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4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024章
蘇馳此人, 也算奇人一個。
前世,顧雲秋對朝堂政事一知半解,但也聽過他的大名。
他出身名門, 是江陵蘇家的世家公子。
江陵蘇氏是錦朝建立前、六國時期江南一帶的最有名的門閥士族,可惜蘇家當初擇錯了追隨對象, 選擇了太|祖的仇敵。
如此,累經世事變遷,龐大的蘇家也就僅剩蘇馳他們一支。
蘇馳的爹博學鴻儒,是江南有名的藏家;娘親也是系出名門。
可惜二老意外死於船難, 蘇馳未及弱冠就繼承了蘇家。
他少年意氣、酷愛美酒, 父母雙亡的打擊讓他一蹶不振、染上酒癮, 後來更是爛賭成性。
沒幾年, 就將偌大的家業敗了個幹凈。
好在蘇家二老在世時, 曾給他定過一門親, 準岳家是京城望族——龔氏。
於是蘇馳輾轉北上, 憑定親信物得見了當時已是正一品禮部尚書的準岳丈:龔世增。
龔尚書到底念舊,沒將故人之子拒之門外, 反將蘇馳迎進家門,當做自家兒子一般。
但不知是惡習難改, 還是蘇馳心高氣傲過不慣寄人籬下的生活。
就在龔世增被立為宰相的同一日——
蘇馳竟將龔家給他辦婚禮的一萬二千兩銀子,以及龔小姐的嫁妝在賭坊輸了個精光。
龔小姐郁憤難堪,重病不起。
最終, 龔世增沒追究這些錢, 但也把蘇馳掃地出門、婚事兩清。
中間蘇馳經歷了什麽顧雲秋不知,只知他後來投身軍旅, 戰績上雖不突出,卻懂屯糧積築之道, 被西北大營的將士們奉為小軍師。
被調回京後,蘇馳入戶部、工部大展身手,治得了江南水患,也能查得清戶部經年虧空的大案。
由此,在龔世增被牽連、主動告老請辭後,成功繼任為相。
那年,蘇馳也不過才二十七歲。
與旁人想的不同,蘇馳為相後,並未對曾經將他趕出家門的龔家落井下石,反而還很禮重龔家人、對他們是能幫就幫。
而且,直到前世顧雲秋身死,蘇宰相年逾三十,都還未娶。
……
高聲嚷嚷完那一句後,蘇馳搖搖晃晃,半瞇著眼看顧雲秋:
“對啊!老、老子就是蘇馳,你……認得我?”
顧雲秋想了想,沒說認得也沒說不認得,而是反問道:
“蘇大哥不是想喝酒嗎?我請你喝酒吧。”
“點心,幫忙扶人到雅閣。”
點心皺皺眉,卻還是點頭應了聲。
沒想他剛伸手過去,那蘇馳就甩開了他,自己踉踉蹌蹌後退兩步、癱倒在靠近樓梯最近的一張桌子邊:
“不、不去——!”
“去什麽勞什子雅、雅閣?老子爬、爬不動樓梯!”
雙鳳樓的店小二倒是挺感激顧雲秋幫他們解圍的,只要能給這酒瘋子從大堂弄走、不要影響他們做生意,免了酒錢都可以。
於是,幾個小二都圍上來幫忙勸:“蘇少爺,雅閣環境好呢,還能點樂妓彈唱助興,我們再送三位一碟下酒菜,您看如何?”
蘇馳半趴在桌子上,卻半點不動:
“去去去——!誰要去什麽雅閣?”
“誰知道你們不是串通一氣哄了老子上去,然後就暗中埋伏四五個人給我捆了丟出去?不去!老子就跟這兒喝!”
他一邊說,一邊撩起惺忪醉眼看顧雲秋:
“小子,想請我喝酒?咱們還就得在大堂喝。”
顧雲秋哭笑不得:
這酒膩子,想得還挺多?
他想了想,卻還是答應了蘇馳。
在大堂喝就在大堂喝。
這麽多人做見證,於他們倆而言,都是一種保證。
於是,顧雲秋走過去在桌邊坐下。
他露出唇瓣梨渦融融:“所以,蘇大哥想喝什麽酒?”
蘇馳一楞,瞇眼盯著他看了一會兒後呿了一聲:“管他什麽酒,夠老子喝就成。”
顧雲秋聳聳肩:明白了。
他叫來小二,讓他把店裏的好酒每樣先送五壇來。
“每、每、每樣五壇?”小二眼睛都瞪直了。
他們這兒可是雙鳳樓!
單沈家每年開沽就有大、小兩種酒,再算上京中各家酒庫的果酒、配酒,林林總總算起來,少說也有二十來種。
每種都要來上五壇的話……
那豈不是一百多壇麽?
顧雲秋一點沒覺得多,反朝蘇馳的方向努努嘴,“吶,你也聽見了,蘇大哥說了——酒要管夠。”
蘇馳:“……”
店小二是認得寧王世子的,人都這麽發話了,他自然不敢怠慢。
只能一抖肩上掛著的掃塵巾,吆喝著往後堂喊酒——
不多一會兒,就有後廚幫工將大大小小的酒壇從窖中端出:
眉壽酒、流霞酒、羔羊酒、香瓊酒……
大大小小的酒壇很快就在他們落座的小桌旁,堆成了高矮錯落的好幾重“城墻”。
最後店小二端了個托盤過來,上面是一碟四樣的下酒菜:
鹵作的頭肝蹄肺四件,炸物三套和兩碟子雙鳳樓的名點心。
碟盤都放好後,店小二照例伸伸手:“二位,請慢用——”
顧雲秋給自己倒了杯茶,先敬蘇馳一杯:
“大哥慢飲。”
蘇馳斜倚在桌上,看著身邊高高堆起的酒壇子,忽然哈哈大笑,他沒用碗,站起身拿一壇子酒拍開封泥、仰頭灌下。
喝下了大半後,才一抹嘴,拍桌子說了聲:“痛快!”
顧雲秋只微微笑,撚起桌上的花生米吃。
看他這般,蘇馳忍不住感慨道:
“果然,有錢就是好。”
“一文錢難倒英雄漢,想在這世間做點什麽,沒錢還真是寸步難行。”
說完這兩句,蘇馳又仰頭咕咚咚灌下好幾口酒。
“那——”顧雲秋開口,“若大哥有錢了,又當如何?”
蘇馳喝酒的動作一頓:“……什麽意思?”
“蘇大哥剛才不是說——‘想做點什麽’嗎?”
聊起這個,蘇馳可來了興致,他抱酒壇坐下,伸手抓了塊鹵肉塞到嘴中,一邊不講究地嘬嘬手指,一邊開口道:
“我要是有錢嘍啊——必定大捐個押使到西北去,抓緊這兩年時間、能做很多事。”
大捐,是捐納的一種。
捐納也就是民間常說的,捐官。
捐官分為常捐和大捐兩種,前者只有出身和虛銜、不需要履職辦實事,後者卻可以按照不等的價位買到州府以下的官品、還能打馬上任。
蘇馳所說的押使,是軍營書吏的一種。
官階品級在從九品到正四品不等,主要負責押運物資、征收軍糧。
捐納制度,原是在國庫空虛時,朝廷不得已向民借利的一種手段。
然而歷朝歷代捐納泛濫後:
那些捐官為了撈回買官花的本錢,必定在任上貪墨受賄、搜刮民脂民膏,繼而敗壞吏治、蠹毀朝廷根基。
顧雲秋聽蘇馳如此說,倒也和他前世的經歷對上。
但他還是故意擰眉,反問道:“大哥這是要去撈錢?”
蘇馳卻咋舌兩聲、丟掉喝空的酒壇,重新抱起新的一壇子:“小子,你也太看低哥哥我了!”
“如今我是落魄了,但還分得清好歹,看得出長短。”
“捐官撈錢只能撈一時,倒不如做一番事業出來,細水長流地撈一世。”
他嘿嘿一笑,“這兩者的輕重分別,我還看得出來。”
這話,若換旁人來聽——
基本都會認定蘇馳是個臟心爛肺的大貪官。
看不上小縣令、衙役,卻要做出一份事業到高位上去貪。
實際上,顧雲秋重生而來:
知道這位蘇宰相就是這般說話,尖酸矛盾、吊兒郎當,但在江南水禍時,卻能帶頭第一個將自家宅邸賣了捐出賑災。
蘇馳是怪,卻也是怪才。
見顧雲秋沒說話,蘇馳還當他是不信,於是又展開講了講:
“西北局勢緊張,很需要糧草和軍餉。做這西北押使呢,就能暗中操作,做出許多動作來。用得好了,說不定還能助我大營將士一臂之力呢。”
他喝得高興,嗓門也大。
加上本來雙鳳樓大堂內好事圍觀的人就多,這話一出,便惹得眾人紛紛議論。
其中一人忍不住開口:“得了吧蘇馳,你別詐人小公子年少不知事。西戎王庭內亂、早已退出邊境,你那都什麽時候的老黃歷了?”
“就是就是,西北大營都裁軍了,你這說什麽胡話呢?”
見眾人附和,蘇馳哼笑一聲,才不理會:
“去去去,你們懂個屁!”
等那群人走遠了,蘇馳才俯下身,趴到桌邊壓低了嗓音對顧雲秋道:
“西戎王庭,是戎王一家加上十二翟王共同主政的部落形式。”
“六七年前之所以會內亂,是因為老戎王的原配王妃膝下長子意外戰死,而其他幾個兒子各自為政,繼任的荷娜王妃膝下兒子年幼、不能主事,這才形成了內亂。”
“如今都過去七年了,西戎人再傻,也該廝殺出個勝負了。朝廷這會兒卻還堅持削減西北大營的開□□等西戎卷土重來,不就白送麽?”
說到這兒,蘇馳臉上閃過一抹嘲色:
“可惜朝堂上都是固執己見的死老頭,為著個皇後的死,逼得良將離心、忠臣疏離。一幫自詡高明的蠢材,永遠只看得到眼前的三分利。”
他這些話,顧雲秋聽得雲裏霧裏。
但從前世的經驗上來看——
西戎王庭確實是在內亂了幾年後重新趨於穩定,由蘇馳提到的荷娜王妃暗中掌權,聯合十二翟王發兵攻打了錦朝西北邊境。
而自請到西北軍營的四皇子淩予權,也在那場圍攻中不幸喪命。
西北大營數十萬將士誓死戍邊,戰至彈盡糧絕。
雖也確實守下了黑水關,但卻死傷慘重,鎮國將軍徐振羽也重傷昏迷了半年之久。
顧雲秋想了想,揚眉:“那大哥買官,要多少銀子?”
蘇馳一楞,酒液順虎口浸濕了衣袖都沒註意到。
顧雲秋從袖中取出一張剛才點心給他的銀票:
“七百兩夠不夠?”
呯——
蘇馳手中的酒壇應聲而落。
剛才蘇馳醉醺醺議論那些,有人細聽、有人沒有,但是當顧雲秋說出那個“七百兩”後,整個大堂都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靜。
蘇馳瞪大眼睛看他,嘴唇翕動,半天沒吐出一個字。
而顧雲秋只是似笑非笑地睨著他,驚駭之下、蘇馳的眼神清明,根本不見一絲醉態,剛才的一切倒仿佛是他裝出來的。
“你……”
半晌後,蘇馳終於開口,他聲音嘶啞:“你,就不怕我騙你麽?”
顧雲秋俏皮地眨眨眼,用只得他們兩人聽見的氣聲道:
“那大哥剛才那麽一大通醉酒鬧事,不就——白演了?”
他算是看明白了:
蘇馳總選擇在酒樓這種人多的地方裝酒瘋子大鬧,就是希望能遇上一個願意給他買酒的好心人。
這人都願意給酒瘋子買酒,可見財力不一般。
這樣蘇馳就能借著酒勁兒將自己的宏圖壯志一說,對方聽了便有後續;對方不聽,他便當成是大醉一場、自己說的都是醉話。
也是兵行險著、出其不意。
真不愧,是後來的所謂“妖相”。
這回,換顧雲秋不給蘇馳說話的機會,他起身沖蘇馳道:
“再者,我還算有些餘錢,被大哥騙一回也不至於就傾家蕩產。”
“丟錢事小、丟人事大,大哥之前不還說嗎——要扶搖直上九萬裏麽?”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裏。
這是李太白的一句詩。
他年少時游渝州,因不循舊禮和流俗拜謁,而被當地刺史李邕冷遇。
年少懷豪情的李太白便在臨走時寫下了這首詩反諷、揶揄李邕的傲慢,最末一聯更以“宣父猶能畏後生”句,來諷時人的慢待少年人。
“……”
蘇馳沈默,一時無言。
顧雲秋又拍拍手,一邊吩咐點心去找店小二來收拾殘局,一邊眼睛亮亮地看向他:
“怎麽樣,蘇大哥這回願意跟我上樓,去雅閣坐坐了吧?”
蘇馳擰眉,看顧雲秋一會兒後又大笑起來,“哈哈哈哈,好好好,不愧是少年郎——!”
他反手挽劍花將隨身長劍還劍入鞘,然後長袖一擺:
“自當奉陪。”
等顧雲秋他們上樓後,雙鳳樓內的一眾賓客才議論起來:
“這小公子誰啊……有錢沒地兒花嗎?”
“這錢給了蘇馳,不是打水漂嗎?”
“就是,我敢打保票,他拿到了錢,肯定明天就去賭了。”
“這小公子你們都不知道啊?”店小二一邊擦桌子一邊介紹,“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寧王世子啊。”
寧王世子?
眾賓客安靜了一瞬,而後又炸開鍋般七嘴八舌:
“就是那個燒了太後百子圖還能幸免於難的寧王世子?”
“聽說他還砸了陛下很喜歡的一塊硯臺!放走了貴妃養了很多年的鸚鵡,還有還有,你們看見他身上穿的那套錦袍沒有?”
“那可是冰綃所制,扯塊布下來都能買我們一棟二層小樓!”
……
他們這般說著,店小二收拾好碗碟後,也笑著湊上一句:
“各位大爺說的都是六年前的事了,世子這些年可好著呢。”
“哪裏好?”前兒出言提醒的大爺心有餘悸地拍了拍胸口,“這不就憋了個大的?”
“那可是七百兩啊,就這麽說給就給嘍哇……”
見眾人的議論漸漸從寧王世子轉到寧王身上,然後就往著國事方向去,店小二人微言輕不好插嘴,便笑著轉到門外去迎客。
雙鳳樓外,人來人往。
畫門高高紮起的各色彩綢下,靜靜站著個深灰僧袍的年輕和尚,他五官深邃、淩厲的眉峰壓得很低,像一尊怒目的金剛。
僧人年紀不大,瞧著像是十四五歲上下。
店小二等了一會兒,見他靜靜矗立在門口,沒要進來的意思,他擔心影響生意上門,便堆了笑臉上前:
“小師傅化齋還是進來用飯嗎?我們雙鳳樓的素齋可有名了。”
被搭話後,僧人才恍然回神。
“不用,”他擺手,“我等人。”
話音剛落,遠處昌盛巷附近就走出來另外一個更年長些的僧人,看著二十出頭,一張芙蓉笑面、骨骼風流:
“小師弟你在這兒吶?叫我好找。”
他走過來,一把勾住李從舟肩膀,“看什麽呢?東西我都買好了,快回去吧,看這天色,像要下雨了。”
李從舟點點頭,跟著明義師兄走了兩步後,卻還是忍不住頓足仰頭,看向了——雙鳳樓二層雅閣的方向。
“發什麽楞呢?!”
明義見他沒跟上,轉身回來就錘了他一下。
沒怎麽用力,是開玩笑的力度。
但李從舟卻偏偏被他砸得踉蹌往前,還止不住地咳嗽兩聲。
“你這病還沒好吶?”明義一邊幫他順氣,一邊搖頭笑,“嘖嘖嘖,小師弟你不行了,去一趟西北身體明顯沒從前好了。”
李從舟沒說話,退一步躲開他的手。
明義摸出個肉燒餅,“所以師兄就跟你講,做人吶——還是要吃肉!”
李從舟沒理他,側首輕咳兩聲後,率先朝前走去。
他沒病。
只是師兄下手沒個輕重,一拳正巧在他後背的傷口上。
這傷是暗傷,師父師兄皆不知。
是在他們準備離開興善寺返京的前一夜,他為護四皇子,被西戎弓箭手埋伏,從後放了冷箭。
帶倒刺的箭矢剜掉他後背一塊肉,雖有軍醫緊急處理,但過多的失血還是令他面容憔悴。
為了不叫眾人擔心,李從舟只能推說自己是染了風寒。
但這一路回來餐風露宿,即便有四皇子賜的靈藥、烏影的暗中照顧:
他這的傷還是沒好透,總在咳嗽。
西北局勢緊張,六年時間過去,荷娜王妃已牢牢將整個王庭握在手裏,這女人聽信讒言、死咬著四皇子不放,三番兩次派親衛兵偷襲。
誓要弄死四皇子,然後長驅直入、直抵京城。
若非李從舟拼死相護,四皇子現在也早已是黃土一抔。
西北大營的屯糧本就不足,如今三年國喪期滿,因朝堂上的紛爭,軍餉也被克扣。
若此時西戎大軍來犯,只怕——
黑水關又要如前世般告破。
這是錦朝西北疆域中最重要的關隘之一,黑水關破後,興慶、鳳翔、西平三府就會直接暴露在西戎鐵騎下。
三府再破,就是關中腹地和中原。
戰況緊急,但偏偏此刻西北大營的主將徐振羽,十分不便上書。
此時牽涉朝堂黨爭、立儲和後宮:
昭敬皇後雖去,其身後還有文氏一黨和太子。
太子雖被立儲,但根基不穩,身邊僅有文氏一黨協助。
且國喪三年裏,都是由惠貴妃徐氏幫忙料理後宮。
惠貴妃膝下可是有兩子,尤其是長子、四皇子淩予權深得皇上喜愛,騎射俱佳不說還頗具文才。
即便太子與諸位弟弟關系都不錯,但文家黨羽還是將四皇子當做爭儲的頭號勁敵。
昭敬皇後若在,四皇子再厲害也不過是個庶出的寵兒。
但昭敬皇後過世,皇後之位虛懸。
若皇帝動了讓惠貴妃繼立為後的心思,那她所出的兩位皇子都會因而成為嫡子,對太子的威脅無外乎是加重了。
加之惠貴妃出自定國公徐家,長兄掌握西北重兵不說,妹妹還直接嫁給寧王、做了王妃。
所以在這種關鍵的時候,文氏一黨說什麽也不會再加大徐氏的權柄。
徐振羽前幾回的上書,都被他們說成是妄圖擁兵自重。
後來討要糧草軍餉,文氏也是想盡辦法拖延阻撓。
前世,這件事情最終的破局——
是四皇子慘死在戰場、徐振羽將軍傷重昏迷,文氏一黨才真正意識到西北局勢之急,並非是徐家暗中奪權。
可到底為時已晚,損失慘重。
今生,李從舟已盡力保下四皇子。
想要換得朝廷盡快撥發糧草、軍餉,補齊西北大營兵馬,也只能想辦法勸太子出面——釜底抽薪,讓文氏黨徒無話可說。
然而,李從舟沒想到會在雙鳳樓遇著未來的宰相蘇馳。
蘇馳這人生了妖骨,是個怪才。
當年襄平侯狗急跳墻,一把火燒毀了戶部在江南的籍庫。
自以為死無對證,卻被蘇馳一眼看出破綻。
只用各縣存檔的舊文本,他就推演出了正確的稅賦和人口,反打了襄平侯一個措手不及。
而且後來運送往西北大營的糧草,也是由此人出面押送。
前有西戎追兵堵截,後有襄平侯買通盜匪劫掠,他卻在鏡河上來回橫渡,晃得敵人損兵折將不說,糧草也顆粒未失。
當然,李從舟更沒想到的是——
顧雲秋也在雙鳳樓。
而且,還當眾給了蘇馳七百兩銀子。
這小紈絝。
李從舟足下生風:
也不知是單純的傻。
還是……也知道了什麽。
○○○
宮中,宣政殿。
層層壓低的黑雲如潮水般蔓延到禁城上空,也將整個宣政殿襯得昏暗一片。
高懸正中的《明德格物》牌匾下,當今聖上一席明黃、負手而立。
禦案之下,東首之上。
年輕的太子簪蓮華白玉冠靜坐在漆朱的一把交椅上,面前是窄於禦案的一張小幾,上頭攤開著幾本奏折。
而與之相對的西首座,寧王坐著把降香黃梨的。
太子以降,東側列班,前後立著一老一少兩人:年長者鶴發童顏、身穿紫蟒,年少者則紅袍披甲。
他們對面西側,同樣站著兩個人。
在前一位身著灰尾魚服、頭上僅簪木釵,他雙頰凹陷、容色憔悴,一看便是重病纏身;在後一位墨綠蟒袍,手持笏板、容色焦急。
殿外,重雲中隱有雷動。
綠蟒文臣姓舒,是正一品納言閣大學士,他上前躬身拜下:
“陛下,國不可一日無君,後宮也不可一日無主。鳳位虛懸、後宮惶惶,百姓也終究難安,為保後宮穩固,臣請陛下,早日另立新後!”
與他相對的,是紅袍披甲的同知將軍,姓段,年三十。
段將軍一聽這話就急了:
“後宮穩固?便是皇後娘娘在時,後宮也是由惠貴妃協理,上下事項一應妥帖,何來舒大學士所謂的‘惶惶難安’?!”
大學士看他一眼,不疾不徐道:“貴妃娘娘是好,但終歸不是中宮皇後。”
段將軍嗤笑,“那請陛下繼立貴妃娘娘為後不就完了。”
他這話說得輕,卻一下引得宣政殿眾人都齊看過來。
就連負手在禦案後的皇帝本人,也向他投來一抹凝視的目光。
段將軍幹咳一聲,撓撓頭,小聲嘀咕道:“又不是沒有這種先例……”
大學士沒理他,又走到中間再拜:“還要請陛下早作決斷。”
皇帝環顧眾人後,先嘆了一口氣。
然後他轉身,看向東首座的太子:“檀兒,此事你怎麽看?”
太子是昭敬皇後唯一長成的子嗣,也是皇帝唯一的嫡子。
他起身、恭敬拱手道:“立後是父皇的大事,兒臣是晚輩,自然都聽父皇的。您要另立新後,兒臣會敬之如母;您喜歡惠貴妃,兒臣也願精心侍奉。”
皇帝點頭,轉向東首的紫袍老人:
“龔相,你是皇後的老師,又與文國丈是舊友,你說。”
白發蒼蒼的老人自然是當朝宰相龔世增,他捋了一把胡須,露出了個平和的笑容:“這是陛下的家事。”
言下之意,他不想摻和。
皇帝又轉頭看西首下的第一人,“那大哥呢?”
這病弱的文臣是文皇後的兄長,官拜尚書府太傅、統領六部,只是他身子不算好,這些年也只是掛個虛銜而已。
文太傅嗆咳兩聲,先自謙了一句不敢,才表態道:“陛下情深義重,此事原不該我等外臣置喙,但……後位虛懸,確實對朝局不利。”
“怎就不利了?”段將軍又忍不住打岔。
他是龔世增的家臣出身,後來跟隨定國公出征立功、得了軍銜,與西北的徐振羽將軍最是要好。
“昔年唐太宗的文德皇後長孫氏崩逝,太宗往後二十二年不都沒立後麽?也沒見大唐出什麽亂子啊?”
這話狂悖,才說出來就被龔世增喝止。
而坐在西首上的寧王,也暗中對他搖了搖頭。
皇帝揉揉眉心,沒發作,只揮揮手,“罷了,天色晚了,朕也乏了,錚弟留下,諸位愛卿都退下吧——”
淩錚,是寧王未出嗣前的名諱。
皇帝這般喚他,便是有要事要說。
無奈,朝臣們只能叩謝出去。
才出宣政殿,舒大學士就扶住了文太傅,太子也關切地走到文太傅身邊,口喚舅舅。
而段將軍則攙住了龔相,一直扶他走到轎子旁,充當一個盡職盡責的家仆。
皇帝凝眸看了一會兒,最後脫力地靠回到禦座上長長地出了一口氣,他皺眉,對寧王露出一絲孩子氣的笑容:
“你看他們,都忙著算計朕呢。”
這話寧王不好接,只能模棱兩可道:“幾位大人也是一片好心,陛下是憂思多慮了。”
聽見這稱呼,皇帝抿抿嘴,眼中閃過一絲失望。
他雙手交疊趴到禦案上,又嘆道:
“檀兒心善,所言朕相信他是發自肺腑;而權兒聰敏,自請西北急流勇退,也是明智之舉。他們如今這樣,倒有些像朕與你的當年。”
寧王搖搖頭笑:“文大人、舒大人是著急,但他們的擔心不無道理,陛下還是要早做決斷。”
一聽這個,皇帝就委屈地沖他眨眼睛:
“錚弟你知道的,我與阿茵青梅竹馬,不會令娶他人為妻的。”
“……那皇兄也該與眾臣說清楚,”寧王終於忍不住改了口,他扶額嘆息,“段將軍說的也不錯,有文德皇後先例,皇兄有什麽不好開口的?”
“自然是因為——”皇帝的聲音變小,“疫病三年、國庫空虛,而你的妻兄又連上了三道密折,告訴朕西北戰事告急麽?”
寧王的妻兄,指的是鎮國將軍徐振羽。
“朕得想辦法拖著,找個時機讓他們出點血。文家在國喪三年期間,可沒少撈好處,舒家、段家、沈家跟著,也賺了個盆滿缽滿。”
國庫空虛,除了加稅重賦等損民的法子外——
最快且有效的方法就是向門閥世族、高門望族借,偏偏西北統兵的是徐振羽、是惠貴妃的娘家,以文氏為首的大家族便會心生戒備。
“朕本來都找好借口了,但剛剛,三喜卻給朕說了一樁趣事。”
趣事?
寧王隱約有了不好的預感。
三喜是宣政殿的首領太監,皇帝身邊貼身伺候的黃門之一。
被點著名,三喜公公笑吟吟從暗處走出來,“寧王殿下不必緊張,是咱家的一個小徒弟今日碰巧到和寧坊辦事,路過雙鳳樓時聽著的——”
說著,他就將寧王世子如何豪擲七百兩給一賭棍、命雙鳳樓用酒壇子壘砌“城墻”的事情繪聲繪色說了。
寧王聽得臉都漲紅,半晌後,卻還要護短:
“……秋秋只是一時意氣。”
“是,”皇帝也笑,“朕沒有責怪小侄的意思,只是——如今京中人人都在傳,說寧王世子如何豪爽、如何有錢,能夠隨隨便便掏出七百餘兩。”
他看著寧王、點了一句:
“錚弟,你說,這叫朕如何向群臣開口,說出那四個字:國庫空虛?”
寧王抿抿嘴,臉上閃過一絲不甘。
但面對朝堂政事,再心疼兒子,也只能拱手拜下:“臣弟明白了。”
“臣弟回去後,會罰……”寧王咬咬牙,才狠心道:“會罰他跪到祠堂,一日不許吃飯,並將這事兒傳到京城內……鬧大。”
這結果皇帝滿意了,但見弟弟哭喪著臉,又安慰道:
“只此一回,錚弟往後多提點侄兒幾句就是了。大不了過了這一遭,畫館書院禦膳房的東西,由著你挑就是了,算是朕給侄兒的賠罪?”
想到皇宮庫房中確實還有許多珍奇,寧王抿抿嘴,最終沒再說什麽。
叩拜行禮後,他踏出宣政殿,仰頭看了一眼晌午就墨黑一片、壓得極低的天空,總覺得前路暗淡、山雨欲來——
為何每回,都是他來做壞人?
秋秋是十四歲不是四歲,早過了用一塊桂花糕就能哄好的年紀。
寧王苦著臉,只盼到時候老婆能從中轉圜。
而皇兄禦庫中的東西,能挽回萬一了。
……
與此同時——
李從舟等人也返回了報國寺中。
天竺法師年紀大了,圓空大師和他是提前坐馬車回來的。
簡單洗漱後,李從舟就和師兄一起去法堂給師父請安。
“明濟,正好你來,”圓空大師整理了兩卷經書、幾枚平安符,還有一串百八子的珠串遞過去:
“這是今年上要送給顧施主夫妻的,你與顧施主一家有緣,六載未見,便勞你走這一趟,替為師送過去。”
寧王每年都給寺裏捐香火,這些東西算是寺裏的一點心意。
李從舟領命接過。
“不是,師父,天都這麽黑了,萬一下大雨——”明義不同意,“小師弟的病又還沒好,不如我去?要見故人往後多得是機會嘛。”
圓空大師瞥了眼法堂外陰沈的天,也有些猶豫。
反是李從舟搖頭拒絕,“幾步路,不遠,師兄不用。”
明義無奈。
圓空大師也只好叮囑道:“那你就快去快回,若遇著大雨,也不必著急趕回,可就近在山下投宿,明日再回來不遲。”
李從舟點頭,包好那些要送去寧王府的東西,就轉身策馬下山。
到王府後,門房驗過身份譜牒,入內通傳後沒多久,王妃身邊的嬤嬤就跟著親自迎出來——
“明濟小師傅?”
嬤嬤臉上盡是笑容,遠遠過來還不太敢認:“六年未見,小師傅都……長這麽高了啊?”
她漸年老,身形有些佝僂。
面前的年輕僧人卻身長六尺有餘,她要微仰著頭才能對視上。
李從舟豎掌佛禮,見過這位嬤嬤。
“怎麽這個時候過來?”嬤嬤熱情地迎李從舟進門,“來來來,小師傅進來,這三年來王妃可念著你們呢。”
李從舟讓了讓,把背在身上的東西雙手遞過去,“師父吩咐我來送東西,天色已晚不便久留,嬤嬤代我轉交就是。”
聽他這麽說,嬤嬤急了,哪裏肯讓他走。
當即就上前拽住了他的手臂:“小師傅說的哪裏話?既然天色晚了、看著又要下雨,就留在府上便飯、等雨停了再走!”
李從舟掙了兩下,對方是個老人,他也不敢太用力。
“王妃讓我出來親自迎人,就是一定要見著小師傅才成,小師傅若不同我進去,我可沒法兒交差,”嬤嬤生拉硬拽,“小師傅慈悲為懷,就當是幫我老太婆一把吧。”
李從舟無奈,只能依言進去拜見了王妃。
王妃坐在她自己的觀月堂看書,聽見腳步聲擡頭,卻見一個身材挺拔、英朗高挑的僧人跟著嬤嬤進來。
六年未見,昔年沈默內斂的小和尚長高了不少、五官也更舒展。
他鼻梁高挺、眼窩深陷,頜線分明的臉龐上:薄唇微抿、一雙虎目狹長。
也不知是不是她的錯覺,眼前的小和尚在某一瞬間,仿佛讓她看見了她在宮中的長姊——
她姐年輕時,曾女扮男裝上過戰場。
眼前的僧明濟,在某個角度下,真的仿佛讓她窺見了當年的姐姐。
“見過王妃。”
李從舟拜下見禮的聲音,終於喚回王妃神思,她搖搖頭,想自己許是憂心宮中情況產生了錯覺。
王妃忙起身笑著還禮,要李從舟坐、請侍婢奉茶。
“寺裏一切都還好吧?”王妃接過東西,“大師身體可還康健?”
“家師一切都好,勞王妃掛念。”
“聽聞大師在西北佛會上與藏區的喇嘛辯經……”王妃熱絡地聊起來,問了西北佛會的事情,也問了問西北大營的局勢。
她聲音輕柔,許是常年修佛的緣故,性子也恬淡。
李從舟本想放下東西就走,沒想,卻在她輕聲細語的問中,漸漸與之聊開了。
半個時辰後,天公不作美。
轟隆一聲,驟雨降至。
王妃幹脆留李從舟在府上,用過一頓素齋後見大雨瓢潑、狂風不減,更要他在府中暫住,明日再上山。
盛情難卻,李從舟推辭不了,只能依言留下。
由人引著去客舍的路上,重重回廊要經過寧王府的祠堂。
王府的祠堂與別處不同,裏頭供奉的除了寧王先祖、那位顧姓公子外,還有錦朝太|祖皇帝的畫像,以及諸多出嗣到寧王府、皇室子孫的牌位。
這祠堂李從舟前世見過,在認祖歸宗大典的前夜。
然而兩名仆役還有那婆婆領著他才轉過拐角,祠堂裏就傳來了陣匆忙的腳步聲。
伴隨腳步聲而來的,還有一聲清脆而熱切的呼喊:
“小和尚——!”
李從舟一楞,頓住腳步。
才轉過身,就有一道燕草藍的身影撲到面前,馥郁桂花香氣鋪天蓋地罩下來,還有個暖烘烘、毛茸茸的身軀——
小紈絝冒著大雨,達達從祠堂內奔出來、一下紮入他懷裏。
顧雲秋淋了一頭一臉的雨,卻還要仰著滿臉亮晶晶水光、對著廊下明燈沖他笑得傻氣:
“你回來啦!”
不等李從舟反應,他又將踮起腳尖將腦袋擱到小和尚的肩膀上蹭了蹭。
在李從舟縮脖子的同時——
顧雲秋卻偏要湊過去、嘴唇貼近他耳廓輕聲呵氣:
“寶貝兒,十萬火急!身上有吃的沒?”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蘇馳此人, 也算奇人一個。
前世,顧雲秋對朝堂政事一知半解,但也聽過他的大名。
他出身名門, 是江陵蘇家的世家公子。
江陵蘇氏是錦朝建立前、六國時期江南一帶的最有名的門閥士族,可惜蘇家當初擇錯了追隨對象, 選擇了太|祖的仇敵。
如此,累經世事變遷,龐大的蘇家也就僅剩蘇馳他們一支。
蘇馳的爹博學鴻儒,是江南有名的藏家;娘親也是系出名門。
可惜二老意外死於船難, 蘇馳未及弱冠就繼承了蘇家。
他少年意氣、酷愛美酒, 父母雙亡的打擊讓他一蹶不振、染上酒癮, 後來更是爛賭成性。
沒幾年, 就將偌大的家業敗了個幹凈。
好在蘇家二老在世時, 曾給他定過一門親, 準岳家是京城望族——龔氏。
於是蘇馳輾轉北上, 憑定親信物得見了當時已是正一品禮部尚書的準岳丈:龔世增。
龔尚書到底念舊,沒將故人之子拒之門外, 反將蘇馳迎進家門,當做自家兒子一般。
但不知是惡習難改, 還是蘇馳心高氣傲過不慣寄人籬下的生活。
就在龔世增被立為宰相的同一日——
蘇馳竟將龔家給他辦婚禮的一萬二千兩銀子,以及龔小姐的嫁妝在賭坊輸了個精光。
龔小姐郁憤難堪,重病不起。
最終, 龔世增沒追究這些錢, 但也把蘇馳掃地出門、婚事兩清。
中間蘇馳經歷了什麽顧雲秋不知,只知他後來投身軍旅, 戰績上雖不突出,卻懂屯糧積築之道, 被西北大營的將士們奉為小軍師。
被調回京後,蘇馳入戶部、工部大展身手,治得了江南水患,也能查得清戶部經年虧空的大案。
由此,在龔世增被牽連、主動告老請辭後,成功繼任為相。
那年,蘇馳也不過才二十七歲。
與旁人想的不同,蘇馳為相後,並未對曾經將他趕出家門的龔家落井下石,反而還很禮重龔家人、對他們是能幫就幫。
而且,直到前世顧雲秋身死,蘇宰相年逾三十,都還未娶。
……
高聲嚷嚷完那一句後,蘇馳搖搖晃晃,半瞇著眼看顧雲秋:
“對啊!老、老子就是蘇馳,你……認得我?”
顧雲秋想了想,沒說認得也沒說不認得,而是反問道:
“蘇大哥不是想喝酒嗎?我請你喝酒吧。”
“點心,幫忙扶人到雅閣。”
點心皺皺眉,卻還是點頭應了聲。
沒想他剛伸手過去,那蘇馳就甩開了他,自己踉踉蹌蹌後退兩步、癱倒在靠近樓梯最近的一張桌子邊:
“不、不去——!”
“去什麽勞什子雅、雅閣?老子爬、爬不動樓梯!”
雙鳳樓的店小二倒是挺感激顧雲秋幫他們解圍的,只要能給這酒瘋子從大堂弄走、不要影響他們做生意,免了酒錢都可以。
於是,幾個小二都圍上來幫忙勸:“蘇少爺,雅閣環境好呢,還能點樂妓彈唱助興,我們再送三位一碟下酒菜,您看如何?”
蘇馳半趴在桌子上,卻半點不動:
“去去去——!誰要去什麽雅閣?”
“誰知道你們不是串通一氣哄了老子上去,然後就暗中埋伏四五個人給我捆了丟出去?不去!老子就跟這兒喝!”
他一邊說,一邊撩起惺忪醉眼看顧雲秋:
“小子,想請我喝酒?咱們還就得在大堂喝。”
顧雲秋哭笑不得:
這酒膩子,想得還挺多?
他想了想,卻還是答應了蘇馳。
在大堂喝就在大堂喝。
這麽多人做見證,於他們倆而言,都是一種保證。
於是,顧雲秋走過去在桌邊坐下。
他露出唇瓣梨渦融融:“所以,蘇大哥想喝什麽酒?”
蘇馳一楞,瞇眼盯著他看了一會兒後呿了一聲:“管他什麽酒,夠老子喝就成。”
顧雲秋聳聳肩:明白了。
他叫來小二,讓他把店裏的好酒每樣先送五壇來。
“每、每、每樣五壇?”小二眼睛都瞪直了。
他們這兒可是雙鳳樓!
單沈家每年開沽就有大、小兩種酒,再算上京中各家酒庫的果酒、配酒,林林總總算起來,少說也有二十來種。
每種都要來上五壇的話……
那豈不是一百多壇麽?
顧雲秋一點沒覺得多,反朝蘇馳的方向努努嘴,“吶,你也聽見了,蘇大哥說了——酒要管夠。”
蘇馳:“……”
店小二是認得寧王世子的,人都這麽發話了,他自然不敢怠慢。
只能一抖肩上掛著的掃塵巾,吆喝著往後堂喊酒——
不多一會兒,就有後廚幫工將大大小小的酒壇從窖中端出:
眉壽酒、流霞酒、羔羊酒、香瓊酒……
大大小小的酒壇很快就在他們落座的小桌旁,堆成了高矮錯落的好幾重“城墻”。
最後店小二端了個托盤過來,上面是一碟四樣的下酒菜:
鹵作的頭肝蹄肺四件,炸物三套和兩碟子雙鳳樓的名點心。
碟盤都放好後,店小二照例伸伸手:“二位,請慢用——”
顧雲秋給自己倒了杯茶,先敬蘇馳一杯:
“大哥慢飲。”
蘇馳斜倚在桌上,看著身邊高高堆起的酒壇子,忽然哈哈大笑,他沒用碗,站起身拿一壇子酒拍開封泥、仰頭灌下。
喝下了大半後,才一抹嘴,拍桌子說了聲:“痛快!”
顧雲秋只微微笑,撚起桌上的花生米吃。
看他這般,蘇馳忍不住感慨道:
“果然,有錢就是好。”
“一文錢難倒英雄漢,想在這世間做點什麽,沒錢還真是寸步難行。”
說完這兩句,蘇馳又仰頭咕咚咚灌下好幾口酒。
“那——”顧雲秋開口,“若大哥有錢了,又當如何?”
蘇馳喝酒的動作一頓:“……什麽意思?”
“蘇大哥剛才不是說——‘想做點什麽’嗎?”
聊起這個,蘇馳可來了興致,他抱酒壇坐下,伸手抓了塊鹵肉塞到嘴中,一邊不講究地嘬嘬手指,一邊開口道:
“我要是有錢嘍啊——必定大捐個押使到西北去,抓緊這兩年時間、能做很多事。”
大捐,是捐納的一種。
捐納也就是民間常說的,捐官。
捐官分為常捐和大捐兩種,前者只有出身和虛銜、不需要履職辦實事,後者卻可以按照不等的價位買到州府以下的官品、還能打馬上任。
蘇馳所說的押使,是軍營書吏的一種。
官階品級在從九品到正四品不等,主要負責押運物資、征收軍糧。
捐納制度,原是在國庫空虛時,朝廷不得已向民借利的一種手段。
然而歷朝歷代捐納泛濫後:
那些捐官為了撈回買官花的本錢,必定在任上貪墨受賄、搜刮民脂民膏,繼而敗壞吏治、蠹毀朝廷根基。
顧雲秋聽蘇馳如此說,倒也和他前世的經歷對上。
但他還是故意擰眉,反問道:“大哥這是要去撈錢?”
蘇馳卻咋舌兩聲、丟掉喝空的酒壇,重新抱起新的一壇子:“小子,你也太看低哥哥我了!”
“如今我是落魄了,但還分得清好歹,看得出長短。”
“捐官撈錢只能撈一時,倒不如做一番事業出來,細水長流地撈一世。”
他嘿嘿一笑,“這兩者的輕重分別,我還看得出來。”
這話,若換旁人來聽——
基本都會認定蘇馳是個臟心爛肺的大貪官。
看不上小縣令、衙役,卻要做出一份事業到高位上去貪。
實際上,顧雲秋重生而來:
知道這位蘇宰相就是這般說話,尖酸矛盾、吊兒郎當,但在江南水禍時,卻能帶頭第一個將自家宅邸賣了捐出賑災。
蘇馳是怪,卻也是怪才。
見顧雲秋沒說話,蘇馳還當他是不信,於是又展開講了講:
“西北局勢緊張,很需要糧草和軍餉。做這西北押使呢,就能暗中操作,做出許多動作來。用得好了,說不定還能助我大營將士一臂之力呢。”
他喝得高興,嗓門也大。
加上本來雙鳳樓大堂內好事圍觀的人就多,這話一出,便惹得眾人紛紛議論。
其中一人忍不住開口:“得了吧蘇馳,你別詐人小公子年少不知事。西戎王庭內亂、早已退出邊境,你那都什麽時候的老黃歷了?”
“就是就是,西北大營都裁軍了,你這說什麽胡話呢?”
見眾人附和,蘇馳哼笑一聲,才不理會:
“去去去,你們懂個屁!”
等那群人走遠了,蘇馳才俯下身,趴到桌邊壓低了嗓音對顧雲秋道:
“西戎王庭,是戎王一家加上十二翟王共同主政的部落形式。”
“六七年前之所以會內亂,是因為老戎王的原配王妃膝下長子意外戰死,而其他幾個兒子各自為政,繼任的荷娜王妃膝下兒子年幼、不能主事,這才形成了內亂。”
“如今都過去七年了,西戎人再傻,也該廝殺出個勝負了。朝廷這會兒卻還堅持削減西北大營的開□□等西戎卷土重來,不就白送麽?”
說到這兒,蘇馳臉上閃過一抹嘲色:
“可惜朝堂上都是固執己見的死老頭,為著個皇後的死,逼得良將離心、忠臣疏離。一幫自詡高明的蠢材,永遠只看得到眼前的三分利。”
他這些話,顧雲秋聽得雲裏霧裏。
但從前世的經驗上來看——
西戎王庭確實是在內亂了幾年後重新趨於穩定,由蘇馳提到的荷娜王妃暗中掌權,聯合十二翟王發兵攻打了錦朝西北邊境。
而自請到西北軍營的四皇子淩予權,也在那場圍攻中不幸喪命。
西北大營數十萬將士誓死戍邊,戰至彈盡糧絕。
雖也確實守下了黑水關,但卻死傷慘重,鎮國將軍徐振羽也重傷昏迷了半年之久。
顧雲秋想了想,揚眉:“那大哥買官,要多少銀子?”
蘇馳一楞,酒液順虎口浸濕了衣袖都沒註意到。
顧雲秋從袖中取出一張剛才點心給他的銀票:
“七百兩夠不夠?”
呯——
蘇馳手中的酒壇應聲而落。
剛才蘇馳醉醺醺議論那些,有人細聽、有人沒有,但是當顧雲秋說出那個“七百兩”後,整個大堂都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靜。
蘇馳瞪大眼睛看他,嘴唇翕動,半天沒吐出一個字。
而顧雲秋只是似笑非笑地睨著他,驚駭之下、蘇馳的眼神清明,根本不見一絲醉態,剛才的一切倒仿佛是他裝出來的。
“你……”
半晌後,蘇馳終於開口,他聲音嘶啞:“你,就不怕我騙你麽?”
顧雲秋俏皮地眨眨眼,用只得他們兩人聽見的氣聲道:
“那大哥剛才那麽一大通醉酒鬧事,不就——白演了?”
他算是看明白了:
蘇馳總選擇在酒樓這種人多的地方裝酒瘋子大鬧,就是希望能遇上一個願意給他買酒的好心人。
這人都願意給酒瘋子買酒,可見財力不一般。
這樣蘇馳就能借著酒勁兒將自己的宏圖壯志一說,對方聽了便有後續;對方不聽,他便當成是大醉一場、自己說的都是醉話。
也是兵行險著、出其不意。
真不愧,是後來的所謂“妖相”。
這回,換顧雲秋不給蘇馳說話的機會,他起身沖蘇馳道:
“再者,我還算有些餘錢,被大哥騙一回也不至於就傾家蕩產。”
“丟錢事小、丟人事大,大哥之前不還說嗎——要扶搖直上九萬裏麽?”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裏。
這是李太白的一句詩。
他年少時游渝州,因不循舊禮和流俗拜謁,而被當地刺史李邕冷遇。
年少懷豪情的李太白便在臨走時寫下了這首詩反諷、揶揄李邕的傲慢,最末一聯更以“宣父猶能畏後生”句,來諷時人的慢待少年人。
“……”
蘇馳沈默,一時無言。
顧雲秋又拍拍手,一邊吩咐點心去找店小二來收拾殘局,一邊眼睛亮亮地看向他:
“怎麽樣,蘇大哥這回願意跟我上樓,去雅閣坐坐了吧?”
蘇馳擰眉,看顧雲秋一會兒後又大笑起來,“哈哈哈哈,好好好,不愧是少年郎——!”
他反手挽劍花將隨身長劍還劍入鞘,然後長袖一擺:
“自當奉陪。”
等顧雲秋他們上樓後,雙鳳樓內的一眾賓客才議論起來:
“這小公子誰啊……有錢沒地兒花嗎?”
“這錢給了蘇馳,不是打水漂嗎?”
“就是,我敢打保票,他拿到了錢,肯定明天就去賭了。”
“這小公子你們都不知道啊?”店小二一邊擦桌子一邊介紹,“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寧王世子啊。”
寧王世子?
眾賓客安靜了一瞬,而後又炸開鍋般七嘴八舌:
“就是那個燒了太後百子圖還能幸免於難的寧王世子?”
“聽說他還砸了陛下很喜歡的一塊硯臺!放走了貴妃養了很多年的鸚鵡,還有還有,你們看見他身上穿的那套錦袍沒有?”
“那可是冰綃所制,扯塊布下來都能買我們一棟二層小樓!”
……
他們這般說著,店小二收拾好碗碟後,也笑著湊上一句:
“各位大爺說的都是六年前的事了,世子這些年可好著呢。”
“哪裏好?”前兒出言提醒的大爺心有餘悸地拍了拍胸口,“這不就憋了個大的?”
“那可是七百兩啊,就這麽說給就給嘍哇……”
見眾人的議論漸漸從寧王世子轉到寧王身上,然後就往著國事方向去,店小二人微言輕不好插嘴,便笑著轉到門外去迎客。
雙鳳樓外,人來人往。
畫門高高紮起的各色彩綢下,靜靜站著個深灰僧袍的年輕和尚,他五官深邃、淩厲的眉峰壓得很低,像一尊怒目的金剛。
僧人年紀不大,瞧著像是十四五歲上下。
店小二等了一會兒,見他靜靜矗立在門口,沒要進來的意思,他擔心影響生意上門,便堆了笑臉上前:
“小師傅化齋還是進來用飯嗎?我們雙鳳樓的素齋可有名了。”
被搭話後,僧人才恍然回神。
“不用,”他擺手,“我等人。”
話音剛落,遠處昌盛巷附近就走出來另外一個更年長些的僧人,看著二十出頭,一張芙蓉笑面、骨骼風流:
“小師弟你在這兒吶?叫我好找。”
他走過來,一把勾住李從舟肩膀,“看什麽呢?東西我都買好了,快回去吧,看這天色,像要下雨了。”
李從舟點點頭,跟著明義師兄走了兩步後,卻還是忍不住頓足仰頭,看向了——雙鳳樓二層雅閣的方向。
“發什麽楞呢?!”
明義見他沒跟上,轉身回來就錘了他一下。
沒怎麽用力,是開玩笑的力度。
但李從舟卻偏偏被他砸得踉蹌往前,還止不住地咳嗽兩聲。
“你這病還沒好吶?”明義一邊幫他順氣,一邊搖頭笑,“嘖嘖嘖,小師弟你不行了,去一趟西北身體明顯沒從前好了。”
李從舟沒說話,退一步躲開他的手。
明義摸出個肉燒餅,“所以師兄就跟你講,做人吶——還是要吃肉!”
李從舟沒理他,側首輕咳兩聲後,率先朝前走去。
他沒病。
只是師兄下手沒個輕重,一拳正巧在他後背的傷口上。
這傷是暗傷,師父師兄皆不知。
是在他們準備離開興善寺返京的前一夜,他為護四皇子,被西戎弓箭手埋伏,從後放了冷箭。
帶倒刺的箭矢剜掉他後背一塊肉,雖有軍醫緊急處理,但過多的失血還是令他面容憔悴。
為了不叫眾人擔心,李從舟只能推說自己是染了風寒。
但這一路回來餐風露宿,即便有四皇子賜的靈藥、烏影的暗中照顧:
他這的傷還是沒好透,總在咳嗽。
西北局勢緊張,六年時間過去,荷娜王妃已牢牢將整個王庭握在手裏,這女人聽信讒言、死咬著四皇子不放,三番兩次派親衛兵偷襲。
誓要弄死四皇子,然後長驅直入、直抵京城。
若非李從舟拼死相護,四皇子現在也早已是黃土一抔。
西北大營的屯糧本就不足,如今三年國喪期滿,因朝堂上的紛爭,軍餉也被克扣。
若此時西戎大軍來犯,只怕——
黑水關又要如前世般告破。
這是錦朝西北疆域中最重要的關隘之一,黑水關破後,興慶、鳳翔、西平三府就會直接暴露在西戎鐵騎下。
三府再破,就是關中腹地和中原。
戰況緊急,但偏偏此刻西北大營的主將徐振羽,十分不便上書。
此時牽涉朝堂黨爭、立儲和後宮:
昭敬皇後雖去,其身後還有文氏一黨和太子。
太子雖被立儲,但根基不穩,身邊僅有文氏一黨協助。
且國喪三年裏,都是由惠貴妃徐氏幫忙料理後宮。
惠貴妃膝下可是有兩子,尤其是長子、四皇子淩予權深得皇上喜愛,騎射俱佳不說還頗具文才。
即便太子與諸位弟弟關系都不錯,但文家黨羽還是將四皇子當做爭儲的頭號勁敵。
昭敬皇後若在,四皇子再厲害也不過是個庶出的寵兒。
但昭敬皇後過世,皇後之位虛懸。
若皇帝動了讓惠貴妃繼立為後的心思,那她所出的兩位皇子都會因而成為嫡子,對太子的威脅無外乎是加重了。
加之惠貴妃出自定國公徐家,長兄掌握西北重兵不說,妹妹還直接嫁給寧王、做了王妃。
所以在這種關鍵的時候,文氏一黨說什麽也不會再加大徐氏的權柄。
徐振羽前幾回的上書,都被他們說成是妄圖擁兵自重。
後來討要糧草軍餉,文氏也是想盡辦法拖延阻撓。
前世,這件事情最終的破局——
是四皇子慘死在戰場、徐振羽將軍傷重昏迷,文氏一黨才真正意識到西北局勢之急,並非是徐家暗中奪權。
可到底為時已晚,損失慘重。
今生,李從舟已盡力保下四皇子。
想要換得朝廷盡快撥發糧草、軍餉,補齊西北大營兵馬,也只能想辦法勸太子出面——釜底抽薪,讓文氏黨徒無話可說。
然而,李從舟沒想到會在雙鳳樓遇著未來的宰相蘇馳。
蘇馳這人生了妖骨,是個怪才。
當年襄平侯狗急跳墻,一把火燒毀了戶部在江南的籍庫。
自以為死無對證,卻被蘇馳一眼看出破綻。
只用各縣存檔的舊文本,他就推演出了正確的稅賦和人口,反打了襄平侯一個措手不及。
而且後來運送往西北大營的糧草,也是由此人出面押送。
前有西戎追兵堵截,後有襄平侯買通盜匪劫掠,他卻在鏡河上來回橫渡,晃得敵人損兵折將不說,糧草也顆粒未失。
當然,李從舟更沒想到的是——
顧雲秋也在雙鳳樓。
而且,還當眾給了蘇馳七百兩銀子。
這小紈絝。
李從舟足下生風:
也不知是單純的傻。
還是……也知道了什麽。
○○○
宮中,宣政殿。
層層壓低的黑雲如潮水般蔓延到禁城上空,也將整個宣政殿襯得昏暗一片。
高懸正中的《明德格物》牌匾下,當今聖上一席明黃、負手而立。
禦案之下,東首之上。
年輕的太子簪蓮華白玉冠靜坐在漆朱的一把交椅上,面前是窄於禦案的一張小幾,上頭攤開著幾本奏折。
而與之相對的西首座,寧王坐著把降香黃梨的。
太子以降,東側列班,前後立著一老一少兩人:年長者鶴發童顏、身穿紫蟒,年少者則紅袍披甲。
他們對面西側,同樣站著兩個人。
在前一位身著灰尾魚服、頭上僅簪木釵,他雙頰凹陷、容色憔悴,一看便是重病纏身;在後一位墨綠蟒袍,手持笏板、容色焦急。
殿外,重雲中隱有雷動。
綠蟒文臣姓舒,是正一品納言閣大學士,他上前躬身拜下:
“陛下,國不可一日無君,後宮也不可一日無主。鳳位虛懸、後宮惶惶,百姓也終究難安,為保後宮穩固,臣請陛下,早日另立新後!”
與他相對的,是紅袍披甲的同知將軍,姓段,年三十。
段將軍一聽這話就急了:
“後宮穩固?便是皇後娘娘在時,後宮也是由惠貴妃協理,上下事項一應妥帖,何來舒大學士所謂的‘惶惶難安’?!”
大學士看他一眼,不疾不徐道:“貴妃娘娘是好,但終歸不是中宮皇後。”
段將軍嗤笑,“那請陛下繼立貴妃娘娘為後不就完了。”
他這話說得輕,卻一下引得宣政殿眾人都齊看過來。
就連負手在禦案後的皇帝本人,也向他投來一抹凝視的目光。
段將軍幹咳一聲,撓撓頭,小聲嘀咕道:“又不是沒有這種先例……”
大學士沒理他,又走到中間再拜:“還要請陛下早作決斷。”
皇帝環顧眾人後,先嘆了一口氣。
然後他轉身,看向東首座的太子:“檀兒,此事你怎麽看?”
太子是昭敬皇後唯一長成的子嗣,也是皇帝唯一的嫡子。
他起身、恭敬拱手道:“立後是父皇的大事,兒臣是晚輩,自然都聽父皇的。您要另立新後,兒臣會敬之如母;您喜歡惠貴妃,兒臣也願精心侍奉。”
皇帝點頭,轉向東首的紫袍老人:
“龔相,你是皇後的老師,又與文國丈是舊友,你說。”
白發蒼蒼的老人自然是當朝宰相龔世增,他捋了一把胡須,露出了個平和的笑容:“這是陛下的家事。”
言下之意,他不想摻和。
皇帝又轉頭看西首下的第一人,“那大哥呢?”
這病弱的文臣是文皇後的兄長,官拜尚書府太傅、統領六部,只是他身子不算好,這些年也只是掛個虛銜而已。
文太傅嗆咳兩聲,先自謙了一句不敢,才表態道:“陛下情深義重,此事原不該我等外臣置喙,但……後位虛懸,確實對朝局不利。”
“怎就不利了?”段將軍又忍不住打岔。
他是龔世增的家臣出身,後來跟隨定國公出征立功、得了軍銜,與西北的徐振羽將軍最是要好。
“昔年唐太宗的文德皇後長孫氏崩逝,太宗往後二十二年不都沒立後麽?也沒見大唐出什麽亂子啊?”
這話狂悖,才說出來就被龔世增喝止。
而坐在西首上的寧王,也暗中對他搖了搖頭。
皇帝揉揉眉心,沒發作,只揮揮手,“罷了,天色晚了,朕也乏了,錚弟留下,諸位愛卿都退下吧——”
淩錚,是寧王未出嗣前的名諱。
皇帝這般喚他,便是有要事要說。
無奈,朝臣們只能叩謝出去。
才出宣政殿,舒大學士就扶住了文太傅,太子也關切地走到文太傅身邊,口喚舅舅。
而段將軍則攙住了龔相,一直扶他走到轎子旁,充當一個盡職盡責的家仆。
皇帝凝眸看了一會兒,最後脫力地靠回到禦座上長長地出了一口氣,他皺眉,對寧王露出一絲孩子氣的笑容:
“你看他們,都忙著算計朕呢。”
這話寧王不好接,只能模棱兩可道:“幾位大人也是一片好心,陛下是憂思多慮了。”
聽見這稱呼,皇帝抿抿嘴,眼中閃過一絲失望。
他雙手交疊趴到禦案上,又嘆道:
“檀兒心善,所言朕相信他是發自肺腑;而權兒聰敏,自請西北急流勇退,也是明智之舉。他們如今這樣,倒有些像朕與你的當年。”
寧王搖搖頭笑:“文大人、舒大人是著急,但他們的擔心不無道理,陛下還是要早做決斷。”
一聽這個,皇帝就委屈地沖他眨眼睛:
“錚弟你知道的,我與阿茵青梅竹馬,不會令娶他人為妻的。”
“……那皇兄也該與眾臣說清楚,”寧王終於忍不住改了口,他扶額嘆息,“段將軍說的也不錯,有文德皇後先例,皇兄有什麽不好開口的?”
“自然是因為——”皇帝的聲音變小,“疫病三年、國庫空虛,而你的妻兄又連上了三道密折,告訴朕西北戰事告急麽?”
寧王的妻兄,指的是鎮國將軍徐振羽。
“朕得想辦法拖著,找個時機讓他們出點血。文家在國喪三年期間,可沒少撈好處,舒家、段家、沈家跟著,也賺了個盆滿缽滿。”
國庫空虛,除了加稅重賦等損民的法子外——
最快且有效的方法就是向門閥世族、高門望族借,偏偏西北統兵的是徐振羽、是惠貴妃的娘家,以文氏為首的大家族便會心生戒備。
“朕本來都找好借口了,但剛剛,三喜卻給朕說了一樁趣事。”
趣事?
寧王隱約有了不好的預感。
三喜是宣政殿的首領太監,皇帝身邊貼身伺候的黃門之一。
被點著名,三喜公公笑吟吟從暗處走出來,“寧王殿下不必緊張,是咱家的一個小徒弟今日碰巧到和寧坊辦事,路過雙鳳樓時聽著的——”
說著,他就將寧王世子如何豪擲七百兩給一賭棍、命雙鳳樓用酒壇子壘砌“城墻”的事情繪聲繪色說了。
寧王聽得臉都漲紅,半晌後,卻還要護短:
“……秋秋只是一時意氣。”
“是,”皇帝也笑,“朕沒有責怪小侄的意思,只是——如今京中人人都在傳,說寧王世子如何豪爽、如何有錢,能夠隨隨便便掏出七百餘兩。”
他看著寧王、點了一句:
“錚弟,你說,這叫朕如何向群臣開口,說出那四個字:國庫空虛?”
寧王抿抿嘴,臉上閃過一絲不甘。
但面對朝堂政事,再心疼兒子,也只能拱手拜下:“臣弟明白了。”
“臣弟回去後,會罰……”寧王咬咬牙,才狠心道:“會罰他跪到祠堂,一日不許吃飯,並將這事兒傳到京城內……鬧大。”
這結果皇帝滿意了,但見弟弟哭喪著臉,又安慰道:
“只此一回,錚弟往後多提點侄兒幾句就是了。大不了過了這一遭,畫館書院禦膳房的東西,由著你挑就是了,算是朕給侄兒的賠罪?”
想到皇宮庫房中確實還有許多珍奇,寧王抿抿嘴,最終沒再說什麽。
叩拜行禮後,他踏出宣政殿,仰頭看了一眼晌午就墨黑一片、壓得極低的天空,總覺得前路暗淡、山雨欲來——
為何每回,都是他來做壞人?
秋秋是十四歲不是四歲,早過了用一塊桂花糕就能哄好的年紀。
寧王苦著臉,只盼到時候老婆能從中轉圜。
而皇兄禦庫中的東西,能挽回萬一了。
……
與此同時——
李從舟等人也返回了報國寺中。
天竺法師年紀大了,圓空大師和他是提前坐馬車回來的。
簡單洗漱後,李從舟就和師兄一起去法堂給師父請安。
“明濟,正好你來,”圓空大師整理了兩卷經書、幾枚平安符,還有一串百八子的珠串遞過去:
“這是今年上要送給顧施主夫妻的,你與顧施主一家有緣,六載未見,便勞你走這一趟,替為師送過去。”
寧王每年都給寺裏捐香火,這些東西算是寺裏的一點心意。
李從舟領命接過。
“不是,師父,天都這麽黑了,萬一下大雨——”明義不同意,“小師弟的病又還沒好,不如我去?要見故人往後多得是機會嘛。”
圓空大師瞥了眼法堂外陰沈的天,也有些猶豫。
反是李從舟搖頭拒絕,“幾步路,不遠,師兄不用。”
明義無奈。
圓空大師也只好叮囑道:“那你就快去快回,若遇著大雨,也不必著急趕回,可就近在山下投宿,明日再回來不遲。”
李從舟點頭,包好那些要送去寧王府的東西,就轉身策馬下山。
到王府後,門房驗過身份譜牒,入內通傳後沒多久,王妃身邊的嬤嬤就跟著親自迎出來——
“明濟小師傅?”
嬤嬤臉上盡是笑容,遠遠過來還不太敢認:“六年未見,小師傅都……長這麽高了啊?”
她漸年老,身形有些佝僂。
面前的年輕僧人卻身長六尺有餘,她要微仰著頭才能對視上。
李從舟豎掌佛禮,見過這位嬤嬤。
“怎麽這個時候過來?”嬤嬤熱情地迎李從舟進門,“來來來,小師傅進來,這三年來王妃可念著你們呢。”
李從舟讓了讓,把背在身上的東西雙手遞過去,“師父吩咐我來送東西,天色已晚不便久留,嬤嬤代我轉交就是。”
聽他這麽說,嬤嬤急了,哪裏肯讓他走。
當即就上前拽住了他的手臂:“小師傅說的哪裏話?既然天色晚了、看著又要下雨,就留在府上便飯、等雨停了再走!”
李從舟掙了兩下,對方是個老人,他也不敢太用力。
“王妃讓我出來親自迎人,就是一定要見著小師傅才成,小師傅若不同我進去,我可沒法兒交差,”嬤嬤生拉硬拽,“小師傅慈悲為懷,就當是幫我老太婆一把吧。”
李從舟無奈,只能依言進去拜見了王妃。
王妃坐在她自己的觀月堂看書,聽見腳步聲擡頭,卻見一個身材挺拔、英朗高挑的僧人跟著嬤嬤進來。
六年未見,昔年沈默內斂的小和尚長高了不少、五官也更舒展。
他鼻梁高挺、眼窩深陷,頜線分明的臉龐上:薄唇微抿、一雙虎目狹長。
也不知是不是她的錯覺,眼前的小和尚在某一瞬間,仿佛讓她看見了她在宮中的長姊——
她姐年輕時,曾女扮男裝上過戰場。
眼前的僧明濟,在某個角度下,真的仿佛讓她窺見了當年的姐姐。
“見過王妃。”
李從舟拜下見禮的聲音,終於喚回王妃神思,她搖搖頭,想自己許是憂心宮中情況產生了錯覺。
王妃忙起身笑著還禮,要李從舟坐、請侍婢奉茶。
“寺裏一切都還好吧?”王妃接過東西,“大師身體可還康健?”
“家師一切都好,勞王妃掛念。”
“聽聞大師在西北佛會上與藏區的喇嘛辯經……”王妃熱絡地聊起來,問了西北佛會的事情,也問了問西北大營的局勢。
她聲音輕柔,許是常年修佛的緣故,性子也恬淡。
李從舟本想放下東西就走,沒想,卻在她輕聲細語的問中,漸漸與之聊開了。
半個時辰後,天公不作美。
轟隆一聲,驟雨降至。
王妃幹脆留李從舟在府上,用過一頓素齋後見大雨瓢潑、狂風不減,更要他在府中暫住,明日再上山。
盛情難卻,李從舟推辭不了,只能依言留下。
由人引著去客舍的路上,重重回廊要經過寧王府的祠堂。
王府的祠堂與別處不同,裏頭供奉的除了寧王先祖、那位顧姓公子外,還有錦朝太|祖皇帝的畫像,以及諸多出嗣到寧王府、皇室子孫的牌位。
這祠堂李從舟前世見過,在認祖歸宗大典的前夜。
然而兩名仆役還有那婆婆領著他才轉過拐角,祠堂裏就傳來了陣匆忙的腳步聲。
伴隨腳步聲而來的,還有一聲清脆而熱切的呼喊:
“小和尚——!”
李從舟一楞,頓住腳步。
才轉過身,就有一道燕草藍的身影撲到面前,馥郁桂花香氣鋪天蓋地罩下來,還有個暖烘烘、毛茸茸的身軀——
小紈絝冒著大雨,達達從祠堂內奔出來、一下紮入他懷裏。
顧雲秋淋了一頭一臉的雨,卻還要仰著滿臉亮晶晶水光、對著廊下明燈沖他笑得傻氣:
“你回來啦!”
不等李從舟反應,他又將踮起腳尖將腦袋擱到小和尚的肩膀上蹭了蹭。
在李從舟縮脖子的同時——
顧雲秋卻偏要湊過去、嘴唇貼近他耳廓輕聲呵氣:
“寶貝兒,十萬火急!身上有吃的沒?”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