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96章
雙玉在漫水坪邊住了七八天, 等羅子逸開車來接她們,她才帶著霞姐一起回家。
來的時候她們的車廂塞得滿滿當當, 裏面裝著各色禮物;回去的時候同樣滿滿當當,奶奶和外婆塞了一袋大米、一箱土雞蛋、還有大捆蔬菜和宰殺好的兩只新鮮土雞等。
臨行前,外婆拉著霞姐和雙玉的手碎碎念,“我彤寶喜歡吃燉雞蛋,那箱子裏都是自家的雞下的蛋,每頓給她燉一個,吹涼了再餵,可別把孩子燙著了。一到家裏就把雞肉放到冰箱裏去,袋子裏佳慧放了冰塊, 等你們回到家也該化了……”
“姐,你有空了,一定要帶大奶奶和孩子們去沙河縣玩!我帶你們逛公園!”雙玉戀戀不舍地跟大家告辭, 抱著孩子上了車。彤寶從開著的車窗朝外望, 看到兩個姐姐,忙熱情地伸出小手, “嗯嗯啊啊”地喊著,想要她們也到車上來。七寶和苗苗便隔著窗親她,把小姑娘親得咯咯亂笑。
羅子逸道:“奶奶, 大奶奶,姐, 我們走啦。”
“走吧走吧,”外婆和奶奶都道:“路上開慢些!有空再來玩!”
車窗玻璃升起來,彤寶在車裏失望地哭了起來。車外的人都笑了, 七寶留戀地說:“小妹妹真好玩!”
“好玩麽?”奶奶牽著她的手朝屋裏走,瞅瞅佳慧說:“叫你媽給你生一個!”
七寶便去拉佳慧的手, 說:“媽媽,你聽到了嗎?什麽時候給我也生個妹妹?”
佳慧快步上了曬谷坪,朝滿懷期待的孩子和隱隱期待的老人丟下兩個字:“沒空!”
這些日子她也確實沒空。不僅馮小河天天早出晚歸,她手頭每天也滿滿的待辦事項。要寫公主號、打理網店,還要給孩子們布置暑假作業、給她們講故事……。幸好網店有媛媛,家裏有文琳和兩位老人,她才能騰出空來,時常往石橋南村跑。
時值盛夏,兩邊的基地都在如火如荼的建設中。早上四五點鐘,工地上就有人幹活兒,上午十點多太陽大了便收工。等下午四點多鐘,天氣不那麽熱了再來上工,幹到晚上天黑前回家休息。
石橋南村的水泥橋也修好了,車輛可以直接開過河那邊,停到停車場裏,也有水泥路通往各家各戶的曬谷坪。村莊的下水渠也已經硬化好並開始投入使用。渠道裏栽種著水葫蘆和滴水觀音等植物,葉片在太陽下青油油的。
各家各戶的三格化糞池也逐漸改造完畢。與此同時,幾乎所有的農家都同步改造了自家廁所。以前那種室外的蹲坑被填埋了,取而代之的是新裝修的衛生間。裏面也鋪了地磚,安裝了白亮亮的臺盆和嶄新的淋浴頭,變得跟城裏一樣。
現在大部分農戶的院子裏都堆著沙石水泥。在佳慧的建議下,姑姑家率先改造了兩間廂房,在房裏隔出單獨的衛生間,再把房間刷白吊頂,就成了兩個標準的客房。另外幾戶房屋寬敞的人家看到後,也立刻有樣學樣,把家裏多餘的房間清理出來,改造成客房。——村裏修得這麽漂亮,將來說不定真有人想來住宿呢?提前準備好準沒錯。退一步說,就算沒人住,家裏來個客人了,也方便了不少啊。
村裏的公用豬圈也建好了,跟居民房隔著一排小樹林。一溜三排豬舍,隔成一個個小槽,幾家合用一個槽口。豬圈裏還安裝了給豬喝水的水嘴,不再需要專門提潲水過去。同時每排豬舍的旁邊還設有一個火房,裏頭搭著簡易竈臺,只需要自己帶柴禾過來,就能在裏頭煮豬食。此舉深受幾個愛幹凈的主婦們的歡迎,這樣一來,家裏的竈臺就不用被豬食糊臟,每次做完飯一擦,處處也能亮亮堂堂的了。
豬槽是公用的,各家便開始結合著養豬。張三李四和王五家關系好,便共用一個槽,幾家商量著輪流來餵,或是你中午我晚上,或是你餵一周我餵一周。餵了食再順手清理豬圈,把糞便都沖進下水溝裏,流出去後進了統一的糞坑堆肥發酵。發酵好的肥料,村裏家家都可以來挑。
結合著養了一段時間豬,村裏人便覺出好處來。有人在外幹活兒,不用再到點就惦記著自家的豬。實在趕不回來,給合夥的另一家主婦打個電話便是。下回別人有了事趕不回來,自己也能幫忙照應還個情。當然也有吵架的,你嫌我餵得不好,我嫌你懶怠不沖刷豬糞的,也都由著他們拆夥,或是各養各的,或是再跟另外的人合夥都行。
村裏隔段時間會安排人對豬圈、公廁、堆肥坑和公用垃圾桶進行消殺。各家的豬圈和茅廁拆除之後,蚊蚋和蒼蠅都少了很多。姑姑也把屋後的豬圈和茅廁拆了,騰出了好大一片地。文琳和佳慧來幹了兩天活兒,林芬和文佳也跑回來幫忙,把場地平整好後,搭建了一個花棚。
雖然已經上過了一期培訓班,姑姑對養花還是沒太大信心,姚師傅便建議她養綠蘿和薄荷。還抽空過來指導她育了兩床苗,預備種個四五千盆。新搭的花棚裏安裝了自動噴灌系統,等苗床上的青苗移栽到盆裏後,就可以擺進花棚。花棚裏種植的作物病蟲害少,日常養護主要是定時澆水、修剪和施肥。姑姑覺得這樣挺好,平時該幹嘛幹嘛,有閑暇了就進棚裏幹幹活兒,一點都不耽誤事。只要人勤快,就算一盆花只賺一塊錢,一季下來不也多了四五千塊錢的收入嗎?
一期免費的花卉種植培訓班開下來,村裏還有好幾戶人家也都拆了原來的豬圈,搭了花棚。姚師傅在督促自家基地建設的同時,只要村民開口,他都會親自過去指導。從平整場地、開挖排水溝到育床營養土的配比,他都會耐心指點,毫不藏私。並且他很快就體會到這樣做的好處。
基地就在村莊旁邊,姚師傅不可避免地要時常跟村裏人打交道。能不能跟村裏人相處和睦非常重要。關系融洽了,才方便請人幹活兒,也不會有人來尋釁滋事。按照姚師傅最初的想象,他跟石橋南村的村民們真正熟悉起來,總要花個一兩年時間。但是自從他在村裏開辦免費培訓班以後,村民們對他這個外來戶的態度就改變了。
他們不再疏離又客氣地稱他“姚老板兒”,而是和佳慧一樣,直接喊他“姚師傅”。村民們請他上門指導種了花,雖然技術是免費的,但這個人情肯定要還,多半都要死拉著他到家吃飯。一頓飯吃下來,雙方人生經歷都相互了解了,都是平安市的人,往往還能攀扯出幾個共同的熟人。各家菜園裏,吃不完的蔬菜也時常往他那邊送。所以姚師傅和姚師母雖然沒來得及種菜園,卻不缺菜吃。家裏小廚房經常堆著村民送過來的豇豆、西紅柿和扁豆等。
除了姚師傅,現在村裏人看見佳慧了,也比以前更親熱。並且不再喊她的名字了,都改叫小羅總。也不知是誰先叫起來的,後來大家便都這麽稱呼她。單叫“小羅”不禮貌,叫“羅總”呢又太生分,帶一個“小”字,便在尊敬裏頭加上了親熱。連李老師也愛這麽叫她,每次見了面,都要喊:“小羅總,走,到我家吃飯去!”
整個村莊改造過程中,李老師最關心的便是農家書屋的建造。並且改造之初就張書記說好,等書屋蓋好了,他要把自家的那幾百本書捐給村裏。因此農家書屋開工後,他幾乎天天泡在工地上。
修路的時候,並不是每家都出了人,但修農家書屋時,卻是家家都派了人來做工。無論外頭人怎麽紛紛揚揚地說讀書沒用,石橋南村的人依然認為,讀書是件大事。誰不希望自家孩子有出息?況且等村裏的書屋建好,不僅大人孩子能來看書,放了假還能讓孩子們過來寫作業。李老師還說了,他有空的時候,還能免費給孩子們輔導!這樣一來,村民們,尤其是家裏有孩子的村民,個個都幹勁兒十足,都盼著把書屋快些建起來。
也因如此,即使改造經費非常緊張,張書記仍然撥了錢,把老祠堂給改建成了書屋。原本破舊不堪的老祠堂更換了屋頂,部分墻壁也重新修整。工程量相當於重新蓋了棟房子,但依然保留了原來的形制。從院子門進去,正面一進三間房,旁邊有間廂房,屋角還有棵古槐。
建好後裏面空蕩蕩的,張書記便找鎮裏小學打秋風,讓他們捐了一車舊桌椅和老書櫃,村裏匠人重新修補好,上了油漆放進去。三間房子,兩邊是圖書閱覽室,一間主要給孩子們用,一間是村民們共用。中間最大的房間留作教室。旁邊廂房則建成了活動室。裏面放上各種象棋跳棋,大家孩子都能進去玩。院子裏的樹下,還擺放了一個乒乓球桌。
書屋建造好以後,李老師請人朝裏面搬了幾大箱書,佳慧也讓七寶和苗苗清理自己的書籍,把已經看過的書裝了幾大箱送過去。桌椅的油漆味還沒散,村裏的大人孩子便進去參觀。孩子們在院子裏打乒乓球,大人們進去下下象棋。李老師又還備下了花名冊,讓借書的人統一登記。書屋的鑰匙也交由他保管。從此後,他便成了農家書屋的館長。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雙玉在漫水坪邊住了七八天, 等羅子逸開車來接她們,她才帶著霞姐一起回家。
來的時候她們的車廂塞得滿滿當當, 裏面裝著各色禮物;回去的時候同樣滿滿當當,奶奶和外婆塞了一袋大米、一箱土雞蛋、還有大捆蔬菜和宰殺好的兩只新鮮土雞等。
臨行前,外婆拉著霞姐和雙玉的手碎碎念,“我彤寶喜歡吃燉雞蛋,那箱子裏都是自家的雞下的蛋,每頓給她燉一個,吹涼了再餵,可別把孩子燙著了。一到家裏就把雞肉放到冰箱裏去,袋子裏佳慧放了冰塊, 等你們回到家也該化了……”
“姐,你有空了,一定要帶大奶奶和孩子們去沙河縣玩!我帶你們逛公園!”雙玉戀戀不舍地跟大家告辭, 抱著孩子上了車。彤寶從開著的車窗朝外望, 看到兩個姐姐,忙熱情地伸出小手, “嗯嗯啊啊”地喊著,想要她們也到車上來。七寶和苗苗便隔著窗親她,把小姑娘親得咯咯亂笑。
羅子逸道:“奶奶, 大奶奶,姐, 我們走啦。”
“走吧走吧,”外婆和奶奶都道:“路上開慢些!有空再來玩!”
車窗玻璃升起來,彤寶在車裏失望地哭了起來。車外的人都笑了, 七寶留戀地說:“小妹妹真好玩!”
“好玩麽?”奶奶牽著她的手朝屋裏走,瞅瞅佳慧說:“叫你媽給你生一個!”
七寶便去拉佳慧的手, 說:“媽媽,你聽到了嗎?什麽時候給我也生個妹妹?”
佳慧快步上了曬谷坪,朝滿懷期待的孩子和隱隱期待的老人丟下兩個字:“沒空!”
這些日子她也確實沒空。不僅馮小河天天早出晚歸,她手頭每天也滿滿的待辦事項。要寫公主號、打理網店,還要給孩子們布置暑假作業、給她們講故事……。幸好網店有媛媛,家裏有文琳和兩位老人,她才能騰出空來,時常往石橋南村跑。
時值盛夏,兩邊的基地都在如火如荼的建設中。早上四五點鐘,工地上就有人幹活兒,上午十點多太陽大了便收工。等下午四點多鐘,天氣不那麽熱了再來上工,幹到晚上天黑前回家休息。
石橋南村的水泥橋也修好了,車輛可以直接開過河那邊,停到停車場裏,也有水泥路通往各家各戶的曬谷坪。村莊的下水渠也已經硬化好並開始投入使用。渠道裏栽種著水葫蘆和滴水觀音等植物,葉片在太陽下青油油的。
各家各戶的三格化糞池也逐漸改造完畢。與此同時,幾乎所有的農家都同步改造了自家廁所。以前那種室外的蹲坑被填埋了,取而代之的是新裝修的衛生間。裏面也鋪了地磚,安裝了白亮亮的臺盆和嶄新的淋浴頭,變得跟城裏一樣。
現在大部分農戶的院子裏都堆著沙石水泥。在佳慧的建議下,姑姑家率先改造了兩間廂房,在房裏隔出單獨的衛生間,再把房間刷白吊頂,就成了兩個標準的客房。另外幾戶房屋寬敞的人家看到後,也立刻有樣學樣,把家裏多餘的房間清理出來,改造成客房。——村裏修得這麽漂亮,將來說不定真有人想來住宿呢?提前準備好準沒錯。退一步說,就算沒人住,家裏來個客人了,也方便了不少啊。
村裏的公用豬圈也建好了,跟居民房隔著一排小樹林。一溜三排豬舍,隔成一個個小槽,幾家合用一個槽口。豬圈裏還安裝了給豬喝水的水嘴,不再需要專門提潲水過去。同時每排豬舍的旁邊還設有一個火房,裏頭搭著簡易竈臺,只需要自己帶柴禾過來,就能在裏頭煮豬食。此舉深受幾個愛幹凈的主婦們的歡迎,這樣一來,家裏的竈臺就不用被豬食糊臟,每次做完飯一擦,處處也能亮亮堂堂的了。
豬槽是公用的,各家便開始結合著養豬。張三李四和王五家關系好,便共用一個槽,幾家商量著輪流來餵,或是你中午我晚上,或是你餵一周我餵一周。餵了食再順手清理豬圈,把糞便都沖進下水溝裏,流出去後進了統一的糞坑堆肥發酵。發酵好的肥料,村裏家家都可以來挑。
結合著養了一段時間豬,村裏人便覺出好處來。有人在外幹活兒,不用再到點就惦記著自家的豬。實在趕不回來,給合夥的另一家主婦打個電話便是。下回別人有了事趕不回來,自己也能幫忙照應還個情。當然也有吵架的,你嫌我餵得不好,我嫌你懶怠不沖刷豬糞的,也都由著他們拆夥,或是各養各的,或是再跟另外的人合夥都行。
村裏隔段時間會安排人對豬圈、公廁、堆肥坑和公用垃圾桶進行消殺。各家的豬圈和茅廁拆除之後,蚊蚋和蒼蠅都少了很多。姑姑也把屋後的豬圈和茅廁拆了,騰出了好大一片地。文琳和佳慧來幹了兩天活兒,林芬和文佳也跑回來幫忙,把場地平整好後,搭建了一個花棚。
雖然已經上過了一期培訓班,姑姑對養花還是沒太大信心,姚師傅便建議她養綠蘿和薄荷。還抽空過來指導她育了兩床苗,預備種個四五千盆。新搭的花棚裏安裝了自動噴灌系統,等苗床上的青苗移栽到盆裏後,就可以擺進花棚。花棚裏種植的作物病蟲害少,日常養護主要是定時澆水、修剪和施肥。姑姑覺得這樣挺好,平時該幹嘛幹嘛,有閑暇了就進棚裏幹幹活兒,一點都不耽誤事。只要人勤快,就算一盆花只賺一塊錢,一季下來不也多了四五千塊錢的收入嗎?
一期免費的花卉種植培訓班開下來,村裏還有好幾戶人家也都拆了原來的豬圈,搭了花棚。姚師傅在督促自家基地建設的同時,只要村民開口,他都會親自過去指導。從平整場地、開挖排水溝到育床營養土的配比,他都會耐心指點,毫不藏私。並且他很快就體會到這樣做的好處。
基地就在村莊旁邊,姚師傅不可避免地要時常跟村裏人打交道。能不能跟村裏人相處和睦非常重要。關系融洽了,才方便請人幹活兒,也不會有人來尋釁滋事。按照姚師傅最初的想象,他跟石橋南村的村民們真正熟悉起來,總要花個一兩年時間。但是自從他在村裏開辦免費培訓班以後,村民們對他這個外來戶的態度就改變了。
他們不再疏離又客氣地稱他“姚老板兒”,而是和佳慧一樣,直接喊他“姚師傅”。村民們請他上門指導種了花,雖然技術是免費的,但這個人情肯定要還,多半都要死拉著他到家吃飯。一頓飯吃下來,雙方人生經歷都相互了解了,都是平安市的人,往往還能攀扯出幾個共同的熟人。各家菜園裏,吃不完的蔬菜也時常往他那邊送。所以姚師傅和姚師母雖然沒來得及種菜園,卻不缺菜吃。家裏小廚房經常堆著村民送過來的豇豆、西紅柿和扁豆等。
除了姚師傅,現在村裏人看見佳慧了,也比以前更親熱。並且不再喊她的名字了,都改叫小羅總。也不知是誰先叫起來的,後來大家便都這麽稱呼她。單叫“小羅”不禮貌,叫“羅總”呢又太生分,帶一個“小”字,便在尊敬裏頭加上了親熱。連李老師也愛這麽叫她,每次見了面,都要喊:“小羅總,走,到我家吃飯去!”
整個村莊改造過程中,李老師最關心的便是農家書屋的建造。並且改造之初就張書記說好,等書屋蓋好了,他要把自家的那幾百本書捐給村裏。因此農家書屋開工後,他幾乎天天泡在工地上。
修路的時候,並不是每家都出了人,但修農家書屋時,卻是家家都派了人來做工。無論外頭人怎麽紛紛揚揚地說讀書沒用,石橋南村的人依然認為,讀書是件大事。誰不希望自家孩子有出息?況且等村裏的書屋建好,不僅大人孩子能來看書,放了假還能讓孩子們過來寫作業。李老師還說了,他有空的時候,還能免費給孩子們輔導!這樣一來,村民們,尤其是家裏有孩子的村民,個個都幹勁兒十足,都盼著把書屋快些建起來。
也因如此,即使改造經費非常緊張,張書記仍然撥了錢,把老祠堂給改建成了書屋。原本破舊不堪的老祠堂更換了屋頂,部分墻壁也重新修整。工程量相當於重新蓋了棟房子,但依然保留了原來的形制。從院子門進去,正面一進三間房,旁邊有間廂房,屋角還有棵古槐。
建好後裏面空蕩蕩的,張書記便找鎮裏小學打秋風,讓他們捐了一車舊桌椅和老書櫃,村裏匠人重新修補好,上了油漆放進去。三間房子,兩邊是圖書閱覽室,一間主要給孩子們用,一間是村民們共用。中間最大的房間留作教室。旁邊廂房則建成了活動室。裏面放上各種象棋跳棋,大家孩子都能進去玩。院子裏的樹下,還擺放了一個乒乓球桌。
書屋建造好以後,李老師請人朝裏面搬了幾大箱書,佳慧也讓七寶和苗苗清理自己的書籍,把已經看過的書裝了幾大箱送過去。桌椅的油漆味還沒散,村裏的大人孩子便進去參觀。孩子們在院子裏打乒乓球,大人們進去下下象棋。李老師又還備下了花名冊,讓借書的人統一登記。書屋的鑰匙也交由他保管。從此後,他便成了農家書屋的館長。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