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9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019章
又過了半年, 到承和九年春三月。
顧雲秋種在後院的小樹苗已長到三四尺高,在雜役的幫忙下間苗,留下的榆樹苗筆直挺拔、枝繁葉茂, 遠遠看上去郁郁蔥蔥一片。
李從舟抱經卷回來時,顧雲秋和點心正坐在地上捆那些疏下來的枝條。
見他進來, 顧雲秋揚聲道:“屋裏有給你留的桃花酥。”
李從舟卻挑眉,看著他用手指了下臉。
“唔?”顧雲秋一楞,而後嘿嘿笑著明白過來,擡手蹭掉臉頰上沾的泥。
李從舟這才進屋, 放下經卷:
小紈絝給他留的桃花酥擱在圓桌上, 旁邊還有盞涼好的苦刺茶。這東西清熱涼血卻並不名貴, 祭龍山上遍地都是。
疫病橫行半年有餘, 京城近乎封閉, 許多物資奇缺, 寺裏為了儉省, 便采苦刺心炒過,作茶飲子的代用品。
一開始, 寺監還擔心這位“聲名在外”的寧王世子喝不慣,偷偷找李從舟問了顧雲秋習慣, 考慮是否單獨給小世子加些芝麻、花生進去。
李從舟想了想,搖頭告訴寺監不用,顧雲秋其實並沒世人想的那般驕矜。
他偏愛華服美物不假, 但也會和雜役小廝一起玩泥巴、種地。雖然多數時候是在添亂, 但那些臟活累活他能做的也從不推辭。
見寺監還猶疑,李從舟難得開口:“他不會, 您放心。”
寺監這才成了定心丸,給全寺都換上了苦刺茶。
李從舟坐到桌邊, 端起茶押下一口。
同時,顧雲秋也捆好了整一擔小樹苗。
不得不說,小紈絝的眼光不錯,山下柴薪緊俏,這麽一擔挑下去,每捆都能賣錢二三十枚。
這一擔少說百來捆,每日都能有一二兩銀子入賬。
顧雲秋送了點心和雜役大叔出去,他點過數量,這一擔裏合共一百二十三捆,折合銀子是二兩四百六十錢,他讓點心最後帶回來二兩四百文就成。
定價他不管,只按一開始的二十枚一捆算。
按著京中如今的情勢,柴薪的價格只會漲不會跌,多賣的,都算點心和雜役大叔的賞錢。
仔細交待完,顧雲秋蹬蹬跑進屋洗手擦臉,見桌上的桃花酥一口沒動,他當即睜大了眼看李從舟。
李從舟瞥他一眼,拿起一塊後把碟子推過去,“不用給我留這麽多。”
顧雲秋喔了一聲沒多想,高高興興抓起來吃,順便給自己也倒了盞茶,邊喝邊給李從舟算他今日又賺了多少多少。
李從舟聽著好笑,實不明白堂堂王府世子賺錢做什麽,還賺得這般高興。
“嗐,你不懂,”顧雲秋神秘兮兮地擠擠眼睛,“錢多不壓身嘛。”
李從舟:“……”
見碟中剩下三枚桃花酥被小紈絝風卷殘雲,他搖搖頭,又將手中捏著的那塊放了回去。
顧雲秋鼓著腮幫,訝異地唔了一聲。
“太甜,”李從舟推過去,“你吃。”
這,很甜嗎……
顧雲秋迷茫地砸吧兩下嘴:
不是說禦膳坊做出來的點心用料都很精準,不會過甜過膩麽?
“還有,”李從舟起身,搖搖頭糾正道:“是‘藝多不壓人,技多不壓身’。”
——哪有錢多不壓身這說法。
“……?”看他一本正經,顧雲秋忍不住要逗他:“好好好,技技技,嘰嘰嘰嘰嘰!”
李從舟挑挑眉。
顧雲秋立刻收聲,一本正經坐直。
兩人正鬧著,報國寺內的銅鐘卻忽然撞撞而鳴。
眼下不是清晨也不是飯點兒,報國寺卻在這個時候敲鐘……
顧雲秋和李從舟對視一眼,臉上都浮現出擔憂的表情。
沒過多久,院外就隱約傳來哭聲,伴隨哭聲而來的,還有僧人們聚在一起洪亮的誦經聲。
嬤嬤在片刻後帶著幾套素裳上山,哀戚地告訴他們——
皇後娘娘,崩逝了。
顧雲秋抿抿嘴,在心中慨嘆了一聲。
皇後文氏出生高門,是陛下的發妻,她性子恬靜、待人寬和,合宮上下沒有不喜歡她的。
“陛下哀慟欲絕,已數度昏迷,太子東宮也是傷痛不起,疫病未去,貴妃娘娘吩咐保重,也叫我們謹言慎行,接下來,恐怕要守三年國喪。”
國喪悼哀,禁一切宴樂、婚嫁。
有的國喪只守一年,但顧雲秋重生而來,知道皇帝陛下深愛發妻,緩過神後,詔命一下就是三年。
宮中適齡的三皇子、四公主和五公主,都因此被耽誤了婚期,以至後來兩位公主只能遠嫁和親,四公主還因水土不服死在了送親路上。
“貴妃還叮囑,守喪期間千萬不要惹事,宮中人心不明,別落下把柄叫人挑錯挑撥,尤其別和文家、和太子青宮發生什麽沖突。”
嬤嬤口中的貴妃,是寧王妃的長姊,封號惠。她與王妃全然不同,未嫁前還能披掛上陣殺敵,個性直率、明艷如火。
當年陛下根基不穩,權衡利弊後,決定迎定國公的長女入府為側妃。
得知消息後,文家的嬤嬤、門客都曾深深地替文皇後捏過一把汗,認為這武將女一定會仗著父兄的關系,不敬嫡妻、跋扈爭寵。
沒想徐密入府後,一直敬文氏如親姊。
多年來協理後宮也是事事以文皇後為先,她的幾個兒子雖得寵,也一直被教育要敬重嫡子、謹記為臣本分。
以至後來,文皇後的父親——老宰相過世前,也讚了徐惠妃為人,說她聰穎□□、甚識大體。
如今皇後崩逝,文家式微,他們徐家手裏卻還握著重兵。
就算貴妃無此意、四皇子無此心,那些鉆營權柄的朝臣們,難免會在這種關鍵時刻生出異心。
嬤嬤說得很隱晦,但顧雲秋明白其中道理,自不會惹事。
他點點頭換上緦麻服,表示自己曉得的。
至於李從舟,他也很快被寺裏的僧人叫走——
報國寺是國寺,國母過世自然要開護法渡靈的道場,僧人們都要聚到大雄寶殿前廣場上誦往生經、念大悲咒,還要手抄真言焚化祝禱。
就這樣,又過了幾天,宮中傳出消息——
說襄平侯敬獻古方一張,按方煎藥後,幾個重癥的老太妃竟奇跡般痊愈,而後藥方就被送到濟民坊大量熬制、煎煮,紛發給城中百姓。
顧雲秋不太認得襄平侯,只依稀知道他從前也是皇族,後來不知為何自請改姓、出了皇族譜牒,離京、遠赴西南。
記憶裏,那是個不良於行、坐在輪椅上的精瘦大叔。
不知他與皇室到底有什麽矛盾,但疫病能被控制總算是好事,顧雲秋舒了一口氣,“那還蠻好。”
聞言,旁邊收拾行李的小和尚卻一反常態冷嗤一聲:“道貌岸然,狼子野心。”
李從舟話少,也鮮少罵人。
顧雲秋眨眨眼,覺得新鮮的同時,也不免覺得他這話刻薄。
“怎麽這樣說?”
“既有良方,卻不早出,偏偏等到此刻……”李從舟哼笑一聲,再不開口。方侯爺這些下作手段,他前世早就見識過。
“或許是因為西南路遠呀……”
李從舟睨他一眼,沒再解釋什麽。
小紈絝心懷明月,毫無城府。
既然他看這世間只見繁花,他又何必塞給人泥濘和枯骨。
顧雲秋等了一會兒,見李從舟不說話,心下訥訥,轉眼卻看見小和尚從匣子中取出了一把……月琴。
在京中疫病退散後,西北名寺興善寺給圓空大師發來名帖,欲邀他往西北一聚,正好他們迎了藏區一位喇嘛來佛會。
圓空大師手中還有幾卷經文要譯,他在天竺求學時的恩師,也給他寫信說幾日後會到訪中土。
大師分身乏術,便決定讓圓凈禪師帶明義、明濟幾人遠赴西北,也算是給這些弟子們開開眼界。
只是,顧雲秋沒想到李從舟去西北佛會,行李中竟還要帶一把月琴。
——現在佛會,這麽厲害的麽。
註意到他異樣的目光,李從舟嘆了一口氣:
“不是你想的那樣。”
“啊?”
李從舟停下動作,看顧雲秋一眼後,懷抱月琴、慢慢坐下來:
“這是我娘的遺物。”
“遺……!”顧雲秋的聲音陡然變高,而後,他又飛快捂住嘴,只眨巴眼看那琴。
他還從不知道,還、還有遺物。
李從舟的娘……
那其實是,其實是他的娘親?
顧雲秋身體不受控制地往那邊蹭了一步,接觸到李從舟目光,又有些訥訥不敢上前。
這感覺很怪,但又說不出原因。
李從舟懷裏的月琴並不名貴,用料是一般的酸枝,音梁上還缺脫了個音柱,但看得出來這些年保養得很好:
琴身重新塗過丹漆,琴頭上的貝母貼片被擦拭得很亮,琴頸琴弦也都潤著油。
見小紈絝站在三步外,想靠近又不敢,李從舟垂眸,眼中難得閃過一抹柔色——
前世,他本不知真假世子案,一直把這月琴的主人當成自己親娘。
那個雨夜混亂,僧人們要避嫌也沒細看。
倒是後來他到蜀中徹查,才聽得襄平侯府熟悉她的人提起,說她膚白勝雪、容色姣好、身段婀娜,是當時蜀中最負盛名的舞姬,名喚月娘。
看看小紈絝精致白皙的臉蛋,李從舟暗嘆,最終招招手,讓顧雲秋過去。
得了允許,顧雲秋一下就撲到他身邊。
月琴源自先漢,魏晉時與阮相似,後來傳入蜀中為當地苗彜族喜愛,成了他們重要節慶活動時不可或缺的樂器。
中原多用琵琶、箏,倒少有人彈月琴。
小紈絝看起來真的很好奇,脖子伸得老長,身子也緊緊挨著他,目光直勾勾看著。
此情此景,忽然讓李從舟腦中電光石火閃過一些零星記憶。
前世,寧王府的人找來時,他的精神其實早處於崩潰的邊緣:
師父師兄慘死,視為家園的報國寺灰飛煙滅。
查來查去,背後牽連的線索卻紛繁覆雜,甚至瓜葛皇室。
他瘋病纏身、渾身沈屙、撐著最後一口氣沒倒下,就是為了將惡首和那西戎王妃押解入京,以慰師父師兄在天之靈。
沒想,一幫銀甲衛殺出來,告訴他——
他身上也流著皇室的血。
簡言之,報國寺上下三百餘條人命,其實也和他脫不開幹系。
後來的很多細節……
李從舟其實都記不清了。
他的瘋病不是一天兩天,有時殺起人來,甚至不分敵我。
他只記得自己知道身世後笑了一下,然後就在烏影的攙扶下回了大帳,而後沾著噴出來的血,將涉事人等的大名、挨個寫到了紙上。
他已身處煉獄,這些惡首又憑何安享太平?
他回了京、如願將那些人聚到一起,也覆了仇、逼得襄平侯與他同歸於盡。
可……
當時的小紈絝又在哪裏?
看著顧雲秋亮晶晶的柳葉眼,看著他纖細白嫩沒有老繭的手……
李從舟抿唇,感覺心被撞了一下。
他半晌不說話,顧雲秋也不敢催,只小心翼翼扯他袖子,聲音軟軟,“所以,你……娘她,叫什麽呀?”
李從舟深吸一口氣,閉上眼睛。
半晌後,他聽見自己開口,聲音發緊:“……月娘。”
月娘?
顧雲秋默默記了一道,原來娘親叫這個。
半晌後,他又看李從舟眨巴眼:
怎麽,沒有姓?
前世九歲時,佛寺裏的孤兒、小小的僧明濟其實根本不知道自己娘親的名字,更不知她是誰、來自哪裏,只將這把月琴好好收著。
重活一世,九歲的李從舟有著後來所有的記憶。
他看著身邊唇紅齒白、一身綾羅綢緞、每日抱著他笑得傻兮兮的顧雲秋,最終,唇齒開合——
“她是,蜀中出名的舞姬,被一位……貴族小姐無意中救下後,就做了那位小姐的陪嫁,嫁到了……某個府上……”
顧雲秋認真聽著。
雖覺小和尚情緒異樣,但也只當他是提起了娘親有些激動罷了。
月娘出身貧寒,七八歲就到教坊學藝。
後來聲名大噪、容貌出挑,一時引得各路富商公子爭相求娶,甚至還有個惡霸攔路,想要直接強搶。
襄平侯的第一位夫人、來自烏昭部的白氏,就是在這情況下出手救了月娘。
白氏喜歡月娘,月娘也喜歡烏昭部苗人的單純善良,兩人一見如故,後來月娘更作為白氏的陪嫁,跟著她嫁入了襄平侯府。
在白夫人發現丈夫暗中以活人試蠱前,月娘在侯府過得不錯,還結識了侯府一位小賬房、一個屢試不第的李姓小書生。
若非後來那些事,月娘和這李生,都已談婚論嫁。
李從舟說得很慢,隱去了襄平侯、白氏身份,皆用當地大戶和貴族小姐替代,也沒告訴顧雲秋——月娘身在蜀中,為何懷著身孕也要不遠千裏跑到京城的緣由。
顧雲秋聽完只是沈默,一時心中五味雜陳。
後來是王妃身邊的嬤嬤上來,打斷了堂屋內的沈默——
皇後的喪儀辦得隆重,王妃作為命婦,要跟著寧王入宮守靈。
京中疫病既去,寧王也要接妻兒回府:
“公子,該收拾東西回家了。”
顧雲秋回過神,哦了一聲後,看了看後院的小樹苗——這裏是王府私產,他以後要過來也方便,只是還得在寺裏找個人幫忙澆水。
“會幫你看著的。”
——是小和尚的聲音。
顧雲秋一楞,發現李從舟站在他身後,目光也跟他一樣,穿過窗戶、看向了後院那一排郁郁蔥蔥的樹。
看著小和尚分明的墨眸,顧雲秋咬了下唇,突然轉身摟住李從舟,給了他一個大大的擁抱。
李從舟一僵,半晌後搖搖頭,也露出了一個極淺的笑容。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又過了半年, 到承和九年春三月。
顧雲秋種在後院的小樹苗已長到三四尺高,在雜役的幫忙下間苗,留下的榆樹苗筆直挺拔、枝繁葉茂, 遠遠看上去郁郁蔥蔥一片。
李從舟抱經卷回來時,顧雲秋和點心正坐在地上捆那些疏下來的枝條。
見他進來, 顧雲秋揚聲道:“屋裏有給你留的桃花酥。”
李從舟卻挑眉,看著他用手指了下臉。
“唔?”顧雲秋一楞,而後嘿嘿笑著明白過來,擡手蹭掉臉頰上沾的泥。
李從舟這才進屋, 放下經卷:
小紈絝給他留的桃花酥擱在圓桌上, 旁邊還有盞涼好的苦刺茶。這東西清熱涼血卻並不名貴, 祭龍山上遍地都是。
疫病橫行半年有餘, 京城近乎封閉, 許多物資奇缺, 寺裏為了儉省, 便采苦刺心炒過,作茶飲子的代用品。
一開始, 寺監還擔心這位“聲名在外”的寧王世子喝不慣,偷偷找李從舟問了顧雲秋習慣, 考慮是否單獨給小世子加些芝麻、花生進去。
李從舟想了想,搖頭告訴寺監不用,顧雲秋其實並沒世人想的那般驕矜。
他偏愛華服美物不假, 但也會和雜役小廝一起玩泥巴、種地。雖然多數時候是在添亂, 但那些臟活累活他能做的也從不推辭。
見寺監還猶疑,李從舟難得開口:“他不會, 您放心。”
寺監這才成了定心丸,給全寺都換上了苦刺茶。
李從舟坐到桌邊, 端起茶押下一口。
同時,顧雲秋也捆好了整一擔小樹苗。
不得不說,小紈絝的眼光不錯,山下柴薪緊俏,這麽一擔挑下去,每捆都能賣錢二三十枚。
這一擔少說百來捆,每日都能有一二兩銀子入賬。
顧雲秋送了點心和雜役大叔出去,他點過數量,這一擔裏合共一百二十三捆,折合銀子是二兩四百六十錢,他讓點心最後帶回來二兩四百文就成。
定價他不管,只按一開始的二十枚一捆算。
按著京中如今的情勢,柴薪的價格只會漲不會跌,多賣的,都算點心和雜役大叔的賞錢。
仔細交待完,顧雲秋蹬蹬跑進屋洗手擦臉,見桌上的桃花酥一口沒動,他當即睜大了眼看李從舟。
李從舟瞥他一眼,拿起一塊後把碟子推過去,“不用給我留這麽多。”
顧雲秋喔了一聲沒多想,高高興興抓起來吃,順便給自己也倒了盞茶,邊喝邊給李從舟算他今日又賺了多少多少。
李從舟聽著好笑,實不明白堂堂王府世子賺錢做什麽,還賺得這般高興。
“嗐,你不懂,”顧雲秋神秘兮兮地擠擠眼睛,“錢多不壓身嘛。”
李從舟:“……”
見碟中剩下三枚桃花酥被小紈絝風卷殘雲,他搖搖頭,又將手中捏著的那塊放了回去。
顧雲秋鼓著腮幫,訝異地唔了一聲。
“太甜,”李從舟推過去,“你吃。”
這,很甜嗎……
顧雲秋迷茫地砸吧兩下嘴:
不是說禦膳坊做出來的點心用料都很精準,不會過甜過膩麽?
“還有,”李從舟起身,搖搖頭糾正道:“是‘藝多不壓人,技多不壓身’。”
——哪有錢多不壓身這說法。
“……?”看他一本正經,顧雲秋忍不住要逗他:“好好好,技技技,嘰嘰嘰嘰嘰!”
李從舟挑挑眉。
顧雲秋立刻收聲,一本正經坐直。
兩人正鬧著,報國寺內的銅鐘卻忽然撞撞而鳴。
眼下不是清晨也不是飯點兒,報國寺卻在這個時候敲鐘……
顧雲秋和李從舟對視一眼,臉上都浮現出擔憂的表情。
沒過多久,院外就隱約傳來哭聲,伴隨哭聲而來的,還有僧人們聚在一起洪亮的誦經聲。
嬤嬤在片刻後帶著幾套素裳上山,哀戚地告訴他們——
皇後娘娘,崩逝了。
顧雲秋抿抿嘴,在心中慨嘆了一聲。
皇後文氏出生高門,是陛下的發妻,她性子恬靜、待人寬和,合宮上下沒有不喜歡她的。
“陛下哀慟欲絕,已數度昏迷,太子東宮也是傷痛不起,疫病未去,貴妃娘娘吩咐保重,也叫我們謹言慎行,接下來,恐怕要守三年國喪。”
國喪悼哀,禁一切宴樂、婚嫁。
有的國喪只守一年,但顧雲秋重生而來,知道皇帝陛下深愛發妻,緩過神後,詔命一下就是三年。
宮中適齡的三皇子、四公主和五公主,都因此被耽誤了婚期,以至後來兩位公主只能遠嫁和親,四公主還因水土不服死在了送親路上。
“貴妃還叮囑,守喪期間千萬不要惹事,宮中人心不明,別落下把柄叫人挑錯挑撥,尤其別和文家、和太子青宮發生什麽沖突。”
嬤嬤口中的貴妃,是寧王妃的長姊,封號惠。她與王妃全然不同,未嫁前還能披掛上陣殺敵,個性直率、明艷如火。
當年陛下根基不穩,權衡利弊後,決定迎定國公的長女入府為側妃。
得知消息後,文家的嬤嬤、門客都曾深深地替文皇後捏過一把汗,認為這武將女一定會仗著父兄的關系,不敬嫡妻、跋扈爭寵。
沒想徐密入府後,一直敬文氏如親姊。
多年來協理後宮也是事事以文皇後為先,她的幾個兒子雖得寵,也一直被教育要敬重嫡子、謹記為臣本分。
以至後來,文皇後的父親——老宰相過世前,也讚了徐惠妃為人,說她聰穎□□、甚識大體。
如今皇後崩逝,文家式微,他們徐家手裏卻還握著重兵。
就算貴妃無此意、四皇子無此心,那些鉆營權柄的朝臣們,難免會在這種關鍵時刻生出異心。
嬤嬤說得很隱晦,但顧雲秋明白其中道理,自不會惹事。
他點點頭換上緦麻服,表示自己曉得的。
至於李從舟,他也很快被寺裏的僧人叫走——
報國寺是國寺,國母過世自然要開護法渡靈的道場,僧人們都要聚到大雄寶殿前廣場上誦往生經、念大悲咒,還要手抄真言焚化祝禱。
就這樣,又過了幾天,宮中傳出消息——
說襄平侯敬獻古方一張,按方煎藥後,幾個重癥的老太妃竟奇跡般痊愈,而後藥方就被送到濟民坊大量熬制、煎煮,紛發給城中百姓。
顧雲秋不太認得襄平侯,只依稀知道他從前也是皇族,後來不知為何自請改姓、出了皇族譜牒,離京、遠赴西南。
記憶裏,那是個不良於行、坐在輪椅上的精瘦大叔。
不知他與皇室到底有什麽矛盾,但疫病能被控制總算是好事,顧雲秋舒了一口氣,“那還蠻好。”
聞言,旁邊收拾行李的小和尚卻一反常態冷嗤一聲:“道貌岸然,狼子野心。”
李從舟話少,也鮮少罵人。
顧雲秋眨眨眼,覺得新鮮的同時,也不免覺得他這話刻薄。
“怎麽這樣說?”
“既有良方,卻不早出,偏偏等到此刻……”李從舟哼笑一聲,再不開口。方侯爺這些下作手段,他前世早就見識過。
“或許是因為西南路遠呀……”
李從舟睨他一眼,沒再解釋什麽。
小紈絝心懷明月,毫無城府。
既然他看這世間只見繁花,他又何必塞給人泥濘和枯骨。
顧雲秋等了一會兒,見李從舟不說話,心下訥訥,轉眼卻看見小和尚從匣子中取出了一把……月琴。
在京中疫病退散後,西北名寺興善寺給圓空大師發來名帖,欲邀他往西北一聚,正好他們迎了藏區一位喇嘛來佛會。
圓空大師手中還有幾卷經文要譯,他在天竺求學時的恩師,也給他寫信說幾日後會到訪中土。
大師分身乏術,便決定讓圓凈禪師帶明義、明濟幾人遠赴西北,也算是給這些弟子們開開眼界。
只是,顧雲秋沒想到李從舟去西北佛會,行李中竟還要帶一把月琴。
——現在佛會,這麽厲害的麽。
註意到他異樣的目光,李從舟嘆了一口氣:
“不是你想的那樣。”
“啊?”
李從舟停下動作,看顧雲秋一眼後,懷抱月琴、慢慢坐下來:
“這是我娘的遺物。”
“遺……!”顧雲秋的聲音陡然變高,而後,他又飛快捂住嘴,只眨巴眼看那琴。
他還從不知道,還、還有遺物。
李從舟的娘……
那其實是,其實是他的娘親?
顧雲秋身體不受控制地往那邊蹭了一步,接觸到李從舟目光,又有些訥訥不敢上前。
這感覺很怪,但又說不出原因。
李從舟懷裏的月琴並不名貴,用料是一般的酸枝,音梁上還缺脫了個音柱,但看得出來這些年保養得很好:
琴身重新塗過丹漆,琴頭上的貝母貼片被擦拭得很亮,琴頸琴弦也都潤著油。
見小紈絝站在三步外,想靠近又不敢,李從舟垂眸,眼中難得閃過一抹柔色——
前世,他本不知真假世子案,一直把這月琴的主人當成自己親娘。
那個雨夜混亂,僧人們要避嫌也沒細看。
倒是後來他到蜀中徹查,才聽得襄平侯府熟悉她的人提起,說她膚白勝雪、容色姣好、身段婀娜,是當時蜀中最負盛名的舞姬,名喚月娘。
看看小紈絝精致白皙的臉蛋,李從舟暗嘆,最終招招手,讓顧雲秋過去。
得了允許,顧雲秋一下就撲到他身邊。
月琴源自先漢,魏晉時與阮相似,後來傳入蜀中為當地苗彜族喜愛,成了他們重要節慶活動時不可或缺的樂器。
中原多用琵琶、箏,倒少有人彈月琴。
小紈絝看起來真的很好奇,脖子伸得老長,身子也緊緊挨著他,目光直勾勾看著。
此情此景,忽然讓李從舟腦中電光石火閃過一些零星記憶。
前世,寧王府的人找來時,他的精神其實早處於崩潰的邊緣:
師父師兄慘死,視為家園的報國寺灰飛煙滅。
查來查去,背後牽連的線索卻紛繁覆雜,甚至瓜葛皇室。
他瘋病纏身、渾身沈屙、撐著最後一口氣沒倒下,就是為了將惡首和那西戎王妃押解入京,以慰師父師兄在天之靈。
沒想,一幫銀甲衛殺出來,告訴他——
他身上也流著皇室的血。
簡言之,報國寺上下三百餘條人命,其實也和他脫不開幹系。
後來的很多細節……
李從舟其實都記不清了。
他的瘋病不是一天兩天,有時殺起人來,甚至不分敵我。
他只記得自己知道身世後笑了一下,然後就在烏影的攙扶下回了大帳,而後沾著噴出來的血,將涉事人等的大名、挨個寫到了紙上。
他已身處煉獄,這些惡首又憑何安享太平?
他回了京、如願將那些人聚到一起,也覆了仇、逼得襄平侯與他同歸於盡。
可……
當時的小紈絝又在哪裏?
看著顧雲秋亮晶晶的柳葉眼,看著他纖細白嫩沒有老繭的手……
李從舟抿唇,感覺心被撞了一下。
他半晌不說話,顧雲秋也不敢催,只小心翼翼扯他袖子,聲音軟軟,“所以,你……娘她,叫什麽呀?”
李從舟深吸一口氣,閉上眼睛。
半晌後,他聽見自己開口,聲音發緊:“……月娘。”
月娘?
顧雲秋默默記了一道,原來娘親叫這個。
半晌後,他又看李從舟眨巴眼:
怎麽,沒有姓?
前世九歲時,佛寺裏的孤兒、小小的僧明濟其實根本不知道自己娘親的名字,更不知她是誰、來自哪裏,只將這把月琴好好收著。
重活一世,九歲的李從舟有著後來所有的記憶。
他看著身邊唇紅齒白、一身綾羅綢緞、每日抱著他笑得傻兮兮的顧雲秋,最終,唇齒開合——
“她是,蜀中出名的舞姬,被一位……貴族小姐無意中救下後,就做了那位小姐的陪嫁,嫁到了……某個府上……”
顧雲秋認真聽著。
雖覺小和尚情緒異樣,但也只當他是提起了娘親有些激動罷了。
月娘出身貧寒,七八歲就到教坊學藝。
後來聲名大噪、容貌出挑,一時引得各路富商公子爭相求娶,甚至還有個惡霸攔路,想要直接強搶。
襄平侯的第一位夫人、來自烏昭部的白氏,就是在這情況下出手救了月娘。
白氏喜歡月娘,月娘也喜歡烏昭部苗人的單純善良,兩人一見如故,後來月娘更作為白氏的陪嫁,跟著她嫁入了襄平侯府。
在白夫人發現丈夫暗中以活人試蠱前,月娘在侯府過得不錯,還結識了侯府一位小賬房、一個屢試不第的李姓小書生。
若非後來那些事,月娘和這李生,都已談婚論嫁。
李從舟說得很慢,隱去了襄平侯、白氏身份,皆用當地大戶和貴族小姐替代,也沒告訴顧雲秋——月娘身在蜀中,為何懷著身孕也要不遠千裏跑到京城的緣由。
顧雲秋聽完只是沈默,一時心中五味雜陳。
後來是王妃身邊的嬤嬤上來,打斷了堂屋內的沈默——
皇後的喪儀辦得隆重,王妃作為命婦,要跟著寧王入宮守靈。
京中疫病既去,寧王也要接妻兒回府:
“公子,該收拾東西回家了。”
顧雲秋回過神,哦了一聲後,看了看後院的小樹苗——這裏是王府私產,他以後要過來也方便,只是還得在寺裏找個人幫忙澆水。
“會幫你看著的。”
——是小和尚的聲音。
顧雲秋一楞,發現李從舟站在他身後,目光也跟他一樣,穿過窗戶、看向了後院那一排郁郁蔥蔥的樹。
看著小和尚分明的墨眸,顧雲秋咬了下唇,突然轉身摟住李從舟,給了他一個大大的擁抱。
李從舟一僵,半晌後搖搖頭,也露出了一個極淺的笑容。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