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118章

關燈
第118章

一時間, 各界喧嘩, 都在討論此文的可能性。過了幾天, 《太平廷報》也轉載了這篇文章,上面還加上了仁宗的批註!仁宗之所以如此支持這篇文章, 是因為王弗提前上書, 洋洋灑灑寫了幾萬字,而鄭為到東京後, 配合著針灸和飲食調理,稍微用了些麻沸散, 仁宗的疼痛有了很大的緩解, 精神好了很多。鄭為帶去的各種藥物,都由內府的人一一測驗過了, 藥效非常好,仁宗對此十分高興,重重賞賜了鄭為, 對王弗也更多了幾分信任。

王弗想要開啟航海時代, 還是需要仁宗的大力支持,她的人已經在各地搜尋過棉花的種子, 棉花大約在南北朝時期傳入中國,但只是少數, 而且大多數人都把它當做觀賞植物, 王弗所獲不多,還是需要到印度和阿拉伯去找可以大批量種植的種子,再一個就是土豆、紅薯、玉米和橡膠, 這幾樣東西是她急需的。

越來越惡劣的自然天氣讓王弗意識到,她正處在歷史上第三個小冰河時期,唐末五代以來,除了戰爭,還有氣候變化的影響,都使中原地區人口銳減,百姓進一步南遷。氣溫降低的影響是非常致命的,前三次小冰河期,中國人口銳減幾乎超過五分之四,第四次小冰河期在明末,雖然有美洲傳來的抗旱高產作物,人口銳減也超過一半。很多專家都認為,明朝滅亡,與小冰河期有很大的關系。

還有,必須註意的是,兇悍的游牧民族,會因為氣候的劇變,缺少糧食和衣物,而加劇對中原的劫掠。這一點,從梁文修年底隨軍出發,前往定州駐守,也可以看得出來。

司馬光、歐陽修等人為了表示支持,都各自發表了評論性文章,雖然歐陽修更多從文學角度來解讀這篇文章,但他的解讀,也讓更多人了解到了作者的真實想法。

就連沈括,也攛掇著他老爹沈周開始著手編制新書,總結他們多年來在各地做官的經驗教訓,將各地的風物、人情等一一編入著作中,受到了很多人的歡迎。

王弗無暇顧及京中的震蕩,與喬生商量著,新出了一本游記,名字叫做《海國游記》,將真真假假的各色海外國家情況編進書中,極力誇大海外的富饒和神奇,因為來自現代,對世界上的情況有很多了解,她這就不僅僅是幻想,而是帶著真實色彩的宏大世界觀。王弗小時候最喜歡的科幻家是凡爾納,他的《海底兩萬裏》,王弗看了無數遍,此時也致敬了偶像,不僅杜撰了海面上的各國家,還把海底的世界,用華麗絢爛的辭藻描繪出來,看過的人都嘖嘖稱奇,無一不感到十分向往。

《海國游記》於至和二年三月發行,配套的新戲也在同一天上演,新奇的世界觀和故事,讓東京的少年郎們都開始蠢蠢欲動,都跑去問自家見多識廣的長輩,詢問海外的情況。沒想到回家一看,老爹正偷偷摸摸地翻看著《海國游記》,沈浸其中,外界的聲響,半點都幹擾不了他們。

蜀地在至和元年冬天的雪災中,傷亡不少人,死亡的陰影一直籠罩在所有人心頭,好在新任知府張方平是個能臣,尤其在救災上十分積極,開常平倉放糧救災,上書求援,又聯系了不少蜀地富商,在各地設粥棚,救援了不少受災百姓。

“沿途顛簸,就不要再看書了,傷眼睛。”王弗一只手放在蘇軾面前的書本上,另一只手撫上他的眉心,似乎試圖把他眉間的愁緒抹平。

蘇軾把她拉到自己懷裏抱著,情緒有些低落:“今次隨娘子出來救災,才發現為夫所學,根本就是紙上談兵,派不上什麽用處。”

“救災只是最基本也最簡單的事,你將來要做的是一方父母官,需要考慮的遠比這個多,讓你來現場救災,完全是大材小用了。”

“最基本的工作也是很難做的,這一趟,我在曹家兄弟身上學到了許多,

沒想到幾年不見,他們已經成長為獨當一面的大掌櫃了。”曹家兄弟就是當年和李書文一起被王弗收留下來的曹華、曹亞,這對兄弟是王家私學的第一批畢業生,曹華學了經濟科,曹亞則是農科的優秀學生,如今正在王家的各處相關產業歷練,又因為他們是王家收留的孤兒,受到了王方的高度重視,也在不遺餘力地培養他們。曹華已經是梓州趙家書籍鋪的大掌櫃,曹亞則在新作物的篩選培植上,成為了團隊的核心,此次救災,是為了幫他大哥,再加上收集一些其他地區的作物信息。

至和元年年底,因為雪災,蘇軾和王弗一直在外奔波,幾乎把蜀地跑遍了,但他們的收獲也很大,在青神書信指導救災是一回事,到現場親眼去看又是另一回事。

“老師,我方才聽人說,這附近的一個山谷裏有不易倒伏的野稻谷,臨近百姓收集過它的種子,我想去看看,就是不知道有沒有吃完……”車窗外一個學生畢恭畢敬地同王弗說著話。

“讓邢小奇陪你去,路上小心,多拿點糧食去換。”王弗應了一聲,又喊了一個學生陪著他,兩人便一起騎著馬去了。

等她回過頭來看的時候,蘇軾已經窩在她懷裏睡著了,馬車裏空間不大,坐了他們兩個人顯得格外擁擠,而此時,王弗卻覺得蘇軾變得十分瘦小、脆弱。

王弗輕輕拍著蘇軾的背,像哄小孩子一樣,蘇軾的呼吸漸漸平穩,陷入了深度睡眠。

好在他們的努力並沒有白費,救援的物資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利用,他們走過的幾個地方,死傷率得到了極大的降低,百姓們一看到掛著八角風鈴的奇怪馬車駛來,就知道是來救災的王家人。

普通老百姓並不知道王家人到底是什麽來歷,只知道他們家是開書籍鋪的,書籍在這個時代還是智慧和高雅的象征,有的窮苦人家一輩子都不見得能夠擁有一本真正的書。不過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王家的救災隊物資齊全,人員齊備,紀律嚴明,分配公平,所到之處,皆如同春風化雨,讓人有一種無來由的安全感。

馬車在巷子裏停下,蘇軾已經醒了,先一步跳下馬車,伸出手來接王弗,王弗就幹脆不用馬紮,直接撲到他懷裏。蘇軾忽然笑了,指尖在她額頭一彈,數落她:“又淘氣!”

王弗還沒來得及反擊,就聽見身後傳來一聲:“子瞻回來了!”

程氏迎出門來,看見兩人靠在一起打鬧,笑著招呼他們:“十娘也回來了,快進來休息一下。”

去年冬天,蘇軾正式加冠,沒有任何意外的,蘇洵把這個早已準備好了的字給了他,而蘇轍,因為從小什麽都是和他哥一起,也就順便改了字——子由。蘇洵曾作《名二子說》解釋過兩個兒子的名字,“軾”為車扶手的橫木,是一種外飾,蘇洵擔心蘇軾不會隱藏自己的鋒芒,而招致禍端;“轍”是車輪碾出的痕跡,不是車的一部分,車毀人亡時不會受到責怪,處於禍福之間,意思是蘇轍性格穩重,讓他很放心。而“子瞻”和“子由”這兩個字,也是對應他們名字的,也有相應出處,“登軾而望之”則為“子瞻”,“天下之車,莫不由轍”,於是為“子由”。

不得不說,這兩人的名字與他們的性格、人生經歷高度一致,蘇洵對兩個孩子的了解可謂是十分驚人的。

蘇軾和王弗趕回來,是為了六月蘇轍的婚事。過兩天就是他十七歲的生日,而他的未婚妻,是史氏六娘,閨名不知,聽說才十五歲。

“阿娘辛苦了!”王弗立刻拋了蘇軾的手,上前去扶程氏,兩人說說笑笑地進了門。蘇軾讓人把馬車上的東西卸下來,也跟著進去了。

回到眉山熟悉的家裏,他的腳步不由得加快了幾分,等他走到書房,卻看見蘇轍坐在院子裏發呆。

“子由,你怎麽坐在這?”

蘇轍的頭微微一動,卻沒有轉過來,仍然對著池塘,蘇軾覺得好笑,這個弟弟一向比他老成持重,有時候,他都不會覺得蘇轍是他弟弟,反而像個大哥一般。這時候見他耍小脾氣不應人,真覺得不可思議。

“咕咚”一聲,一顆石子掉進了池塘,驚得紅鯉魚們四散奔逃。

“怎麽如今都要成婚了,還跟我耍小脾氣?”蘇軾坐到他身邊,往日兄弟倆常常坐在此處讀書,多時未歸,竟然發現小小的石板坐不下兩個高大的男人了。

“我只是在想事情。”

“你想的什麽事我還不清楚嗎?不是怪我出門救災不帶你一起,就是為婚事而煩惱。”蘇軾用手肘頂了他腰窩一下,“過去點。”

“不是。”

“你跟我嘴硬有什麽用?我可是天底下最了解你的人。”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