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
關燈
小
中
大
055
蕭景曜十分不解。這些日子他也沒再見過寧王。他們兩人上一次見面,只有上回福王來養心殿告狀,正寧帝讓寧王滾來挨罵,無辜的蕭景曜旁觀了全程,慘遭寧王記恨。
要是說寧王這是想拉攏自己,蕭景曜覺得這事兒也不太對。寧王那種高傲自大的性格,不大看得上蕭景曜,所以在看向蕭景曜時,也沒怎麽掩飾自己厭惡的目光。若是寧王真的有意拉攏蕭景曜,也不會是這種偷偷施恩的風格。以他的性子,必然要大肆宣揚他對蕭景曜的恩情。
反正不管蕭景曜上不上鉤,這麽一宣揚,寧王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蕭景曜在得知自己還沒進翰林院之前,寧王就開始給自己使絆子的事兒後,很是無奈。仔細琢磨了一下,蕭景曜才大概猜到了寧王的腦回路。
蕭元青和竇平旌交情匪淺,哪怕現在竇平旌領了禁衛軍統領一職,得了空還是會來蕭府找蕭元青玩。
一個竇平旌也沒什麽,誰不知道承恩公脾氣暴躁不好惹,族中幾房都被他攪得七零八落,是個能眼睛都不眨地拆掉自己家族的狠人。這樣的光桿司令,又沒什麽大本事,只靠正寧帝寵愛,其實也沒什麽實權。
就算竇平旌現在是禁衛軍統領,這個職位非正寧帝心腹不可任。但竇平旌多年來不靠譜的行為太多,大家都沒把這當回事。畢竟以竇平旌觸怒正寧帝的頻率,誰知道他這個禁衛軍統領能當多久。
正寧帝和竇平旌這對表兄弟,相處方式十分魔幻。朝中大臣對正寧帝削了竇平旌的官職,又把竇平旌找回來幹活這種事都麻木了。最高記錄,竇平旌一個月內被削了五次,又被消了氣的正寧帝叫回來繼續幹活。
一個月三十天,竇平旌這換官職的速度,要是有個什麽“歷史上換官職最頻繁的大臣”之類的評選,那竇平旌必然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名。
所以禁衛軍統領這個官職再要緊,其他人確實也沒把自己對竇平旌的重視程度往上提一提。
這邊剛重視他幾分,那邊他就被正寧帝再次削成白板滾回家閉門思過,這不搞笑呢?
所以朝中大臣都知道承恩公受寵,但也都不認為承恩公是個有本事的人。他又沒有族人互相幫助,甚至不被族人放冷箭都算是老天保佑,誰會把他當成對手啊?
承恩公可怕不可敬,皇子黨們奪嫡都沒把竇平旌算進去。
每到這個時候,野心勃勃的皇子們和他們背後的支持者都覺得太子也怪不容易的,明明有個好外家,開局就拿到一手好牌,楞是被承恩公給拆了個四分五裂。
太子母族和皇帝母族乃同一家,皇帝還把對生母的眷戀和感情全都投放在了母族。這是什麽天胡開局?
光是靠這一點,太子就一只腳踏入不可撼動的地位圈了。
誰知道還能有自拆家族這種騷操作呢?
哪怕是摩拳擦掌準備把太子拉下來自己上的寧王,一想到竇平旌,都想對太子說一聲同情。
這可真是讓他們想破頭都想不明白的壯舉啊。
蕭景曜倒是覺得竇平旌很聰明。這些天相處下來,以及蕭元青嘴裏透出來他和竇平旌相處的情況,蕭景曜都能確定,竇平旌一點都不傻,沒大本事是真的,但不至於太離譜。這一手操作雖然騷,但不也順利地將承恩公府從奪嫡的漩渦中給摘了出來?
這麽一看,那些鉚足勁抱著自己的九族到處鉆營,想掙個從龍之功的家族,指不定誰傻呢。
竇平旌都混賬成這樣了,大家也習慣性將承恩公府排除在奪嫡之外。但血緣關系是斬不斷的,竇平旌就是太子的親舅舅。娘親舅大,舅舅的地位,幾乎就比父親弱一點。竇平旌的動向,還是會被奪嫡的人牢牢關註。
本來蕭景曜這個六元傳奇狀元就有夠惹眼了,不過他年紀小,蕭家又只是普通人家,在朝中沒有任何根基,就算蕭景曜名氣再大,蕭元青和竇平旌交好也沒什麽關系。尤其是在查出蕭元青過往的一些豐功偉績之後,其他人更是忍不住嗤笑一聲,覺得果然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承恩公這等不學無術的混賬,果然就和廢物紈絝聊得來。
直到正寧帝給蕭景曜賜婚。
看看蕭景曜未來的妻子是何人,顧將軍唯一的女兒,在家極為受寵,是顧將軍和吳將軍的心頭肉。正寧帝又不搞鳥盡弓藏兔死狗烹那套,顧將軍的威望幾乎達到了頂點。
這個時候,竇平旌和蕭元青的關系,在一些人眼裏,就格外礙眼了。
顧將軍幾乎算是大齊現在的武將之首。武將代表什麽?兵權!
寧王只要一想到竇平旌和蕭元青交好,蕭景曜會因為這層關系天然對太子有好感,顧將軍又因為蕭景曜這層關系稍微偏向太子……寧王當真半夜都睡不著覺。
所以寧王決定先下手為強,在蕭景曜還未進入翰林院任職之前,就稍稍動了點手腳。
蕭景曜確實有才華,他這份才華,沈澱十多年也無妨。
只要蕭景曜不出頭,老老實實窩在翰林院,顧將軍就不會因為蕭景曜的緣故而選擇支持太子。
雖然蕭景曜覺得寧王這個腦回路有點扯,但他琢磨了許久,也觀察了寧王的行事作風後,最終得出來這個結論,應該是有八九分靠譜的。
想通這點後,蕭景曜也很無語。顧將軍在寧王眼裏到底是個怎樣的莽夫形象?他這等立下大功的將領本就容易遭帝王猜忌,再跑去參與皇子奪嫡的事,是嫌自己的九族活得太長了嗎?
蕭景曜不懂,但蕭景曜大為震撼。
顧將軍都回京好幾個月了,一直謹言慎行,兵權也交得利索,擺明了就是功成名就後想帶著一家老小過點舒心日子,什麽麻煩都不想參與。大兒子廢了一臂,日後不會再有上戰場的機會,小兒子更是投戎從筆,考了個秀才功名,明擺著不想再走武將的路子,只想一家人和樂融融過點幸福美滿的小日子。
結果寧王竟然覺得顧將軍會因為蕭家和竇平旌的交情而站隊太子?
蕭景曜撓了撓頭,簡直不知道該說寧王特別有未雨綢繆的意識,還是該說寧王眼瞎,一點識人之明都沒有。
朝中官員互相結親的多的是,按寧王這種算法,滿朝文武都是拐著彎的親戚,還分什麽太子黨和寧王黨?
有個好岳家的長處再次體現出來。顧家先祖追隨本朝太/祖起事,顧家是實打實的開國功臣之後。就算顧家世代鎮守邊疆,在朝中也有自己的關系網。
或者說,在外戍邊的武將,在朝中花的心思也不少。畢竟有兵權的將領容易遭帝王猜忌是不爭的事實,他們知道自己對朝廷忠心耿耿,但他們又不在京城,和皇帝隔著上千裏的距離。武將們讀書少,又不是文盲,三人成虎的道理還是懂的。所以越是在外領兵,兵權在握的將領,越會在朝中打點關系。沒有別的心思,就是為了在有人對皇帝說將領們壞話的時候,能有人在皇帝面前幫他們說好話。
所以顧家雖然遠離京城多年,但對京城的關系網門兒清。
只能說,能順利爬上來,安安穩穩當文官武將中的佼佼者的,都是智商情商爆表的家夥。真不是刻板印象中的文官老狐貍,武將鐵憨憨。
蕭景曜既然和顧希夷定了親,顧明晟對蕭景曜這個女婿也十分滿意,自然不會拿蕭景曜當外人。
顧家知道的一些消息,顧明晟和顧希維都會從中挑一些對蕭景曜有用的告訴蕭景曜。
世家和帝王共治天下的時代,世家子弟從小就有個重要任務,那就是背譜系。
自家祖上是誰,從何時發家,先祖當過哪些官,取得過什麽成績,和哪些家族聯過姻……從族譜第一頁的祖宗一直背到現任,其龐大的人物關系,比蜘蛛網覆雜多了。能梳理清楚這些的,都是牛人。
更可怕的是,世家子弟們,不僅要背自家家譜,還要背別人家的家譜。碰上不認識的人,先亮明自己的身份,雙方一聽,立馬就能從自己背過的譜系中扒拉出來對方到底是什麽來頭,順便還能扒拉一下諸如“我三曾叔祖的女兒曾經嫁給你表姑母的表侄”這類讓人聽了後立馬蚊香圈圈眼的覆雜關系。
現在世家早已不覆存在,勉強能稱得上世家的,也不能與當初輝煌的世家時代相提並論。現在的世家大族們當然不用再痛苦地背譜系,但他們要記的東西同樣不少。
比如朝中各位臣子錯綜覆雜的姻親關系,被家裏重點培養的官宦子弟,都是要背的。
蕭景曜本來需要自己去慢慢摸索,但顧將軍直接把顧家記載下來的朝中官員姻親關系譜給了蕭景曜一份。
看到顧將軍慷慨給他的這份資料,蕭景曜的眼皮就是一跳。好家夥,整整一箱子書,全是記錄官員們的人物關系網的。上到一品大員,下到九品小官,還有外放的封疆大吏們。要不是在朝中經營多年,絕對不可能整理出這麽詳實的資料。
眾所周知,現代人對於親戚關系上,不大理得清。有的甚至連堂親和表親都分不清。蕭景曜上輩子是孤兒,更加沒有家庭親戚的概念。穿越過來後,蕭家的家庭關系也很簡單,沒什麽需要來往的近親。冷不丁看到這麽多拐著彎的親戚,饒是蕭景曜,都覺得腦瓜子有些嗡嗡的。
這玩意兒可真是……就算記下來了,要迅速反應過來正確的稱呼,也十分不容易。
不過蕭景曜並不是畏難的人,知道這些東西有用,蕭景曜花了一點時間,終於將京中官員們的姻親關系全都理清楚了。
然後就發現,早朝上站著的那一圈官員,東拉西扯的,基本上或多或少都有些姻親關系。
也就說明寧王對蕭景曜的顧慮有多不靠譜。
朝堂上的官員看起來八竿子打不到一塊,到八十竿子下去,一定能打到一起。只要扯得夠遠,大家都是親戚。
妨礙他們在朝堂上打出狗腦子了嗎?
寧王黨自己的小團體中,說不定還有太子黨的姻親呢。姻親算什麽,利益在前,就是親兄弟,不也會拼個你死我活?
哦,寧王和太子就是典型代表。
蕭家只是蕭元青和竇平旌有些交情,蕭景曜和竇平旌的接觸都不多,寧王是怎麽突發奇想,覺得顧將軍會因為蕭家和竇平旌這一點接觸,而站隊太子呢?
就離譜!
蕭景曜覺得寧王腦子真的有病。
殊不知寧王現在得意得要命,每次見到太子都給太子一個嘚瑟到不行的眼神。
太子十分不解,但條件反射地覺得寧王沒憋什麽好屁,內心萬分警惕,火速命人去查寧王最近都幹了什麽事。
最後查出來的結果……太子拿著寫著結果的紙條,眼中冒出了無數個問號,“他在父皇面前給蕭景曜說好話,讓蕭景曜得了賞賜,覺得這樣能順利地破壞孤和顧將軍的關系?”
太子滿臉茫然,孤和顧將軍有過什麽關系嗎?孤怎麽不知道?
當然,作為和寧王鬥得有來有往的對手,太子只是迷惑了一瞬間,就反應過來了寧王的想法,當即心情覆雜。
他倒是想借著竇平旌和蕭元青的交情,將蕭景曜拉攏到自己這一邊來,能通過蕭景曜和顧將軍府結一份善緣也不錯。但問題是蕭景曜滑不留手,太子就算想拉攏蕭景曜,都被蕭景曜不動聲色地避了開來。
在蕭景曜身上碰了幾個軟釘子的太子心中很是不快。
然後他又查到了蕭景曜一開始在翰林院的待遇,再順著這條線往下查,查到了秦學士和貴妃娘家的關系。
太子:哦豁。
本來太子對蕭景曜不接自己遞過去的橄欖枝之事有些不爽。身為地位穩固的太子,自從正寧帝登基後,太子就沒受過什麽委屈,圍繞在他身邊的人更是對他恭恭敬敬。就算是想把他從太子之位上拖下來的寧王,見了還是要恭恭敬敬地行禮。
蕭景曜不過是個六品小官,太子主動向他示好他都不接話,可想而知太子心中的惱怒。
不過竇平旌和蕭元青的關系不錯,太子和竇平旌這個舅舅的關系已經不覆往日親密,也不想因為蕭景曜和竇平旌再起芥蒂。所以太子也就在心裏氣上了一氣,很快就將這事拋在了腦後。
誰知道寧王突然來了這麽一招呢?
太子陰惻惻笑了,“破壞孤和蕭景曜的關系?得意拿鼻孔看孤?孤倒是要看看,蕭景曜知道你先前幹的那些好事之後,會不會再同你親近!”
蕭景曜本來想中立,明哲保身。太子氣消了後也默認了。結果寧王來上這麽一招,太子當即樂了,蕭景曜想兩邊都不站,但只要他對你的惡感比對孤深,那就是孤贏了!
於是,蕭景曜就在翰林院中又多了位硬貼上來的同僚,幹勁十足地幫蕭景曜幹活,打點生活瑣事之餘,“順便”向蕭景曜透露了一下當初蕭景曜被分來這個養老之處的內情。
蕭景曜默默地看著對方許久,直到把對方看得額頭都開始冒汗,蕭景曜才緩緩露出一個笑容,淡淡道:“原來是這樣。怪不得我收到了陛下賞賜的大閘蟹。”
向蕭景曜透露實情的同僚:“……”可惡,就知道寧王故意使壞,先打壓,再施恩,又有意讓人將他施恩蕭景曜的事透露給蕭景曜。好在我們查到的東西更多,寧王想在蕭景曜面前做好人也做不了!
不過聽蕭景曜這話,怎麽有種一來一回,扯平了的意思呢?
還是選擇保持中立啊?對方忍不住嘆氣,而後安慰自己,蕭景曜保持中立就不錯了,總比被寧王拉攏過去得好。
蕭景曜也嘆氣,自己只是個朝中無根基的從六品小官啊,太子和寧王要籠絡新科進士,官宦子弟的楚行昭,江南士族並且和公孫家結親的陸含章不是更合適嗎?
蕭景曜又哪裏知道,太子和寧王之所以把目光放在他這個小官身上,除了顧將軍府的支持外,還有閣老們的原因呢。
六部尚書對蕭景曜的欣賞又沒瞞著,他們先前對蕭景曜的誇讚,篤定蕭景曜一定會入閣的話語,都傳進了消息靈通的太子和寧王耳朵裏。
傳奇狀元只是一面招牌,拉攏過來,更多的是牌面影響,還有一點點可能性可以借助他再拉攏顧將軍府。但讓所有閣老們都斷定的未來閣臣之才……這麽個厲害人物,不搶到自己陣營裏難道等對方先下手嗎?
最先動手打壓過蕭景曜的寧王也是最先反應過來的,趁著蕭景曜剛進官場,還不熟悉官場規則,不明白自己被人下了黑手的時候,順道賣了蕭景曜一個人情。
蕭景曜若是不知道自己被人下了黑手,那這份人情,就得記在寧王頭上,總能和蕭景曜結個善緣。蕭景曜要是知道自己挨了悶棍,也未必能查到寧王頭上。最壞的結果就是蕭景曜查出這是寧王幹的,但有寧王為蕭景曜求賞賜在先,蕭景曜事後才查出自己挨了寧王的悶棍,兩相抵消,蕭景曜也不會對寧王心有芥蒂。
寧王的算盤打得很好,只是低估了蕭景曜的本事。這家夥雖然是官場菜鳥,但上輩子從小被一幫體制內退休大爺大媽們教導,長大後自己開公司,也沒少和政府工作人員打交道。到了首富那個位置,和一省一把手相談甚歡也不是什麽稀罕事。人際交往,官場潛規則,蕭景曜一點都不陌生。
官場菜鳥確實不會察覺到自己被人坑了,但蕭景曜是只偽菜鳥,來翰林院當值的第一天就察覺到了貓膩。他自己有本事不說,還有個十分厲害的岳家。兩相結合,蕭景曜早就知道了寧王給他使了絆子,記仇小本本上已經把寧王的名字寫在了第一位。
現在寧王還想高姿態地對蕭景曜施以小恩小惠……呵呵,蕭景曜要是能上這個當,幹脆現在就辭官回家得了。
吃不起官場這碗飯。
太子去查寧王對蕭景曜做過什麽事的行為,沒有刻意瞞著正寧帝。或者說,太子的大部分動作,都瞞不過正寧帝。
這就是住在東宮的不好之處了。東宮也在皇宮中,只要在皇宮中發生的動靜,就很難瞞過正寧帝的耳目。太子今天吃了些什麽,換了幾套衣服,召見了哪些人……只要正寧帝想知道,就一定能知道。
這也是成年皇子們出宮開府後,太子越來越焦躁的原因。
以前皇子們都住在宮裏,就算有什麽心思,也不敢有大動作。上面還有個正寧帝看著呢。
成年皇子們出宮開府後就不一樣了,他們有王府屬官,有權有錢,又沒有正寧帝盯著,自由度比太子大多了,可以招攬更多的幕僚為自己出謀劃策,也能更好地拉攏其他官員。
每天散值後,或者休沐日,邀幾位同僚一起喝酒踏青賞花,不是十分正常的事嗎?
寧王開府後,朝中寧王黨數量急劇上升,就能看出來寧王出宮後確實勢力大增。
太子呢?他但凡接見一個不是東宮屬臣的大臣,消息就能立馬傳到正寧帝耳朵裏。
宮裏又不只有正寧帝和太子,還有那麽多嬪妃呢。貴妃掌管後宮,想知道有哪些人進宮了,不要太簡單。她又還算受寵,正寧帝隔三差五就會去她的殿裏坐一坐,要給太子上眼藥,簡直一點難度都沒有。
更何況,野心勃勃盯著太子之位的,又不是寧王一個人。後宮中有不少妃嬪,雖然爭鬥不斷,但在給太子上眼藥這方面,又不約而同地達成了一致。
無怪乎太子憂愁後宮沒有為他說話的人。
另外,皇子成年開府,就意味著皇子能參政了。眼下幾位王爺都領了差事,被正寧帝安排進六部歷練。
這也是皇子們拉攏支持者的好機會。不是誰都像福王一樣,一心只想摸魚,當值就睡覺的。
而參政的機會,在寧王等人還未成年之前,原本只有太子能有這個特權。
正寧帝對太子確實好,像是要借著太子補償當年那個被父皇冷落的可憐的自己一樣,正寧帝對太子很是大方,立了太子後,太子還未到參政的年紀,正寧帝已經讓他去養心殿讀奏折,處理政務了。
太子也爭氣,言行舉止以及能力都讓正寧帝十分滿意,是正寧帝心中最優秀的兒子。
等到寧王他們出宮開府,參政之後。太子優秀,寧王等人也不差。兩邊的差距其實是在縮小的。正寧帝作為父親,自然欣喜於兒子們能幹。但作為哥哥的太子,對此就只能感到焦躁了。
打個比方,以前太子在正寧帝心裏是能拿90分的優秀好大兒好太子,其他孩子是60分的好大兒。現在太子還是90分,而寧王等人通過自己的努力,已經能拿到80分,正在往90分前進。
這其中的差別,後世上過學的人都知道。學霸成績好那是應該的,學渣們異軍突起直奔第一而去,那是值得大書特書的。
現在太子面臨的就是這樣的困境。
但有時候,劣勢也能利用一下。太子故意去查蕭景曜,這事兒,已經從兒子那裏知道了蕭景曜的重要性的貴妃怎麽可能不知道,多麽好的給太子上眼藥的機會啊。貴妃一點都沒閑著,在正寧帝來她宮裏坐坐的時候,貴妃狀似不經意地提到了太子好像和蕭狀元不太和睦一事,並擔憂道:“不會是蕭狀元的父親惹了承恩公不快吧?”
貴妃一張嘴,把承恩公都牽扯進來了。本來太子在正寧帝的心中的分量就不輕,再加上一個承恩公,正寧帝自然牢牢記在心裏,而後就讓人去查了太子最近在幹嘛。
想當然耳,太子能查到的東西,正寧帝自然也能查的到。
看著案幾上擺著的資料,正寧帝的臉色不由沈了下來。
作為父親,正寧帝拒絕去想這是大兒子和二兒子在爭鬥。但正寧帝還是一個合格的帝王,屬於帝王的理智上線後,正寧帝也沒辦法欺騙自己,太子和寧王還是像小時候那樣兄友弟恭。
再仔細查,怎麽查都是寧王先對蕭景曜動的手,蕭景曜一開始對此毫不知情,還在知道大閘蟹是寧王替他討的賞賜後感激不已(故意透露寧王為蕭景曜討賞的太監的供詞),就算被太子這方的人戳穿了寧王先前對他下了黑手,蕭景曜也只是覺得寧王對他一打壓一施恩,互相扯平,兩不相幫。
正寧帝對蕭景曜很滿意。
再看太子和寧王,就沒那麽滿意了。太子還好,不是主動挑釁的那方。更何況太子是正寧帝屬意的繼承人,對太子的濾鏡比對其他兒子更厚,正寧帝只是心裏不舒服了一下,就立馬原諒了太子。寧王嘛……正寧帝黑著臉,讓人傳寧王進宮,劈頭蓋臉將他一頓臭罵。正寧帝的老父親心態又發作,沒把事情捅破,只說寧王對太子不夠恭敬。
寧王簡直莫名其妙,心下恨恨,覺得這一定是太子給自己挖了坑,忍不住為自己喊冤,“父皇,兒臣一直對太子十分恭敬,一定是有人陷害兒臣!”
正寧帝冷笑,“朕還沒死呢,你那些小動作,真以為能瞞得過朕的眼睛?”
寧王滿頭大汗,不知道正寧帝到底查到了多少東西,出宮後太過順風順水而發飄的頭腦終於冷靜下來,二話不說直接跪下認錯,膝行抱住正寧帝的腿嚎啕大哭,“父皇別生氣,是兒臣頭腦發昏。兒臣讓父皇傷心,死罪!”
正寧帝嘆了口氣,心又軟了,“你剛開府,身邊圍了些心思迥異之人,也是常事。你和太子才是親兄弟,切莫因旁人的攛掇而同太子有了隔閡!”
大抵當皇帝的都是這樣霸道的心態,我兒子不可能有錯,他要是錯了,一定是有人帶壞了他!
正寧帝現在的想法,就跟後世無腦護著熊孩子的熊家長差不多。又因為正寧帝大權在握,殺傷力更大。
寧王府的屬官全部換了一批,貴妃娘家兄長,鴻臚寺卿被降職,貴妃本來執掌鳳印,管轄六宮。現在正寧帝一道口諭,後宮就變成四妃共同管理。
雖然後宮的變動對太子沒什麽直接好處,但能打擊到寧王的勢力,太子就開心。
寧王對上太子,完敗。
但太子也不是沒有損失,翰林院那位好心提醒蕭景曜的同僚,沒過多久就不見了蹤影。
而翰林院其他暴露出來的太子黨和寧王黨,都遭到了正寧帝的清洗。翰林院學士更是由秦學士換成了趙學士。
當然,正寧帝也沒用寧王和太子相爭為借口處理官員。這件事被正寧帝壓得死死的,正寧帝絕不希望所有人都知道寧王和太子相爭之事。所以這次官員的變動,正寧帝都費心找了別的理由。
比如秦學士之所以丟官,就是有禦史彈劾他治家不嚴,族人借他的名義魚肉鄉裏。秦學士已經脫去官袍,現在正在流放的路上。其他被處理的官員同樣都有正當罪名。
完全和太子與寧王之爭無關。
至於寧王府屬官全都換了人?寧王上回進宮不久後就病了,正寧帝大怒,覺得寧王府伺候寧王不夠盡心,重新為寧王換了一批得用的屬官。
這分明是正寧帝對寧王的拳拳父愛,和皇子相爭有什麽關系?
天家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一派和樂融融,怎麽可能會出現皇子相爭之事?
不知道的人忍不住感嘆正寧帝真是位關心兒子的好父親,知道的人更是一言不發,睜眼說瞎話誇正寧帝愛護諸位皇子,皇子們也孝順,堪稱天家典範。
正寧帝不聲不響就將事情平息,本以為快刀斬亂麻解決了兒子們的矛盾,卻沒想到不管是太子還是寧王,對正寧帝的處置都十分不滿。
寧王看著自己的新屬官,面上叩謝父皇恩典,內心忿忿不平,只道正寧帝偏心。明明他樣樣都不輸太子,為何在正寧帝眼裏,他永遠矮太子一頭?嫡子嫡子嫡子,寧王都要恨死太子身上嫡子的標簽了。
太子同樣心下不滿,這次是寧王率先出手挑釁自己,父皇都查明實情了,為何還要處理我的人?
而他們的不滿,正寧帝都不知道。
因為經過正寧帝這一次敲打後,太子和寧王又恢覆到了還未出宮時的親密。兩人接連哭著向正寧帝認錯,一個說兒子糊塗,另一個說兒子考慮不周,讓父皇傷心,請父皇責罰。
還連手在養心殿內上演了一出負荊請罪的戲碼。
正寧帝果然十分感動:朕的兒子都是好的。都怪小人作祟,離間了他們的兄弟之情。這不,誤會解除後,兩人不又感情好了起來?
只有太子和寧王知道,他們只是將情緒藏得更深,爭取下一次出手直接按死對方,不給對方任何翻身的機會。
至於造成這一切的導/火/索,無辜的蕭景曜蕭狀元。
正寧帝思索片刻,覺得蕭景曜品行端正,心性正直,於是將蕭景曜提拔到自己身邊,給了蕭景曜一個中書舍人的職位。
蕭景曜和他的小夥伴都驚呆了。
蕭景曜自己都不知道正寧帝為什麽突然給自己來了個官職大晉升。
大齊的中書舍人品級並不高,只有正六品。從品級上來看,蕭景曜只是由從六品升到正六品,不過是升了一級而已,並不能算是官職大晉升。
但中書舍人這個職位可非比尋常,這可是真正的天子近臣,相當於皇帝秘書的角色。每天都能面聖不說,皇帝有什麽旨意,一般都是皇帝口述,中書舍人潤色後寫好聖旨,交由皇帝查看後,確認無誤再由掌印太監蓋上天子大印,最後由傳旨太監出去傳旨。
到了大齊,中書舍人的工作量進一步加大,甚至可以為皇帝處理重要文書。
這才是蕭景曜把中書舍人一職比作皇帝秘書的原因。
想想看吧,能呈給皇帝看的重要文書,哪一本不是關乎著國計民生的大事?就算不是這些大事,朝中大臣的動向,官員黨爭的內情,以及皇帝派去各地的欽差的回信……
這等絕密信息,除了正寧帝和閣老們外,能夠看到的,就只有中書舍人。
所以別看蕭景曜只是由從六品升為正六品,但這簡直比連跳五級,由從六品升至正四品還難。
正四品已經是同進士的天花板了,許多人一輩子都無法達到這個品級。
蕭景曜這個正六品的中書舍人,可比尋常的正四品厲害多了。毫不誇張地說,就算是各州封疆大吏,正二品大員,見了現在的蕭景曜,都要客氣相待。
這就是翰林院修撰和中書舍人的巨大差別。
更別提,中書舍人作為天子近臣,可以近距離觀察天子的脾氣性格,揣摩天子的喜好,之後的官途自然能平坦。
最重要的是,中書舍人可以在為皇帝處理重要文書時,順便聽一聽皇帝和閣老們商討政事啊!
這可是大齊頂級權力核心圈的核心人物,哪一位不是胸有千壑的大才。蕭景曜一琢磨,好家夥,自己這不就是相當於上了個帶薪的閣老補習班,能夠親眼看到閣老們和正寧帝如何治理國家?
怪不得中書舍人這個職位如此惹眼,從這個職位出來的,在官場中全都如魚得水,不管在哪兒都能幹出一番政績來。
皇帝和閣老們的小課堂,雖然這並不是給中書舍人準備的小課堂,而是他們在認真商討朝政,那也足夠中書舍人受用終生了。
能考上進士的都是聰明人中的聰明人,科舉考試為他們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再一上這種高端實踐小課堂……
有這配置,要是還能當個虛度年華的庸才,那簡直是在侮辱他們能考中進士的智商。
歷朝歷代,盯著中書舍人的官員簡直不要太多。蕭景曜都沒想到自己竟然能被這麽大的餡餅砸到頭上,一時間竟沒反應過來。
自己最近沒做出來什麽成績啊,怎麽突然間就被正寧帝升為中書舍人了?
蕭景曜一頭霧水。
翰林院現在已經到處飄著酸氣了。蕭景曜先前被正寧帝點名去替他念書,翰林院有的人堅強的穩住了,沒有酸。現在,他們再堅強,也穩不住自己的心態了。
蕭景曜踏進官場才多久?他來翰林院當值才不到半年啊,怎麽就青雲直上,一步登天了呢?
是的,一步登天。在所有人眼中,蕭景曜這次就是一步登天。
周翰林震驚得嘴裏能塞下兩個雞蛋,嚇得瞌睡都沒了,呆呆地看著蕭景曜,“你……你家中是不是有什麽自己都不知道的背景?”
這等一步登天的事,以前從未有過!
就算蕭景曜的岳家是顧將軍,武將也沒辦法插手文官的事情。正寧帝更不會允許有人插手他的近臣安排之事。
那蕭景曜晉升得這麽快,簡直是不可思議。
要不是覺得太過離譜,周翰林都要忍不住懷疑蕭景曜是正寧帝流落在外的親兒子了!
哪有提拔得這麽快的年輕狀元啊?蕭景曜這個提拔路線,放在歷朝歷代的官員中,都是非常炸裂的。
蕭景曜也摸不著頭腦,他又不知道正寧帝內心的活動,只是看到寧王府屬官全部換人,以及翰林院中那個提醒自己被寧王坑了的翰林沒了蹤影,大概猜出來這是正寧帝出手了。
但皇子們的爭鬥和自己這個弱小無辜的從六品修撰有什麽關系?蕭景曜根本不知道自己才是引發這件事的導/火/索。
蕭景曜看熱鬧看得還挺開心,寧王府屬官大換血,貴妃外家遭貶斥,貴妃自己也被分了權,正寧帝一頓亂拳打下來,寧王勢力大不如前,就算他還有別的想法,也該老老實實蟄伏一段時間。
這就是大仇得報啊!
蕭景曜都想放個爆竹慶祝一下了。
至於太子的人也被清理了……蕭景曜默默同情了太子一秒,然後開開心心繼續吃瓜。
他又不站隊,不管哪位皇子吃了虧,對他來說都沒關系。蕭景曜更關註的是,正寧帝的動作背後,透露出來的訊息。
目前看來,正寧帝還是更偏向太子的,但蕭景曜還是不想趟這趟渾水,作為天子近臣,他要是現在就提前站隊,那簡直是嫌自己活得太長。
能當中書舍人,蕭景曜也很是激動。樂呵呵地接受了同僚們的道喜後,蕭景曜在翰林院待完最後一天,興沖沖地回了家。
正寧帝和閣老們的頂級輔導班,我來啦!
蕭景曜:大好機會,沖鴨!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蕭景曜十分不解。這些日子他也沒再見過寧王。他們兩人上一次見面,只有上回福王來養心殿告狀,正寧帝讓寧王滾來挨罵,無辜的蕭景曜旁觀了全程,慘遭寧王記恨。
要是說寧王這是想拉攏自己,蕭景曜覺得這事兒也不太對。寧王那種高傲自大的性格,不大看得上蕭景曜,所以在看向蕭景曜時,也沒怎麽掩飾自己厭惡的目光。若是寧王真的有意拉攏蕭景曜,也不會是這種偷偷施恩的風格。以他的性子,必然要大肆宣揚他對蕭景曜的恩情。
反正不管蕭景曜上不上鉤,這麽一宣揚,寧王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蕭景曜在得知自己還沒進翰林院之前,寧王就開始給自己使絆子的事兒後,很是無奈。仔細琢磨了一下,蕭景曜才大概猜到了寧王的腦回路。
蕭元青和竇平旌交情匪淺,哪怕現在竇平旌領了禁衛軍統領一職,得了空還是會來蕭府找蕭元青玩。
一個竇平旌也沒什麽,誰不知道承恩公脾氣暴躁不好惹,族中幾房都被他攪得七零八落,是個能眼睛都不眨地拆掉自己家族的狠人。這樣的光桿司令,又沒什麽大本事,只靠正寧帝寵愛,其實也沒什麽實權。
就算竇平旌現在是禁衛軍統領,這個職位非正寧帝心腹不可任。但竇平旌多年來不靠譜的行為太多,大家都沒把這當回事。畢竟以竇平旌觸怒正寧帝的頻率,誰知道他這個禁衛軍統領能當多久。
正寧帝和竇平旌這對表兄弟,相處方式十分魔幻。朝中大臣對正寧帝削了竇平旌的官職,又把竇平旌找回來幹活這種事都麻木了。最高記錄,竇平旌一個月內被削了五次,又被消了氣的正寧帝叫回來繼續幹活。
一個月三十天,竇平旌這換官職的速度,要是有個什麽“歷史上換官職最頻繁的大臣”之類的評選,那竇平旌必然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名。
所以禁衛軍統領這個官職再要緊,其他人確實也沒把自己對竇平旌的重視程度往上提一提。
這邊剛重視他幾分,那邊他就被正寧帝再次削成白板滾回家閉門思過,這不搞笑呢?
所以朝中大臣都知道承恩公受寵,但也都不認為承恩公是個有本事的人。他又沒有族人互相幫助,甚至不被族人放冷箭都算是老天保佑,誰會把他當成對手啊?
承恩公可怕不可敬,皇子黨們奪嫡都沒把竇平旌算進去。
每到這個時候,野心勃勃的皇子們和他們背後的支持者都覺得太子也怪不容易的,明明有個好外家,開局就拿到一手好牌,楞是被承恩公給拆了個四分五裂。
太子母族和皇帝母族乃同一家,皇帝還把對生母的眷戀和感情全都投放在了母族。這是什麽天胡開局?
光是靠這一點,太子就一只腳踏入不可撼動的地位圈了。
誰知道還能有自拆家族這種騷操作呢?
哪怕是摩拳擦掌準備把太子拉下來自己上的寧王,一想到竇平旌,都想對太子說一聲同情。
這可真是讓他們想破頭都想不明白的壯舉啊。
蕭景曜倒是覺得竇平旌很聰明。這些天相處下來,以及蕭元青嘴裏透出來他和竇平旌相處的情況,蕭景曜都能確定,竇平旌一點都不傻,沒大本事是真的,但不至於太離譜。這一手操作雖然騷,但不也順利地將承恩公府從奪嫡的漩渦中給摘了出來?
這麽一看,那些鉚足勁抱著自己的九族到處鉆營,想掙個從龍之功的家族,指不定誰傻呢。
竇平旌都混賬成這樣了,大家也習慣性將承恩公府排除在奪嫡之外。但血緣關系是斬不斷的,竇平旌就是太子的親舅舅。娘親舅大,舅舅的地位,幾乎就比父親弱一點。竇平旌的動向,還是會被奪嫡的人牢牢關註。
本來蕭景曜這個六元傳奇狀元就有夠惹眼了,不過他年紀小,蕭家又只是普通人家,在朝中沒有任何根基,就算蕭景曜名氣再大,蕭元青和竇平旌交好也沒什麽關系。尤其是在查出蕭元青過往的一些豐功偉績之後,其他人更是忍不住嗤笑一聲,覺得果然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承恩公這等不學無術的混賬,果然就和廢物紈絝聊得來。
直到正寧帝給蕭景曜賜婚。
看看蕭景曜未來的妻子是何人,顧將軍唯一的女兒,在家極為受寵,是顧將軍和吳將軍的心頭肉。正寧帝又不搞鳥盡弓藏兔死狗烹那套,顧將軍的威望幾乎達到了頂點。
這個時候,竇平旌和蕭元青的關系,在一些人眼裏,就格外礙眼了。
顧將軍幾乎算是大齊現在的武將之首。武將代表什麽?兵權!
寧王只要一想到竇平旌和蕭元青交好,蕭景曜會因為這層關系天然對太子有好感,顧將軍又因為蕭景曜這層關系稍微偏向太子……寧王當真半夜都睡不著覺。
所以寧王決定先下手為強,在蕭景曜還未進入翰林院任職之前,就稍稍動了點手腳。
蕭景曜確實有才華,他這份才華,沈澱十多年也無妨。
只要蕭景曜不出頭,老老實實窩在翰林院,顧將軍就不會因為蕭景曜的緣故而選擇支持太子。
雖然蕭景曜覺得寧王這個腦回路有點扯,但他琢磨了許久,也觀察了寧王的行事作風後,最終得出來這個結論,應該是有八九分靠譜的。
想通這點後,蕭景曜也很無語。顧將軍在寧王眼裏到底是個怎樣的莽夫形象?他這等立下大功的將領本就容易遭帝王猜忌,再跑去參與皇子奪嫡的事,是嫌自己的九族活得太長了嗎?
蕭景曜不懂,但蕭景曜大為震撼。
顧將軍都回京好幾個月了,一直謹言慎行,兵權也交得利索,擺明了就是功成名就後想帶著一家老小過點舒心日子,什麽麻煩都不想參與。大兒子廢了一臂,日後不會再有上戰場的機會,小兒子更是投戎從筆,考了個秀才功名,明擺著不想再走武將的路子,只想一家人和樂融融過點幸福美滿的小日子。
結果寧王竟然覺得顧將軍會因為蕭家和竇平旌的交情而站隊太子?
蕭景曜撓了撓頭,簡直不知道該說寧王特別有未雨綢繆的意識,還是該說寧王眼瞎,一點識人之明都沒有。
朝中官員互相結親的多的是,按寧王這種算法,滿朝文武都是拐著彎的親戚,還分什麽太子黨和寧王黨?
有個好岳家的長處再次體現出來。顧家先祖追隨本朝太/祖起事,顧家是實打實的開國功臣之後。就算顧家世代鎮守邊疆,在朝中也有自己的關系網。
或者說,在外戍邊的武將,在朝中花的心思也不少。畢竟有兵權的將領容易遭帝王猜忌是不爭的事實,他們知道自己對朝廷忠心耿耿,但他們又不在京城,和皇帝隔著上千裏的距離。武將們讀書少,又不是文盲,三人成虎的道理還是懂的。所以越是在外領兵,兵權在握的將領,越會在朝中打點關系。沒有別的心思,就是為了在有人對皇帝說將領們壞話的時候,能有人在皇帝面前幫他們說好話。
所以顧家雖然遠離京城多年,但對京城的關系網門兒清。
只能說,能順利爬上來,安安穩穩當文官武將中的佼佼者的,都是智商情商爆表的家夥。真不是刻板印象中的文官老狐貍,武將鐵憨憨。
蕭景曜既然和顧希夷定了親,顧明晟對蕭景曜這個女婿也十分滿意,自然不會拿蕭景曜當外人。
顧家知道的一些消息,顧明晟和顧希維都會從中挑一些對蕭景曜有用的告訴蕭景曜。
世家和帝王共治天下的時代,世家子弟從小就有個重要任務,那就是背譜系。
自家祖上是誰,從何時發家,先祖當過哪些官,取得過什麽成績,和哪些家族聯過姻……從族譜第一頁的祖宗一直背到現任,其龐大的人物關系,比蜘蛛網覆雜多了。能梳理清楚這些的,都是牛人。
更可怕的是,世家子弟們,不僅要背自家家譜,還要背別人家的家譜。碰上不認識的人,先亮明自己的身份,雙方一聽,立馬就能從自己背過的譜系中扒拉出來對方到底是什麽來頭,順便還能扒拉一下諸如“我三曾叔祖的女兒曾經嫁給你表姑母的表侄”這類讓人聽了後立馬蚊香圈圈眼的覆雜關系。
現在世家早已不覆存在,勉強能稱得上世家的,也不能與當初輝煌的世家時代相提並論。現在的世家大族們當然不用再痛苦地背譜系,但他們要記的東西同樣不少。
比如朝中各位臣子錯綜覆雜的姻親關系,被家裏重點培養的官宦子弟,都是要背的。
蕭景曜本來需要自己去慢慢摸索,但顧將軍直接把顧家記載下來的朝中官員姻親關系譜給了蕭景曜一份。
看到顧將軍慷慨給他的這份資料,蕭景曜的眼皮就是一跳。好家夥,整整一箱子書,全是記錄官員們的人物關系網的。上到一品大員,下到九品小官,還有外放的封疆大吏們。要不是在朝中經營多年,絕對不可能整理出這麽詳實的資料。
眾所周知,現代人對於親戚關系上,不大理得清。有的甚至連堂親和表親都分不清。蕭景曜上輩子是孤兒,更加沒有家庭親戚的概念。穿越過來後,蕭家的家庭關系也很簡單,沒什麽需要來往的近親。冷不丁看到這麽多拐著彎的親戚,饒是蕭景曜,都覺得腦瓜子有些嗡嗡的。
這玩意兒可真是……就算記下來了,要迅速反應過來正確的稱呼,也十分不容易。
不過蕭景曜並不是畏難的人,知道這些東西有用,蕭景曜花了一點時間,終於將京中官員們的姻親關系全都理清楚了。
然後就發現,早朝上站著的那一圈官員,東拉西扯的,基本上或多或少都有些姻親關系。
也就說明寧王對蕭景曜的顧慮有多不靠譜。
朝堂上的官員看起來八竿子打不到一塊,到八十竿子下去,一定能打到一起。只要扯得夠遠,大家都是親戚。
妨礙他們在朝堂上打出狗腦子了嗎?
寧王黨自己的小團體中,說不定還有太子黨的姻親呢。姻親算什麽,利益在前,就是親兄弟,不也會拼個你死我活?
哦,寧王和太子就是典型代表。
蕭家只是蕭元青和竇平旌有些交情,蕭景曜和竇平旌的接觸都不多,寧王是怎麽突發奇想,覺得顧將軍會因為蕭家和竇平旌這一點接觸,而站隊太子呢?
就離譜!
蕭景曜覺得寧王腦子真的有病。
殊不知寧王現在得意得要命,每次見到太子都給太子一個嘚瑟到不行的眼神。
太子十分不解,但條件反射地覺得寧王沒憋什麽好屁,內心萬分警惕,火速命人去查寧王最近都幹了什麽事。
最後查出來的結果……太子拿著寫著結果的紙條,眼中冒出了無數個問號,“他在父皇面前給蕭景曜說好話,讓蕭景曜得了賞賜,覺得這樣能順利地破壞孤和顧將軍的關系?”
太子滿臉茫然,孤和顧將軍有過什麽關系嗎?孤怎麽不知道?
當然,作為和寧王鬥得有來有往的對手,太子只是迷惑了一瞬間,就反應過來了寧王的想法,當即心情覆雜。
他倒是想借著竇平旌和蕭元青的交情,將蕭景曜拉攏到自己這一邊來,能通過蕭景曜和顧將軍府結一份善緣也不錯。但問題是蕭景曜滑不留手,太子就算想拉攏蕭景曜,都被蕭景曜不動聲色地避了開來。
在蕭景曜身上碰了幾個軟釘子的太子心中很是不快。
然後他又查到了蕭景曜一開始在翰林院的待遇,再順著這條線往下查,查到了秦學士和貴妃娘家的關系。
太子:哦豁。
本來太子對蕭景曜不接自己遞過去的橄欖枝之事有些不爽。身為地位穩固的太子,自從正寧帝登基後,太子就沒受過什麽委屈,圍繞在他身邊的人更是對他恭恭敬敬。就算是想把他從太子之位上拖下來的寧王,見了還是要恭恭敬敬地行禮。
蕭景曜不過是個六品小官,太子主動向他示好他都不接話,可想而知太子心中的惱怒。
不過竇平旌和蕭元青的關系不錯,太子和竇平旌這個舅舅的關系已經不覆往日親密,也不想因為蕭景曜和竇平旌再起芥蒂。所以太子也就在心裏氣上了一氣,很快就將這事拋在了腦後。
誰知道寧王突然來了這麽一招呢?
太子陰惻惻笑了,“破壞孤和蕭景曜的關系?得意拿鼻孔看孤?孤倒是要看看,蕭景曜知道你先前幹的那些好事之後,會不會再同你親近!”
蕭景曜本來想中立,明哲保身。太子氣消了後也默認了。結果寧王來上這麽一招,太子當即樂了,蕭景曜想兩邊都不站,但只要他對你的惡感比對孤深,那就是孤贏了!
於是,蕭景曜就在翰林院中又多了位硬貼上來的同僚,幹勁十足地幫蕭景曜幹活,打點生活瑣事之餘,“順便”向蕭景曜透露了一下當初蕭景曜被分來這個養老之處的內情。
蕭景曜默默地看著對方許久,直到把對方看得額頭都開始冒汗,蕭景曜才緩緩露出一個笑容,淡淡道:“原來是這樣。怪不得我收到了陛下賞賜的大閘蟹。”
向蕭景曜透露實情的同僚:“……”可惡,就知道寧王故意使壞,先打壓,再施恩,又有意讓人將他施恩蕭景曜的事透露給蕭景曜。好在我們查到的東西更多,寧王想在蕭景曜面前做好人也做不了!
不過聽蕭景曜這話,怎麽有種一來一回,扯平了的意思呢?
還是選擇保持中立啊?對方忍不住嘆氣,而後安慰自己,蕭景曜保持中立就不錯了,總比被寧王拉攏過去得好。
蕭景曜也嘆氣,自己只是個朝中無根基的從六品小官啊,太子和寧王要籠絡新科進士,官宦子弟的楚行昭,江南士族並且和公孫家結親的陸含章不是更合適嗎?
蕭景曜又哪裏知道,太子和寧王之所以把目光放在他這個小官身上,除了顧將軍府的支持外,還有閣老們的原因呢。
六部尚書對蕭景曜的欣賞又沒瞞著,他們先前對蕭景曜的誇讚,篤定蕭景曜一定會入閣的話語,都傳進了消息靈通的太子和寧王耳朵裏。
傳奇狀元只是一面招牌,拉攏過來,更多的是牌面影響,還有一點點可能性可以借助他再拉攏顧將軍府。但讓所有閣老們都斷定的未來閣臣之才……這麽個厲害人物,不搶到自己陣營裏難道等對方先下手嗎?
最先動手打壓過蕭景曜的寧王也是最先反應過來的,趁著蕭景曜剛進官場,還不熟悉官場規則,不明白自己被人下了黑手的時候,順道賣了蕭景曜一個人情。
蕭景曜若是不知道自己被人下了黑手,那這份人情,就得記在寧王頭上,總能和蕭景曜結個善緣。蕭景曜要是知道自己挨了悶棍,也未必能查到寧王頭上。最壞的結果就是蕭景曜查出這是寧王幹的,但有寧王為蕭景曜求賞賜在先,蕭景曜事後才查出自己挨了寧王的悶棍,兩相抵消,蕭景曜也不會對寧王心有芥蒂。
寧王的算盤打得很好,只是低估了蕭景曜的本事。這家夥雖然是官場菜鳥,但上輩子從小被一幫體制內退休大爺大媽們教導,長大後自己開公司,也沒少和政府工作人員打交道。到了首富那個位置,和一省一把手相談甚歡也不是什麽稀罕事。人際交往,官場潛規則,蕭景曜一點都不陌生。
官場菜鳥確實不會察覺到自己被人坑了,但蕭景曜是只偽菜鳥,來翰林院當值的第一天就察覺到了貓膩。他自己有本事不說,還有個十分厲害的岳家。兩相結合,蕭景曜早就知道了寧王給他使了絆子,記仇小本本上已經把寧王的名字寫在了第一位。
現在寧王還想高姿態地對蕭景曜施以小恩小惠……呵呵,蕭景曜要是能上這個當,幹脆現在就辭官回家得了。
吃不起官場這碗飯。
太子去查寧王對蕭景曜做過什麽事的行為,沒有刻意瞞著正寧帝。或者說,太子的大部分動作,都瞞不過正寧帝。
這就是住在東宮的不好之處了。東宮也在皇宮中,只要在皇宮中發生的動靜,就很難瞞過正寧帝的耳目。太子今天吃了些什麽,換了幾套衣服,召見了哪些人……只要正寧帝想知道,就一定能知道。
這也是成年皇子們出宮開府後,太子越來越焦躁的原因。
以前皇子們都住在宮裏,就算有什麽心思,也不敢有大動作。上面還有個正寧帝看著呢。
成年皇子們出宮開府後就不一樣了,他們有王府屬官,有權有錢,又沒有正寧帝盯著,自由度比太子大多了,可以招攬更多的幕僚為自己出謀劃策,也能更好地拉攏其他官員。
每天散值後,或者休沐日,邀幾位同僚一起喝酒踏青賞花,不是十分正常的事嗎?
寧王開府後,朝中寧王黨數量急劇上升,就能看出來寧王出宮後確實勢力大增。
太子呢?他但凡接見一個不是東宮屬臣的大臣,消息就能立馬傳到正寧帝耳朵裏。
宮裏又不只有正寧帝和太子,還有那麽多嬪妃呢。貴妃掌管後宮,想知道有哪些人進宮了,不要太簡單。她又還算受寵,正寧帝隔三差五就會去她的殿裏坐一坐,要給太子上眼藥,簡直一點難度都沒有。
更何況,野心勃勃盯著太子之位的,又不是寧王一個人。後宮中有不少妃嬪,雖然爭鬥不斷,但在給太子上眼藥這方面,又不約而同地達成了一致。
無怪乎太子憂愁後宮沒有為他說話的人。
另外,皇子成年開府,就意味著皇子能參政了。眼下幾位王爺都領了差事,被正寧帝安排進六部歷練。
這也是皇子們拉攏支持者的好機會。不是誰都像福王一樣,一心只想摸魚,當值就睡覺的。
而參政的機會,在寧王等人還未成年之前,原本只有太子能有這個特權。
正寧帝對太子確實好,像是要借著太子補償當年那個被父皇冷落的可憐的自己一樣,正寧帝對太子很是大方,立了太子後,太子還未到參政的年紀,正寧帝已經讓他去養心殿讀奏折,處理政務了。
太子也爭氣,言行舉止以及能力都讓正寧帝十分滿意,是正寧帝心中最優秀的兒子。
等到寧王他們出宮開府,參政之後。太子優秀,寧王等人也不差。兩邊的差距其實是在縮小的。正寧帝作為父親,自然欣喜於兒子們能幹。但作為哥哥的太子,對此就只能感到焦躁了。
打個比方,以前太子在正寧帝心裏是能拿90分的優秀好大兒好太子,其他孩子是60分的好大兒。現在太子還是90分,而寧王等人通過自己的努力,已經能拿到80分,正在往90分前進。
這其中的差別,後世上過學的人都知道。學霸成績好那是應該的,學渣們異軍突起直奔第一而去,那是值得大書特書的。
現在太子面臨的就是這樣的困境。
但有時候,劣勢也能利用一下。太子故意去查蕭景曜,這事兒,已經從兒子那裏知道了蕭景曜的重要性的貴妃怎麽可能不知道,多麽好的給太子上眼藥的機會啊。貴妃一點都沒閑著,在正寧帝來她宮裏坐坐的時候,貴妃狀似不經意地提到了太子好像和蕭狀元不太和睦一事,並擔憂道:“不會是蕭狀元的父親惹了承恩公不快吧?”
貴妃一張嘴,把承恩公都牽扯進來了。本來太子在正寧帝的心中的分量就不輕,再加上一個承恩公,正寧帝自然牢牢記在心裏,而後就讓人去查了太子最近在幹嘛。
想當然耳,太子能查到的東西,正寧帝自然也能查的到。
看著案幾上擺著的資料,正寧帝的臉色不由沈了下來。
作為父親,正寧帝拒絕去想這是大兒子和二兒子在爭鬥。但正寧帝還是一個合格的帝王,屬於帝王的理智上線後,正寧帝也沒辦法欺騙自己,太子和寧王還是像小時候那樣兄友弟恭。
再仔細查,怎麽查都是寧王先對蕭景曜動的手,蕭景曜一開始對此毫不知情,還在知道大閘蟹是寧王替他討的賞賜後感激不已(故意透露寧王為蕭景曜討賞的太監的供詞),就算被太子這方的人戳穿了寧王先前對他下了黑手,蕭景曜也只是覺得寧王對他一打壓一施恩,互相扯平,兩不相幫。
正寧帝對蕭景曜很滿意。
再看太子和寧王,就沒那麽滿意了。太子還好,不是主動挑釁的那方。更何況太子是正寧帝屬意的繼承人,對太子的濾鏡比對其他兒子更厚,正寧帝只是心裏不舒服了一下,就立馬原諒了太子。寧王嘛……正寧帝黑著臉,讓人傳寧王進宮,劈頭蓋臉將他一頓臭罵。正寧帝的老父親心態又發作,沒把事情捅破,只說寧王對太子不夠恭敬。
寧王簡直莫名其妙,心下恨恨,覺得這一定是太子給自己挖了坑,忍不住為自己喊冤,“父皇,兒臣一直對太子十分恭敬,一定是有人陷害兒臣!”
正寧帝冷笑,“朕還沒死呢,你那些小動作,真以為能瞞得過朕的眼睛?”
寧王滿頭大汗,不知道正寧帝到底查到了多少東西,出宮後太過順風順水而發飄的頭腦終於冷靜下來,二話不說直接跪下認錯,膝行抱住正寧帝的腿嚎啕大哭,“父皇別生氣,是兒臣頭腦發昏。兒臣讓父皇傷心,死罪!”
正寧帝嘆了口氣,心又軟了,“你剛開府,身邊圍了些心思迥異之人,也是常事。你和太子才是親兄弟,切莫因旁人的攛掇而同太子有了隔閡!”
大抵當皇帝的都是這樣霸道的心態,我兒子不可能有錯,他要是錯了,一定是有人帶壞了他!
正寧帝現在的想法,就跟後世無腦護著熊孩子的熊家長差不多。又因為正寧帝大權在握,殺傷力更大。
寧王府的屬官全部換了一批,貴妃娘家兄長,鴻臚寺卿被降職,貴妃本來執掌鳳印,管轄六宮。現在正寧帝一道口諭,後宮就變成四妃共同管理。
雖然後宮的變動對太子沒什麽直接好處,但能打擊到寧王的勢力,太子就開心。
寧王對上太子,完敗。
但太子也不是沒有損失,翰林院那位好心提醒蕭景曜的同僚,沒過多久就不見了蹤影。
而翰林院其他暴露出來的太子黨和寧王黨,都遭到了正寧帝的清洗。翰林院學士更是由秦學士換成了趙學士。
當然,正寧帝也沒用寧王和太子相爭為借口處理官員。這件事被正寧帝壓得死死的,正寧帝絕不希望所有人都知道寧王和太子相爭之事。所以這次官員的變動,正寧帝都費心找了別的理由。
比如秦學士之所以丟官,就是有禦史彈劾他治家不嚴,族人借他的名義魚肉鄉裏。秦學士已經脫去官袍,現在正在流放的路上。其他被處理的官員同樣都有正當罪名。
完全和太子與寧王之爭無關。
至於寧王府屬官全都換了人?寧王上回進宮不久後就病了,正寧帝大怒,覺得寧王府伺候寧王不夠盡心,重新為寧王換了一批得用的屬官。
這分明是正寧帝對寧王的拳拳父愛,和皇子相爭有什麽關系?
天家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一派和樂融融,怎麽可能會出現皇子相爭之事?
不知道的人忍不住感嘆正寧帝真是位關心兒子的好父親,知道的人更是一言不發,睜眼說瞎話誇正寧帝愛護諸位皇子,皇子們也孝順,堪稱天家典範。
正寧帝不聲不響就將事情平息,本以為快刀斬亂麻解決了兒子們的矛盾,卻沒想到不管是太子還是寧王,對正寧帝的處置都十分不滿。
寧王看著自己的新屬官,面上叩謝父皇恩典,內心忿忿不平,只道正寧帝偏心。明明他樣樣都不輸太子,為何在正寧帝眼裏,他永遠矮太子一頭?嫡子嫡子嫡子,寧王都要恨死太子身上嫡子的標簽了。
太子同樣心下不滿,這次是寧王率先出手挑釁自己,父皇都查明實情了,為何還要處理我的人?
而他們的不滿,正寧帝都不知道。
因為經過正寧帝這一次敲打後,太子和寧王又恢覆到了還未出宮時的親密。兩人接連哭著向正寧帝認錯,一個說兒子糊塗,另一個說兒子考慮不周,讓父皇傷心,請父皇責罰。
還連手在養心殿內上演了一出負荊請罪的戲碼。
正寧帝果然十分感動:朕的兒子都是好的。都怪小人作祟,離間了他們的兄弟之情。這不,誤會解除後,兩人不又感情好了起來?
只有太子和寧王知道,他們只是將情緒藏得更深,爭取下一次出手直接按死對方,不給對方任何翻身的機會。
至於造成這一切的導/火/索,無辜的蕭景曜蕭狀元。
正寧帝思索片刻,覺得蕭景曜品行端正,心性正直,於是將蕭景曜提拔到自己身邊,給了蕭景曜一個中書舍人的職位。
蕭景曜和他的小夥伴都驚呆了。
蕭景曜自己都不知道正寧帝為什麽突然給自己來了個官職大晉升。
大齊的中書舍人品級並不高,只有正六品。從品級上來看,蕭景曜只是由從六品升到正六品,不過是升了一級而已,並不能算是官職大晉升。
但中書舍人這個職位可非比尋常,這可是真正的天子近臣,相當於皇帝秘書的角色。每天都能面聖不說,皇帝有什麽旨意,一般都是皇帝口述,中書舍人潤色後寫好聖旨,交由皇帝查看後,確認無誤再由掌印太監蓋上天子大印,最後由傳旨太監出去傳旨。
到了大齊,中書舍人的工作量進一步加大,甚至可以為皇帝處理重要文書。
這才是蕭景曜把中書舍人一職比作皇帝秘書的原因。
想想看吧,能呈給皇帝看的重要文書,哪一本不是關乎著國計民生的大事?就算不是這些大事,朝中大臣的動向,官員黨爭的內情,以及皇帝派去各地的欽差的回信……
這等絕密信息,除了正寧帝和閣老們外,能夠看到的,就只有中書舍人。
所以別看蕭景曜只是由從六品升為正六品,但這簡直比連跳五級,由從六品升至正四品還難。
正四品已經是同進士的天花板了,許多人一輩子都無法達到這個品級。
蕭景曜這個正六品的中書舍人,可比尋常的正四品厲害多了。毫不誇張地說,就算是各州封疆大吏,正二品大員,見了現在的蕭景曜,都要客氣相待。
這就是翰林院修撰和中書舍人的巨大差別。
更別提,中書舍人作為天子近臣,可以近距離觀察天子的脾氣性格,揣摩天子的喜好,之後的官途自然能平坦。
最重要的是,中書舍人可以在為皇帝處理重要文書時,順便聽一聽皇帝和閣老們商討政事啊!
這可是大齊頂級權力核心圈的核心人物,哪一位不是胸有千壑的大才。蕭景曜一琢磨,好家夥,自己這不就是相當於上了個帶薪的閣老補習班,能夠親眼看到閣老們和正寧帝如何治理國家?
怪不得中書舍人這個職位如此惹眼,從這個職位出來的,在官場中全都如魚得水,不管在哪兒都能幹出一番政績來。
皇帝和閣老們的小課堂,雖然這並不是給中書舍人準備的小課堂,而是他們在認真商討朝政,那也足夠中書舍人受用終生了。
能考上進士的都是聰明人中的聰明人,科舉考試為他們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再一上這種高端實踐小課堂……
有這配置,要是還能當個虛度年華的庸才,那簡直是在侮辱他們能考中進士的智商。
歷朝歷代,盯著中書舍人的官員簡直不要太多。蕭景曜都沒想到自己竟然能被這麽大的餡餅砸到頭上,一時間竟沒反應過來。
自己最近沒做出來什麽成績啊,怎麽突然間就被正寧帝升為中書舍人了?
蕭景曜一頭霧水。
翰林院現在已經到處飄著酸氣了。蕭景曜先前被正寧帝點名去替他念書,翰林院有的人堅強的穩住了,沒有酸。現在,他們再堅強,也穩不住自己的心態了。
蕭景曜踏進官場才多久?他來翰林院當值才不到半年啊,怎麽就青雲直上,一步登天了呢?
是的,一步登天。在所有人眼中,蕭景曜這次就是一步登天。
周翰林震驚得嘴裏能塞下兩個雞蛋,嚇得瞌睡都沒了,呆呆地看著蕭景曜,“你……你家中是不是有什麽自己都不知道的背景?”
這等一步登天的事,以前從未有過!
就算蕭景曜的岳家是顧將軍,武將也沒辦法插手文官的事情。正寧帝更不會允許有人插手他的近臣安排之事。
那蕭景曜晉升得這麽快,簡直是不可思議。
要不是覺得太過離譜,周翰林都要忍不住懷疑蕭景曜是正寧帝流落在外的親兒子了!
哪有提拔得這麽快的年輕狀元啊?蕭景曜這個提拔路線,放在歷朝歷代的官員中,都是非常炸裂的。
蕭景曜也摸不著頭腦,他又不知道正寧帝內心的活動,只是看到寧王府屬官全部換人,以及翰林院中那個提醒自己被寧王坑了的翰林沒了蹤影,大概猜出來這是正寧帝出手了。
但皇子們的爭鬥和自己這個弱小無辜的從六品修撰有什麽關系?蕭景曜根本不知道自己才是引發這件事的導/火/索。
蕭景曜看熱鬧看得還挺開心,寧王府屬官大換血,貴妃外家遭貶斥,貴妃自己也被分了權,正寧帝一頓亂拳打下來,寧王勢力大不如前,就算他還有別的想法,也該老老實實蟄伏一段時間。
這就是大仇得報啊!
蕭景曜都想放個爆竹慶祝一下了。
至於太子的人也被清理了……蕭景曜默默同情了太子一秒,然後開開心心繼續吃瓜。
他又不站隊,不管哪位皇子吃了虧,對他來說都沒關系。蕭景曜更關註的是,正寧帝的動作背後,透露出來的訊息。
目前看來,正寧帝還是更偏向太子的,但蕭景曜還是不想趟這趟渾水,作為天子近臣,他要是現在就提前站隊,那簡直是嫌自己活得太長。
能當中書舍人,蕭景曜也很是激動。樂呵呵地接受了同僚們的道喜後,蕭景曜在翰林院待完最後一天,興沖沖地回了家。
正寧帝和閣老們的頂級輔導班,我來啦!
蕭景曜:大好機會,沖鴨!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