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8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048章
與此同時, 京城。
寧王府裏徹底亂了套:
先後兩個孩子都失蹤,銀甲衛翻遍了京城的每個角落,甚至到報國寺守株待兔, 最後卻都只得著一些只言片語,根本做不得線索。
寧王熬了兩個日夜雙目赤紅, 王妃的病也是反反覆覆,府內上下一片愁雲慘淡,偏是那大宗正院的僉事還要帶著玉碟前來——
“王爺,您看給孩子記個什麽名字?”
僉事嚴謹, 李從舟未經冊封, 現在還叫不得世子。
寧王強打精神, 請他幫忙去回宗正院的院士, “此事還未議定, 等完全定下來了, 本王自會遣人給你們遞消息。”
姓名字號人生大事, 僉事念是如此,便恭敬拜別。
只留寧王夫妻兩個對坐無言, 半晌後,王妃才找回自己聲音, “您說——我算不算失敗的母親?”
寧王握住她手苦笑一聲,“是為夫失敗。”
“爺、夫人。”大管事的從外門跨進觀月堂。
“可是有秋秋他們的消息了?!”
大管事搖搖頭,“是報國寺, 圓空大師遣了個僧人來。”
寧王這才知道, 蕭副將帶著銀甲衛找遍京城各處實在沒轍後,幹脆遠遠守在了報國寺外。
因為八月十四日看守山門的僧人說, 他們曾聽著一句,那兩位主子要在八月十六日到後山登高賞月。
銀甲衛不比尋常侍衛, 身披銀鎧、軍容整肅,即便是遠遠靜息在山中,也引得來往香客好奇得頻頻駐足。
圓空大師甚少理會俗務,但事涉明濟,他還是召來大弟子明義,耳語幾句,吩咐他下山往寧王府走一趟。
得了寧王首肯,大管事便請門房將人領進來。
“大師。”王妃病臥,還是強撐著起來作了一揖。
“阿彌陀佛,娘娘病容憔悴,還需保全身體,”明義躬身、雙手奉上一卷經,“師父說,緣生緣滅、順其自然,執念太甚,反而傷身。”
“這卷經書是師父他老人家手抄,您翻著看看,興許心能寧靜些。心緒安穩了,身子才能養好。”
王妃淚眼盈盈,啞聲雙手接過,“替我……謝過大師。”
明義再躬身,見這夫妻二人滿臉憂霧愁雲,又笑著再拜道:
“他們也有自己的塵緣要盡,二位不必如此憂心。勞心勞神、大動幹戈,難免招惹是非,倒不如清心凝神、靜待其變。”
道理如此,寧王夫妻不會不明白。
但為孩子勞神懸心,天下又有哪對父母能免俗。
不過他們還是與明義還了禮,“謝大師開導。”
明義擺擺手,經文送到、話帶到,他也算是功成身退,這便從寧王府告辭,直奔和寧坊雙鳳樓——他可約了人吃酒。
真假世子案告破,城裏物議如沸。
他得去好好聽聽,看看有沒有俗人敢在光天化日下編排他的小師弟。
……
事實證明,李從舟還行。
吃過藥歇息了一日,八月十七日上就恢覆了精神。
他也知道自己這叫不告而別、神秘失蹤,京城裏指不定鬧出多少風波,所以拒絕了顧雲秋吃個飯再走的邀約,直策馬離開田莊。
被報國寺僧人勸過一回,寧王便召回了蕭副將。
不再那般大張旗鼓地找尋,只分派出一支五十人的隊伍,兩兩一組蹲守、巡邏在那倆孩子會出現的地方。
許是心境當真被勸開闊的緣故,王妃的病情竟然穩定好轉,除了還有些咳嗽,人已能起身下床走動。
三日來,真假世子案鬧出不小動靜。
皇帝憐惜弟弟,免了他的常朝,許他回府休息。
李從舟回到王府時,寧王正斜倚在瞭山閣長椅上,手中捏著那枚太後賞賜的長生縷兀自出神。
這東西他年少時戴過,是先帝偏愛他的佐證,卻也因此招惹出不少是非。最後他選擇急流勇退、主動出嗣,也可以說有這枚長生縷的緣故。
先帝在時,太後亦非正妻。
他行四、長兄行二,在他們前頭,還有一位嫡兄。
先帝的貞康皇後方姓,與襄平侯的母妃乃是堂姊妹,貞康皇後的父親方林遠,乃是正一品征西將軍。
他用兵如神、堪稱鬼帥,鎮守黑水關時未嘗一敗,更曾率部眾打入過西戎王庭、俘虜八位翟王,逼得西戎不得不低頭納貢。
定國公和輔國將軍幾個,曾經都是他手下的士兵。
可惜,方家並非都是將才。
那時先帝還未即位,剛被封誠親王後不久,方林遠就命弟弟方林圖固守黑水關,他則率部追擊西戎殘兵。
那本是能將西戎一舉殲滅的關鍵戰役,方林圖卻枉顧兄長讓他死守不出的命令,貪功冒進、意圖表現,見著一小股西戎貴族就敞開城門去迎敵。
結果不僅自己中了敵人圈套、令黑水關失守,更害得兄長腹背受敵,最終被反撲而來的西戎將軍砍殺,頭顱被掛上西戎王城。
重新集結的西戎長驅直入,錦朝士兵節節敗退,是定國公臨危受命,才勉強守住京師,沒叫錦朝一朝國滅。
此為奇恥大辱,仁宗震怒之下,下旨要斬方林圖、流徙方家千裏,女眷皆沒為官奴。
方林圖沒等到行刑就在獄中就羞愧自裁,他的兩個兒子也死在了流放路上,他這一支裏,唯剩下他十二歲的小女兒方月。
方月心思活泛,用盡手段留在京城教坊,更設計在宴樂上與堂姐、當時是誠王妃的貞康皇後相認。
皇後心慈,托人求情將這堂妹救出,隱姓埋名帶在身邊做了侍奉宮女。
先帝登基後,皇後更尋個由頭賜姓,讓方月恢覆方姓,改頭換面成了中室殿的大宮女。
貞康皇後膝下有一子一女,長女涵潤不幸在行宮溺水、救上來後沒一個時辰就病亡;嫡子淩欽長到六歲,卻意外被禦苑發瘋的狼咬死。
孩子死狀奇慘,皇後只看了一眼就嚇暈過去。
即便事後徹查,宮人們也沒找到原因、一切似乎都是巧合,唯是兩個孩子出事時,附近都有大宮女方月的身影。
先帝痛心之餘,將禦苑當值的宮人悉數杖斃。
貞康皇後由此一病不起,沒多久就含恨病逝。
可先帝荒唐,竟在靈堂上與大宮女方月茍合、有了首尾。
一個月後,方月被查出有孕,先帝大約是內心愧疚,並未第一時間將這宮人杖斃,而是偷偷將她送到宮外養胎,等生下孩子再做決斷。
結果八月後,方月早產誕下一名女嬰,接生嬤嬤們都說那女孩雖是早產,可哭聲洪亮、手腳有力,但偏偏——先帝趕到時,女嬰就斷了氣。
有接生嬤嬤懷疑,是方月親手掐死了女嬰,只因是女孩、就不能幫助她母憑子貴活命。
但那接生嬤嬤不久後就不明不白掉入井中喪命,流言也就漸漸消散。
那個女嬰生得嬌美,小小一團,眼角眉梢竟與貞康皇後有幾分相似,先帝痛悼,終於動怒要處死這宮女。
結果方月卻拖著產後虛弱的身子跪地,道明自己身份。
適時,方家上下的男丁都差不多死光了,女眷也沒在各處,方月可以說是——貞康皇後在這世間唯一的血親。
或許是這個原因,又或許是懷抱中的女嬰還溫熱,最終,先帝沒有處死方月,反在三年後,將她從宮外接回了宮裏,並封為正六品憫夫人。
不久,方月再度有孕,竟在先帝三十歲時給他添了個男丁。
這孩子行三,日後被先帝賜國號為名,喚作淩錦。方月也由此被晉封為憫嬪,後來又改封號作容嬪。
在寧王出生前,淩錦聰慧機敏,甚得先帝寵愛。連帶他母親容嬪,也大有寵冠六宮之勢。
後來,時為貴妃的太後馮氏誕下四皇子淩錚。
先帝一時高興,就將仁宗賜給他的長命縷轉贈給了剛滿歲的小兒子。
也便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奪嫡爭儲的大戲拉開序幕——
方月深謀遠慮、心機深重,三皇子淩錦也是處處與二皇子、四皇子相爭,就連婚事上,淩錦都曾求娶過徐宜。
太後深知方月一黨勢頭愈盛,便選擇釜底抽薪、避其鋒芒,令幼子主動請命出嗣,反而得到了定國公的支持。
而這場奪位之戰,最終也以容嬪殉死先帝被晉容妃,但三皇子淩錦被革除譜牒、改名方錦弦告罄。
如今再看這長命縷,寧王只覺諷刺。
本是父母為孩兒祈福、求個口彩好運,沒想——經手這長命縷的人,最終都是命途多舛。
他是,秋秋那孩子也是。
思量間,窗外急急傳來陣陣腳步聲,先是蕭副將、後是大管事,兩人皆是滿臉欣喜。
老管事看起來好似要哭:“爺——回來了!少爺回來了!”
寧王一躍跳起,喀嗒一聲將長命縷丟到桌上。
他疾步走到瞭山閣門口,卻看見跟在老管事身後邁步走入王府的,是頭頂鋥亮、身上穿著一件粗布麻服的李從舟。
寧王腳步一頓。
他竟一時不知該用什麽樣的表情面對自己的親生兒子。
李從舟面無表情、神色如常,若非換掉了僧袍,看起來就還是報國寺那位冷面寡言的年輕僧人。
便是當今聖上龍顏盛怒,寧王也從未懼怕。
可見李從舟大踏步朝他這邊走來時,寧王心裏卻擂擂開始打鼓。
李從舟走到近前,在瞭山閣門前的三級白玉石階前頓步,而後一撩衣擺,恭恭敬敬跪倒在寧王面前:
“昨日探知到……他的行蹤,一時情急,所以未及稟報。”
說完這句,李從舟也沒給寧王解釋這個他是誰,而是就這麽跪著講清事情的來龍去脈,並將顧雲秋說的那番話,一一轉述給寧王聽。
只是,他並未透露顧雲秋的行蹤,也沒提錢莊和游記漆鋪。
寧王聽著,心中霎時五味雜陳。
他一面驚訝於秋秋見事的老成,一面又慨嘆那孩子遲來的懂事。
垂眸,看見李從舟還跪在地上,寧王便下臺階俯身彎腰、想將李從舟給扶起來。
扶了一下沒扶動,李從舟跪得筆直,擡眸以平靜的目光看向他,“我覺得他的話在理,所以也請您將……王妃請來,我還有幾句話要說。”
聽著他的稱呼,寧王心頭一梗。
即便知道十五載歲月要改口不易,可……哪有孩子喚自己親娘為“王妃”的?
他不忍妻子傷心,想開口糾正李從舟的稱呼。
院門外卻傳來一串輕咳,伴隨著王妃溫和的聲音,“不用,我就在這兒,孩子你直說便是。”
“你怎麽出來了?”寧王奔過去,小心給妻子攙過來。
“成日拘在屋裏也悶,”王妃笑笑睨丈夫一眼,“這不是聽著了外面的動靜,就轉過來看看。”
大管事和蕭副將撓頭,也都退到一邊。
他們可不是有意瞞著女主人,實是怕驚擾了王妃、加重她的病情。
他們夫妻說話時,李從舟就那麽一動不動地跪著,等王妃坐定、想招呼他起身時,他才搖搖頭、低聲開口繼續道:
“晚輩僭越,有幾句放肆的話要稟明。”
“圓空大師撫養晚輩長大,既是晚輩的師父,我亦敬他如父。即便日後還俗,若他或報國寺上下一眾僧侶有事,我也必定會以他們為先,並赴湯蹈火。”
這是記恩,寧王和王妃對視一眼,皆點了點頭。
王妃在報國寺多年,也算看著他長大,這孩子行端影正、穩重正直,要他做了寧王世子就與報國寺斬斷前緣,也並不現實。
“此其一。其二,恩師替晚輩取的名字,晚輩用了十五年用慣了,還想懇請陳情,許晚輩繼續使用這名字。”
“至於譜牒上如何記載……”李從舟擡頭看寧王一言,又欠了欠身,伏趴下去,“勞您多費心。”
他五體投地跪著,姿態端得十分低。
可說出來的話卻忤逆悖亂,確實如他所言放肆。
寧王之顧姓特殊,在錦朝何其尊貴,豈可容許後輩子孫想不要就不要?
而且真假世子案驚動皇廷,太後、皇帝、皇親國戚和宗正院,無論哪個都要來過問一二,斷不能隨意應付。
偏李從舟不給寧王開口的機會,重重磕了三個頭後,繼續表明態度——眼下正逢多事之秋,認祖歸宗之事不宜大辦。
“將名字計入譜牒,在祠堂內拜祭過列祖列宗,便足夠了。”
李從舟說完,又認認真真起身給寧王夫妻行了三跪三叩首大禮,並頂著已經有些微紅的腦門,直言道出他的隱憂:
“西北戰事緊急,真假世子案在這種時機爆出,很容易叫有心之人利用,崩解原本暫時平衡的朝局,於前線補給不利。”
“若太|子黨起疑生事,不顧大局從中作梗,西戎定會抓住機會攻□□水關,長驅直入直逼京畿。”
“且晚輩多次到宮中講經,那太子青宮之內並非一池靜水,而是有各方勢力蟄伏在水下。太子仁善,卻易遭人利用,以致國本不穩。”
事涉朝政,又及國本,寧王的神情漸漸凝重。
“太子身邊有位平公公,”李從舟見寧王不語,繼續抖出自己知道的情報,“他表面是一團和氣,背地裏卻好賭成性,還食嬰胎以期延年益壽。”
寧王一驚,面色驟寒。
太子身邊姓平的公公僅有一位,此人原在昭敬皇後宮中,內廷給取的名字叫平靖,以期早日靖除外敵、天下平寧。
此人是自願凈身入宮,家中無有父母親眷,在宮中當差也只是為了盡快往上爬,給自己賺個盆滿缽滿、半生無憂。
後來中室殿的首領太監見他伶俐,便細心調|教、分撥到太子身邊。
按這來歷,平靖公公應當算是知根知底、太子身邊最親近的人。將來若是太子繼承大統,那這位公公就是黃門之首、能掌印璽。
寧王遂道:“不可妄言。”
“城東永嘉坊,有個裕順賭坊,賭坊後巷臨濟通河,有兩艘小舟常年藏於春橋的橋洞下,緊供著賭坊的客人往來使用——能做暗渠逃跑、亦能接來不方面拋頭露面的客人。”
李從舟語調不疾不徐:
“平公公每五日輪值休沐,有半日都會乘小舟到裕順賭坊,賭資不夠他就變賣青宮賞物,據我所知,此行已進行有六年之久。”
“六年?!”那豈不是從昭敬皇後故去,平靖公公就在行這件事。
寧王驚疑不定,沈吟片刻後叫來蕭副將。
此事幹系甚大,不能僅聽李從舟一面之詞,他吩咐蕭副將暗中仔細探查、千萬莫要打草驚蛇。
至於嬰胎——
永嘉坊熱鬧繁華,除了聚寶街、雪瑞街,還有六七條出名的楚巷,楚巷附近有兩家瓦子,但更出名的是以鸞鳳閣為首的秦樓。
秦樓女子皆會尋法避子,有些不巧成孕的,也會服藥將胎兒打落。平公公與那鸞鳳閣的鴇母暗通款曲,常年重金往她那兒購嬰胎。
當然,烏影查到的內幕更多。
其實那太監也不只是吃個嬰胎這麽簡單,他篤信邪法,一開始只服食嬰胎,後來更迷上初生兒的血,最後,選擇了服食人茸。
時人皆知:鹿茸壯元陽,取用的是梅花鹿角切片或磨制成粉。
而眾所周知,人的腦袋上是沒有長角的。所謂人茸,實際上是極殘忍、極損陰鷙的一道:
取剛出生的嬰兒,摁住他們手腳放到火上炙烤,待小孩渾身皮肉烤得焦黑後:斬首取髓。
舀出來的腦漿像一碗灰白色的豆腐腦,這便是人茸。
平靖相信服食人茸能延年益壽、斷根重塑,可京城裏哪有那麽多嬰孩能炮制給他服用。
便是此時,襄平侯埋在京城的一枚暗棋浮上水面,借著要差事的名頭到平靖公公府上賄賂,投其所好、送上一壇子上好的“人茸”。
剛開始時,平靖公公還很謹慎,直接給人嚴詞拒了。
但這人三顧茅廬、再一再二的相請,除了送人茸,還請平公公吃飯、給他送酒,帶著人給他組牌局,輸大量的白銀給他。
最終,順利讓這位公公放下戒備,一點點被誘使著成了襄平侯的擁躉。
前世,四皇子戰死後,太子傷心自責後病逝,其中,自然也少不了此人的言辭刻薄、冒犯暗害。
這些細則李從舟不用說,他相信以銀甲衛的能力很快能查出個水落石出。
襄平侯想利用真假世子案絆住寧王和徐家,他偏要借這真假世子案,起底方錦弦在京城和太子青宮裏經營多年的暗樁。
被太子青宮和平靖公公的事打岔,李從舟先前說那些話,也就沒那般讓寧王猶豫了,他抿抿嘴,最終板著臉說了個:“知道了。”
秋風蕭瑟,在瞭山閣內卷起幾片零落紅葉。
寧王的視線隨著那些緋色的葉片,緩緩落到李從舟身上,他依舊跪在地上,姿勢標準、挑不出一點兒錯。
雖然都是十五歲,但眼前的孩子沈穩、三言兩語就能道出朝堂上波詭雲譎的機鋒。
即便現在不想承認,但寧王聽見自己心裏有一個聲音,在止不住地對他說——這才是最適合“寧王世子”這位置的人。
可是……
寧王捏捏眉心,李從舟再成熟穩重也只是個十五歲的孩子。
他搓一把臉,拍拍李從舟的肩膀給他扶起來,“這些事我和你母親還要商議一二,你若無事,便先退下吧。”
李從舟點點頭,應了個是,躬身面對著他們夫妻退了三步,才轉身大踏步離開,也沒要任何王府的雜役、小廝跟著。
寧王遠遠看著他的背影,明明跪了那麽久,他的腳步卻邁得很穩,半點看不出僵硬。
如此,寧王又深深嘆了一口氣,蹲下來,委屈地看向王妃,小聲嘟噥道:“……我覺著他才是我爹。”
王妃忍了忍,最後翹起嘴角來戳了戳寧王臉頰,“我倒覺著,這孩子說的話也沒什麽錯。”
寧王鼓起一邊腮幫,看著她歪歪腦袋。
“人在佛寺長了十五年,從來都是師父師兄知冷知熱地疼著,乍然在一朝一夕之間你要人家改口又改名,這不顯得強勢、惹人反感麽?”
“再者說,不就是個譜牒。那都是做給外面的人看的,上面填什麽、寫什麽,不就是您一句話的事兒?”
王妃說得很輕松,攏緊身上大氅咳了兩聲,才繼續道:“泰然處之、順其自然吧,太過殷勤顯得刻意、太過冷淡顯得疏離……”
“跳出來,就當我們多了個沈穩的兒子。”
王妃擠擠眼睛,說了句粗野的話,“怎麽?你當老子的人怕什麽?”
寧王鼓起的腮幫瞬間漏氣,被妻子這話逗樂了。
他跟著笑了一陣,又忍不住問,“那秋秋呢?”
王妃臉上的笑容淡了淡,剛才李從舟交待顧雲秋去向的那些話,她自然也聽著了。
知道孩子有地方住、有錢花,而且身邊還跟著忠仆,其實她心裏的大石頭就落下一半。
畢竟點心那孩子也不錯,秋秋離開後,他交接完寧興堂的庫存,就花銀子給自己贖身,然後徑直去投奔、跟隨秋秋。
也算忠義無雙,知恩圖報。
但……
比起讓顧雲秋回來接受世人冷眼,她倒希望那個甜甜的小孩能自由自在、永遠那樣開開心心的。
王妃暗暗嘆了口氣,只希望將來,小秋秋能回來看看他們。
不得不說,顧雲秋那句“父母爹娘不能護我一輩子”打動說服了她,孩子若真被帶回來了,指不定要生出多少事情來。
現下這般,也好。
“當年,我和那位可憐的姑娘中,要是有人生的是個閨女就好了——”王妃慨嘆道。
“閨女?”
“這樣,就可以讓秋秋給人討回來做媳婦,或者,讓人上門當女婿,也算是兩全其美了。”
寧王跟著想象了一會兒,然後搖搖頭終於笑出來,“這樣的話,當年就不會抱錯了。”
這回,終於輪到王妃苦惱,“也是哦——”
兩人對視一眼,終於舒展了眉眼,也算開解了心中郁結。
如此,寧王遞折子回了大宗正院,說前線錢糧吃緊,不想因家中瑣事舉辦慶典、設宴靡費,只在家中祠堂做個簡單儀式、請宗正院記名便可。
最後,寧王給李從舟寫在譜牒上的,是雲舟二字。明濟這僧號也得到保留,被記做世子的小字。
至於寧王想了數個徹夜,從魏征大人郊廟祭歌中擇出來的“子清”二字,他也認認真真地寫在了一份譜牒上。
在大宗正院士忙著宣禮、重新冊封世子位時,悄無聲息地將那譜牒塞到了祠堂的暗格內。
萬法隨緣,將來說不定有一天,小秋秋還是能得著這兩個字呢?
定下姓名、獲得封位,李從舟在叩首拜祭後,就自然將對寧王和王妃的稱呼改成了“父親”和“母親”。
他在田莊上問過點心,從寧興堂剩下的仆役中挑了兩個手腳幹凈的到滄海堂伺候,除此之外,並沒有多餘的貼身小廝。
他自己不在意,但幾個大管事卻幫忙操持起來,找了裁縫量體裁衣,然後又弄得了秘方熬制芝麻,要給他蓄發。
府內的事情有條不紊地進行,府外的查探也在同步推進。
果然如李從舟所料——
五日後,寧王銷假。
八月廿一常朝日,一到宣政殿列班,便有幾個文家、舒家黨羽陰陽怪氣地提及此事,還旁敲側擊地提醒太子要小心。
太子靜坐在青椅下,聞言只是客氣地笑笑。
在眾人不註意時,才眸色覆雜地遠遠看了寧王一眼,他手指屈了屈,一下下敲在一份厚厚的青封奏章上。
朝臣上本都用黃封,唯有太子用暗金龍紋的青封。
殿外靜鞭一響,緊接著就是宣政殿的首領太監唱喏,列班的朝臣各自躬身退到紅柱後,匍匐拜倒、三宣萬歲。
而淩予檀深吸一口氣,閉了閉眼後,也終於從青椅上站起來,躬身跟著群臣唱喏,不過他說的恭迎父皇。
在皇帝陛下落座金殿後,太子從青椅內站起來,拿著那本奏折一步步走到殿中,然後撲通一聲跪下:
“兒臣有罪,一時不察、縱容宮人平靖行陰鷙事,還請父皇責罰!”
文家一黨面面相覷,紛紛看向文臣之首的舒大學士。
大學士亦是滿臉莫名,太子行事,一般都會與他商議,這份奏折他卻聞所未聞,甚至不知道太子在說什麽。
窺見大學士臉上一閃而過的驚疑,太|子黨徒們也明白了——這是太子一個人的主意,他們紛紛收斂神情,靜觀其變。
而皇帝看完那封奏折後臉色驟變,竟氣得將滿桌奏盒掀翻。
“人……在哪裏?!”
“兒臣察覺事情有異後,已經將人扣押,相關人等也秘密下獄,涉事的賭坊、秦樓也請親衛監管控制。”
“好好好,若非今日啟奏,朕還不知——原來禁城之外、京城之內,就在諸位眼皮底下,竟有這般駭人聽聞的腌臜事!”
龍顏震怒,群臣自然叩拜。
皇帝也不解釋,只讓身邊宮人拿了那奏折給群臣傳閱。
舒大學士一幕三行,才看到第三頁就嗆咳著後退幾步,臉色慘白、像是要昏過去,幾位年輕的言官禦史看完後也是連連幹嘔。
寧王站在同知將軍段巖身邊,不動聲色地陪著他看過一遍,太子善文、字句通順,也對慘烈的事實稍加修飾。
但是那“人茸”二字,還是讓段巖忍不住在金殿內爆出粗口,忍不住地咒罵那平靖太監不是東西。
不足三刻,朝臣們悉數看完了奏折。
太子依舊伏趴在地上請罪,說是他的失察、才讓宮人如此放肆,結果不等文黨、舒黨出來幫腔,皇帝就先揮揮手讓他平身:
“皇兒不必自責,奸人可惡,幹卿何事?”
皇帝不僅沒責罰太子,還調撥了羽林衛五百給他,賜尚方寶劍、命三位將軍輔助他徹查此事。
“你們省院協同,不得推諉耽擱,還有你——”皇帝有幾分遷怒地踹了自己身邊的公公一腳,“叫廿四省你那幫貨都警醒點!”
明光殿首領太監當然是賠笑著應好,說他一定要人全力配合太子。
有這件事起頭,今日的其他奏本都無甚雷點雨聲,皇帝草草看過分派了人手,就宣了退朝,並在眾臣拱手告退後,單獨吩咐寧王一句:
“家裏的事情剛了,就不叫你勞神了,好好陪陪兒子吧。”
寧王點點頭,拜謝陛下。
等朝臣們走遠,太子手持尚方寶劍,一直目送著寧王離開——他多少有些明白父皇當年的忌憚,他這位叔叔,當真是算無遺策、錦心繡腸。
他今日所上的奏折,其實本來是寧王送來的一封密信。
伴隨著密信而來的,還有銀甲衛查到了浩如煙海的證據。
為防平靖逃跑,寧王是扣下了人,才給他遞的密信,信中不僅講明白平靖犯下的惡事,還告訴太子——
這奏折,只能由青宮來上。
畢竟平靖公公在明面上還是太子青宮的人,若叫有心之人利用,定然會用此來彈劾太子禦下不嚴。
唯有伏地請罪,才能換得皇帝將此事全權交給他處理。
太子收著密信後,終於想辦法在棲凰山的來鳳亭,避開眾人與寧王見了一面,他未作試探,只將自己的疑惑一一點明。
“皇兄多疑,真假世子案才爆出,想必您也聽過些風言風語,說我們是早做籌謀,故意將親身兒子送到報國寺,就是為了親近您……”
寧王嗤笑一聲,“這不荒謬麽?我何至於如此冷血,掉包親生兒子就為了在十五年後算計您,何況明濟也不是日日在您身邊敲邊鼓。”
太子默然良久,終於是以皇室晚輩見禮恭送了寧王下山。
之後,從平靖公公出發,太子秉公持中、手持尚方寶劍,查出了宮裏宮外不少貪墨案、盜贓案。
涉事黃門合共百八十人,文臣武將也有三十餘人被牽連,裕順賭坊被查抄,涉事的其他秦樓也跟著被取締。
只是顧著太子聲名和皇家臉面,人茸之事最終並未傳出。
京中百姓津津樂道的總是年紀輕輕的太子手持寶劍、策高頭大馬,於永嘉坊中穿梭,明察秋毫、賞罰分明,而且果決能斷。
太子的聲望由此空前,那幫太|子黨臉上也漸漸有了笑顏。
與此同時,雲秋以三千二百兩的價格、盤下了游記漆鋪,與朱先生幾人商議後,決心改換門庭、打通後院,做成解當行。
其實在盤下鋪子前,雲秋還專程去了趟東郊,細細查探了一番游記開在京畿的燒漆、制漆坊。
經歷風波,游記漆鋪的聲譽一落千丈,兩坊上的工匠也跑了個精光。
權衡利弊後,他還是決心從相近的行業做起。
俗言道:富人存銀到錢莊,窮人取錢尋當鋪。
典當行的外櫃布置幾乎與錢莊一樣:都是設立有檻的欄櫃、後面站著外櫃的管事和夥計,後院裏是儲物的倉庫,偶爾會有小銀庫。
將兩處小院打通,當鋪的銀庫就能省下來,闊出來的小院也仿照雲琜錢莊這邊修建倉庫,然後再加了幾間房給新招的夥計、護院居住。
只是當鋪的掌櫃需要有見識、有眼界,能掌眼經手的所有物件。
這樣才能準確估出當價,否則,客人欺你眼拙無能,便敢拿一只陶土罐來詐稱古董,甚至要五百兩銀子。
左右改建游記漆鋪還需要幾個月時間,雲秋也不著急,實在找不著人,他也可先自己頂上——
前世今生近四十載,他自忖眼光還不賴。
安排好鋪子的事,雲秋今日在雪瑞街上宴春樓邀了曲懷玉一起吃飯,陪席的還有曲懷文留給弟弟的一個曲家幫眾。
蔣叔要顧著田莊上的收成,雲秋也就只帶了點心上樓。
雖然曲懷玉是客,按理是不該比請客的主家先到,可他自真假世子案後一直記掛著朋友,所以接到請帖後就巴巴等到了雅間中。
宴春樓的店小二才挑開簾子,曲懷玉就騰地一聲從座位上躥起來,遠遠看著進門的雲秋,眼睛轉動上下打量,不放過一絲一毫的細節。
眼前的雲秋瘦了些,兩頰上的肉肉少了許多,身上的衣衫也只是一件普通的藍布衫,腦後簡單紮了根發帶,腰間連個香囊也無。
曲懷玉抿抿嘴,眼珠一轉看著竟然像要哭。
“誒誒誒?!”雲秋可不會哄人,忙拉著他坐下,讓點心吩咐上菜,語速飛快地解釋了自己這幾日的行蹤後——
“我穿這樣是為了不惹眼,你別這樣看我。”
真假世子案鬧得沸沸揚揚,城裏多少人在等著看他的笑話,雲秋才不想這時候站出來當活靶子,悶聲發大財才最重要。
曲懷玉剛開始還不信,直到聽他說盤下了游記漆鋪,才稍稍放下心。
“你的解當鋪要找掌眼的大管事嗎?”曲懷玉熱情極了,“我替你問問哥哥,叫他給你找人!”
曲懷文找來的人必定妥帖,可雲秋還是搖搖頭婉拒了。
這事不大不小,他自己也能解決。雖說曲懷文給了他印信,但當哥哥的,自然希望弟弟跟有本事的人做朋友,而不是成日給他添麻煩。
“這個還不用幫忙,”他笑盈盈地碰了碰曲懷文的杯盞,“往後有要緊事,我一定會開口的,保證不跟你客氣!”
曲懷玉抿抿嘴,最終還是跟他碰了杯。
吃過一頓飯,他們倆先後從樓上雅閣下來,曲懷玉和他馬幫幫眾走在後面,雲秋和點心走在前面。
結果才從二樓踏步下來,遠遠就聽見老大一聲不懷好意的:
“唷!這不是大名鼎鼎的寧王世子麽?”
雲秋循聲望去,在臨窗的一張席上看見了個斜倚在交椅上的儇薄男子,端看年紀十五六歲上下,身著一襲騷氣的紫紗罩衫。
嘖。
雲秋沈了沈眉,還真是冤家路窄。
這人名叫淩以梁,也是皇室宗親,祖上同仁宗是異母兄弟,三代人承襲敏王位,他則被稱為敏王世子。
真算起來,這位世子還是小和尚的堂兄弟。
淩以梁少年喪父,家中就一個孀居的母妃,他從小驕縱跋扈、惹是生非,與前世的顧雲秋不相上下、各有各的胡作非為。
他們興趣相近,性情卻不相投。
淩以梁張揚輕狂,爭強好勝、愛出風頭,而前世的顧雲秋雖然紈絝,卻只是在自己的一方天地中,並不愛到處惹是生非。
兩人原本井水不犯河水,偏偏少時在宮中闖禍,太後、皇帝在寧王的影響下都是幫著顧雲秋,由此淩以梁就暗中嫉恨上了他。
往後長大,更是處處與他別苗頭。
這會兒被他認出,淩以梁的嗓門又大,瞬間惹得宴春樓眾人視線齊聚,都偷看著樓梯上幾人,議論紛紛:
“好像真的是那寧王世子誒?”
“什麽世子,他是假的,人真世子現在還是個光頭呢!”
“那他這是被王府趕出來了?他身上那穿著的是粗麻服吧。”
“你那什麽眼神,明明是普通的棉衫,不過比起從前他穿綾羅綢緞,這落差倒是真的有點大哈。”
“那他怎麽還能來宴春樓吃飯?而且還坐雅間。”
“許是……”議論的食客壓低聲音,“走投無路想走點其他路子謀生吧,聽說宴春樓私下也做……生意。”
嗡嗡議論七嘴八舌,說什麽的都有。
曲懷玉聽不下去,想卷起袖子沖下去與他們理論,偏偏顧雲秋和點心走在他前面,他們不動、他也下不去,只能卡在樓梯上幹著急。
淩以梁心滿意足地等了一會兒,等眾人那般汙言穢語說得差不多了,甚至都揣度到——是不是以色侍人、被販做奴婢這一層。
他站起身,上下打量雲秋一番後,倨傲一笑道:
“只要你願意跪下,恭恭敬敬喚我一聲世子殿下,本殿下不介意幫你付賬。”
“……”雲秋挑挑眉,用看傻子的表情看著他。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與此同時, 京城。
寧王府裏徹底亂了套:
先後兩個孩子都失蹤,銀甲衛翻遍了京城的每個角落,甚至到報國寺守株待兔, 最後卻都只得著一些只言片語,根本做不得線索。
寧王熬了兩個日夜雙目赤紅, 王妃的病也是反反覆覆,府內上下一片愁雲慘淡,偏是那大宗正院的僉事還要帶著玉碟前來——
“王爺,您看給孩子記個什麽名字?”
僉事嚴謹, 李從舟未經冊封, 現在還叫不得世子。
寧王強打精神, 請他幫忙去回宗正院的院士, “此事還未議定, 等完全定下來了, 本王自會遣人給你們遞消息。”
姓名字號人生大事, 僉事念是如此,便恭敬拜別。
只留寧王夫妻兩個對坐無言, 半晌後,王妃才找回自己聲音, “您說——我算不算失敗的母親?”
寧王握住她手苦笑一聲,“是為夫失敗。”
“爺、夫人。”大管事的從外門跨進觀月堂。
“可是有秋秋他們的消息了?!”
大管事搖搖頭,“是報國寺, 圓空大師遣了個僧人來。”
寧王這才知道, 蕭副將帶著銀甲衛找遍京城各處實在沒轍後,幹脆遠遠守在了報國寺外。
因為八月十四日看守山門的僧人說, 他們曾聽著一句,那兩位主子要在八月十六日到後山登高賞月。
銀甲衛不比尋常侍衛, 身披銀鎧、軍容整肅,即便是遠遠靜息在山中,也引得來往香客好奇得頻頻駐足。
圓空大師甚少理會俗務,但事涉明濟,他還是召來大弟子明義,耳語幾句,吩咐他下山往寧王府走一趟。
得了寧王首肯,大管事便請門房將人領進來。
“大師。”王妃病臥,還是強撐著起來作了一揖。
“阿彌陀佛,娘娘病容憔悴,還需保全身體,”明義躬身、雙手奉上一卷經,“師父說,緣生緣滅、順其自然,執念太甚,反而傷身。”
“這卷經書是師父他老人家手抄,您翻著看看,興許心能寧靜些。心緒安穩了,身子才能養好。”
王妃淚眼盈盈,啞聲雙手接過,“替我……謝過大師。”
明義再躬身,見這夫妻二人滿臉憂霧愁雲,又笑著再拜道:
“他們也有自己的塵緣要盡,二位不必如此憂心。勞心勞神、大動幹戈,難免招惹是非,倒不如清心凝神、靜待其變。”
道理如此,寧王夫妻不會不明白。
但為孩子勞神懸心,天下又有哪對父母能免俗。
不過他們還是與明義還了禮,“謝大師開導。”
明義擺擺手,經文送到、話帶到,他也算是功成身退,這便從寧王府告辭,直奔和寧坊雙鳳樓——他可約了人吃酒。
真假世子案告破,城裏物議如沸。
他得去好好聽聽,看看有沒有俗人敢在光天化日下編排他的小師弟。
……
事實證明,李從舟還行。
吃過藥歇息了一日,八月十七日上就恢覆了精神。
他也知道自己這叫不告而別、神秘失蹤,京城裏指不定鬧出多少風波,所以拒絕了顧雲秋吃個飯再走的邀約,直策馬離開田莊。
被報國寺僧人勸過一回,寧王便召回了蕭副將。
不再那般大張旗鼓地找尋,只分派出一支五十人的隊伍,兩兩一組蹲守、巡邏在那倆孩子會出現的地方。
許是心境當真被勸開闊的緣故,王妃的病情竟然穩定好轉,除了還有些咳嗽,人已能起身下床走動。
三日來,真假世子案鬧出不小動靜。
皇帝憐惜弟弟,免了他的常朝,許他回府休息。
李從舟回到王府時,寧王正斜倚在瞭山閣長椅上,手中捏著那枚太後賞賜的長生縷兀自出神。
這東西他年少時戴過,是先帝偏愛他的佐證,卻也因此招惹出不少是非。最後他選擇急流勇退、主動出嗣,也可以說有這枚長生縷的緣故。
先帝在時,太後亦非正妻。
他行四、長兄行二,在他們前頭,還有一位嫡兄。
先帝的貞康皇後方姓,與襄平侯的母妃乃是堂姊妹,貞康皇後的父親方林遠,乃是正一品征西將軍。
他用兵如神、堪稱鬼帥,鎮守黑水關時未嘗一敗,更曾率部眾打入過西戎王庭、俘虜八位翟王,逼得西戎不得不低頭納貢。
定國公和輔國將軍幾個,曾經都是他手下的士兵。
可惜,方家並非都是將才。
那時先帝還未即位,剛被封誠親王後不久,方林遠就命弟弟方林圖固守黑水關,他則率部追擊西戎殘兵。
那本是能將西戎一舉殲滅的關鍵戰役,方林圖卻枉顧兄長讓他死守不出的命令,貪功冒進、意圖表現,見著一小股西戎貴族就敞開城門去迎敵。
結果不僅自己中了敵人圈套、令黑水關失守,更害得兄長腹背受敵,最終被反撲而來的西戎將軍砍殺,頭顱被掛上西戎王城。
重新集結的西戎長驅直入,錦朝士兵節節敗退,是定國公臨危受命,才勉強守住京師,沒叫錦朝一朝國滅。
此為奇恥大辱,仁宗震怒之下,下旨要斬方林圖、流徙方家千裏,女眷皆沒為官奴。
方林圖沒等到行刑就在獄中就羞愧自裁,他的兩個兒子也死在了流放路上,他這一支裏,唯剩下他十二歲的小女兒方月。
方月心思活泛,用盡手段留在京城教坊,更設計在宴樂上與堂姐、當時是誠王妃的貞康皇後相認。
皇後心慈,托人求情將這堂妹救出,隱姓埋名帶在身邊做了侍奉宮女。
先帝登基後,皇後更尋個由頭賜姓,讓方月恢覆方姓,改頭換面成了中室殿的大宮女。
貞康皇後膝下有一子一女,長女涵潤不幸在行宮溺水、救上來後沒一個時辰就病亡;嫡子淩欽長到六歲,卻意外被禦苑發瘋的狼咬死。
孩子死狀奇慘,皇後只看了一眼就嚇暈過去。
即便事後徹查,宮人們也沒找到原因、一切似乎都是巧合,唯是兩個孩子出事時,附近都有大宮女方月的身影。
先帝痛心之餘,將禦苑當值的宮人悉數杖斃。
貞康皇後由此一病不起,沒多久就含恨病逝。
可先帝荒唐,竟在靈堂上與大宮女方月茍合、有了首尾。
一個月後,方月被查出有孕,先帝大約是內心愧疚,並未第一時間將這宮人杖斃,而是偷偷將她送到宮外養胎,等生下孩子再做決斷。
結果八月後,方月早產誕下一名女嬰,接生嬤嬤們都說那女孩雖是早產,可哭聲洪亮、手腳有力,但偏偏——先帝趕到時,女嬰就斷了氣。
有接生嬤嬤懷疑,是方月親手掐死了女嬰,只因是女孩、就不能幫助她母憑子貴活命。
但那接生嬤嬤不久後就不明不白掉入井中喪命,流言也就漸漸消散。
那個女嬰生得嬌美,小小一團,眼角眉梢竟與貞康皇後有幾分相似,先帝痛悼,終於動怒要處死這宮女。
結果方月卻拖著產後虛弱的身子跪地,道明自己身份。
適時,方家上下的男丁都差不多死光了,女眷也沒在各處,方月可以說是——貞康皇後在這世間唯一的血親。
或許是這個原因,又或許是懷抱中的女嬰還溫熱,最終,先帝沒有處死方月,反在三年後,將她從宮外接回了宮裏,並封為正六品憫夫人。
不久,方月再度有孕,竟在先帝三十歲時給他添了個男丁。
這孩子行三,日後被先帝賜國號為名,喚作淩錦。方月也由此被晉封為憫嬪,後來又改封號作容嬪。
在寧王出生前,淩錦聰慧機敏,甚得先帝寵愛。連帶他母親容嬪,也大有寵冠六宮之勢。
後來,時為貴妃的太後馮氏誕下四皇子淩錚。
先帝一時高興,就將仁宗賜給他的長命縷轉贈給了剛滿歲的小兒子。
也便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奪嫡爭儲的大戲拉開序幕——
方月深謀遠慮、心機深重,三皇子淩錦也是處處與二皇子、四皇子相爭,就連婚事上,淩錦都曾求娶過徐宜。
太後深知方月一黨勢頭愈盛,便選擇釜底抽薪、避其鋒芒,令幼子主動請命出嗣,反而得到了定國公的支持。
而這場奪位之戰,最終也以容嬪殉死先帝被晉容妃,但三皇子淩錦被革除譜牒、改名方錦弦告罄。
如今再看這長命縷,寧王只覺諷刺。
本是父母為孩兒祈福、求個口彩好運,沒想——經手這長命縷的人,最終都是命途多舛。
他是,秋秋那孩子也是。
思量間,窗外急急傳來陣陣腳步聲,先是蕭副將、後是大管事,兩人皆是滿臉欣喜。
老管事看起來好似要哭:“爺——回來了!少爺回來了!”
寧王一躍跳起,喀嗒一聲將長命縷丟到桌上。
他疾步走到瞭山閣門口,卻看見跟在老管事身後邁步走入王府的,是頭頂鋥亮、身上穿著一件粗布麻服的李從舟。
寧王腳步一頓。
他竟一時不知該用什麽樣的表情面對自己的親生兒子。
李從舟面無表情、神色如常,若非換掉了僧袍,看起來就還是報國寺那位冷面寡言的年輕僧人。
便是當今聖上龍顏盛怒,寧王也從未懼怕。
可見李從舟大踏步朝他這邊走來時,寧王心裏卻擂擂開始打鼓。
李從舟走到近前,在瞭山閣門前的三級白玉石階前頓步,而後一撩衣擺,恭恭敬敬跪倒在寧王面前:
“昨日探知到……他的行蹤,一時情急,所以未及稟報。”
說完這句,李從舟也沒給寧王解釋這個他是誰,而是就這麽跪著講清事情的來龍去脈,並將顧雲秋說的那番話,一一轉述給寧王聽。
只是,他並未透露顧雲秋的行蹤,也沒提錢莊和游記漆鋪。
寧王聽著,心中霎時五味雜陳。
他一面驚訝於秋秋見事的老成,一面又慨嘆那孩子遲來的懂事。
垂眸,看見李從舟還跪在地上,寧王便下臺階俯身彎腰、想將李從舟給扶起來。
扶了一下沒扶動,李從舟跪得筆直,擡眸以平靜的目光看向他,“我覺得他的話在理,所以也請您將……王妃請來,我還有幾句話要說。”
聽著他的稱呼,寧王心頭一梗。
即便知道十五載歲月要改口不易,可……哪有孩子喚自己親娘為“王妃”的?
他不忍妻子傷心,想開口糾正李從舟的稱呼。
院門外卻傳來一串輕咳,伴隨著王妃溫和的聲音,“不用,我就在這兒,孩子你直說便是。”
“你怎麽出來了?”寧王奔過去,小心給妻子攙過來。
“成日拘在屋裏也悶,”王妃笑笑睨丈夫一眼,“這不是聽著了外面的動靜,就轉過來看看。”
大管事和蕭副將撓頭,也都退到一邊。
他們可不是有意瞞著女主人,實是怕驚擾了王妃、加重她的病情。
他們夫妻說話時,李從舟就那麽一動不動地跪著,等王妃坐定、想招呼他起身時,他才搖搖頭、低聲開口繼續道:
“晚輩僭越,有幾句放肆的話要稟明。”
“圓空大師撫養晚輩長大,既是晚輩的師父,我亦敬他如父。即便日後還俗,若他或報國寺上下一眾僧侶有事,我也必定會以他們為先,並赴湯蹈火。”
這是記恩,寧王和王妃對視一眼,皆點了點頭。
王妃在報國寺多年,也算看著他長大,這孩子行端影正、穩重正直,要他做了寧王世子就與報國寺斬斷前緣,也並不現實。
“此其一。其二,恩師替晚輩取的名字,晚輩用了十五年用慣了,還想懇請陳情,許晚輩繼續使用這名字。”
“至於譜牒上如何記載……”李從舟擡頭看寧王一言,又欠了欠身,伏趴下去,“勞您多費心。”
他五體投地跪著,姿態端得十分低。
可說出來的話卻忤逆悖亂,確實如他所言放肆。
寧王之顧姓特殊,在錦朝何其尊貴,豈可容許後輩子孫想不要就不要?
而且真假世子案驚動皇廷,太後、皇帝、皇親國戚和宗正院,無論哪個都要來過問一二,斷不能隨意應付。
偏李從舟不給寧王開口的機會,重重磕了三個頭後,繼續表明態度——眼下正逢多事之秋,認祖歸宗之事不宜大辦。
“將名字計入譜牒,在祠堂內拜祭過列祖列宗,便足夠了。”
李從舟說完,又認認真真起身給寧王夫妻行了三跪三叩首大禮,並頂著已經有些微紅的腦門,直言道出他的隱憂:
“西北戰事緊急,真假世子案在這種時機爆出,很容易叫有心之人利用,崩解原本暫時平衡的朝局,於前線補給不利。”
“若太|子黨起疑生事,不顧大局從中作梗,西戎定會抓住機會攻□□水關,長驅直入直逼京畿。”
“且晚輩多次到宮中講經,那太子青宮之內並非一池靜水,而是有各方勢力蟄伏在水下。太子仁善,卻易遭人利用,以致國本不穩。”
事涉朝政,又及國本,寧王的神情漸漸凝重。
“太子身邊有位平公公,”李從舟見寧王不語,繼續抖出自己知道的情報,“他表面是一團和氣,背地裏卻好賭成性,還食嬰胎以期延年益壽。”
寧王一驚,面色驟寒。
太子身邊姓平的公公僅有一位,此人原在昭敬皇後宮中,內廷給取的名字叫平靖,以期早日靖除外敵、天下平寧。
此人是自願凈身入宮,家中無有父母親眷,在宮中當差也只是為了盡快往上爬,給自己賺個盆滿缽滿、半生無憂。
後來中室殿的首領太監見他伶俐,便細心調|教、分撥到太子身邊。
按這來歷,平靖公公應當算是知根知底、太子身邊最親近的人。將來若是太子繼承大統,那這位公公就是黃門之首、能掌印璽。
寧王遂道:“不可妄言。”
“城東永嘉坊,有個裕順賭坊,賭坊後巷臨濟通河,有兩艘小舟常年藏於春橋的橋洞下,緊供著賭坊的客人往來使用——能做暗渠逃跑、亦能接來不方面拋頭露面的客人。”
李從舟語調不疾不徐:
“平公公每五日輪值休沐,有半日都會乘小舟到裕順賭坊,賭資不夠他就變賣青宮賞物,據我所知,此行已進行有六年之久。”
“六年?!”那豈不是從昭敬皇後故去,平靖公公就在行這件事。
寧王驚疑不定,沈吟片刻後叫來蕭副將。
此事幹系甚大,不能僅聽李從舟一面之詞,他吩咐蕭副將暗中仔細探查、千萬莫要打草驚蛇。
至於嬰胎——
永嘉坊熱鬧繁華,除了聚寶街、雪瑞街,還有六七條出名的楚巷,楚巷附近有兩家瓦子,但更出名的是以鸞鳳閣為首的秦樓。
秦樓女子皆會尋法避子,有些不巧成孕的,也會服藥將胎兒打落。平公公與那鸞鳳閣的鴇母暗通款曲,常年重金往她那兒購嬰胎。
當然,烏影查到的內幕更多。
其實那太監也不只是吃個嬰胎這麽簡單,他篤信邪法,一開始只服食嬰胎,後來更迷上初生兒的血,最後,選擇了服食人茸。
時人皆知:鹿茸壯元陽,取用的是梅花鹿角切片或磨制成粉。
而眾所周知,人的腦袋上是沒有長角的。所謂人茸,實際上是極殘忍、極損陰鷙的一道:
取剛出生的嬰兒,摁住他們手腳放到火上炙烤,待小孩渾身皮肉烤得焦黑後:斬首取髓。
舀出來的腦漿像一碗灰白色的豆腐腦,這便是人茸。
平靖相信服食人茸能延年益壽、斷根重塑,可京城裏哪有那麽多嬰孩能炮制給他服用。
便是此時,襄平侯埋在京城的一枚暗棋浮上水面,借著要差事的名頭到平靖公公府上賄賂,投其所好、送上一壇子上好的“人茸”。
剛開始時,平靖公公還很謹慎,直接給人嚴詞拒了。
但這人三顧茅廬、再一再二的相請,除了送人茸,還請平公公吃飯、給他送酒,帶著人給他組牌局,輸大量的白銀給他。
最終,順利讓這位公公放下戒備,一點點被誘使著成了襄平侯的擁躉。
前世,四皇子戰死後,太子傷心自責後病逝,其中,自然也少不了此人的言辭刻薄、冒犯暗害。
這些細則李從舟不用說,他相信以銀甲衛的能力很快能查出個水落石出。
襄平侯想利用真假世子案絆住寧王和徐家,他偏要借這真假世子案,起底方錦弦在京城和太子青宮裏經營多年的暗樁。
被太子青宮和平靖公公的事打岔,李從舟先前說那些話,也就沒那般讓寧王猶豫了,他抿抿嘴,最終板著臉說了個:“知道了。”
秋風蕭瑟,在瞭山閣內卷起幾片零落紅葉。
寧王的視線隨著那些緋色的葉片,緩緩落到李從舟身上,他依舊跪在地上,姿勢標準、挑不出一點兒錯。
雖然都是十五歲,但眼前的孩子沈穩、三言兩語就能道出朝堂上波詭雲譎的機鋒。
即便現在不想承認,但寧王聽見自己心裏有一個聲音,在止不住地對他說——這才是最適合“寧王世子”這位置的人。
可是……
寧王捏捏眉心,李從舟再成熟穩重也只是個十五歲的孩子。
他搓一把臉,拍拍李從舟的肩膀給他扶起來,“這些事我和你母親還要商議一二,你若無事,便先退下吧。”
李從舟點點頭,應了個是,躬身面對著他們夫妻退了三步,才轉身大踏步離開,也沒要任何王府的雜役、小廝跟著。
寧王遠遠看著他的背影,明明跪了那麽久,他的腳步卻邁得很穩,半點看不出僵硬。
如此,寧王又深深嘆了一口氣,蹲下來,委屈地看向王妃,小聲嘟噥道:“……我覺著他才是我爹。”
王妃忍了忍,最後翹起嘴角來戳了戳寧王臉頰,“我倒覺著,這孩子說的話也沒什麽錯。”
寧王鼓起一邊腮幫,看著她歪歪腦袋。
“人在佛寺長了十五年,從來都是師父師兄知冷知熱地疼著,乍然在一朝一夕之間你要人家改口又改名,這不顯得強勢、惹人反感麽?”
“再者說,不就是個譜牒。那都是做給外面的人看的,上面填什麽、寫什麽,不就是您一句話的事兒?”
王妃說得很輕松,攏緊身上大氅咳了兩聲,才繼續道:“泰然處之、順其自然吧,太過殷勤顯得刻意、太過冷淡顯得疏離……”
“跳出來,就當我們多了個沈穩的兒子。”
王妃擠擠眼睛,說了句粗野的話,“怎麽?你當老子的人怕什麽?”
寧王鼓起的腮幫瞬間漏氣,被妻子這話逗樂了。
他跟著笑了一陣,又忍不住問,“那秋秋呢?”
王妃臉上的笑容淡了淡,剛才李從舟交待顧雲秋去向的那些話,她自然也聽著了。
知道孩子有地方住、有錢花,而且身邊還跟著忠仆,其實她心裏的大石頭就落下一半。
畢竟點心那孩子也不錯,秋秋離開後,他交接完寧興堂的庫存,就花銀子給自己贖身,然後徑直去投奔、跟隨秋秋。
也算忠義無雙,知恩圖報。
但……
比起讓顧雲秋回來接受世人冷眼,她倒希望那個甜甜的小孩能自由自在、永遠那樣開開心心的。
王妃暗暗嘆了口氣,只希望將來,小秋秋能回來看看他們。
不得不說,顧雲秋那句“父母爹娘不能護我一輩子”打動說服了她,孩子若真被帶回來了,指不定要生出多少事情來。
現下這般,也好。
“當年,我和那位可憐的姑娘中,要是有人生的是個閨女就好了——”王妃慨嘆道。
“閨女?”
“這樣,就可以讓秋秋給人討回來做媳婦,或者,讓人上門當女婿,也算是兩全其美了。”
寧王跟著想象了一會兒,然後搖搖頭終於笑出來,“這樣的話,當年就不會抱錯了。”
這回,終於輪到王妃苦惱,“也是哦——”
兩人對視一眼,終於舒展了眉眼,也算開解了心中郁結。
如此,寧王遞折子回了大宗正院,說前線錢糧吃緊,不想因家中瑣事舉辦慶典、設宴靡費,只在家中祠堂做個簡單儀式、請宗正院記名便可。
最後,寧王給李從舟寫在譜牒上的,是雲舟二字。明濟這僧號也得到保留,被記做世子的小字。
至於寧王想了數個徹夜,從魏征大人郊廟祭歌中擇出來的“子清”二字,他也認認真真地寫在了一份譜牒上。
在大宗正院士忙著宣禮、重新冊封世子位時,悄無聲息地將那譜牒塞到了祠堂的暗格內。
萬法隨緣,將來說不定有一天,小秋秋還是能得著這兩個字呢?
定下姓名、獲得封位,李從舟在叩首拜祭後,就自然將對寧王和王妃的稱呼改成了“父親”和“母親”。
他在田莊上問過點心,從寧興堂剩下的仆役中挑了兩個手腳幹凈的到滄海堂伺候,除此之外,並沒有多餘的貼身小廝。
他自己不在意,但幾個大管事卻幫忙操持起來,找了裁縫量體裁衣,然後又弄得了秘方熬制芝麻,要給他蓄發。
府內的事情有條不紊地進行,府外的查探也在同步推進。
果然如李從舟所料——
五日後,寧王銷假。
八月廿一常朝日,一到宣政殿列班,便有幾個文家、舒家黨羽陰陽怪氣地提及此事,還旁敲側擊地提醒太子要小心。
太子靜坐在青椅下,聞言只是客氣地笑笑。
在眾人不註意時,才眸色覆雜地遠遠看了寧王一眼,他手指屈了屈,一下下敲在一份厚厚的青封奏章上。
朝臣上本都用黃封,唯有太子用暗金龍紋的青封。
殿外靜鞭一響,緊接著就是宣政殿的首領太監唱喏,列班的朝臣各自躬身退到紅柱後,匍匐拜倒、三宣萬歲。
而淩予檀深吸一口氣,閉了閉眼後,也終於從青椅上站起來,躬身跟著群臣唱喏,不過他說的恭迎父皇。
在皇帝陛下落座金殿後,太子從青椅內站起來,拿著那本奏折一步步走到殿中,然後撲通一聲跪下:
“兒臣有罪,一時不察、縱容宮人平靖行陰鷙事,還請父皇責罰!”
文家一黨面面相覷,紛紛看向文臣之首的舒大學士。
大學士亦是滿臉莫名,太子行事,一般都會與他商議,這份奏折他卻聞所未聞,甚至不知道太子在說什麽。
窺見大學士臉上一閃而過的驚疑,太|子黨徒們也明白了——這是太子一個人的主意,他們紛紛收斂神情,靜觀其變。
而皇帝看完那封奏折後臉色驟變,竟氣得將滿桌奏盒掀翻。
“人……在哪裏?!”
“兒臣察覺事情有異後,已經將人扣押,相關人等也秘密下獄,涉事的賭坊、秦樓也請親衛監管控制。”
“好好好,若非今日啟奏,朕還不知——原來禁城之外、京城之內,就在諸位眼皮底下,竟有這般駭人聽聞的腌臜事!”
龍顏震怒,群臣自然叩拜。
皇帝也不解釋,只讓身邊宮人拿了那奏折給群臣傳閱。
舒大學士一幕三行,才看到第三頁就嗆咳著後退幾步,臉色慘白、像是要昏過去,幾位年輕的言官禦史看完後也是連連幹嘔。
寧王站在同知將軍段巖身邊,不動聲色地陪著他看過一遍,太子善文、字句通順,也對慘烈的事實稍加修飾。
但是那“人茸”二字,還是讓段巖忍不住在金殿內爆出粗口,忍不住地咒罵那平靖太監不是東西。
不足三刻,朝臣們悉數看完了奏折。
太子依舊伏趴在地上請罪,說是他的失察、才讓宮人如此放肆,結果不等文黨、舒黨出來幫腔,皇帝就先揮揮手讓他平身:
“皇兒不必自責,奸人可惡,幹卿何事?”
皇帝不僅沒責罰太子,還調撥了羽林衛五百給他,賜尚方寶劍、命三位將軍輔助他徹查此事。
“你們省院協同,不得推諉耽擱,還有你——”皇帝有幾分遷怒地踹了自己身邊的公公一腳,“叫廿四省你那幫貨都警醒點!”
明光殿首領太監當然是賠笑著應好,說他一定要人全力配合太子。
有這件事起頭,今日的其他奏本都無甚雷點雨聲,皇帝草草看過分派了人手,就宣了退朝,並在眾臣拱手告退後,單獨吩咐寧王一句:
“家裏的事情剛了,就不叫你勞神了,好好陪陪兒子吧。”
寧王點點頭,拜謝陛下。
等朝臣們走遠,太子手持尚方寶劍,一直目送著寧王離開——他多少有些明白父皇當年的忌憚,他這位叔叔,當真是算無遺策、錦心繡腸。
他今日所上的奏折,其實本來是寧王送來的一封密信。
伴隨著密信而來的,還有銀甲衛查到了浩如煙海的證據。
為防平靖逃跑,寧王是扣下了人,才給他遞的密信,信中不僅講明白平靖犯下的惡事,還告訴太子——
這奏折,只能由青宮來上。
畢竟平靖公公在明面上還是太子青宮的人,若叫有心之人利用,定然會用此來彈劾太子禦下不嚴。
唯有伏地請罪,才能換得皇帝將此事全權交給他處理。
太子收著密信後,終於想辦法在棲凰山的來鳳亭,避開眾人與寧王見了一面,他未作試探,只將自己的疑惑一一點明。
“皇兄多疑,真假世子案才爆出,想必您也聽過些風言風語,說我們是早做籌謀,故意將親身兒子送到報國寺,就是為了親近您……”
寧王嗤笑一聲,“這不荒謬麽?我何至於如此冷血,掉包親生兒子就為了在十五年後算計您,何況明濟也不是日日在您身邊敲邊鼓。”
太子默然良久,終於是以皇室晚輩見禮恭送了寧王下山。
之後,從平靖公公出發,太子秉公持中、手持尚方寶劍,查出了宮裏宮外不少貪墨案、盜贓案。
涉事黃門合共百八十人,文臣武將也有三十餘人被牽連,裕順賭坊被查抄,涉事的其他秦樓也跟著被取締。
只是顧著太子聲名和皇家臉面,人茸之事最終並未傳出。
京中百姓津津樂道的總是年紀輕輕的太子手持寶劍、策高頭大馬,於永嘉坊中穿梭,明察秋毫、賞罰分明,而且果決能斷。
太子的聲望由此空前,那幫太|子黨臉上也漸漸有了笑顏。
與此同時,雲秋以三千二百兩的價格、盤下了游記漆鋪,與朱先生幾人商議後,決心改換門庭、打通後院,做成解當行。
其實在盤下鋪子前,雲秋還專程去了趟東郊,細細查探了一番游記開在京畿的燒漆、制漆坊。
經歷風波,游記漆鋪的聲譽一落千丈,兩坊上的工匠也跑了個精光。
權衡利弊後,他還是決心從相近的行業做起。
俗言道:富人存銀到錢莊,窮人取錢尋當鋪。
典當行的外櫃布置幾乎與錢莊一樣:都是設立有檻的欄櫃、後面站著外櫃的管事和夥計,後院裏是儲物的倉庫,偶爾會有小銀庫。
將兩處小院打通,當鋪的銀庫就能省下來,闊出來的小院也仿照雲琜錢莊這邊修建倉庫,然後再加了幾間房給新招的夥計、護院居住。
只是當鋪的掌櫃需要有見識、有眼界,能掌眼經手的所有物件。
這樣才能準確估出當價,否則,客人欺你眼拙無能,便敢拿一只陶土罐來詐稱古董,甚至要五百兩銀子。
左右改建游記漆鋪還需要幾個月時間,雲秋也不著急,實在找不著人,他也可先自己頂上——
前世今生近四十載,他自忖眼光還不賴。
安排好鋪子的事,雲秋今日在雪瑞街上宴春樓邀了曲懷玉一起吃飯,陪席的還有曲懷文留給弟弟的一個曲家幫眾。
蔣叔要顧著田莊上的收成,雲秋也就只帶了點心上樓。
雖然曲懷玉是客,按理是不該比請客的主家先到,可他自真假世子案後一直記掛著朋友,所以接到請帖後就巴巴等到了雅間中。
宴春樓的店小二才挑開簾子,曲懷玉就騰地一聲從座位上躥起來,遠遠看著進門的雲秋,眼睛轉動上下打量,不放過一絲一毫的細節。
眼前的雲秋瘦了些,兩頰上的肉肉少了許多,身上的衣衫也只是一件普通的藍布衫,腦後簡單紮了根發帶,腰間連個香囊也無。
曲懷玉抿抿嘴,眼珠一轉看著竟然像要哭。
“誒誒誒?!”雲秋可不會哄人,忙拉著他坐下,讓點心吩咐上菜,語速飛快地解釋了自己這幾日的行蹤後——
“我穿這樣是為了不惹眼,你別這樣看我。”
真假世子案鬧得沸沸揚揚,城裏多少人在等著看他的笑話,雲秋才不想這時候站出來當活靶子,悶聲發大財才最重要。
曲懷玉剛開始還不信,直到聽他說盤下了游記漆鋪,才稍稍放下心。
“你的解當鋪要找掌眼的大管事嗎?”曲懷玉熱情極了,“我替你問問哥哥,叫他給你找人!”
曲懷文找來的人必定妥帖,可雲秋還是搖搖頭婉拒了。
這事不大不小,他自己也能解決。雖說曲懷文給了他印信,但當哥哥的,自然希望弟弟跟有本事的人做朋友,而不是成日給他添麻煩。
“這個還不用幫忙,”他笑盈盈地碰了碰曲懷文的杯盞,“往後有要緊事,我一定會開口的,保證不跟你客氣!”
曲懷玉抿抿嘴,最終還是跟他碰了杯。
吃過一頓飯,他們倆先後從樓上雅閣下來,曲懷玉和他馬幫幫眾走在後面,雲秋和點心走在前面。
結果才從二樓踏步下來,遠遠就聽見老大一聲不懷好意的:
“唷!這不是大名鼎鼎的寧王世子麽?”
雲秋循聲望去,在臨窗的一張席上看見了個斜倚在交椅上的儇薄男子,端看年紀十五六歲上下,身著一襲騷氣的紫紗罩衫。
嘖。
雲秋沈了沈眉,還真是冤家路窄。
這人名叫淩以梁,也是皇室宗親,祖上同仁宗是異母兄弟,三代人承襲敏王位,他則被稱為敏王世子。
真算起來,這位世子還是小和尚的堂兄弟。
淩以梁少年喪父,家中就一個孀居的母妃,他從小驕縱跋扈、惹是生非,與前世的顧雲秋不相上下、各有各的胡作非為。
他們興趣相近,性情卻不相投。
淩以梁張揚輕狂,爭強好勝、愛出風頭,而前世的顧雲秋雖然紈絝,卻只是在自己的一方天地中,並不愛到處惹是生非。
兩人原本井水不犯河水,偏偏少時在宮中闖禍,太後、皇帝在寧王的影響下都是幫著顧雲秋,由此淩以梁就暗中嫉恨上了他。
往後長大,更是處處與他別苗頭。
這會兒被他認出,淩以梁的嗓門又大,瞬間惹得宴春樓眾人視線齊聚,都偷看著樓梯上幾人,議論紛紛:
“好像真的是那寧王世子誒?”
“什麽世子,他是假的,人真世子現在還是個光頭呢!”
“那他這是被王府趕出來了?他身上那穿著的是粗麻服吧。”
“你那什麽眼神,明明是普通的棉衫,不過比起從前他穿綾羅綢緞,這落差倒是真的有點大哈。”
“那他怎麽還能來宴春樓吃飯?而且還坐雅間。”
“許是……”議論的食客壓低聲音,“走投無路想走點其他路子謀生吧,聽說宴春樓私下也做……生意。”
嗡嗡議論七嘴八舌,說什麽的都有。
曲懷玉聽不下去,想卷起袖子沖下去與他們理論,偏偏顧雲秋和點心走在他前面,他們不動、他也下不去,只能卡在樓梯上幹著急。
淩以梁心滿意足地等了一會兒,等眾人那般汙言穢語說得差不多了,甚至都揣度到——是不是以色侍人、被販做奴婢這一層。
他站起身,上下打量雲秋一番後,倨傲一笑道:
“只要你願意跪下,恭恭敬敬喚我一聲世子殿下,本殿下不介意幫你付賬。”
“……”雲秋挑挑眉,用看傻子的表情看著他。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