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二百零三章

關燈
第二百零三章

荊北地屬遼闊,是整個荊川線內地域最大的版塊,荊南和保川像兩只貓耳般,只占了其三分之一地界的疆土,南川府更可憐了,夾在東陵江邊的一個小角落,局勢平穩時,它是一處無人問津的小港灣,局勢艱難時,它就成了兵家必爭之地。

江州戰船若要登陸,南川府就是現成的中轉橋梁,背靠荊北,面朝江州,水道能達荊南線,旱道直通荊西部,陛下早前的養馬場,就設在荊西線,可惜馬種也不知道怎麽回事,越養越劣,西線整一片草甸子,也供不上朝廷所需戰馬,還得通過北境進貢的種馬配種,而北境的種馬,自然都來自涼羌。

武大帥早年每到秋季,都會趁著涼羌鐵騎來打草谷時,親自領兵去捉他們將軍的坐騎,數百回裏,總能逮到來自王族部的馬王,後來武景同長成,這項任務便交了他,整個前鋒營每年秋季打草谷期,都承擔著為陛下捉種馬的重任。

便是這極不被信任的十年,武大帥也未停止過向陛下納馬貢。

當今將荊西線草場劃出去後,馬場被遷移至荊東,兩邊為顯誠意,竟在東西處的一座小鎮裏,開了馬市,西線的涼羌部會將戰事淘汰下來的劣馬,當作上等馬高價賣給荊東馬場,用他們的話說,馬種的優劣不在馬齡,尤其配種的馬,不要看形態,得看血脈。

朝廷設在荊東的禦馬監,就這麽的,每年花出巨額金銀,養出只夠禦麟衛分配的坐騎,京畿營和西雲線上的馬匹所需,全要另外消耗銀錢,去與涼羌王族購買,就這,竟被他們鼓吹成了兩族友好的象征。

武大帥常心痛於陛下被奸佞,蒙蔽了雙眼,不知道那些人以次充好,拿著朝廷的錢財,向涼羌部施以經濟資助的事實。

可真相在所有朝臣的眼裏,都懂得皇帝未必不清楚這中間的貓膩,只是不想追究,想就這樣粉飾太平,維持好他治下的“盛世”。

一點錢而已,若能撫得涼羌鐵騎歇戰,不也算是他治國有方的手段?至少在他的統治期,讓百姓免於戰火了呀!

北境?關外之城,本就是祖宗們為了面子奪來的,守好是武大帥的職責,守不好,那也是武大帥愧對天下人,屆時殺剮更有理。

誰也叫不醒一個裝聾作啞的庸碌之君!

淩湙經過小十年的觀望期,早揣摩透了當今的心理,覺得他就跟那顧頭不顧腚的什麽似的,有種生前哪管生後事的囂張,只要敵騎不騎到他臉上來,他都可以當無事發生。

這次的戰事是怎麽發生的呢?

那當然是,敵騎騎上他脖子了。

不然,你當真以為,他是為了那民義亂起之地,受災百姓被擄劫去荊西之事?

因為同被擄劫走的,還有他在荊東馬場裏的馬,民義一起,首沖的便是各地官署,那設在荊東郊野的馬場,自然不可能例外,匪患集結,夥同涼羌趁勢的混水摸魚,一舉端了他養在那邊的萬餘禦馬,整個禦馬監的官,一個沒跑出來,盡數死在了萬馬奔騰裏。

這才引得了當今雷霆般的怒火,以及一紙剿匪令,將荊東馬場的劫難,全歸了暴民和義軍,至於涼羌部,只字未提,連給武大帥的旨意裏,都沒有明確說要順帶著將荊西線的涼羌部,驅出大徵。

他根本不敢下兩國開戰的旨意,單方面維持著和平的假像。

天下皆知荊北災禍的由來,咱們的皇帝陛下卻仍在掩耳盜鈴般的,維護著他那點可憐的“明君”體面。

淩湙與武大帥說過,陛下不敢查,連監察司都不敢往下派,為何?因為經不起查。

民為何亂?

因為他的問天閣。

太子苛政,加開稅課,導致本就窮困潦倒的荊北,撐不住橫征暴斂的官員逼迫,活不起,死不掉,日日苦捱,捱到捱不下去,自然有孤勇者跳出來反抗。

殺官、奪錢奪米糧,民義一起,自有膽識過人者越眾而出,往更大範圍裏掠奪,荊東馬場很難逃過波及。

萬餘匹馬,涼羌部趁亂奪一半,餘數皆被義民軍團搶奪。

淩湙望著探馬傳來的信報,“整個民義軍號稱十萬人,而真正有戰鬥實力的,分三個民義團,約有五萬眾,餘者皆老弱婦孺,他們的馬隊合數約一萬,除了從馬場中劫來的禦馬,後期有民義團的首領,與涼羌部交易,用搶奪來的金銀,買了不少涼羌次下等馬,拼拼湊湊,合萬數之多,且仍有繼續交易馬匹的行為,荊南與荊東兩處的富戶豪族,沒逃出去的,基本全族俱滅,家中金銀被搶,糧食被繳,成為民義團現在的供給支撐,兩地百姓極為擁護,非常抗拒朝廷來兵,對武大帥奉旨平民義,剿匪之事,非常憤怒,認為武大帥徹底失了自己的節氣,成了狗皇帝的幫兇,如今三個民義團聯合,正在商討對抗武大帥軍隊的辦法,武大帥聲名,一夕之間,在荊南荊東兩地,降至冰點。”

由於武大帥長年鎮守北境,阻擋了數次國破危機,整個大徵的百姓,對他都有種英雄濾鏡,後來皇帝對他的猜忌逐年加深,欲除之而快的心世人皆知,這令受苦受難的百姓感同身受般的,認為武大帥該是知曉民間不受王族維護的苦楚,將他當作自己人般敬愛推崇。

可以說,整個大徵的勳貴官員,在大徵百姓們心中的威望,就屬武大帥最深入人心。

武大帥接旨剿匪撫民,無疑跟叛徒一樣的,形象在老百姓們心中,一夜崩塌。

淩湙將信報遞給酉一,酉一捧著轉了一圈,給集結在大帳中的將領們看,幺雞、韓崝、陳圖、季二以及接替武景同位置的錢奉,紛紛看後沈默了許久。

探馬信未來時,他們都以為此趟是救民於水火的,可探馬的信一到,所有人都陷入了沈思,尤其上面的“兩地百姓極為擁護”,刺人眼般的刺進了他們的心裏。

若朝廷真正愛民,誰會以為匪亂禍事是好事?又何來的擁護之說?

武大帥在民間的威望一直甚高,就因為朝廷不仁,官甚如匪患般可怕,就要搭上他一輩子的名譽,為這樣的朝廷收拾殘局,槍指被官逼至活路全無的百姓。

這是何道理?

誰也沒心情說話,望著淩湙等他開口。

淩湙點著桌面,輕撫茶蓋沿盞邊抹一圈,撇去浮沫,留下黃澄澄茶湯,也不喝,就這麽轉著圈的來回撇沫,直過了半刻左右,方道,“人畏苦而趨甜,常言利害之爭,無非益字當先,而這個益,謂之利,義民團守益,便須先奪利,利從何處尋?富甲、豪紳,宰之民高呼,大家分利得益,爾後聚,根基呢?對之從天降的大利,百姓謂之解氣,遵義首為黨朋,推其為首領,四處掠奪,侵他人之財,喜不勞而獲,漸忘於悲苦前因……”

此次跟隨淩湙出兵的是薛維,他進了邊城後,一直輔佐殷子霽處理垂拱堂事務,與淩湙只每旬匯報會上見面,私底下交往也中規中舉,做事盡責,少活泛之舉,是個較為古板的中年人。

臨行前,殷子霽與他交待,多聽少言,只負責將帳內事務記錄在冊,包括淩湙的言行,至於屬於幕僚的職責,跟在淩湙身邊,當學會查漏補缺,而非自主意見或諫言,可以補充,卻無需橫插一杠。

他當時還頗為疑惑,作為幕僚,他有替主上出謀劃策的義務,若發現主上行事有不妥,當也有匡扶其行差之義,沒有放任主上隨性而為的權利,且通過之前的行事觀察,淩湙並非聽不進人言之輩,殷子霽的交待,聽上去怎麽只讓他負責筆墨貼士行當,半點沒有身為幕僚的自覺。

可當淩湙一開口後,他便懂了。

那種冷觀人心之態,在所有人陷入糾結、郁悶,以及憤憤之情的形勢下,他卻能一言點中要害,如擊蛇之七寸般,起底出了根結。

謂酷冷之言,鑿實壁之姿。

薛維伏案奮筆,一字不差的將帳中眾人神態,以及淩湙之言行記錄在案,以備返回邊城時,讓殷子霽錄入垂拱堂歷年冊。

淩湙餘光見薛維頓筆,字字工整,行書有序,才又繼續道,“兩地百姓先苦於苛政,後又縱於民暴,悲喜對沖之下,老弱婦孺可詢聲?十萬眾裏包不包括他們的人頭?人頭數裏有無人親眼見、附耳聆聲?百姓擁戴,百姓是誰?是現在匯聚那兩地的義民?可能成義民者,必先有膽識,後有體魄,婦孺有,那混亂之中,有多少婦孺能得保自身安危?老弱呢?一地哀嚎聲裏,必屬老弱最悲痛,地無人耕,糧無人種,義民以掠奪為生,飽腹之後,荒災必臨,屆時,那真正的弱民會怎樣?”

帳中無人說話,一雙雙眼睛俱都盯向居中而坐的淩湙,只見少年端坐如松,面顯淩厲,目光堅韌深遠,聲音不急不徐,卻教人震濃發聵,“真正的百姓是不受暴亂者蠱惑的,他們樸實、勤懇,平生所願大概就是缸裏有糧,身上有衣,家小安愈,便是一開始被裹挾著做了抗官的幫兇,事後如何生存,是歸家,還是逃難,都會有所抉擇,定不會在危機解除後,仍聚眾而居,行實如叛朝之舉,他們將皇權頂在頭上,非一朝夕可扭改,便是有振臂高呼者,可真正的追隨者,又能有多少?老百姓才是墊基的大頭,他們或許會盲從,卻絕不愚蠢,民義起至匪患生,不過區區三月,民到匪之間,必然已經經過一輪篩殺,那東南兩地還有多少至純百姓尚未可知,此時傳出武大帥名聲受損,失了百姓擁戴之言,可信否?”

輿情戰而已,用來殺武大帥聲威的小伎倆。

淩湙撚著手指,不屑道,“從他們勾結著涼羌部,用搶奪來的金銀購買戰馬起,這一場民義的性質就變了,東郊馬場養有重兵,荊南民義起時,按理是不可能那樣快的襲過去,萬餘馬匹,別說涼羌覬覦,我也覬覦。”

或者一開始,挑起民義的首領,只是想引狼驅虎,可他太低估引來的狼群了,不止一口助他吞了荊南府,還順道吞了荊東馬場,他占著當時的地利,望著送到眼前的局勢,真很難不想著最後搏一把大的。

百姓苦,可武大帥硬要拖著病體出兵,最後一點希翼便是盡自己的餘力,保下這些可憐的百姓。

探馬的調查裏,富甲豪紳族裏的女眷,挑顏色好的全被暗送給了涼羌部,三大義民團及有建功的屬下,則人人左擁右抱,挑的全是小家壁玉,身世清白人家的姑娘,強納為妻妾,真正想要安心過日子,欲回家耕田種地的老實人,則被當做不受調教者,送給了涼羌部為奴。

這就是涼羌鐵騎趁亂擄民而走的真相。

狼狽為奸!

早與一開始的為民請命,背道而馳,讓人想替他們求恩典,都不知道如何找由頭。

淩湙一把將信紙彈給酉一,“連同薛先生記述的筆墨,一起送給武景同,讓他呈至大帥,多少也能寬解一番他的心緒,萬不能受輿論影響,反著了那些人的道。”

爾後又對薛維道,“麻煩先生起草一道討伐令,將我剛才的意思簡略表述清楚,一並給武景同送去,讓他去請大帥印信,蓋章之後發往京畿,上朝議,會知天下百姓。”

我倒要看看,禦座上的那位在如此詳實的信報裏,還要如何繼續掩耳盜鈴,自欺欺人。

救該救的,殺該殺的,一個別走,一個也別太僥幸!

荊南和荊東的富甲豪紳是有罪,既做了苛政的幫兇,遭反噬也該受著,可他們便是該死,也該死在國法律令之下,而不是外族的彎刀下。

還有那些女子,便是要受連坐之刑,也不是她們遭外族人欺淩的原因。

民義剛起時的所有的情有可原,都在涼羌鐵騎的引入之下,成了叛國鐵證。

三個民義團首領,從公心變成了私欲,不知辜負了多少翹首以盼的百姓,更辜負了武大帥以身涉險的用心。

淩湙斂目望向手邊的刀架,此等三人的作為,倒是幫他省了事,不用糾結招撫安民的分寸了。

“酉一,喚掣電進來。”

很快,一身形矮小的漢子便走了進來,布衣粗衫,非常泯然於眾,淩湙上下打量了一番,道,“番雲走前當與你交待過了。”

掣電膝跪於地,垂頭道,“是。”

淩湙直接吩咐,“帶人進南川府,在江州兵進入之前,將段氏族人全部遷出。”

切斷段高彥傾向江州勢力的可能。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