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5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045章
承和十五年的八月, 註定是個不平月。
西北急報頻傳,戰事吃緊,各處守軍調度、征兵送糧忙碌異常。不少有功的京籍老兵被調動回京, 而在京衛所的年輕士兵則急撥往前線。
若雲公主之事,不查還好, 一查便有跡可循:
當年回稟公主病歿的一幹人等,在歸境之後的一兩年內皆悉數意外暴斃。皇城司的人去查,終於求得親屬允準鑿開一位大宮女的墳。
這位大宮女十五歲入宮,因家中無人的緣故, 待到二十八歲也未離宮。
陛下即位改元後, 昭敬皇後看她處事穩重, 便選了她去照顧若雲公主。
雖比不得幾位乳母跟公主親厚, 但她一直是公主身邊的掌事姑姑, 跟著公主出嫁後半年、西戎王慘死, 公主不忍她跟著孤老, 便送了她跟著使臣還朝。
家鄉的人都說,這位姑姑歡歡喜喜回來, 一直很感激公主,本都已議好了親準備出嫁, 後來聽得公主病歿消息,就穿著嫁衣上吊殉死了。
可皇城司的人開棺驗屍,卻發現那宮女的骨頭漆黑一片、嫁衣也被腐蝕, 脖頸處的斷裂也不像是下墜所致, 分明是被人毒殺後的作偽。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
不少當年跟著公主遠嫁西戎的人, 在還朝後不久都被毒殺,然後做成了病死、殉死的模樣, 幾個傳信的使臣,也都意外死亡。
皇城使的這份呈報一送,滿朝皆驚。
其中尤屬皇帝和太子不能接受——昭敬皇後那般盡心盡職,最終卻養出這樣一個女兒。
除了唏噓,宣政殿內就剩下空茫。
朝堂之上的太|子黨,也因此偃旗息鼓,只敢在些細枝末節的事情上略微針對一下徐家和四皇子,於西北戰事上、便是多一個詞也不敢提。
若雲公主此事,源頭的癥結還在皇家本身。
牽涉昭敬皇後、順宜皇貴妃還有當年那個病歿的二皇子予橋,他們這些朝臣都是外人,到底不好置喙。
朝堂上政務忙,但家中該操辦的事寧王卻一件沒落:
顧雲秋的生辰快到了,他在棲凰山上管皇城使買了一處莊子,這些日子應當已改建完成——
仿造江南園林形制,同樣在後院開鑿溫湯。溫湯邊種滿移栽來的金銀二桂,樓臺假山修造一應俱全。
而且,參加完江鐮老將軍的壽宴後,他從曲懷玉身上得著啟發。
老將軍都能給自家外孫早早取了小字,他又何必拘著非要等到顧雲秋二十歲那日。
十五,也算是小整壽。
前唐魏征廟祭的《五郊樂章》裏,有《白帝商音》一節,道是:
“白藏應節,天高氣清,歲功既阜,庶類收成。”
魏征大人是亙古罕有的賢臣,他這篇廟祭的唱詞,雖不比其他詩詞古經來頭大,但造句遣詞卻很大氣。
誠如中山劉先生所言,自古逢秋悲寂寥。
顧雲秋出生在秋日,寧王翻遍了古籍經典,總沒找到貼合自家寶貝兒子的字號,跟老將軍喝了一場酒,反受到他開闊心境的影響。
如是,這些日子改換了思路,終在歷代廟祭裏翻著這首歌。
白藏應秋節,晴空待碧霄。
兒子的字號,他最終擇了“子清”二字。
選定字號,寧王心裏的大石頭算是落了一半,朝堂上的太|子黨再聒噪,回府後也能心情很好地吃下三碗飯。
旁人在這多事之秋是愁得削瘦,寧王反而紅光滿面、還吃胖一圈。
王妃近日得了一箱好布料,本打算全給兒子做衣裳,瞥眼看見丈夫還穿著去年的舊衣,便勻出一匹給他。
量體時,王妃嫌他腰寬了一寸,順便問起顧雲秋的生辰宴:
“三年大疫又是三年國喪,今歲是小整壽,要不要請戲?”
王妃一面吩咐嬤嬤記下丈夫的身量尺寸,一面繼續,“昨兒遇著中丞家的秦娘子,說嶺南來了個幻戲班,還能做些木偶戲。”
寧王原本的打算,是帶著妻兒去棲凰山中,將別院送給兒子後,一家人就住在那邊泡熱湯、賞月。
但別院剛剛改建完成,各處用物、人手還需悉心調遣。城裏人人都知道他們家疼兒子,別院才動工,府上就有十來人去走了管家的路子。
寧王在心中暗嘆,他家秋秋心性單純,就算是別院,他也不想這些別有用心的人去裏頭生事,得好好挑些忠仆。
王妃見他臉上神色多變,便笑著寬慰道:
“也別太費神,秋秋大了,或許自己有主意,待會兒我也去問問看。”
寧王這才舒了一口氣,想了想,突然想起禦苑今日進了一批大宛的好馬,其中有匹四蹄點墨的白雪駒十分好看。
他扯扯衣領,“衣服可以晚點再裁,遞折子我要進宮一趟。”
王妃捏著皮尺一楞,“你不才從宮裏出來,這會子又進宮做何?”
寧王步履飛快,轉瞬已走出觀月堂,聲音卻遙遙從門外傳回——
“我給秋秋討禮物去。”
王妃看他猴急的模樣,搖搖頭,丈夫的心思還是粗。
秋秋從小到大就不喜歡騎馬,小時候送給他的踏雪烏騅,可從沒見顧雲秋騎。
除了衣裳奇玩,她給顧雲秋備下的賀禮是六個廚子,此六人分屬於不同的州郡,能做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中原、東海的六處美食——
在江鐮老將軍的壽宴上,她可都聽著了:
她家小饞鬼止不住地同曲家小公子說這個香、那個好吃,活像八百年沒吃過好東西。
王妃放下皮尺,笑著捏捏眉心:顧秋秋,當真是好沒出息。
不過十五歲的男孩子心裏有主意,這生辰宴要如何過,還是要去問問兒子——
顧雲秋倒也沒藏著掖著,直說了他的打算:
十四日請曲懷玉過來小住,十五就在家裏過,十六日上他要去報國寺、跟小和尚賞月。
寧王妃聽了覺得甚是欣慰,孩子長大了:
曲懷玉是江鐮老將軍外孫,雖無功名、不在朝,但心性純良、待人以誠,他的爹娘兄弟、舅父舅母都是當世英豪。
與這樣的人結交,將來秋秋的路會好走得多。
而報國寺的僧明濟,王妃從小看著那孩子長大,成熟穩重、踏實可靠,宮裏宮外,人人交口稱讚。
只那孩子性子冷,除了圓空大師和他的幾位師兄,王妃還從未見他對其他人假以辭色。
後來江南一行,聽得蕭副將稟報,說明濟待顧雲秋極好,顧雲秋扭著腳的那幾日,都是由他背著爬上爬下。
兩個孩子同年同月同日生,也算一種緣分。
明濟年紀輕輕,卻大有繼承圓空大師衣缽之勢,將來就算不主持報國寺,到哪兒都是一代高僧,對顧雲秋的聲名也有利。
兒子有主意,王妃自然是讚成同意。
如此,生辰宴的事就這般定下來。
八月十四日上,顧雲秋早早套車出門,先送了請帖去輔國將軍府,婉拒了曲懷玉留他吃飯的邀請,轉頭就直奔雲琜錢莊。
小和尚的傷好得七七八八,能跑能跳,正好送他回報國寺。
馬車停到後院時,朱先生專門從外櫃上撤下來見了顧雲秋,與榮伯兩個並肩沖他拱手。
這回錢莊能夠化險為夷,少不了顧雲秋從中斡旋。
朱信禮原本覺著東家年輕,在心裏思量這份差事並不輕松,沒想顧雲秋心思縝密、屢出奇招,倒真叫他刮目相看。
顧雲秋不想和朱先生議論這些,說了兩道客氣話就轉身蹬蹬上樓。
“遠遠就瞧見你張揚馬車。”
李從舟立在窗口,略側首過來與顧雲秋笑了笑。
他的眉目其實繼承了寧王和王妃的全部優點,自有男子該有的氣宇軒昂,笑起來時,卻依稀能見到王妃的和婉。
顧雲秋暗自撇撇嘴,本欲張口勸他往日多笑笑。
但想到小和尚來往穿行在京城諸坊和後宮,若人人都能見他這般笑,指不定要招惹出是非,還是板著臉,當他的夜叉修羅好。
等五年後,真假世子案告破、恢覆了他的世子身份,那樣才名正言順。
“明日過生辰嘛,馬車當然要挑好的。”
這輛馬車的車廂是金絲楠的,車棚用了勾金銀的潞絲,潞絲的韌性比湖絲高,摻上金銀絲後更加堅韌,用在頂棚上,日光一照光彩煜煜。
車棚四角垂著的銅鈴是鈴蘭花形的一串,從上至下、由大到小地套著四個,在仲秋的微風中叮叮咚咚。
車廂四壁上都有神鳥紋,前頭是四匹馬拉,看著恢弘大氣,坐著也四平八穩。
這輛馬車本屬於王妃,但一來太過奢華,非是隆重場合王妃不愛用;二來八月裏京城天變、一日冷暖不定,王妃前兒染了風寒、咳嗽不止,至今閉門不出。
顧雲秋想著生辰就要給李從舟最好的,所以專程到王妃病榻前借了這輛車,準備送完小和尚就回去給王妃侍疾。
說完馬車的事,顧雲秋看看李從舟。
突然三兩步跑過去,伸出手、輕車熟路地撕李從舟衣服。
李從舟楞了片刻,也由著他。
這麽十日五日的,顧雲秋哪日不是這般對他,之前傷重,甚至連件像樣衣衫都不許他穿,成日就那麽光著。
雖知道這是為了照料方便,可他還是忍不住在心底搖頭。
顧雲秋扯開李從舟的僧袍和中衣,湊過去、探頭探腦看他胸口上的疤——
拆掉繃帶那日,顧雲秋瞅著那碗口大的疤痕,嘴巴都抿成一條線。
後來是點心想起來,他們從江南帶回來的生肌膏還有,便悉數取回來給李從舟用。
不止是胸口,還有手臂,都叫顧雲秋一絲不茍地厚厚塗上一層。
往後幾日,更吩咐小邱一定要每日三次地給李從舟上藥。
小邱對著任何人都能揚起笑臉,但上藥三日後楞是被李從舟的冷臉嚇怕了。
在某次顧雲秋來時,跪下磕頭,求著顧雲秋千萬給他換個差事。
“東家東家,小師傅的眼神太唬人了,您那藥材金貴,可別叫我手一抖給灑了——”
顧雲秋本來想笑他沒出息,但想到自己從前也是被小和尚瞪一眼,就能嚇得險些掉下雲橋摔死,便歇了笑話小邱的心思。
轉念想想錢莊上剩下幾個夥計,便換成了陳二郎來照料。
陳家這兩兄弟都不太愛說話,對上李從舟這樣的性子也正好,二郎辦事一絲不茍也不插科打諢,被李從舟冷眼看著,也沒太大的反應。
幾日下來沒聽他抱怨一句,讓小邱刮目相看,對著誰都是止不住地誇,說陳家二哥老練。
陳二郎被他誇得臉熱,借機也尋小邱討教了幾招。
如今,顧雲秋看李從舟的傷,手臂上的豁口已經消退了不少,胸口的疤痕也淡得幾乎瞧不著。
他檢查完一遍滿意了,卻還是叮囑道:
“最後那瓶你帶回去,一定每日三次記得擦完!”
李從舟看他一眼,依言應了。
倒不是他多在乎身上留疤,實是怕顧雲秋聒噪。
若他現在敢說個不字,肯定從現在開始到祭龍山頂都休得片刻安寧。
李從舟是半道兒身負重傷被顧雲秋上撿回來的,照理來說沒得行李,可顧雲秋就是著人給他收拾了一大兜,吃穿度用什麽都有。
私下裏說是給他的賀禮,明面上卻連借口都給他想好:
“就說是太子賞賜嘛,難道圓空大師還會當真去問太子麽?”
李從舟說不過他,認命地坐上那金閃閃的馬車。
“我已經同阿娘講了,她同意八月十六我來找你的。”顧雲秋將他的打算和盤托出,然後又問了小和尚寺裏幾位師傅的喜惡。
“?”李從舟挑眉,“怎麽問這個。”
“到寺裏叨擾,想要討個好兒。”
李從舟側目看著他笑得彎彎的眼睛,將一句到嘴邊的不用咽下去,改換成娓娓道來:
“師父不愛華服美物,惟對孤本善本經文著迷;圓凈師叔偏愛各式手串,圓澄師伯暗中喜歡收集禪帶……”
顧雲秋認真聽著,一一記在心上。
如此說說笑笑一路,倒是很快就到達了祭龍山頂、報國寺的山門前。
也不知是不是長大了、心境不同的緣故,盤繞的山路好像變短了、時間也變快了——
點心幫忙提著那兩大包的行李,跟著他們一級一級上山,山門前的幾位師兄看見,都是熱心腸地上前來幫忙。
“世子來了?”
“師弟回來了?”
也不用李從舟開口,顧雲秋幫忙解釋了這些東西的來路,說是他在路上看見從東宮出來的李從舟,瞧他行李太多不方便,就順路送來。
兩位僧人沒多想,幫著謝過。
李從舟站在旁邊,饒有興味地看著他。
顧雲秋被他看得臉熱,趁兩個僧人不註意,悄悄湊到他耳邊,“不是說出家人不打誑語,所以我幫你誑。”
李從舟終於忍不住,臉上露出笑意。
幾人說著,正要邀請顧雲秋進去殿內坐坐,遠處山道上卻傳來陣陣馬蹄聲,沒一會兒,報國寺的山門口就聚集了大量的銀甲衛。
李從舟眉頭一跳,心中隱有不安產生。
而顧雲秋渾然不覺,見領頭之人是蕭副將,還遠遠沖他揮手,笑盈盈喊了聲:
“蕭叔——”
奇怪的是,蕭副將聽見他的聲音,臉色變得很古怪,看過來的眼神也覆雜,最後竟是別開了視線,只悶頭往前走。
等到近前,他才澀聲開口,“……原來,世子也在這兒。”
顧雲秋眨眨眼,見他身後銀甲衛人數眾多,也慢慢意識到事情不對勁。
“蕭叔,發生什麽事兒了?”
蕭副將咬了下嘴唇,整個人看上去十分掙紮。他的一雙眼睛裏布滿了血絲,靜默了半晌後,才頹然轉頭、麻木地開口道:
“世子,明濟師傅,我是來請二位回王府的。”
“回王府?”顧雲秋問。
李從舟卻瞇起眼,看著山上山下這麽的銀甲衛,又聯想到前幾日京城裏衛所屯兵的調動。
他心臟跳漏一拍,臉色倏然變了。
蕭副將眼神空洞,說得很慢:“今日,府上來了一位嬤嬤,便是……十五年前替二位接生的那一位。”
他說到這,祭龍山中忽然轟隆響了一聲。
眾人先後擡頭——
原本晴空萬裏的碧霄中,不知何時飄來一團濃黑的雲,像十五年前那個詭異的雨夜一般山雨欲來。
蕭副將猶豫再三,最後還是躬身一拜:
“勞請世子和明濟師傅先回王府,我還要請寺中僧人過府。”
說完,似乎害怕顧雲秋問,他轉身疾步踏入報國寺中。
而顧雲秋站在原地眨了眨眼,半晌後終於覺過點味兒來:
提前了。
前世直到他們二十歲才告破的真假世子案,這回,提前到了今年——承和十五年的八月十四。
顧雲秋說不清此刻心裏想的是什麽。
有大石頭終於落地的釋然,也有一瞬的恍然無措——
他想佯作不知撐起個笑臉,卻發現自己手腳冰涼、渾身發顫,竟是一句話也說不出。
而李從舟沈眉緊擰,根本沒想到這樁舊案會在這時候爆出。
想到棲凰山上意外出現的黑苗武士,李從舟料定,這就是襄平侯方錦弦的手筆——
那位給他們接生的嬤嬤,幾年前早就跟著兒子遠赴川陜道。
她兒子在軍中供的不過是普通翎衛,說白了就是一種掠陣的沖鋒兵,根本無品無階,即便京中近來屯兵調動,他也在可用與不可用之間。
李從舟心念百轉,料算是當時寧王護送林瑕等人歸京引起了襄平侯的不滿,所以要將這樁世子身世的隱秘公諸天下。
西北戰事、戶部和青紅冊、若雲公主生死之謎,再加上真假世子案,京城的水這就被襄平侯攪渾了。
只要皇帝和太子焦頭爛額,就會給方錦弦機會重新安插人手。
李從舟閉了閉眼,本想沈下心來細想對策,可腦子裏亂亂的,總忍不住逼著他去看、去想站在身旁的顧雲秋。
從蕭副將大踏步離開後,顧雲秋就一直保持著剛才的姿勢沒有動。
從他的角度看不真切顧雲秋表情,但隱約看見他藏在廣袖下的手握成了小拳頭。
李從舟張了張口,正想說點兒什麽轉移顧雲秋註意力。
可顧雲秋卻先轉過臉來,笑盈盈對著他:
“那感情好,跟我回家吧?我今天還邀請了小瑾過來住呢。”
李從舟默了默,最終只是輕輕捏緊了那只已被冷汗浸濕的手。
馬車噠噠,似乎比來時更快。
只不過這一次,馬車旁還全程伴有銀甲衛,一直到給他們護送回王府。
看似保護,實則監視。
寧王府的正堂上,寧王面色凝重地拄著額頭,王妃面色蒼白地坐在一旁。而東首上還坐著位身著大紅官袍、腳踏皂靴的中年男子。
這人,李從舟前世見過。
他是大宗正院的院士,皇室的一位遠親,也被封了個伯爵尊位,留在京城養老。
宗正院掌管皇室譜牒,專管皇族和親屬的宗廟之事。
由皇族中官位高、有德望的人提領,類似於民間的三老和族長宗正。
李從舟陰沈著臉,在跨門檻的時候,借著那點垂簾打下的陰影,狠狠剜了眼這位院士——
若非是他當年出昏招,提請留淩錦一命,如何會有今日的襄平侯方錦弦?
所以前世,李從舟第一個要殺的人就是他。
宗正院院士身邊,坐著個頭發花白的老嫗,看樣子年歲在六七十之間,滿面滄桑、風塵仆仆,眼中多少有些驚惶。
她身後站著個武將打扮的男人,他們腳邊還堆著些從川陜帶過來的土產,皆用油紙包著貼紅紙。
見兩人進來,寧王神色覆雜半晌未發一語,而王妃病容憔悴、眼眶紅紅的,一看就是剛剛哭過,擡頭看他們一眼後又止不住落下淚來。
顧雲秋知道,這種時候他應當開口叫父王母妃,然後關心地上前詢問,再等待真相揭露時做出驚訝表情。
偏是張不開嘴,雙腳也像灌鉛一般。
堂內寂寂半晌,終歸是那宗正院院士不尷不尬地開口,將顧雲秋前世經歷的那一遭一一呈現。
無外是這位民婦跟著兒子調職歸京,想到當年事便帶了禮物來府道賀。
王妃本來病著不便接待,但念嬤嬤勞苦功高,便請進來說了一會兒話。
沒想,就是這般說話間,告破了一樁驚天之案。
嬤嬤分明記著寧王世子腳底上有三顆黑痣,而不止寧王妃,她身邊伺候的嬤嬤們根本就沒見過顧雲秋腳上有痣。
王妃本在病中,聽見這個消息當場暈了過去。
嬤嬤們沒了辦法,著急去府院請回王爺。
寧王聽得前因後果也是臉色鐵青、腦袋發脹,一口氣別在胸腔中半晌緩不過來,最後才沈著臉吩咐銀甲衛,並請了宗正院的過來。
依著宗正院的意思,皇室血脈不能混淆,尤其是寧王這樣原本就是皇子的。
若是被有心之人利用——
就又是一番奪嫡、爭位的腥風血雨。
宗正院本想在正堂上當眾驗明正身,卻意外遭到李從舟的拒絕,年輕僧人正氣凜然,全不在乎得罪可能是自己生父母的寧王和王妃:
“此事關系甚大,還需請師父主持。我絕非寧王世子,還望各位不要因一民婦妄言,就傷了父子天和、母子緣分。”
宗正院的院士被他這話噎得不輕——
喚作是旁人,能從孤兒搖身一變成為寧王世子,這是幾輩子都修不來的福分,肯定是歡喜得跟什麽似的。
偏他咬死認定自己是孤兒、是僧人,絕非寧王世子。
而那處於風暴中心的顧雲秋,卻一點兒沒掙紮,聽著要驗明正身,也沒太多的反抗。
宗正院的院士不想與他們爭,想了想,最終轉過去問寧王:
“王爺,此事確實需要從長計議,倒不如——先將二位……公子請回去住下?”
圓空大師難請,很不輕易出寺。
兩位當事的主兒雖然反應奇怪,但都擰著,只怕一時半會兒也完不了。
寧王身心俱疲,最終點點頭允了。
不過說是請回去住,實際上也就是軟禁。
顧雲秋被送回寧興堂,李從舟被送到客舍,外面都站滿銀甲衛,吃穿度用不缺,可也無人能隨意進出。
李從舟神色冰冷,深深地看宗正院院士一眼,才不情不願地離開。
倒是點心一直擔心地扶著顧雲秋,回到寧心堂後,他就忍不住落下淚來,惶惶不安地喚了一句:
“公子。”
顧雲秋一直木著,直到身後寧心堂的大門落鎖,他才找回一點神志。
他扭頭,盯著那扇合攏的木門看了許久。
忽然想起前世最後那段時光,寧心堂的院門也是這樣禁閉著,外面熱鬧喧囂,而他的小院裏,只有他和點心兩個。
看了看身邊雙腿筆直、身量挺拔的小點心。
顧雲秋淺淺笑了下,雖然時間提前了,但——事情也不都是壞的。
至少前世那個救他而死的小雜役,如今好生生站在這裏。
“點心。”
“……公子?”點心抹抹淚,聲音委屈。
顧雲秋轉身,想像小時候一樣摸摸他腦袋,卻發現這小子已經長得比他高太多,不是從前那個需要他護著的小雜役了。
他莞爾一笑,勾了勾手指,示意點心俯身附耳。
點心湊過去,才聽著顧雲秋吩咐兩句就驚呼起來,“公子你——!”
顧雲秋渾不在意地揮揮手,“按我的吩咐辦。”
重生以來,他就知道遲早有這麽一天。
寧王也好,王妃也罷,還有這偌大的寧興堂、王府,都不是他的。
好在他現在是十五歲,不是之前的八歲。
他有了自己的田莊、豆腐坊,有了雲琜錢莊,還有七八個夥計、忠仆跟著,也認識了些朋友。
就連李從舟……
小和尚至今都好好的,報國寺也沒毀於大火。
往後他回到寧王府上,應該能做個端方的世子。
而且李從舟看朝堂上的事比他透徹,應該更適合做寧王的兒子。
顧雲秋算了算,覺得自己七年前重生時定下的目標幾乎都完成了:
有錢賺、有安身立命的地方,小和尚也待他挺好,會對他笑、會背著他,往後——大概也不會為難他吧?
點心被他支使去理倉庫了,顧雲秋就自己走回寧心堂正房。
堂屋內的擺設都是他喜歡的,可顧雲秋沒猶豫,徑直脫掉身上金絲勾線的雲鶴袍,換上他早買好的一身普通的霽青罩衫。
頭上的金冠他也盡數拆下來,自己走到銅鏡邊,取出一段發帶、給自己重新束了發,身上的玉佩和香囊也盡摘下。
他走到床頭,深吸一口氣拿出一個匣子。
裏面是之前那回入宮,太後親賞給他的長命縷。
這東西是仁宗、也就是寧王和皇帝的父皇送給寧王的,後來寧王又還給了太後。
如今,也是時候物歸原主。
他將匣子放到堂屋正中的圓桌上,又走到書案那邊,從書案抽屜的暗格中,翻找出來這些年皇帝、太後給的賞賜,定國公留給外孫的玉佩等物。
顧雲秋收拾整理了一番,然後打開墨盒,提筆在紙上寫信。
沒有題頭、也沒有提稱語,他的字寫得不算好,但經過這麽多年給李從舟寫信,也練得還算能看。
他感謝了寧王和王妃的養育之恩,希望小和尚在王府生活順遂,並希望國泰民安、西北的徐振羽將軍能
喃颩
早日凱旋。
寥寥數語寫完,他就將這信壓在了那些珍貴的寶物匣子下。
最後,他從暗格的底部拿出一只上面有個小孔的寶匣。
匣外有鎖,頂部的孔洞寸許見方,顧雲秋將匣子抱出來時,還被墜得趔趄一下。
他蹬蹬把匣子抱到正堂,圓桌被占著,他就放到圓凳上。
正巧這時候點心眼睛紅紅地進來,手裏捧著幾摞厚賬冊,“公子,你要的東西都在這兒了。”
顧雲秋笑著接過來,謝過他後順勢將一把小鑰匙遞給他。
“公子?”
顧雲秋的手被賬冊占滿,便努嘴指那匣子,“給你的。”
點心不明所以,發現寶匣上面有個洞,可黑黢黢的也看不清裏面是什麽,前面的銅件上掛著個銅鎖。
點心吸吸鼻子,蹲下身去開寶匣。
結果匣子掀開,裏面竟是大大小小一匣銀錁子,錁子中還鋪著不少銅板。
點心吞了口唾沫,“公子這是何意?”
顧雲秋嘆了一口氣,將手中的賬放到一邊。
賬冊上記載的是這些年寧心堂的開支,以及各處送來的禮單,從八歲重生而來,他就有意記錄這些。
他蹲下來,視線與點心平齊:
“這不是寧王府的銀子,而是我平日一點點攢下來的,不多,但也有五六十兩,你拿著傍身,將來進退自由。”
點心嘴唇一抖,眼看著又要哭,“公子您不要我了?”
顧雲秋:“……”
這話說得,怎麽反倒他像拋妻棄子一般。
他張了張口,想耐心與點心解釋,結果才開口說了個我,就被點心偏高的聲音打斷:
“公子您都不爭取一下麽?!”
“明濟師傅都說了!是那婦人胡亂攀扯,她肯定是信口胡說的,王爺王妃都沒定主意,您怎麽、您怎麽就……”
顧雲秋看著他,臉上笑容中緩緩閃過一抹澀。
前世,他不是沒試過爭取。
可換來的又是什麽?
再是哭鬧、不甘,最終一樣是被丟回寧心堂軟禁,然後就是暗無天日、永不見光的幾個月,最後還害得小點心慘死在這裏。
寧王和王妃很好,但再好,也好不過親情血緣。
那個兇巴巴的大宗正院士有一句話說的很對:
寧王是皇室血脈,這一點不容混淆。
即便王爺、王妃格外開恩,皇室也不會容許有真假世子這種疑雲存在。
何況那嬤嬤帶著禮物上京,根本不是為了揭露真假世子案而來,所謂的三顆痣,也是無心而提。
她不會因揭露這件事獲得任何利益,反還會因此擔上官司,惹得一身腥,是可謂得不償失。
所以,並不見得是攀扯陷害。
看著點心要哭不哭,顧雲秋緩緩將人攬入懷中,柔聲道:
“點心別急,聽我慢慢說。”
其實他已經很知足了,算起來——
還是小和尚更倒黴一點。
明明是金尊玉貴的世子,卻白白在外面挨了十五年的風吹日曬,沒爹沒娘、從小性子冷漠。
相反,他明明是個來路不明的孤兒,卻占著人家爹娘十五年,過了十五載無憂無慮的生活,該享受、不該享受的都經歷過。
他賺了,也該知足。
“點心,那婆婆沒算計暗害我的道理,如她所言,你知道的——我從小身上就沒有痣,宗正院不會含糊,肯定要查個清楚。”
“到時候,不過是真相大白於天下,我又何必去爭呢?”
點心張了張口,最後淚水蓄滿眼眶。
公子說的有道理,但又有哪裏怪怪的。
——總覺公子此刻的淡然,不像他這個年紀應有的。
“這些銀子是給你傍身用,點心你到底是個活生生的人,不是一件衣裳、不是什麽物件,不是我想要帶走就帶走的。”
“你的身份、籍牒都收在王府,你現在是我的小廝不假,但丟開世子身份,你還是王府的奴仆,我一旦不是世子,便做不了這個主。”
顧雲秋看著他,希望點心自己想清楚。
點心不是小時候,話說到這個份兒上,他怔楞片刻也明白了——
顧雲秋所謂的進退自由,其實就是給了他一份底氣:
有這匣銀子傍身,往後是留在王府還是恢覆自由身,他都可以自己決定。
“那……”點心吸吸鼻子,“公子你呢?你自己不留點銀子麽?”
顧雲秋聽他這般說,便明白點心是想通了。
他大手一揮,戲謔道:“嘖,爺富有四海,郊區有田莊、豆腐坊,城裏有個大錢莊,我還要什麽銀子?”
點心被他逗得一樂,又哭又笑地,吹了個大大的鼻涕泡。
他打定主意,之後無論去哪,都要跟著顧雲秋。
王府只是給他口飯吃,真正救了他的人,是眼前的小公子。
顧雲秋卻看著他又小聲道:
“不過我還有另一重心思,小和尚久在佛寺,根本沒理會過王府這麽多的人,你要願意留下來幫他幾日也好……”
點心抿抿嘴,心裏不大樂意。
明濟小師傅是很好,可他冷心冷情,看著就不是個好招惹的主兒。
將來若真是他入住寧心堂,底下人肯定比今日顧雲秋在的時候還整肅。
——哪裏還需要人幫?
不過點心也沒開口,他不想在這種時候與顧雲秋爭。
……
一院之隔,觀月堂。
顧雲秋這兒收拾好了東西,做好了告別的打算。
寧王和王妃心裏卻不是滋味,五味雜陳、對視垂淚。
圓空大師還是被請出了山,在聽完前情後沈默良久,最後只是道了一句佛號、一錘定音:
“小徒腳底,確有三顆並排的黑痣。”
然後,圓空大師就兀自閉目,手中撚動珠串繼續念經。
俗世如何處置,他不便插手,只在闔眸瞬間,心中略有遺憾——
明濟,真是他這些年最得意的弟子。
由宗正院、銀甲衛兩廂去查,又得了圓空大師的默許,這件事很快水落石出:
就是當年忙中出錯,兩個孩子被放錯了繈褓。
除此之外,沒有別的陰謀。
然而,宗正院的院士還想有一重保障,畢竟他是宗正院院士,對外也要顧全皇室體面。
所以集了寧王的血,分別到客舍和寧興堂滴血驗親。
奇怪的是:
寧心堂那位疑似假世子,很爽快伸出手指讓他紮了;而住在客舍、可能是真世子的僧人,卻是百般推諉、萬般不願,更險些與他身邊的士兵動手。
最後的結果,自然只是佐證了那接生嬤嬤的話。
聽到這般結果,寧王面色蒼白,長嘆一聲、捂住臉讓宗正院去回稟皇帝;而寧王妃仰頭靠在軟榻上,以巾帕掩面、兀自垂淚。
等了好一會兒,王爺才澀聲問道:
“這倆孩子,宜兒想怎麽辦?”
王妃絞了絞手帕,反問他,“王爺覺著呢?”
寧王沈默良久,垂眸看著腳邊的地面輕聲道:
“正對寧興堂的滄海堂空著,也是和寧心堂一般大小的院落,這兩日我便請人收拾出來,再調撥合適的人手伺候。”
王妃一楞,而後目光盈盈地看向丈夫:“那,寧心堂呢?”
寧王虛虛握住她的手,目光堅定、神色卻柔和,“我認秋秋做義子,寧心堂照樣兒叫他住著,宜兒覺著如何?”
王妃看著他,半晌後將另一只手疊在丈夫的手背上。
若寧王不開這個口,她也有此心。
親生子陰差陽錯在佛寺生活了十五年,她心有愧疚。
可顧雲秋……
那傻孩子乖軟可愛,又何錯之有?
王府這般大,難道還容不下一個小小的顧雲秋?
然而,夫妻倆才拿定了註意,那邊卻有下人匆匆來報——
“老爺、夫人,可不好了。”
“明濟師傅他和銀甲衛打起來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承和十五年的八月, 註定是個不平月。
西北急報頻傳,戰事吃緊,各處守軍調度、征兵送糧忙碌異常。不少有功的京籍老兵被調動回京, 而在京衛所的年輕士兵則急撥往前線。
若雲公主之事,不查還好, 一查便有跡可循:
當年回稟公主病歿的一幹人等,在歸境之後的一兩年內皆悉數意外暴斃。皇城司的人去查,終於求得親屬允準鑿開一位大宮女的墳。
這位大宮女十五歲入宮,因家中無人的緣故, 待到二十八歲也未離宮。
陛下即位改元後, 昭敬皇後看她處事穩重, 便選了她去照顧若雲公主。
雖比不得幾位乳母跟公主親厚, 但她一直是公主身邊的掌事姑姑, 跟著公主出嫁後半年、西戎王慘死, 公主不忍她跟著孤老, 便送了她跟著使臣還朝。
家鄉的人都說,這位姑姑歡歡喜喜回來, 一直很感激公主,本都已議好了親準備出嫁, 後來聽得公主病歿消息,就穿著嫁衣上吊殉死了。
可皇城司的人開棺驗屍,卻發現那宮女的骨頭漆黑一片、嫁衣也被腐蝕, 脖頸處的斷裂也不像是下墜所致, 分明是被人毒殺後的作偽。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
不少當年跟著公主遠嫁西戎的人, 在還朝後不久都被毒殺,然後做成了病死、殉死的模樣, 幾個傳信的使臣,也都意外死亡。
皇城使的這份呈報一送,滿朝皆驚。
其中尤屬皇帝和太子不能接受——昭敬皇後那般盡心盡職,最終卻養出這樣一個女兒。
除了唏噓,宣政殿內就剩下空茫。
朝堂之上的太|子黨,也因此偃旗息鼓,只敢在些細枝末節的事情上略微針對一下徐家和四皇子,於西北戰事上、便是多一個詞也不敢提。
若雲公主此事,源頭的癥結還在皇家本身。
牽涉昭敬皇後、順宜皇貴妃還有當年那個病歿的二皇子予橋,他們這些朝臣都是外人,到底不好置喙。
朝堂上政務忙,但家中該操辦的事寧王卻一件沒落:
顧雲秋的生辰快到了,他在棲凰山上管皇城使買了一處莊子,這些日子應當已改建完成——
仿造江南園林形制,同樣在後院開鑿溫湯。溫湯邊種滿移栽來的金銀二桂,樓臺假山修造一應俱全。
而且,參加完江鐮老將軍的壽宴後,他從曲懷玉身上得著啟發。
老將軍都能給自家外孫早早取了小字,他又何必拘著非要等到顧雲秋二十歲那日。
十五,也算是小整壽。
前唐魏征廟祭的《五郊樂章》裏,有《白帝商音》一節,道是:
“白藏應節,天高氣清,歲功既阜,庶類收成。”
魏征大人是亙古罕有的賢臣,他這篇廟祭的唱詞,雖不比其他詩詞古經來頭大,但造句遣詞卻很大氣。
誠如中山劉先生所言,自古逢秋悲寂寥。
顧雲秋出生在秋日,寧王翻遍了古籍經典,總沒找到貼合自家寶貝兒子的字號,跟老將軍喝了一場酒,反受到他開闊心境的影響。
如是,這些日子改換了思路,終在歷代廟祭裏翻著這首歌。
白藏應秋節,晴空待碧霄。
兒子的字號,他最終擇了“子清”二字。
選定字號,寧王心裏的大石頭算是落了一半,朝堂上的太|子黨再聒噪,回府後也能心情很好地吃下三碗飯。
旁人在這多事之秋是愁得削瘦,寧王反而紅光滿面、還吃胖一圈。
王妃近日得了一箱好布料,本打算全給兒子做衣裳,瞥眼看見丈夫還穿著去年的舊衣,便勻出一匹給他。
量體時,王妃嫌他腰寬了一寸,順便問起顧雲秋的生辰宴:
“三年大疫又是三年國喪,今歲是小整壽,要不要請戲?”
王妃一面吩咐嬤嬤記下丈夫的身量尺寸,一面繼續,“昨兒遇著中丞家的秦娘子,說嶺南來了個幻戲班,還能做些木偶戲。”
寧王原本的打算,是帶著妻兒去棲凰山中,將別院送給兒子後,一家人就住在那邊泡熱湯、賞月。
但別院剛剛改建完成,各處用物、人手還需悉心調遣。城裏人人都知道他們家疼兒子,別院才動工,府上就有十來人去走了管家的路子。
寧王在心中暗嘆,他家秋秋心性單純,就算是別院,他也不想這些別有用心的人去裏頭生事,得好好挑些忠仆。
王妃見他臉上神色多變,便笑著寬慰道:
“也別太費神,秋秋大了,或許自己有主意,待會兒我也去問問看。”
寧王這才舒了一口氣,想了想,突然想起禦苑今日進了一批大宛的好馬,其中有匹四蹄點墨的白雪駒十分好看。
他扯扯衣領,“衣服可以晚點再裁,遞折子我要進宮一趟。”
王妃捏著皮尺一楞,“你不才從宮裏出來,這會子又進宮做何?”
寧王步履飛快,轉瞬已走出觀月堂,聲音卻遙遙從門外傳回——
“我給秋秋討禮物去。”
王妃看他猴急的模樣,搖搖頭,丈夫的心思還是粗。
秋秋從小到大就不喜歡騎馬,小時候送給他的踏雪烏騅,可從沒見顧雲秋騎。
除了衣裳奇玩,她給顧雲秋備下的賀禮是六個廚子,此六人分屬於不同的州郡,能做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中原、東海的六處美食——
在江鐮老將軍的壽宴上,她可都聽著了:
她家小饞鬼止不住地同曲家小公子說這個香、那個好吃,活像八百年沒吃過好東西。
王妃放下皮尺,笑著捏捏眉心:顧秋秋,當真是好沒出息。
不過十五歲的男孩子心裏有主意,這生辰宴要如何過,還是要去問問兒子——
顧雲秋倒也沒藏著掖著,直說了他的打算:
十四日請曲懷玉過來小住,十五就在家裏過,十六日上他要去報國寺、跟小和尚賞月。
寧王妃聽了覺得甚是欣慰,孩子長大了:
曲懷玉是江鐮老將軍外孫,雖無功名、不在朝,但心性純良、待人以誠,他的爹娘兄弟、舅父舅母都是當世英豪。
與這樣的人結交,將來秋秋的路會好走得多。
而報國寺的僧明濟,王妃從小看著那孩子長大,成熟穩重、踏實可靠,宮裏宮外,人人交口稱讚。
只那孩子性子冷,除了圓空大師和他的幾位師兄,王妃還從未見他對其他人假以辭色。
後來江南一行,聽得蕭副將稟報,說明濟待顧雲秋極好,顧雲秋扭著腳的那幾日,都是由他背著爬上爬下。
兩個孩子同年同月同日生,也算一種緣分。
明濟年紀輕輕,卻大有繼承圓空大師衣缽之勢,將來就算不主持報國寺,到哪兒都是一代高僧,對顧雲秋的聲名也有利。
兒子有主意,王妃自然是讚成同意。
如此,生辰宴的事就這般定下來。
八月十四日上,顧雲秋早早套車出門,先送了請帖去輔國將軍府,婉拒了曲懷玉留他吃飯的邀請,轉頭就直奔雲琜錢莊。
小和尚的傷好得七七八八,能跑能跳,正好送他回報國寺。
馬車停到後院時,朱先生專門從外櫃上撤下來見了顧雲秋,與榮伯兩個並肩沖他拱手。
這回錢莊能夠化險為夷,少不了顧雲秋從中斡旋。
朱信禮原本覺著東家年輕,在心裏思量這份差事並不輕松,沒想顧雲秋心思縝密、屢出奇招,倒真叫他刮目相看。
顧雲秋不想和朱先生議論這些,說了兩道客氣話就轉身蹬蹬上樓。
“遠遠就瞧見你張揚馬車。”
李從舟立在窗口,略側首過來與顧雲秋笑了笑。
他的眉目其實繼承了寧王和王妃的全部優點,自有男子該有的氣宇軒昂,笑起來時,卻依稀能見到王妃的和婉。
顧雲秋暗自撇撇嘴,本欲張口勸他往日多笑笑。
但想到小和尚來往穿行在京城諸坊和後宮,若人人都能見他這般笑,指不定要招惹出是非,還是板著臉,當他的夜叉修羅好。
等五年後,真假世子案告破、恢覆了他的世子身份,那樣才名正言順。
“明日過生辰嘛,馬車當然要挑好的。”
這輛馬車的車廂是金絲楠的,車棚用了勾金銀的潞絲,潞絲的韌性比湖絲高,摻上金銀絲後更加堅韌,用在頂棚上,日光一照光彩煜煜。
車棚四角垂著的銅鈴是鈴蘭花形的一串,從上至下、由大到小地套著四個,在仲秋的微風中叮叮咚咚。
車廂四壁上都有神鳥紋,前頭是四匹馬拉,看著恢弘大氣,坐著也四平八穩。
這輛馬車本屬於王妃,但一來太過奢華,非是隆重場合王妃不愛用;二來八月裏京城天變、一日冷暖不定,王妃前兒染了風寒、咳嗽不止,至今閉門不出。
顧雲秋想著生辰就要給李從舟最好的,所以專程到王妃病榻前借了這輛車,準備送完小和尚就回去給王妃侍疾。
說完馬車的事,顧雲秋看看李從舟。
突然三兩步跑過去,伸出手、輕車熟路地撕李從舟衣服。
李從舟楞了片刻,也由著他。
這麽十日五日的,顧雲秋哪日不是這般對他,之前傷重,甚至連件像樣衣衫都不許他穿,成日就那麽光著。
雖知道這是為了照料方便,可他還是忍不住在心底搖頭。
顧雲秋扯開李從舟的僧袍和中衣,湊過去、探頭探腦看他胸口上的疤——
拆掉繃帶那日,顧雲秋瞅著那碗口大的疤痕,嘴巴都抿成一條線。
後來是點心想起來,他們從江南帶回來的生肌膏還有,便悉數取回來給李從舟用。
不止是胸口,還有手臂,都叫顧雲秋一絲不茍地厚厚塗上一層。
往後幾日,更吩咐小邱一定要每日三次地給李從舟上藥。
小邱對著任何人都能揚起笑臉,但上藥三日後楞是被李從舟的冷臉嚇怕了。
在某次顧雲秋來時,跪下磕頭,求著顧雲秋千萬給他換個差事。
“東家東家,小師傅的眼神太唬人了,您那藥材金貴,可別叫我手一抖給灑了——”
顧雲秋本來想笑他沒出息,但想到自己從前也是被小和尚瞪一眼,就能嚇得險些掉下雲橋摔死,便歇了笑話小邱的心思。
轉念想想錢莊上剩下幾個夥計,便換成了陳二郎來照料。
陳家這兩兄弟都不太愛說話,對上李從舟這樣的性子也正好,二郎辦事一絲不茍也不插科打諢,被李從舟冷眼看著,也沒太大的反應。
幾日下來沒聽他抱怨一句,讓小邱刮目相看,對著誰都是止不住地誇,說陳家二哥老練。
陳二郎被他誇得臉熱,借機也尋小邱討教了幾招。
如今,顧雲秋看李從舟的傷,手臂上的豁口已經消退了不少,胸口的疤痕也淡得幾乎瞧不著。
他檢查完一遍滿意了,卻還是叮囑道:
“最後那瓶你帶回去,一定每日三次記得擦完!”
李從舟看他一眼,依言應了。
倒不是他多在乎身上留疤,實是怕顧雲秋聒噪。
若他現在敢說個不字,肯定從現在開始到祭龍山頂都休得片刻安寧。
李從舟是半道兒身負重傷被顧雲秋上撿回來的,照理來說沒得行李,可顧雲秋就是著人給他收拾了一大兜,吃穿度用什麽都有。
私下裏說是給他的賀禮,明面上卻連借口都給他想好:
“就說是太子賞賜嘛,難道圓空大師還會當真去問太子麽?”
李從舟說不過他,認命地坐上那金閃閃的馬車。
“我已經同阿娘講了,她同意八月十六我來找你的。”顧雲秋將他的打算和盤托出,然後又問了小和尚寺裏幾位師傅的喜惡。
“?”李從舟挑眉,“怎麽問這個。”
“到寺裏叨擾,想要討個好兒。”
李從舟側目看著他笑得彎彎的眼睛,將一句到嘴邊的不用咽下去,改換成娓娓道來:
“師父不愛華服美物,惟對孤本善本經文著迷;圓凈師叔偏愛各式手串,圓澄師伯暗中喜歡收集禪帶……”
顧雲秋認真聽著,一一記在心上。
如此說說笑笑一路,倒是很快就到達了祭龍山頂、報國寺的山門前。
也不知是不是長大了、心境不同的緣故,盤繞的山路好像變短了、時間也變快了——
點心幫忙提著那兩大包的行李,跟著他們一級一級上山,山門前的幾位師兄看見,都是熱心腸地上前來幫忙。
“世子來了?”
“師弟回來了?”
也不用李從舟開口,顧雲秋幫忙解釋了這些東西的來路,說是他在路上看見從東宮出來的李從舟,瞧他行李太多不方便,就順路送來。
兩位僧人沒多想,幫著謝過。
李從舟站在旁邊,饒有興味地看著他。
顧雲秋被他看得臉熱,趁兩個僧人不註意,悄悄湊到他耳邊,“不是說出家人不打誑語,所以我幫你誑。”
李從舟終於忍不住,臉上露出笑意。
幾人說著,正要邀請顧雲秋進去殿內坐坐,遠處山道上卻傳來陣陣馬蹄聲,沒一會兒,報國寺的山門口就聚集了大量的銀甲衛。
李從舟眉頭一跳,心中隱有不安產生。
而顧雲秋渾然不覺,見領頭之人是蕭副將,還遠遠沖他揮手,笑盈盈喊了聲:
“蕭叔——”
奇怪的是,蕭副將聽見他的聲音,臉色變得很古怪,看過來的眼神也覆雜,最後竟是別開了視線,只悶頭往前走。
等到近前,他才澀聲開口,“……原來,世子也在這兒。”
顧雲秋眨眨眼,見他身後銀甲衛人數眾多,也慢慢意識到事情不對勁。
“蕭叔,發生什麽事兒了?”
蕭副將咬了下嘴唇,整個人看上去十分掙紮。他的一雙眼睛裏布滿了血絲,靜默了半晌後,才頹然轉頭、麻木地開口道:
“世子,明濟師傅,我是來請二位回王府的。”
“回王府?”顧雲秋問。
李從舟卻瞇起眼,看著山上山下這麽的銀甲衛,又聯想到前幾日京城裏衛所屯兵的調動。
他心臟跳漏一拍,臉色倏然變了。
蕭副將眼神空洞,說得很慢:“今日,府上來了一位嬤嬤,便是……十五年前替二位接生的那一位。”
他說到這,祭龍山中忽然轟隆響了一聲。
眾人先後擡頭——
原本晴空萬裏的碧霄中,不知何時飄來一團濃黑的雲,像十五年前那個詭異的雨夜一般山雨欲來。
蕭副將猶豫再三,最後還是躬身一拜:
“勞請世子和明濟師傅先回王府,我還要請寺中僧人過府。”
說完,似乎害怕顧雲秋問,他轉身疾步踏入報國寺中。
而顧雲秋站在原地眨了眨眼,半晌後終於覺過點味兒來:
提前了。
前世直到他們二十歲才告破的真假世子案,這回,提前到了今年——承和十五年的八月十四。
顧雲秋說不清此刻心裏想的是什麽。
有大石頭終於落地的釋然,也有一瞬的恍然無措——
他想佯作不知撐起個笑臉,卻發現自己手腳冰涼、渾身發顫,竟是一句話也說不出。
而李從舟沈眉緊擰,根本沒想到這樁舊案會在這時候爆出。
想到棲凰山上意外出現的黑苗武士,李從舟料定,這就是襄平侯方錦弦的手筆——
那位給他們接生的嬤嬤,幾年前早就跟著兒子遠赴川陜道。
她兒子在軍中供的不過是普通翎衛,說白了就是一種掠陣的沖鋒兵,根本無品無階,即便京中近來屯兵調動,他也在可用與不可用之間。
李從舟心念百轉,料算是當時寧王護送林瑕等人歸京引起了襄平侯的不滿,所以要將這樁世子身世的隱秘公諸天下。
西北戰事、戶部和青紅冊、若雲公主生死之謎,再加上真假世子案,京城的水這就被襄平侯攪渾了。
只要皇帝和太子焦頭爛額,就會給方錦弦機會重新安插人手。
李從舟閉了閉眼,本想沈下心來細想對策,可腦子裏亂亂的,總忍不住逼著他去看、去想站在身旁的顧雲秋。
從蕭副將大踏步離開後,顧雲秋就一直保持著剛才的姿勢沒有動。
從他的角度看不真切顧雲秋表情,但隱約看見他藏在廣袖下的手握成了小拳頭。
李從舟張了張口,正想說點兒什麽轉移顧雲秋註意力。
可顧雲秋卻先轉過臉來,笑盈盈對著他:
“那感情好,跟我回家吧?我今天還邀請了小瑾過來住呢。”
李從舟默了默,最終只是輕輕捏緊了那只已被冷汗浸濕的手。
馬車噠噠,似乎比來時更快。
只不過這一次,馬車旁還全程伴有銀甲衛,一直到給他們護送回王府。
看似保護,實則監視。
寧王府的正堂上,寧王面色凝重地拄著額頭,王妃面色蒼白地坐在一旁。而東首上還坐著位身著大紅官袍、腳踏皂靴的中年男子。
這人,李從舟前世見過。
他是大宗正院的院士,皇室的一位遠親,也被封了個伯爵尊位,留在京城養老。
宗正院掌管皇室譜牒,專管皇族和親屬的宗廟之事。
由皇族中官位高、有德望的人提領,類似於民間的三老和族長宗正。
李從舟陰沈著臉,在跨門檻的時候,借著那點垂簾打下的陰影,狠狠剜了眼這位院士——
若非是他當年出昏招,提請留淩錦一命,如何會有今日的襄平侯方錦弦?
所以前世,李從舟第一個要殺的人就是他。
宗正院院士身邊,坐著個頭發花白的老嫗,看樣子年歲在六七十之間,滿面滄桑、風塵仆仆,眼中多少有些驚惶。
她身後站著個武將打扮的男人,他們腳邊還堆著些從川陜帶過來的土產,皆用油紙包著貼紅紙。
見兩人進來,寧王神色覆雜半晌未發一語,而王妃病容憔悴、眼眶紅紅的,一看就是剛剛哭過,擡頭看他們一眼後又止不住落下淚來。
顧雲秋知道,這種時候他應當開口叫父王母妃,然後關心地上前詢問,再等待真相揭露時做出驚訝表情。
偏是張不開嘴,雙腳也像灌鉛一般。
堂內寂寂半晌,終歸是那宗正院院士不尷不尬地開口,將顧雲秋前世經歷的那一遭一一呈現。
無外是這位民婦跟著兒子調職歸京,想到當年事便帶了禮物來府道賀。
王妃本來病著不便接待,但念嬤嬤勞苦功高,便請進來說了一會兒話。
沒想,就是這般說話間,告破了一樁驚天之案。
嬤嬤分明記著寧王世子腳底上有三顆黑痣,而不止寧王妃,她身邊伺候的嬤嬤們根本就沒見過顧雲秋腳上有痣。
王妃本在病中,聽見這個消息當場暈了過去。
嬤嬤們沒了辦法,著急去府院請回王爺。
寧王聽得前因後果也是臉色鐵青、腦袋發脹,一口氣別在胸腔中半晌緩不過來,最後才沈著臉吩咐銀甲衛,並請了宗正院的過來。
依著宗正院的意思,皇室血脈不能混淆,尤其是寧王這樣原本就是皇子的。
若是被有心之人利用——
就又是一番奪嫡、爭位的腥風血雨。
宗正院本想在正堂上當眾驗明正身,卻意外遭到李從舟的拒絕,年輕僧人正氣凜然,全不在乎得罪可能是自己生父母的寧王和王妃:
“此事關系甚大,還需請師父主持。我絕非寧王世子,還望各位不要因一民婦妄言,就傷了父子天和、母子緣分。”
宗正院的院士被他這話噎得不輕——
喚作是旁人,能從孤兒搖身一變成為寧王世子,這是幾輩子都修不來的福分,肯定是歡喜得跟什麽似的。
偏他咬死認定自己是孤兒、是僧人,絕非寧王世子。
而那處於風暴中心的顧雲秋,卻一點兒沒掙紮,聽著要驗明正身,也沒太多的反抗。
宗正院的院士不想與他們爭,想了想,最終轉過去問寧王:
“王爺,此事確實需要從長計議,倒不如——先將二位……公子請回去住下?”
圓空大師難請,很不輕易出寺。
兩位當事的主兒雖然反應奇怪,但都擰著,只怕一時半會兒也完不了。
寧王身心俱疲,最終點點頭允了。
不過說是請回去住,實際上也就是軟禁。
顧雲秋被送回寧興堂,李從舟被送到客舍,外面都站滿銀甲衛,吃穿度用不缺,可也無人能隨意進出。
李從舟神色冰冷,深深地看宗正院院士一眼,才不情不願地離開。
倒是點心一直擔心地扶著顧雲秋,回到寧心堂後,他就忍不住落下淚來,惶惶不安地喚了一句:
“公子。”
顧雲秋一直木著,直到身後寧心堂的大門落鎖,他才找回一點神志。
他扭頭,盯著那扇合攏的木門看了許久。
忽然想起前世最後那段時光,寧心堂的院門也是這樣禁閉著,外面熱鬧喧囂,而他的小院裏,只有他和點心兩個。
看了看身邊雙腿筆直、身量挺拔的小點心。
顧雲秋淺淺笑了下,雖然時間提前了,但——事情也不都是壞的。
至少前世那個救他而死的小雜役,如今好生生站在這裏。
“點心。”
“……公子?”點心抹抹淚,聲音委屈。
顧雲秋轉身,想像小時候一樣摸摸他腦袋,卻發現這小子已經長得比他高太多,不是從前那個需要他護著的小雜役了。
他莞爾一笑,勾了勾手指,示意點心俯身附耳。
點心湊過去,才聽著顧雲秋吩咐兩句就驚呼起來,“公子你——!”
顧雲秋渾不在意地揮揮手,“按我的吩咐辦。”
重生以來,他就知道遲早有這麽一天。
寧王也好,王妃也罷,還有這偌大的寧興堂、王府,都不是他的。
好在他現在是十五歲,不是之前的八歲。
他有了自己的田莊、豆腐坊,有了雲琜錢莊,還有七八個夥計、忠仆跟著,也認識了些朋友。
就連李從舟……
小和尚至今都好好的,報國寺也沒毀於大火。
往後他回到寧王府上,應該能做個端方的世子。
而且李從舟看朝堂上的事比他透徹,應該更適合做寧王的兒子。
顧雲秋算了算,覺得自己七年前重生時定下的目標幾乎都完成了:
有錢賺、有安身立命的地方,小和尚也待他挺好,會對他笑、會背著他,往後——大概也不會為難他吧?
點心被他支使去理倉庫了,顧雲秋就自己走回寧心堂正房。
堂屋內的擺設都是他喜歡的,可顧雲秋沒猶豫,徑直脫掉身上金絲勾線的雲鶴袍,換上他早買好的一身普通的霽青罩衫。
頭上的金冠他也盡數拆下來,自己走到銅鏡邊,取出一段發帶、給自己重新束了發,身上的玉佩和香囊也盡摘下。
他走到床頭,深吸一口氣拿出一個匣子。
裏面是之前那回入宮,太後親賞給他的長命縷。
這東西是仁宗、也就是寧王和皇帝的父皇送給寧王的,後來寧王又還給了太後。
如今,也是時候物歸原主。
他將匣子放到堂屋正中的圓桌上,又走到書案那邊,從書案抽屜的暗格中,翻找出來這些年皇帝、太後給的賞賜,定國公留給外孫的玉佩等物。
顧雲秋收拾整理了一番,然後打開墨盒,提筆在紙上寫信。
沒有題頭、也沒有提稱語,他的字寫得不算好,但經過這麽多年給李從舟寫信,也練得還算能看。
他感謝了寧王和王妃的養育之恩,希望小和尚在王府生活順遂,並希望國泰民安、西北的徐振羽將軍能
喃颩
早日凱旋。
寥寥數語寫完,他就將這信壓在了那些珍貴的寶物匣子下。
最後,他從暗格的底部拿出一只上面有個小孔的寶匣。
匣外有鎖,頂部的孔洞寸許見方,顧雲秋將匣子抱出來時,還被墜得趔趄一下。
他蹬蹬把匣子抱到正堂,圓桌被占著,他就放到圓凳上。
正巧這時候點心眼睛紅紅地進來,手裏捧著幾摞厚賬冊,“公子,你要的東西都在這兒了。”
顧雲秋笑著接過來,謝過他後順勢將一把小鑰匙遞給他。
“公子?”
顧雲秋的手被賬冊占滿,便努嘴指那匣子,“給你的。”
點心不明所以,發現寶匣上面有個洞,可黑黢黢的也看不清裏面是什麽,前面的銅件上掛著個銅鎖。
點心吸吸鼻子,蹲下身去開寶匣。
結果匣子掀開,裏面竟是大大小小一匣銀錁子,錁子中還鋪著不少銅板。
點心吞了口唾沫,“公子這是何意?”
顧雲秋嘆了一口氣,將手中的賬放到一邊。
賬冊上記載的是這些年寧心堂的開支,以及各處送來的禮單,從八歲重生而來,他就有意記錄這些。
他蹲下來,視線與點心平齊:
“這不是寧王府的銀子,而是我平日一點點攢下來的,不多,但也有五六十兩,你拿著傍身,將來進退自由。”
點心嘴唇一抖,眼看著又要哭,“公子您不要我了?”
顧雲秋:“……”
這話說得,怎麽反倒他像拋妻棄子一般。
他張了張口,想耐心與點心解釋,結果才開口說了個我,就被點心偏高的聲音打斷:
“公子您都不爭取一下麽?!”
“明濟師傅都說了!是那婦人胡亂攀扯,她肯定是信口胡說的,王爺王妃都沒定主意,您怎麽、您怎麽就……”
顧雲秋看著他,臉上笑容中緩緩閃過一抹澀。
前世,他不是沒試過爭取。
可換來的又是什麽?
再是哭鬧、不甘,最終一樣是被丟回寧心堂軟禁,然後就是暗無天日、永不見光的幾個月,最後還害得小點心慘死在這裏。
寧王和王妃很好,但再好,也好不過親情血緣。
那個兇巴巴的大宗正院士有一句話說的很對:
寧王是皇室血脈,這一點不容混淆。
即便王爺、王妃格外開恩,皇室也不會容許有真假世子這種疑雲存在。
何況那嬤嬤帶著禮物上京,根本不是為了揭露真假世子案而來,所謂的三顆痣,也是無心而提。
她不會因揭露這件事獲得任何利益,反還會因此擔上官司,惹得一身腥,是可謂得不償失。
所以,並不見得是攀扯陷害。
看著點心要哭不哭,顧雲秋緩緩將人攬入懷中,柔聲道:
“點心別急,聽我慢慢說。”
其實他已經很知足了,算起來——
還是小和尚更倒黴一點。
明明是金尊玉貴的世子,卻白白在外面挨了十五年的風吹日曬,沒爹沒娘、從小性子冷漠。
相反,他明明是個來路不明的孤兒,卻占著人家爹娘十五年,過了十五載無憂無慮的生活,該享受、不該享受的都經歷過。
他賺了,也該知足。
“點心,那婆婆沒算計暗害我的道理,如她所言,你知道的——我從小身上就沒有痣,宗正院不會含糊,肯定要查個清楚。”
“到時候,不過是真相大白於天下,我又何必去爭呢?”
點心張了張口,最後淚水蓄滿眼眶。
公子說的有道理,但又有哪裏怪怪的。
——總覺公子此刻的淡然,不像他這個年紀應有的。
“這些銀子是給你傍身用,點心你到底是個活生生的人,不是一件衣裳、不是什麽物件,不是我想要帶走就帶走的。”
“你的身份、籍牒都收在王府,你現在是我的小廝不假,但丟開世子身份,你還是王府的奴仆,我一旦不是世子,便做不了這個主。”
顧雲秋看著他,希望點心自己想清楚。
點心不是小時候,話說到這個份兒上,他怔楞片刻也明白了——
顧雲秋所謂的進退自由,其實就是給了他一份底氣:
有這匣銀子傍身,往後是留在王府還是恢覆自由身,他都可以自己決定。
“那……”點心吸吸鼻子,“公子你呢?你自己不留點銀子麽?”
顧雲秋聽他這般說,便明白點心是想通了。
他大手一揮,戲謔道:“嘖,爺富有四海,郊區有田莊、豆腐坊,城裏有個大錢莊,我還要什麽銀子?”
點心被他逗得一樂,又哭又笑地,吹了個大大的鼻涕泡。
他打定主意,之後無論去哪,都要跟著顧雲秋。
王府只是給他口飯吃,真正救了他的人,是眼前的小公子。
顧雲秋卻看著他又小聲道:
“不過我還有另一重心思,小和尚久在佛寺,根本沒理會過王府這麽多的人,你要願意留下來幫他幾日也好……”
點心抿抿嘴,心裏不大樂意。
明濟小師傅是很好,可他冷心冷情,看著就不是個好招惹的主兒。
將來若真是他入住寧心堂,底下人肯定比今日顧雲秋在的時候還整肅。
——哪裏還需要人幫?
不過點心也沒開口,他不想在這種時候與顧雲秋爭。
……
一院之隔,觀月堂。
顧雲秋這兒收拾好了東西,做好了告別的打算。
寧王和王妃心裏卻不是滋味,五味雜陳、對視垂淚。
圓空大師還是被請出了山,在聽完前情後沈默良久,最後只是道了一句佛號、一錘定音:
“小徒腳底,確有三顆並排的黑痣。”
然後,圓空大師就兀自閉目,手中撚動珠串繼續念經。
俗世如何處置,他不便插手,只在闔眸瞬間,心中略有遺憾——
明濟,真是他這些年最得意的弟子。
由宗正院、銀甲衛兩廂去查,又得了圓空大師的默許,這件事很快水落石出:
就是當年忙中出錯,兩個孩子被放錯了繈褓。
除此之外,沒有別的陰謀。
然而,宗正院的院士還想有一重保障,畢竟他是宗正院院士,對外也要顧全皇室體面。
所以集了寧王的血,分別到客舍和寧興堂滴血驗親。
奇怪的是:
寧心堂那位疑似假世子,很爽快伸出手指讓他紮了;而住在客舍、可能是真世子的僧人,卻是百般推諉、萬般不願,更險些與他身邊的士兵動手。
最後的結果,自然只是佐證了那接生嬤嬤的話。
聽到這般結果,寧王面色蒼白,長嘆一聲、捂住臉讓宗正院去回稟皇帝;而寧王妃仰頭靠在軟榻上,以巾帕掩面、兀自垂淚。
等了好一會兒,王爺才澀聲問道:
“這倆孩子,宜兒想怎麽辦?”
王妃絞了絞手帕,反問他,“王爺覺著呢?”
寧王沈默良久,垂眸看著腳邊的地面輕聲道:
“正對寧興堂的滄海堂空著,也是和寧心堂一般大小的院落,這兩日我便請人收拾出來,再調撥合適的人手伺候。”
王妃一楞,而後目光盈盈地看向丈夫:“那,寧心堂呢?”
寧王虛虛握住她的手,目光堅定、神色卻柔和,“我認秋秋做義子,寧心堂照樣兒叫他住著,宜兒覺著如何?”
王妃看著他,半晌後將另一只手疊在丈夫的手背上。
若寧王不開這個口,她也有此心。
親生子陰差陽錯在佛寺生活了十五年,她心有愧疚。
可顧雲秋……
那傻孩子乖軟可愛,又何錯之有?
王府這般大,難道還容不下一個小小的顧雲秋?
然而,夫妻倆才拿定了註意,那邊卻有下人匆匆來報——
“老爺、夫人,可不好了。”
“明濟師傅他和銀甲衛打起來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