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引
關燈
小
中
大
藥引
護國寺建在上京郊外的鳳棲原上,不同上京地皮寸土寸金,護國寺依山傍水,四面敞亮,較於鬧市之中的大慈恩寺,倒是更為軒亮開闊。
長樂到時,宇文汲已經到了。隨行的,是兩位皇子,還有那位,被廢掉的皇長子,庶人宇文暉。
宇文汲皺著眉道:“你怎麽來了?”
“暉,近日在護國寺後的聽松書齋,潛心苦讀,專心治學,才堪堪明白了些‘陋室不陋’之理,‘一簞食一瓢飲’是讀書人應有之風骨,更是咱們宇文氏應有的格調。是自多了一重反省:暉這些年來,身處優渥之地,卻浪費光陰,胡作非為,實在有負父親撫養之恩,深悔之時,又惦念父親母親身體,偶聞父親大人來此禮佛,實在難抑人子之情,故來拜見,打擾之處,還望父親責罰。”
長樂挑眉,在無人處輕問殷恪“是誰說要往護國寺來的,偏生這般巧。”
“太後娘娘說護國寺西臨明渠,東臨黃渠,活水潺潺,又與龍首原宇文氏諸帝陵一南一北遙遙相望,好山好水之地,祈福最誠心,特薦了皇帝來此處。”
這就難怪了,祖母疼長孫,遞個消息給長孫前來賣乖,以望起覆,再順理成章了。
宇文暉清瘦了不少,一番話說得有理有據,從容不迫,少了做皇子時的不可一世,多了讀書之人的書卷文氣。
護國寺並不是皇家的禦用寺廟,未曾禁止普通之人涉足,更何況他不是一般的庶人,他的身上流著宇文氏的血。
茹素齋戒祈福的日子,宇文汲不想多生事端,睜只眼閉只眼,“罷了,你既來了寺院,就要守寺院的規矩,不能亂闖亂逛,驚擾了神靈。”
“是。”宇文暉抱手稱諾。爾後,擡首環顧了一圈,略有些不安道:“母親大人休憩在何處?暉想去請個安。”
“你祖母風濕覆發,行動不便,你母親留在宮中侍疾,未曾出來。”
長樂輕問殷恪,“所以,這是喊我來的原因?”
“恩,妾室無權參與祭祀祈福,陛下的意思是,皇後需行的祈福典儀,就勞煩長公主代勞了。”
宇文汲預備在護國寺待上兩天一夜,今日不過是些祈福式前的準備工作,預備用過齋飯後,眾人便各回客齋歇息。
黃楊木圓桌之上,青花瓷盤中乘著寺中僧人細心備下的齋飯,長樂和宇文汲是平輩,坐在最上首的兩個位置,跟來的二皇子、三皇子,恭恭敬敬坐在下首。宇文暉呢,已然是庶人,沒有上桌的資格。他吃什麽,喝什麽,不在皇家操心的範疇。
宮中雖講究“食不言,寢不語。”但因是在宮外,宇文汲松泛了不少,他夾著銀筷,主動給二皇子,三皇子搛了素雞,道:“咱們一家人難得聚在一處吃飯,又是在宮外,不必拘束了自個兒。”兩位皇子受寵若驚,連連謝恩。
爾後,他側首看了一眼默默吃飯的長樂,心覺面上厚此薄彼,親疏有別終歸難看,裝腔作勢地也給長樂搛了一塊素雞,作慈愛兄長模樣,“妹妹也嘗嘗,這些日子,盡替為兄奔波了,兄長在這兒謝過了。明日祈福,亦還要勞煩妹妹多費些神啊。”
長樂起身謝恩,淡淡道:“哪裏的話,皇兄客氣了。”
一位瘦削的中年僧人,躬身垂首捧上碗菘菜羹,一旁侍膳的明益諂媚道:“陛下,此乃護國寺最有名的齋食,名喚青玉宴,綿香清淡,稠而不膩,您嘗嘗。”
長樂和兩位皇子面前也各由宮人奉上了一碗,長樂捏著銀質湯匙,緩緩攪動菜羹,細細嗅之,青色植蔬的清香迎面撲來,促人味蕾動。
食物一掃趕路帶來的疲乏,她輕嘗了一口,很香甜。
她忽然開口道:“皇兄,我這次來,新昌托我和您說一件事情,不知現在可方便?”
新昌?宇文汲略有些驚訝地看著長樂,要知道,長樂和新昌是有“奪夫之恨”的,不是十萬火急的事情,料想新昌不會托長樂轉答。
他望了望下首精心扒飯的兩位皇子,淡聲道:“你們下去吃罷,朕同你們長樂姑姑有話要說。”他指了指一幹隨侍的宮人,一並道:“還有你們。”
二皇子、三皇子哪裏敢說半個“不”字,恭恭敬敬起身告辭,離開的時候,甚至貼心地把門掩上。
一盞茶後,飯後踱步消食的宇文暉,在後院的轉角處偶遇了督送餐具清洗的太監總管明益。
“喲,是大殿下啊,您晚膳食了嗎?”明益是人精,並不改口,一甩拂塵,趨步上前,依舊親親熱熱地稱宇文暉一句“大殿下”。
宇文暉微微笑,沒有糾正明益的“口誤”,垂眸掃了一眼一旁搬運殘羹剩菜的宮人,關切道:“這等小活,怎能勞煩明總管親自督送。”
明益笑呵呵地擺擺手,“大殿下說笑了,咱家是宇文氏的奴仆,幹活哪能挑肥揀瘦。這些人啊,笨手笨腳的,多是第一次隨陛下出行,護國寺不比禁中,環境差多啦,咱家不放心,還是多看看吧。”
言罷,四下看了看,旋即側身附耳,賣了宇文暉一個順水人情,“陛下同長樂長公主議事後,面色顯是不豫,鐵青著回寢房的,大殿下無事的話,還是別往聖駕處去啊。”
宇文暉心領神會,拱手抱拳,“多謝大總管提點。”
是夜,幾匹疾馳而來的飛馬,擾碎了山寺的寧靜。
籬角推窗細看了回,爾後,回身為燈下讀書的長樂挑了挑燈芯,輕聲道:“像是太醫署的醫正來問診。奴婢瞧著,行色匆匆直往陛下的行在去了。怕有急事,殿下可要去瞧瞧?”
長樂新翻一頁《戰國策》,閑閑道:“不去,你忘記了,宮中日落門闔,戌時後,非詔不得靠近聖駕所在,違者當斬,我膽子小,沒活膩歪。”
“可是殿下是長公主,沒人會真計較殿下的,您不去,陛下會不會覺得您不關心兄長的康健?”
“想計較的時候,就會計較的。”瞧著懵懂的小丫頭,長樂淡笑,追加了一句。“放心吧,真需要我去,會遣人通傳的。”
半個時辰之後,果然來人。隔窗聽見熟悉的腳步,熟悉的聲音,“殿下,臣是緹營衛殷恪,陛下請您現下到行在來一趟。”
大殿之內,宇文汲坐於上首,面色沈郁,周身遍布寒氣。
下首,瑟瑟發抖的跪著一個人。
“發生什麽事了?”來的路上,長樂問殷恪。
“前皇長子宇文暉,倒行逆施,欲謀害皇父,被陛下當場捉拿。”殷恪冷靜說道,字字皆讓聞者心驚肉跳。
殿中,宇文汲長久地凝視著自己的皇長子,久久不語。
終是抖成篩糠的宇文暉難抵君父的審視,鼓足勇氣,結結巴巴為自己辯解,“父親明鑒,暉,真的只是在為父親祈福。”
一個茶盞擦著宇文暉額角而過,摜於地上,粉身碎骨,“哼,祈福?朕沒有這樣一個妄圖謀害親父的好兒子。”
長樂甫一進殿,聽到便是這一句。
她欲俯身請安,上首斜倚在扶手的宇文汲不耐煩地一揚手,“不用行禮了,既然人已到齊,阿殷,開始審吧。”
殷恪領命,延請長樂坐下後,背手向前踱了兩步,徐徐有致向宇文暉問道:“戌時二刻,請問郎君身在何方?”
“在自己的房間溫書。”
“那戌時四刻又身在何方?”
宇文暉有些遲疑,但還是老老實實答道:“在寶殿內祈福。”
“為什麽?”
“為國泰民安祈福。”
“哦?今日智渡大師明明說過,今日只是籌備,明日才是祈福的吉時,你貿然先動,於期有異,難道是想破壞祈福?”殷恪輕飄飄的一句話落下,卻有雷霆之力。
宇文暉立時周身不寒而栗,下意識矢口否認,“不不不,是我沒說清楚,我如今已不是皇子,哪有什麽顏面為天下祈福,我……我……我是身為人子,為父親母親祈福。”
宇文暉心中有一份篤定——祈福之時,他只是跪在蒲團之上,默默祝禱,並未燒紙抄經,遺下文字印記,誰又能知道他在祈求什麽呢?
殷恪伸出左手,似在等待。殿內遠遠站著的緹騎會意,一路小跑,將一份淄色的絲綢包裹交到了殷恪手中。
殷恪不緊不慢地拆開包裹,一本藍底白框黑字的線裝書赫然出現。
他拿起書,在宇文暉面前晃了晃,“派人從你房間書案上拿來的,今夜,看的是這一本嗎?”
宇文暉擡頭——正是他書案上那本《詩經》。
他大腦中迅速謀算了下,四書五經是儒生科考必讀書目,他讀《詩經》並無妨礙。
是以,大大方方承認,“對,是在讀《詩經》。”
“看著鎮紙所壓的頁面,郎君是已然讀到了‘鄭風’篇嗎?”
“正是。”
“嗯,”殷恪點頭,隨即順著文字,讀了出來。
“叔於田,巷無居人。豈無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叔於狩,巷無飲酒。豈無飲酒?不如叔也。洵美且好。叔適野,巷無服馬。豈無服馬?不如叔也。洵美且武。”
金石之聲,勝過弘文館最優秀的講筵官。
但這不是重點,殷恪輕擰眉,緩踱步,嘆聲道:“可是,郎君,很奇怪呢,為何這一篇,你這尚未讀完,便匆匆熄燈,出門祈福呢?好似晚了一時半會,便誤了大事一般。”
長樂循聲望去,果然,《叔於田》後兩句,印在了尚未翻至的下一頁。
宇文暉哪裏會認,辯解道:“我這兒沒想那麽多,想到什麽便去做什麽了。”
殷恪卻搖頭。轉而向宇文汲求證,“臣記得陛下提起過,在學業上,中宮管束大殿下極嚴,‘篇未盡,不能離桌;章未完,不可休憩’,經年累月而下,大殿下養成了未學完篇章,不離書案的佳習,是也不是?”
“正是。”宇文汲若有所思道。
宇文暉自幼讀書不佳,然而養成了半途不釋卷的習慣,頗有無心插柳的意味。
宇文暉辯解道:“想是我記混了,近日白天皆在看《中庸》,《詩經》是晚間用來調劑心境吟誦的,怕是下人在收拾的時候,誤放在了桌案之上。隨意翻到了《叔於田》這一頁也未可知。”
“哦?”殷恪緊追不舍,繼續問道“可是從書中的新舊折痕看,郎君確然是兩天內,一頁一頁翻到了這一頁呢。”
“這是什麽意思?”
殷恪指了指書的扉頁,那一方紅色的章印——隨柳堂刊,其下有一行鉛色的蠅頭小楷——第四版印。
“隨柳堂刊第四版印,三天前,剛剛於上京刊刻發行。是以,臣就有些好奇,郎君的奴仆,如何能隨手一翻,就翻出半本的折痕,這從書的側面,是一覽無遺的。”
宇文暉啞口無言。
殷恪並未就此罷休,他補充道:“所以,郎君定然是這兩天,手不釋卷地翻弄此新印刻本,今日晚間,《叔於田》讀至一半之時,忽然放下書卷,考慮到一時半會回不來,你甚至吹熄了蠟燭。燭臺之上,遠遠未燃盡的兩指寬的蠟燭,可證明此點。”
殷恪說話,鮮有疾風驟雨的時候,但不疾不徐的話語下,壓迫感和威懾力,卻步步緊逼,無處遁逃。
事實面前,宇文暉辯無可辯。他只能灰敗著臉,承認:“是,戌時三刻,我聽聞行在那邊有些動靜,又看見太醫署的醫師、醫正、醫工都匆匆而來,心裏擔憂是父親出了什麽狀況,欲上前看看,又被侍衛攔了回來,無奈之下,只能選擇去往寶殿,為父親祈福。”
殷恪再次確認,“所以,不是日常為雙親祈福,而是擔心陛下這邊突然身體有恙,而選擇祈福?”
“是。”
“那麽,這碗藥是怎麽解釋?”
一旁的矮幾上,放著一碗黑色的湯藥,現在已然放涼,卻兀地飄散著些許惡臭。
正是今晚審問的導火索和關鍵物證。
宇文暉懵懵然看著殷恪,狀似無辜:“殷將軍是何意?暉不太明白。這碗藥,暉從未見過,是太醫奉至禦前的嗎。”
殷恪卻擡眸,一個眼風掃來,一個緹騎上前豁然擼起宇文暉的袖子,手肘之下一寸之地,白色的繃帶下,盡是殷紅的血跡。
“郎君既有勇氣有孝心,以人肉為藥引,以血為藥材,耗盡心神煨煮陛下的湯藥,現下何必謙虛呢。”
堂下的幾位太醫面面相覷,有苦難言。
聞帝有疾,連夜被金吾衛揪來問診,陛下卻不讓他們看診,只交出去了一劑方子,讓後廚熬煮。
湯藥端來後,陛下忽然毫無預兆勃然大怒,過了許久,他們才知道,湯藥被人動了手腳。那熱騰騰端上來的,濃稠湯水裏,赫然加了人肉和人血作為引子。
這是哪裏來的道理?
同樣也是宇文汲想要問宇文暉的。“你為什麽向藥裏加這些東西?”
想做無名孝子,反被老父親大白天下。宇文暉滿腹委屈地解釋:“暉恐父親身體有恙,不能親自去榻前侍奉,心急如焚,太醫署諸位太醫的到來,更是讓暉六神無主,正在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暉偶然隔墻聽聞太醫說,彼時情況緊急,需要宇文氏一味血肉作引,方才有效,暉想著,在這古廟之中,不能讓姑姑和兩位弟弟冒險,是以,暉是最合適的人選,所以,不管有沒有用,暉都願意冒險,父親是暉的天,暉願意以命相救。”
一席話,說得明益都頗有些動容,眼眶泛紅。
然而,動容的人群中,不包括宇文汲。
他陰惻惻道:“你是不是覺得很是冤屈?你為朕祈福,為朕割肉,朕非但不感動,還半夜將你拘來審問?”
唬得宇文暉連忙頓首磕頭,“暉不敢。”
“怎麽不敢,你敢先給朕下毒,再演一出苦肉計為朕解毒,天下,還有什麽事,是你不敢做的?”
哐當,宇文暉跌坐在地,睜大眼睛,望著上首的父親,戰戰兢兢道:“父親,你說什麽?”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護國寺建在上京郊外的鳳棲原上,不同上京地皮寸土寸金,護國寺依山傍水,四面敞亮,較於鬧市之中的大慈恩寺,倒是更為軒亮開闊。
長樂到時,宇文汲已經到了。隨行的,是兩位皇子,還有那位,被廢掉的皇長子,庶人宇文暉。
宇文汲皺著眉道:“你怎麽來了?”
“暉,近日在護國寺後的聽松書齋,潛心苦讀,專心治學,才堪堪明白了些‘陋室不陋’之理,‘一簞食一瓢飲’是讀書人應有之風骨,更是咱們宇文氏應有的格調。是自多了一重反省:暉這些年來,身處優渥之地,卻浪費光陰,胡作非為,實在有負父親撫養之恩,深悔之時,又惦念父親母親身體,偶聞父親大人來此禮佛,實在難抑人子之情,故來拜見,打擾之處,還望父親責罰。”
長樂挑眉,在無人處輕問殷恪“是誰說要往護國寺來的,偏生這般巧。”
“太後娘娘說護國寺西臨明渠,東臨黃渠,活水潺潺,又與龍首原宇文氏諸帝陵一南一北遙遙相望,好山好水之地,祈福最誠心,特薦了皇帝來此處。”
這就難怪了,祖母疼長孫,遞個消息給長孫前來賣乖,以望起覆,再順理成章了。
宇文暉清瘦了不少,一番話說得有理有據,從容不迫,少了做皇子時的不可一世,多了讀書之人的書卷文氣。
護國寺並不是皇家的禦用寺廟,未曾禁止普通之人涉足,更何況他不是一般的庶人,他的身上流著宇文氏的血。
茹素齋戒祈福的日子,宇文汲不想多生事端,睜只眼閉只眼,“罷了,你既來了寺院,就要守寺院的規矩,不能亂闖亂逛,驚擾了神靈。”
“是。”宇文暉抱手稱諾。爾後,擡首環顧了一圈,略有些不安道:“母親大人休憩在何處?暉想去請個安。”
“你祖母風濕覆發,行動不便,你母親留在宮中侍疾,未曾出來。”
長樂輕問殷恪,“所以,這是喊我來的原因?”
“恩,妾室無權參與祭祀祈福,陛下的意思是,皇後需行的祈福典儀,就勞煩長公主代勞了。”
宇文汲預備在護國寺待上兩天一夜,今日不過是些祈福式前的準備工作,預備用過齋飯後,眾人便各回客齋歇息。
黃楊木圓桌之上,青花瓷盤中乘著寺中僧人細心備下的齋飯,長樂和宇文汲是平輩,坐在最上首的兩個位置,跟來的二皇子、三皇子,恭恭敬敬坐在下首。宇文暉呢,已然是庶人,沒有上桌的資格。他吃什麽,喝什麽,不在皇家操心的範疇。
宮中雖講究“食不言,寢不語。”但因是在宮外,宇文汲松泛了不少,他夾著銀筷,主動給二皇子,三皇子搛了素雞,道:“咱們一家人難得聚在一處吃飯,又是在宮外,不必拘束了自個兒。”兩位皇子受寵若驚,連連謝恩。
爾後,他側首看了一眼默默吃飯的長樂,心覺面上厚此薄彼,親疏有別終歸難看,裝腔作勢地也給長樂搛了一塊素雞,作慈愛兄長模樣,“妹妹也嘗嘗,這些日子,盡替為兄奔波了,兄長在這兒謝過了。明日祈福,亦還要勞煩妹妹多費些神啊。”
長樂起身謝恩,淡淡道:“哪裏的話,皇兄客氣了。”
一位瘦削的中年僧人,躬身垂首捧上碗菘菜羹,一旁侍膳的明益諂媚道:“陛下,此乃護國寺最有名的齋食,名喚青玉宴,綿香清淡,稠而不膩,您嘗嘗。”
長樂和兩位皇子面前也各由宮人奉上了一碗,長樂捏著銀質湯匙,緩緩攪動菜羹,細細嗅之,青色植蔬的清香迎面撲來,促人味蕾動。
食物一掃趕路帶來的疲乏,她輕嘗了一口,很香甜。
她忽然開口道:“皇兄,我這次來,新昌托我和您說一件事情,不知現在可方便?”
新昌?宇文汲略有些驚訝地看著長樂,要知道,長樂和新昌是有“奪夫之恨”的,不是十萬火急的事情,料想新昌不會托長樂轉答。
他望了望下首精心扒飯的兩位皇子,淡聲道:“你們下去吃罷,朕同你們長樂姑姑有話要說。”他指了指一幹隨侍的宮人,一並道:“還有你們。”
二皇子、三皇子哪裏敢說半個“不”字,恭恭敬敬起身告辭,離開的時候,甚至貼心地把門掩上。
一盞茶後,飯後踱步消食的宇文暉,在後院的轉角處偶遇了督送餐具清洗的太監總管明益。
“喲,是大殿下啊,您晚膳食了嗎?”明益是人精,並不改口,一甩拂塵,趨步上前,依舊親親熱熱地稱宇文暉一句“大殿下”。
宇文暉微微笑,沒有糾正明益的“口誤”,垂眸掃了一眼一旁搬運殘羹剩菜的宮人,關切道:“這等小活,怎能勞煩明總管親自督送。”
明益笑呵呵地擺擺手,“大殿下說笑了,咱家是宇文氏的奴仆,幹活哪能挑肥揀瘦。這些人啊,笨手笨腳的,多是第一次隨陛下出行,護國寺不比禁中,環境差多啦,咱家不放心,還是多看看吧。”
言罷,四下看了看,旋即側身附耳,賣了宇文暉一個順水人情,“陛下同長樂長公主議事後,面色顯是不豫,鐵青著回寢房的,大殿下無事的話,還是別往聖駕處去啊。”
宇文暉心領神會,拱手抱拳,“多謝大總管提點。”
是夜,幾匹疾馳而來的飛馬,擾碎了山寺的寧靜。
籬角推窗細看了回,爾後,回身為燈下讀書的長樂挑了挑燈芯,輕聲道:“像是太醫署的醫正來問診。奴婢瞧著,行色匆匆直往陛下的行在去了。怕有急事,殿下可要去瞧瞧?”
長樂新翻一頁《戰國策》,閑閑道:“不去,你忘記了,宮中日落門闔,戌時後,非詔不得靠近聖駕所在,違者當斬,我膽子小,沒活膩歪。”
“可是殿下是長公主,沒人會真計較殿下的,您不去,陛下會不會覺得您不關心兄長的康健?”
“想計較的時候,就會計較的。”瞧著懵懂的小丫頭,長樂淡笑,追加了一句。“放心吧,真需要我去,會遣人通傳的。”
半個時辰之後,果然來人。隔窗聽見熟悉的腳步,熟悉的聲音,“殿下,臣是緹營衛殷恪,陛下請您現下到行在來一趟。”
大殿之內,宇文汲坐於上首,面色沈郁,周身遍布寒氣。
下首,瑟瑟發抖的跪著一個人。
“發生什麽事了?”來的路上,長樂問殷恪。
“前皇長子宇文暉,倒行逆施,欲謀害皇父,被陛下當場捉拿。”殷恪冷靜說道,字字皆讓聞者心驚肉跳。
殿中,宇文汲長久地凝視著自己的皇長子,久久不語。
終是抖成篩糠的宇文暉難抵君父的審視,鼓足勇氣,結結巴巴為自己辯解,“父親明鑒,暉,真的只是在為父親祈福。”
一個茶盞擦著宇文暉額角而過,摜於地上,粉身碎骨,“哼,祈福?朕沒有這樣一個妄圖謀害親父的好兒子。”
長樂甫一進殿,聽到便是這一句。
她欲俯身請安,上首斜倚在扶手的宇文汲不耐煩地一揚手,“不用行禮了,既然人已到齊,阿殷,開始審吧。”
殷恪領命,延請長樂坐下後,背手向前踱了兩步,徐徐有致向宇文暉問道:“戌時二刻,請問郎君身在何方?”
“在自己的房間溫書。”
“那戌時四刻又身在何方?”
宇文暉有些遲疑,但還是老老實實答道:“在寶殿內祈福。”
“為什麽?”
“為國泰民安祈福。”
“哦?今日智渡大師明明說過,今日只是籌備,明日才是祈福的吉時,你貿然先動,於期有異,難道是想破壞祈福?”殷恪輕飄飄的一句話落下,卻有雷霆之力。
宇文暉立時周身不寒而栗,下意識矢口否認,“不不不,是我沒說清楚,我如今已不是皇子,哪有什麽顏面為天下祈福,我……我……我是身為人子,為父親母親祈福。”
宇文暉心中有一份篤定——祈福之時,他只是跪在蒲團之上,默默祝禱,並未燒紙抄經,遺下文字印記,誰又能知道他在祈求什麽呢?
殷恪伸出左手,似在等待。殿內遠遠站著的緹騎會意,一路小跑,將一份淄色的絲綢包裹交到了殷恪手中。
殷恪不緊不慢地拆開包裹,一本藍底白框黑字的線裝書赫然出現。
他拿起書,在宇文暉面前晃了晃,“派人從你房間書案上拿來的,今夜,看的是這一本嗎?”
宇文暉擡頭——正是他書案上那本《詩經》。
他大腦中迅速謀算了下,四書五經是儒生科考必讀書目,他讀《詩經》並無妨礙。
是以,大大方方承認,“對,是在讀《詩經》。”
“看著鎮紙所壓的頁面,郎君是已然讀到了‘鄭風’篇嗎?”
“正是。”
“嗯,”殷恪點頭,隨即順著文字,讀了出來。
“叔於田,巷無居人。豈無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叔於狩,巷無飲酒。豈無飲酒?不如叔也。洵美且好。叔適野,巷無服馬。豈無服馬?不如叔也。洵美且武。”
金石之聲,勝過弘文館最優秀的講筵官。
但這不是重點,殷恪輕擰眉,緩踱步,嘆聲道:“可是,郎君,很奇怪呢,為何這一篇,你這尚未讀完,便匆匆熄燈,出門祈福呢?好似晚了一時半會,便誤了大事一般。”
長樂循聲望去,果然,《叔於田》後兩句,印在了尚未翻至的下一頁。
宇文暉哪裏會認,辯解道:“我這兒沒想那麽多,想到什麽便去做什麽了。”
殷恪卻搖頭。轉而向宇文汲求證,“臣記得陛下提起過,在學業上,中宮管束大殿下極嚴,‘篇未盡,不能離桌;章未完,不可休憩’,經年累月而下,大殿下養成了未學完篇章,不離書案的佳習,是也不是?”
“正是。”宇文汲若有所思道。
宇文暉自幼讀書不佳,然而養成了半途不釋卷的習慣,頗有無心插柳的意味。
宇文暉辯解道:“想是我記混了,近日白天皆在看《中庸》,《詩經》是晚間用來調劑心境吟誦的,怕是下人在收拾的時候,誤放在了桌案之上。隨意翻到了《叔於田》這一頁也未可知。”
“哦?”殷恪緊追不舍,繼續問道“可是從書中的新舊折痕看,郎君確然是兩天內,一頁一頁翻到了這一頁呢。”
“這是什麽意思?”
殷恪指了指書的扉頁,那一方紅色的章印——隨柳堂刊,其下有一行鉛色的蠅頭小楷——第四版印。
“隨柳堂刊第四版印,三天前,剛剛於上京刊刻發行。是以,臣就有些好奇,郎君的奴仆,如何能隨手一翻,就翻出半本的折痕,這從書的側面,是一覽無遺的。”
宇文暉啞口無言。
殷恪並未就此罷休,他補充道:“所以,郎君定然是這兩天,手不釋卷地翻弄此新印刻本,今日晚間,《叔於田》讀至一半之時,忽然放下書卷,考慮到一時半會回不來,你甚至吹熄了蠟燭。燭臺之上,遠遠未燃盡的兩指寬的蠟燭,可證明此點。”
殷恪說話,鮮有疾風驟雨的時候,但不疾不徐的話語下,壓迫感和威懾力,卻步步緊逼,無處遁逃。
事實面前,宇文暉辯無可辯。他只能灰敗著臉,承認:“是,戌時三刻,我聽聞行在那邊有些動靜,又看見太醫署的醫師、醫正、醫工都匆匆而來,心裏擔憂是父親出了什麽狀況,欲上前看看,又被侍衛攔了回來,無奈之下,只能選擇去往寶殿,為父親祈福。”
殷恪再次確認,“所以,不是日常為雙親祈福,而是擔心陛下這邊突然身體有恙,而選擇祈福?”
“是。”
“那麽,這碗藥是怎麽解釋?”
一旁的矮幾上,放著一碗黑色的湯藥,現在已然放涼,卻兀地飄散著些許惡臭。
正是今晚審問的導火索和關鍵物證。
宇文暉懵懵然看著殷恪,狀似無辜:“殷將軍是何意?暉不太明白。這碗藥,暉從未見過,是太醫奉至禦前的嗎。”
殷恪卻擡眸,一個眼風掃來,一個緹騎上前豁然擼起宇文暉的袖子,手肘之下一寸之地,白色的繃帶下,盡是殷紅的血跡。
“郎君既有勇氣有孝心,以人肉為藥引,以血為藥材,耗盡心神煨煮陛下的湯藥,現下何必謙虛呢。”
堂下的幾位太醫面面相覷,有苦難言。
聞帝有疾,連夜被金吾衛揪來問診,陛下卻不讓他們看診,只交出去了一劑方子,讓後廚熬煮。
湯藥端來後,陛下忽然毫無預兆勃然大怒,過了許久,他們才知道,湯藥被人動了手腳。那熱騰騰端上來的,濃稠湯水裏,赫然加了人肉和人血作為引子。
這是哪裏來的道理?
同樣也是宇文汲想要問宇文暉的。“你為什麽向藥裏加這些東西?”
想做無名孝子,反被老父親大白天下。宇文暉滿腹委屈地解釋:“暉恐父親身體有恙,不能親自去榻前侍奉,心急如焚,太醫署諸位太醫的到來,更是讓暉六神無主,正在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暉偶然隔墻聽聞太醫說,彼時情況緊急,需要宇文氏一味血肉作引,方才有效,暉想著,在這古廟之中,不能讓姑姑和兩位弟弟冒險,是以,暉是最合適的人選,所以,不管有沒有用,暉都願意冒險,父親是暉的天,暉願意以命相救。”
一席話,說得明益都頗有些動容,眼眶泛紅。
然而,動容的人群中,不包括宇文汲。
他陰惻惻道:“你是不是覺得很是冤屈?你為朕祈福,為朕割肉,朕非但不感動,還半夜將你拘來審問?”
唬得宇文暉連忙頓首磕頭,“暉不敢。”
“怎麽不敢,你敢先給朕下毒,再演一出苦肉計為朕解毒,天下,還有什麽事,是你不敢做的?”
哐當,宇文暉跌坐在地,睜大眼睛,望著上首的父親,戰戰兢兢道:“父親,你說什麽?”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