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案
關燈
小
中
大
並案
是啊,明懷太子有遺腹子嗎?長樂也在想這個問題。宇文暉臨死前言之鑿鑿,聲稱明懷太子有遺腹子在世,言罷宇文汲眼眸中的一絲慌亂,被長樂敏銳地捕捉到。
可她不會因此就相信哥哥真的有孩子在世,不為別的,只為哥哥是個坐懷不亂的人。以他皇太子之尊,想納多少美妾不可?可這麽多年來,他只有一妻一妾,甚至為東宮添個寶林的念頭都沒有。
皇嫂柳氏、表姐謝氏沒有懷孕,那麽,哥哥,就斷不會有遺腹子。
沒有遺腹子,何談什麽王孫覆歸?
讖緯之學,她不相信。怪事不會無端發生,思及宇文暉臨死前報覆般地揚言“大白天下”,她更願意相信,童謠的始作俑者,就是宇文暉。
然而,她不相信,不代表別人不會相信,比如上京城的百姓。
對明懷太子留有遺孤,他們信誓旦旦。有說親眼見過的,有說晚上夢過的,甚至皇陵旁的守陵戶,都在說這兩日明懷太子墓附近有井水外溢之情況,種種怪相,可不在佐證拔高童謠的可信度嗎。
不僅在民間,宮中之人也有漸次相信的。比如,傅太後。長孫的自刎,讓她痛徹心扉,兒子的突然昏迷,讓她驚慌不安,這莫名廣為流傳的童謠,又讓她芒刺在背。
她不能與人言說的,兒子重病臥床的事實,讓她更是驚懼萬分,杯弓蛇影。
據說在童謠傳歌的第三日,她從睡夢中驚醒,忽然看見床榻旁站了一個人,定睛一看,竟然是孝溫皇後,雙眼流著血淚,反覆質問她為什麽這般做。她大驚失色,呼奴點亮了整個宮室的蠟燭,卻什麽也沒有了。
可傅太後再也不能平靜下去,她連夜急召自己的弟弟承恩侯傅憲入宮,第二天,天色破曉時。翰林客棧被圍得水洩不通。
一共帶走了三十五名各地赴京趕考的書生。
傅太後的理由很簡單,這歌謠,非讀書之人,難以編造,承朝律法嚴明,各地的鄉民,不準隨意遷徙流動。上京近來,惟一飽讀詩書的“流民”,只有這群赴京趕考的書生了。確切說,是落榜書生。高中進士早就被吏部派人接走,入住官舍,等待朝廷的誥封,留在這兒的,只有失意而滿腹牢騷的窮酸儒生。
寧可錯殺,不可錯放。
因為傅憲兼任大理寺卿,近水樓臺先得月,自然就近將他們押往了大理寺大牢。
滿嘴之乎者也,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哪裏扛得過監牢的武夫,也不管是不是屈打成招,三下兩下威逼恐嚇之下,有人跳出來說,是因為當今聖上包庇新昌公主,對歸雲扶案不上心,實在是氣憤不過,才出了詆毀皇室承繼的歌謠。
大理寺正在嚴查歸雲扶案和狐妖案,現在又來了個童謠事件,不可謂不頭痛。
當然,頭痛手忙腳亂的是司直、錄事乃至獄丞這般的小官,貴為大理寺卿的傅侯,滿心滿腦想的都是要為太後娘娘排憂解難。
既然童謠案和歸雲扶案息息相關,傅侯大筆一揮——周之語,命你一並查之。還輕描淡寫地框定了結案日期,三天,本侯,只給你們三天的時間,三天後,是要拿著案陳向太後娘娘覆命的。
那個跳出來認罪的落第書生,據說叫歸年安,和歸雲扶的老家眉山,只有半裏之隔,作為同鄉,他自然有為這位名滿天下的直官報仇的充分理由。
傅憲揮完大筆,把歸年安往周之語手上一推,就喝茶遛鳥,悠閑得和平日一般,擎等著帶功勞簿去匯報成績了。
惹得周之語的手下憤憤不平,大理寺卿讓一眾人等累得如狗一般,自己撂挑子不管,坐享其成,欺人太甚。
周之語卻不動如山,按部就班地審案查案,即便額外“加活”,也全盤收下,沒有半分怨言。
這一審,還真審出了問題,據前方緝隊傳回的消息,歸雲扶在槐陽縣的宅邸裏,成摞成摞的歸氏日記裏,少了長歷十八年的內容。
作為歸雲扶的同鄉後生,歸年安常年向歸雲扶投送書信,他是歸雲扶的崇拜者,收到的回件,都被他妥帖保存在老家的書齋之中。
周之語看著快馬加鞭傳回來的書信,不禁感慨天意如此。
通過長歷十八年的書信,周之語輕易還原了那些“無故消失”的日記裏,被遮掩掉的內容。
長歷十八年,是歸雲扶赴槐陽縣任職的第一年。槐陽縣民風剽悍,當地常有山匪出沒,所以,歸雲扶上任這一年,忙的主要是一件事——剿匪。
剿著剿著,歸雲扶發現不對勁了,這山匪怎麽還越剿越多了。
從初時的一萬人,到後來的一萬三千人,除掉戰鬥損員,足足增加了有五千人之眾。
槐陽縣三面環山,重要要道皆有官府派重兵把守,在此情況下還能增員,只有一個解釋——當地百姓,紛紛扔下鋤頭,上山落草為寇。
這又是為什麽呢?在給歸年安的信中,歸雲扶直白地表達了自己的困惑。
同時,既落草為寇,武器是保命關鍵,這些源源不斷的武器,是從哪裏來的呢?
只有一個解釋,官逼民反,山有鐵礦。
或者,這山中的鐵礦,才是百姓不堪重負,走上山匪之路的直接根源。
這又牽扯到一個問題,大承朝堅決杜絕私營鐵礦,在當地縣志上,也並無記載有鐵礦。
歸雲扶深感不安。直覺告訴他,這背後,有大案。
個中細節,歸雲扶沒有給歸年安透露太多。詳細情況,他應該都記錄在了自己的日記中。
日記遺失了,可天無絕人之路,偏偏碰到了周之語。周之語是庫吏出身,在來大理寺之前,他一直主管的是太液池上的青冊庫。整個承朝立國百年來的絕密戶籍檔案,他倒背如流。
他另辟蹊徑,從人口遷徙流動上探尋原因。
從而得出了一個驚人的結論——槐陽縣中鄉民,十之七八來自開國初年的太原縣和綏安城,冥冥之中,似乎和那位城陽昭公主,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收到陳報的長樂,心裏已然一片了然,看來,周之語和賀明章可以並案查之了,崔氏下毒案和歸雲扶命案,本質上應該是一個案子。
“如晦哥哥,這是回京路上,你告誡我,崔氏案要暫時按兵不動的原因嗎?”
城陽昭公主墓的發現,他們只擇取了部分告知朝廷,最關鍵的崔氏謀害宇文氏之關竅,並未言及。
殷恪笑了,他的小公主,是越來越聰明了。
“崔氏故技重施,必然有所圖謀,既然將眼光瞄向了明懷太子,圖謀絕對不小,單憑崔氏之力,恐怕尚且不夠,朝中定還有支持崔氏的力量,為了怕打草驚蛇,才有了十幾日的拖延,反之,有這半月的籌謀,如今臣可以放心告訴殿下,時機已然成熟。”
“誰是謀害歸雲扶之人,誰就是崔氏的同黨,對不對?”
“正是。”
“周之語查得出來嗎?”
“查不出來。”殷恪坦白道。
“那?”長樂納悶。
“周之語擅長檔案,不擅刑科。但是,如今兩案並查,不還有一人可以幫助殿下嗎?”
“誰?”
“賀明章。”
長樂脫口而出,“賀明章也不擅刑科阿。”講完方覺這話太顯熟稔,有些失言。
殷恪面無異色,只淡淡道:“他自沙場而回,懂得怎麽殺人就行。”
時隔半年,長樂終於再一次見到了賀明章。
他消瘦了些,也憔悴了些,清貴公子,扯入了紅塵,終究有些許疲憊。
“臣,賀明章,請長樂長公主安。”
殷恪冷淡提醒:“賀侍郎,你該稱殿下為鎮國長公主。”
賀明章目中凝冰,瞧著殷恪,似有不悅,但還是依言改了稱呼。
“臣,賀明章,請鎮國長樂長公主安。”
“賀侍郎,請起。今日召你來,還是為了崔氏下毒案。可有什麽新進展。”長樂和聲道。
提到這個,賀明章就面露難色,崔鳳池是難啃的骨頭,況且如今身受毒物的影響,身心俱疲,只求速死,從他的嘴裏,再難撬出半個字。
他拱手道:“臣中途接手,不明之處尚多,懇請殿下再寬限個諸日。還有……”他看了眼侍立在旁的殷恪,一如看一個奸邪的佞臣。“事關機要,涉及繁多,臣希望能單獨向殿下陳詞。”
殷恪忽然輕笑出聲,似乎十分不屑。
長樂自然不能答應,“無妨的,無妨的,殷……緹營衛不是外人。但說無妨。”
她本想說“殷恪不是外人”,但不知怎地,話到嘴邊,還是轉了個彎。
她察覺到空氣略冷了些許,擡眼望去,卻又一切如常。
賀明章不願也無法,只好揀關鍵之處匯報道:“崔氏謀害明懷太子一案,怕是沒有面上的那般簡單,臣以為,朝中應還有同黨。”
長樂和殷恪等的就是這句話。
此時,人生如戲,全靠演技。長樂做出驚詫狀。“同黨?可有線索?”
賀明章搖頭,道只是推測。
“我這兒卻有一條線索。”長樂好心道:“根據線報,歸雲扶案同崔氏毒案,應有瓜葛,賀侍郎,可有心情走一趟槐陽縣,助周少卿一臂之力,或許,崔氏毒案,亦能迎刃而解。”
賀明章是端方君子,從不遮掩。他不忙說好與不好,上來的第一句話,卻是“臣鬥膽一問,此線報來源於何,殿下可辨明真偽了?一家之言,怕難以全信。”
“是周少卿的原話,所以,賀侍郎,可願走這一趟?”
其實這並不是周之語的原話,他接觸信息有限,只知道鐵礦和城陽昭公主攀上了點關系,哪裏知道城陽昭公主百年前舊事裏牽扯的覆雜朝堂勢力。
這句話,純粹是她用來“安”賀明章之心的。
果然,賀明章聞言明顯松懈了下來,他端正一拜,不再推辭,洪聲道:“臣謹遵殿下令。”
離開護國寺時,他的馬車和緹營衛衛隊狹路相逢。
賀明章撩開車簾一看,殷恪微微點頭,甚至臉上帶著微笑。
日光透過厚密密的樹林,斑駁地映在他的臉上,卻絲毫不掩其光華。賀明章不得不承認,殷恪生了一副招姑娘家喜歡的好皮囊。
然而好皮囊下說出的話,就不那麽招人待見了。“山路蜿蜒,侍郎初來乍到,怕不小心跌下去,耽誤案情,是以,殷某特來護送一程。”
賀明章按捺著不滿,同他周旋,“哪裏哪裏,殷將軍是天子近衛,臣下哪裏敢勞動,況且這青天白日的,山路一覽無餘,臣下雖是第一次來,大抵還是可以走得順暢的。”
殷恪等的就是他這句話。他眼皮都不擡一下,漫不經心撫手道:“賀侍郎知道緹營衛是天子近衛呀,知道,咱們說話就便利了。殿下作為鎮國公主,如今是履職監國,暫行天子之責,所以,還請賀侍郎,牢記臣子的本分,待殿下以尊重。”
話說得賀明章如墜雲霧,他什麽時候不尊重長樂了。他冷下了臉,寒聲道:“這是何意?”
殷恪依舊是笑的,驅馬上前,用只有二人能聽見的音量,淡淡卻飽含威脅之意道:“意思就是,天子如何接見臣工,殿下便如何接見臣工,以賀侍郎如今的品級,尚不到可以單獨請見鎮國公主的程度,請守好臣子的界線。另,請不要試圖挑撥殿下和緹營衛親密無間的關系,這會讓人懷疑賀侍郎的忠心。”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是啊,明懷太子有遺腹子嗎?長樂也在想這個問題。宇文暉臨死前言之鑿鑿,聲稱明懷太子有遺腹子在世,言罷宇文汲眼眸中的一絲慌亂,被長樂敏銳地捕捉到。
可她不會因此就相信哥哥真的有孩子在世,不為別的,只為哥哥是個坐懷不亂的人。以他皇太子之尊,想納多少美妾不可?可這麽多年來,他只有一妻一妾,甚至為東宮添個寶林的念頭都沒有。
皇嫂柳氏、表姐謝氏沒有懷孕,那麽,哥哥,就斷不會有遺腹子。
沒有遺腹子,何談什麽王孫覆歸?
讖緯之學,她不相信。怪事不會無端發生,思及宇文暉臨死前報覆般地揚言“大白天下”,她更願意相信,童謠的始作俑者,就是宇文暉。
然而,她不相信,不代表別人不會相信,比如上京城的百姓。
對明懷太子留有遺孤,他們信誓旦旦。有說親眼見過的,有說晚上夢過的,甚至皇陵旁的守陵戶,都在說這兩日明懷太子墓附近有井水外溢之情況,種種怪相,可不在佐證拔高童謠的可信度嗎。
不僅在民間,宮中之人也有漸次相信的。比如,傅太後。長孫的自刎,讓她痛徹心扉,兒子的突然昏迷,讓她驚慌不安,這莫名廣為流傳的童謠,又讓她芒刺在背。
她不能與人言說的,兒子重病臥床的事實,讓她更是驚懼萬分,杯弓蛇影。
據說在童謠傳歌的第三日,她從睡夢中驚醒,忽然看見床榻旁站了一個人,定睛一看,竟然是孝溫皇後,雙眼流著血淚,反覆質問她為什麽這般做。她大驚失色,呼奴點亮了整個宮室的蠟燭,卻什麽也沒有了。
可傅太後再也不能平靜下去,她連夜急召自己的弟弟承恩侯傅憲入宮,第二天,天色破曉時。翰林客棧被圍得水洩不通。
一共帶走了三十五名各地赴京趕考的書生。
傅太後的理由很簡單,這歌謠,非讀書之人,難以編造,承朝律法嚴明,各地的鄉民,不準隨意遷徙流動。上京近來,惟一飽讀詩書的“流民”,只有這群赴京趕考的書生了。確切說,是落榜書生。高中進士早就被吏部派人接走,入住官舍,等待朝廷的誥封,留在這兒的,只有失意而滿腹牢騷的窮酸儒生。
寧可錯殺,不可錯放。
因為傅憲兼任大理寺卿,近水樓臺先得月,自然就近將他們押往了大理寺大牢。
滿嘴之乎者也,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哪裏扛得過監牢的武夫,也不管是不是屈打成招,三下兩下威逼恐嚇之下,有人跳出來說,是因為當今聖上包庇新昌公主,對歸雲扶案不上心,實在是氣憤不過,才出了詆毀皇室承繼的歌謠。
大理寺正在嚴查歸雲扶案和狐妖案,現在又來了個童謠事件,不可謂不頭痛。
當然,頭痛手忙腳亂的是司直、錄事乃至獄丞這般的小官,貴為大理寺卿的傅侯,滿心滿腦想的都是要為太後娘娘排憂解難。
既然童謠案和歸雲扶案息息相關,傅侯大筆一揮——周之語,命你一並查之。還輕描淡寫地框定了結案日期,三天,本侯,只給你們三天的時間,三天後,是要拿著案陳向太後娘娘覆命的。
那個跳出來認罪的落第書生,據說叫歸年安,和歸雲扶的老家眉山,只有半裏之隔,作為同鄉,他自然有為這位名滿天下的直官報仇的充分理由。
傅憲揮完大筆,把歸年安往周之語手上一推,就喝茶遛鳥,悠閑得和平日一般,擎等著帶功勞簿去匯報成績了。
惹得周之語的手下憤憤不平,大理寺卿讓一眾人等累得如狗一般,自己撂挑子不管,坐享其成,欺人太甚。
周之語卻不動如山,按部就班地審案查案,即便額外“加活”,也全盤收下,沒有半分怨言。
這一審,還真審出了問題,據前方緝隊傳回的消息,歸雲扶在槐陽縣的宅邸裏,成摞成摞的歸氏日記裏,少了長歷十八年的內容。
作為歸雲扶的同鄉後生,歸年安常年向歸雲扶投送書信,他是歸雲扶的崇拜者,收到的回件,都被他妥帖保存在老家的書齋之中。
周之語看著快馬加鞭傳回來的書信,不禁感慨天意如此。
通過長歷十八年的書信,周之語輕易還原了那些“無故消失”的日記裏,被遮掩掉的內容。
長歷十八年,是歸雲扶赴槐陽縣任職的第一年。槐陽縣民風剽悍,當地常有山匪出沒,所以,歸雲扶上任這一年,忙的主要是一件事——剿匪。
剿著剿著,歸雲扶發現不對勁了,這山匪怎麽還越剿越多了。
從初時的一萬人,到後來的一萬三千人,除掉戰鬥損員,足足增加了有五千人之眾。
槐陽縣三面環山,重要要道皆有官府派重兵把守,在此情況下還能增員,只有一個解釋——當地百姓,紛紛扔下鋤頭,上山落草為寇。
這又是為什麽呢?在給歸年安的信中,歸雲扶直白地表達了自己的困惑。
同時,既落草為寇,武器是保命關鍵,這些源源不斷的武器,是從哪裏來的呢?
只有一個解釋,官逼民反,山有鐵礦。
或者,這山中的鐵礦,才是百姓不堪重負,走上山匪之路的直接根源。
這又牽扯到一個問題,大承朝堅決杜絕私營鐵礦,在當地縣志上,也並無記載有鐵礦。
歸雲扶深感不安。直覺告訴他,這背後,有大案。
個中細節,歸雲扶沒有給歸年安透露太多。詳細情況,他應該都記錄在了自己的日記中。
日記遺失了,可天無絕人之路,偏偏碰到了周之語。周之語是庫吏出身,在來大理寺之前,他一直主管的是太液池上的青冊庫。整個承朝立國百年來的絕密戶籍檔案,他倒背如流。
他另辟蹊徑,從人口遷徙流動上探尋原因。
從而得出了一個驚人的結論——槐陽縣中鄉民,十之七八來自開國初年的太原縣和綏安城,冥冥之中,似乎和那位城陽昭公主,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收到陳報的長樂,心裏已然一片了然,看來,周之語和賀明章可以並案查之了,崔氏下毒案和歸雲扶命案,本質上應該是一個案子。
“如晦哥哥,這是回京路上,你告誡我,崔氏案要暫時按兵不動的原因嗎?”
城陽昭公主墓的發現,他們只擇取了部分告知朝廷,最關鍵的崔氏謀害宇文氏之關竅,並未言及。
殷恪笑了,他的小公主,是越來越聰明了。
“崔氏故技重施,必然有所圖謀,既然將眼光瞄向了明懷太子,圖謀絕對不小,單憑崔氏之力,恐怕尚且不夠,朝中定還有支持崔氏的力量,為了怕打草驚蛇,才有了十幾日的拖延,反之,有這半月的籌謀,如今臣可以放心告訴殿下,時機已然成熟。”
“誰是謀害歸雲扶之人,誰就是崔氏的同黨,對不對?”
“正是。”
“周之語查得出來嗎?”
“查不出來。”殷恪坦白道。
“那?”長樂納悶。
“周之語擅長檔案,不擅刑科。但是,如今兩案並查,不還有一人可以幫助殿下嗎?”
“誰?”
“賀明章。”
長樂脫口而出,“賀明章也不擅刑科阿。”講完方覺這話太顯熟稔,有些失言。
殷恪面無異色,只淡淡道:“他自沙場而回,懂得怎麽殺人就行。”
時隔半年,長樂終於再一次見到了賀明章。
他消瘦了些,也憔悴了些,清貴公子,扯入了紅塵,終究有些許疲憊。
“臣,賀明章,請長樂長公主安。”
殷恪冷淡提醒:“賀侍郎,你該稱殿下為鎮國長公主。”
賀明章目中凝冰,瞧著殷恪,似有不悅,但還是依言改了稱呼。
“臣,賀明章,請鎮國長樂長公主安。”
“賀侍郎,請起。今日召你來,還是為了崔氏下毒案。可有什麽新進展。”長樂和聲道。
提到這個,賀明章就面露難色,崔鳳池是難啃的骨頭,況且如今身受毒物的影響,身心俱疲,只求速死,從他的嘴裏,再難撬出半個字。
他拱手道:“臣中途接手,不明之處尚多,懇請殿下再寬限個諸日。還有……”他看了眼侍立在旁的殷恪,一如看一個奸邪的佞臣。“事關機要,涉及繁多,臣希望能單獨向殿下陳詞。”
殷恪忽然輕笑出聲,似乎十分不屑。
長樂自然不能答應,“無妨的,無妨的,殷……緹營衛不是外人。但說無妨。”
她本想說“殷恪不是外人”,但不知怎地,話到嘴邊,還是轉了個彎。
她察覺到空氣略冷了些許,擡眼望去,卻又一切如常。
賀明章不願也無法,只好揀關鍵之處匯報道:“崔氏謀害明懷太子一案,怕是沒有面上的那般簡單,臣以為,朝中應還有同黨。”
長樂和殷恪等的就是這句話。
此時,人生如戲,全靠演技。長樂做出驚詫狀。“同黨?可有線索?”
賀明章搖頭,道只是推測。
“我這兒卻有一條線索。”長樂好心道:“根據線報,歸雲扶案同崔氏毒案,應有瓜葛,賀侍郎,可有心情走一趟槐陽縣,助周少卿一臂之力,或許,崔氏毒案,亦能迎刃而解。”
賀明章是端方君子,從不遮掩。他不忙說好與不好,上來的第一句話,卻是“臣鬥膽一問,此線報來源於何,殿下可辨明真偽了?一家之言,怕難以全信。”
“是周少卿的原話,所以,賀侍郎,可願走這一趟?”
其實這並不是周之語的原話,他接觸信息有限,只知道鐵礦和城陽昭公主攀上了點關系,哪裏知道城陽昭公主百年前舊事裏牽扯的覆雜朝堂勢力。
這句話,純粹是她用來“安”賀明章之心的。
果然,賀明章聞言明顯松懈了下來,他端正一拜,不再推辭,洪聲道:“臣謹遵殿下令。”
離開護國寺時,他的馬車和緹營衛衛隊狹路相逢。
賀明章撩開車簾一看,殷恪微微點頭,甚至臉上帶著微笑。
日光透過厚密密的樹林,斑駁地映在他的臉上,卻絲毫不掩其光華。賀明章不得不承認,殷恪生了一副招姑娘家喜歡的好皮囊。
然而好皮囊下說出的話,就不那麽招人待見了。“山路蜿蜒,侍郎初來乍到,怕不小心跌下去,耽誤案情,是以,殷某特來護送一程。”
賀明章按捺著不滿,同他周旋,“哪裏哪裏,殷將軍是天子近衛,臣下哪裏敢勞動,況且這青天白日的,山路一覽無餘,臣下雖是第一次來,大抵還是可以走得順暢的。”
殷恪等的就是他這句話。他眼皮都不擡一下,漫不經心撫手道:“賀侍郎知道緹營衛是天子近衛呀,知道,咱們說話就便利了。殿下作為鎮國公主,如今是履職監國,暫行天子之責,所以,還請賀侍郎,牢記臣子的本分,待殿下以尊重。”
話說得賀明章如墜雲霧,他什麽時候不尊重長樂了。他冷下了臉,寒聲道:“這是何意?”
殷恪依舊是笑的,驅馬上前,用只有二人能聽見的音量,淡淡卻飽含威脅之意道:“意思就是,天子如何接見臣工,殿下便如何接見臣工,以賀侍郎如今的品級,尚不到可以單獨請見鎮國公主的程度,請守好臣子的界線。另,請不要試圖挑撥殿下和緹營衛親密無間的關系,這會讓人懷疑賀侍郎的忠心。”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