我來到你這兒,都有超然世外之感,心裏安寧清凈。這些日子,我常想起剛從京裏回來的那三年,下田耕種,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沒有世俗交際擾攘。要不是因為他們幾個小的,我也不願搬去金陵,寧可在這兒簡樸度日,了此一生,也罷了。”
虞先生盯著他看了半晌,笑說道:“你這是拿他們小的做擋箭牌,就算是為了兒孫,歸根到底,還不是為了自己?要是真能放下,還顧得上那麽些,萬事皆有分定,兒孫自有兒孫福,不過由他們去罷了。”
蔣毅呵呵大笑,嘆道:“先生責備的是,唉,其實說到底,我還是放不下功名執念啊。”
虞先生道:“你倒不是放不下功名執念,只是放不下為儒者治世安民的志向罷了。君子處世,遇治則仕,遇亂則隱。如今官家主張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科舉取仕,論才選人,倒是適宜出仕做官的。你若有意,倒不妨……”
話未說完,蔣毅連連搖頭,打斷道:“我這把年紀,早就沒有做官的心思了,以後,還是看銘兒他們吧,希望他兩個趕上朝綱清明,能夠有些作為。”說罷看向蔣銘兩個,目光中流露出殷切之意。
虞先生道:“若論才學,他們兄弟三個可以說不相上下。就是老大委屈了些,不過你身邊總要留一個,長子守家,這也是正理。”
蔣毅停頓了一會兒:“若論才學,鈺兒是在他倆之上的,可是這麽大個家,也得有個精明強幹的人打理。就為我不願他科考取仕,他心裏一直有些不快,這兩年,我看倒把這心結放下了。”
虞先生點頭道:“含光做什麽都不差。做了這多年經紀買賣,人沒有迷在裏頭,也是難得的。要是一門心思逐利,忘了立身立德,就失了正道了。我看去年秋天他和的詩,立意倒不俗。”蔣毅點頭道:“那是的。”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推杯盞撫今追昔】
上回說到蔣銘問兩老當年是否上過戰場。虞先生長籲一聲道:“我是個文弱書生,在朝的時候也有限。戰場是真的沒去過,戰報邸抄還是見過些,兵戈擾攘,以至流離顛沛的世情更是見了不少。這幾年我也是老了,只想有個清凈地方讀書寫字,對這些打打殺殺的事不惟不感興趣,反倒心裏有些怕的。至於你們父親……還是讓他自己與你們說罷。”
蔣銘笑說道:“屈子投江,魯連蹈海,文人的風骨氣節,一樣流傳千古。更有仲尼作《春秋》,左氏著《國語》,就是秦皇漢武那般豐功偉業,終是過眼雲煙,《春秋》《國語》卻將萬代流傳而不朽。所以,真要比起功業來,還是文人更勝一籌……”
話沒說完,就聽蔣毅哼了一聲,笑罵道:“你這諛辭奉承!”
虞先生呵呵大笑:“這話我聽著受用,果然‘諛言順意而易悅’也!”
一時都笑起來。允中道:“二哥說的有理。我也想這麽說,只怕爹爹罵哩。”起身斟了一圈酒,說:“兒子想聽爹爹講古,從前朝廷打仗,一定發生過不少有意思的事,求爹爹給我們講講好不好?”
蔣毅面露微笑,不置可否。他今日吃了幾杯,又是和老友在一處,心情甚是輕松愉悅。將身靠著椅背,看看兩個兒子,接著虞先生方才的話頭,自語道:“自古有訓,好戰必亡,忘戰必危。怕是不用怕的,亦不能一味好戰好殺,自取其滅。”
虞先生在旁頷首:“正是如此。孩子們都大了,據我看,他們兄弟都是持重的。有些事也該讓他們知道,你能說的,就給他們說說吧。”
蔣毅沈吟了一會兒,對蔣銘道:“去外間看看,都做什麽呢!”蔣銘就出來,讓李勁帶著寶硯寶泉和童兒去西屋裏玩耍。李勁會意,帶著幾個人回避了。
這廂蔣毅嘆息一聲,道:“這話說起來就長了,當年太宗初次北伐,我剛調任京中不久,時任樞密院承旨,太宗調撥了一眾文職官員,同武功郡王,也就是德昭皇子一起隨軍,我就在其中。”
他這話一出口,允中驚愕得張開嘴合不攏來。蔣銘卻因早知道了,並不奇怪。問道:“就是打下太原城,攻滅北漢的那次麽?”蔣毅點了點頭:“對,就是那次,先拿下了太原,之後北上圍困幽州。”隨即講起這段往事。
看官聽說,蔣毅說的是太平興國四年宋太宗趙炅北伐的事。那年趙光義率部北上,兵臨太原城下,北漢國主劉繼元慌忙向遼國求救。事先部署在石嶺關的宋軍不但擊退了遼國援軍,斬殺遼軍大將,還把求援使臣捉住了。就在太原城下將使臣斬首示眾。劉繼元見此,鬥志頓失,開城投降。自此,算是徹底終結了五代十一國紛爭局面,實現了宋王朝統一大業。
拿下太原後,趙光義志得意滿,雄心勃勃,只想一鼓作氣奪回燕雲十六州,不顧種種不利條件,大軍沒有回師還朝,而是繼續北上,兵不血刃拿下了涿州,進而在幽州城外圍困。
蔣毅說道:“幽州城池十分堅固,我們圍困了一個多月,城內守軍堅守不出,我軍在外又攻不進去,兩下僵持住了。本來打下了太原,雖是勝了,卻因作戰多時,兵將都疲乏了,許多人不願意北上,只因迫於聖命,不得不去。久攻幽州不下,時間一長,局勢愈發進退兩難,就更是人心惶惶了。忽然一天,有軍士在城東南挖到了幾只螃蟹……”
忽然頓住不說了。兄弟倆正聽的入神,蔣銘問:“挖到螃蟹怎麽了?”蔣毅道:“據說,此是班師之象。也不知是真的上天示警,還是人作出來的。”允中疑惑道:“這怎麽解?”
虞先生在旁道:“螃蟹乃是水物,水物陸居,失其所也,意思此地不宜久留。另外,螃蟹多足,意即援軍將至,況且,蟹者解也,所以說是大軍班師之象。”
蔣毅點了點頭,道:“當時官家仍是不願撤軍,便說是無稽之談。但自那時起,眾說紛紜,軍心已生歸意。過了沒幾天,契丹果然大舉來援,就在高粱河一帶,對我軍形成了夾擊之勢……那一戰,直打了一天一夜……”
高粱河之戰,眾人都知是宋軍大敗收場的,不覺默然了片刻。蔣銘道:“當時兩軍軍力到底怎麽樣?我聽說那次大宋出兵二十萬,就算不實,十萬兵總該有的。援軍再多,想必也不如咱們宋軍多。或是軍心不穩,戰力也不濟了。”
蔣毅不理會他,只自出神般說道:“當時正是夜間,我們並不知對方來了多少兵馬,只聽見喊殺聲震天,到處都是敵軍火把,漫漫延延,無邊無際……後來,仗打完了好久才聽說,那夜來援的遼軍有三萬人,卻為了造聲勢,一個人手上持著兩只火把……”
蔣銘不覺嘆道:“原來遼人也有這等智謀。”允中已是聽的呆了。
蔣毅繼續說道:“當時我們前軍還在攻城,太宗皇帝親自率領禦營大軍殿後。敵人援軍來時,直接沖殺我軍後方營寨,前軍不得不撤兵回救,前軍一撤,先前戰敗的遼軍就掉頭殺了回來,城裏守軍看見了,也從裏面殺了出來……”
“我軍一時遭遇三面敵軍的圍攻,那時四周都是鼓響,喊殺聲驚天動地,到處混戰成一片。我和一眾文職官,都與郡王在中軍位置,得護衛大將軍指揮兵卒圍護,是以一無所失。大夥且戰且退,退了十餘裏,直到天亮才停下來……”
他聲音雖然平靜,三人卻都聽得驚心動魄,想象著彼時千軍萬馬夜戰,該是如何景象,靜了半晌,蔣毅接著道:“只是……待天亮時,清點軍將,忽然發現……發現聖上不見了。”
蔣銘和允中都不由“啊”了一聲。允中問:“聖上怎麽不見了?難道……”心想難道遇難了,又一想,後來趙光義還活了好些年,便住了口。
蔣銘思忖道:“太宗是在後軍,敵人援軍也是從後過來的,不見了,難道……,難不成他……逃跑了?”
蔣毅苦笑了兩聲:“因為一時尋不見聖上下落,便有謠言,說太宗已是戰死在亂軍之中,所以……”看了看虞先生,道:“所以國不可一日無君,何況戰時,大夥兒不得不商議,立郡王德昭為新帝,詔書都寫就了。才剛計議停當,押運糧草的軍隊到了,說是路上遇到了太宗皇帝,他已然……已然逃去了涿州。”
皇帝臨陣脫逃這事兒,本來十分隱秘,又是宋庭丟臉的事,一戰過後,無人敢再提起,是以知道的人不多,就連虞先生也是第一次聽說,蔣銘允中更是瞠目結舌,無言以對。
虞先生望空冷笑了兩聲:“怪不得!那時聽說大軍緩緩而退,卻原來是潰不成軍了!禦駕親征的皇帝撇下臣子,撇下軍隊,先自逃跑了,這真是……真是普天下大得不能再大的笑話!”
蔣毅默然半晌,嘆息道:“這一仗,我軍單是陣亡的將士就有萬餘,真可謂慘烈至極。撤退途中,但見屍積遍野,血流成河,兵甲符英棄置無數,一時慘狀,無可形容。”
虞先生道:“那擁立新君的事呢?”蔣毅道:“自然是不了了之,沒人再提了。”先生冷笑道:“這麽大的事,就是沒人提,一定也被他知道了。”蔣毅默然。此時就連允中都想到,一旦趙光義得知自己生死未蔔時,朝臣擁立了新君,該是什麽心情,禁不住一顆心砰砰直跳,臉都白了。
蔣銘輕聲道:“高梁河之戰回來不久,武功郡王就歿了,想必……是與此事有關麽?”無人答話,席間靜了一忽兒。
虞先生向蔣毅道:“那後來,郡王到底是怎麽死的?真的如人所說,是自盡麽?”
蔣毅默然良久,方說:“我朝慣例,打了勝仗要論功行賞,這次幽州雖然戰敗了,可是前面攻下太原一直沒有行賞。官家心情不好,誰也不敢奏稟行賞的事,唯獨郡王心善,想的又少,就有人鼓動他向聖上啟奏,就為此事,郡王遭到太宗申飭,說他,‘且等你當了皇帝,再來做主也不遲’,皇子怎禁得起這話,無以自明,當日便在府中自刎而死。”說畢,不覺悲從中來,哽咽了一下。
虞先生閉上眼睛,神情悲憤,許久才冷冷地道:“本來有金匱之盟,德昭皇子就礙他的眼,何況又有陣前立新的事!皇子到底是自盡還是他殺,誰見了?只能說,是趙二又一樁疑案,退一步講,就算郡王確是自盡,與被他逼死又有什麽兩樣!”俱皆默然無語。
良久。允中輕聲問:“那後來呢?自那以後,太宗有再北伐過麽?”蔣毅平覆了心情,道:“後來,就是七年之後的雍熙北伐了,仍是以失敗收場。從此宋遼對峙,就有敵強我弱的態勢了。收覆燕雲,是數代宋人心結,怎麽可能一時放下。朝廷北伐之心一直都有,只不敢輕舉妄動。太宗皇帝臨終,想必,也是引以為憾事罷。”
此時虞先生神情已然平靜,緩緩說道:“趙二得位不正,一心想要拿下燕雲,武功上超越武德皇帝,他就可以洗雪高粱河之戰的恥辱,好讓天下人心服口服,沒想貿然出兵,反使覆國無望,想必,這也是天定的運數,非人力所能及也。”
蔣銘道:“從雍熙北伐之後,宋遼相持,大多時候都是敵攻我守,還是朝廷畏戰的過。”
蔣毅道:“也不能這麽說,敵攻我守,不如說是敵擾我守。遼地荒僻,產出粗陋,所以遼人以搶掠為能,邊關百姓不勝其苦。如今簽訂了澶淵之盟,等於拿些錢物,免除了邊境擾患。如今兩國互通來使,相交友善,百姓們少受苦惱,朝廷上也安寧了,這麽看,訂盟也不失為一件好事。”
大家沈默了許久。虞先生忽然笑了,道:“可笑我剛才又動肝火。這幾年,時常看些老莊之學,還以為自己放下了,誰知聽說這些舊話,還是如此……可見修身養性,說說容易,其實是難的。”
蔣毅笑道:“都看破了,看透了,哀樂不施乎前,您先生不就成了聖人了?要那樣,我這俗人都不知怎麽跟你說話了!”說畢兩人都笑了。
蔣毅又道:“心緒波動,說明先生入世之情未消。你如今行的鄉民教化之事,註解經典,這都是讀書人澤惠後世之功,說實在話,我心下十分嘆服先生,自己卻做不到。”
虞先生道:“什麽澤惠後世,不過無聊自遣而已,你是牽絆太多,不像我,一人來去,兩袖清風,沒什麽可掛慮的。”
蔣毅嘆道:“每次我來到你這兒,都有超然世外之感,心裏安寧清凈。這些日子,我常想起剛從京裏回來的那三年,下田耕種,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沒有世俗交際擾攘。要不是因為他們幾個小的,我也不願搬去金陵,寧可在這兒簡樸度日,了此一生,也罷了。”
虞先生盯著他看了半晌,笑說道:“你這是拿他們小的做擋箭牌,就算是為了兒孫,歸根到底,還不是為了自己?要是真能放下,還顧得上那麽些,萬事皆有分定,兒孫自有兒孫福,不過由他們去罷了。”
蔣毅呵呵大笑,嘆道:“先生責備的是,唉,其實說到底,我還是放不下功名執念啊。”
虞先生道:“你倒不是放不下功名執念,只是放不下為儒者治世安民的志向罷了。君子處世,遇治則仕,遇亂則隱。如今官家主張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科舉取仕,論才選人,倒是適宜出仕做官的。你若有意,倒不妨……”
話未說完,蔣毅連連搖頭,打斷道:“我這把年紀,早就沒有做官的心思了,以後,還是看銘兒他們吧,希望他兩個趕上朝綱清明,能夠有些作為。”說罷看向蔣銘兩個,目光中流露出殷切之意。
虞先生道:“若論才學,他們兄弟三個可以說不相上下。就是老大委屈了些,不過你身邊總要留一個,長子守家,這也是正理。”
蔣毅停頓了一會兒:“若論才學,鈺兒是在他倆之上的,可是這麽大個家,也得有個精明強幹的人打理。就為我不願他科考取仕,他心裏一直有些不快,這兩年,我看倒把這心結放下了。”
虞先生點頭道:“含光做什麽都不差。做了這多年經紀買賣,人沒有迷在裏頭,也是難得的。要是一門心思逐利,忘了立身立德,就失了正道了。我看去年秋天他和的詩,立意倒不俗。”蔣毅點頭道:“那是的。”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