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再見
關燈
小
中
大
28 再見
“離別總是像暴雨般來的猝不及防,但其實早已蘊含在點滴與驚雷裏。”——德卡先生
**
何夕最後一次走出教室,離開學院的大門,走過那條沿邊的小路,看向遠處的南區,那片油綠的草地,高階上的圖書館大門,最後一眼落在了那片閃著波光的未名湖。
離開的那天天氣很好,微熱。她心情平靜,與四年前剛來時的好奇驚喜截然不同。
做不到完全放下,當然也做不到完全忘記。
帶著大包小包,晚上的飛機,下午最後去了趟兼職的地方,做了告別。
“你是要走了嗎?”前臺的店員還記得何夕。
“對,畢業了,晚上的飛機,以後應該不會再來了。”何夕拉攏書包袋,熟練地指著臺面裏地蛋糕甜品,都要了點帶回去。
“那祝一路順風。”
“謝謝。”
何夕往前走了幾句,站在繁華地江漢路路口,那一條小吃街為迎接夜晚,拉上了串燈,人群稀稀疏疏地走動著,突然的一陣汽車鳴笛聲,提醒著她該走了。
走了,武漢。
**
畢業後的那年六月。
在社交媒體,網絡資料的大量攻擊下,何夕最終還是選擇了人雲亦雲的路徑——考研。
曾經信誓旦旦,豪言篤定一定不考研的她還是食言了,最終還是變成當初那個最討厭的自己的模樣。莫名奇妙的無形現實力量將她壓迫,推上了懸崖最外延。
“我不行,我肯定考不上。”
“我跨專業了,會不會很難啊?”
“報這個學校會不會太難沖了,要不要換個學校?”
“好累啊,我不想考了。”
無數次的自我抨擊的負面話語,想著給她自己打著退堂鼓。
放棄了嗎?
沒有,不可能的。
人不總是這樣,嘴上說著不行,不能,不可以,實際行動上比誰都更加賣力,更加堅定要把這件事做好。
認識了一堆研友,加進了各種各樣的群,生活被迅速拽進另一個極端。
想喘氣?憋著,熬過這幾個月先。
跨專業的原因,何夕不得不出門學習,跑到杭州去集訓班。從學校的三點一線,變成集訓班的三點一線,接受著全新的知識。
崩潰,強迫,焦慮,自卑,陰郁,恐懼,最後只能提早了回家的日程。好強心讓她在任何事情上都想做到最好,但凡有一點不盡人意,何夕就會陷入無盡的自責之中。
半夜坐在木地板上,揪著自己的大腿肉,咬著下嘴唇,狠狠的給自己打了一耳光。
或許一開始就是個錯誤,明知故犯,何夕你到底想要幹什麽?
頭疼欲裂,她晃悠悠地站起身,去藥箱裏翻找出了止痛藥,按照說明書上的雙倍劑量就著冰水吃了下去。
死不了,藥效快點。
何夕明知這晚會清醒到白天,卻沒有再去吃安眠藥了,那一小瓶藥準備好久了,她還沒有吃一次。
這是折磨,是對她自己的懲罰。
她經常晝夜混亂,淩晨三四點鐘睡,白天卻能九點多就醒,醒來也是很精神,並沒有一點睡意,幹事情也提的起勁。
透支,提前透支。
她不知道最後的補償會何時到來,她揮霍著現在屬於她的年輕資本。
“現在能做那就早點做好了,萬一哪天就不能做,就死了呢。”別人來勸說她時,何夕總會這樣回答。
**
2022年12月24日。
命運又開始捉弄。
考試前一周,她患上了新冠,發燒反胃,喉嚨疼痛,一場高達40°的高燒,將原本背誦的滾瓜爛熟的專業課理論知識燒得精光。臥病三天後,再次翻開書本,那些漢字依舊是漢字,只是在腦海中再也找不到歸屬。
瘋了,慌了。
網上傳得沸沸揚揚的延期考試,最後成了一場鬧劇,一場天大的笑話。就連陰陽分開考試,也僅僅是嘴上說說,大亂燉,大雜燴。
可悲,命不是命。
何夕拖著疲乏勞累的身子,開始了第一場考試,體驗著一年前,林英和陸鹿同樣奮筆疾書的場景,只是多了更多的咳嗽聲,吸鼻子聲。
再後來,過了國家線,過了院線。
那麽再這之後呢?何夕搖搖頭。
**
就像是做了一場很長很長很長的夢。
迷迷糊糊之間過完了一生中按道理來說應該是最精彩的一個片段。
確實是很精彩,精彩到她忘記了來時的路,走出了完全不一樣的人生,感受著身體上的沈重負擔,又不得不去接受,強裝鎮定地背上這副軀殼,痛苦地爬著。
人們總是說,積攢人品,積善成德,好事做多,好運就來了。
何夕的錢包裏,放著四年,八次的獻血證,240;證書裏夾著多張志願者和各種問心無愧的好人好事。日常生活裏的種種善舉,都讓她覺得,下一次,應該不會再這麽倒黴了吧。
她不是相信迷信,只是覺得該到時間了。
都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可為什麽最後善的是她,收到惡報的還是她?跌倒在泥坑裏都不會有人拉一把,只會把她按得更深,更加無力掙紮。
勤勤懇懇,規規矩矩,任勞任怨,卻落得一身的苦。
人們把她的心揉碎,再用腳踐踏,最後遞給她,戲謔,“看,這是你應得的。”
她爸爸說,他去過那家精神病醫院,找了那個看病的醫生,問她的病嚴不嚴重,需不需要後續的治療或者人為幹預?
得到的回答是:“沒關系,會好的。”
放屁。
如果真是這樣。
那就最好繼續捏造,繼續不管不顧。
她媽媽曾大聲朝她喧嘩:“有病就吃藥啊,有病就看醫生啊,趕緊多吃點藥。”“別有事沒事就說,這種東西自己調節下就好了。”
要是吃藥就能解決一切的話,為什麽還有這麽多人是痛苦的?要是自己調節就能好,為什麽還會有醫生的存在?
他人用這最輕松得話語,試圖獲取你的註意,試圖來解決你的苦楚。手上握著最輕得武器,一遍一遍地刺穿,沒有人是主謀,所有人都是主兇手。
**
何夕最喜歡黑夜,站在高高的樓頂上吹著風,她有些恐高,但不怕死。居高臨下,看著那一排排小如指甲蓋的閃著紅燈游走汽車,小黑點般走動的人群,紙醉金迷的商業街,透出金色的光芒。
你說人的一生到底在忙些什麽?她搞不懂。
錢,是錢吧。
萬物之根源。有了錢就會忘掉一切煩惱。
庸俗但卻極度真實。
她坐在頂樓陽臺的邊上,閉上雙眼,感受著呼嘯而來的溫熱的風,沒有了方向。
何夕說她體驗過死亡,那一次是離死亡最近的一次:整個世界都是黑色的,眼前看不見一點東西,身上沒有半點知覺,頭腦發脹,呼吸困難,反胃想吐,那十幾分鐘裏,何夕最想的一件事,就是有人給她一刀子,趕緊結束掉著痛苦萬分的時刻。
身邊沒有一個人認識的人,扶不到墻,叫不出聲。整個人歪七扭八的保持平衡,她承認那一刻她慌了,事發突然,猝不及防。
後來幸得身邊走過一位認識的同班同學,發現了她的異樣,找到宿管阿姨。
突發的蕁麻疹過敏+跑步+洗澡,事後才知道,每一樣致命的點她都占了,第二天驗血結果出來,白細胞驟減,醫生都嚇了一跳。
當晚沒有立刻去醫院,並且沒有吃藥,能保住一條命,那已經是不幸中的萬幸了,醫生說。
既然撿回來了半條小命,那就留著吧,繼續在這覆雜的世界裏行屍走肉。
何夕只希望下一次,能記得多一點快樂的事。
哪怕就多那麽一點兒,她也會很滿足。
這些年,辛苦了。
每段故事該有個終點,即使千瘡百孔,苦不堪言。
那麽,下次見。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離別總是像暴雨般來的猝不及防,但其實早已蘊含在點滴與驚雷裏。”——德卡先生
**
何夕最後一次走出教室,離開學院的大門,走過那條沿邊的小路,看向遠處的南區,那片油綠的草地,高階上的圖書館大門,最後一眼落在了那片閃著波光的未名湖。
離開的那天天氣很好,微熱。她心情平靜,與四年前剛來時的好奇驚喜截然不同。
做不到完全放下,當然也做不到完全忘記。
帶著大包小包,晚上的飛機,下午最後去了趟兼職的地方,做了告別。
“你是要走了嗎?”前臺的店員還記得何夕。
“對,畢業了,晚上的飛機,以後應該不會再來了。”何夕拉攏書包袋,熟練地指著臺面裏地蛋糕甜品,都要了點帶回去。
“那祝一路順風。”
“謝謝。”
何夕往前走了幾句,站在繁華地江漢路路口,那一條小吃街為迎接夜晚,拉上了串燈,人群稀稀疏疏地走動著,突然的一陣汽車鳴笛聲,提醒著她該走了。
走了,武漢。
**
畢業後的那年六月。
在社交媒體,網絡資料的大量攻擊下,何夕最終還是選擇了人雲亦雲的路徑——考研。
曾經信誓旦旦,豪言篤定一定不考研的她還是食言了,最終還是變成當初那個最討厭的自己的模樣。莫名奇妙的無形現實力量將她壓迫,推上了懸崖最外延。
“我不行,我肯定考不上。”
“我跨專業了,會不會很難啊?”
“報這個學校會不會太難沖了,要不要換個學校?”
“好累啊,我不想考了。”
無數次的自我抨擊的負面話語,想著給她自己打著退堂鼓。
放棄了嗎?
沒有,不可能的。
人不總是這樣,嘴上說著不行,不能,不可以,實際行動上比誰都更加賣力,更加堅定要把這件事做好。
認識了一堆研友,加進了各種各樣的群,生活被迅速拽進另一個極端。
想喘氣?憋著,熬過這幾個月先。
跨專業的原因,何夕不得不出門學習,跑到杭州去集訓班。從學校的三點一線,變成集訓班的三點一線,接受著全新的知識。
崩潰,強迫,焦慮,自卑,陰郁,恐懼,最後只能提早了回家的日程。好強心讓她在任何事情上都想做到最好,但凡有一點不盡人意,何夕就會陷入無盡的自責之中。
半夜坐在木地板上,揪著自己的大腿肉,咬著下嘴唇,狠狠的給自己打了一耳光。
或許一開始就是個錯誤,明知故犯,何夕你到底想要幹什麽?
頭疼欲裂,她晃悠悠地站起身,去藥箱裏翻找出了止痛藥,按照說明書上的雙倍劑量就著冰水吃了下去。
死不了,藥效快點。
何夕明知這晚會清醒到白天,卻沒有再去吃安眠藥了,那一小瓶藥準備好久了,她還沒有吃一次。
這是折磨,是對她自己的懲罰。
她經常晝夜混亂,淩晨三四點鐘睡,白天卻能九點多就醒,醒來也是很精神,並沒有一點睡意,幹事情也提的起勁。
透支,提前透支。
她不知道最後的補償會何時到來,她揮霍著現在屬於她的年輕資本。
“現在能做那就早點做好了,萬一哪天就不能做,就死了呢。”別人來勸說她時,何夕總會這樣回答。
**
2022年12月24日。
命運又開始捉弄。
考試前一周,她患上了新冠,發燒反胃,喉嚨疼痛,一場高達40°的高燒,將原本背誦的滾瓜爛熟的專業課理論知識燒得精光。臥病三天後,再次翻開書本,那些漢字依舊是漢字,只是在腦海中再也找不到歸屬。
瘋了,慌了。
網上傳得沸沸揚揚的延期考試,最後成了一場鬧劇,一場天大的笑話。就連陰陽分開考試,也僅僅是嘴上說說,大亂燉,大雜燴。
可悲,命不是命。
何夕拖著疲乏勞累的身子,開始了第一場考試,體驗著一年前,林英和陸鹿同樣奮筆疾書的場景,只是多了更多的咳嗽聲,吸鼻子聲。
再後來,過了國家線,過了院線。
那麽再這之後呢?何夕搖搖頭。
**
就像是做了一場很長很長很長的夢。
迷迷糊糊之間過完了一生中按道理來說應該是最精彩的一個片段。
確實是很精彩,精彩到她忘記了來時的路,走出了完全不一樣的人生,感受著身體上的沈重負擔,又不得不去接受,強裝鎮定地背上這副軀殼,痛苦地爬著。
人們總是說,積攢人品,積善成德,好事做多,好運就來了。
何夕的錢包裏,放著四年,八次的獻血證,240;證書裏夾著多張志願者和各種問心無愧的好人好事。日常生活裏的種種善舉,都讓她覺得,下一次,應該不會再這麽倒黴了吧。
她不是相信迷信,只是覺得該到時間了。
都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可為什麽最後善的是她,收到惡報的還是她?跌倒在泥坑裏都不會有人拉一把,只會把她按得更深,更加無力掙紮。
勤勤懇懇,規規矩矩,任勞任怨,卻落得一身的苦。
人們把她的心揉碎,再用腳踐踏,最後遞給她,戲謔,“看,這是你應得的。”
她爸爸說,他去過那家精神病醫院,找了那個看病的醫生,問她的病嚴不嚴重,需不需要後續的治療或者人為幹預?
得到的回答是:“沒關系,會好的。”
放屁。
如果真是這樣。
那就最好繼續捏造,繼續不管不顧。
她媽媽曾大聲朝她喧嘩:“有病就吃藥啊,有病就看醫生啊,趕緊多吃點藥。”“別有事沒事就說,這種東西自己調節下就好了。”
要是吃藥就能解決一切的話,為什麽還有這麽多人是痛苦的?要是自己調節就能好,為什麽還會有醫生的存在?
他人用這最輕松得話語,試圖獲取你的註意,試圖來解決你的苦楚。手上握著最輕得武器,一遍一遍地刺穿,沒有人是主謀,所有人都是主兇手。
**
何夕最喜歡黑夜,站在高高的樓頂上吹著風,她有些恐高,但不怕死。居高臨下,看著那一排排小如指甲蓋的閃著紅燈游走汽車,小黑點般走動的人群,紙醉金迷的商業街,透出金色的光芒。
你說人的一生到底在忙些什麽?她搞不懂。
錢,是錢吧。
萬物之根源。有了錢就會忘掉一切煩惱。
庸俗但卻極度真實。
她坐在頂樓陽臺的邊上,閉上雙眼,感受著呼嘯而來的溫熱的風,沒有了方向。
何夕說她體驗過死亡,那一次是離死亡最近的一次:整個世界都是黑色的,眼前看不見一點東西,身上沒有半點知覺,頭腦發脹,呼吸困難,反胃想吐,那十幾分鐘裏,何夕最想的一件事,就是有人給她一刀子,趕緊結束掉著痛苦萬分的時刻。
身邊沒有一個人認識的人,扶不到墻,叫不出聲。整個人歪七扭八的保持平衡,她承認那一刻她慌了,事發突然,猝不及防。
後來幸得身邊走過一位認識的同班同學,發現了她的異樣,找到宿管阿姨。
突發的蕁麻疹過敏+跑步+洗澡,事後才知道,每一樣致命的點她都占了,第二天驗血結果出來,白細胞驟減,醫生都嚇了一跳。
當晚沒有立刻去醫院,並且沒有吃藥,能保住一條命,那已經是不幸中的萬幸了,醫生說。
既然撿回來了半條小命,那就留著吧,繼續在這覆雜的世界裏行屍走肉。
何夕只希望下一次,能記得多一點快樂的事。
哪怕就多那麽一點兒,她也會很滿足。
這些年,辛苦了。
每段故事該有個終點,即使千瘡百孔,苦不堪言。
那麽,下次見。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