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南下
關燈
小
中
大
三十三 南下
三十三南下
次日一大早,賈家院子就掛上了白幡,開始張羅起了喪事。
賈琮忙著上折子替他和傅蕊兩個請旨丁憂,又忙著往各處報喪。
這些年來京中也沒什麽故交了,邢大舅早些年就死在街頭了,還是賈璉去收的屍,邢二舅一直在金陵,沒什麽來往。迎春嫁的孫家倒是還在京裏,這些年也有了往來,也要告知一番。賈蘭這些年官運亨通,官已做到了五品,又娶了舅父同年之女為妻,更是在朝中得了助力,不過早已與這邊沒了來往,直到兩年前李紈沒了才通知了他們,他如今丁憂在家,還是告知一聲的好,他來不來就隨便他了。還有一個賈蕓,這些年一直來往密切,得了消息就來幫忙了。
賈琮這幾年都呆在莊子上,實在沒什麽人情交際。賈環倒是交際寬一些,來了不少吊唁的賓客。附近相識的舉人秀才也來了不少,倒也很是熱鬧。
皇帝也不知怎麽想的,在幾日後下了一道旨,賜了邢夫人一個五品誥封的死後哀榮。又派了宋統領領人來幫忙料理後事,說來日還準備護送賈家回金陵去。
賈琮也不去管那麽多,辦完喪事,擇了個良期,就與賈璉一起領著全家人坐船回金陵了。賈環本也打算隨行,到底讓賈琮勸住了,家裏總得留人吧,家裏的地產也要有一個人打理。
金陵與京城相隔千裏,坐船前往要花上一兩個月。
賈琮傅蕊均未坐過船,上船不過半日就已感覺到不適,賈璉曾來往過多次,倒是輕車熟路,李氏也身體很好,還能幫著照料三個孩子。
賈苜已有八歲多了,為人兄長多年,正式入學已有兩年,又經歷了祖母喪事,早就褪了幾分頑性,添了幾許穩重,在船上照顧起弟弟來似模像樣。
賈茴還不太懂事,但見父親一路神情怏怏,倒也安靜了幾分,只每日跟著哥哥或認幾個字,或在船頭船尾玩一會兒。
賈茜不足半歲,這一路的路程對她來說的確太過辛苦,每日總要哭鬧上很久。傅蕊強撐起精神,與奶娘兩人努力哄勸,也沒什麽效果。
見小女兒一日精神差過一日,賈琮也著急起來,停下船來,上岸尋醫好好診治了一番,又休息了兩日,總算好了一些。
賈琮也是無奈,女兒太小,本不該遠行,只是母親臨終有令,金陵一行是必來的。傅蕊這些年在京中也悶得慌,出來走走也是個解脫,到最後也只好苦了孩子了。
賈家此番回金陵,只帶了賈苜的奶娘和賈茜的奶娘,賈茴的奶娘不願離京,已自行求去。家裏的幾個丫鬟婆子也沒帶來,留下一兩個在家服侍,畢竟賈環一家還住在家裏,其餘的都放了。
路途中卻並不少人手,宋統領果然說到做到,另雇了艘船一路護送他們南下。
賈琮不想去考慮他的用意,反正這些年都習慣了身邊有這麽個人在,有人護送豈不更安全便利一些?
比不得當年榮寧兩府來人在金陵的風光,也沒有了當初抄家時樹倒猢猻散的淒涼,畢竟邢夫人是一名欽賜的五品誥命,賈琮也是一名七品官,金陵的賈家族人倒很有一些來幫忙張羅。
賈琮歷來與賈家族人不熟,金陵這邊更是從未來過,只得讓賈璉挑大染,自己在一旁隨著見禮罷了。宋統領他們也沒有送到就走,反而留了下來,出人出力,很快就把墓地什麽的都打點好了。
送了邢夫人靈柩下葬後,按制應在原籍為母守孝三年,賈琮傅蕊與賈璉兩口子商議後,打算在金陵附近置上二三十畝地,再買一個小院子,一家人先住上三年,總不能在金陵城內坐吃山空等上三年吧。
賈璉才出門去打聽行市,宋統領就得了消息,徑直來見賈琮,只說是在金陵主子也置了個莊子,賈大人一家何不住進去,這三年總不好荒費了吧。
君命如天,賈琮雖很是不忿,也只得拖家帶口住了進去。
傅蕊倒想得開,讓她三年只帶孩子,啥也不幹,她大概也呆不下去,如此也好。
這莊子上還真是做好了準備的,丫鬟侍衛都齊備,連在京裏傅蕊的那十二個學生也來了四個。
傅蕊二話不說,開始鉆進了水稻的海洋裏。
賈琮卻犯了一點書生意氣,只說自己本就是助手,本不十分緊要,如今正應該恪守孝道,倒專職帶起孩子來了。長子賈苜的學業已正式由賈琮接管,次子賈茴也已經開蒙了。賈琮每日裏領著賈苜讀上兩個時辰的書,再練兩時辰的字,賈苜早就適應這種學習強度,又見父親一直陪著他讀書練字,倒更添了幾分學習興致。賈茴就輕松多了,每日學上六句三字經,把字認熟,再寫上十遍,就可以出去玩了。
從書房裏出來賈琮就帶著兩個兒子玩,去田間看清翠的稻浪,去林間看花兒草兒,哪怕是樹下的螞蟻窩,父子三人都可以津津有味地看上許久。待到傍晚時分,賈琮就抱著賈茴牽著賈苜去田裏接傅蕊回家。
到了晚上,賈琮再幫著傅蕊一起整理試驗記錄,工整的抄錄一份留著待到每月月底時交給上面。
賈璉也是個聰明人,私底下問了宋統領的身份後,就安分守己地呆在莊子上,賈苜念書習字時,他就領著賈茴玩,閑得無聊時,就種種菜,把莊子上的菜地拾掇得分外精神。
李氏更是個賢惠人,照顧著賈茜小美女,家裏人的飲食起居安排得妥妥當當,還給大家都做了幾身衣裳。
三年孝期已滿,賈璉賈琮都起意回京去,他們在京裏出生長大成親生子,那兒才是他們的家。賈琮雖前生也是南方人,但今生卻在北方生活了三十來年,早就習慣成自然了。如今雖身處夢裏縈繞的故鄉,卻已經人事全非,找不到曾經的自在了,趙家村那個賈家院落,是賈琮一手打造出來的,那才是他這輩子的家。
既打算回京,就要安排好金陵的事務,邢夫人賈母的墳還需要金陵的族人照顧,少不得要置上二三十畝祭田,方才堵了族人的嘴。
計劃都作好了,只待成行。
不料幾日後,宋統領出面勸阻了賈琮,只說皇上下令,傅蕊這三年間在水稻方面小有建樹,何不繼續深入鉆研一番。賈琮既孝期已滿,更該繼續為國效力,升為六品農官,繼續幫忙去吧。
君命如天,不得不從,一行人繼續在莊子住了下去。
賈琮自知這升官全賴傅蕊之功,傅蕊建功,皇帝卻不好下旨褒揚一個女流之輩,只好換個方式,獎勵於賈琮。
賈琮笑著問傅蕊:“如今這樣,我豈不是個吃軟飯的?”
傅蕊橫了他一眼:“你這叫男內助。”
傅蕊忽嘆了口氣:“如今倒是我拖累了你,我知道你想回京,可如今……唉!”
賈琮聽著傅蕊這麽多年來第一次軟話,瞇眼笑道:“知道就好,你以後可要對我好一些。”
“想得美!”
得,這位精氣神又回來了。
既然領了差,賈琮的時間不得不作出相應的調整。好在賈茴也有七歲了,學業也上了正軌。賈琮每天上下午各抽出半個時辰指點兩個兒子的功課,其餘時間均由十一歲的賈苜帶著賈茴讀書習字,傍晚時分賈琮再檢查一下兒子們當天所學的知識。天氣晴好時就一家人在鄉間小路上散散步,說笑一番,也好解了一天的勞累。
兩個兒子倒還好,賈琮最感愧疚的就是小女兒賈茜。傅蕊忙於工作,賈琮又管著兩個兒子的學習,兩夫妻都沒有多少時間陪女兒,好容易等女兒長到三歲可以跟著哥哥們一起上書房識字了,賈琮的活又來了。賈茜最親的就是李氏和賈璉,這二位才是一直養著她的人。賈琮傅蕊只有在吃飯的時間才能跟女兒說上幾句話,晚飯後才有機會逗一逗女兒。
賈琮一直猶豫著,不知如何培養女兒。跟傅蕊討論過很多次後,兩人都無奈地覺得,還是要讓女兒跟著這個時代的標準來,把家裏人打量一圈後,也只有李氏只能擔當此任了。於是,李氏從賈茴三歲起就開始教她認線、打絡子,稍大一點再教刺繡女紅,接下來是體統規矩、管家事務,還有後院伎倆。賈琮僅僅教女兒識了幾千字,讓她平日裏多練練字,其餘的就再沒作硬性要求,只看女兒自己愛好,喜歡詩詞歌賦也罷,琴棋書畫也好,都隨她的意。
到了農閑時分,一家人就到附近走走看看,主要是為了三個孩子,總不能把他們關在莊子上,他們也該多見見世面,尤其是賈茜,更要讓她多見見外面的風光世情。這個時代的女子,多在後宅的一畝三分地裏度過一生。賈琮雖無意與這個時代的體統規矩抗衡,但打心底裏希望女兒即便是以後身處後院,心胸也能更廣闊一些,能給自己創造一份自在的生活,所以,他盡可能地讓她在出嫁前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多留下一些美好的記憶。
兩個兒子,賈琮也沒讓他們一直呆在莊子上。賈苜十四歲時,賈琮把他送入了金陵的知名書院讀書。書院可以提供更專業更全面的教育,這對賈苜的科舉之路是很有好處的。還有更重要的一點是,莊子上的環境太單純,即便是賈琮傅蕊身處皇帝的監控之中,他們也無法對孩子們提及。賈苜實在稱得上是蜜罐裏長大的孩子,生平受過最大的挫折莫過於弟弟出世搶了他的寵愛,祖母去世帶給他的悲痛而已。賈琮自己在仕途上也就這樣了,以賈苜的資質由科舉當官自然不在話下,如果賈苜真有那個造化,作為父母的他們無法給兒子提供任何幫助,也沒有什麽經驗教訓可供兒子參考。於是,賈苜書院之行就成了必然,既可以去尋找友誼和幫手,也可以領略到嫉妒排擠爭鬥,更是開始建立起以後的官場人脈,江南之地學風盛行,今日的普通學子或許有朝一日就會成為堂上高官。
十四歲的賈苜或許有點單純,但並不愚笨,他雖有點戀家,但經過父親的一番交流後,毅然前往書院當寄宿生去了。
賈琮內心裏擔心不已,表面上卻還得含笑相送。
路都是人走出來的,當賈茴十四歲進入書院之時,賈苜已經相當成熟穩重,從父親手裏接過了對賈茴的教導之職。
賈苜在十八歲正式開始科舉,縣試府試院試都一路順暢,次年的秋闈也榜上有名,準備回京參加來年的春闈。
屈指算來,賈琮他們在金陵已經呆了快十二年了,借著這次賈苜回京考試,賈璉李氏夫婦決定一同回京去照顧賈苜飲食起居,賈茜也有十二歲了,舍不得離開李氏,硬是跟著一起回京去了。
傅蕊這些年也算小有所成。她用了整整五年,才有如天助般在田裏找到了一株天然雜交水稻,如獲至寶,好生培育,慢慢壯大種植面積,又花了七年時間才摸索成功了一整套育種種植方法,算是圓了她的一個夢想。
多年的疲倦勞累加上長子不在身邊帶來的擔憂思念,身體一向康健的傅蕊因為冬日一場小小的風寒而大病一場,足足在床上躺了有三個月。她怕影響長子的考試,一直不許往京裏送信,每回去信只說一切安好。他們夫妻身邊如今只剩下一個賈茴,只嚇得賈茴不願再去書院,陪在母親身邊怎麽說也不願離開。
等到傅蕊得到賈苜中了進士的喜訊,身體慢慢有所好轉時,已是來年的初夏了。大病過後的傅蕊體力大不如從前,開始想著退休了。
賈琮早在傅蕊病初之時,就開始請旨病退,直到池塘裏的荷花爭相綻放之時,才終於等來了一紙旨意:回京吧。
緊趕慢趕之下,這一年的中秋佳節,趙家村的賈家院子裏終於人月兩團圓了。
對於把我的文向別的網站推薦的同志,感謝您對我文文的喜歡
打個商量
推後三天?OK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三十三南下
次日一大早,賈家院子就掛上了白幡,開始張羅起了喪事。
賈琮忙著上折子替他和傅蕊兩個請旨丁憂,又忙著往各處報喪。
這些年來京中也沒什麽故交了,邢大舅早些年就死在街頭了,還是賈璉去收的屍,邢二舅一直在金陵,沒什麽來往。迎春嫁的孫家倒是還在京裏,這些年也有了往來,也要告知一番。賈蘭這些年官運亨通,官已做到了五品,又娶了舅父同年之女為妻,更是在朝中得了助力,不過早已與這邊沒了來往,直到兩年前李紈沒了才通知了他們,他如今丁憂在家,還是告知一聲的好,他來不來就隨便他了。還有一個賈蕓,這些年一直來往密切,得了消息就來幫忙了。
賈琮這幾年都呆在莊子上,實在沒什麽人情交際。賈環倒是交際寬一些,來了不少吊唁的賓客。附近相識的舉人秀才也來了不少,倒也很是熱鬧。
皇帝也不知怎麽想的,在幾日後下了一道旨,賜了邢夫人一個五品誥封的死後哀榮。又派了宋統領領人來幫忙料理後事,說來日還準備護送賈家回金陵去。
賈琮也不去管那麽多,辦完喪事,擇了個良期,就與賈璉一起領著全家人坐船回金陵了。賈環本也打算隨行,到底讓賈琮勸住了,家裏總得留人吧,家裏的地產也要有一個人打理。
金陵與京城相隔千裏,坐船前往要花上一兩個月。
賈琮傅蕊均未坐過船,上船不過半日就已感覺到不適,賈璉曾來往過多次,倒是輕車熟路,李氏也身體很好,還能幫著照料三個孩子。
賈苜已有八歲多了,為人兄長多年,正式入學已有兩年,又經歷了祖母喪事,早就褪了幾分頑性,添了幾許穩重,在船上照顧起弟弟來似模像樣。
賈茴還不太懂事,但見父親一路神情怏怏,倒也安靜了幾分,只每日跟著哥哥或認幾個字,或在船頭船尾玩一會兒。
賈茜不足半歲,這一路的路程對她來說的確太過辛苦,每日總要哭鬧上很久。傅蕊強撐起精神,與奶娘兩人努力哄勸,也沒什麽效果。
見小女兒一日精神差過一日,賈琮也著急起來,停下船來,上岸尋醫好好診治了一番,又休息了兩日,總算好了一些。
賈琮也是無奈,女兒太小,本不該遠行,只是母親臨終有令,金陵一行是必來的。傅蕊這些年在京中也悶得慌,出來走走也是個解脫,到最後也只好苦了孩子了。
賈家此番回金陵,只帶了賈苜的奶娘和賈茜的奶娘,賈茴的奶娘不願離京,已自行求去。家裏的幾個丫鬟婆子也沒帶來,留下一兩個在家服侍,畢竟賈環一家還住在家裏,其餘的都放了。
路途中卻並不少人手,宋統領果然說到做到,另雇了艘船一路護送他們南下。
賈琮不想去考慮他的用意,反正這些年都習慣了身邊有這麽個人在,有人護送豈不更安全便利一些?
比不得當年榮寧兩府來人在金陵的風光,也沒有了當初抄家時樹倒猢猻散的淒涼,畢竟邢夫人是一名欽賜的五品誥命,賈琮也是一名七品官,金陵的賈家族人倒很有一些來幫忙張羅。
賈琮歷來與賈家族人不熟,金陵這邊更是從未來過,只得讓賈璉挑大染,自己在一旁隨著見禮罷了。宋統領他們也沒有送到就走,反而留了下來,出人出力,很快就把墓地什麽的都打點好了。
送了邢夫人靈柩下葬後,按制應在原籍為母守孝三年,賈琮傅蕊與賈璉兩口子商議後,打算在金陵附近置上二三十畝地,再買一個小院子,一家人先住上三年,總不能在金陵城內坐吃山空等上三年吧。
賈璉才出門去打聽行市,宋統領就得了消息,徑直來見賈琮,只說是在金陵主子也置了個莊子,賈大人一家何不住進去,這三年總不好荒費了吧。
君命如天,賈琮雖很是不忿,也只得拖家帶口住了進去。
傅蕊倒想得開,讓她三年只帶孩子,啥也不幹,她大概也呆不下去,如此也好。
這莊子上還真是做好了準備的,丫鬟侍衛都齊備,連在京裏傅蕊的那十二個學生也來了四個。
傅蕊二話不說,開始鉆進了水稻的海洋裏。
賈琮卻犯了一點書生意氣,只說自己本就是助手,本不十分緊要,如今正應該恪守孝道,倒專職帶起孩子來了。長子賈苜的學業已正式由賈琮接管,次子賈茴也已經開蒙了。賈琮每日裏領著賈苜讀上兩個時辰的書,再練兩時辰的字,賈苜早就適應這種學習強度,又見父親一直陪著他讀書練字,倒更添了幾分學習興致。賈茴就輕松多了,每日學上六句三字經,把字認熟,再寫上十遍,就可以出去玩了。
從書房裏出來賈琮就帶著兩個兒子玩,去田間看清翠的稻浪,去林間看花兒草兒,哪怕是樹下的螞蟻窩,父子三人都可以津津有味地看上許久。待到傍晚時分,賈琮就抱著賈茴牽著賈苜去田裏接傅蕊回家。
到了晚上,賈琮再幫著傅蕊一起整理試驗記錄,工整的抄錄一份留著待到每月月底時交給上面。
賈璉也是個聰明人,私底下問了宋統領的身份後,就安分守己地呆在莊子上,賈苜念書習字時,他就領著賈茴玩,閑得無聊時,就種種菜,把莊子上的菜地拾掇得分外精神。
李氏更是個賢惠人,照顧著賈茜小美女,家裏人的飲食起居安排得妥妥當當,還給大家都做了幾身衣裳。
三年孝期已滿,賈璉賈琮都起意回京去,他們在京裏出生長大成親生子,那兒才是他們的家。賈琮雖前生也是南方人,但今生卻在北方生活了三十來年,早就習慣成自然了。如今雖身處夢裏縈繞的故鄉,卻已經人事全非,找不到曾經的自在了,趙家村那個賈家院落,是賈琮一手打造出來的,那才是他這輩子的家。
既打算回京,就要安排好金陵的事務,邢夫人賈母的墳還需要金陵的族人照顧,少不得要置上二三十畝祭田,方才堵了族人的嘴。
計劃都作好了,只待成行。
不料幾日後,宋統領出面勸阻了賈琮,只說皇上下令,傅蕊這三年間在水稻方面小有建樹,何不繼續深入鉆研一番。賈琮既孝期已滿,更該繼續為國效力,升為六品農官,繼續幫忙去吧。
君命如天,不得不從,一行人繼續在莊子住了下去。
賈琮自知這升官全賴傅蕊之功,傅蕊建功,皇帝卻不好下旨褒揚一個女流之輩,只好換個方式,獎勵於賈琮。
賈琮笑著問傅蕊:“如今這樣,我豈不是個吃軟飯的?”
傅蕊橫了他一眼:“你這叫男內助。”
傅蕊忽嘆了口氣:“如今倒是我拖累了你,我知道你想回京,可如今……唉!”
賈琮聽著傅蕊這麽多年來第一次軟話,瞇眼笑道:“知道就好,你以後可要對我好一些。”
“想得美!”
得,這位精氣神又回來了。
既然領了差,賈琮的時間不得不作出相應的調整。好在賈茴也有七歲了,學業也上了正軌。賈琮每天上下午各抽出半個時辰指點兩個兒子的功課,其餘時間均由十一歲的賈苜帶著賈茴讀書習字,傍晚時分賈琮再檢查一下兒子們當天所學的知識。天氣晴好時就一家人在鄉間小路上散散步,說笑一番,也好解了一天的勞累。
兩個兒子倒還好,賈琮最感愧疚的就是小女兒賈茜。傅蕊忙於工作,賈琮又管著兩個兒子的學習,兩夫妻都沒有多少時間陪女兒,好容易等女兒長到三歲可以跟著哥哥們一起上書房識字了,賈琮的活又來了。賈茜最親的就是李氏和賈璉,這二位才是一直養著她的人。賈琮傅蕊只有在吃飯的時間才能跟女兒說上幾句話,晚飯後才有機會逗一逗女兒。
賈琮一直猶豫著,不知如何培養女兒。跟傅蕊討論過很多次後,兩人都無奈地覺得,還是要讓女兒跟著這個時代的標準來,把家裏人打量一圈後,也只有李氏只能擔當此任了。於是,李氏從賈茴三歲起就開始教她認線、打絡子,稍大一點再教刺繡女紅,接下來是體統規矩、管家事務,還有後院伎倆。賈琮僅僅教女兒識了幾千字,讓她平日裏多練練字,其餘的就再沒作硬性要求,只看女兒自己愛好,喜歡詩詞歌賦也罷,琴棋書畫也好,都隨她的意。
到了農閑時分,一家人就到附近走走看看,主要是為了三個孩子,總不能把他們關在莊子上,他們也該多見見世面,尤其是賈茜,更要讓她多見見外面的風光世情。這個時代的女子,多在後宅的一畝三分地裏度過一生。賈琮雖無意與這個時代的體統規矩抗衡,但打心底裏希望女兒即便是以後身處後院,心胸也能更廣闊一些,能給自己創造一份自在的生活,所以,他盡可能地讓她在出嫁前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多留下一些美好的記憶。
兩個兒子,賈琮也沒讓他們一直呆在莊子上。賈苜十四歲時,賈琮把他送入了金陵的知名書院讀書。書院可以提供更專業更全面的教育,這對賈苜的科舉之路是很有好處的。還有更重要的一點是,莊子上的環境太單純,即便是賈琮傅蕊身處皇帝的監控之中,他們也無法對孩子們提及。賈苜實在稱得上是蜜罐裏長大的孩子,生平受過最大的挫折莫過於弟弟出世搶了他的寵愛,祖母去世帶給他的悲痛而已。賈琮自己在仕途上也就這樣了,以賈苜的資質由科舉當官自然不在話下,如果賈苜真有那個造化,作為父母的他們無法給兒子提供任何幫助,也沒有什麽經驗教訓可供兒子參考。於是,賈苜書院之行就成了必然,既可以去尋找友誼和幫手,也可以領略到嫉妒排擠爭鬥,更是開始建立起以後的官場人脈,江南之地學風盛行,今日的普通學子或許有朝一日就會成為堂上高官。
十四歲的賈苜或許有點單純,但並不愚笨,他雖有點戀家,但經過父親的一番交流後,毅然前往書院當寄宿生去了。
賈琮內心裏擔心不已,表面上卻還得含笑相送。
路都是人走出來的,當賈茴十四歲進入書院之時,賈苜已經相當成熟穩重,從父親手裏接過了對賈茴的教導之職。
賈苜在十八歲正式開始科舉,縣試府試院試都一路順暢,次年的秋闈也榜上有名,準備回京參加來年的春闈。
屈指算來,賈琮他們在金陵已經呆了快十二年了,借著這次賈苜回京考試,賈璉李氏夫婦決定一同回京去照顧賈苜飲食起居,賈茜也有十二歲了,舍不得離開李氏,硬是跟著一起回京去了。
傅蕊這些年也算小有所成。她用了整整五年,才有如天助般在田裏找到了一株天然雜交水稻,如獲至寶,好生培育,慢慢壯大種植面積,又花了七年時間才摸索成功了一整套育種種植方法,算是圓了她的一個夢想。
多年的疲倦勞累加上長子不在身邊帶來的擔憂思念,身體一向康健的傅蕊因為冬日一場小小的風寒而大病一場,足足在床上躺了有三個月。她怕影響長子的考試,一直不許往京裏送信,每回去信只說一切安好。他們夫妻身邊如今只剩下一個賈茴,只嚇得賈茴不願再去書院,陪在母親身邊怎麽說也不願離開。
等到傅蕊得到賈苜中了進士的喜訊,身體慢慢有所好轉時,已是來年的初夏了。大病過後的傅蕊體力大不如從前,開始想著退休了。
賈琮早在傅蕊病初之時,就開始請旨病退,直到池塘裏的荷花爭相綻放之時,才終於等來了一紙旨意:回京吧。
緊趕慢趕之下,這一年的中秋佳節,趙家村的賈家院子裏終於人月兩團圓了。
對於把我的文向別的網站推薦的同志,感謝您對我文文的喜歡
打個商量
推後三天?OK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