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跌宕人生
關燈
小
中
大
追憶跌宕人生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總是遵循著朝代更疊,興亡交替的歷史規律。從來沒有一個王朝能夠國祚萬年,江山永固。
輝映千古的大唐帝國,在締造了河清海晏,萬邦來朝的開元盛世之後,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敗。
包藏禍心,睥睨天下的安祿山,在玄宗的寵信下平步青雲,擁兵自重,一人身兼平盧、範陽、河東三鎮節度使猶不滿足,於天寶十四載十一月在範陽公然起兵造反,顛覆李唐社稷。
老來昏聵的李隆基,錯誤低估了對手及戰場的形勢,以為唐軍驍勇善戰,占盡天時地利,不費吹灰之力即可平定叛亂。
然而,事態的發展,與之預期的恰恰相反。大燕鐵騎兵強馬壯,勢不可擋,一路攻城略地,連戰連捷。
眼見唐軍兵敗如山倒,洛陽、潼關等要沖隘口接連失守,古稀之年的大唐天子再也坐不住了。他在龍武大將軍陳玄禮和數千名禁軍的護衛下,倉惶逃往蜀地。
生逢亂世,李白既對兵連禍結,生靈塗炭感到憤慨;又對自己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感到悲哀。
安史之亂爆發後,辭官回鄉的李太白帶著一家老小,輾轉四方,躲避戰火。春在當塗,後去宣城;夏至越中,又返金陵。秋聞聖人逃離帝京,棄宗廟社稷、萬千臣民於不顧,痛心疾首,無限失望。遂溯長江而上,隱居於廬山。
歸隱泉林,遠離戰亂,只不過是權宜之計,並非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所願。李白心懷赤子丹心,一直關註著戰局的發展,渴望有機會拯救蒼生,匡扶江山。
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從來不是兵力的多少,武器的優劣,而是人心。隨著馬嵬驛兵變,玄宗父子分道揚鑣,當了十八年太子的李亨抓住時機,在朔方軍將士的擁立下於靈武即位,樹起討伐叛軍的旗幟。
郭子儀,李光弼,顏杲卿,顏真卿等一大批效忠李唐的將領紛紛響應,浴血奮戰,終於有效遏制住叛軍的攻勢。
值此戰事膠著,烽煙彌漫之際,玄宗第十六子,永王李璘突然派人送來親筆書信,邀請李白出任幕僚,奉召討賊,共襄大業。
老驥伏櫪,志在千裏。年逾五旬的大唐第一詩人,一顆赤膽忠心始終未改,眼見能夠精忠報國,匹馬上陣,當下辭別家人,隨王師遠征。
成為一國之君,主宰天下乃是每一個皇子心中的夢想。覬覦天子寶座久矣的永王,借討伐叛軍之名,騙取嶺南、黔中、江南西路、山南東路四道節度使的大權,割據江東,打算自立為王。
李亨見臣弟沒有按照朝廷的旨意,在江陵修築防線,抵禦逆胡;而是攻打廣陵,屠戮丹徒太守,便知其圖謀不軌,存了僭越之心。
他初登大寶,權力尚不穩固,絕不允許任何人挑戰他的無上權威,當下勃然大怒,派兵圍剿。
一心建功立業,收覆河山的李白,對錯上賊船之事渾然不覺。他獻計獻策,身先士卒,完全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
為了鼓舞士氣,震懾敵膽,他甚至登上飛樓,橫劍賦詩。
“永王正月東出師,天子遙分龍虎旗。樓船一舉風波靜,江漢翻為燕鶩池……”
李璘雖有君臨天下的野心,在帶兵打仗,識人用人方面卻一竅不通,純粹是個草包,很快兵敗身死,淒慘收場。
後知後覺的愛國詩人,直到被官軍團團包圍,戴上手腳鐐銬,才反應過來自己稀裏糊塗站錯了隊,竟成了反賊。
卷入政治鬥爭的李白,由於公然加入逆黨,犯上作亂,且為李璘歌功頌德,寫下《永王東巡歌》等反詩,惹來殺身之禍,入獄潯陽。
被朝廷視為謀逆重犯,親手毀掉一世英名的李才子,本該殺頭正法,枉死於刀下。幸得刎頸之交郭子儀挺身而出,用自己的官職爵位向當朝天子擔保求情。說李白年事已高,不過是被永王利用的一介書生,斷無造反之心。
唐肅宗看在郭子儀戰功赫赫,收覆兩京,還要仰仗他剿滅叛亂的份上,對李白從輕發落,決定將其流放夜郎。
自詡當世名傑的李白,雖然保全性命,茍活了下來,卻無法原諒自己“聰明一世,糊塗一時”的愚蠢之舉。
一代文章聖手,在飽經流放之苦,心系家國天下,自怨自艾三重因素作用下,終於積郁成疾,須發全白。
就在李白希望破滅,認為自己會永世背負亂臣賊子的罵名,老死於夜郎的時候,他再次迎來人生的拐點。
乾元二年,關中地區大旱,滴雨未降。李亨為了安撫民心,彰顯仁德,宣布大赦天下。
提前結束流刑之苦的大詩人,想不到有生之年還會重獲自由。他驚喜交加,叩謝君恩之餘,即刻乘船,東下江陵,與遠方的家人團聚。
這一日天晴日暖,小船沿著長江三峽蜿蜒的水道,順風疾行。
李白大難不死,獨步船頭,望著兩岸不斷變換的韶秀風景,一時間心血來潮,詩興大發。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悠悠往事如煙雲散去,一切又回到現實中來。剛才劈波斬浪、五彩繽紛的帆船,早已不知所蹤,只餘風平浪靜的海面。
被命運之神無情戲弄的李慕白,再一次度過難關,重返藝壇。經過這次的磨礪與淬煉,他的心態不知不覺間產生變化,整個人成熟穩重了許多。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天性樂觀的李才子,眼眸中溢滿自信的光彩,決定用積極的姿態和飽滿的熱情,迎接全新的開始。不管道阻且長的未來,會經歷多少風雨,他都會坦然面對,勇往直前。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總是遵循著朝代更疊,興亡交替的歷史規律。從來沒有一個王朝能夠國祚萬年,江山永固。
輝映千古的大唐帝國,在締造了河清海晏,萬邦來朝的開元盛世之後,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敗。
包藏禍心,睥睨天下的安祿山,在玄宗的寵信下平步青雲,擁兵自重,一人身兼平盧、範陽、河東三鎮節度使猶不滿足,於天寶十四載十一月在範陽公然起兵造反,顛覆李唐社稷。
老來昏聵的李隆基,錯誤低估了對手及戰場的形勢,以為唐軍驍勇善戰,占盡天時地利,不費吹灰之力即可平定叛亂。
然而,事態的發展,與之預期的恰恰相反。大燕鐵騎兵強馬壯,勢不可擋,一路攻城略地,連戰連捷。
眼見唐軍兵敗如山倒,洛陽、潼關等要沖隘口接連失守,古稀之年的大唐天子再也坐不住了。他在龍武大將軍陳玄禮和數千名禁軍的護衛下,倉惶逃往蜀地。
生逢亂世,李白既對兵連禍結,生靈塗炭感到憤慨;又對自己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感到悲哀。
安史之亂爆發後,辭官回鄉的李太白帶著一家老小,輾轉四方,躲避戰火。春在當塗,後去宣城;夏至越中,又返金陵。秋聞聖人逃離帝京,棄宗廟社稷、萬千臣民於不顧,痛心疾首,無限失望。遂溯長江而上,隱居於廬山。
歸隱泉林,遠離戰亂,只不過是權宜之計,並非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所願。李白心懷赤子丹心,一直關註著戰局的發展,渴望有機會拯救蒼生,匡扶江山。
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從來不是兵力的多少,武器的優劣,而是人心。隨著馬嵬驛兵變,玄宗父子分道揚鑣,當了十八年太子的李亨抓住時機,在朔方軍將士的擁立下於靈武即位,樹起討伐叛軍的旗幟。
郭子儀,李光弼,顏杲卿,顏真卿等一大批效忠李唐的將領紛紛響應,浴血奮戰,終於有效遏制住叛軍的攻勢。
值此戰事膠著,烽煙彌漫之際,玄宗第十六子,永王李璘突然派人送來親筆書信,邀請李白出任幕僚,奉召討賊,共襄大業。
老驥伏櫪,志在千裏。年逾五旬的大唐第一詩人,一顆赤膽忠心始終未改,眼見能夠精忠報國,匹馬上陣,當下辭別家人,隨王師遠征。
成為一國之君,主宰天下乃是每一個皇子心中的夢想。覬覦天子寶座久矣的永王,借討伐叛軍之名,騙取嶺南、黔中、江南西路、山南東路四道節度使的大權,割據江東,打算自立為王。
李亨見臣弟沒有按照朝廷的旨意,在江陵修築防線,抵禦逆胡;而是攻打廣陵,屠戮丹徒太守,便知其圖謀不軌,存了僭越之心。
他初登大寶,權力尚不穩固,絕不允許任何人挑戰他的無上權威,當下勃然大怒,派兵圍剿。
一心建功立業,收覆河山的李白,對錯上賊船之事渾然不覺。他獻計獻策,身先士卒,完全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
為了鼓舞士氣,震懾敵膽,他甚至登上飛樓,橫劍賦詩。
“永王正月東出師,天子遙分龍虎旗。樓船一舉風波靜,江漢翻為燕鶩池……”
李璘雖有君臨天下的野心,在帶兵打仗,識人用人方面卻一竅不通,純粹是個草包,很快兵敗身死,淒慘收場。
後知後覺的愛國詩人,直到被官軍團團包圍,戴上手腳鐐銬,才反應過來自己稀裏糊塗站錯了隊,竟成了反賊。
卷入政治鬥爭的李白,由於公然加入逆黨,犯上作亂,且為李璘歌功頌德,寫下《永王東巡歌》等反詩,惹來殺身之禍,入獄潯陽。
被朝廷視為謀逆重犯,親手毀掉一世英名的李才子,本該殺頭正法,枉死於刀下。幸得刎頸之交郭子儀挺身而出,用自己的官職爵位向當朝天子擔保求情。說李白年事已高,不過是被永王利用的一介書生,斷無造反之心。
唐肅宗看在郭子儀戰功赫赫,收覆兩京,還要仰仗他剿滅叛亂的份上,對李白從輕發落,決定將其流放夜郎。
自詡當世名傑的李白,雖然保全性命,茍活了下來,卻無法原諒自己“聰明一世,糊塗一時”的愚蠢之舉。
一代文章聖手,在飽經流放之苦,心系家國天下,自怨自艾三重因素作用下,終於積郁成疾,須發全白。
就在李白希望破滅,認為自己會永世背負亂臣賊子的罵名,老死於夜郎的時候,他再次迎來人生的拐點。
乾元二年,關中地區大旱,滴雨未降。李亨為了安撫民心,彰顯仁德,宣布大赦天下。
提前結束流刑之苦的大詩人,想不到有生之年還會重獲自由。他驚喜交加,叩謝君恩之餘,即刻乘船,東下江陵,與遠方的家人團聚。
這一日天晴日暖,小船沿著長江三峽蜿蜒的水道,順風疾行。
李白大難不死,獨步船頭,望著兩岸不斷變換的韶秀風景,一時間心血來潮,詩興大發。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悠悠往事如煙雲散去,一切又回到現實中來。剛才劈波斬浪、五彩繽紛的帆船,早已不知所蹤,只餘風平浪靜的海面。
被命運之神無情戲弄的李慕白,再一次度過難關,重返藝壇。經過這次的磨礪與淬煉,他的心態不知不覺間產生變化,整個人成熟穩重了許多。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天性樂觀的李才子,眼眸中溢滿自信的光彩,決定用積極的姿態和飽滿的熱情,迎接全新的開始。不管道阻且長的未來,會經歷多少風雨,他都會坦然面對,勇往直前。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