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第五種羞恥(19)
關燈
小
中
大
第147章 第五種羞恥(19)
就和所有以寫作為生的同行一樣,伊芙琳對出行這事兒保持著可有可無的態度。
那並不是說作家不需要出門。誠然他們筆下的世界通常遠比現實世界來得更為廣闊瑰麗,他們內心的世界則比他們筆下的世界更為龐大無序,可現實世界的不可替代性依然無需多做解釋。
正如通篇都在變著法子講述“多看、多寫、多生活”這一真理的的寫作指導書所說的那樣,寫故事的重點從不是想象力。
伊芙琳,當代最偉大的童話作家之一(她自己並不認可這一頭銜,但假如要將之授予別人,她也確實覺得他們全都不配),總是被讀者、業界和評論家稱讚說“具有超凡脫俗的想象”。
然而,故事中並沒有“想象”這回事。
任何故事最終都只能書寫現實。史詩大作?你能在歷史書裏找到幾乎一模一樣的發展。魔法傳奇?不如現在打開當前最頂級的科學雜志,看看他們對未來技術的嚴謹構想。科幻巨獻?或許你找的是中世紀的煉金術師手記。
伊芙琳很少費心去思考自己要寫的是什麽故事。她會打開電腦,調出空白文檔,然後回憶近期給她留下過印象的某個人或者某件事。
當然,故事總得有情節,情節必須遵循邏輯,因此伊芙琳簡單粗暴地給了她筆下的每一個角色同樣的任務:想辦法活下去。
或者想辦法去死。其實大部分時候她都在讓角色想辦法去死。那不是因為她內心陰暗殘忍什麽的,單純是因為……假如你想寫一個故事,你肯定想些一個好的故事,對不對?
假如你想寫一個好的故事,你就得考慮讀者。考慮他們的理解能力,他們的性格愛好,他們的喜怒哀樂。你得知道讀者會被什麽東西調動情緒,會因為什麽內容產生共鳴。
一個好故事需要找到人性的共同點。那是一項龐大、覆雜、精密的工作,然而又完全能用微小、簡單、模糊的東西表達。所謂文字的魅力就在這裏了。
在伊芙琳剛開始寫作的時候——那時候,她其實還不太清楚自己是在寫一個什麽樣的故事。她的想法太多,實在拿不定主意。她想了可能有幾百個開頭,給每個開頭寫上幾百上千字,思路枯竭就擱筆,然後重新起頭。她寫下了想到的所有開頭,挑了半天,挑不出最喜歡的;於是她轉而省略了過程,思考起結局。
她沒有真的“思考”。故事的結尾自然而然地從她的腦海中流瀉出來,因為,你看,故事的結局意味著故事的結束,而結束是什麽呢?是死亡。
就這麽定了。
伊芙琳對自己的理論十分滿意。而且她越是寫就越覺得順手,越寫越感到這一套理論完美無缺。當角色義無反顧地追尋著死亡的時候,她什麽都不需要解釋。
為什麽ta要犯這種錯?為什麽ta執意不聽勸告?為什麽ta不逃跑?為什麽ta選擇直面危險?為什麽ta拒絕撒謊?為什麽、為什麽、為什麽,所有為什麽都只有一個答案,那就是ta在朝自己的結局大步奔跑。
伊芙琳寫的第一故事是關於一個壞掉的玩偶。
它其實沒有壞掉。它只是舊了,醜了,被隨意地遺棄在商場的角落。夜幕降臨,整個商場都活了過來,玩偶拖著自己裸露出棉花的殘肢,艱難地跋涉過整個商場。
它穿過了兇惡的寵物區,被貓狗爭奪撕咬,皮套被鉤扯出無數線頭;它爬上巍峨的滑梯群山,在猛然下墜時將耳朵和一條手臂丟失在氣球海裏;它掙紮著翻越積木丘陵,棉花內芯因此而結團,變得坑坑窪窪;他緩慢地前行,最終撞在了關閉的玻璃門上。
門內微弱的光照亮了玩偶,它的面部光禿禿的:在眼睛的位置上,只有兩個圓圓的凹陷,上面還殘留著線頭。這只從一開始就瞎掉的玩偶停在了一家玩偶醫院的門口。
那也是伊芙琳的出道作。很受歡迎,一出版就紅得發紫。所有讀過故事的孩子,甚至讀過故事的成年人,都想要這麽一個破破爛爛的醜玩偶。
他們也真的買到了。
後來這個故事被解讀出很多種含義。人們說它生性驕傲,人們說它是個英雄,人們說它其實知道自己已經無法被修補好了,但還是決定踏上旅途。人們說它有無限的勇氣去面對痛苦的現實,結局一定是它被過來上班的玩偶醫生補好,被交到了會愛護它的小朋友手中,人們說……
還記得嗎?這是一只瞎掉的玩偶。
它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麽。它翻山越嶺、長途跋涉,是因為它在走向自己的結局。它停在玩偶醫院門口是因為伊芙琳是這麽安排的,是因為故事裏的死亡總得有點戲劇性,總得和前面的長篇大論互相匹配。
這個故事的結尾伊芙琳根本就沒上心,畢竟是第一個故事,她覺得可以允許存在一點瑕疵。沒想到的是,所有人都認為結局是點睛之筆。
她重讀了故事,還是讀不出其他人讀到的東西。
那之後伊芙琳又創作了許多作品很多角色,作品全都很火爆,角色全都被視為挑戰命運的勇士。伊芙琳想是不是因為她寫得還夠好,也許她應該把死亡的結局和角色的求死表達得更明顯一點……
於是她最受歡迎的冒險家系列誕生了。伊芙琳很認真地寫,她盡可能地將死亡的整個流程描述得嚴謹而不血腥。她認為他們的死亡非常細致,氣氛莊嚴而不失活潑,賓客悲痛而不失歡笑。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一旦將死亡寫得過於詳盡,她反而感到故事其實並未走到結局……是的,結局意味著死亡,可是,怎麽能寫透呢?
死亡是不可名狀的東西。一旦被描述出來,那就不再是死亡了。
伊芙琳在尾章裏覆活了他們。
不,那不是覆活,他們本就沒有死。花了漫長的篇幅講述冒險,費神費力地豐滿人物和情節,讓他們面對敵人並由此犧牲;大張旗鼓,聲嘶力竭,廣而告之,將死訊昭彰世界;拉出所有和亡者有過交集的配角並描摹他們的震驚、否認、接受、痛苦,最後所有人齊聚葬禮,就連生死大敵也真情實意地獻上致辭……
你知道這意味著什麽嗎?
這意味著他們本就沒有死。真正的死亡是寂靜的。可能不是寂靜,但伊芙琳目前也沒有死過,不知道該怎麽形容。她至少可以肯定這樣覆雜精巧而又無比吵鬧的東西不是死亡。
所以她不解釋為什麽角色又出現了。她從來不在故事裏做解釋。她在成為作者之前先是讀者,她知道讀者會做什麽,他們會在腦海中對故事進行再加工。好的故事可以有很多種解釋,它們經得起反覆重讀,在重讀中被不同的讀者增刪甚至重寫。最終,每個人都會擁有一個自己的版本。每個版本都是對的,每個版本都會忠於它的主人。
然而,作者總是想要被讀到自己所寫下的那個版本。不僅想被讀到,還想要被理解,而一旦確認了自己被理解,就會想要被愛。等到被愛了,欲望又會推動著去渴望被證明這份愛。作者就是這種貪得無厭的怪物。如果不是怪物,為什麽要寫故事呢?是生活不美好嗎?是現實裏不被讀到、不被理解、不被愛嗎?
伊芙琳希望有人能讀到她的版本。
“你想看看我寫的故事嗎?”
“我最近已經讀過了。”希克利告訴她,“冒險家系列很有趣。”
“你覺得哪個部分最有趣?”
“你筆下的死亡非常……貼近生活。有一種溫暖的真實感。”
“每個故事裏,他們死亡的那個段落都是我最用心描寫的。”
“……看得出來。”
“雅各。”伊芙琳說,“慢一點,慢一點。你為什麽要那麽著急?”
“我希望我們能早去早回。森林和公園是兩個概念,我對這裏的環境毫無了解,這附近的植物和動物表現得很奇怪。運氣好的話它們很可能沒毒,雖然我擔心的也不是毒性或者猛獸,我……”
“雅各。”伊芙琳大聲說。她朝前撲過去,雙腿用力地往上一蹬。
希克利敏捷地回身,微微彎腰,手臂靈巧地環繞過伊芙琳的後背,如鉗子般牢牢地卡住了伊芙琳的身體。
他力氣很大,抱得很穩,身體甚至沒有在沖擊中產生丁點晃動。伊芙琳說:“我一點也不重,對吧雅各?”
“這樣很危險的,伊芙琳。萬一我沒有接住你的話怎麽辦?在這種地方出意外的話……”希克利其實是有一點想責備的意思,可說話的語調怎麽也硬不起來。說到後面他自己都感覺到了自己的色不厲內荏,索性不說了,“嗯,你一點也不重。”
“在這種地方出意外的話真的會死掉。”伊芙琳流暢地說完了整句話。
“我其實只是想說會出意外會很難處理,還、還不至於——”希克利結巴了。
他的話卡帶似的,伊芙琳的腦袋跟著他卡頓的節奏一卡一卡地點頭。她終於沒耐心等他說完,補完了最後一個詞:“死掉。”
“我們還是不要輕易把這種東西說出口。”希克利嚴肅地說,“語言是有力量的,伊芙琳,想要避免的話,最好不要提及。”
“為什麽要避免呢?”伊芙琳說,“你真的想嗎?”
“什麽。當然了。誰不想?”希克利不禁為伊芙琳的危險想法憂愁起來。他覺得伊芙琳應當不是對此躍躍欲試,可她也確實不怎麽把危機放在心上。
眼下,一個嚴肅的問題似乎擺在了他的面前,那就是伊芙琳到底是怎麽想的。他已經知道她相當……不像個人,可程度究竟是有多深?她究竟有多異常?
那其實和他無關。可是他不能排除自己的情緒後再去思考。他甚至開始想他到底是因為對伊芙琳有好感所以突然間不再害怕所有的異常,還是一旦他不再害怕異常,就命中註定一般地對伊芙琳產生好感。
這事兒想得他頭疼。他決定將這兩者是同一回事。沒必要為已發生的事情找理由和借口。命運曾經有過無數種可能,他走在了現在的這條路上。
“我不知道有誰不想,雅各。”伊芙琳說,“但我不覺得你想。難道你不喜歡我的故事嗎?你形容死亡的時候說它讓你有‘溫暖的真實感’,所以你肯定喜歡。我就是那麽寫的,雅各,難道死亡不是一件溫暖的事情嗎?只有你感受到了我所感受到的。聽你那麽說的時候,我真的很高興!”
“但是……”
“不過我那時候還不是很確定,我想確定你究竟有沒有讀懂。”伊芙琳說,“現在,告訴我,你愛我嗎?”
希克利楞了半天,說:“你想我怎麽證明?”
“你應當閉上眼睛往前走。”
“那我就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麽了。”
“這就是愛啊。”
“那是死。”希克利說。他忽然一點也不避諱把這東西說出口了。他搖了搖頭,閉上眼睛往前走。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就和所有以寫作為生的同行一樣,伊芙琳對出行這事兒保持著可有可無的態度。
那並不是說作家不需要出門。誠然他們筆下的世界通常遠比現實世界來得更為廣闊瑰麗,他們內心的世界則比他們筆下的世界更為龐大無序,可現實世界的不可替代性依然無需多做解釋。
正如通篇都在變著法子講述“多看、多寫、多生活”這一真理的的寫作指導書所說的那樣,寫故事的重點從不是想象力。
伊芙琳,當代最偉大的童話作家之一(她自己並不認可這一頭銜,但假如要將之授予別人,她也確實覺得他們全都不配),總是被讀者、業界和評論家稱讚說“具有超凡脫俗的想象”。
然而,故事中並沒有“想象”這回事。
任何故事最終都只能書寫現實。史詩大作?你能在歷史書裏找到幾乎一模一樣的發展。魔法傳奇?不如現在打開當前最頂級的科學雜志,看看他們對未來技術的嚴謹構想。科幻巨獻?或許你找的是中世紀的煉金術師手記。
伊芙琳很少費心去思考自己要寫的是什麽故事。她會打開電腦,調出空白文檔,然後回憶近期給她留下過印象的某個人或者某件事。
當然,故事總得有情節,情節必須遵循邏輯,因此伊芙琳簡單粗暴地給了她筆下的每一個角色同樣的任務:想辦法活下去。
或者想辦法去死。其實大部分時候她都在讓角色想辦法去死。那不是因為她內心陰暗殘忍什麽的,單純是因為……假如你想寫一個故事,你肯定想些一個好的故事,對不對?
假如你想寫一個好的故事,你就得考慮讀者。考慮他們的理解能力,他們的性格愛好,他們的喜怒哀樂。你得知道讀者會被什麽東西調動情緒,會因為什麽內容產生共鳴。
一個好故事需要找到人性的共同點。那是一項龐大、覆雜、精密的工作,然而又完全能用微小、簡單、模糊的東西表達。所謂文字的魅力就在這裏了。
在伊芙琳剛開始寫作的時候——那時候,她其實還不太清楚自己是在寫一個什麽樣的故事。她的想法太多,實在拿不定主意。她想了可能有幾百個開頭,給每個開頭寫上幾百上千字,思路枯竭就擱筆,然後重新起頭。她寫下了想到的所有開頭,挑了半天,挑不出最喜歡的;於是她轉而省略了過程,思考起結局。
她沒有真的“思考”。故事的結尾自然而然地從她的腦海中流瀉出來,因為,你看,故事的結局意味著故事的結束,而結束是什麽呢?是死亡。
就這麽定了。
伊芙琳對自己的理論十分滿意。而且她越是寫就越覺得順手,越寫越感到這一套理論完美無缺。當角色義無反顧地追尋著死亡的時候,她什麽都不需要解釋。
為什麽ta要犯這種錯?為什麽ta執意不聽勸告?為什麽ta不逃跑?為什麽ta選擇直面危險?為什麽ta拒絕撒謊?為什麽、為什麽、為什麽,所有為什麽都只有一個答案,那就是ta在朝自己的結局大步奔跑。
伊芙琳寫的第一故事是關於一個壞掉的玩偶。
它其實沒有壞掉。它只是舊了,醜了,被隨意地遺棄在商場的角落。夜幕降臨,整個商場都活了過來,玩偶拖著自己裸露出棉花的殘肢,艱難地跋涉過整個商場。
它穿過了兇惡的寵物區,被貓狗爭奪撕咬,皮套被鉤扯出無數線頭;它爬上巍峨的滑梯群山,在猛然下墜時將耳朵和一條手臂丟失在氣球海裏;它掙紮著翻越積木丘陵,棉花內芯因此而結團,變得坑坑窪窪;他緩慢地前行,最終撞在了關閉的玻璃門上。
門內微弱的光照亮了玩偶,它的面部光禿禿的:在眼睛的位置上,只有兩個圓圓的凹陷,上面還殘留著線頭。這只從一開始就瞎掉的玩偶停在了一家玩偶醫院的門口。
那也是伊芙琳的出道作。很受歡迎,一出版就紅得發紫。所有讀過故事的孩子,甚至讀過故事的成年人,都想要這麽一個破破爛爛的醜玩偶。
他們也真的買到了。
後來這個故事被解讀出很多種含義。人們說它生性驕傲,人們說它是個英雄,人們說它其實知道自己已經無法被修補好了,但還是決定踏上旅途。人們說它有無限的勇氣去面對痛苦的現實,結局一定是它被過來上班的玩偶醫生補好,被交到了會愛護它的小朋友手中,人們說……
還記得嗎?這是一只瞎掉的玩偶。
它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麽。它翻山越嶺、長途跋涉,是因為它在走向自己的結局。它停在玩偶醫院門口是因為伊芙琳是這麽安排的,是因為故事裏的死亡總得有點戲劇性,總得和前面的長篇大論互相匹配。
這個故事的結尾伊芙琳根本就沒上心,畢竟是第一個故事,她覺得可以允許存在一點瑕疵。沒想到的是,所有人都認為結局是點睛之筆。
她重讀了故事,還是讀不出其他人讀到的東西。
那之後伊芙琳又創作了許多作品很多角色,作品全都很火爆,角色全都被視為挑戰命運的勇士。伊芙琳想是不是因為她寫得還夠好,也許她應該把死亡的結局和角色的求死表達得更明顯一點……
於是她最受歡迎的冒險家系列誕生了。伊芙琳很認真地寫,她盡可能地將死亡的整個流程描述得嚴謹而不血腥。她認為他們的死亡非常細致,氣氛莊嚴而不失活潑,賓客悲痛而不失歡笑。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一旦將死亡寫得過於詳盡,她反而感到故事其實並未走到結局……是的,結局意味著死亡,可是,怎麽能寫透呢?
死亡是不可名狀的東西。一旦被描述出來,那就不再是死亡了。
伊芙琳在尾章裏覆活了他們。
不,那不是覆活,他們本就沒有死。花了漫長的篇幅講述冒險,費神費力地豐滿人物和情節,讓他們面對敵人並由此犧牲;大張旗鼓,聲嘶力竭,廣而告之,將死訊昭彰世界;拉出所有和亡者有過交集的配角並描摹他們的震驚、否認、接受、痛苦,最後所有人齊聚葬禮,就連生死大敵也真情實意地獻上致辭……
你知道這意味著什麽嗎?
這意味著他們本就沒有死。真正的死亡是寂靜的。可能不是寂靜,但伊芙琳目前也沒有死過,不知道該怎麽形容。她至少可以肯定這樣覆雜精巧而又無比吵鬧的東西不是死亡。
所以她不解釋為什麽角色又出現了。她從來不在故事裏做解釋。她在成為作者之前先是讀者,她知道讀者會做什麽,他們會在腦海中對故事進行再加工。好的故事可以有很多種解釋,它們經得起反覆重讀,在重讀中被不同的讀者增刪甚至重寫。最終,每個人都會擁有一個自己的版本。每個版本都是對的,每個版本都會忠於它的主人。
然而,作者總是想要被讀到自己所寫下的那個版本。不僅想被讀到,還想要被理解,而一旦確認了自己被理解,就會想要被愛。等到被愛了,欲望又會推動著去渴望被證明這份愛。作者就是這種貪得無厭的怪物。如果不是怪物,為什麽要寫故事呢?是生活不美好嗎?是現實裏不被讀到、不被理解、不被愛嗎?
伊芙琳希望有人能讀到她的版本。
“你想看看我寫的故事嗎?”
“我最近已經讀過了。”希克利告訴她,“冒險家系列很有趣。”
“你覺得哪個部分最有趣?”
“你筆下的死亡非常……貼近生活。有一種溫暖的真實感。”
“每個故事裏,他們死亡的那個段落都是我最用心描寫的。”
“……看得出來。”
“雅各。”伊芙琳說,“慢一點,慢一點。你為什麽要那麽著急?”
“我希望我們能早去早回。森林和公園是兩個概念,我對這裏的環境毫無了解,這附近的植物和動物表現得很奇怪。運氣好的話它們很可能沒毒,雖然我擔心的也不是毒性或者猛獸,我……”
“雅各。”伊芙琳大聲說。她朝前撲過去,雙腿用力地往上一蹬。
希克利敏捷地回身,微微彎腰,手臂靈巧地環繞過伊芙琳的後背,如鉗子般牢牢地卡住了伊芙琳的身體。
他力氣很大,抱得很穩,身體甚至沒有在沖擊中產生丁點晃動。伊芙琳說:“我一點也不重,對吧雅各?”
“這樣很危險的,伊芙琳。萬一我沒有接住你的話怎麽辦?在這種地方出意外的話……”希克利其實是有一點想責備的意思,可說話的語調怎麽也硬不起來。說到後面他自己都感覺到了自己的色不厲內荏,索性不說了,“嗯,你一點也不重。”
“在這種地方出意外的話真的會死掉。”伊芙琳流暢地說完了整句話。
“我其實只是想說會出意外會很難處理,還、還不至於——”希克利結巴了。
他的話卡帶似的,伊芙琳的腦袋跟著他卡頓的節奏一卡一卡地點頭。她終於沒耐心等他說完,補完了最後一個詞:“死掉。”
“我們還是不要輕易把這種東西說出口。”希克利嚴肅地說,“語言是有力量的,伊芙琳,想要避免的話,最好不要提及。”
“為什麽要避免呢?”伊芙琳說,“你真的想嗎?”
“什麽。當然了。誰不想?”希克利不禁為伊芙琳的危險想法憂愁起來。他覺得伊芙琳應當不是對此躍躍欲試,可她也確實不怎麽把危機放在心上。
眼下,一個嚴肅的問題似乎擺在了他的面前,那就是伊芙琳到底是怎麽想的。他已經知道她相當……不像個人,可程度究竟是有多深?她究竟有多異常?
那其實和他無關。可是他不能排除自己的情緒後再去思考。他甚至開始想他到底是因為對伊芙琳有好感所以突然間不再害怕所有的異常,還是一旦他不再害怕異常,就命中註定一般地對伊芙琳產生好感。
這事兒想得他頭疼。他決定將這兩者是同一回事。沒必要為已發生的事情找理由和借口。命運曾經有過無數種可能,他走在了現在的這條路上。
“我不知道有誰不想,雅各。”伊芙琳說,“但我不覺得你想。難道你不喜歡我的故事嗎?你形容死亡的時候說它讓你有‘溫暖的真實感’,所以你肯定喜歡。我就是那麽寫的,雅各,難道死亡不是一件溫暖的事情嗎?只有你感受到了我所感受到的。聽你那麽說的時候,我真的很高興!”
“但是……”
“不過我那時候還不是很確定,我想確定你究竟有沒有讀懂。”伊芙琳說,“現在,告訴我,你愛我嗎?”
希克利楞了半天,說:“你想我怎麽證明?”
“你應當閉上眼睛往前走。”
“那我就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麽了。”
“這就是愛啊。”
“那是死。”希克利說。他忽然一點也不避諱把這東西說出口了。他搖了搖頭,閉上眼睛往前走。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