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65章

關燈
第65章

“你說, 外地也有類似於《和樂小報》的東西出現了”王浮指尖敲打著桌面, 董阿大以為她不悅, 腰背彎得更低了。

“主要是在開封府和鳳翔府, 尤其東京城內,已經出現了好幾家做小報的, 內容與咱們家前幾期差不多, 主要是鄉野軼事和志怪小說……”

王浮心中了然, 這個“差不多”是什麽意思,她這是遇上古代版的“抄襲”了。她有心把《和樂小報》推廣到東京去,但運輸成本和時間價值損耗又是一個問題,

目前《和樂小報》還只是在四川本地傳播。因為人手不夠,資金短缺, 她很難安排人去外地開辦印刷廠, 進行報紙直銷。

王浮揉著眉心,煩惱不已,恰好音娘端著水果進來,問王浮“娘子,莊子上的林地已經休整好了,大娘子問你想種什麽樹。”

冬天因為大棚蔬菜的事, 莊子上砍了許多樹,官府勒令王家把樹補種上,音娘問的正是這個。王浮眼睛一亮, 拍案而起,突然想到了辦法。

既然文化事業搞得不順暢,

不如先放一放,專心搞農業,她現在需要大量的資金,才能將《和樂小報》發展到就算有人抄襲也無所謂的地步,一口吃不成胖子,還是慢慢來吧。

王浮是個行動派,立馬就去和趙氏說想去莊子上看看,趙氏只當她是想親自處理種樹的事,就讓她去了。王家的莊子在益州府城五十裏開外,當時是因為錢不夠,才買的這麽遠。王浮讓董阿大套了馬車,帶著音娘,雄赳赳氣昂昂地出發了。

王家的莊子總共有十戶佃農,大約五六十口人,青壯年丁口十五人,剩下的都是老弱婦幼。他們基本上都姓孫,世代居住在益州城外,靠租種他人的土地維生,當被告知他們租種的土地已經轉賣給王家時,他們沒有過多的情緒,只是擔心新主人會加重租錢。

先前王浮在青神和眉山的的時候都去過鄉下,她見識過農民群眾的生活後,才知道後世某些人說的宋人生活幸福都是片面之詞,這個“幸福”,恐怕只在市民和上層階級,大多數的農民,還生活中水深火熱之中。一個是災荒,一個賦稅和勞役,還有一個就是土地兼並,這裏可沒有畝產千斤的超級水稻,也沒有農業補貼,鄉下很多百姓都是面黃肌瘦、衣衫襤褸的,他們既無法打破愈發固化的階級,也無法改善自己的生活,只能不停生孩子,期盼多一些勞動力,多種一點地,才能多吃一口飽飯。

這個莊子共有一百畝地,其中上等水田十畝,中等水田三十畝,下等水田三十畝,沙地荒地十畝,山地二十畝,就十戶佃農來看,還算是人多地少的。當時王方一來府城,就讓人把沙地荒地圈起來打算蓋豬舍,下等水田原來種了幾畝茶樹,今年開春就讓人擴大了範圍,打算用全部的下等水田種茶,畢竟茶樹全身都是寶,茶葉可以飲用,茶籽可以榨油,甚至茶籽渣還可以混在豬飼料裏餵豬。

山地上今年種的是胡麻,也就是芝麻,因為王家有自己的榨油技術,而芝麻油是王浮最喜歡的植物油。雖然說起來有二十畝,但實際上的種植面積不足十畝,大多數是山林。

上等水田種的都是水稻,中等水田改造成了桑基魚塘、蔗基魚塘和果基魚塘,這都是在青神實驗過半年出了好收成的法子,所以王方一來,就派人著手改造了。

當時董阿大在莊子上“折騰”的時候,那些佃戶都很不願意配合,本來地就少,這樣一來他們種水稻的田地就更少了,連留著自己吃的都不夠,還要交租子,這可叫他們怎麽活

但冬天王浮讓他們在空置下來的田地上種的大棚蔬菜,讓他們賺了個盆滿缽滿,去年過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肥年,也漸漸退去了對主家的懷疑。



月底,天氣還有點冷,不過沿路的水田都已經灌了水,有三三兩兩的農人趕著水牛在田裏耕作,田間覓食的白鷺絲毫不怕人,邁著優雅的步伐走來走去。董阿大趕著馬車,一路朝著遠處的矮山丘奔去,王家的莊子就在那小山腳下。

靠近莊子,漸漸有人認出了董阿大,追在車子後面跟他打招呼,董阿大豪爽一笑“都家去等著吧,咱們家十娘子來了,總要見你們的!”

莊上的人接觸得最多的就是音娘夫妻,音娘常常在他們面前提起王浮,大家都知道主家有一個極為聰慧的小娘子,莊子上的事務甚至都是這個小娘子在管,於是都收了幹活的東西,跟著馬車往回走。王浮趴在車窗邊,後面有個曬得黝黑的健壯青年,肩膀上坐著一個小孩子,見她看過來,都咧開嘴笑了,那個孩子把手上拿著的一把香椿芽丟到了馬車上,男人嗔怒地訓斥了他。

山腳下有幾間屋子,是這裏最好的房屋,專為主人家來巡視時居住,王浮就在這裏接見了莊子上的佃農們。

小小的屋子裏塞滿了人,彌漫著奇怪的味道,王浮卻毫不在意,農人們擠擠攘攘,想看看王浮的樣子,尤其是那些小孩子,似乎都很羨慕白皙可愛的王浮,盯著她的裙子不挪眼。

“這是孫前山,這是孫細河,這是孫大水,這是……”董阿大一一介紹著佃農中的戶主,那些人就聽著他的話依次上前拱手行禮,王浮認過了人,喝了一口莊子上的粗茶,清了清嗓子,便道“今日來也沒什麽大事,只是看看莊上的情況,大家不必拘束,只把我當做尋常晚輩,嘮嘮家常吧。”說著就從荷包裏掏出一把麥芽糖,招呼那些躲在人群中的小孩過去。

小孩子們雖饞,卻也知道先看父母的臉色,見父母沒有不同意,一兩個膽子大的孩子就先走了出去,到王浮手心拿糖吃。大家見王浮一直態度和藹,沒有半絲不悅,這才真信了她,放松了下來,於是所有的孩子都跑過來拿糖吃,先前那個扔了香椿芽給王浮的孩子最後才擠過來,王浮把荷包連同最後的糖全都給了他,還拍了拍他的肩膀,笑著說“多謝你的香椿芽。”

那孩子受寵若驚,像小兔子一般蹦了出去,躲到了他爹爹的身後。

“十娘子,去年董管事已經同我們說過了,今年要種的東西我們也準備好了,這兩天就要開工,您還有什麽別的指示嗎”

“明日你們派個人帶我去田裏看看,今日就先這樣吧,你們回去吃飯休息吧。”

“娘子,去我家吃飯吧!”有個膽大的大嬸越過一眾男人站出來,邀請王浮去她家吃飯,“這裏什麽菜都沒有,冷鍋冷竈的,我們家大棚裏的菜還沒吃完,娘子去我們家吃吧!”

音娘悄悄對王浮說“這是孫前山的娘子,他們家是佃農裏生活條件最好的一戶,上等的水田一半都佃給他們家了。”

王浮看著大嬸期待的目光,點了點頭“那就叨擾嬸娘了!”

大嬸就領著王浮和音娘夫妻去他們家,一路上還和王浮攀談。王浮因此得知她姓方,人稱“方三娘”,有兩個兒子,家裏有兩個老人,丈夫還有一個弟弟未娶妻所以沒有分家。其實相較於別的地方一大家子不分家的傳統,王家這個莊子已經算是小門小戶的典範了,他們這些姓孫的佃農都是有血緣關系的,是未出五服的親戚,只因為家裏太窮,所以分開來過,各自養活各自的兒女父母,免得出現家產糾紛。

到了孫家,眼前出現一個三進的農家小院,門口種著一棵棗樹,綠茵茵的冒著嫩葉芽兒,給這個黃泥磚建造的小院增添了一絲生機。方三娘把他們帶進屋子裏,請王浮坐下喝茶,自己就去廚房忙活了。王浮看著幾乎算是“家徒四壁”的孫家,對音娘說的“他們家是這裏條件最好的人家”有了更深刻的認知。

王浮正和音娘說著話,外頭走進來一個扛著鋤頭的年輕人,大概一米八左右,在這個時代已經非常罕見了,只是有點黑瘦。見到衣著服飾完全與村中人格格不入的王浮三人,他楞了楞,把鋤頭掛到門後的橫杠上,拍了拍身上的塵土,一言不發地往廚房去了。

董阿大對王浮說“這是孫前山的弟弟孫小樹,他是個啞巴,娘子勿怪他失禮。”

王浮點點頭,側身問音娘“不到莊上來,我還不知他們過的是這樣的日子,難道這方圓百裏的人家都是這樣過活的嗎”王浮之前只是有所耳聞,可現在看到的比她想象的還要差很多,原來她曾經去過的蘇軾老家還算好的。

“去年蔬菜大棚豐收,他們家這才還清了欠債,如今日子也算是有個奔頭了,娘子,世上的人都是這樣過活的,沒有一個人活著是容易的。”

是啊,又有誰是容易的呢只不過他們尤其艱難罷了。

王浮心中一片酸澀。

稍後為你更新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